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尋找該黑豚鼠身上的白色毛發(fā)
C.將該黑豚鼠與白毛豚鼠交配,尋找白毛后代
D.尋找該黑豚鼠的親本所產后代中是否存在白毛后代
答案C
解析檢測待測個體基因型最常用的方法為測交法,即用待測的黑豚鼠個體與白毛豚鼠隱性個體雜交,若后代出現白毛豚鼠,則該黑豚鼠攜帶白毛的隱性等位基因;若后代全為黑豚鼠,則該黑豚鼠很可能不攜帶白毛的隱性等位基因。
2.(2024·全國甲卷)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為親本雜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中,F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9∶3∶3∶1的親本組合是( )
A.直翅黃體♀×彎翅灰體♂
B.直翅灰體♀×彎翅黃體♂
C.彎翅紅眼♀×直翅紫眼♂
D.灰體紫眼♀×黃體紅眼♂
答案A
解析根據題意,3對性狀分別由獨立遺傳的3對等位基因控制,可設控制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的3對等位基因分別為A/a、B/b、C/c。A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直翅灰體(A_XB_)∶直翅黃體(A_XbXb、A_XbY)∶彎翅灰體(aaXB_)∶彎翅黃體(aaXbXb、aaXbY)=3∶3∶1∶1,A項符合題意。B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直翅灰體(A_XB_)∶直翅黃體(A_XbY)∶彎翅灰體(aaXB_)∶彎翅黃體(aaXbY)=9∶3∶3∶1,B項不符合題意。C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aaCC×AAcc,F1的基因型為AaCc,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直翅紅眼(A_C_)∶直翅紫眼(A_cc)∶彎翅紅眼(aaC_)∶彎翅紫眼(aacc)=9∶3∶3∶1,C項不符合題意。D項中親本的基因型為ccXBXB×CCXbY,F1的基因型為CcXBXb、CcXBY,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灰體紅眼(C_XB_)∶灰體紫眼(ccXB_)∶黃體紅眼(C_XbY)∶黃體紫眼(ccXbY)=9∶3∶3∶1,D項不符合題意。
3.(2024·安徽安慶模擬)果蠅的野生型和突變型受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發(fā)現果蠅在A和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野生型,其他表現為突變型?,F用兩只基因型相同的野生型雌雄果蠅雜交,子代野生型∶突變型=3∶1(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根據雜交結果,下列有關推測錯誤的是( )
A.若這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是AaBb×AaBb
B.若這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有4種
C.若這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是AABb×AABb
D.若這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是AaBB×AaBB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野生型和突變型受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果蠅在A和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野生型,其他表現為突變型,即野生型個體的基因型為A_B_,突變型個體的基因型為aaB_、A_bb、aabb。題中兩只基因型相同的野生型雌雄果蠅雜交子代野生型∶突變型=3∶1,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親本基因型均為AaBb,且AB連鎖,或親本基因型均為AaBB或均為AABb;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說明親本只含一對等位基因,可推斷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
4.(2024·山西晉中模擬)某興趣小組對某閉花受粉植物莖的高矮及葉的形狀進行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控制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高莖(A)對矮莖(a)為完全顯性,寬葉(B)對窄葉(b)為完全顯性,小組人員任選一株高莖寬葉個體進行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寬葉∶高莖窄葉∶矮莖寬葉∶矮莖窄葉=4∶2∶2∶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這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且高莖寬葉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
B.無致死和變異的情況下,F1個體表型之比應該是9∶3∶3∶1
C.F1出現4∶2∶2∶1的分離比是因為存在基因型AA和BB致死的現象
D.將F1中的高莖窄葉植株自交,F2中純合高莖植株所占比例為1/3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任選一株高莖寬葉個體進行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寬葉∶高莖窄葉∶矮莖寬葉∶矮莖窄葉=4∶2∶2∶1,F1性狀分離比為4∶2∶2∶1,為9∶3∶3∶1的變式,兩對相對性狀的控制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且該植物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所以這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再結合親本表型推測出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B兩項正確;根據F1的性狀分離比,可以看出該植物存在致死現象,單一性狀分析,高莖寬葉親本(AaBb)自交,后代中高莖∶矮莖=2∶1,寬葉∶窄葉=2∶1,由此推測高莖個體和寬葉個體均有1/3死亡,按照后代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關系推斷,個體中存在基因型AA和BB致死的現象,C項正確;F1中的高莖窄葉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其自交后代F2中由于基因型為AA的個體死亡,所以F2中高莖∶矮莖=2∶1,且高莖個體的基因型只有Aabb,故F2中無純合高莖植株,D項錯誤。
5.(2024·廣東惠州模擬)蘿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貯藏根(蘿卜)紅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對等位基因W、w控制,長形、橢圓形和圓形由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為紫色橢圓形蘿卜的植株自交,F1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據此推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中紅色長形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例為1∶1
B.F1中紫色橢圓形個體的基因型均為WwRr
C.F1中白色長形與白色圓形雜交后代為白色長形
D.這兩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答案B
解析F1中紅色∶紫色∶白色=1∶2∶1,長形∶橢圓形∶圓形=1∶2∶1,紅色、白色、長形、圓形均是純合子,紫色和橢圓形均為雜合子,因此F1中紅色長形植株自交,后代全為紅色長形,紫色橢圓形蘿卜的基因型為WwRr,A項錯誤,B項正確;F1中白色、長形、圓形均是純合子,白色長形與白色圓形雜交后代為白色橢圓形,C項錯誤;F1中紅色長形∶紅色橢圓形∶紅色圓形∶紫色長形∶紫色橢圓形∶紫色圓形∶白色長形∶白色橢圓形∶白色圓形=1∶2∶1∶2∶4∶2∶1∶2∶1,比例為9∶3∶3∶1的變式,兩對性狀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這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D項錯誤。
6.(2024·青海海東二模)某二倍體動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位于X染色體上,G表達時表現為黑色,僅g表達時表現為灰色,二者均不表達時表現為白色。已知G、g來自父本時才表達,來自母本時不表達。某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雜交,獲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G和g的堿基數目可能相同,排列順序不同
B.F1中雌性的表型可能為黑色或灰色
C.親本中母本為純合子的概率為0
D.F1中黑色個體所占的比例可能為1/2或1/4
答案D
解析G、g為等位基因,G和g的堿基數目可能相同,排列順序不同,A項正確。G、g只位于X染色體上,某雄性個體與雌性個體雜交,獲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由此推測,該雄性個體的基因型可能是XGY或XgY,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GXg,若該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GY,與XGXg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XGXG、XGXg、XGY、XgY,F1中雌性個體中G來自父本,故F1中雌性個體的表型為黑色,且F1中黑色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2;若該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gY,與XGXg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XGXg、XgXg、XGY、XgY,F1中雌性個體中g來自父本,故F1中雌性的表型為灰色,F1中黑色個體所占的比例為0,B、C兩項正確,D項錯誤。
7.(2024·云南昆明一模)果蠅的野生型和突變型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位于常染色體或僅位于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F有一只野生型雌果蠅與一只突變型雄果蠅雜交,F1中野生型雄果蠅∶突變型雄果蠅∶野生型雌果蠅∶突變型雌果蠅=1∶1∶1∶1。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若突變型為顯性性狀,則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B.若野生型為顯性性狀,則A/a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
C.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
D.若A/a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雄果蠅只能產生一種配子
答案A
解析若突變型為顯性性狀,且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可以得到上述結果,若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的基因型可表示為XaXa、XAY,則二者雜交不能得到題中的結果,A項正確;若野生型為顯性性狀,且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的基因型可表示為XAXa、XaY,二者雜交可以得到題中的結果,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親本的基因型可表示為Aa、aa,二者雜交也可以得到題中的結果,B項錯誤;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雄果蠅的基因型為Aa或aa,其與野生型果蠅aa或Aa雜交,可獲得上述結果,C項錯誤;若A/a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雄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XaY,其與野生型果蠅XAXa雜交可得到題中的雜交結果,此時雄果蠅可產生兩種配子,D項錯誤。
8.(2024·全國新課標卷)(10分)某種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黑刺/白刺)各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雌性株開雌花,經人工誘雄處理可開雄花,能自交;普通株既開雌花又開雄花?;卮鹣铝袉栴}。
(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雜交得F1,根據F1的性狀不能判斷瓜刺性狀的顯隱性,則F1瓜刺的表現型及分離比是 。若要判斷瓜刺的顯隱性,從親本或F1中選擇材料進行的實驗及判斷依據是 。
(2)王同學將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雜交,F1均為黑刺雌性株,F1經誘雄處理后自交得F2,能夠驗證“這2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這一結論的實驗結果是 。
(3)白刺瓜受消費者青睞,雌性株的產量高。在王同學實驗所得雜交子代中,篩選出白刺雌性株純合子的雜交實驗思路是 。
答案(1)黑刺∶白刺=1∶1 選取多株F1中的黑刺普通株和白刺普通株(或經人工誘雄處理的雌性株)分別進行自交,觀察并統計子代瓜刺性狀及比例。子代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瓜刺性狀為顯性,不出現性狀分離的為隱性性狀
(2)F2中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選擇F2中的白刺雌性株經人工誘雄處理后自交,子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白刺雌性株即為所需純合子
解析(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雜交得F1,根據F1的性狀不能判斷瓜刺性狀的顯隱性,說明該雜交類型屬于測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黑刺∶白刺=1∶1,親代和子代中的顯性個體均為雜合體。若要進一步通過雜交實驗判斷瓜刺的顯隱性,可選取多株F1中的黑刺普通株和白刺普通株(或經人工誘雄處理的雌性株)分別進行自交,觀察并統計子代瓜刺性狀及比例。子代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瓜刺性狀為顯性,不出現性狀分離的為隱性性狀。
(2)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由F1的表型可知,黑刺對白刺為顯性,雌性株對普通株為顯性,F1為雙雜合體。因此,若“這2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這2對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F2的表型及比例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設黑刺/白刺和雌性株/普通株分別由A/a和B/b2對基因控制,則F2中的白刺雌性株有aaBB和aaBb2種基因型,欲篩選出白刺雌性株純合體(aaBB),應選擇F2中的白刺雌性株經人工誘雄處理后自交,子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白刺雌性株即為所需純合子。
9.(2024·甘肅卷)(12分)自然群體中太陽鸚鵡的眼色為棕色,現于飼養(yǎng)群體中獲得了甲和乙兩個紅眼純系。為了確定眼色變異的遺傳方式,某課題組選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陽鸚鵡做正反交實驗,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卮鹣铝袉栴}(要求基因符號依次使用A/a,B/b)。
(1)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判斷的依據為 ;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判斷依據為 。
(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
(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為 ,F1基因型及表型為 。
(4)下圖為太陽鸚鵡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徑,寫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顏色: 。
答案(1)6∶2∶3∶5(3∶5∶3∶5)是9∶3∶3∶1的變式 正交、反交結果不同
(2)aaZBZB AaZBZb、AaZBW ,表型均為棕色
(3)aaZBW AaZBZb、AaZbW,表型分別為棕色、紅色
(4)基因①為A(或B);基因②為B(或A);③為紅色;④為棕色
解析(1)依據表格信息可知,無論是正交結果6∶2∶3∶5,還是反交結果3∶5∶3∶5,均是9∶3∶3∶1的變式,故可判斷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結果不同,說明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2)依據正交結果,F2中棕眼∶紅眼=9∶7,說明棕眼性狀為雙顯性,紅眼性狀為單顯性或雙隱性,鸚鵡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在雄性個體中,棕眼為6/8=3/4×1,在雌性個體中,棕眼為3/8=3/4×1/2,則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表型均為棕色,親本為紅眼純系,其基因型為aaZBZB、AAZbW。(3)依據反交結果,結合(2)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則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對應的表型依次為棕色、紅色。(4)結合(2)可知,棕眼性狀為雙顯性,紅眼性狀為單顯性或雙隱性,故可知基因①為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進紅色前體物合成紅色中間物,基因②為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進紅色中間物合成棕色產物。
F1表型
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紅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紅眼雌
5/16
5/16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總復習大單元4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層級二關鍵突破提升練,共15頁。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總復習大單元4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層級三核心素養(yǎng)突破練,共7頁。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總復習大單元7生物與環(huán)境層級一基礎夯實自測練,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