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
1.我國古代把女子一拃長稱為“咫”,男子一拃長稱作“尺”,如圖?!板氤咧g”用來比喻相距很近,實際“咫”與“尺”的長度相差大約為( )
A.3mmB.3cmC.3dmD.3m
2.編鐘、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國出土的古代樂器,演奏時它們發(fā)出的聲音音色不同,這主要是因為( )
A.發(fā)聲體振動頻率不同B.發(fā)聲體振動幅度不同C.發(fā)聲體材料不同D.聲音傳播速度不同
3.曾鞏的《霧凇》一詩中寫到“園林日出靜無風,霧凇花開樹樹同”,關于霧凇這一大自然美景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樹枝上的霜是液態(tài)的
B.霧凇的形成屬于熔化
C.霧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D.霧凇的形成是一個吸熱的過程
4.《墨經(jīng)》是世界上最早記載小孔成像的著作,下列有關光現(xiàn)象原理和它一致的是( )
A.鏡花水月B.日食現(xiàn)象C.海市蜃樓D.雨后彩虹
5.下列光學現(xiàn)象中,所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虛像的是( )
A.平面鏡成像B.小孔成像C.海市蜃樓D.照相機成像
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物體離凸透鏡16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那么,當物體離凸透鏡8cm 時,在光屏上將( )
A.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B.能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C.能得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D.得不到像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
7.《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善于利用鼓聲。鼓聲是由鼓的 產(chǎn)生的;戰(zhàn)場上常用“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作為命令,說明聲可以傳遞 。
8.跑步時以所戴手表的手腕為參照物,手表是 的;甲、乙兩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之比為2:1,所用時間之比為3:2,則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
9.用手指觸摸0℃的冰和0℃的水,會感覺 (選填“水”或“冰”)更冷些,兩者的冷熱程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
10.海灘上曬鹽池的面積很大,這是通過 的方式來加快水的蒸發(fā)。適當?shù)卣丈? 外線可促進人體骨骼生長和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11.小明發(fā)現(xiàn)廚房中用蒸蛋器蒸蛋比煮蛋熟得快,蒸蛋時利用水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給雞蛋加熱,與煮蛋相比,水蒸氣不僅傳熱,而且液化還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因而雞蛋熟得快。
12.檢查視力時,人眼要與視力表保持5m的距離.如圖所示,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后上方,則被測者要面向平面鏡且距離平面鏡 m才能進行視力的檢查.當人靠近平面鏡時,鏡中視力表的像的大小將 .
13.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鐖D所示是一張荷花的照片,但在照片甲、乙兩位置分別還有一朵“荷花”,其中甲是由 形成的,乙是荷花在水中的倒影,它是由 形成的。
14.如圖所示,利用自制照相機模型時鏡頭離景物的距離至少要 ,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照近處的物體時,拉長兩筒間的間距,此時薄膜上的像 (選填“變大”或“變小”)。
1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此時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生活中根據(jù)此原理制成的是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
16.樹懶是哺乳動物中走的最慢的。樹懶不僅會慢慢的爬樹,而且還能在水中游泳。
(1)一只樹懶在5s內(nèi)勻速爬行了1m,求它爬行的速度;
(2)如果這只樹懶在水中游泳的速度是0.6m/s,求它游完30m路程所用的時間。
17.某司機駕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前行,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80m處有障礙物。司機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踩剎車制動需要的反應時間為0.75s。汽車制動后還要繼續(xù)向前滑行30m,還需用時3s才能停下(如圖所示),求:
(1)從司機發(fā)現(xiàn)險情到踩剎車制動時,汽車行駛的距離;
(2)從司機發(fā)現(xiàn)險情到完全停止,汽車的平均速度。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
18.夏天,衣服被雨淋濕后要及時更換,否則易著涼感冒,這是為什么?
19.細心的小明發(fā)現(xiàn)游泳池在注入水后,看起來好像變淺了,請解釋原因。
20.如圖所示是我國古人用冰塊制成的透鏡將艾絨點燃,請說出該冰透鏡的種類及“用冰取火”所用到的物理知識。
五、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
21.
(1)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及其度數(shù)。
(2)請畫出圖中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光線OB 的大致位置。
(3)請在圖中作出a、b兩條光線通過透鏡之后的光路圖。
六、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
22.如圖所示,甲圖說明發(fā)聲的物體在 。實驗中,巧妙的利用紙屑將揚聲器的微小變化進行放大,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易于觀察,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乙圖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聽到岸上的音樂聲,說明聲音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在 中傳播。
23.如圖所示是楊坤同學測量小車從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實驗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停表和 ,為了便于測量小車下滑時間,斜面的傾角應該 (大一些、小一些),從圖可知,小車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4.圖甲是“探究冰熔化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乙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熔化圖像。實驗中所取冰的初始溫度為 ℃,第5~15 min試管內(nèi)的物質(zhì)吸熱,溫度 ;冰完全熔化后,繼續(xù)給燒杯中的水加熱至沸騰(標準大氣壓下),繼續(xù)加熱,試管中的水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
25.某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其中的器材M是 ,用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操作時應先將一張白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將M 放置在白紙上,將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M前,在M后面放置 蠟燭B.還需要多次改變蠟燭A的 (選填“位置”或“大小”)進行實驗,以便得到普遍規(guī)律。
七、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
26.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置在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出現(xiàn)等大的清晰的像,當他不小心將手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時,光屏上 (選填“會”或“不會”)有他指尖的像,此凸透鏡的焦距為 cm。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則光屏上的像會向 移動,為更深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應該把使用的蠟燭換成 (選填選項序號)物體更好。
A.發(fā)光的“F” B.發(fā)光的“”
參考答案
1.【答案】B
【詳解】通常情況下,男子的手比女子的手大,一拃的長度也比女子的長一些。一拃長通常是20cm左右,“咫”與“尺”的長度相差不會太大,3mm 過小,3m 過大,3dm 相當于 30cm 也偏大,所以3cm 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即“咫”與“尺”的長度相差大約為 3cm。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2.【答案】C
【詳解】不同種類、材質(zhì)、結(jié)構的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古代樂器,演奏時它們發(fā)出的聲音音色不同,是因為發(fā)聲體材料不同,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3.【答案】C
【詳解】A.霜是固體小顆粒,是水蒸氣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形成的,這是凝華現(xiàn)象,故A錯誤;
BCD.霧凇是空氣中氣態(tài)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凝華過程中放出熱量,故BD錯誤,C正確。
4.【答案】B
【詳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A.鏡花水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不符合題意;
B.日食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因為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故B符合題意;
C.海市蜃樓是由于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不符合題意;
D.雨后彩虹是色散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5.【答案】C
【詳解】A.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不符合題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故B不符合題意;
C.海市蜃樓是由于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
D.照相機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故D不符合題意。
6.【答案】D
【詳解】根據(jù)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可知,當物體離凸透鏡16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有
f
這是一份重慶市為明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試題(含解析),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名校調(diào)研系列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簡答題,作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吉林省名校調(diào)研系列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文件包含物理試題pdf、試題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