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太行山區(qū)多峽谷景觀,其中邢臺大峽谷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長1000米以上的達8條,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觀。下圖為邢臺大峽谷某處地貌景觀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1. 組成邢臺大峽谷地貌的主要巖石類型是( )
A. 砂巖B. 玄武巖C. 板巖D. 大理巖
2. 形成該類地貌陡峭巖壁的主要過程是( )
A. 溶解作用,地面崩塌B. 地殼下沉,差異沉積
C. 巖層斷裂,差異升降D. 地殼抬升,河流下切
【答案】1. A2. D
【解析】
【1題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大峽谷兩側崖壁的巖石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應為沉積巖,砂巖為典型的沉積巖,所以圖中大峽谷兩側崖壁的巖石類型最可能是砂巖,A正確;玄武巖是巖漿巖,板巖和大理巖是變質巖,BCD錯誤。故選A。
【2題詳解】
根據上題分析知,該地為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是經過沉積作用,之后隨著地殼運動的抬升,流水下切侵蝕形成峽谷,D正確、B錯誤;溶解作用主要在喀斯特地貌,A錯誤;巖層斷裂,差異升降,主要形成斷塊山,C錯誤。故選D。
【點睛】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3. 甲群島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是( )
A. 苔原B. 島礁C. 雪原D. 極光
4. 洋流①②( )
A. 流向和性質一致B. 流經海域漁類稀少
C. ①使沿岸增溫增濕D. ②使流經海域鹽度升高
【答案】3. D4. C
【解析】
【3題詳解】
圖示海域為大西洋北部,甲為羅弗敦群島,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極圈以內,有極光現象,是該地區(qū)比較獨特旅游資源,故該島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觀是極光,D對;①是北大西洋暖流,受其增溫增濕影響,甲群島不會出現苔原、雪原景觀,AC錯;讀圖及設問并結合所學知識, 甲群島為島嶼并非島礁,B錯。故選D。
【4題詳解】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①北大西洋暖流,②是東格陵蘭寒流。流向和性質不一致,A錯; 流經海域有世界著名漁場“北海漁場”,B錯; ①是暖流,使沿岸增溫增濕,C對;②是寒流,水溫較低,蒸發(fā)較弱,使流經海域鹽度降低,D錯。故選C。
【點睛】一般而言,寒暖流交匯處多海霧。寒流流經地區(qū)多海霧主要在中低緯度。暖流流經地區(qū)多海霧主要在中高緯度,季節(jié)為冬季。
為滿足人們追求的好口感,每年采茶季杭州西湖獅峰山龍井的茶農,都需要將新采摘的茶葉及時運達山下翻曬并進行炒制。近年來,采用無人機運送使這一進程縮短了數小時。完成下面小題。
5. 使用無人機運輸新采摘的茶葉可以( )
A. 提高新茶品質B. 降低制茶成本C. 增加新茶產量D. 減少采茶工人
6. “人機結合采送新茶”發(fā)展模式,主要體現了( )
A. 生活方式變革創(chuàng)新B. 三次產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
C. 產業(yè)振興方式創(chuàng)新D. 農業(yè)開放方式創(chuàng)新
【答案】5. A6. C
【解析】
【5題詳解】
新采的茶葉及時炒制可以提高品質,使用無人機運輸新采摘的茶葉,減少運輸環(huán)節(jié)過程對新茶的損傷損耗,且運輸靈活快捷,能夠提高新茶品質,A正確;無人機運送茶葉不是制茶,且購置無人機需要一定的成本,并沒有降低制茶成本,B錯誤;無人機運輸新茶,屬于運輸產品過程,不能增加新茶產量,C錯誤;運輸環(huán)節(jié)不能減少采茶工人數量,D錯誤。故選A。
【6題詳解】
根據材料并不能得出該模式體現了生活方式變革創(chuàng)新、三次產業(yè)融合創(chuàng)新、農業(yè)開放方式創(chuàng)新,ABD錯誤;“人機結合采送新茶”是一種茶葉生產模式的創(chuàng)新,其不僅提高了新茶的運輸效率,并且能夠提高新茶的品質,有助于促進當地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體現了產業(yè)振興方式創(chuàng)新,C正確。故選C。
【點睛】茶園一般處于山區(qū)或半山區(qū),地形缺水、復雜。無人機運輸新茶,這大大節(jié)省了人力成本,縮短了茶葉的配送時間,保障了茶葉的鮮活,呈現出較佳狀態(tài)。無人機灑藥時,通過運用GPS定位,減少了藥物浪費少,生物藥的使用效率更高。利用無人機開展飛行防控病蟲害作業(yè),不僅大大提高了春耕效率,解決了種糧大戶的勞動力緊缺且用工貴難題,降低人員聚集的可能性,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其實,對于農業(yè)生產來說,在播種、灌溉、收獲、噴灑農藥、修剪枝葉、監(jiān)測作物生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無人機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海南西側擁有我國唯一的熱帶稀樹草原分布區(qū),下圖為海南島雨季(5~10月)和干季(10~4月)等降雨量線(單位:mm)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影響稀樹草原分布區(qū)干、雨季降雨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B. 地形地勢C. 時間長短D. 盛行風向
8. 該區(qū)域稀樹草原地域分布呈現( )
A. 垂直分異規(guī)律B. 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C. 由低緯向高緯帶狀分異D. 由沿海向內陸帶狀分異
【答案】7. D8. B
【解析】
【7題詳解】
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盛行風向變化大,雨季西南風,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充沛水汽,降水較多;干季吹東北風,降水較少,因此熱帶稀樹草原區(qū)在不同的時間里降水量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風向,D正確;緯度位置、地形、時間長短不是影響降水量出現差異的主要因素,ABC錯誤。所以選D。
【8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稀樹草原位于夏季風背風坡,由于該地稀樹草原的形成主要是受地方性因素(地形位置、石灰?guī)r性等)影響的,所以屬于地方性分異特征,B正確;沒有體現垂直分異規(guī)律、由低緯向高緯的分異、由沿海向內陸的分異,ACD錯誤。所以選B。
【點睛】由于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陸地自然帶的分布不具備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和山地垂直分異規(guī)律,或者使陸地自然帶的分異規(guī)律表現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鮮明,成為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非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監(jiān)測數據顯示,近年來青藏高原色林錯等湖泊面積在發(fā)生變化,下圖顯示2000~2022年該湖泊范圍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9. 造成該湖泊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B. 全球氣候變暖C. 高原地殼抬升D. 年降水量增加
10. 該湖泊面積變化將會使( )
A. 湖水鹽度下降B. 湖泊深度變淺C. 湖水溫度下降D. 泥沙含量減少
11. 監(jiān)測色林錯湖面積變化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B. 水文監(jiān)控技術C. 衛(wèi)星遙感技術D.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答案】9. B10. A11. C
【解析】
【9題詳解】
由兩幅衛(wèi)星遙感圖可知色林錯面積是增大的,這主要是全球氣候變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造成的,B正確;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和高原地殼抬升不會導致湖泊面積擴大,A、C錯誤;該地年降水未明顯增加,D錯誤。故選B。
【10題詳解】
根據上題可知,該湖泊面積變化主要是冰雪融水增加導致的,冰雪融水屬于淡水,礦物質含含量少,會使湖泊鹽度下降,A正確;入湖水量增加,湖泊深度增加,B錯誤;湖泊面積增大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所以湖水溫度不會下降,C錯誤;入湖徑流能攜帶的泥沙增多,D錯誤。故選A。
【11題詳解】
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主要進行定位、導航,不能監(jiān)測湖泊面積,A錯誤;水文監(jiān)控技術主要應用于監(jiān)測流量、流速、含沙量等,B錯誤;衛(wèi)星遙感技術可對地表進行實時監(jiān)測,且工作對象是面,可監(jiān)測色林錯湖面積變化,C正確;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是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等,不能對湖泊面積進行監(jiān)測,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C。
【點睛】湖泊面積增加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加、上游水土保持較好、湖泊淤積減少、退耕還湖。冰雪融水補給的湖泊面積的增減,一般考慮氣溫的變化、冰雪融量的多少等原因。
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消費和貿易國之一,是世界礦業(yè)的中心。其進口的主要礦產品為石油、鋁土礦、天然氣、煤炭等,但美國出口的礦產品并不多。下圖示意其部分進口礦產品來源國及進口量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2. 美國的礦產品進口格局,有利于( )
A. 減小資源的對外依賴B. 保障資源供應安全
C. 減少資源的國內消耗D.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3. 美國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但其出口礦產并不多,主要原因是( )
①勘探開采技術落后②人均礦產資源消費量高③保護本國礦產資源④出口利潤低于其他產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2. B13. B
【解析】
【12題詳解】
由圖可知,美國的礦產進口格局是從全球各地多渠道進口,既保證質量更保證其安全性,B正確;美國的礦產進口格局增加了資源的對外依賴,A錯誤;同時出口的礦產品并不多,說明資源的國內消耗增多,C錯誤;從全球各地多渠道進口礦產并不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D錯誤,故選B。
【13題詳解】
美國經濟發(fā)達,消費水平高,是世界上資源消費量(人均也是)最大的國家,因此出口礦產并不多,在保證國家資源安全方面也重視對本土資源的保護,②③正確;美國科技水平高,勘探開采技術先進,①錯誤;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因此出口礦產并不多主要原因并不是出口利潤低于其他產品,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資源安全在國家安全體系中居于基礎地位。按重要程度,資源安全可分為戰(zhàn)略資源安全和非戰(zhàn)略資源安全。戰(zhàn)略資源是指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發(fā)展全局和經濟安全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具有稀缺性且無可替代。戰(zhàn)略資源嚴重短缺導致的資源安全問題,能夠動搖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物質基礎。石油一定是戰(zhàn)略資源,是影響國家安全最主要的方面之一。
以古民居聚集為特色的傳統(tǒng)村落的形成與發(fā)展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濟等因素密切相關。下圖為浙江省傳統(tǒng)村落、聚集中心分布和浙南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浙江傳統(tǒng)村落聚集中心( )
A. 山區(qū)因氣候條件較差,分布較少B. 因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達,平原地區(qū)分布多
C. 因地勢低平,多洪澇,平原保留較少D. 山區(qū)因交通不便,得到較好的傳承和保留
15. “依山就勢,錯落有層次的群體空間組合”是浙南山區(qū)傳統(tǒng)村落常見的布局特征,這主要是為了( )
①方便出行②避光遮陽③節(jié)約耕地④通風采光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4. D15. C
【解析】
【14題詳解】
由圖可知,浙江省的傳統(tǒng)民居聚集中心主要在地勢較高的山區(qū),特別是浙南地區(qū),主要是因為原來交通不便,古民居得到了較好的保護,雖然現在交通得到了改善,但人們的保護意識已大幅提高。故選D。
【15題詳解】
讀圖可知,浙江是多山的省份,浙南地區(qū)更是人多地少,為解決這一矛盾先民們?yōu)楦玫剡m應環(huán)境,在修建民居時既考慮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也考慮更好地利用環(huán)境所能提供的各類服務。故“依山就勢,錯落有層次的群體空間組合”可以節(jié)約耕地,且通風采光效果好,②錯誤,③④正確,錯落有層次并不利于出行,①錯誤,故選C。
【點睛】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場所,是人類有意識開發(fā)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存環(huán)境,是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為社會經濟和自然環(huán)境兩種,社會經濟有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背景;自然因素有地形、氣候、水源。
沿國境附近國道自駕游是近年興起的一項新型旅游形式。下圖為某自駕游愛好者于2023年7月中旬至8月初沿我國331國道自駕的一段線路。完成下面小題。
16. 該自駕游愛好者在7月18日上午9點(北京時間)從漠河前往呼倫貝爾8個多小時的車程里,觀測到的太陽光線照射方向變化是( )
A. 順時針方向由左車窗至右車窗B. 逆時針方向由左車窗至右車窗
C. 逆時針方向由右車窗至左車窗D. 順時針方向由右車窗至左車窗
17. 此時段從呼倫貝爾至阿爾山,沿途最常見的地貌和植被景觀是( )
A. 溝壑縱橫的黃土峁B. 多姿多彩的峰林
C. 一望無際的溫帶草原D. 樹葉枯黃的白樺林
【答案】16. A17. C
【解析】
【16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夏季太陽東北日出、西北日落。讀圖,從漠河前往呼倫貝爾,車輛從北向南行駛,且行駛了8個多小時,所以上午太陽在左側,下午在右側,順時針方向由左車窗至右車窗,A正確;ABD錯誤。故選A。
【17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從呼倫貝爾至阿爾山主要在內蒙古高原地區(qū),夏季溫帶草原茂盛,C正確;溝壑縱橫的黃土峁主要出現在黃土高原,A錯誤;多姿多彩的峰林主要出現在喀斯特地貌區(qū),B錯誤;樹葉枯黃的白樺林主要出現在秋冬季節(jié),D錯誤。故選C。
【點睛】太陽直射北半球一東北升,西北落; 太陽直射南半球一東南升,西南落 ;春秋分一一正東升,正西落。
目前汽車已是普通消費品,但大量報廢車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建立完善的車輛回收和處理體系是促進汽車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保障。下列為典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工序流程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8. 典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關鍵程序是( )
A. 清洗、拆解B. 檢測、評估C. 報廢、制造D. 刻標、包裝
19. 汽車報廢回收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 )
①促進環(huán)境保護②拓展資源渠道③促進技術進步④增加汽車產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8. B19. A
【解析】
【18題詳解】
報廢汽車中不同零件使用狀況不同,通過檢測和評估可將汽車零部件區(qū)分為報廢件、可再制作件、完好件三部分,對待這三部分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報廢件可做報廢,有可再制作件通過再制作生產新產品,完好件可直接再利用,所以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關鍵程序是檢測和評估,將報廢汽車零部件區(qū)分再生產,B正確;清洗和拆解是對整車,不區(qū)分零部件,A錯誤;報廢和制造需要經過檢測和評估,不是最關鍵程序,C錯誤;刻標以及包裝是針對可再制造件產業(yè)鏈的末端程序,沒有區(qū)分報廢件和完好件,不針對整個產業(yè)鏈,不是最關鍵的程序,D錯誤。故選B。
【19題詳解】
對報廢汽車回收可以減少向外界排放廢棄物,有利于促進環(huán)境保護,①正確;通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可以擴大資源獲取范圍,有效地拓展資源渠道,②正確;汽車報廢回收技術含量低,不能促進技術進步,③錯誤;汽車產量主要是由汽車消費市場決定,與汽車報廢回收無關,④錯誤。①②正確,故選A。
【點睛】廢舊汽車對壞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占用空間、影響美觀、造成污染等;廢舊汽車不及時清理會占用城市用地空間,影響市容市貌;占有道路,影響道路交通和居住區(qū)人員安全;廢舊輪胎、機油及廢舊電瓶等會造成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影響城市環(huán)境。
20. 下圖為2021年中秋節(jié)(9月21日)某天文愛好者在我國某地(約120°E)拍攝的月亮照片。照片顯示的時刻前后,下列地點可能拍攝到月亮從東方升的是( )
A. 倫敦(51°30'N,0.1°5'E)B. 舊金山(37°48'N,122°25'W)
C. 開羅(30°2'N,31°20'E)D. 布宜諾斯艾利斯(34°20'S,58°30'W)
【答案】C
【解析】
【詳解】中秋節(jié)(9月21日)月相為滿月,太陽、地球和月球位置為一條線,日、月為“此升彼落”狀態(tài)。中秋節(jié)(9月21日)太陽直射點接近赤道,月亮位于上中天(高度最大時)為午夜(即地方時是24時),東方升起時間(地方時)為18點。圖中滿月位于正南方,故120°E此時地方時為24:00,比可拍攝到月亮從東方升起的地方時間早6小時,經度約相差90°,可知大約30°E附近可拍攝到月亮從東方升起,符合題意的為C項。故排除ABD,選C。
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1. 大城市核心區(qū)人口減少是一個普遍性趨勢。例如京津滬三市2020年與2010年相比,城市核心區(qū)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出現了3%以上的降幅。導致京津滬大城市核心區(qū)人口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整體擴張②核心區(qū)服務業(yè)衰退③城郊快速發(fā)展④核心區(qū)人口增長慢
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由于大城市的整體擴張,使郊區(qū)得到快速的發(fā)展,人口向郊區(qū)遷入,從客觀上促進核心區(qū)人口比重的下降,①③正確;核心區(qū)人口比重出現下降,人口數量不一定減少,核心區(qū)服務業(yè)不會衰退,②錯誤;核心區(qū)人口增長慢不是核心區(qū)人口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保護黑土等耕地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下圖示意黑土保護的主要措施,其中免耕、秸桿還田和直接覆蓋地表是我國東北地區(qū)針對黑土退化而采取的保護性耕作的有效方法。完成下面小題。
22. 保護黑土等耕地資源的核心是( )
A. 改變土壤質地B. 增加土壤有機質C. 改善土壤結構D. 減少土壤孔隙率
23. “免耕”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作物產量B. 減少土壤污染C. 更新作物品種D. 減輕土壤侵蝕
【答案】22. B23. D
【解析】
【22題詳解】
保護黑土等耕地資源是一項宏觀的政策措施,其核心是保護土地的生產力(土壤有機質是重要指標),針對的是耕地本身,B正確;改變土壤質地、結構、孔隙率都不能直接改善土壤肥力,對土地生產力影響較小,不是保護黑土耕地資源的核心,ACD錯誤。故選B。
【23題詳解】
免耕是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護土壤的作物殘茬的耕作方式。免耕增加了土壤表層覆蓋物,可減少風力或流水對土壤層的侵蝕作用,D正確;免耕不對或很少對田間的其他植株進行清除,其他植株消耗土壤肥力,不一定會提高作物的產量,A錯誤;免耕不能減少土壤污染,也不能更新作物品種,BC錯誤。故選D。
【點睛】世界有三大黑土區(qū),分別是烏克蘭的烏克蘭平原、美國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國的東北平原。但自20世紀50年代大規(guī)模開墾以來,東北黑土區(qū)逐漸由林草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演變?yōu)槿斯まr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長期的高強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蝕,東北黑土區(qū)由“生態(tài)功能區(qū)”逐漸變成了“生態(tài)脆弱區(qū)”,嚴重影響東北地區(qū)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凍雨主要是指高空冰晶降落到一定高度時融化成雨滴,然后又降至溫度低于(0°的低空形成的雨。貴州是我國最容易發(fā)生凍雨的省份,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都有可能出現。完成下面小題。
24. 當貴州某地出現凍雨時,其垂直氣溫變化形勢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5. 貴州省冬季易出現凍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處中低緯度,冬季近地面氣溫低于高空②東側較低的地形,冷空氣停留時間長
③暖濕氣流進入貴州時,在冷空氣上方爬升④暖濕氣流進入,出現下熱上冷現象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4. A25. B
【解析】
【24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凍雨主要是指高空冰晶降落到一定高度時融化成雨滴,然后又降至溫度低于0°℃的低空形成的。所以凍雨發(fā)生時,在低空垂直氣溫變化形勢為近地面氣溫低于0℃,上方出現逆溫并且氣溫高于0℃。觀察4幅圖可知,①符合凍雨發(fā)生時低空垂直氣溫變化形勢,①正確;③④低空并沒有出現逆溫,③④錯誤;②近地面出現逆溫,但是低空氣溫均低于0℃,②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5題詳解】
貴州位于云貴高原,地勢較西側略低,冬季冷暖氣團交匯并受地形阻擋形成昆明準靜止鋒時,貴州在冷氣團一側,上方為鋒面和暖氣團。冷暖氣團勢均力敵,貴州位于東側較低的地形,冷空氣停留時間長,暖濕氣流進入貴州時,在冷空氣上方爬升,②③正確;凍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的阻擋形成昆明準靜止鋒,不是因為緯度位置,①錯誤;暖濕氣流進入,出現上熱下冷現象,④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凍雨形成過程:①凍雨多在強冷空氣或寒潮到達時,由于冷暖空氣交鋒而產生;②當有冷鋒入侵時,使鋒面下的氣溫和地面溫度都降至0℃以下,而鋒面上方的氣溫卻在0℃以上且較潮濕,在鋒面上方的云層內形成的雨滴落入溫度低于0℃的氣層時,就能變成過冷雨滴,這種過冷雨滴一旦降到溫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凍結成冰,形成一層密實光滑的、有時是透明的玻璃狀冰殼。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5分)
26.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喀斯特石漠化是指熱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和喀斯特地貌及其發(fā)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植被遭受破壞而導致土壤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的土地退化現象。下圖為廣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區(qū)分布略圖。
材料二“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笔菑V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過去的生活寫照,近年來,通過大面積種植根系發(fā)達、耐旱耐瘠、恢復水源涵養(yǎng)能力強的核桃樹、山葡萄經濟林等措施,取得了“治山”與“治窮”相促進的效果。
(1)從形成的自然背景看,廣西“石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區(qū)。
(2)說出都安瑤族自治縣選擇種植核桃樹、山葡萄等經濟林的合理性。
(3)與搬遷人口相比,“都安模式”有哪些優(yōu)點?
【答案】(1) ①. 喀斯特地貌區(qū) ②. 河流兩側地區(qū)(或植被稀疏地區(qū))、地形坡度較大地區(qū)
(2)石漠化地區(qū)少地表水;土壤少而薄;核桃樹、山葡萄生命力強;具有保土保水;涵養(yǎng)水源功能;(可以增加農民就業(yè)、延長產業(yè)鏈)、增加農民收入。
(3)減少搬遷等成本或增加就業(yè)崗位;改善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或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人地和諧共生;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fā)展。
【解析】
【分析】本題以廣西石漠化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石漠化的分布、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合理性及意義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學科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廣西的石漠化是由于喀斯特地形區(qū)土層薄,水土流失后造成基巖裸露的現象,由材料信息“喀斯特石漠化”可知石漠化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區(qū);由“植被遭受破壞”可知石漠化分布在植被稀疏地區(qū);由“土壤嚴重侵蝕”可知石漠化分布在地形坡度較大地區(qū);由圖可知石漠化分布在河流兩側地區(qū)。
【小問2詳解】
由材料信息“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喀斯特地貌”可知都安自然環(huán)境惡劣,缺少地表水、土層薄,因此要選擇耐旱耐貧瘠的 樹種。由材料可知核桃樹、山葡萄“根系發(fā)達、耐旱耐瘠”說明其適應性強,同時又具有“恢復水源涵養(yǎng)能力強”,通過恢復植被,可以保土保水,取得“治山”的效果;核桃樹、山葡萄又屬于經濟林,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小問3詳解】
與搬遷人口相比,都安通過大規(guī)模種植耐旱耐貧瘠的經濟林,可以改善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對優(yōu)勢農產品深加工,增加就業(yè)崗位,可以促進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fā)展,實現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生態(tài)效應的統(tǒng)一。
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每年春末夏初時節(jié),我國北方冷空氣南下,與旺盛的西南暖濕氣流強烈交匯,在湖南湖北一帶形成較小規(guī)模的氣旋,并以約25千米/小時的速度向東移動,形成大風暴雨,影響黃淮、江淮地區(qū)。下圖示意2023年4月某日8時我國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及前后24小時內的降水量分布狀況。。
(1)推測甲地此時的天氣狀況及未來幾天內的天氣變化。
(2)此時段強降水主要分布在氣旋的____地區(qū),并簡析其水汽來源和降水形成過程____。
(3)列舉該時段強降水對農作物生長的危害。
【答案】27. 此時出現較強降水;未來幾天先出現晴朗天氣,后出現降水(或晴轉陰雨)。
28. ①. 東側(或東北) ②. 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位于氣旋(東北)前部區(qū)域,由于氣旋逆時針旋轉,南來暖濕氣流與北方冷氣流相遇,形成強降水。
29. 使土壤結構等變差,(造成土壤有機質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含水量上升,溫度下降;土壤含水量上升,引起農作物倒伏等),影響農作物生長;此時段強降水減少光照,減弱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本題以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背景材料,涉及到等壓線的判讀、氣旋、鋒面氣旋、降水對農作物的影響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可以從陰晴狀況分析。由圖可知,甲地此時降水24小時降水為10--25mm,此時出現較強降水;由于位于低壓的東北側,處于暖鋒附近,由于北半球氣旋逆時針轉動,因而圖中暖鋒也逆時針轉動,未來幾天甲地先位于暖鋒鋒后,受單一的暖氣團控制,出現晴朗天氣,后又受到冷鋒控制,出現降水或晴轉陰雨天氣。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此時強降水主要分布在氣旋的東側(或東北);由圖中氣旋流動的方向可知此時盛行西南風,東南風,西南風的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東南風的水汽來自太平洋;強降水位于氣旋 (東北) 前部區(qū)域,由于氣旋逆時針旋轉,南來暖濕氣流與北方冷氣流相遇,形成鋒面,形成強降水。
【小問3詳解】
可以從土壤、含水量、溫度、光照等角度分析,強降水使土壤結構等變差,強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匯聚速度快,侵蝕力強,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有機質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強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上升,導致土壤水分含量過多,影響農作物生長;土壤含水量上升,引起農作物倒伏等,影響農作物生長,此時段強降水造成陰雨天氣多,減少光照,氣溫下降,減弱光合作用等,影響農作物生長。
28. 閱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為促進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緩解減排壓力、拓展經濟增長空間。青海率先建成了集能源供應、產業(yè)發(fā)展、碳排放管理于一體的國家級零碳技術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形成鋰電池、新能源裝備等產業(yè)集群及相關延伸、配套的服務業(yè)。目前,已有中國電信、華為等大數據存儲、云計算中心等入住,為實現青海清潔能源高效利用、達成“雙碳”目標和經濟數字化轉型注入了新動力。
材料二2022年青海省清潔能源發(fā)電裝機總量達4076萬千瓦,占省內總裝機容量的91.2%。下圖1為青海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等清潔能源豐富地區(qū)分布示意圖,圖2為青海2022年主要能源裝機容量(單位:萬千瓦)和比重示意圖。
(1)說出青海省2022年能源裝機容量結構特征。
(2)從區(qū)域分布上看,青海省的太陽能豐富區(qū)主要集中在該省的____,簡析成因____。
(3)分析在青海建設“零碳工業(yè)園”的優(yōu)勢。
(4)有專家指出,在青海建設“數據中心”有明顯的優(yōu)勢。說明理由。
【答案】(1)以清潔能源為主;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超60%
(2) ①. 西北(部)地區(qū) ②. (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光照強;晴天多,年日照時間長:(海拔高、太陽輻射強度大)夏半年晝長長,日照時間長。
(3)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且多為可再生;水、風、光互補的獨特優(yōu)勢;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且廉價;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4)“數據中心”為高耗能產業(yè),電能需求量大;高原獨特的冷涼氣候優(yōu)勢,可減少散熱時間能耗;近年來風光水電等清潔能源發(fā)電比重上升:本地區(qū)人口稀少,能源生產大于需求:地方政府推動發(fā)展數字經濟規(guī)劃及政策優(yōu)勢。
【解析】
【分析】本題以青海2022年主要能源裝機容量和比重示意圖為背景,設置4小題,涉及青海能源結構、太陽能分布及成因、工業(yè)園區(qū)建設優(yōu)勢及數據中心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的學科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及表1“2022年青海省清潔能源占省內總裝機容量的91.2%”可知,以清潔能源(包括了太陽能42%、風能22%、水能28%)為主;讀圖2可知,構成圖中清潔能源有太陽能、風能、水能,其中新能源占比越過60%。
【小問2詳解】
由圖1可知,太陽能豐富區(qū)主要分布在青海的西北部。太陽能豐富可以從太陽輻射強度和太陽輻射時長的角度分析。根據青海自然環(huán)境特點可知:位于第一級階梯,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降水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太陽輻射強。夏半年晝更長,日照時數長;晴天多,年日照時數長。故太陽輻射的時長更長。
【小問3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大氣中碳增長主要是因為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大面積毀林。由材料一及圖1可知,“零碳工業(yè)園”是通過優(yōu)化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來實現的。結合第一題可知,青海的清潔能源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為主。由此可知,青海建設“零碳工業(yè)園”的優(yōu)勢首先是能源優(yōu)勢:清潔能源豐富且可再;風、光、水還可以實現互補。經濟落后地區(qū)的優(yōu)勢有土地資源豐富而廉價?!皣壹壛闾技夹g產業(yè)園區(qū)”說明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小問4詳解】
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學年高三地理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Ⅱ,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聯(lián)考2023_2024學年高三地理上學期12月考試試題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學年高三地理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植生滯留槽”建設前,該區(qū)域, 津巴布韋禁止鉻礦砂出口,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