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3年8月30日23時54分月球通過近地點,迎來了今年最大最亮的“超級滿月”。完成下面小題。
1. 形成此次天文現象的天體不屬于( )
A. 河外星系 B. 銀河系 C. 太陽系 D. 地月系
2. 有人提出在月球建立基地從事科研、生產、生活及其他太空活動,以下條件中哪些是人類登月短期內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條件( )
①充足的液態(tài)水 ②適宜的月地距離 ③適宜的溫度
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⑤強大的通信技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1. A 2. C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超級滿月”所處的地月系可知,月球不屬于河外星系,而是屬于地月系,又屬于太陽系,還處在銀河系中。因此,A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故選A。
【2題詳解】
人類登月后若想在短期內維持生命,需要充足的液態(tài)水供人類飲用,①正確;適宜的月地距離不是人類登月后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適宜的日地距離才是,②錯誤;人類需要適宜的溫度來維持正常的體溫,③正確;人類需要呼吸氧氣,故需要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④正確;強大的通信技術不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必要條件,⑤錯誤。所以①③④正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太陽活動存在明顯的周期性特點,一般把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作為太陽活動的周期。下圖為1975~2025年太陽黑子數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3. 圖示期間太陽黑子數( )
A. 峰值持續(xù)下降 B. 峰值變化明顯
C. 變化周期約為5年 D. 峰值均呈雙峰特點
4. 根據圖示曲線變化推測,2025年( )
A. 太陽耀斑爆發(fā)次數較少 B. 信鴿秋季賽事受影響較大
C. 三亞觀測到極光概率大 D. 在軌航天器通信干擾較少
【答案】3. B 4. B
【解析】
【3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示期間太陽黑子呈波狀變化,黑子數峰值變化明顯,B正確;峰值黑子數量波動下降,太陽黑子數量的平均變化周期為11年,部分峰值呈雙峰特點,ACD錯誤。故選B。
【4題詳解】
太陽黑子多的年份,耀斑、太陽風等太陽活動也會增強。讀圖,根據圖示曲線變化推測,2025年太陽黑子出現峰值,太陽耀斑爆發(fā)次數增多,A錯誤;發(fā)射的高能帶電粒子干擾地球磁場,使地球上發(fā)生磁暴現象,從而使得信鴿迷失方向,信鴿秋季賽事受影響較大,B正確;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地球兩極地區(qū),與那里高空稀薄大氣發(fā)生碰撞摩擦,產生極光現象,但三亞位于低緯地區(qū),緯度低,不能觀測到極光,C錯誤;耀斑活動拋出的電磁波干擾地球電離層,對在軌航天器通信干擾大,D錯誤。故選B。
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舉行,此次亞運會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電供應。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huán)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所發(fā)的電。通過綠電交易,將某些省份的光伏電和風電,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到浙江,人們形象地將其稱為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會的“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杭州亞運會主要綠電能量的根本來源是( )
A. 太陽輻射 B. 太陽活動 C. 地球內部 D. 天體引力
6. 材料中“某些省份”最可能是( )
A. 新疆山東 B. 福建海南 C. 新疆內蒙古 D. 青海四川
7. 浙江本省光伏電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 )
A. 緯度高 B. 海拔低 C. 白晝短 D. 降水多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5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得, 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huán)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所發(fā)的電。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是大氣運動(風)的主要動力。因此綠電的能量的根本來源為太陽輻射,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地球內部和天體引力產生的綠電是不杭州亞運會的主要綠電能量,CD選項錯誤,故選A。
【6題詳解】
山東地區(qū)風力較青海、新疆、內蒙古,風力偏弱,風電弱,A選項錯誤;福建、海南緯度低多陰雨天氣,光伏發(fā)電量小,B選項錯誤;四川多陰雨天氣,不適宜光伏發(fā)電,D選項錯誤;新疆內蒙古接近冬季風源地,風力強勁,深入內陸,遠離海洋,降水少,晴天多,光伏發(fā)電和風力發(fā)電量大,C選項正確,故選C。
【7題詳解】
光伏發(fā)電量多少主要于太陽輻射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有關,浙江當地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小,白晝較長,理應有利于當地光伏發(fā)電,AC選項錯誤;浙江本省光伏電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夏季風控制時間長,多陰雨天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D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故選D。
2024年9月,內蒙古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入選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為中國新增了一張世界級名片。專家介紹,在烏達煤田開采時發(fā)現兩煤層之間的火山凝灰?guī)r里埋藏著豐富的植物化石,遠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來,讓人類得以窺見3億年前森林的實際模樣。下圖為擬齒葉標本及其復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 推測擬齒葉生存期間,該地區(qū)( )
A. 溫暖濕潤 B. 炎熱干燥 C. 寒冷濕潤 D. 寒冷干燥
9. 該地區(qū)植物化石形成過程可能是( )
A. 氣候干旱,風沙將植物掩埋 B. 洪水泛濫,流水沉積將植物覆蓋
C. 火山噴發(fā),火山灰將植物掩埋 D. 海面上升,海底泥沙將植物覆蓋
【答案】8. A 9. C
【解析】
【8題詳解】
根據材料“在烏達煤田開采時發(fā)現兩煤層之間的火山凝灰?guī)r里埋藏著豐富的植物化石,遠古森林以原位埋藏的方式保存下來,讓人類得以窺見3億年前森林的實際模樣”,由此可知擬齒葉是形成煤炭的主要植物之一,由此可推測擬齒葉生存期間植被茂盛,因此當時該地區(qū)的環(huán)境是溫暖濕潤,適宜大量植物生長,A正確,BCD錯誤,故選A。
【9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該地區(qū)的植物化石埋藏在烏達煤田開采時發(fā)現兩煤層之間的火山凝灰?guī)r里,由此可推測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因為火山噴發(fā),火山灰將當時的植物原位掩埋,C正確;不是風沙掩埋、流水沉積覆蓋、海底泥沙覆蓋,ABD錯誤。故選C。
2023年11月,中國石化“深地一號”井利用了超深層物探技術,成功從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9432米處獲得高產油氣流,這一深度刷新了目前亞洲最深井紀錄。物探又稱地震勘探,是通過人工激發(fā)地震波,使用傳感器接收地下地震波反射信息,發(fā)現油氣位置,形象地稱之為給大地做“CT”。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深地一號”所開采的油氣位于( )
A. 地殼 B. 軟流層 C. 上地幔 D. 下地幔
11. 在物探的過程中,下列四幅人造地震波波速示意圖最可能有油氣分布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題詳解】
材料信息表明,“深地一號”成功從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9432米,而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約39-41千米,因此“深地一號”所開采的油氣位于地殼,A正確;因為地幔位于地殼之下,即地下平均39-41千米以下,地核位于地幔之下,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軟流層位于上地幔頂部,BCD錯誤。故選A。
【11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縱波可以在固、液、氣態(tài)物質中傳播,縱波在通過液態(tài)物質時會減速,而橫波只能在固態(tài)物質中傳播,而石油屬于液態(tài)物質,因此可能有石油時縱波減速,橫波消失,讀圖可知,①圖縱波消失,橫波減速,②③橫波縱波均加速,④圖橫波消失,縱波減速,D正確,ABC錯誤。應選D。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8日,我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400~450千米左右的高空與我國空間站成功對接。下圖示意局部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12. 在軌空間站位于大氣層的( )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臭氧層 D. 高層大氣
13. 圖中①、②、③、④四條曲線中,能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圖示大氣層( )
A. 多云雨雪天氣 B. 利于高空飛行
C. 對流運動為主 D. 存在電離層
【答案】12. D 13. A 14. B
【解析】
【12題詳解】
在軌空間站位于400-450千米左右的高空,屬于高層大氣,D正確??臻g站高度遠高于對流層,排除A。平流層高度自對流層頂向上至50-55千米處,空間站高度高于平流層,排除B。臭氧層主要在平流層中,高度低于空間站所在位置,排除C。故選D。
【13題詳解】
讀圖可知,該層大氣高度為12—50千米,位于平流層,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其溫度范圍大約在-60℃—0℃之間。①曲線符合平流層氣溫垂直分布情況,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題詳解】
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利于高空飛行,B正確。平流層天氣晴朗,少云雨雪天氣,排除A。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不是對流運動為主,排除C。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平流層不存在電離層,排除D。故選B。
輻射表是測量各種輻射的工具,測量不同的輻射可以選擇不同的傳感器和安裝方式。下圖為“某校地理社團研究大氣熱力作用所采用的輻射表及安裝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 圖中四個輻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確的是( )
A. ①—測量大氣輻射
B. ②—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C. ③—測量太陽輻射
D. ④—測量大氣逆輻射
16. 某日雪后,地表積雪,天氣轉晴且氣溫下降,各輻射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情況是( )
A. ①—不變 B. ②—減少
C. ③—減少 D. ④—增加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題詳解】
讀圖可知,①②為短波輻射傳感器,根據安裝位置可知,①測量太陽輻射,A錯誤;②測量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B正確;③④為長波輻射傳感器,根據安裝位置可知,③測量大氣逆輻射,C錯誤;④測量地面輻射,D錯誤。故選B。
【16題詳解】
天氣轉晴,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弱,①增強,A錯誤;地表積雪,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②增強,B錯誤;天氣轉晴,氣溫下降,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大氣逆輻射減弱,③減少,C正確;地表積雪,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增多,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輻射減弱,④減弱,D錯誤。故選C。
視紀錄片《從許村到青田》介紹了我國鄉(xiāng)村振興“模范廣東順德青田村。這里仍舊保留著清代古建筑群,有著130戶人家,房屋整齊排列,形成九條巷道,均為麻石鋪路,北高南低直達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龍戲珠”。如圖左為順德青田村景觀圖、如圖右為等壓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 白天,荷花塘表面氣壓高低對應圖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圖中形成了大氣熱力環(huán)流,其運動方向是( )
A. 甲→丁 B. 甲→乙 C. 丙→乙 D. 丁→丙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題詳解】
根據等壓線的判斷相關知識點,可得甲地等壓面上凸,故甲處為高壓,乙處為低壓;水的比熱容比較大,白天荷花塘溫度低,形成高壓,故對應圖中的甲,A正確,BCD錯。故選擇A。
【18題詳解】
圖中甲地等壓面上凸,故甲處為高壓,乙處為低壓;高空與近地面氣壓相反,故丙處為高壓,丁處為低壓;同一水平面氣流的運動方向為高壓向低壓,故熱力環(huán)流中甲→乙,丙→丁,B正確,D錯;垂直方向上高壓氣流下沉,低壓氣流上升,即丁→甲、乙→丙,AC錯。故選擇B。
下圖示意某日10時近地面氣壓分布與氣流運動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 該地區(qū)( )
A. 位于南半球 B. M為高壓中心
C. O風力較大 D. P晝夜溫差較小
20. 下列等壓面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甲乙沿線氣壓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題詳解】
風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由圖根據M處水平氣流流向,可以判斷M為低壓,則可判斷P為高壓中心,B錯誤。讀氣壓中心M附近風向,可以判斷風向沿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則可判斷是北半球,A錯誤。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讀圖可知,圖中O地等壓線最密集,風力最大,C正確。P地受高壓影響,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晝夜溫差大,D錯誤。故選C。
【20題詳解】
由甲到乙沿線,M處和O的東南側兩處形成低壓中心,近地面氣壓先減小,再增加,然后減小,再增加,高空的氣壓變化和近地面相反,則高空與近地面等壓面彎曲方向相反。根據等壓線“凸向高空為高壓,凸向近地面為低壓”原則,可判斷 A正確,BCD錯誤。故選A。
紅海地處板塊交界地帶,是世界上鹽度和溫度最高的海域,該海域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鹽度的影響。下圖示區(qū)域北部降水多于南部,南部蒸發(fā)量較大。下圖示意紅海周邊區(qū)域及紅海的鹽度分布。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21. 紅海鹽度北高南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部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 B. 南部與外海連通更強
C. 南部海域比北部更寬闊 D. 南部多常年河流匯入
22. 油輪從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然后進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變化順序是( )
A. 深—淺—更淺 B. 淺—深—更深
C. 淺—更淺—深 D. 深一更深一淺
23. 紅海上下層海水溫度均較高,主導因素分別是( )
①太陽輻射②海水運動③大氣運動④巖漿活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1. B 22. B 23. C
【解析】
【21題詳解】
依據材料和圖可知,紅海北部海域更為閉塞,僅通過狹窄的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水體交換少,而南部曼德海峽較寬,且與印度洋相連接,與印度洋海域水體交換條件較好,因此紅海鹽度北高南低,B正確;南部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降水量小,蒸發(fā)量大,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A錯誤;該海域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鹽度的影響,與海域是否寬闊關系較小,C錯誤;圖示地區(qū)河流匯入少,D錯誤。故選B。
【22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該海域海水密度主要受海水鹽度的影響,鹽度越大,密度越大,船的吃水深度越淺;鹽度越小,密度越小,船的吃水深度越深。油輪從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鹽度變大,吃水深度變淺,經紅海地區(qū)鹽度往南減小,船的吃水深度應逐漸變深,進入印度洋,鹽度更低,吃水深度更深,故吃水深度變化順序是淺—深—更深,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3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紅海上下層海水溫度均較高,主要是上層海水的溫度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副熱帶海區(qū),緯度較低且大部分為熱帶沙漠地區(qū),晴天多,雨天少,接受太陽輻射較多,上層海水溫度較高,①正確,下層是因為紅海地處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巖漿活動頻繁,地熱資源豐富,④正確;大氣運動、海水運動對于紅海海水溫影響較小,②③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洛迦山島位于浙江省普陀山島東南約5.3km處,面積0.38km2。該島自然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蓋率達82%。紅楠和濱柃分別是當地特有的喬木和灌木。紅楠樹木高大,遍布全島,濱柃主要生長在島嶼北部的濱海崖壁和海岸邊巖縫中。完成下面小題。
24. 該島自然狀態(tài)的當地植被是( )
A. 落葉闊葉林 B. 闊葉落葉混交林
C. 常綠硬葉林 D. 常綠闊葉林
25. 為適應環(huán)境,濱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
①根系纖細密集②植株抗風弱③植株耐鹽堿④植株高大⑤植株耐貧瘠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題詳解】
洛迦山島位于浙江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對應的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5題詳解】
濱柃主要生長在島嶼北部的濱海崖壁和海岸邊巖縫中,巖石較為堅硬,根系要能扎根于巖縫中,應有纖細密集的特點,①正確;海岸附近風力強勁,植株抗風強,②錯誤;海水為咸水,濱海地區(qū)土壤含鹽量高,植株有耐鹽堿的特點,③正確;其生長環(huán)境風力大,土壤貧瘠,植株應較為矮小,且耐貧瘠,④錯誤,⑤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二、綜合題。(共4小題,共50分)
2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2021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2021年10月14日,我國又在太原成功發(fā)射了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衛(wèi)星“羲和號”。“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我國深空探測越走越遠。
材料2:2024年6月4日,“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和起飛。月球表層取樣完成后,“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面五星紅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巖,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石頭版”織物國旗。下圖為月球背面展開的紅旗。
(1)分別指出“嫦娥”、“祝融”、“羲和”的探測對象的天體類型。
(2)“羲和號”多次觀測到太陽活動。寫出下圖中數字代表的太陽大氣層名稱及對應的太陽活動。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結合月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特征,推測“石頭版”織物國旗具有的突出特點。
【答案】(1)“嫦娥”探測對象月球是衛(wèi)星;“祝融”探測對象火星是行星;“羲和”探測對象太陽是恒星。
(2)光球 色球 日冕 太陽黑子 黑子 耀斑 日珥
(3)耐輻射、耐高溫和低溫、強度高。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聯系已學可知,“嫦娥”探測對象是月球,月球屬于衛(wèi)星;“祝融”探測對象是火星,火星屬于行星;“羲和”探測對象是太陽,太陽屬于恒星。
【小問2詳解】
讀圖聯系已學可知,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依次為①光球層、②色球層、③日冕層。太陽活動主要有④黑子(出現在光球層)、⑤耀斑和日珥(出現在色球層)、太陽風(出現在日冕層)。
【小問3詳解】
月球表面自然環(huán)境有真空、強輻射、晝夜溫差大等特征。據此推測“石頭版”織物國旗具有以下突出特點:耐輻射,能抵御強烈的宇宙輻射,保證國旗在長期的太空環(huán)境中不被損壞。耐高溫和低溫,適應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的環(huán)境,在高溫和極低溫下都能保持穩(wěn)定性能。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保護,可能會遭受微隕石等的撞擊,國旗需要有較高的強度,不易破損。
2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年日照時數是指太陽直接輻射地面時間的一年累計值,以小時為單位。下圖是我國某區(qū)域年日照時數分布圖。
材料二: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地處荒無人煙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海拔約1000米,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塊小綠洲。它距離酒泉市直線距離約200千米。
(1)讀材料一,描述圖中年日照時數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分析甲地太陽輻射強的原因。
(3)讀材料二,評價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作為衛(wèi)星發(fā)射場的自然條件。
【答案】(1)特點: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增;成因:夏季風從沿海吹向內陸,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2)甲區(qū)域位于我國柴達木盆地中,該處海拔較高,空氣稀??;降水極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
(3) 優(yōu)勢:地處戈壁灘中,地勢平坦開闊;氣候干燥少雨,晴天多,云量小,大氣透明度好;劣勢:冬季嚴寒、夏季干熱,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多風沙天氣。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西北方向日照時數多,最高可達3600小時以上,而東南方向相比較少,由此可推斷圖中年日照時數的分布規(guī)律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增。因為夏季風從沿海吹向內陸,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陰雨天氣多、日照時數少,反之日照時數多。
【小問2詳解】
太陽輻射強度是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狀況,其強度主要與太陽高度、天氣特征、海拔、坡向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太陽高度大的地方太陽輻射強,天氣狀況好的地方太陽輻射強,海拔高的地方太陽輻射強。分析年太陽輻射總量時,還要考慮日照時數,如晝夜長短狀況等。讀圖,由經緯網及省級行政單位輪廓可知,甲地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地處我國第一級階梯,海拔較高,空氣較為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能夠更有效地到達地面。盆地周圍環(huán)繞著山地,阻擋水汽進入,且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少,晴朗的天氣多,日照時間長。
【小問3詳解】
評價題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進行分析 。有利條件:由材料“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塊小綠洲”可知,發(fā)射中心地處戈壁灘中,周圍的地形相對平坦,這有助于發(fā)射設施的布置和運作;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內陸,降水較少,晴天多,云量少,便于衛(wèi)星發(fā)射時進行觀測。不利條件:該地終年受大陸氣團的影響,陸地比熱容小,故冬季嚴寒、夏季干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鄰近冬季風源地,植被稀疏,多風沙天氣,生存環(huán)境惡劣,被稱為“生命禁區(qū)”。
28.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熱島強度指城區(qū)與郊區(qū)氣溫的差值。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研究我國東部某濱海城市的熱島強度變化。下圖為同學們根據數據繪制的該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圖,下表為不同性質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
不同性質地面的反射率:
(1)依據圖中多年平均熱島強度變化曲線,推測該市7時、17時城區(qū)與郊區(qū)之間風向和風速的異同。
(2)圖中顯示,冬季強降雪后城市熱島強度較多年平均整體加強,結合上表分析其可能原因。
同學們了解到該城市同時受日周期海陸風的影響,且某時段的風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
(3)分析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的原因。
同學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城市熱島效應可能導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氣污染加劇等問題。
(4)從城市規(guī)劃的角度,提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合理措施。
【答案】(1)相同點:風向都由郊區(qū)吹向城區(qū);不同點:7時的風速大于17時的風速。
(2)強降雪后郊區(qū)地面多被積雪覆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較強/積雪融化吸收熱量,氣溫降幅較大;城區(qū)積雪清理較及時/人工制熱較多,氣溫降幅較??;城區(qū)與郊區(qū)之間的氣溫差值加大。
(3)海風從氣溫較低的海洋吹來,對城區(qū)具有降溫作用。
(4)增加綠地面積(綠化樓頂、植樹種草等);增加水域面積;建設通風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產業(yè)等。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可知,熱島強度指城區(qū)與郊區(qū)氣溫的差值。從圖中多年平均熱島強度變化曲線可知,該城市7時和17時的熱島強度均為正值,說明城區(qū)氣溫高,氣壓低;郊區(qū)氣溫低,氣壓高;風向均表現為高壓區(qū)的郊區(qū)吹向低壓區(qū)的城市,方向相同;讀圖可知,該城市7時熱島效應強度較大,17時城市熱島強度較小,說明7時城區(qū)氣溫明顯高于郊區(qū),7時的風速大于17時的風速。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大,且整體變化幅度變大。原因可從積雪的特點、對氣溫的影響、人類活動對積雪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冬季強降雪后,郊區(qū)地面多被白色積雪覆蓋,對太陽輻射反射率較強,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較低,同時積雪融化吸收熱量,導致郊區(qū)氣溫降幅較大;強降雪后,城市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設施運行的需要,清理積雪較為及時,且降雪后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廢熱排放過多,氣溫較高,氣溫降幅較小;城區(qū)與郊區(qū)之間的氣溫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熱島強度加大。
【小問3詳解】
聯系已學可知,白天陸地升溫快,氣溫高,氣壓低;海洋升溫慢,氣溫低,氣壓高;白天近地面風向由海洋吹向陸地,主要以海風為主。夜晚主要以陸風為主。題干提到某時段的風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說明該時段的海陸風應當是白天由氣溫較低的海洋吹向陸地的海風,對城區(qū)具有降溫作用,從而可以降低城市熱島強度。
【小問4詳解】
熱島效應指城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主要是由于城區(qū)人類活動較多,排放廢熱較多;城區(qū)多硬化地面,受熱升溫較快;城區(qū)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風散熱不暢等原因造成的。為緩解熱島效應,城市規(guī)劃當中應當對市區(qū)的產業(yè)和人口等適當進行分散,減少人為廢熱的釋放;市區(qū)可通過綠化屋頂等增加城市綠地,建設人工濕地,增加水域面積,提高城市的比熱容等;為加快熱量散失,應當規(guī)劃城市的通風廊道,對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進行合理規(guī)劃等。
2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肅省天水市位于黃土高原,這里的橋子溝流域包括自然條件相似的東溝和西溝兩個小流域。東溝通過修建梯田等措施進行治理,西溝基本保持原狀。根據水文站的觀測數據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積內,東溝、西溝年徑流量分別為4700m3、12500m3。下圖為橋子溝流域示意圖及天水市資料。
材料二:下圖為黃土高原小流域梯田減沙與梯田面積關系示意圖。
注:梯田減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減少的輸沙量占治理前輸沙量的比例。
(1)說出修建梯田對流域地表徑流量的影響,并分析原因。
(2)讀材料二,描述梯田面積變化對梯田減沙的影響。
【答案】(1)徑流量減少。截留雨水、徑流,增加下滲。
(2)隨著流域梯田面積比例增加,梯田減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變慢。
【解析】
【小問1詳解】
結合材料“東溝、西溝年徑流量分別為4700m3、12500m3”可知,東溝通過修建梯田等措施進行治理后,年徑流量明顯小于西溝,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減緩坡度,植物落葉及根系可以截留雨水和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從而減少流域地表徑流量。
【小問2詳解】
由材料二可知,隨著梯田面積增加,梯田減沙比例也在不斷增加,當梯田占流域面積的比例低于30%的時候,梯田減沙比例增加較快,超過30%之后,增加速度變慢。地面性質
新雪
草地
耕地
硬化路面
反射率(%)
84-95
26
14
22-35

相關試卷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階段性學業(yè)質量檢測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階段性學業(yè)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共8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10月階段性檢測 地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山東省名校聯盟高三(上)10月階段性檢測 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地理(解析版)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地理(解析版)

[地理][期中]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解析版)

[地理][期中]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試題(解析版)

2023-2024學年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2023-2024學年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