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試卷共8頁,28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2.本卷試題,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按規(guī)定作答:凡在試卷上,草稿紙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無效。答題卡必須保持清潔,不能折疊。答題前,請將考生信息用規(guī)定的筆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如題圖所示,課本旁邊是一個水杯,估測水杯的高度為( )
A. 18mB. 18dmC. 18cmD. 18mm
【答案】C
【解析】
【詳解】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5cm,圖中水杯的高度比物理課本的長度小一些,約為18cm。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對接后,我們說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
A. “天和”核心艙B. 月球C. 地球D. 發(fā)射塔
【答案】A
【解析】
【詳解】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后,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的相對位置沒有變化,以“天和”核心艙為參照物,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是靜止的,所以我們說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天和”核心艙,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 如題圖所示的賈湖骨笛是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樂器,其由鳥類尺骨制成,骨笛上有多個氣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骨笛發(fā)聲是由于骨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 吹奏時要按壓不同的氣孔,主要是改變音調(diào)
C. 骨笛聲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是一樣的
D. 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音色會發(fā)生改變
【答案】B
【解析】
【詳解】A.發(fā)出的笛聲是由空氣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故A錯誤;
B.按壓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變聲音的頻率,改變發(fā)出笛聲的音調(diào),故B正確;
C.聲速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一般情況下,骨笛聲在不同的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故C錯誤;
D.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響度會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
故選B。
4. 下列利用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A. 遠處隆隆雷聲預示著可能有一場大雨
B. 醫(yī)生利用B超觀察人的身體狀態(tài)
C. 外科醫(yī)生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nèi)結(jié)石
D. 有經(jīng)驗的人選瓷碗總是敲一敲分辨
【答案】C
【解析】
【詳解】A.遠處隆隆雷聲預示著可能有一場大雨。這里雷聲傳遞的是下雨的信息,而不是能量。故A不符合題意;
B.醫(yī)生利用B超觀察人的身體狀態(tài)。B超是通過超聲波在人體內(nèi)的反射和傳播來成像的,它傳遞的是人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信息,而不是能量。故B不符合題意;
C.外科醫(yī)生利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nèi)結(jié)石。這里超聲波被用來破碎結(jié)石,顯然是在傳遞能量。故C符合題意;
D.有經(jīng)驗的人選瓷碗總是敲一敲分辨。敲瓷碗時,聲音會傳遞出瓷碗的質(zhì)量、是否破損等信息,而不是能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氣象學里的日平均溫度,是一天當中的2時,8時,14時,20時這四個時刻氣溫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這四個時刻的氣溫如題圖所示,則該地的日平均氣溫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2時、8時、14時、20時這四個時刻的氣溫分別為-2℃、-1℃、5℃、4℃,則該地的日平均氣溫為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 深圳春季“回南天”到來時,教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題圖是某同學在“出水”玻璃上寫的字。這些“水”是由于水蒸氣( )
A. 遇熱汽化形成的B. 遇冷汽化形成的
C. 遇熱液化形成的D. 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詳解】深圳春季“回南天”到來時,教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深圳地處我國的南方,春季南風吹來溫暖的帶有大量水蒸氣的空氣,這些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黑板、墻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課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熱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7. 有一種手拋滅火彈,彈內(nèi)裝有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將滅火彈投入火場后,達到滅火效果。上述過程中干冰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 升華B. 液化C. 凝華D. 汽化
【答案】A
【解析】
【詳解】滅火彈中的干冰在外殼破裂后會直接由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故干冰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升華,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8. 如題圖所示,圭表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通過觀察記錄正午時表在圭上影子的長度變化判斷節(jié)氣。下列現(xiàn)象與圭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池水變“淺”B. 日食的形成C. 雨后的彩虹D. 水中的倒影
【答案】B
【解析】
【詳解】通過觀察記錄圭表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可確定季節(jié)變化,影子的形成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池水變淺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雨后的彩虹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日食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9. 如圖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來是空的,但當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時,就會發(fā)現(xiàn)碗中原來還藏著一枚硬幣,如圖乙所示。能夠正確反應硬幣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傳播方向?qū)⑦h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10. 如題圖所示,小明同學手握甲、乙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通過調(diào)整兩透鏡間的距離,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遠處的物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B. 甲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照相機
C. 乙透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 乙透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甲乙都為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甲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A錯誤;
BC.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組成了望遠鏡,遠處的鏡片乙是物鏡,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照相機;靠近眼睛的鏡片甲是目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相當于放大鏡,故BC錯誤;
D.遠處的乙透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故D正確。
故選D。
11.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首次將月球背面的1935.3克“月壤”樣品帶回地球。從月球到地球,“月壤”的質(zhì)量( )
A. 不變B. 變大C. 變小D. 無法確定
【答案】A
【解析】
【詳解】物體的質(zhì)量與位置、形狀、物態(tài)無關(guān),從月球到地球,“月壤”的位置改變,質(zhì)量不變,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2. 下列有關(guān)測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測量中的誤差是由于沒有遵守操作規(guī)則引起的
B. 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C.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測量
D. 為了方便,可將裝有液體的量筒直接放置在托盤天平上測量質(zhì)量
【答案】B
【解析】
【詳解】A.測量中的誤差是在正確測量的情況下,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也不是測量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故A錯誤;
B.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或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故B正確;
C.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若被測物體的長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積法,不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故C錯誤;
D.量筒是液體體積測量的專用工具,不可以直接將量筒放置在托盤天平上測量質(zhì)量,故D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13. 圖中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cm,停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s。
【答案】 ①. 2.75 ②. 110
【解析】
【詳解】[1]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1mm,物體A左端對應的刻度值為4.00cm,右端對應的刻度值為6.75cm,所以物體A的長度為
6.75cm-4.00cm=2.75cm
[2]停表中間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min,分針在“1”和“2”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1min,且過了半格,大表盤分度值為0.1s,秒針在50s刻度線處,所以停表的示數(shù)為
1min50s=110s
14. 歌曲《東方紅》簡譜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數(shù)字符號表示聲音的______,聲音的這一特性與聲源振動的______有關(guān),分別用小提琴和長笛來演奏,發(fā)出聲音的______一定不同。
【答案】 ①. 音調(diào) ②. 頻率 ③. 音色
【解析】
【詳解】[1]曲譜中的數(shù)字符號表示聲音的高低,即音調(diào)。
[2]音調(diào)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guān),頻率越高,音調(diào)越高。
[3]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分別用小提琴和長笛來演奏,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一定不同。
1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糖畫”是一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圖所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人將特制的糖放在鍋里加熱,使其________成高溫糖汁,再舀出來細心地倒在石板上,畫出造型,繪畫過程中糖汁將________(前兩空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并__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答案】 ①. 熔化 ②. 凝固 ③. 放出
【解析】
【詳解】[1]糖在常溫下是固態(tài),加熱后成為糖汁,即變?yōu)榱艘簯B(tài),所以發(fā)生了熔化現(xiàn)象。
[2][3]在繪畫過程中糖汁的溫度逐漸降低,最后會凝固重新變?yōu)楣虘B(tài),此過程要放出熱量。
16. 我國唐朝的張志和在《玄真子》中記載了著名的“人造彩虹”實驗:“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這是光的___________現(xiàn)象。教室內(nèi)使用___________(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燈殺毒消菌。
【答案】 ①. 色散 ②. 紫外線
【解析】
【詳解】[1]“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描寫的是“人工彩虹”,這是噴出的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陽光照在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為絢麗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2]紫外線燈能夠破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DNA結(jié)構(gòu),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所以教室內(nèi)使用紫外線燈殺毒消菌。
三、作圖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2分,共6分)
17. 如圖所示,一束光照到水平面鏡上,AO是入射光線,請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OB。
【答案】
【解析】
【詳解】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過O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再從O點在法線的另一側(cè)作出反射光線OB,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18. 如果用眼不當,例如長時間盯著屏幕,就有可能患上近視。請你在題圖甲中大致畫出來自遠處的光進入近視眼晶狀體后的折射光線,在圖乙的虛線框中畫出矯正近視眼需要佩戴的透鏡。
【答案】
【解析】
【詳解】近視眼的晶狀體變厚,對光的會聚作用變強,來自遠處的光經(jīng)過晶狀體后,在視網(wǎng)膜前方成像,光路如圖甲:
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來自遠處的光經(jīng)凹透鏡之后變得發(fā)散一些,發(fā)散的光經(jīng)變厚的晶狀體折射后重新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如圖乙:
19. 如題圖所示圖像中,直線A表示甲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若乙物質(zhì)的密度比甲大,請在圖中大致畫出乙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圖像。
【答案】
【解析】
【詳解】乙物質(zhì)的密度比甲大,根據(jù)可知,當質(zhì)量相同時,密度大的物質(zhì)體積小,由于乙物質(zhì)的密度比甲大,則圖像如下:
四、實驗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30分)
20. 物理學習小組用如題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1)圖甲中,安裝實驗裝置時應先固定鐵圈_____________(選填“A”或“B”);
(2)根據(jù)水在沸騰前后記錄的數(shù)據(jù),該組同學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分析可知:在當時的條件下,水的沸點為_____________;水沸騰后,繼續(xù)吸熱,溫度_____________;
(3)圖丙為水沸騰前后的兩幅圖片,其中_____________表示水沸騰時的情景;
(4)對實驗進行評估時,小明指出水加熱至沸騰用時過長。為了節(jié)省時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
【答案】(1)B (2) ①. 97 ②. 不變
(3)C (4)提高水的初溫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中要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即安裝實驗裝置時應從下到上安裝,故應先調(diào)整圖甲中鐵圈B的高度。
【小問2詳解】
[1][2]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就是液體的沸點,由圖乙可知,水的溫度升高到97℃后不再變化,故水的沸點是97℃。
【小問3詳解】
液體沸騰時整個容器內(nèi)的水溫相同,產(chǎn)生大量氣泡,氣泡上升時逐漸變大,因此圖丙中表示水沸騰時的現(xiàn)象的是C。
【小問4詳解】
為了節(jié)省時間,縮短水加熱至沸騰所用的時間,可以提高水的初溫或減少水的質(zhì)量。
21. 小明照鏡子時,看到鏡中自己的像,這個像有什么特點呢?為此他進行了實驗探究。
實驗思路: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關(guān)鍵是要確定像的位置和大??;
(2)可選用____________作為平面鏡觀察像,先將點燃的蠟燭置于鏡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點燃的蠟燭在鏡后移動,通過是否與像重合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進而得到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過程:
(3)按照實驗思路進行操作,觀察蠟燭與像完全重合后,在紙上分別標記平面鏡、蠟燭和像的位置,并測量蠟燭和像到平面鏡的___________,記錄在表格中。試著用光屏承接平面鏡后面的像,觀察光屏上能否呈現(xiàn)點燃蠟燭的像;
(4)換用兩個相同的跳棋子、兩塊相同的橡皮重復上述操作。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實驗結(jié)論:
(5)平面鏡所成的像為___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答案】 ①. 玻璃板 ②. 距離 ③. 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④. 虛
【解析】
【詳解】(2)[1]實驗過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cè),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蠟燭A的蠟燭B,當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2]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guān)系,因此當蠟燭與像完全重合后,在紙上分別標記平面鏡、蠟燭和像的位置,并測量蠟燭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4)[3]實驗中換用兩個相同的跳棋子、兩塊相同的橡皮重復上述操作,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單次試驗結(jié)果造成的偶然性,使用多次實驗讓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5)[4]由上述實驗過程可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如果透過玻璃板觀察,有可能會把蠟燭的像誤認為在光屏上成像,因而需要不透過玻璃板來觀察光屏上有無像,從而確定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2. 小明要測量自己50m跑的平均速度和后30m的平均速度,他請來甲乙丙三位同學協(xié)助,按以下步驟進行測量:
①在操場上量出50m的直線路程;
②請甲、乙同學做計時員,分別站在距離起點50m處和 m處;
③請丙同學站在起點處做發(fā)令員,當丙大聲喊“預備——跑”的同時迅速向下?lián)]動小紅旗表示跑步開始;
④小明跑完全程,兩位計時員從聽到“跑”聲開始計時,分別用秒表記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的時間。
(1)步驟①中,要在操場上量出50m的路程,下列選項中最合適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
A. 量程20cm分度值1mm的塑料直尺B. 量程1m分度值1cm的木尺
C. 量程5m分度值1mm的鋼卷尺D. 量程100m分度值1cm的皮卷尺
(2)步驟②的空格處應當填上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__m;
(3)有同學提醒小明,步驟④的操作方法不當,你的改進建議:_____________;
(4)下表是小明設(shè)計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請你幫他填寫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內(nèi)容。
【答案】(1)D (2)20
(3)把計時員從聽到“跑”聲開始記時,改為計時員從看到小明運動開始計時。
(4) ①. 后30m ②. 后30m的平均速度
【解析】
【小問1詳解】
要想更加準確的測出長度,最好可以一次測出總長且分度值最小,所以在操場上量出50m的路程,所選的測量工具的量程最好大于或等于50m,分度值盡量小;
A.量程20cm分度值1mm的塑料直尺:量程太小,遠遠無法滿足50m的測量需求,故A不符合題意;
B.量程1m分度值1cm的木尺:量程同樣太小,無法完成50m的測量,故B不符合題意;
C.量程5m分度值1mm的鋼卷尺:雖然精度很高,但量程仍然太小,無法完成整個50m的測量,故C不符合題意;
D.量程100m分度值1cm的皮卷尺:量程大于50m,滿足測量需求。同時,分度值為1cm也足夠精確,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小問2詳解】
在此題中要求50m內(nèi)的平均速度,所以除了知道路程50m外,還要知道通過50m所用的時間。要求后30m的平均速度我們除了知道路程為30m外,還要知道后30m所用的時間。在測時間時,可以用50m所用的時間減前50m-30m=20m所用的時間。因此兩個計時員分別站在距起點50m處和距起點20m處。
【小問3詳解】
步驟④中計時員從聽到“跑”聲開始記時,由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是很快,所以運動員、以及兩個計時員分別站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很容易造成誤差。由于光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所以可以改進為:把計時員從聽到“跑”聲開始記時,改為計時員從看到小明運動開始計時。
【小問4詳解】
[1][2]根據(jù)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表格中應該有路程、時間、平均速度幾項。其中需要記錄前20m的時間、全程50m的時間、同時需要后30m用的時間、全程50m的平均速度、后30m的平均速度。
23. 題圖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器材有:一個凸透鏡、光屏、高度為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實驗時,物距從6.0cm開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們記錄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況。
(1)實驗時需將F形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調(diào)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___________;
(2)實驗發(fā)現(xiàn),當物距在10.0cm以內(nèi)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應從_____________(選填“光源”或“光屏”)一側(cè)透過凸透鏡觀察光源的像。根據(jù)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___cm;
(3)實驗中如何判斷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_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規(guī)律:凸透鏡成倒立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_____________,像變_____________;
(5)某同學在做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這時光屏上的像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有人認為,光屏上會有指尖的像;也有人認為,光屏上會出現(xiàn)指尖的影子;還有人認為,光屏上的像將變得不完整。你認為呢?請寫出你的觀點和支持你觀點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一高度
(2) ①. 光屏 ②. 10.0
(3)通過觀察像的高度判斷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
(4) ①. 小 ②. 小 (5)見解析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時需將F形光源,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調(diào)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小問2詳解】
[1]實驗發(fā)現(xiàn),當物距在10.0cm以內(nèi)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說明此時物距小于焦距,是放大鏡的成像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在光屏呈現(xiàn),且像物同側(cè),所以人眼應從光屏一側(cè)透過凸透鏡觀察光源的像。
[2]根據(jù)表格信息可知,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0cm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高3.0cm,此時
所以凸透鏡的焦距為f=10.0cm。
【小問3詳解】
實驗中是通過像的高度判斷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
【小問4詳解】
[1][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規(guī)律:凸透鏡成倒立實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即“物遠像近像縮小”。
【小問5詳解】
由于指尖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nèi),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光屏上既不會有指尖的影子,也不會出現(xiàn)指尖的像,像仍然是完整的,指尖觸摸到凸透鏡只是使通過凸透鏡的光線減少了一些,像會暗一些。
24. 勞動課上小明學習了用一定濃度鹽水腌制咸鴨蛋的方法,需要測量鹽水的密度來檢測所配制鹽水的濃度。
(1)實驗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度線,指針位置如題圖甲所示,此時應向______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②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為234.4g;
③將燒杯中的部分鹽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圖丙所示,則量筒中鹽水的體積______;
④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砝碼和游碼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為______g;
(2)計算得出鹽水的密度______;
(3)回到家后,小明在洗綠豆時發(fā)現(xiàn)綠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測量綠豆的密度,于是進行了下列實驗:
①用一個小礦泉水瓶裝水,使水面與瓶口平齊,用電子天平測出瓶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
②把礦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測出瓶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已知水的密度為,可求出倒出瓶中的水的體積為______(用和表示);
③用碗裝一些綠豆,測出碗和綠豆的總質(zhì)量為;
④把碗中的綠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與瓶口平齊,測出此時碗和剩余綠豆的總質(zhì)量為,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綠豆質(zhì)量為______(用、表示);
⑤根據(jù)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可推導出綠豆密度的表達式______(用和表示)。在步驟①中,這位同學讓水面與瓶口平齊(或者使水面到達瓶口附近某個有標記的位置),而不是讓水面位于礦泉水瓶橫截面積較大的位置,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
【答案】(1) ①. 左 ②. 60 ③. 161.8
(2)1.21 (3) ①. ②. ③. ④. 減小誤差
【解析】
【小問1詳解】
[1]把天平放水平臺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度線,指針位置如題圖甲所示,指針右偏,說明右端重,則應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如圖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為,則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
[3]如圖乙所示,天平橫梁標尺分度值為0.2g,則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zhì)量為
【小問2詳解】
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為
則鹽水的密度為
【小問3詳解】
[1][2][3]倒出瓶中的水的質(zhì)量為
則倒出瓶中的水的體積為
用碗裝一些綠豆,測出碗和綠豆的總質(zhì)量為,把碗中的綠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與瓶口平齊,測出此時碗和剩余綠豆的總質(zhì)量為,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綠豆質(zhì)量為
根據(jù)題意可知,倒入瓶中的綠豆的體積為
則綠豆密度為
[4]步驟①中,這位同學讓水面與瓶口平齊(或者使水面到達瓶口附近某個有標記的位置),而不是讓水面位于礦泉水瓶橫截面積較大的位置,這是因為瓶口附近橫截面積較小,對于體積的變化比較易于觀察,可以有效減小誤差。
五,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共15分)
25. 2024年11月,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市成功舉辦,題圖為最新隱身戰(zhàn)斗機殲-35A直上云霄的精彩瞬間。小明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殲-35A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2馬赫,即空氣中聲速的2.2倍(空氣中聲速?。?br>(1)殲-35A的最大飛行速度是多少?
(2)殲-35A以最大飛行速度飛行149.6km需要多少時間?
(3)若某次飛行時,殲-35A以的速度飛行5s,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1)748m/s (2)200s (3)3000m
【解析】
【小問1詳解】
殲-35A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2馬赫,即空氣中聲速的2.2倍,為
v=2.2×340m/s=748m/s
【小問2詳解】
由得,殲-35A以最大飛行速度飛行149.6km需要的時間
【小問3詳解】
由得,殲-35A以600m/s的速度飛行5s,通過的路程是
26. 我國唐代的“黃河鐵?!笔鞘澜鐦蛄菏飞系墓鍖殻薮蟮蔫F牛起到固定索橋的作用,其質(zhì)量可達七十余噸。小明旅游時,買了一個實心鐵牛紀念品,如題圖所示,其質(zhì)量是790g,密度為,求:
(1)該紀念品的體積;
(2)在學校的手工活動課上,小明用密度為的石膏做一個與紀念品等大的實心模型,需要用的石膏質(zhì)量。
【答案】(1)
(2)
【解析】
【小問1詳解】
該紀念品的體積為
【小問2詳解】
需要用的石膏質(zhì)量為
六、綜合能力題(本題共2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27. 綜合實踐項目:制作隔音房間模型。
【項目提出】當我們在家中彈奏樂器,欣賞音樂或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有可能會打擾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鄰居。小明打算將家中的一個房間改造為隔音房間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制作隔音房間的簡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種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項目分析】
(1)材料和工具選擇:①選擇鞋盒充當“房間”;②選擇鬧鐘作為噪聲源;③選用海綿、石膏板、窗簾布、棉花四種隔音材料;④用分貝測試儀測量噪聲的強弱。
(2)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__減弱噪聲。
【項目實施】
(3)隔音測試:①先將響鈴的鬧鐘放入未做處理的鞋盒內(nèi),在距離鞋盒1m處擺放分貝測試儀測量噪聲的強弱,此時顯示為85dB;②將厚度_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的四種材料分別鋪滿鞋盒的每個面,在_____________的距離處擺放分貝測試儀,測出數(shù)據(jù)并記錄在下表中。
(4)由上表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_____的隔音性能最好。
展示交流】
(5)其他小組同學用相同規(guī)格鬧鐘,在距離鞋盒1m處測出的數(shù)據(jù)與小明的不同,他們所測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前后數(shù)據(jù)分析出_____________可能影響隔音材料的性能。
(6)有同學認為人耳可以替代分貝測試儀進行探究,并提出如下兩種方案,相比之下,方案更好的是_____________(選填“A”或“B”);
A.人距鞋盒一定距離處,先后比較人聽到鬧鐘在兩種材料的鞋盒里發(fā)出聲音的大小
B.人邊聽聲音邊后退,直至聽不到鬧鐘發(fā)出的聲音為止,比較兩次人距鞋盒的距離
(7)如果有了真正的隔音房間,為了做到不打擾他人,也為了自己聽力的健康,在使用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答案】 ①. 傳播過程中 ②. 相同 ③. 相同 ④. 石膏板 ⑤. 材料厚度 ⑥. B ⑦. 見詳解
【解析】
【詳解】(2)[1]隔音房間主要是通過房間墻壁上的材料對聲音的吸收和阻隔來減弱噪聲,這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2][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原則,需要保證材料的厚度相同,且要在相同的距離用分貝測試儀測量噪聲的強弱。
(4)[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其他因素都相同時,用隔音石膏板做隔音材料時,分貝測試儀的示數(shù)最小,說明隔音石膏板的隔音效果最好。
(5)[5]對比兩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當隔音材料與距離都相同時,材料的厚度不同,分貝測試儀的示數(shù)也不同,說明隔音材料的厚度可能會影響材料的隔音性能。
(6)[6]A.方案雖然簡單,但存在主觀性較大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對聲音大小的感知和判斷都可能存在差異,這會導致實驗結(jié)果的不準確,故A不符合題意;
B.方案則更為客觀和科學。因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可以作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測量標準,不同人之間的差異在這個標準下會被大大減小。通過比較這個距離,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哪種材料隔音效果更好,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7)[7]為了不打擾他人并保護自己聽力的健康,在使用隔音房間時,我們應該注意控制聲音的大小,并遵循其他相關(guān)的使用建議。
28.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面密度”與“線密度”
在出版行業(yè),國家標準規(guī)定以等標記來表示紙張面積大小規(guī)格,用“克重”來表示紙張的厚薄規(guī)格。這種表示紙張厚薄的方法與密度知識是相關(guān)的:由于紙張的厚薄是均勻的,所以我們無需測算其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只需知道它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即可。紙張的“克重”即單位面積紙張的質(zhì)量,也叫做紙張的“面密度”?!懊婷芏取痹酱蟮募垙堅胶?。同樣,對粗細均勻的線形材料,我們將其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叫做物質(zhì)的“線密度”。
(1)將紙沿長邊對折后裁開可得到兩張紙。同種材質(zhì)做成的等厚紙張,一張紙的質(zhì)量與一張紙的質(zhì)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該紙的“面密度”與紙的“面密度”之比為_____________;
(2)某些圖書所用的紙張“克重”為70,下列選項中,其“面密度”表達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 B. C. D.
(3)對粗細均勻的某線形材料,若用表示其“線密度”,用表示其質(zhì)量,用表示其長度,則該材料的“線密度”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
(4)有捆橫截面積為的銅絲,質(zhì)量為8.9kg,則該銅絲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m,其“線密度”為_____________g(已知銅的密度為);
(5)一包某品牌的紙共500張,小明用刻度尺測出這包紙的厚度為50.0mm,那么一張紙的厚度為_____________。如果該紙的密度為,則這種紙的“面密度”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1 ②. 1∶1
(2)B (3)
(4) ①. 200 ②.
(5) ①.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1]將紙沿長邊對折后裁開可得到兩張紙,所以一張A1紙的質(zhì)量是一張A2紙的質(zhì)量的2倍,一張紙的質(zhì)量與一張紙的質(zhì)量之比為
[2]“面密度”是指單位面積紙張的質(zhì)量。由于同種材質(zhì)做成的等厚紙張的單位面積質(zhì)量相同,所以A1紙和A2紙的面密度之比是1∶1。
【小問2詳解】
紙張克重為70,表示單位面積紙的質(zhì)量為70g,即其“面密度”記作70g/m2,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小問3詳解】
對粗細均勻的某線形材料,若用表示其“線密度”,用表示其質(zhì)量,用表示其長度,由于線形材料的粗細是均勻的,所以其線密度是恒定的,即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是一個常數(shù)。因此,線密度ρ可以定義為材料的質(zhì)量m與其長度L的比值。則該材料的“線密度”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
【小問4詳解】
[1]有捆橫截面積為的銅絲,質(zhì)量為8.9kg,該銅絲的體積
則該銅絲的長度為
[2]其“線密度”為
【小問5詳解】
[1]一張紙的厚度為
[2]如果該紙的密度為,則1m2這種紙的體積為
1m2這種紙的質(zhì)量為
則“面密度”是
前20m所用時間
全程50m所用的時間
_____________所用的時間
全程50m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
物距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材料(厚度1cm)
海綿
石膏板
窗簾布
棉花
分貝測試儀的示數(shù)
72dB
70dB
78dB
80dB
材料(厚度2cm)
海綿
石膏板
窗簾布
棉花
分貝測試儀的示數(shù)
70dB
68dB
76dB
78dB
這是一份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共4頁。
這是一份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宏揚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期末物理試題,文件包含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宏揚學校2025屆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202412期末八年級物理pdf、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宏揚學校2025屆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期末24-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形成練習參考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華文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文件包含2024-2025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深圳市寶安區(qū)華文學校九年級期中物理試題pdf、05九年級物理期中測試參考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