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本學科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
下圖是小華繪制的學校平面圖,但老師發(fā)現(xiàn)圖中基本信息不夠全面,需要補充完善。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1. 圖中指向標沒有標明方向,只知道花壇在宿舍樓的東南方向,則指向標指示( )
A. 東(E) B. 西(W) C. 南(S) D. 北(N)
2. 量得校門距離花壇約3厘米,而實地距離約27米,則此圖的比例尺應該標注( )
A. 1:900 B.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9萬厘米
C. 1/450 D.
【答案】1. D 2. A
【解析】
【1題詳解】
據(jù)圖判斷可知,若花壇在宿舍樓的東南方向,則指向標應指向北方才能滿足該條件,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
比例尺離=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已知校門距離花壇的圖上距離約3厘米,實地距離是27米(2700厘米),則比例尺為3:2700=1:900,即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900厘米(9米),A正確,BCD錯誤。故選A。
古塔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之一,廣布于我國名山大川。某中學地理小組對秦嶺地區(qū)部分古塔進行研學考察,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測量繪制了該地區(qū)局部等高線地形圖(下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圖示區(qū)域的地勢( )
A. 北高南低 B. 中部高四周低 C. 西高東低 D. 東南高西北低
4. 圖中古塔1所在地與山峰的相對高度約為( )
A. 82米 B. 134米 C. 185米 D. 213米
5. 研學小組考察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古塔年久失修,他們在研學報告中向有關部門提出的合理建議是( )
A. 拆除全部古塔 B. 異地重建古塔
C. 封閉所有古塔 D. 及時修繕古塔
【答案】3. D 4. B 5. D
【解析】
【3題詳解】
讀圖,根據(jù)圖中等高線上的海拔高度可知,最高處在東南部,越往西北部地區(qū)海拔越低,所以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故選D。
【4題詳解】
圖中等高距是20米,圖中古塔1的海拔高度是900米,山峰的海拔在1020-1040米之間,所以兩地的相對高度在120-140米之間,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5題詳解】
秦嶺地區(qū)的古塔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拆除全部古塔,和異地重建都不能反映它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封閉所有古塔不能達到傳播文化的作用,故ABC不正確;及時修繕和保護是正確的,D符合題意。故選D。
2023年是中國載人航天20周年。北京時間5月30日9點31分,神舟十六號成功發(fā)射,標志著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fā)展新階段。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6. 中國空間站距離地面高度400多千米,其在軌運行繞轉中心是( )
A. 地球 B. 月球 C. 北極星 D. 火星
7. 神舟十六號成功發(fā)射時,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西五區(qū))的測控站正值夜晚。這是因為( )
A. 緯度差異 B. 氣候差異 C. 地球公轉 D. 地球自轉
【答案】6. A 7. D
【解析】
【6題詳解】
中國空間站在距離地面400—4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行,A正確,BCD錯誤,故選A。
【7題詳解】
造成兩地時間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轉運動引起的,自轉導致地球上經(jīng)度位置不同的地區(qū)地方時不同,D正確;與緯度、氣候、公轉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
在地球內(nèi)力的驅動下,印度古陸漂洋過海,經(jīng)歷了地質(zhì)歷史上漫長的漂泊,終于到達現(xiàn)今位置。下圖示意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不同時期的經(jīng)緯度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 圖示印度古陸在漂移過程中,其主體( )
A. 最初位于南半球熱帶
B. 從南溫帶漂移至北寒帶
C. 漂移的速度越來越快
D. 現(xiàn)今已與亞歐大陸相連
9. 2億年以來,印度古陸( )
A. 呈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
B. 呈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
C. 呈順時針旋轉并向東北方向運動
D. 呈順時針旋轉并向西南方向運動
【答案】8. D 9. A
【解析】
【8題詳解】
由圖可知,最初位置位于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的南溫帶,A錯誤;最初位置為南溫帶,現(xiàn)在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一部分位于北溫帶,沒有到北寒帶,B錯誤;由圖可知6千萬年前到4千萬年前,約2千萬年的時間漂移的距離大于4千萬年前到現(xiàn)今的距離,說明在此段時間內(nèi),漂移速度變慢,C錯誤;印度古陸現(xiàn)今已與亞歐大陸相連,位于亞歐大陸南部,D正確,故選D。
【9題詳解】
由圖可知,印度古陸2億年前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現(xiàn)在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向北移動,印度古陸2億年前經(jīng)度位于30°E到70°E之間,現(xiàn)在經(jīng)度大致位于位于60°E到90°E之間,向東移動,印度古陸移動方向向東北移動;由輪廓2億年前島嶼位置大致正西方,到現(xiàn)在的大致正南方可知呈逆時針旋轉,A正確,BCD錯誤,故選A。
山西地質(zhì)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三疊紀時期中國北方陸生四足動物的代表“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非洲以及美洲大陸等地都有發(fā)現(xiàn)??鲜汐F原本生活在同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中,現(xiàn)在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讀大洲輪廓圖,完成下面小題。
10. 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大洲有( )
A. ①②④⑦ B. ①③⑤⑦ C. ①④⑤⑦ D. ①⑤⑥⑦
11. 肯氏獸原本生活在同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中,現(xiàn)在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可以用于證明( )
A. 大陸漂移說 B. 氣候的變化
C. 動物大遷徙 D. 海平面下降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題詳解】
結合圖示,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別是非洲、大洋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南極洲、南美洲,根據(jù)題干,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以及美洲大陸等地也就是①④⑤⑦都有發(fā)現(xiàn),所以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
【11題詳解】
大陸漂移說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該學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以前是統(tǒng)一的巨大陸塊,后來才開始分裂并漂移,逐漸達到現(xiàn)在的位置??鲜汐F原本生活于同樣的環(huán)境中,現(xiàn)在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可以用于證明大陸漂移。A正確,BCD錯誤,故選A。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燦若星河的詩詞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宋代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有“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詞句,此句體現(xiàn)出的地理知識是( )
A. 天氣是多變的 B. 氣候是多變的
C. 天氣是穩(wěn)定的 D. 氣候是穩(wěn)定的
13.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主要體現(xiàn)了( )
A.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B. 降水量隨海拔的升高而減少
C.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D. 降水量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多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題詳解】
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nèi)的具體狀況,特點是多變;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描述的是短時間內(nèi)的風雨狀況,具有多變的特點,屬于天氣,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3題詳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的是平原地區(qū)由于海拔低、溫度較高,花開較早,而山上由于海拔高、溫度較低,造成了花開較晚,這是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A正確,C錯誤;與降水無關,BD錯誤。故選A。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fā)生7.6級地震。日本國土地理院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衛(wèi)星觀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地震后能登半島沿海部分海底抬升變成陸地。讀“日本示意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能登半島位于____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
A.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 B.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C.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D. 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15. 下列關于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本次海域變成陸地能夠為“大陸漂移說”提供新的證據(jù)
B. 人類活動是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的主要原因
C. 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經(jīng)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D. 本次地震短時間內(nèi)將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了陸地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題詳解】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日本群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日本多地震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5題詳解】
地球表面形態(tài)是在不斷變化的,此次地震是在短時間內(nèi)將能登半島部分海域變成了陸地,D正確,C錯誤;大陸漂移假說是指大陸在地殼運動中移動,不是指海域變陸地,A錯誤;不是人類活動是能登半島附近部分海域變成陸地的主要原因,B錯誤。故選D。
火地島是世界上除南極大陸以外最南端的陸地。該地原始森林中的樹木東倒西歪,形狀怪異,主島北部大部為冰川地形,冰川奇形怪狀,雪山重巒疊嶂,湖泊星羅棋布。12月至次年2月是火地島的旅游旺季,該島每年接待45萬名游客,半數(shù)是外國游客,其中10萬游客是搭乘郵輪而來。讀“火地島區(qū)域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16. 火地島位于( )
A. 非洲 B. 亞洲 C. 歐洲 D. 南美洲
17. 據(jù)圖可知,火地島的城鎮(zhèn)主要分布于( )
A. 河流沿岸 B. 沿海地區(qū) C. 山地地區(qū) D. 島嶼內(nèi)部
18. 火地島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是( )
①自然風光獨特②氣候惡劣③距離較近④對外航運便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16. D 17. B 18. D
【解析】
【16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大洋分析,火地島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屬于南美洲,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7題詳解】
據(jù)圖可知,火地島的城鎮(zhèn)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qū),該區(qū)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8題詳解】
火地島原始森林、冰川、雪山、湖泊等自然風光獨特,對外航運便利,有利于吸引大量游客,①④正確;氣候惡劣屬于劣勢,不是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②錯誤;該島每年接待45萬名游客,半數(shù)是外國游客,距離較遠,③錯誤;故選D。
“回南天”是天氣返潮現(xiàn)象,在我國南方地區(qū)2、3月常出現(xiàn)?!盎啬咸臁碑a(chǎn)生原因是冷空 氣走后,暖濕氣流迅速反攻,氣溫回升,容易出現(xiàn)小雨或大霧天氣。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9. “回南天”時,當?shù)靥鞖忸A報最可能出現(xiàn)的符號是( )
A. B. C. D.
20. 關于“回南天”對生產(chǎn)生活影響描述正確的是( )
A. 氣溫降低,適宜登山踏青 B. 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內(nèi)澇
C. 萬里晴空,適合晾曬衣物 D. 能見度低,影響交通出行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題詳解】
依據(jù)材料可知,“回南天”會形成連日的小雨或大霧;結合所學的天氣符號知識判斷,A代表沙塵暴,B代表霧,C代表霜,代表D代表雨夾雪。故選B。
【20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形成連日的小雨或大霧,所以對當?shù)氐闹饕绊懯怯觎F天多,能見度低,影響交通出行,D正確;“回南天”一般以小雨為主,城市不易積水,B錯誤;雨天多,不適宜登山踏青,A錯誤。不適合晾曬衣物,C錯誤。故選D。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我國人口比2021年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我國人口自1962年以來第一次出現(xiàn)負增長,同時進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長時期。下圖示意2015—2022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狀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1. 2015—2022年期間,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是( )
A. 先升高后降低 B. 持續(xù)升高 C. 先降低后升高 D. 持續(xù)降低
22. 我國在2015—2022年期間,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2016年 B. 2020年 C. 2021年 D. 2022年
23. 針對我國目前面臨的人口問題,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限制人口遷移 B. 健全養(yǎng)老機制
C. 大量接納移民 D. 減少城鎮(zhèn)人口
【答案】21. A 22. C 23. B
【解析】
【21題詳解】
據(jù)2015—2022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狀況圖可知,2015—2022年期間,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是先升高后降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2題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2015—2021年期間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大于0的,人口處于正增長,人口數(shù)量一直在增長,202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小于0,處于負增長,人口數(shù)量開始減少,所以我國在2015—2022年期間,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年份是2021年,C正確,D錯誤;2016年和2020年人口還處于增長階段,沒有2021年人口數(shù)量多,AB錯誤。故選C。
【23題詳解】
據(jù)圖分析可知,我國目前面臨的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可以根據(jù)國情,調(diào)整人口政策,健全養(yǎng)老機制,B正確;限制人口遷移,大量接納移民和減少城鎮(zhèn)人口的措施都不可行,ACD錯誤。故選B。
下圖是中緯度的某地區(qū)。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僅從圖中提供的信息考慮,四地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其最突出的發(fā)展劣勢是( )
A. 水源不足 B. 交通便利 C. 自然資源豐富 D. 地形崎嶇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題詳解】
①處是丘陵,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易形成城市和聚落,A正確;②③④靠近水源、地形平坦,適合形成城市聚落,BCD錯誤。故選A。
【25題詳解】
該地區(qū)丘陵面積大,地形崎嶇,不適合開發(fā),D正確;該地區(qū)沿海而且有河流分布,水源充足,A錯誤;水運便利,B錯誤;沿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C錯誤。故選D。
二、綜合題(50分)
26. 小李和家人計劃暑假期間到圖中所示地區(qū)游玩,小李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準備工作。
(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圖,發(fā)現(xiàn)圖中等高距是____米,東南部的地形類型以____為主,小李還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____米。
(2)在甲乙丙三處聚落中,小李建議選擇____處作為住宿地點,因為該處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____便利。
(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遠離A-B沿線,因為這里是____(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兩條線路中,選擇了最省力的一條線路是____。
【答案】(1)100 山地 ③. 2000
(2)丙 交通
(3)山谷 ①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相鄰兩條等高線的差值是100米,故圖中等高距是100米;東南部等高線密集,地形崎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形類型為山地;根據(jù)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000米,小李量出丙處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cm,從而估算出實際直線距離是2000米。
【小問2詳解】
甲乙丙三處聚落中,甲乙海拔較低,氣溫較高,不符合避暑的條件;丙處海拔較高,氣溫相對較低,可以更好的避暑,而且緊鄰道路,交通便利。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A-B沿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夏季多暴雨容易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①線路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爬山較省力;②線路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爬山費力。
27. 某同學在飲用一款新西蘭進口品牌牛奶時,對新西蘭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搜集了與新西蘭相關的地理資料。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西蘭全境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國面積的75%以上,平原狹小。新西蘭常年盛行西風,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畜牧業(yè)發(fā)達,牧場面積廣大,牧草優(yōu)良,是世界上公認的黃金奶源地,乳制品生產(chǎn)和管理技術先進,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新西蘭簡圖(圖1),惠靈頓氣候資料圖(圖2)。
(1)惠靈頓位于五帶中的____帶。
(2)新西蘭南島東岸和西岸降水差異明顯,據(jù)圖推斷降水量較多的是____,理由是____。
(3)結合材料簡要說明新西蘭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有利條件。
【答案】(1)南溫
(2)西岸 西岸位于山脈的迎風坡,降水多。
(3)①新西蘭全年溫和濕潤,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陰涼、潮濕、多霧、日照少,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②牧場面積廣大,牧草優(yōu)良。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惠靈頓位于南緯42°附近,處在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屬于五帶中的南溫帶。
【小問2詳解】
新西蘭南島東岸和西岸降水差異明顯,據(jù)圖推斷降水量較多的是西岸,因為西岸位于山脈的迎風坡,降水多,東岸位于背風坡,降水少。
【小問3詳解】
從氣候條件看,新西蘭全年溫和濕潤,降水比較均勻,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陰涼、潮濕、多霧、日照少,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的農(nóng)業(yè)用地面積廣,畜牧業(yè)用地占農(nóng)業(yè)用地達76%。
28. 讀下列材料和北極西北航線示意圖,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穿越北極西北航道后,開辟了大西洋沿岸北美經(jīng)濟圈至東北亞經(jīng)濟圈的海上新航道。北極西北航道和傳統(tǒng)航線相比,能縮短航程約20%,可以大幅度降低運輸成本。
(1)圖中A處是____運河。赤道穿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的B地,B地的地理坐標是____。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是一個整體,稱作____大陸,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大陸。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是____。
(3)西北航道必須經(jīng)過的海峽C是____海峽,傳統(tǒng)航線必須經(jīng)過的運河D是____運河。
(4)依據(jù)材料,簡要分析開辟北極西北航道的好處。
【答案】(1)蘇伊士 (0°,20°W)
(2)亞歐 澳大利亞
(3)白令 巴拿馬
(4)①縮短航程,降低運輸成本;②加強北美與東北亞的聯(lián)系,促進兩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③商船不用擔心海盜,也不用為通過巴拿馬運河支付費用和辦理許可等。
【解析】
【小問1詳解】
讀圖可得,圖中A是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人們習慣上把20°W和160°E構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B地位于東西半球分界線上,以東為東半球,以西為西半球,故經(jīng)度為20°W,故B的地理坐標是(0°,20°W)。
【小問2詳解】
地球表面明顯地分為陸地和海洋,海陸分布構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許多塊,面積廣大的陸地是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為島嶼,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大陸是亞歐大陸,約5000多萬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是澳大利亞大陸,面積769萬平方千米。
【小問3詳解】
圖中C為白令海峽,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它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傳統(tǒng)航線必須經(jīng)過的運河D為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小問4詳解】
北極西北航線開通后,航程距離縮短,航行時間減少,運輸成本降低;又加強了北美地區(qū)與東北亞地區(qū)的聯(lián)系,促進了兩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時商船繞過巴拿馬運河,不用支付費用和辦理許可證,也不用擔心海盜等威脅。
29. “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是中國專門為海上醫(yī)療救護“量身定做”的專業(yè)大型醫(yī)院船。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自服役以來,到訪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為到訪地居民提供醫(yī)療服務二十多萬人次。如圖黑點為“和平方舟”號到訪的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圖。
材料二:2023年9月11日0時0分,正在執(zhí)行“和諧使命-2023”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航渡途經(jīng)班達海域,總航程累計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3圈。
(1)讀圖可知,“和平方舟”號到訪過除____洲以外的6個大洲。
(2)“和平方舟”號從舟山出發(fā)到達①大洲東北部,最短航線經(jīng)過的海域和運河依次為____洋→____運河→大西洋。
(3)“和平方舟”號在西班牙提供醫(yī)療服務時,艦船上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當?shù)鼐用褚訽___人種為主。執(zhí)行任務期間,艦船上工作人員于北京時間19:00收看祖國的新聞聯(lián)播,而此時當?shù)貢r間約為13:00,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____。
(4)海洋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和平方舟”號通過海洋到訪各國,可見海洋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航運條件。要大力發(fā)展海洋經(jīng)濟,必須保護好海洋環(huán)境,請你提出一條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合理化建議:____。
【答案】(1)南極
(2)太平 巴拿馬
(3)白色 地球自轉
(4)禁止向海洋傾倒工業(yè)廢料和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后再排放入海;制定保護海洋的法律法規(guī),禁止在休漁期出海捕魚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問1詳解】
地球上的陸地分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讀圖可知,“和平方舟”號到訪過除南極洲以外的6個大洲。
【小問2詳解】
地球上廣闊的海洋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讀圖可知,“和平方舟”號從舟山出發(fā)到達①大洲南美洲東北部,最短航線經(jīng)過的海域和運河依次為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巴拿馬運河(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大西洋(S形大洋)。
【小問3詳解】
西班牙位于歐洲,以白色人種為主。由于地球自轉,導致地球上不同經(jīng)度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時間差異。故艦船上工作人員于北京時間19:00收看祖國的新聞聯(lián)播,而此時當?shù)貢r間約為13:00,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
【小問4詳解】
海洋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和平方舟”號通過海洋到訪各國,可見海洋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航運(海運)條件。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建議:①禁止向海洋傾倒工業(yè)廢料和生活垃圾;②控制污水排放(污水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后再排放入海);③制定保護海洋的法律法規(guī),禁止在休漁期出海捕魚;設立更多的海洋保護區(qū),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限制捕撈和其他破壞性活動;④減少過度捕撈;⑤減少海洋油污染;⑥推動海洋環(huán)境教育,提高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感;⑦加強國際合作等。
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新化縣中考二模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中考一模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中考一模地理試卷原卷版docx、2024年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中考一模地理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中考一模地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