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腸桿菌是一種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細菌。下列關于大腸桿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大腸桿菌的細胞內有核糖體
B. 細胞膜外側有細胞壁
C. 細胞內沒有內質網(wǎng)等具膜細胞器
D. 細胞內含有染色質
【答案】D
【分析】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
【詳解】AC、大腸桿菌為原核細胞,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細胞內沒有內質網(wǎng)等具膜細胞器,AC正確;
B、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有細胞壁,位于細胞膜外側,B正確;
D、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沒有染色質,D錯誤。
故選D。
2. 遵義是國內辣椒的主產(chǎn)區(qū),有400多年種植歷史。椒農(nóng)種植辣椒時施用氮肥(主要成分硝酸鹽)和磷肥(主要成分磷酸鹽),辣椒吸收的硝酸鹽和磷酸鹽可以用于合成( )
A. 淀粉B. 纖維素C. 核酸D. 脂肪
【答案】C
【分析】硝酸鹽含有氮元素,磷酸鹽含有磷元素,所以可以合成含有氮和磷的各種物質。
【詳解】A、硝酸鹽含有氮元素,磷酸鹽含有磷元素,所以可以合成含有氮和磷的各種物質,淀粉屬于多糖,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辣椒吸收的硝酸鹽和磷酸鹽不可以用于合成淀粉,A錯誤;
B、纖維素屬于多糖,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故辣椒吸收的硝酸鹽和磷酸鹽不可以用于合成纖維素,B錯誤;
C、核酸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合成需要N和P,辣椒吸收的硝酸鹽和磷酸鹽可以用于合成核酸,C正確;
D、脂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辣椒吸收的硝酸鹽和磷酸鹽不可以用于合成脂肪,D錯誤。
故選C。
3. 在校運動會上,某同學參加完1500米跑步后發(fā)生肌肉抽搐現(xiàn)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血液中缺少葡萄糖B. 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降低
C. 體內缺少蛋白質D. 體內缺少水
【答案】B
【分析】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鈣離子對生命活動起到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血液中含量過低會發(fā)生抽搐現(xiàn)象。
【詳解】A、葡萄糖缺少會造成低血糖,疲乏無力現(xiàn)象,A錯誤;
B、血液中鈣離子偏低會導致抽搐現(xiàn)象發(fā)生,B正確;
C、蛋白質缺乏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C錯誤;
D、缺水不會造成抽搐現(xiàn)象,D錯誤。
故選B。
4.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魚、禽畜瘦肉、蛋、奶和大豆是優(yōu)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在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B. 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加熱時肽鍵會斷裂
C. 有些蛋白質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
D. 食物中的蛋白質需水解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答案】B
【分析】蛋白質的功能具有多樣性,具有催化、免疫、運輸、結構物質、調節(jié)等功能。蛋白質在加熱時會變形,但肽鍵不會斷裂。
【詳解】A、人體自身能夠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合成,需要從外界獲取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在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A正確;
B、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加熱時空間結構會發(fā)生改變,但肽鍵不會斷裂,B錯誤;
C、有些蛋白質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如胰島素,C正確;
D、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需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吸收,D正確。
故選B。
5. 202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美國的二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micrRNA及其作用,micrRNA的基本組成單位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示物質的中文名稱是核糖核酸
B. micrRNA含有A、T、G、C四種堿基
C. 圖中核糖也是組成DNA的成分之一
D. micrRNA組成元素為C、H、O、N、P
【答案】D
【分析】細胞中的核酸有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兩種,它們的元素組成均為:C、H、O、N、P,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詳解】A、圖中核苷酸含有核糖,故為核糖核苷酸,A錯誤;
B、micrRNA含有A、U、G、C四種堿基,B錯誤;
C、DNA中不含核糖,C錯誤;
D、micrRNA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苷酸,組成元素為C、H、O、N、P,D正確。
故選D。
6. 細胞作為一個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它的邊界就是細胞膜。下列關于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對的,環(huán)境中一些對細胞有害的物質有可能進入
B. 精子與卵細胞可通過細胞膜接觸實現(xiàn)信息交流
C.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是制備細胞膜的良好材料
D. 經(jīng)臺盼藍染色后,活細胞會呈現(xiàn)藍色
【答案】D
【詳解】A、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但這種控制作用是相對的,例如一些病毒、細菌毒素等有害物質也能進入細胞,A正確;
B、精子與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是通過細胞膜接觸實現(xiàn)信息交流的,這是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B正確;
C、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只有細胞膜一種膜結構,所以是制備細胞膜的良好材料,C正確;
D、經(jīng)臺盼藍染色后,死細胞會呈現(xiàn)藍色,因為死細胞的細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而活細胞不會被染成藍色,D錯誤。
故選D。
7. 如圖是某些細胞器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丁通過形成囊泡與乙建立聯(lián)系
B. 甲、乙、丙都存在于藍細菌中
C. 甲、丙都是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
D. 甲、丙都與細胞中的能量轉換有關
【答案】B
【分析】甲模式圖代表線粒體,乙代表高爾基體、丙代表葉綠體、丁代表內質網(wǎng)。
【詳解】A、丁是內質網(wǎng),可以通過囊泡與乙高爾基體聯(lián)系,A正確;
B、藍細菌中只含有核糖體,不含有圖示細胞器,B錯誤;
C、甲線粒體和丙葉綠體均含有雙層膜,C正確;
D、甲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丙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二者都與能量轉換有關,D正確。
故選B。
8. 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和加工后,經(jīng)囊泡運輸?shù)郊毎馄鹱饔?。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的過程說明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
B. 分泌蛋白的運輸過程中會發(fā)生生物膜成分的交換
C. 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參與胰島素和性激素的合成與加工
D. 合成分泌蛋白旺盛的細胞中線粒體的數(shù)量也多
【答案】C
【分析】與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有關的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線粒體。
【詳解】A、分泌蛋白向外運輸?shù)倪^程中內質網(wǎng)膜鼓出形成囊泡,囊泡膜轉變?yōu)楦郀柣w膜,高爾基體膜再形成囊泡,囊泡再轉運到細胞膜,說明分泌蛋白從合成至分泌的過程說明各種生物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A正確;
B、內質網(wǎng)形成的囊泡包裹著蛋白質于高爾基體膜融合,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包裹蛋白質與細胞膜融合,所以囊泡在運輸分泌蛋白的過程中會發(fā)生膜成分的交換,B正確;
C、性激素為脂質,在光面內質網(wǎng)合成,不需要高爾基體的參與,胰島素為分泌蛋白,需要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參與,C錯誤;
D、合成分泌蛋白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合成分泌蛋白旺盛的細胞中線粒體的數(shù)量也多,D正確。
故選C。
9. 傘藻是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真核生物,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構成。用傘藻完成圖所示的嫁接實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傘藻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B. 若移去甲傘藻的細胞核傘柄上依然能長出傘帽
C. 圖中①②的帽形不隨嫁接的傘柄的改變而改變
D. 傘藻嫁接實驗證明傘藻“帽”的形狀由假根決定
【答案】B
【分析】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詳解】A、傘藻是一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藻類,其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A正確;
B、由于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所以若移去圖中甲傘藻的細胞核,傘藻的生命活動將逐漸減緩直至停止,B錯誤;
C、圖中①②的細胞核沒有變化,所以帽型不變,而且也不隨嫁接的傘柄的改變而改變,C正確;
D、依據(jù)題干信息,傘藻是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構成,傘藻嫁接實驗中傘藻“帽”的形狀與假根一致,說明傘藻“帽”的形狀是由假根決定的,而并不能說明傘藻“帽”的形狀由細胞核決定,D正確。
故選B。
10. 下列關于細胞核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③為核膜,雙層膜結構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隔開
B. ④與染色體是不同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
C. ⑤是核仁,代謝越旺盛的細胞,⑤的體積越大
D. 細胞可通過⑥實現(xiàn)核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答案】B
【分析】細胞核包括核膜(將細胞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染色質(DNA和蛋白質)、核仁(與某種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詳解】A、③為核膜,具有兩層膜,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將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A正確;
B、④為染色質,與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tài),B錯誤;
C、⑤是核仁,核仁與某種RNA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糖體數(shù)量越多,核仁越大,C正確;
D、⑥為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D正確。
故選B。
11. 科學的發(fā)現(xiàn)依賴于技術的進步。下列生物科學探究過程與所用技術或研究方法不能對應的一項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詳解】A、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提出了“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的觀點,A正確;
B、物理模型是以實物或圖片形式直觀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即構建了物理模型,B正確;
C、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C錯誤;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利用了同位素標記法,差速離心法可用于分離各種細胞器,D正確。
故選C。
12.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肌細胞中的線粒體數(shù)量多,有利于為肌肉收縮時提供更多能量
B. 植物細胞壁作為細胞邊界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C. 葉綠體和線粒體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積,有利于其進行對應的生命活動
D. 植物細胞中的液泡與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有關
【答案】B
【詳解】A、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肌肉收縮需要大量的能量,線粒體較多可以為肌肉收縮提供能量,A正確;
B、植物的細胞壁不能作為細胞的邊界,B錯誤;
C、葉綠體通過類囊體增大膜面積,線粒體通過內膜折疊增大膜面積,C正確;
D、充盈的液泡可以讓植物細胞保持堅挺,與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有關,D正確。
故選B。
13. 下列哪項不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
A. 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
B. 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大量的附著位點
C. 生物膜的脂雙層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 在細胞內外的物質運輸?shù)冗^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答案】C
【詳解】A、生物膜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這樣就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A正確;
B、許多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酶的參與,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B正確;
C、生物膜系統(tǒng)不能為細胞提供能量,細胞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過細胞呼吸提供的,而組成膜本身的有機物是不能為細胞提供能量的,C錯誤;
D、生物膜不僅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同時在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D正確。
故選C。
14. 為研究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xiàn)象,某同學將某植物的葉表皮放入一定濃度的甲物質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葉表皮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現(xiàn)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植物的葉表皮細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細胞
B. 發(fā)生質壁分離是因為細胞液的濃度大于甲物質溶液濃度
C. 細胞液中的H2O可以進入甲物質溶液中
D. 甲物質和H2O能自由通過該葉表皮細胞的細胞壁
【答案】B
【分析】質壁分離發(fā)生的條件:(1)細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細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細胞壁;(3)細胞液濃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濃度。
【詳解】A、有大的液泡的活細胞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故該植物的葉表皮細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細胞,A正確;
B、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在失水,此時,細胞外甲物質的濃度高于細胞內甲物質的濃度,B錯誤;
C、由于能發(fā)生質壁分離,說明細胞失水,細胞液中的水可以進入甲物質溶液中,C正確;
D、細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質和H2O能自由通過,D正確。
故選B。
15.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脚c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有關,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稣_的是( )
A. 水分子都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的
B. 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轉運物質時的作用機制一樣
C. 巨噬細胞攝入病原體的過程屬于協(xié)助擴散
D. 有些無機鹽離子可借助通道蛋白或載體蛋白進出細胞
【答案】D
【分析】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而且每次轉運時都會發(fā)生自身構象的改變,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分子或離子通過通道蛋白時,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
【詳解】A、水分子大多以協(xié)助擴散的方式跨膜運輸,A錯誤;
B、載體蛋白運輸物質時需要與物質結合,通道蛋白運輸物質時不需要與物質結合,二者的作用機制不同,B錯誤;
C、巨噬細胞通過胞吞攝入病原體,C錯誤;
D、有些無機鹽離子,如鈉離子可以通過通道蛋白進入神經(jīng)細胞,也可以通過鈉鉀泵這種載體蛋白出細胞,D正確。
故選D。
16. 受體介導的胞吞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攝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受體介導的胞吞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該過程以生物膜的流動性為基礎
C. 受體介導的胞吞過程會受低溫的影響
D. 囊泡不都來自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圖:生物大分子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細胞膜內陷,將大分子包在囊泡中,進而內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質攝入細胞內,該過程依賴于膜的流動性實現(xiàn)。
【詳解】A、胞吞過程需要消耗細胞呼吸產(chǎn)生的能量,A錯誤;
B、胞吞作用有細胞膜的凹陷,以膜的流動性為基礎,B正確;
C、胞吐以生物膜的流動性為基礎,溫度會影響膜的流動性,溫度低,生物的流動性會減弱,C正確;
D、分析題圖可知,囊泡不都來自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也可來自細胞膜,D正確。
故選A。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
17. 小麥是我國的三大主糧之一。在盛夏晴朗、氣溫高的天氣,將小麥晾曬一定的時間使水分降到12.5%以下,方可長期保存。
(1)含水量降到12.5%時,小麥種子細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小麥種子富含淀粉、蛋白質等有機物,其中淀粉的作用是_____。
(3)小麥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會_____(填“增加”或“下降”);為了檢測小麥種子發(fā)芽過程中蛋白質含量變化,研究小組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加入不同發(fā)芽階段小麥幼苗研磨提取液,并用60℃水浴加熱,最后比較顏色變化。上述實驗中存在兩處錯誤操作,請找出并更正:①_____;②_____。
【答案】(1)結合水 (2)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3)①. 增加 ②. 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加入改為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③. 將用60℃水浴加熱改為搖勻
【分析】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細胞內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是化學反應的介質,自由水還是許多化學反應的反應物或者產(chǎn)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動,對于生物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運輸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可以相互轉化,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升高,細胞代謝旺盛,抗逆性差,反之亦然。
【小問1詳解】
當含水量降到 12.5% 時,此時小麥種子細胞中的水主要以結合水的形式存在。因為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種子含水量較低時,大部分水為結合水。
【小問2詳解】
淀粉是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小問3詳解】
小麥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新陳代謝加快,自由水含量增加,結合水含量相對減少,所以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會增加。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添加雙縮脲試劑時是先加A液,再加B液,不需要水浴加熱。故上述實驗中存在兩處錯誤操作:①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加入改為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②將用60℃水浴加熱改為搖勻。
18. 下圖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示意圖,1~3表示組成細胞膜的物質。
(1)細胞膜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的;其基本支架是[ ]______。
(2)圖1中的[3]_____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3]的______就越多。
(3)細胞膜的外側是______(填“A”或“B”)側。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_____。
【答案】(1)①. 脂質 ②. 蛋白質 ③. 1磷脂雙分子層
(2)①. 蛋白質 ②. 種類和數(shù)量
(3)①. A ②. 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分析】由圖可知,1為磷脂雙分子層,2為多糖,3為蛋白質,A側為外側。
【小問1詳解】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基本支架是1磷脂雙分子層,磷脂分子由親水的頭部和疏水的尾部組成。
小問2詳解】
3蛋白質以不同的方式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與細胞膜的功能有關,功能越復雜的細胞,3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目越多。
【小問3詳解】
A側含有糖蛋白即2多糖和蛋白質結合形成,屬于細胞外側。由于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都是可以運動的,故細胞膜的結構特定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19. 下面是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乙圖細胞屬于______細胞(填“真核”或“原核”),判斷的理由是______。
(2)圖甲中可代表水稻葉肉細胞的是______(填“A”或“B”),判斷依據(jù)是圖中含有細胞結構______(填序號)。
(3)圖甲A中唾液腺細胞可以產(chǎn)生唾液淀粉酶,圖中與唾液淀粉酶合成、加工、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有_____(填序號)。
【答案】(1)①. 原核 ②. 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①. B ②. ⑧⑨⑩
(3)③②⑦⑥
【分析】甲圖中:①-⑩依次表示中心體、內質網(wǎng)、核糖體、細胞核、細胞膜、線粒體、高爾基體、細胞壁、液泡、葉綠體。乙圖表示藍細菌。
【小問1詳解】
乙圖細胞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小問2詳解】
圖甲中B細胞含有⑧細胞壁、⑨液泡、⑩葉綠體,屬于水稻葉肉細胞。
【小問3詳解】
唾液淀粉酶屬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場所是③核糖體,經(jīng)過②內質網(wǎng)、⑦高爾基體的加工和運輸,該過程需要⑥線粒體提供能量。
20. 下圖表示人體紅細胞的細胞膜對部分物質轉運的過程示意圖(箭頭表示物質轉運的方向,a~e表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A、B、D代表組成生物膜的物質)
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O2進入細胞的方式是圖中[ ]______。
(2)紅細胞吸水可通過圖中______和______(填字母)兩種方式進行,這兩種方式的區(qū)別是_____。
(3)影響c、d物質運輸速率的因素有______(答出2點)。
(4)人紅細胞中K+的濃度比血漿高30倍,紅細胞吸收K+的方式是[ ]______,該方式的特點是_____。
【答案】(1)b自由擴散
(2)①. b ②. c ③. c需要通道蛋白協(xié)助,b不需要
(3)濃度差,轉運蛋白的數(shù)量
(4)①. a主動運輸 ②. 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需要消耗能量
【分析】由圖可知,a為主動運輸(進入細胞),b為自由擴散,c為協(xié)助擴散,d為協(xié)助擴散,e為主動運輸(運出細胞)。
小問1詳解】
氧氣通過b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
【小問2詳解】
紅細胞可以通過b自由擴散和c協(xié)助擴散(通道蛋白)吸收水分。自由擴散不需要通道蛋白,協(xié)助擴散需要通道蛋白參與。
【小問3詳解】
c為協(xié)助擴散,d為協(xié)助擴散,二者均為順濃度梯度的被動運輸,都需要轉運蛋白的參與,影響物質運輸速率的因素有濃度差和轉運蛋白的數(shù)量。
【小問4詳解】
由題意可知,紅細胞中的鉀離子濃度高于血漿,故紅細胞吸收鉀離子是逆濃度梯度的a主動運輸,該過程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還需要消耗能量。
21. 用物質的量濃度為2ml·L-1的甘油溶液和2ml·L-1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某種植物細胞,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卮饐栴}:
(1)圖甲中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質壁分離指的是由______(填圖中序號)構成的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質壁分離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______。
(2)圖乙中A→B段該植物細胞的吸水能力______(填“逐漸增強”或“逐漸減弱”或“基本不變”)。此時,在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______溶液。
(3)在120s后,處于2ml·L-1甘油溶液中細胞的原生質體體積出現(xiàn)該變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_。
【答案】(1)①. ②⑤④ ②. 大
(2)①. 逐漸增強 ②. 蔗糖
(3)甘油進入細胞,使細胞液濃度增大,細胞吸水,從而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復原
【分析】由圖可知,某種植物細胞處于甘油溶液中,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發(fā)生質壁分離,原生質體體積變小,細胞液濃度增大;隨后甘油溶液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細胞液濃度增加,細胞吸水,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小問1詳解】
原生質層是指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組成的,圖甲中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質壁分離指的是由②⑤④構成的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質壁分離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
【小問2詳解】
原生質體體積A→B段均下降,說明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植物細胞細胞液濃度,引起細胞失水,水分從原生質體滲出,原生質體體積變小,發(fā)生質壁分離,細胞液濃度變大該植物細胞的吸水能力逐漸增強,由于細胞壁具有全透性,故在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蔗糖溶液。
【小問3詳解】
在120s以后的變化為原生質體體積不斷增大,最后恢復原狀,說明甘油溶液進入細胞,細胞液濃度變大,細胞開始吸水,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研究內容
所用技術或研究方法
A
細胞學說的建立
歸納法
B
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
建構模型
C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
熒光標記法
D
分離細胞器
差速離心法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貴州省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貴州省學校高一上(一)聯(lián)考(月考)試卷生物(含答案),共8頁。
這是一份貴州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探究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