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與植物葉肉細胞相比,藍細菌不具有的結構是( )
A. 葉綠體B. 細胞壁C. 核糖體D. 質膜
【答案】A
【分析】植物的葉肉細胞屬于真核細胞,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兩者最主要的區(qū)別是藍細菌沒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
【詳解】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具有細胞膜(質膜),有細胞壁,只含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不含葉綠體;植物葉肉細胞屬于真核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等結構,細胞質中含有包括核糖體、葉綠體和線粒體等多種細胞器。故A項符合,B、C、D項不符合;
故選A。
2. 在細胞內含量極少,但對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MgB. Zn、Cu、Fe,Ca
C. Zn、Cu、B、MnD. K、Mn、Cu、M
【答案】C
【分析】微量元素是在細胞內含量很少、對于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常見的微量元素有:Fe、Mn、B、Zn、M、Cu等。
【詳解】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錯誤;Ca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錯誤;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確;K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錯誤。
3. 在真核細胞中,以下大分子物質與其組成單體、合成部位,對應正確的是( )
A. 蛋白質:氨基酸、核糖體B. 淀粉:蔗糖、葉綠體基質
C. 糖原:葡萄糖、線粒體內膜D. DNA:核糖核酸、細胞核
【答案】A
【詳解】A、蛋白質的單體是氨基酸,蛋白質的形成場所是核糖體,A正確;
B、淀粉的單體是葡萄糖,B錯誤;
C、線粒體內膜是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場所,該部位不能形成糖原,糖原的形成部位是肝細胞和肌細胞,C錯誤;
D、DNA的單體是脫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合成部位是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D錯誤。
故選A。
4. 下列物質是細胞中的化合物,其元素組成相同的是( )
A. 核糖、核糖核酸B. 纖維素、胰島素
C. 氨基酸、核苷酸D. 磷脂、脫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D
【分析】蛋白質組成元素:C、H、O、N(S)。
糖類組成元素:C、H、O。
核酸組成元素:C、H、O、N、P
【詳解】A、核糖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核糖核苷酸由C、H、O、N、P組成,A錯誤;
B、纖維素由C、H、O組成,胰島素由C、H、O、N組成,B錯誤;
C、氨基酸由C、H、O、N組成,核苷酸由C、H、O、N、P組成,C錯誤;
D、磷脂和脫氧核糖核苷酸都由C、H、O、N、P組成,D正確;
故選D。
5. 下列廣告語在科學性上沒有錯誤的是( )
A. XX牌飲料碳水化合物只占1%,0糖0脂0卡,請放心飲用
B. XX牌玉米粉含有豐富的淀粉,是減肥者的福音,請放心食用
C. XX牌保健品含有豐富的核酸,可以為人體補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增強基因的修復能力
D. 服用XX牌魚肝油(富含維生素D),有助于您的寶寶骨骼發(fā)育
【答案】D
【分析】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要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被人體所利用。
【詳解】A 、糖類又被稱為“碳水化合物”,0糖是錯誤的,A錯誤;
B 、淀粉在體內被消化分解為葡萄糖,而糖類能轉化成脂肪,B錯誤;
C 、核酸片劑在人體的消化道被分解成核苷酸,不能增強基因的修復能力,C錯誤;
D、 維生素D的作用是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體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從而有助于骨骼發(fā)育,D正確。
故選D。
6. 下列與細胞器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核糖體與真核細胞的細胞骨架形成無關
B. 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細胞中,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C. 溶酶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細胞器
D. 植物細胞葉綠體產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動運輸?shù)冗^程
【答案】B
【詳解】A、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而真核細胞的細胞骨架由蛋白質構成,A錯誤;
B、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中需要高爾基體加工、分類、包裝和發(fā)送,因此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細胞中,高爾基體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B正確;
C、由分析可知,溶酶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的細胞器,C錯誤;
D、植物細胞葉綠體產生的ATP主要用于暗反應中C3的還原,D錯誤。
故選B。
7. 表格中實驗目的與所選取的實驗材料對應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表格分析,洋蔥的管狀葉細胞可以用于觀察葉綠體、提取和分離光合色素,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可以用于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鱗片葉的外表皮細胞可以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詳解】A、洋蔥鱗片葉沒有葉綠體,一般采用洋蔥的管狀葉細胞提取和分離光合色素,A錯誤;
B、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選取的實驗材料一般是含糖量高,白色或近白色,而胡蘿卜塊根有顏色,妨礙觀察,B錯誤;
C、觀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一般選用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含有液泡,而且有色素,便于觀察,而大蒜根尖分生區(qū)沒有大液泡,一般不發(fā)生質壁分離,因此不能作為該實驗觀察的材料,C錯誤;
D、用黑藻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葉肉細胞中液泡呈無色,葉綠體呈綠色,且葉片幾乎為單層細胞,因而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D正確。
故選D。
8. 某同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做實驗材料,觀察到甲、乙兩個圖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直接用高倍鏡觀察表皮細胞,可以節(jié)省實驗時間
B. 用紫色洋蔥內、外表皮做實驗材料,實驗效果相同
C. 0.3g/mL蔗糖溶液處理實驗材料,觀察到的是圖像乙
D. 清水處理質壁分離的細胞,一定會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答案】C
【分析】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的實驗中:①需要使用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由于細胞內含有一個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觀察;②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指的是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分離,原因是原生質層的伸展性較大,細胞壁的伸展性較??;③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細胞液濃度變大,液泡的顏色加深。
【詳解】A、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觀察使用低倍鏡觀察,不用高倍鏡觀察表皮細胞,A錯誤;
B、由于外表皮細胞中含有紫色大液泡,而內表皮細胞中的大液泡內不含顏色,所以用紫色洋蔥外表皮做實驗材料時更容易觀察到實驗結果,B錯誤;
C、0.3g/mL蔗糖溶液處理實驗材料,會由于細胞外液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而使細胞失水,出現(xiàn)質壁分離,即觀察到的是圖像乙,C正確;
D、若質壁分離時大量失水或質壁分離時間會長,可能會使細胞死亡,此時用清水處理質壁分離的細胞,不能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D錯誤。
故選C。
9. 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ATP是一種物質,不是能量
B. ATP中的“A”與構成RNA中的堿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種物質
C. 劇烈運動時,細胞中ATP含量急劇上升
D. ATP是細胞中放能反應和吸能反應的紐帶
【答案】C
【分析】ATP元素組成:ATP 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可為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地發(fā)生并且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的。
【詳解】A、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能為生命活動直接提供能量,A正確;
B、ATP中的“A”是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而構成RNA中的堿基“A”是腺嘌呤,說明兩者表示的不是同一種物質,B正確;
C、劇烈運動時,細胞中ATP與ADP的含量仍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ATP含量不會急劇上升,C錯誤;
D、吸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分解相聯(lián)系,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故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的紐帶就是ATP,D正確。
故選C。
10. 下圖表示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中可能發(fā)生的相關生理過程,a~e表示物質,①~④表示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催化反應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
B. 圖中物質c為[H],它只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
C. 圖中①②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小麥種子萌發(fā)的早期,其中e為ATP
D. ①④③過程為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其中物質a、d分別是丙酮酸和O2
【答案】D
【詳解】②表示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A錯誤;圖中物質c為[H],它能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中產生,B錯誤;圖中①②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小麥種子萌發(fā)的早期,其中e為酒精,C錯誤;①④③過程為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其中物質a、d分別是丙酮酸和O2,D正確。
11. 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是( )
A. 細胞膜B. 細胞質
C. 細胞核D. 細胞骨架
【答案】C
【詳解】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2. 脫氧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甲、乙和丙三部分組成,圖中乙表示( )
A. 氨基B. 堿基
C. 核糖D. 脫氧核糖
【答案】D
【分析】DNA與RNA在組成上的差別是: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堿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堿基是A、T、G、C,RNA的堿基是A、U、G、C。
【詳解】圖中甲、乙、丙共同組成一個脫氧核糖核苷酸分子,其中甲表示磷酸,乙表示脫氧核糖,丙表示含氮堿基,D符合題意。
故選D。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道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選錯得0分)
13. 下列關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不同的生物體內元素的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B.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環(huán)境中都可以找到
C. 根據(jù)含量不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 活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
【答案】ABC
【詳解】A、不同的生物體內元素的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一般不同,這體現(xiàn)了生物界中不同生物之間的組成元素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A正確;
B、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環(huán)境中都可以找到,這體現(xiàn)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B正確;
C、根據(jù)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含量的不同,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C正確;
D、活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錯誤。
故選ABC。
14. 用臺盼藍染液對動物細胞染色,死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著色,這一事實說明( )
A.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B. 細胞膜中有雙層磷脂分子
C. 死細胞的細胞膜與臺盼藍結合能力強
D. 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答案】D
【分析】細胞膜具有物質進出的功能,因此活細胞被臺盼藍染液染成藍色。
【詳解】用臺盼藍染液對動物細胞染色,死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著色,是因為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使臺盼藍無法進入活細胞染色,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5. 有科學家提出,線粒體可能起源于被真核細胞吞噬的原始需氧細菌,下列敘述可作為支持上述觀點的證據(jù)是( )
A. 線粒體有內膜和外膜兩層膜
B. 線粒體能獨立完成遺傳信息的表達
C. 線粒體和細菌都可以進行有絲分裂
D. 真核細胞和需氧細菌的遺傳物質均為DNA
【答案】AB
【分析】線粒體是具有雙膜結構的細胞器,內含少量DNA、RNA和核糖體,能夠進行DNA的復制以及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是能進行半自主復制的細胞器,線粒體可以進行分裂增殖;需氧細菌屬于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具有擬核,擬核中有一個大型的環(huán)狀DNA分子,以DNA為遺傳物質,只含有一種細胞器是核糖體,細菌進行分裂增殖。
【詳解】A、線粒體有內膜和外膜兩層膜,內膜可能來自需要細菌的細胞膜,外膜可能來自真核細胞的細胞膜,這能作為上述觀點的證據(jù),A正確;
B、線粒體屬于半自主性的細胞器,能獨立完成遺傳信息的表達,而需氧細菌的DNA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可以支持上述觀點,B正確;
C、線粒體和細菌都可以進行分裂增殖,不能進行有絲分裂,C錯誤;
D、真核細胞和需氧細菌的遺傳物質均為DNA,但是不能說明線粒體可能起源于被真核細胞吞噬的原始需氧細菌,D錯誤。
故選AB。
16. 將豌豆根部組織浸在溶液中達到離子平衡后,測得有關數(shù)據(jù)如表: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溶液通氧狀況與根細胞吸收Mg2+的量無關
B. 若不斷提高溫度,根細胞吸收H2PO4-的量會不斷增加
C. 若溶液缺氧,根細胞無氧呼吸會產生乳酸,并促進NO3-的吸收
D. 細胞呼吸電子傳遞鏈階段產生的大量ATP可為吸收離子供能
【答案】D
【分析】表格分析:三種離子都是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轉運,因此都是主動運輸,既需要載體,又消耗能量。
【詳解】A、根細胞吸收Mg2+是主動運輸消耗能量,通氧有利于細胞呼吸產生能量,因此溶液通氧狀況與根細胞吸收Mg2+的量有關,A錯誤;
B、溫度通過影響酶的活性而影響代謝,而酶有最適溫度,所以不斷提高溫度,根細胞吸收H2PO4-的量不一定會增加,B錯誤;
C、溶液缺氧,根細胞厭氧呼吸產生酒精會抑制NO3-的吸收,C錯誤;
D、細胞呼吸電子傳遞鏈階段產生的大量ATP可為吸收離子提供能量,D正確。
故選D。
三、非選擇題(共60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
17. 下圖1為牛胰島素結構圖,該物質中的“—S—S—”是由兩個“—SH”脫去兩個H形成的。下圖2表示核酸的組成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圖1中牛胰島素含有_______個肽鍵。牛胰島素形成時,與圖中氨基酸相對分子質量總和相比較,減少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
(2)圖2中a、b物質的單體分別為_______, 組成a、b的化學元素為_______。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是圖2中的_______(填“a”或“b”)。
【答案】(1)①. 49 ②. 888
(2)①. 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 ②. C、H、O、N、P ③. b
【分析】分析題圖1:題圖胰島素是由51個(21個+30個)氨基酸形成的兩條肽鏈構成的,其結構中還含有三個-S-S-。
【小問1詳解】
牛胰島素是由一個二十一肽和一個三十肽形成的,其含有的肽鍵數(shù)=氨基酸總數(shù)-肽鏈數(shù)=51-2=49個;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目=形成的肽鍵數(shù)=49個,此過程中還形成3個二硫鍵(二硫鍵由兩個-SH脫掉兩個氫連接而成),即脫去6個H,所以由51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牛胰島素時,減少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9×18+6=888。
【小問2詳解】
圖2中a還有U,U是RNA特有堿基,a是單體是核糖核苷酸。b物質構成雙螺旋,說明b是DNA,DNA的單體是脫氧核糖核苷酸。 組成a、b的化學元素為C、H、O、N、P。大腸桿菌屬于細胞生物,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即b。
18. 下圖1、2、3分別表示細胞質膜內外物質跨膜運輸?shù)娜N過程示意圖,其中①-④表示細胞質膜上的相關物質或結構,a、b、c表示物質。據(jù)圖回答:
(1)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是圖中的[ ]_______,實現(xiàn)細胞間信息交流的物質是圖中的[ ]_______。([ ]中寫序號,橫線上寫物質或結構名稱)
(2)圖1所示過程中,a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為_______;a、b、c三種物質中,可代表葡萄糖分子的是_______。
(3)圖2中物質b的運輸與圖3中物質c的運輸?shù)墓餐c有 。
A. 都是順濃度梯度B. 都與細胞質膜的選擇透過性無關
C. 都不需要消耗能量D. 都屬于被動運輸
【答案】(1)①. ③磷脂雙分子層 ②. ①糖蛋白
(2)①. 主動運輸 ②. a、c (3)ACD
【分析】圖示分析:①是糖蛋白,②轉運蛋白,③磷脂雙分子層。
【小問1詳解】
細胞質膜的基本支架是圖中的③磷脂雙分子層,實現(xiàn)細胞間信息交流的物質是圖中的①糖蛋白。
【小問2詳解】
a物質逆濃度梯度轉運,需要ATP和轉運蛋白,屬于主動運輸。圖示中a屬于主動運輸,b屬于自由擴散,c屬于協(xié)助擴散,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屬于協(xié)助擴散,進入其他細胞屬于主動運輸,故可代表葡萄糖分子的是a、c。
【小問3詳解】
圖2中物質b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物質c的運輸屬于協(xié)助擴散,兩者的共同點有:都是順濃度梯度;都不需要消耗能量;都屬于被動運輸,都與細胞質膜的選擇透過性有關。
故選ACD。
19. 下圖是兩種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一、圖二中都有且含有少量DNA的細胞器是_____(填名稱),圖二細胞與圖一細胞相比,特有的兩種細胞器是_____(填標號)。
(2)圖一細胞能夠分泌產生抗體,則與該過程有關的細胞器有_____(填序號)。
(3)若圖一表示心肌細胞,則該細胞的細胞器中數(shù)量較多的是_____(填序號)。
(4)如果圖二為大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則應該沒有_____(填序號)。
(5)圖二中有一種氣體從③出來進入到⑧內,一共穿過_____層生物膜。
【答案】(1)①. 線粒體 ②. ②⑧ (2)②③⑤⑦ (3)⑤ (4)⑧
(5)4##四
【分析】據(jù)圖分析,圖一為動物細胞,圖中①為細胞膜,②為核糖體,③為內質網,④為細胞核,⑤為線粒體,⑥為中心體,⑦為高爾基體;圖二為植物細胞,圖中①為細胞壁,②為液泡,③為線粒體,④為高爾基體,⑤為細胞核,⑥為內質網,⑦為核糖體,⑧為葉綠體。
【小問1詳解】
圖一是動物細胞,圖二是植物細胞,圖一和圖二中都有且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細胞器是線粒體;圖二植物細胞與圖一動物細胞相比,特有的兩種細胞器是②液泡、⑧葉綠體。
【小問2詳解】
抗體屬于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故圖一細胞能夠分泌產生抗體,則與該過程有關的細胞器有②核糖體、③內質網、⑤線粒體、⑦高爾基體。
【小問3詳解】
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能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故若圖一表示心肌細胞,則該細胞的細胞器中數(shù)量較多的是⑤線粒體。
【小問4詳解】
如果圖二為大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則應該沒有⑧葉綠體。
【小問5詳解】
有一種氣體從③線粒體出來進入到⑧葉綠體內需要穿過2層線粒體膜和2層葉綠體膜,共穿過4層生物膜。
20. 肝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較高,容易復發(fā)、遠期療效不滿意。腫瘤細胞的細胞代謝與普通細胞有所差別,研究人員對肝癌細胞代謝進行相關的研究。
(1)真核細胞中,線粒體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場所,線粒體內膜上分布的呼吸鏈復合體是參與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_____階段的酶,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
(2)圖1是細胞線粒體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圖。線粒體外膜上的Mfn1/Mfn2、內膜融合蛋白OPA1的作用實現(xiàn)了線粒體膜的融合,線粒體的長度明顯變長。當位于細胞質基質中DRP1的S616位點磷酸化,使DRP1定位于線粒體外膜上,會促進_________________。
(3)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腫瘤中心區(qū)域細胞中線粒體融合增強,細胞長度變長,為研究在營養(yǎng)缺乏時線粒體融合對肝癌細胞糖代謝的調控。研究者用肝癌細胞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注:線粒體嵴密度=嵴數(shù)目/線粒體長度)
①丙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根據(jù)實驗結果,將下列選項排序,對應字母排列順序是________,從而完善肝癌細胞在營養(yǎng)缺乏條件下的代謝調控途徑。
a.線粒體嵴密度增加、呼吸鏈復合體的活性增加
b.細胞耗氧速率增加、線粒體ATP產生量增加
c.線粒體融合增強
d.DRP1S637磷酸化增強
(4)圖3表示217名切除肝腫瘤患者的肝癌細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與病人存活率及無復發(fā)存活率的關聯(lián)曲線。請你根據(jù)調查結果提出一個術后用藥建議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有氧呼吸 ②. 三 ③. 可以增大膜面積,為酶附著提供更多位點
(2)線粒體分裂 (3)①. 抑制肝癌細胞的線粒體融合 ②. dcab
(4)用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藥物,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復發(fā)率
【小問1詳解】
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線粒體內膜上分布的呼吸鏈復合體是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酶,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的意義是:可以增大膜面積,為酶附著提供更多位點。
【小問2詳解】
分析圖可知,線粒體外膜上的Mfn1/Mfn2、內膜融合蛋白OPA1的作用實現(xiàn)了線粒體膜的融合,線粒體的長度明顯變長。當位于細胞質基質中DRP1的S616位點磷酸化,使DRP1定位于線粒體外膜上,會促進線粒體的分裂。
【小問3詳解】
①由圖1可知,DRP1S637磷酸化會促進線粒體外膜上的Mfn1/Mfn2蛋白結合,從而促進線粒體的融合,丙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實質上抑制肝癌細胞的線粒體融合。
②根據(jù)實驗結果并結合(2)分析可知 ,肝癌細胞在營養(yǎng)缺乏條件下,為了適應環(huán)境,線粒體融合增強,因此首先DRP1S637磷酸化增強(d),促進線粒體融合(c),線粒體嵴密度增加、呼吸鏈復合體的活性增加(a),細胞耗氧速率增加、線粒體ATP產生量增加(b),乳酸脫氫酶含量降低,無氧呼吸速率下降,胞外乳酸水平減少,細胞的產能效率提高,從而適應營養(yǎng)缺乏的環(huán)境,所以對應字母排列順序是dcab。
【小問4詳解】
據(jù)圖分析,切除肝腫瘤患者的肝癌細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高的病人術后存活率及無復發(fā)存活率均明顯低于DRP1S637磷酸化水平低的病人,所以術后建議用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藥物,這樣可以提高存活率、降低復發(fā)率。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材料
A
提取和分離光合色素
洋蔥鱗片葉
B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
胡蘿卜塊根
C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
大蒜根尖分生區(qū)
D
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
黑藻葉片
離子
外部溶液的離子濃度(mml/L)
根細胞內部離子濃度(mml/L)
Mg2+
0.25
3
NO3-
2
28
H2PO4-
1
21
指標
組別
細胞耗氧速率
線粒體ATP產生量
胞外乳酸水平
線粒體嵴密度
呼吸鏈復合體的活性
乳酸脫氫酶的量
甲組:常規(guī)培養(yǎng)組
4.2
1.0
0.35
10.1
0.9
1.01
乙組:營養(yǎng)缺乏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組:營養(yǎng)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學校高一(上)選科考試(12月聯(lián)考(月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選科考試(12月聯(lián)考)生物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部分學校高一選科考試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部分學校高一選科考試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河南省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選科考試生物含解析,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多個核苷酸連接形成核酸長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