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 用合適的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2. 3分=( )秒 8000千克=( )噸
10分米=( )厘米 1千米-500米=( )米
5厘米=( )毫米 120分=( )時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單位。
(1)大象約重6( )。
(2)三(1)班的貝貝身高是13( )。
(3)菲菲跳繩14下用10( )。
(4)字典厚40( )。
4. 括號里填上“>”“<”或“=”。
2千米( )380米 532235( )300
3時( )200分 1分15秒( )75秒
1( ) ( ) ( ) ( )1
5. 一個數(shù)加37之后等于92,這個數(shù)是( )。
6. 把一根1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這根繩子的,每段長( )米。
7. 一個數(shù)的5倍是30,這個數(shù)的2倍是( )。
8. 每輛兒童自行車198元,買4輛這樣的兒童自行車大約需要( )元。
9. 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它的邊長是( )厘米。
二、我會選。(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0分。)
10. 801×5的積的中間有( )個0。
A. 2B. 1C. 0
11. 4×7與( )的結(jié)果相同。
A. 28×4B. 7×4C. 28×7
12. 下列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錯誤的是( )。
A. 長+長+寬+寬B. 長×2+寬×2C. 長+寬×2D. (長+寬)×2
13. 一個長方形分成了甲、乙兩部分,甲的周長( )乙的周長.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
14. 三(1)班所有同學都參加了歌唱或舞蹈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歌唱興趣小組的有22人,參加舞蹈興趣小組的有18人,兩個小組都參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 )人。
A 48B. 32C. 56D. 24
三、我會判。(對的畫“√”,錯的畫“×”,5分。)
15.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一定兩位數(shù)。( )
16. 9+8+7+0>9×8×7×0( )
17. 四邊形有4條直的邊,有4個直角。( )
18. 1噸石子比1000千克沙子重。( )
19. 3個加上6個就是9個,是1。( )
四、算一算。(24分)
20. 直接寫得數(shù)。
698×9≈ 901×4≈
21. 列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726+594= 703-538= △400-338=
240×5= 783×7= 204×6=
五、求下面圖形的周長。(6分)
22. 求下面圖形的周長。
六、解決問題。(27分)
23. 少年宮樂隊有女同學18人,男同學17人.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樂隊的3倍,合唱隊有多少人?
小軍家距學校500米,他每分鐘走68米,從家到學校8分鐘能走到嗎?
25. 小明一個星期喝了14盒牛奶。(一個星期按7天計算)
(1)照這樣計算,他10天可以喝多少盒牛奶?
(2)照這樣計算,18盒牛奶他多少天可以喝完?
一所希望小學收到一批捐贈的電腦,如果每班分3臺,正好可以分給12個班。如果每班分5臺,可以分給幾個班?
27. 一塊布做上衣用去它的,做褲子用去它的。做上衣和做褲子共用去幾分之幾?還剩下這塊布的幾分之幾?
參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 用合適的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
( ) ( ) ( )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解析】
【分析】將圖形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占幾份分子就是幾;圖一將一個圓看作一個整體,把整體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占其中3份,用分數(shù)表示為;圖二將整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把整體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2份,用分數(shù)表示為;圖三將整個圖形看作一個整體,把整體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3份,用分數(shù)表示為;圖四將一個正方形看作一個整體,把整體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占其中4份,用分數(shù)表示為;據(jù)此解答。
【詳解】
2. 3分=( )秒 8000千克=( )噸
10分米=( )厘米 1千米-500米=( )米
5厘米=( )毫米 120分=( )時
【答案】 ①. 180 ②. 8 ③. 100 ④. 500 ⑤. 50 ⑥. 2
【解析】
【分析】因為1分=60秒,3分里有3個1分,也就是3分里有3個60秒。
因為1噸=1000千克,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也就是8000千克里有8個1噸。
因為1分米=10厘米,10分米里有10個1分米,也就是10分米里有10個10厘米。
因為1千米=1000米,1千米-500米=1000米-500米。
因為1厘米=10毫米,5厘米里有5個1厘米,也就是5厘米里有5個10毫米。
因為1時=60分,120分里有2個60分,也就是120分里有2個1時。
【詳解】3分=180秒 8000千克=8噸
10分米=100厘米 1千米-500米=500米
5厘米=50毫米 120分=2時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大象約重6( )。
(2)三(1)班的貝貝身高是13( )。
(3)菲菲跳繩14下用10( )。
(4)字典厚40( )
【答案】(1)噸##t
(2)分米##dm (3)秒##s
(4)毫米##mm
【解析】
【分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質(zhì)量單位、長度單位、時間單位和數(shù)據(jù)大小的認識,可知:
(1)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作單位,4只老虎大約重1噸,所以計量大象的重量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粉筆盒每個面的邊長大約是1分米,所以計量三(1)班的貝貝身高用“分米”作單位比較合適;
(3)計量很短的時間,通常用秒作單位,眨一下眼睛是1秒,所以計量菲菲跳繩14下用的時間用“秒”作單位比較合適;
(4)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者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身份證大約厚1毫米,所以計量字典厚度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據(jù)此解答即可。
【小問1詳解】
大象約重6噸。
【小問2詳解】
三(1)班的貝貝身高是13分米。
【小問3詳解】
菲菲跳繩14下用10秒。
【小問4詳解】
字典厚40毫米。
4. 在括號里填上“>”“<”或“=”。
2千米( )380米 532235( )300 3時( )200分 1分15秒( )75秒
1( ) ( ) ( ) ( )1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解析】
【分析】2千米和380米比較大小,因為1千米=1000米,2千米里有2個1千米,也就是2千米里有2個1000米,所以2千米=2000米,再和380米比較大小即可。
532235和300比較大小,先計算出532235的得數(shù),再和300比較大小。
3時和200分比較大小,因為1時=60分,3時里有3個1時,也就是3時里有3個60分,所以3時=(分),再和200分比較大小即可。
1分15秒和75秒比較大小,因為1分=60秒,1分15秒=60秒+15秒,再和75秒比較大小即可。
1和比較大小,把1看成6個,也就是,再比較大小即可。
和比較大小,分子都是1,分母小的數(shù)大,分母大的數(shù)小。
和比較大小,分母都是5,分子大的數(shù)大,分子小的數(shù)小。
和1比較大小,把1看成,再和比較大小即可。
【詳解】2千米=2000米,因為2000米>380米,所以2千米>380米。
532235=297,因為297<300,所以532—235<300。
3時=180分,因為180分<200分,所以3時<200分。
1分15秒=60秒+15秒=75秒
把1看成,所以1=。
分子都是1,,所以>。
分母都是5,因為,所以>。
把1看成,因為,所以<,<1
2千米>380米 532—235<300 3時<200分 1分15秒=75秒
1= > > <1
5. 一個數(shù)加37之后等于92,這個數(shù)是( )。
【答案】55
【解析】
【分析】已知一個數(shù)加37之后等于92,求這個數(shù),用減法計算即可。
減法法則: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當十再減。據(jù)此解答。
【詳解】
一個數(shù)加37之后等于92,這個數(shù)55。
6. 把一根1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這根繩子的,每段長( )米。
【答案】;3
【解析】
【分析】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這根繩子的; 求每段的長度,用繩子的總長度÷段數(shù)即可。
【詳解】15÷5=3(米)
則把一根1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這根繩子的,每段長3米。
7. 一個數(shù)的5倍是30,這個數(shù)的2倍是( )。
【答案】12
【解析】
【分析】已知一個數(shù)的5倍是30,求這個數(shù),用除法計算,求得這個數(shù)是6。求這個數(shù)的2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詳解】
一個數(shù)的5倍是30,這個數(shù)的2倍是12。
8. 每輛兒童自行車198元,買4輛這樣的兒童自行車大約需要( )元。
【答案】800
【解析】
【分析】要求大約需要多少錢,根據(jù)題意,每輛兒童自行車198元,我們可以把價錢看作200元,買4輛這樣的自行車,大概需要200×4元,即可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
198×4
≈200×4
=800(元)
所以大約需要800元。
【點睛】本題考查了整數(shù)乘法的估算,我們可以把數(shù)看作整十整百的數(shù),然后再進行估算。
9. 一個正方形周長是24厘米,它的邊長是_____厘米。
【答案】6
【解析】
【分析】根據(jù)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用周長除以4即可求出它的邊長。由此解答。
【詳解】24÷4=6(厘米)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長公式的靈活運用。
二、我會選。(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0分。)
10. 801×5的積的中間有( )個0。
A. 2B. 1C. 0
【答案】A
【解析】
【分析】計算801×5的積即可知道801×5的積的中間有幾個0。
整數(shù)乘法計算法則:先用一個因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用因數(shù)哪一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尾就對齊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積加起來。據(jù)此解答。
【詳解】
4005中間有2個0,所以801×5的積的中間有2個0。
故答案為:A
11. 4×7與( )的結(jié)果相同。
A. 28×4B. 7×4C. 28×7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表內(nèi)乘法口訣可先計算出題干得數(shù),根據(j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求出選項中的結(jié)果,再選擇即可。
【詳解】4×7=28
A.28×4=112,不符合;
B.7×4=28,符合;
C.28×7=196,不符合;
即4×7與7×4的結(jié)果相同。
故答案為:B
12. 下列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錯誤的是( )。
A. 長+長+寬+寬B. 長×2+寬×2C. 長+寬×2D. (長+寬)×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圍成長方形的兩條長與兩條寬的長度之和,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A.長+長+寬+寬,是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方法正確;
B.長×2+寬×2,是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方法正確;
C.長+寬×2,是長方形一條長和2條寬長度的和,方法錯誤;
D.(長+寬)×2,是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方法正確。
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錯誤的是長+寬×2。
故答案為:C
13. 一個長方形分成了甲、乙兩部分,甲的周長( )乙的周長.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
【答案】B
14. 三(1)班所有同學都參加了歌唱或舞蹈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歌唱興趣小組的有22人,參加舞蹈興趣小組的有18人,兩個小組都參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 )人。
A. 48B. 32C. 56D. 2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將參加歌唱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加上參加舞蹈興趣小組的人數(shù),再減去8人(重復計算的人數(shù)),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詳解】22+18-8
=40-8
=32(人)
三(1)班一共32人。
故答案為:B
三、我會判。(對的畫“√”,錯的畫“×”,5分。)
15.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一定是兩位數(shù)。( )
【答案】×
【解析】
【分析】23×4=92,26×4=104,可以看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不一定是兩位數(shù),據(jù)此即可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不一定是兩位數(shù),原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點睛】本題可以通過舉例說明原說法錯誤。
16. 9+8+7+0>9×8×7×0。(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0乘任何數(shù)都得0,任何數(shù)加0都得它本身來計算,再進行比較大小。
【詳解】6+7+8+9+0
=13+8+9+0
=21+9+0
=30+0
=30
6×7×8×9×0=0
所以6+8+9+0>6×7×8×9×0,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無論幾個數(shù)相乘,只要因數(shù)中有0,它們的積就是0。
17. 四邊形有4條直的邊,有4個直角。(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四邊形的含義,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叫做四邊形;所有的四邊形都有4個角,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但其它四邊形不具備這個特征,依此判斷。
【詳解】由分析可知,四邊形有4條直的邊,有4個角。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直的邊,4個直角。
故答案為:×
【點睛】熟練掌握四邊形的特點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18. 1噸石子比1000千克沙子重。(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據(jù)“1噸=1000千克”可知,1噸石子與1000千克沙子一樣重;據(jù)此判斷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1噸石子比1000千克沙子重,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
【點睛】熟記:1噸=1000千克,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19. 3個加上6個就是9個,是1。( )
【答案】√
【解析】
【分析】3個是,6個是,根據(jù)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即可,即分子進行相加,得數(shù)作分子,分母不變。
【詳解】3個是,6個是,
+==1
所以,3個加上6個就是9個,是1,此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重點考查學生對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算理的理解能力。
四、算一算。(24分)
20. 直接寫得數(shù)。
698×9≈ 901×4≈
【答案】240;2700;0;420
97;;1;
6300;3600
【解析】
【詳解】略
21. 列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726+594= 703-538=
△400-338= 240×5=
783×7= 204×6=
【答案】1320;165
62;1200
5481;1224
【解析】
【分析】整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減)起;
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三位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與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寫上相應的積。
【詳解】726+594=1320 703-538=165
驗算:
400-338=62 240×5=1200
驗算:
783×7=5481 204×6=1224
五、求下面圖形的周長。(6分)
22. 求下面圖形的周長。
【答案】18厘米;32厘米
【解析】
【分析】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代入數(shù)值,即可解答。
【詳解】(6+3)×2
=9×2
=18(厘米)
8×4=32(厘米)
六、解決問題。(27分)
23. 少年宮樂隊有女同學18人,男同學17人.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樂隊的3倍,合唱隊有多少人?
【答案】105人
【解析】
【分析】合唱隊的人數(shù)是樂隊人數(shù)乘上3,樂隊人數(shù)是女同學人數(shù)加上男同學人數(shù)。據(jù)此解答。
【詳解】(18+17)×3,
=35×3,
=105(人)
答:合唱隊有105人。
24. 小軍家距學校500米,他每分鐘走68米,從家到學校8分鐘能走到嗎?
【答案】能
【解析】
【分析】用每分鐘走的米數(shù)乘8分鐘,求出8分鐘走的路程,再與小軍家到學校的距離進行比較即可。
【詳解】68×8=544(米)
544>500
答:從家到學校8分鐘能走到。
25. 小明一個星期喝了14盒牛奶。(一個星期按7天計算)
(1)照這樣計算,他10天可以喝多少盒牛奶?
(2)照這樣計算,18盒牛奶他多少天可以喝完?
【答案】(1)20盒
(2)9天
【解析】
【分析】(1)用小明一個星期喝牛奶盒數(shù)除以7天,求出1天喝牛奶的盒數(shù),再用1天喝牛奶的盒數(shù)乘10天,即可求出他10天可以喝多少盒牛奶;
(2)用小明一個星期喝牛奶的盒數(shù)除以7天,求出1天喝牛奶的盒數(shù),再用18除以1天喝牛奶的盒數(shù),即可求出18盒牛奶他多少天可以喝完。
【詳解】(1)14÷7×10
=2×10
=20(盒)
答:他10天可以喝20盒牛奶。
(2)18÷(14÷7)
=18÷2
=9(天)
答:18盒牛奶他9天可以喝完。
26. 一所希望小學收到一批捐贈的電腦,如果每班分3臺,正好可以分給12個班。如果每班分5臺,可以分給幾個班?
【答案】7個
【解析】
【分析】已知每班分3臺,正好可以分給12個班,那么電腦的總臺數(shù)為(臺),如果每班分5臺,求可以分給幾個班,用除法計算。
【詳解】(臺)
36÷5=7(個)……1(臺)
答:可以分給7個班。
27. 一塊布做上衣用去它的,做褲子用去它的。做上衣和做褲子共用去幾分之幾?還剩下這塊布的幾分之幾?
【答案】;
【解析】
【分析】把做上衣九分之四和做褲子用的九分之三加起來就是一共用的幾分之幾,把一塊布看成一個整體“1”,被平均分成9份,就是,用去了,在作差就是剩下這塊布的幾分之幾。
【詳解】
答:做上衣和做褲子共用去,還剩下這塊布的。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把一塊布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9份,在進行計算。
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綜合復習測試題(含答案)4,共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認真審題,填一填,判斷,選擇題,計算,操作,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綜合復習測試題(含答案)3,共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細心讀題,認真填寫,判斷對錯,反復比較,精心選擇,按照要求,仔細計算,按照要求,動手操作,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綜合復習測試題(含答案)1,共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一填,仔細推敲,認真診斷,反復比較,謹慎選擇,計算題,看圖做題,計算下列圖形的周長,活用知識,解決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