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
1.下列對日常生活中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
A.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6.8℃
B.八年級學生的身高約為175mm
C.正常人脈搏跳動1次所用的時間約為5s
D.八年級學生上學走路的速度約為10m/s
2.物理學的每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都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最早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成多種色光的科學家是( )
A.伽利略B.牛頓C.錢學森D.愛迪生
3.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C.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時,音調(diào)和傳播速度均不會發(fā)生變化
D.教室、圖書館等場合禁止大聲喧嘩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4.如圖所示,下列光現(xiàn)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樹下的光斑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樓D.雨后彩虹
5.圖甲為我國古代的“節(jié)能燈”——“省油燈”,圖乙為其部分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nèi)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fā),達到省油的目的。關(guān)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fā)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油的溫度B.減小油的表面積
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D.減少油的體積
6.下過雨后,菜農(nóng)要及時排去塑料大棚上下凹處的積水,否則會燒壞大棚內(nèi)的蔬菜,如圖所示。這是因為下凹處的積水( )
A.相當于一個凸面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
B.相當于一個凹面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C.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D.相當于一個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
7.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時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N'是界面B.折射角等于40°
C.AO是反射光線D.MM'的右邊是空氣
8.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合作制作了一個望遠鏡,用它來觀察夜空,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夜空中的月亮是光源
B.望遠鏡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
C.望遠鏡先成縮小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
D.望遠鏡先成放大的實像,再成放大的虛像
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個清晰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B.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5cm
C.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的清晰的像將變大
D.隨著蠟燭燃燒變短,燭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將向上移動
10.如圖1,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胡將一支鉛筆緊貼杯壁外豎直放置,觀察到鉛筆的像,俯視圖如圖2所示。將鉛筆沿虛線向后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鉛筆像一直變小B.鉛筆像一直變大
C.鉛筆像先變小后變大D.鉛筆像先變大后變小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
11.周末,小明帶著妹妹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蒙眼抓人”游戲,如圖所示。蒙著雙眼的小明能辨別周圍小朋友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小朋友聲音的 不同,同時還可以根據(jù)聲音的 來大致判斷周圍小朋友離他的遠近。(均選填“音調(diào)”“音色”或“響度”)
12.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若用眼不當,長時間看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容易患上近視眼。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如圖使用 (選填“甲”或“乙”)所示,近視眼可以 (選填“凸”或“凹”)透鏡加以矯正。
13.如圖所示,清晨樹葉上的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透過露珠看見葉脈放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此時的成像特點與 的成像特點相同。(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14.如圖所示,電視機的遙控器是通過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來遙控電視機的。電視機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 、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15.如下圖甲所示,一只白色鵲尾鳥站在淺灘中,小鳥向上飛離水面過程中,其在水中的“倒影”大小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如下圖乙,小鳥看到水中的魚(A點)是光的 所形成的像。請你畫出小鳥的眼睛看到水中魚的光路圖。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1小題)
16.類比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圖甲是利用S點發(fā)出的兩條特殊光線理性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光路圖,請參照圖甲的方法,在圖乙上通過畫圖理性探究凹透鏡成像特點(只需找到像點)。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
17.某物理學習小組在“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選擇了如圖甲所示的四個凸透鏡,其中A、B和C、D是兩組形狀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小組同學選擇圖中A、C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讓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射入凸透鏡,如圖乙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初步得到結(jié)論: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 。
(2)選擇A、B兩個透鏡進行實驗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 的關(guān)系”。
18.小明同學利用激光筆、水、水槽、可折轉(zhuǎn)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guī)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如圖丙所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不斷改變?nèi)肷浣牵x出刻度盤上對應(yīng)的折射角,其中1和、2和、3和、4和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yīng)的折射光線的位置。
(1)為了便于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請你給小明同學提出一條有效的措施: 。(合理即可)
(2)如圖乙所示,小明同學把光屏向后翻是為了驗證: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
(3)分析圖丙中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①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的大小為 ;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
19.實驗小組用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讓平行光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入射,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從左到右放置在光具座上,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 ;
(3)如圖乙所示,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25cm刻度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此時的成像特點與日常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同;
【拓展】
(4)實驗結(jié)束后,小組同學在交流時發(fā)現(xiàn)使用蠟燭進行實驗存在一定的缺陷,小華提出利用LED發(fā)光字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你認為在“甲”“舊”“上”“王”幾個漢字中,最適合做成LED光源的字是“ ”。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
20.某司機駕車前行,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100m處有障礙物。司機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踩剎車制動所用的反應(yīng)時間為0.8s,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0m。汽車制動后還繼續(xù)向前滑行了30m才停下。
(1)求汽車制動前的速度。
(2)若該司機酒后駕車,反應(yīng)時間是平時的4倍。通過計算判斷司機酒后駕車處于上述情景時,汽車是否會撞上障礙物。
參考答案
1.【答案】A
【詳解】A.在日常生活中,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6.8℃,變化幅度小,故A符合題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八年級同學的身高略小于此數(shù)值,在160c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
C.正常人脈搏跳動每分鐘約70次,跳動1次所用的時間約為1s,故C不符合題意;
D.根據(jù)常見的運動速度可知,八年級學生上學走路的速度約為
故D不符合題意。
2.【答案】B
【詳解】牛頓在1666年最先用三棱鏡觀察到光的色散現(xiàn)象,把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帶,即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合而成,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3.【答案】B
【詳解】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B正確;
C.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時,傳播速度會發(fā)生變化,音調(diào)由發(fā)聲體的頻率決定,頻率不變則音調(diào)不變,故C錯誤;
D.教室、圖書館等場合禁止大聲喧嘩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
4.【答案】B
【詳解】A.樹下的光斑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
C.海市蜃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也屬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題意。
5.【答案】A
【詳解】減慢蒸發(fā)的方法包括降低液體溫度、減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和減小液體表面積。燈點燃后會加熱燈盞,熱量會通過熱傳遞的方式轉(zhuǎn)移給油,使油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加快油的蒸發(fā),增加耗油量;如果在夾層中加水,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得慢些,減慢了油的蒸發(fā),所以相對耗油量就少一些。故A正確,BCD錯誤。
6.【答案】C
【詳解】下雨后,在塑料棚上的積水就像一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陽光通過這些“凸透鏡”會聚,照到蔬菜上,被照蔬菜可能會被烤壞,其它未照到的蔬菜光照又不足,所以雨過天晴后,要將塑料棚上的積水放掉。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7.【答案】B
【詳解】圖中∠AON=70°
∠BON=90°-20°=70°
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MM′為界面;由圖可知,OC為折射光線,由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可知,OA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折射角
∠CON′=90°-50°=40°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則MM′的右邊是玻璃,左邊是空氣。綜上,故B正確,ACD錯誤。
8.【答案】C
【詳解】A.夜空中的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錯誤;
BCD.圖中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一個凸透鏡,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像成在目鏡一倍焦距以內(nèi),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正確,BD錯誤。
9.【答案】D
【詳解】A.由圖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且還成實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處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錯誤;
B.圖中物距為
像距為
此時物距滿足
--------①
像距滿足
---------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
故B錯誤;
C.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處,此時物距變大,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向左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的清晰的像將變小,故C錯誤;
D.隨著蠟燭燃燒變短,此時蠟燭的焰心與凸透鏡光心連線向上偏,即所成的像會向上移動,故D正確。
10.【答案】D
【詳解】根據(jù)圖示和題意知道,裝有水的杯子相當于凸透鏡,圖中的鉛筆向后移動,物距變大,若鉛筆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由凸透鏡成虛像的規(guī)律可知,像距也變大,像變大;當鉛筆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當鉛筆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所以圖中鉛筆向后移,像的大小先變大后變小,故D正確,ABC錯誤。
11.【答案】音色;響度
【詳解】不同發(fā)聲體由于材料、結(jié)構(gòu)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據(jù)音色辨別發(fā)聲體。蒙著雙眼的小明能辨別周圍小朋友的聲音,這是因為不同小朋友聲音的音色不同。
我們聽到聲音的響度與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到發(fā)聲體的距離等有關(guān),所以蒙眼的小明可以根據(jù)聲音的響度來大致判斷周圍小朋友離他的遠近。
12.【答案】甲;凹
【詳解】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的彎曲度大,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由圖分析,表示近視眼成像示意圖的是甲圖。
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可將成在視網(wǎng)膜前面的像發(fā)散到視網(wǎng)膜上,用于矯正近視眼。
13.【答案】液化;虛像;放大鏡
【詳解】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降低溫度液化形成的。
透過露珠,看到露珠下的葉脈放大了,這是由于露珠相當于凸透鏡,當葉脈在凸透鏡的焦點以內(nèi)時會形成物體正立放大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露珠相當于放大鏡的作用。
14.【答案】紅外線;綠
【詳解】電視機遙控器是通過發(fā)出紅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控制的。
紅、綠、藍三種色光是色光的三原色,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15.【答案】不變;折射;見詳解
【詳解】小鳥在水中的“倒影”,其原理是平面鏡成像,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故小鳥向上飛離水面過程中,其在水中的“倒影”大小不變。
小鳥看到“水中魚”是折射現(xiàn)象,是水中的魚的光線斜射向空氣時發(fā)生偏折形成的虛像。
A點是魚的虛像的位置,是逆著折射看時,看到的魚的位置,則A點與眼鏡所在的位置的連線與水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入射點與眼睛的連接為折射光線,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大致確定入射光線,作圖如下:
16.【答案】見詳解
【詳解】從Q點畫出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過光心的光線和平行于主光軸光線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像點Q′,如圖:
17.【答案】(1)小
(2)材料
【詳解】(1)由圖乙可知,凸透鏡表面越凸,凸透鏡的焦距越短,會聚能力越強。
(2)A、B兩個透鏡形狀相同,材料不同,所以選擇A、B兩個透鏡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材料的關(guān)系”。
18.【答案】(1)在水中加入牛奶并攪拌均勻
(2)同一平面內(nèi)
(3)0°;增大
【詳解】(1)當光發(fā)生漫反射時,各個方向都能看到。為了便于觀察光在水中的傳播路徑,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其他雜質(zhì),使光發(fā)生漫反射。如在水中加入牛奶并攪拌均勻。
(2)小明同學把光屏向后翻,在光屏上就不能看到折射光線,只有當整個光屏為一平面時,才能夠看到折射光線。說明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共面。則使用可折轉(zhuǎn)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
(3)分析圖丙中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此時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
由圖丙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當入射角逐漸減小,則折射角逐漸減小,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即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19.【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照相機
(4)上
【詳解】(1)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圖乙所示,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放在25cm刻度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大于相距,所成的成像特點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與日常生活中的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相同。
(4)實驗結(jié)束后,小組同學在交流時發(fā)現(xiàn)使用蠟燭進行實驗存在一定的缺陷,小華提出利用LED發(fā)光字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因為凸透鏡成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為了研究其特點,適合做LED光源的漢字是上下和左右均不對稱的“上”字。
20.【答案】(1)25m/s
(2)會撞上障礙物
【詳解】(1)司機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踩剎車制動所用的反應(yīng)時間為0.8s,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保持原速度前行了20m,所以汽車制動前的速度
(2)司機酒后駕車的反應(yīng)時間
司機酒后駕車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剎車制動的時間內(nèi),汽車通過的路程
司機酒后駕車從發(fā)現(xiàn)險情到完全停止的過程中,汽車行駛的總路程
因為,所以汽車會撞上障礙物。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等5地八年級(上)12月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共7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等5地九年級(上)12月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