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小題)
1.2023年7月8日,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中國內地上映,借高適之口回顧了其與李白的過往故事。李白的詩句以浪漫奔放著稱,下列詩句在描述機械運動的是( )
A.千里江陵一日還B.危樓高百尺
C.白發(fā)三千丈D.千金散盡還復來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1小題)
2.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實驗中,小喬用每隔0.5s曝光一次的頻閃照相機拍攝到如圖所示的照片,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秒表
B.紙錐運動的時間
C.紙錐在EF間下落的平均速度為0.4m/s
D.紙錐在AF段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大
三、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
3.如圖所示為古時排簫,又叫做“參差”,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組成。竹管參差不齊,目的是改變聲音的( )
A.響度B.音調C.音色D.傳播速度
4.如圖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圖像,下列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
A.海波是晶體
B.海波在AB段是固態(tài),在BC段是固液共存態(tài)
C.CD段溫度升高說明海波熔化后開始升華
D.海波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時約4min
5.圭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儀器。如圖所示,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于地面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觀察表的影子長短可以讀出時間,下列現象與圭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池水映明月B.形影緊相依
C.潭清疑水淺D.鏡子正衣冠
6.如圖所示,晴朗的白天一本物理課本掉到地上,小喬和小兵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的原因是( )
A.課本發(fā)出的光射入小喬和小兵的眼睛
B.小喬和小兵的眼睛發(fā)出的光射在了課本上
C.光在課本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
D.光在課本表面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如圖所示,將一束光照射到一個空燒杯的底部,此時杯底被照亮的范圍用虛線圈出。若往燒杯中注滿水,燒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圍和原來相比會變?yōu)椋? )
A.B.C.D.
8.關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線經過透鏡的光心,傳播方向不會改變
B.光線經過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點叫焦點
C.凸透鏡有兩個焦點,凹透鏡有一個焦點
D.一束會聚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一定變成發(fā)散的光線
9.如圖所示裝有水的圓柱形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空氣泡,將試管水平放在白紙上方,讓太陽光豎直照射到試管上,可以發(fā)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應的位置上,有一橢圓,而其它部分競是一條與試管平行的亮線,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該現象是因為光的折射
B.試管中充滿水的部分相當于凸透鏡
C.白紙上橢圓部分比周圍亮
D.把白紙從貼近試管位置向下移動到較遠處過程中,亮線先變細后變粗
10.課堂上老師用投影儀放映幻燈片時,銀幕上出現的是正常畫面,此時剛好有一個小蟲正好落在凸透鏡上,遮住了一部分鏡頭,則小蟲對畫面的影響為( )
A.無影響B(tài).畫面上有只小蟲
C.畫面變模糊D.畫面比一開始變暗了
四、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
11.科學家發(fā)現雪花落入海水時,會發(fā)出聲波,頻率在Hz到Hz之間,它屬于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監(jiān)測發(fā)現這些聲響會令海里的鯨魚異常煩躁,從鯨魚的角度看,該聲波 (選填“是”或“不是”)噪聲。
12.如圖所示,小喬在紙鍋內盛放一定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fā)現水沸騰后紙鍋并不會燃燒,原因是水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 。使紙的溫度低于著火點不會燃燒。水沸騰后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 (選填“會”或“不會”)汽化。
13.常溫下小喬在試管中裝入適量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并把氣球套在試管口,如圖所示。很快發(fā)現試管上的氣球鼓起來了,這是由于干冰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一段時間后,試管 (選填“內壁”或“外壁”)出現“霜”,這是水蒸氣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
14.如圖所示,小喬將一塊平面鏡斜插入裝有水的槽中,此時一束太陽光恰好直射水下的平面鏡并反射到了白墻上,同時小喬觀察到墻上出現了彩色的條紋。墻壁上的彩色條紋與彩虹形成的原理 (選填“相同”或“不同”),此時平面鏡上方的水相當于 (填光學儀器名稱)。
15.小明在家中做“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緩慢注入濃糖水,從側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內光路如圖所示,這屬于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射”)現象。充分攪拌玻璃缸中的水,待水穩(wěn)定以后,觀察到光的路線為 (選填“直線”或“曲線”)。
五、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
16.小喬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如圖甲所示,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發(fā)聲體在 ;
(2)如圖乙所示,用手使勁敲桌子,聽到桌子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但幾乎觀察不到實驗現象。小喬可采取 的方法改進該實驗;
(3)如圖丙所示,敲擊橡皮膜發(fā)出聲音,左側燭焰發(fā)生顫動,說明 ;
(4)如圖丁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小喬聽到鬧鐘的聲音越來越小,由此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
(5)小喬進行的四個實驗中,實驗 (選填“甲”“乙”“丙”或“丁”)用到的物理方法與其它三個不同。
17.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為減小實驗誤差,應選用厚度為 (選填“3mm”或“6mm”)的玻璃板。
(2)如圖甲所示,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出另一支相同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N,豎直地在玻璃板后面移動,觀察到它和蠟燭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
(3)如圖乙所示是小明和小華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一個情景,他們正在探究像與物的 關系。
(4)經過三次實驗,小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和玻璃板的放置位置如圖丙所示。小華連接了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得出像與物的連線與玻璃板 ,又測量并比較了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玻璃板距離的關系,從而得出 的結論。
18.如圖乙所示,小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實驗前,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使 、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如圖甲所示,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喬讓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確定出焦距 cm。
(3)如圖乙所示,若將凸透鏡放在光具座刻度60cm位置處不變,把蠟燭放在刻度30cm處,移動光屏直至呈現燭焰清晰的像,觀察到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的實像,利用此時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
(4)保持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將蠟燭和光屏調換位置,依舊能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像的原因是 ,此時光屏上的像與原來相比會 (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
19.某地質爆破試驗使用了一根長度為50cm的導火線延時引燃爆炸物,導火線燃燒的速度為0.5cm/s,爆破師的移動速度為5m/s。為保證安全,爆破師需要在爆炸物爆炸前轉移到距爆炸物600m的安全區(qū)。求:
(1)導火線燃燒的時間;
(2)爆破師點燃導火線后能否在爆炸前到達安全區(qū)。
20.如圖所示,是一輛裝有超聲波測速裝置的警車。它停在平直的公路邊執(zhí)勤時,勻速向警車駛來一輛汽車,當汽車距警車365m時,測速儀向其發(fā)出一個超聲信號,2s后收到汽車的回波信號。(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
(1)求汽車遇到超聲波信號時,警車與汽車的距離;
(2)求汽車的速度;
(3)當警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在平直的公路上執(zhí)勤時,發(fā)現有一輛卡車停在路邊的同時向該卡車發(fā)出一個超聲信號,0.5s后收到卡車的回波信號。求警車發(fā)現卡車時與卡車的距離。
參考答案
1.【答案】A
【詳解】A.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千里江陵一日 還,有距離、有時間,描述的是機械運動,故A符合題意;
B.危樓高百尺,描述的是高度,故B不符合題意;
C.白發(fā)三千丈,描述的是長度,故C不符合題意;
D.千金散盡還 復來,描述的是金錢,故D不符合題意。
2.【答案】CD
【詳解】A.實驗中使用頻閃照相機拍攝,每隔0.5s曝光一次,不需要使用秒表就可以判斷時間,故A錯誤;
B.相機進行拍照時,間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因此紙錐運動的時間,故B錯誤;
C.EF階段紙錐通過的距離為
s=80.0cm-60.0cm=20.0cm
由圖可知紙錐從E運動到F的時間是0.5s,紙錐在EF間下落的平均速度為
故C正確;
D.由圖可知從A到D紙錐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所以紙錐從A到D速度逐漸變大,故D正確。
3.【答案】B
【詳解】不同長度的竹管內空氣柱長短不一樣,因而空氣柱的振動頻率也不同,所以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也會不同,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4.【答案】C
【詳解】A.由圖像可知,BC段是熔化過程,在該過程中海波吸熱,但溫度不變,因此海波是晶體,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像可知,海波在AB段是熔化前,處于固態(tài),BC段是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CD段,海波熔化結束,處于液態(tài),同時溫度不斷上升,說明海波在不斷吸熱,而升華是從固態(tài)變氣態(tài)的過程,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由圖像可知,海波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時為
t=10min-6min=4min
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5.【答案】B
【詳解】A.影子長短可以讀出時間,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池水映明月,這是因為平面鏡成像,其實質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
B.形影緊相依,影子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符合題意;
C.潭清疑水淺,是因為光從水面斜射向空氣發(fā)生了折射,所以該現象的形成是因為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題意;
D.鏡子正衣冠,利用的是平面鏡成像,其實質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6.【答案】C
【詳解】A.物理課本本身不會發(fā)光,故不是光源,不會發(fā)出光,故A不符合題意;
B.小喬和小兵眼睛本身不會發(fā)光,故不是光源,不會發(fā)出光照射在書本上,故B不符合題意;
C.課本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時,發(fā)生漫反射,反射光線是向著四面八方的,所以小喬和小兵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課本,是由于光在課本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故C符合題意;
D.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小喬和小兵從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課本,是由于光在課本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而不是因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不符合題意。
7.【答案】B
【詳解】
根據題意可知,若往燒杯中注滿水,根據光的折射可知,折射角會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會往中間靠攏,最后的燒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圍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8.【答案】A
【詳解】A.由透鏡的特性可知,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故A正確;
B.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匯聚在主光軸上的點才叫作焦點,故B錯誤;
C.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故C錯誤;
D.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指的是使經過凹透鏡的光線比原來更偏離主光軸,但不意味著會聚的光線經過凹透鏡一定會變成發(fā)散的光線,有可能只是比原來發(fā)散了一些但還是一束會聚的光線,故D錯誤。
9.【答案】C
【詳解】AC.由于氣泡的存在,氣泡周邊的水形成中間薄邊緣厚的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凹透鏡會使光線向外偏折,所以在氣泡對應的位置下方的白紙上會出現黑影,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B.圓柱型試管充滿水的地方,中間比邊緣厚,相當于凸透鏡,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D.亮線的位置相當于焦點的位置,如果把白紙從靠近試管向下移動過程中,經過焦點時亮線最細;從焦點處向下繼續(xù)移動時,亮線變粗,是因為光線繼續(xù)由焦點的位置向前沿直線傳播,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10.【答案】D
【詳解】B.在凸透鏡成像中,要成實像物體需在凸透鏡的焦點之外,小蟲落在凸透鏡上,所以不會成小蟲的像,故B不符合題意;
ACD.小蟲落在凸透鏡上,遮住凸透鏡的一小部分,只是光線少了一些,所以畫面會變暗,像仍然是完整的,故A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11.【答案】超聲波;是
【詳解】雪花落入海水時,會發(fā)出聲波,頻率在Hz到Hz之間,大于20000z,它屬于超聲波。
科學監(jiān)測發(fā)現,該聲波令鯨魚異常煩躁,對鯨魚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從鯨魚的角度看,該聲波是噪聲。
12.【答案】保持不變;會
【詳解】紙的燃點大約是180°C左右,而水在標準大氣壓下時沸騰,且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當紙盒里面裝了水,用火焰加熱紙杯底部時,紙盒吸熱升溫,并迅速把熱量傳遞給水,當紙盒里的水吸熱升溫至沸點時,水開始沸騰;這時,繼續(xù)加熱紙盒,水溫卻不再升高,紙盒的溫度也不再升高,就不會達到紙的著火點。所以,只要紙盒中有水,紙就不能達到燃點而燃燒。
停止加熱后,水不再沸騰,但是由于蒸發(fā)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fā)生,所以水會繼續(xù)蒸發(fā),蒸發(fā)是汽化的一種方式,故水會繼續(xù)汽化。
13.【答案】升華;外壁;凝華
【詳解】由于管內的干冰升華變成氣態(tài)的二氧化碳,所以氣球會鼓起。
干冰升華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使試管壁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小冰晶附著在試管外壁上,形成霜,是凝華現象,該過程放出熱量。
14.【答案】相同;三棱鏡
【詳解】由題意可知,平面鏡斜插入水槽中,使上方的水類似于三棱鏡,太陽光照射到其上發(fā)生了色散現象,所以會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色散現象,與彩虹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
15.【答案】折射;直線
【詳解】當向盛有清水的玻璃鋼沿缸壁輕輕注入濃糖水時,玻璃缸內的液體就變的不均勻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線在里面?zhèn)鞑r就會發(fā)生折射,形成如圖所示的現象。
當攪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內的液體就會變的均勻了,由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所以會觀察到光的路線呈直線。
16.【答案】(1)振動
(2)在桌面撒碎紙屑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4)不可以
(5)丁
【詳解】(1)如圖甲所示,此實驗可以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這樣做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該現象說明了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
(2)為了明顯地看到桌子的振動,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如砂粒),把桌子的振動轉化為紙屑或砂粒的振動,即把桌子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如圖丙所示,敲擊橡皮膜發(fā)出聲音,左側燭焰發(fā)生顫動,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將瓶內的空氣抽出,在此過程中,能傳播聲音的空氣越來越少,所以鈴聲會逐漸減弱;推理設想如果把瓶中抽成真空環(huán)境,將沒有傳聲的的介質,所以我們將不能聽到鈴聲,因此是科學推理得出的真空不能傳聲,而不是實驗直接得出的結論。
(5)甲水花濺起,乙紙屑跳動,丙燭焰晃動這樣做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用到了轉換法;丁中將瓶內的空氣抽出,在此過程中,能傳播聲音的空氣越來越少,所以鈴聲會逐漸減弱,推力如果把瓶中的空氣完全抽出來,瓶內就成了真空,沒有了將聲音傳出瓶外的介質,所以我們不能聽到鈴聲,這說明真空不能傳聲,這是推理的方法。因此丁用到的物理方法與其它三個不同。
17.【答案】(1)3mm
(2)未點燃;見解析
(3)虛實
(4)垂直;像到玻璃板的距離等于物到玻璃板的距離
【詳解】(1)實驗中應該使用較薄的玻璃板,較厚的玻璃板容易出現兩個像的情況,不便于觀察實驗,所以應該選擇厚度為3mm的玻璃板。
(2)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M,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N在玻璃板后面移動,是為了找到像的位置??吹剿裢耆睾?,可得出像和物大小相等。
(3)實像是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虛像是不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實驗中,小明發(fā)現小華手上有像,而小華看不到像,說明是虛像,他們正在探究像與物的虛實關系。
(4)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分析可知,像與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
用刻度尺測量像與物的對應點到玻璃板的距離,即測量長度,可以分析得出結論: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18.【答案】(1)燭焰
(2)10.0
(3)縮??;照相機
(4)光路可逆;變大
【詳解】(1)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圖中,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為
(3)圖乙中物距為
依次移動光屏直至呈現燭焰清晰的像,觀察到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利用此時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制成的光學儀器是照相機。
(4)根據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將蠟燭和光屏調換位置,依舊能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是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9.【答案】(1)
(2)不能
【詳解】(1)導火線燃燒的時間為
(2)爆炸前爆破師運動的距離為
所以爆破師點燃導火線后不能在爆炸前到達安全區(qū)。
20.【答案】(1)340m
(2)25m/s
(3)90m
【詳解】(1)超聲信號到達該車所用的時間為
汽車遇到超聲波信號時,警車與汽車的距離
(2)從超聲信號到信號到達該車時,該車行駛的路程為
該汽車的速度是
(3)警車接受到信號時,超聲波傳播的路程為
警車行駛的路程為
則警車接受到信號時距卡車
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中山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 物理試題(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行唐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卷,共6頁。
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莊市新樂中山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