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列對八年級的小明同學(xué)估測值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上學(xué)步行速度約 4km/hB. 一次深呼吸時間約0.2s
C. 身高約為16.5cmD. 校運會百米速度約72km/h
【答案】A
【解析】
【詳解】A.上學(xué)步行速度約
故A符合題意;
B.一次深呼吸時間約3s,故B不符合題意;
C.身高約為165cm,故C不符合題意;
D.校運會百米速度約
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 許多詩詞中蘊含著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里的“日行八萬里”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B.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滿衣”,手中的“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
C.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聲語”指的是聲音的音調(diào)
D. “潭清疑水淺”,“疑水淺”這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答案】D
【解析】
【詳解】A.以地面為參照物,人的相對位置不變,是靜止的,不可能“日行八萬里”,故A錯誤;
B.“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滿衣”,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手中的“月”是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虛像,故B錯誤;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薄案摺笔侵嘎曇舻捻懚却?,故C錯誤;
D.“潭清疑水淺”指的是水比較清澈,水底看起來比較淺,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看的,即逆著折射光線看,由于錯覺,我們始終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淺,故D正確。
故選D。
3. 下列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B. 海市蜃樓
C. 筷子變彎D. 手影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線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光的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比如透鏡成像、水變淺了、水中的筷子折斷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線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出去的現(xiàn)象,比如平面鏡成像;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詳解】A.水面上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
B.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介質(zhì)中傳播時發(fā)生的折射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筷子變彎是由于從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使人看到的筷子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故C不符合題意;
D.手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 中華詩詞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對古詩詞中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
A.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熱
B.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需要吸熱。
C.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熱
D. “向深秋、蘆花風起,吹散一天珠露”使“露”消失的物態(tài)變化需要放熱
【答案】C
【解析】
【詳解】A.雪的形成是凝華,需要放熱,故A錯誤;
B.霜的形成是凝華,需要放熱,故B錯誤;
C.冰的形成是水遇冷凝固,需要放熱,故C正確;
D.“露”消失的物態(tài)變化是汽化,需要吸熱,故D錯誤。
故選C。
5. 如圖所示,紅外線感應(yīng)水龍頭無需人體直接接觸,當手伸近感應(yīng)窗前的感應(yīng)區(qū)域時,機器自動出水;當手離開感應(yīng)區(qū)域時,機器自動關(guān)水,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細菌交叉感染。下列沒有利用紅外線工作的是( )
A. 驗鈔機B. 測溫槍C. 電視遙控器D. 人體“熱譜圖”
【答案】A
【解析】
【詳解】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來工作的,測溫槍、電視遙控器、拍攝人體熱譜圖都是利用紅外線來工作的。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 雨后的夜晚,當你行走在有積水的路上,為了避讓水洼,描述正確的是( )
A. 背著月光走,應(yīng)走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發(fā)生鏡面反射
B. 背著月光走,應(yīng)走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發(fā)生漫反射
C. 迎著月光走,應(yīng)走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發(fā)生漫反射
D. 迎著月光走,應(yīng)走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發(fā)生漫反射
【答案】B
【解析】
【詳解】AB.背著月光走,月光經(jīng)水面發(fā)生鏡面反射,沒有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水面暗;地面發(fā)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線反射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亮,因此需要走較亮的地方,故A錯誤,B正確;
CD.迎著月光走,月光經(jīng)水面發(fā)生鏡面反射,光線集中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很亮;地面發(fā)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線反射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地面暗,因此需要走較暗的地方,故CD錯誤。
故選B。
7. 小明對“①由針孔照相機所成的像、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③透過水面看到魚的像、④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進行了歸納整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④是實像B. ②③④是虛像
C. ①③是折射成像D. ①②是反射成像
【答案】B
【解析】
【詳解】①由針孔照相機所成的像屬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實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②在潛望鏡中看到景物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虛像;
③透過水面看到魚的像,經(jīng)過不同的介質(zhì),原理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虛像;
④人照鏡子時鏡中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等大的虛像。
故選B。
8. 2024巴黎奧運會張雨霏勇奪6枚獎牌,如圖中能表示張雨霏在水下看到岸上終點線的光路圖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人在水下看到岸上終點線,是岸上的終點線反射的光由空氣中斜射入水中進入人的眼睛,光由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應(yīng)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向法線偏折。
故選D。
9. 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 在距凸透鏡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前30cm處, 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燭焰清晰的( )
A. 倒立、縮小的實像B. 倒立、放大的實像
C. 倒立、等大的實像D. 正立、放大的虛像
【答案】A
【解析】
【詳解】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太陽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軸,在距凸透鏡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f=10cm。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此凸透鏡前30cm處,此時物距u>2f,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可以在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燭焰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 示波器的自白:把聲音聽進心里,把感受映在屏上,用圖像勾勒心情。聲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見,但可以用手機軟件→示波器顯示出其波形來進行研究。下列對手機軟件上顯示的四幅波形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 甲、乙的音調(diào)和響度相同B. 甲、丙的音調(diào)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色和振幅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頻率相同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甲、乙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diào)相同,振幅相同,所以響度相同,故A正確;
B.由圖可知,甲、丙的頻率不同,所以音調(diào)不同,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故B錯誤;
C.由圖可知,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乙的振幅大于丁的振幅,故C錯誤;
D.由圖可知,丙、丁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丙的頻率小于丁的頻率,故D錯誤。
故選A。
11. 視力檢測時要求被測的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5m。如圖所示,視力表與平面鏡的距離是3.5m,為滿足檢測要求,人與平面鏡的距離應(yīng)為( )
A. 1mB. 1.5mC. 2.5mD. 3.5m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由于視力表距平面鏡3.5m,所以視力表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距離平面鏡也為3.5m。已知視力檢測時要求被測的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5m,但房間空間太小,可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人與視力表的像的距離為5m,所以人與平面鏡的距離應(yīng)為
5m?3.5m=1.5m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 有一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是通過光束經(jīng)液面反射后射到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一束光與液面的夾角為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此時圖中反射角為40°
B. 當液面上升時,光屏上的光斑向右移動
C. 當液面上升時,反射角不變
D. 當水面上有波紋時,不再遵循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
【詳解】A.如圖,入射光與液面的夾角為40°,則入射角為
90°-40°=5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50°,故A錯誤;
BC.當液面上升時,液面方向與原液面平行,入射光線位置不變,所以入射角不變,則反射角也不變;而入射點向左上方移動,所以反射光線向左移動,則光屏上的光斑向左移動,故B錯誤,C正確;
D.當水面上有波紋時,入射角會發(fā)生改變,引起反射光的變化,但是仍遵循反射定律,故D錯誤。
故選C。
二、填空與作圖題:本大題共5小題,填空題每空2分,作圖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3.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衡陽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文旅發(fā)布會,其中位于衡山腳下的“南岳里”夜景備受矚目,水上花船搖曳,船上彩燈高高掛起,古風舞蹈精彩呈現(xiàn)。已知水深2m,水面小船上一彩燈距離水面2.8m,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m;若水面上漲0.3m則該彩燈與其對應(yīng)“倒影”相距________m。
【答案】 ①. 2.8 ②. 5
【解析】
【詳解】[1]我們知道彩燈距離水面2.8m,由于水面可以看作是一個平面鏡,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彩燈的“倒影”距離水面也應(yīng)該是2.8m。
[2]如果水面上漲了0.3m,那么彩燈距離新水面的高度就變成了
2.8m?0.3m=2.5m
同樣地,由于水面仍然可以看作是一個平面鏡,由于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彩燈的“倒影”距離新水面的高度也應(yīng)該是2.5m。所以彩燈與其“倒影”的距離就是兩者到水面距離之和,即
2.5m+2.5m=5m
14. “手機防窺膜”中的防窺結(jié)構(gòu)層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xué)技術(shù),其原理類似百葉窗,只能透過一定角度的光線。亮屏?xí)r,手機屏幕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圖所示,在可視范圍區(qū)域之外看不見該區(qū)域屏幕的內(nèi)容,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現(xiàn)象造成的; 若僅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則可視范圍將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
【答案】 ①. 是 ②. 直線傳播 ③. 減小
【解析】
【詳解】[1]光源是指能夠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在手機亮屏?xí)r,手機屏幕能夠發(fā)出光,因此手機屏幕是光源。
[2]防窺膜的原理類似百葉窗,只能透過一定角度的光線。在可視范圍區(qū)域之外看不見該區(qū)域屏幕的內(nèi)容,這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造成的。當光線遇到超細百葉窗結(jié)構(gòu)時,只有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的光線才能通過,超出這個范圍的光線則被阻擋,因此無法看到屏幕的內(nèi)容。
[3]若僅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即使得每個百葉窗之間的縫隙變小,那么能夠通過的光線角度范圍也會相應(yīng)減小。因此,可視范圍將減小。
15. 身高 170cm 的小慧同學(xué)站在豎直平面鏡前,從平面鏡中看到掛鐘的指針如圖 所示.由此可知識,她在平面鏡的像高是______cm,掛鐘的實際時間是______.
【答案】 ①. 170 ②. 2:30
【解析】
【分析】(1)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根據(jù)鐘表在平面鏡中成像判斷實際時間的方法:作圖法: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的實際情況.翻看法:由于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時,物像相對平面鏡對稱,根據(jù)這個特點把試卷翻過來觀察,即可得出實際時間.
【詳解】①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學(xué)的身高是170cm,則他在平面鏡中的像高也是170cm.②方法一: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即物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作出平面鏡中鐘表指針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鐘表的實際時間是2:30.
方法二:把試卷翻過來,注意上下不要顛倒,直接從試卷的反面看鐘表的實際時間是2:30.
16. 汽車勻速行駛,在距離隧道右側(cè)入口165m處開始鳴笛,司機經(jīng)過1s聽到隧道入口處山崖反射回來的回聲,則汽車的行駛速度是_____ m/s.此時,他看到這條長150m的隧道內(nèi)有一工人正在檢修設(shè)備,立即亮燈提醒工人離開.恰好工人正好處在向左、向右跑都能安全脫險的位置.為了安全脫險,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___m/s.(當時聲音的速度v聲=315m/s).
【答案】 ①. 15m/s ②. 5m/s
【解析】
【分析】笛聲傳播的同時汽車也在行駛,笛聲傳播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路程的總和等于鳴笛處到隧道口距離的2倍,鳴笛處到隧道口距離為165mm,則笛聲傳播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路程的總和等于330mm,已知笛聲的速度、時間和總路程,根據(jù)速度公式求出汽車的行駛速度.求出汽車到左右隧道口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車到左右隧道口用的時間;假設(shè)工人距右面出口的距離為s右,則距離左面出口的距離為150m-s右,設(shè)最小奔跑速度為v,則得出方程,解得s右和v,即工人所處位置距右面出口的距離和他奔跑的最小速度.
【詳解】笛聲傳播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路程的總和:,笛聲傳播的路程,汽車行駛的路程,汽車的速度為:,此時汽車到隧道右面出口的距離:,,∴汽車到達隧道右出口的時間:,汽車到達隧道左面出口的時間:設(shè)工人距右面出口的距離為s右,則距離左面出口的距離為150m-s右,設(shè)最小奔跑速度為v,則向右跑時:,向左跑時:,即:,解得:s右=50m,最小奔跑速度:.
故答案為 15m/s;5m/s.
【點睛】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對速度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根據(jù)汽車的行駛路程和速度,求出左右隧道口的時間,即工人跑到左右隧道口的時間是本題的關(guān)鍵,難點所在!
17.
(1)圖中是由同一光源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找到光源S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
(2)如圖所示,在圖中根據(jù)給出的入射光線,畫出相應(yīng)的折射光線。
【答案】(1) (2)
【解析】
【小問1詳解】
先將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交于一點S′,再通過平面鏡作出S′對稱點S,即為發(fā)光點的位置,連接S與兩個反射點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小問2詳解】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如下圖所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26分。
18.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演示“小孔成像”,調(diào)節(jié)蠟燭與小孔的位置,在屏上得到蠟燭清晰的像。
(1)實驗中蠟燭燃燒不斷縮短,導(dǎo)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若只將蠟燭靠近小孔,蠟燭的像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晴天的正午時分,走在茂密的樹林下,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而在地上臂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這是_______(選填“太陽”“樹葉的縫隙”或“樹葉”)的像。仔細觀察光斑,發(fā)現(xiàn)這些圓形光斑大小不一,這些圓形光斑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選填“樹葉間小孔的大小”“樹葉間小孔到地面的距離”或“太陽到樹葉間小孔的距離”)有關(guān)。
【答案】(1) ①. 上 ②. 變大
(2) ①. 太陽 ②. 樹葉間小孔到地面的距離
【解析】
小問1詳解】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即光線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實驗中,當蠟燭燃燒不斷縮短時,由于光線仍然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光屏上的像會相對于原來的位置向上移動。
[2]若只將蠟燭靠近小孔,根據(jù)小孔成像的特點,即物體距離小孔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因此,蠟燭的像將變大。
【小問2詳解】
[1]晴天的正午時分,走在茂密的樹林下,看到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而在地上留下的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這是小孔成像的一個實例。這里的“小孔”就是樹葉的縫隙,而成像的物體則是太陽。因此,這些圓形光斑是太陽的像。
[2]仔細觀察這些圓形光斑,會發(fā)現(xiàn)它們大小不一。這是因為小孔成像的大小不僅與物體(這里是太陽)的大小有關(guān),還與小孔到成像屏幕(這里是地面)的距離有關(guān)。在本題中,由于太陽到樹葉間小孔的距離(即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遠大于樹葉間小孔到地面的距離,且太陽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圓形光斑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樹葉間小孔到地面的距離。當這個距離增大時,光斑會變大;當這個距離減小時,光斑會變小。
19. 小陳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光屏和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cè)。
(1)如圖甲,該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 cm。
(2)如圖乙,實驗前把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燭焰的中心調(diào)到_______。
(3)小陳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 65.0cm處,此時燭焰剛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
(4)小陳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若要讓燭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_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此時燭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_______(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縮小 (4) ①. 遠離 ②. 放大
【解析】
【小問1詳解】
如圖甲所示,當平行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它們會聚焦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焦點,而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焦距f為10.0cm。
【小問2詳解】
如圖乙所示,在進行實驗前,我們需要確保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燭焰的中心都位于同一高度。這是為了確保光線能夠經(jīng)過凸透鏡后準確地聚焦在光屏上,從而形成清晰的像。
【小問3詳解】
小陳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線處,將蠟燭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線處。此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
u=50.0cm?20.0cm=30.0cm
由于u>2f(其中f為焦距,2f=20.0cm),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我們知道此時會在光屏上形成一個縮小的實像。
【小問4詳解】
[1][2]當小陳將蠟燭從20.0cm刻度線處移動到35.0cm刻度線處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變?yōu)?br>u′=50.0cm?35.0cm=15.0cm
此時,f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八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共8頁。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八中教育集團初中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 物理試卷(含解析),共3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作圖與填空題,實驗與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南省衡陽市八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