
(試題滿分:40分)
一.選擇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2024年7月3日22時51分,經(jīng)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第二次出艙,完成了艙外巡檢任務。如圖為太陽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 關于地球所處宇宙環(huán)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地球是太陽系家族中一顆普通行星
B.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C. 地球和太陽系其它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
D. 地球是人類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2. 中國探索宇宙的過程最關鍵的條件是( )
A. 環(huán)境良好 B. 資源豐富 C. 科技發(fā)達 D. 氣候適宜
3. 兩名航天員出艙后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地軸和經(jīng)緯網(wǎng)都清晰可見 B. 地球更像一顆藍色的“水球”
C. 地球在自東向西做自轉運動 D. 透明的地球在散發(fā)耀眼的光芒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題詳解】
地球是太陽系家族中一顆普通行星,A正確;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和火星,B錯誤;地球和太陽系其它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C正確;地球是人類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D正確。根據(jù)題意要求選擇說法錯誤的選項,故選B。
【2題詳解】
探索宇宙屬于高科技產(chǎn)業(yè),需要發(fā)達的科技,跟環(huán)境良好、資源豐富和氣候適宜無關,C正確,ABD錯誤,故選C。
【3題詳解】
地軸和經(jīng)緯網(wǎng)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是人為定義的,A錯誤;地球71%是海洋,更像一顆藍色的“水球” ,B正確;地球在自西向東做自轉運動,C錯誤;地球是一顆行星,本身不發(fā)光不透明,D錯誤。故選B。
讀經(jīng)緯網(wǎng)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對圖中陰影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位于西半球低緯度地區(qū) B. 乙全部位于東半球熱帶地區(qū)
C. 丙位于北半球熱帶地區(qū) D. 丁位于北半球北溫帶地區(qū)
5. 圖中陰影區(qū)域的實際面積比較( )
A. 甲>乙 B. 乙>丁 C. 丙>甲 D. 丁>丙
【答案】4. D 5. B
【解析】
【4題詳解】
甲經(jīng)度在150°E-165°E之間,跨東西半球,A錯誤;乙經(jīng)度在120°W-135°W,位于西半球,B錯誤;丙緯度在15°N-30°N之間,跨熱帶和北溫帶,C錯誤;丁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緯度在30°N-45°N之間,位于北溫帶,D正確。故選D。
【5題詳解】
同樣的經(jīng)緯度范圍,緯度越低,實際面積越大,四個區(qū),緯度最低的是乙,最高的是丁、甲和丙緯度范圍一致,據(jù)此分析,實際面積比較乙>甲,A錯誤;乙>丁,B正確;丙=甲,C錯誤;丙>丁,D錯誤。故選B。
我們身邊有很多地理現(xiàn)象,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事情,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 此時最適宜看日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①和③日出時間不一樣,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
A. 地球形狀 B. 地球大小 C. 地球公轉 D. 地球自轉
【答案】6. A 7. D
【解析】
【6題詳解】
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光照射,被太陽照射的地方是白天,不被照到的地方是黑夜,有了晝夜現(xiàn)象,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昏線,白天變到黑夜是昏線;黑夜變到白天是晨線。讀圖,①點位于黑夜變到白天的晨線上,晨線上有日出現(xiàn)象,故此時居民適宜看日出的是①,②③④都不在晨線上,不適宜看日出。A正確,BCD錯誤。故選A。
【7題詳解】
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受地球自轉影響,不同經(jīng)度的地方時間不同,同緯度地區(qū),位置偏東的地方時間更早,位置偏西的地方時間更晚。①和③日出時間不一樣,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地球自轉,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與時間差異無關,排除ABC。故選D。
讀“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完成下題。
8. 圖中甲地位于乙地_____方向上( )
A. 西北 B. 西南 C. 東北 D. 正北
9. 對圖中各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乙地海拔在300米以上
B. 圖中①②③④處各有一條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①
C. 甲戊兩地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約為6千米
D. 丁地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答案】8. C 9. D
【解析】
【8題詳解】
讀圖可知,該圖有指向標,根據(jù)圖中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方向,可知圖中甲地位于乙地東北方向上。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
【9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0米,乙地海拔高度在100與200米之間,A錯誤;圖中①②③④處各有一條小河,其中水流最湍急的是②處,該處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最陡,故水流最急,B錯誤;圖中比例尺為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米,甲戊兩地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實際距離約為600米,C錯誤;丁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D正確。故選D。
10.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0日,成功在海拔-10909米馬里亞納海溝坐底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浮出水面,之后被回收至母船。10909米也是我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3位潛航員在海底進行了約6個小時的采樣工作——這是“奮斗者”號最長海底作業(yè)設計時間。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奮斗者”號成功坐底的海底地形是圖中的序號(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①為大陸架,②是大陸坡,③是大洋中脊,④是海溝,“奮斗者”號成功坐底的海底地形是海溝,故選D。
二.解答題(共20分)
11. 中國詩詞歌謠對時節(jié)和氣候豐富細膩的描述堪稱二十四節(jié)氣的“文學說明書”。圖是二十四節(jié)氣示意圖。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蠛铀洞悍帧?br>(1)“黑夜兩均分”是因為春分時太陽直射______(緯線名稱),各地晝夜等長。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ㄌ疲╉f應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漏”是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
(2)北半球夏至,我國各地的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______(長/短);此時,北極圈內(nèi)是______現(xiàn)象?!跋┳源碎L”,是指黑夜在夏至后開始變______(長/短)。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ㄋ危┲x逸《點絳唇》
(3)“風清露冷”寓意秋分過后迎來寒露,天氣漸漸風寒水涼?!昂丁睍r太陽直射點在______半球。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本┌妗熬啪鸥琛?br>(4)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該日太陽直射______(緯線名稱),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較少。此時亳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
【答案】(1)赤道 (2)短 極晝 長
(3)南 (4)南回歸線 晝短夜長
【解析】
【小問1詳解】
“白天黑夜兩均分”意思是全球各地白天和黑夜平分,是因為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此時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為晝夜等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光熱開始增加,我國位于北半球,各地接受的太陽光熱增加,大地回春,萬物復蘇。
【小問2詳解】
北半球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日影達到一年中最短,我國各地的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此時北極圈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宵漏自此長”,是指黑夜開始變長,夏至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風清露冷”寓意秋分過后迎來寒露,天氣漸漸風寒水涼,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
【小問4詳解】
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該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最少,此時位于北半球亳州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短夜長;此后太陽直射點位置逐漸向北移動,一段時間內(nèi)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晝漸長,夜?jié)u短。
12. 沃爾沃環(huán)球帆船賽是一場人類與大自然抗爭的極限挑戰(zhàn),以耗時長、難度大的特點吸引了全球卓越的水手前來一決高下。下圖為“第12屆沃爾沃環(huán)球帆船賽航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1)阿布扎比的地理位置最接近_____。
A.(23.5°N,55°E) B. (23.5°N,55°W)
C. (23.5°S,55°E) D. (23.5°S,55°W)
(2)伊塔加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半球;航線未涉及的大洋是______。
(3)航線的終點哥德堡所處的大洲是______;該大洲地形類型以______為主。
(4)A和B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__運河,該運河溝通了C______洋和印度洋。
【答案】(1)A (2)南 北冰洋
(3)歐洲 平原
(4)蘇伊士 大西洋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向東增大為東經(jīng)(E),向北增大為北緯(N),阿布扎比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位于0°經(jīng)線以東的東半球。所以其地理位置為(23.5°N,55°E),A正確,BCD錯誤。故選A。
【小問2詳解】
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伊塔加位于南北半球的南半球。讀圖可知,環(huán)球帆船賽經(jīng)過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故沃爾沃環(huán)球帆船賽航線未涉及的大洋是北冰洋。
【小問3詳解】
哥德堡所在大洲為歐洲,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面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大陸部分與亞洲相鄰。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西歐平原。
【小問4詳解】
A大洲為亞洲,B大洲為非洲。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該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
13.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所以某學校地理學習小組展開了對地震分布規(guī)律和防震措施探究,請你幫他們完成探究內(nèi)容。
【探究主題】地震分布規(guī)律和防震措施
【探究思路】觀察現(xiàn)象一總結規(guī)律一分析原因一解釋現(xiàn)象一防震措施
【探究材料】圖1為世界六大板塊和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圖、圖2為板塊運動方式
(1)在板塊交界的地方,地殼比較_______。
(2)圖2示意板塊的_______運動(張裂/擠壓碰撞)。紅海在不斷擴張,是______板塊與______板塊之間在發(fā)生這種運動。
(3)有人預測地中海將會消失,是因為其是由非洲板塊和______板塊磁撞擠壓而成的。
(4)中國地震頻繁,如果地震來了,作為初中生的我們該怎么辦?
【答案】(1)活躍
(2)張裂 非洲 印度洋
(3)亞歐板塊 (4)學校:可躲避到較為開闊的地方,避開高大的建筑物和危險物;如果是平房,躲到教室內(nèi)的課桌下、墻角處,空間小有支撐的地方相對較安全;從樓上撤離時,避免擁擠、混亂,減少不應有的傷亡;來不及撤離,可躲到桌子等下面等。家中:躲到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內(nèi)墻的墻角或空間小的房間,注意切斷電源,關掉煤氣,準備一些防震物品:手電筒、小藥箱、睡袋、食品等。
【解析】
【小問1詳解】
世界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所以在板塊交界的地方,地殼比較活躍。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圖2示意板塊的運動方向相背,為張裂運動。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例如紅海在不斷擴張,是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形成的。
【小問3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兩大板塊發(fā)生擠壓碰撞,為消亡邊界,從而導致海洋面積在不斷縮小。
【小問4詳解】
地震發(fā)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快速判斷自己所處位置和震動狀況。在學校,可躲避到較為開闊的地方,例如到開闊的操場躲避,避開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險物;如果是平房,在教室內(nèi)的可躲到課桌下、墻角處,空間小有支撐的地方相對安全;從樓上撤離時可用書包護著頭部,有秩序地快速撤離,避免擁擠、混亂,減少不應有的傷亡。來不及撤離,可躲到桌子等下面,有支撐的地方相對比較安全。在家里,可躲到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內(nèi)墻的墻角或空間小的房間,有支撐比較安全;注意切斷電源,關掉煤氣,準備一些防震物品,如手電筒、小藥箱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地震發(fā)生時,一定不要使用電梯,以免發(fā)生故障困住。另外,如果地震發(fā)生后被埋無法脫險時,要盡力尋找水和食物,保持鎮(zhèn)靜和樂觀的心態(tài)。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A4,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圖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 圖中①所示的緯線, 如圖示時刻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經(jīng)緯度位置是, 圖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 圖中①所示緯線, 如圖示時刻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