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種常見變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變化的是( )
A. 蔬菜腐爛B. 冰雪消融
C. 葡萄釀酒D. 菜刀生銹
2.(2分)關于密度公式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質量不變的時候,密度與體積成正比
B.當體積不變的時候,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物質的密度等于它的質量與體積之比
D.密度與體積成反比,與質量成正比
3.(2分)某同學要稱量10.2克食鹽,10克以上用砝碼,10克以下用游碼。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碼放在右盤;②調節(jié)天平平衡;③左盤添加食鹽到指針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④移動游碼到0.2克處。其合理順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
4.(2分)小柯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通過增、減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這時他應該( )
A.將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B.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將游碼向右移動直至天平平衡
5.(2分)用天平稱一粒米的質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里仔細測量
B.把一粒米放在一杯子中,稱出其總質量,再減去杯子的質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盤里,反復測量再求平均值
D.先測一百粒米的質量,再通過計算求得
6.(2分)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斷的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下列地形由流水堆積形成的是( )
A.河口三角洲B.蘑菇石
C.喜馬拉雅山D.沙丘
7.(2分)下面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
8.(2分)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自來水、生理鹽水、碘液
B.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C.生理鹽水、自來水、碘液
D.涼開水、自來水、碘液
9.(2分)紅微藻是一類藻類植物,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藻。若要進一步觀察微藻A的內(nèi)部結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
②向右移動裝片
③向左移動裝片
④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A.②①④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2分)裝水的密閉小瓶放在大燒杯里的水中間(如圖所示),把燒杯放在電冰箱的冷凍室內(nèi)。過一段時間取出燒杯,發(fā)現(xiàn)燒杯中已經(jīng)有一半的水結成了冰。此時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結冰B.有一半的水結成
C.全部沒有結冰D.已經(jīng)全部結冰
11.(2分)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不斷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說法符合人類對地球現(xiàn)有認知的是( )
A.地球是一個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B.地球內(nèi)部結構中厚度最大的是地殼
C.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
D.巖石圈由地殼和地幔的頂部共同構成
12.(2分)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請利用這張簡單的“脊椎動物檢索表”,鑒定出揚子鱷應該屬于下表中的哪一類( )
A.PB.QC.RD.S
13.(2分)如圖所示是由直徑為1~50nm的微顆粒制備得到的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xiàn)象的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
A.油分子間的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
B.油與“納米紙”分子間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納米紙”阻止了紙面上油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細菌無法停留是因為“納米紙”分子間沒有空隙
14.(2分)小徐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徐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jīng)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徐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
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xù)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
15.(2分)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shù)據(jù)并繪出了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量杯質量為40g
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
C.量杯質量為20g
D.80cm3該液體的質量為100g
二、填空題(共8題,每空1分,共22分)
16.(3分)請給下列測量數(shù)據(jù)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支新鉛筆的長度是0.175
(2)一枚硬幣的厚度約為2.1
(3)小陳在體育課上的百米成績是12.3
17.(2分)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地震和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引發(fā)地殼運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塊的 。
(2)科學家通過地震儀(如圖)測量、分析地震。發(fā)生地震時,地震儀的底盤會隨地表晃動,而重錘由于具有 ,幾乎保持靜止,因此記錄筆便會在轉筒上畫出相關圖像。
18.(5分)根據(jù)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1)屬于植物細胞的是圖 ,原因是植物細胞具有液泡、 、 。
(2)圖中結構①的功能是 。
(3)植物細胞中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的是 。
19.(3分)氧氣瓶內(nèi)存有一定質量的氧氣,給病人輸氧氣的過程中,剩余氧氣的質量 ,密度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某瓶氧氣的密度是5kg/m3,用去了一半,則瓶內(nèi)氧氣的密度是 kg/m3。
20.(2分)在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甲、乙、丙三組同學分別從A、B兩套器材中任選一套來完成實驗:(實驗室已準備多套A、B裝置)
(1)甲組同學發(fā)現(xiàn)所測水的沸點高于100℃,他們選擇的是 (填“A”或“B”)套裝置。
(2)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象如圖C所示:a、b兩種圖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1.(2分)如圖所示,圖中曲線a、b、c分別為不同物質甲、乙、丙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由圖可知密度最小的物質是 ,在一架已經(jīng)調好平衡的天平上稱10g物質丙時(顆粒狀),發(fā)現(xiàn)指針右偏,則接下來的操作是 。
22.(2分)如圖用酒精燈給燒瓶里的水加熱,水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立即停止沸騰,如果馬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會觀察到瓶內(nèi)的水 ,這個現(xiàn)象說明
23.(3分)有一則科學笑話,說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請清廷官員吃冰棍,官員見冰棍冒著“白氣”,以為是熱騰騰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兩難。官員請洋人吃燉雞蛋,表面平淡無奇,其溫度接近100℃,洋人大吃一口,燙的滿嘴是泡!
冰棍冒“白氣”的原因是: 。燉雞蛋的表面有一層豬油(豬油的沸點約為260℃),說明豬油在這里的作用是 。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9分,共27分)
24.(9分)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圖甲實驗裝置組裝順序應為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實驗中某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為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由圖可知本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溫度計上部出現(xiàn)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 形成的。
25.(9分)請分析回答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相關問題:
(1)圖一中,制作臨時裝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c圖片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 。
(2)若顯微鏡的目鏡為5×,物鏡為40×,則觀察到的物像放大 倍。
(3)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怎樣調節(jié)顯微鏡可以提高視野亮度? 。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 。
(5)圖二是口腔上皮細胞模式圖,其中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與植物細胞相比,該細胞沒有 (寫一個即可)。
(6)從結構層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屬于 。
26.(9分)在“測酸奶密度”的實驗中,
(1)小明的實驗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測密度。
①他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0為37.4g;接著把酸奶倒入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如圖1所示m1= g;然后把燒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圖2所示,V奶= cm3;則酸奶的密度ρ= g/cm3。
②在交流討論中,小雨同學認為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2)小雨的實驗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蓋)和水測酸奶密度。
請你簡要寫出小雨的實驗過程和酸奶密度的計算表達式(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
四、解答題題(共3題,27、28題各8分,29題5分,共21分)
27.(8分)如圖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已知:ρ水>ρ煤油)
(1)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加入 相同、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選用相同電加熱器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目的是 。
(2)水和煤油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
①根據(jù)圖甲可判斷出b物質是 。(選填“水”或“煤油”)
②根據(jù)圖乙可判斷出 的吸熱能力強。(選填“水”或“煤油”)
28.(8分)熔模精密鑄造是工藝鑄造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做法如圖。先用蠟做成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nèi)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F(xiàn)對準備用于鑄造的某固態(tài)材料持續(xù)加熱使其變成液態(tài),達到400℃后開始記錄溫度,如下表格:
(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第6分鐘時,該材料處于 態(tài);
(3)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為0.9克/厘米3、質量為1800克的蠟制成蠟模,最后用密度為2.7×103千克/米3的金屬熔液澆鑄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蠟模體積為多少厘米3?
②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29.(5分)省油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由上下兩個碗狀容器組成,中間有夾層,夾層有一小孔與外部相連。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上部盛水、夾層盛油”能夠省油(如圖所示)。請從減少油揮發(fā)的角度,說明該燈能省油的原理。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七年級(上)期末科學模擬練習試卷(一)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分)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種常見變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變化的是( )
A. 蔬菜腐爛B. 冰雪消融
C. 葡萄釀酒D. 菜刀生銹
【答案】B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2.(2分)關于密度公式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質量不變的時候,密度與體積成正比
B.當體積不變的時候,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物質的密度等于它的質量與體積之比
D.密度與體積成反比,與質量成正比
【答案】C
【點評】密度的定義式ρ與數(shù)學中的函數(shù)式是有區(qū)別的,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一般不同,不能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明確公式的物理意義很重要。
3.(2分)某同學要稱量10.2克食鹽,10克以上用砝碼,10克以下用游碼。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碼放在右盤;②調節(jié)天平平衡;③左盤添加食鹽到指針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處;④移動游碼到0.2克處。其合理順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
【答案】B
【點評】本題考查天平的正確使用,在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要注意先后順序。
4.(2分)小柯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通過增、減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這時他應該( )
A.將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B.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將游碼向右移動直至天平平衡
【答案】D
【點評】要解這種類型的題目,首先要對天平的使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使用規(guī)則、注意事項等,都要考慮到。
5.(2分)用天平稱一粒米的質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里仔細測量
B.把一粒米放在一杯子中,稱出其總質量,再減去杯子的質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盤里,反復測量再求平均值
D.先測一百粒米的質量,再通過計算求得
【答案】D
【點評】累積法是測量微小量時一種常用的方法,它不僅適用于測質量,也可以用于測長度等其它物理量。
6.(2分)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斷的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下列地形由流水堆積形成的是( )
A.河口三角洲B.蘑菇石
C.喜馬拉雅山D.沙丘
【答案】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熟記相關知識即可。
7.(2分)下面四幅圖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
【答案】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大小的關系,牢記即可。
8.(2分)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自來水、生理鹽水、碘液
B.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C.生理鹽水、自來水、碘液
D.涼開水、自來水、碘液
【答案】B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和方法步驟
9.(2分)紅微藻是一類藻類植物,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藻。若要進一步觀察微藻A的內(nèi)部結構,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轉動物鏡轉換器
②向右移動裝片
③向左移動裝片
④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A.②①④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0.(2分)裝水的密閉小瓶放在大燒杯里的水中間(如圖所示),把燒杯放在電冰箱的冷凍室內(nèi)。過一段時間取出燒杯,發(fā)現(xiàn)燒杯中已經(jīng)有一半的水結成了冰。此時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結冰B.有一半的水結成
C.全部沒有結冰D.已經(jīng)全部結冰
【答案】C
【點評】掌握晶體熔化和凝固的特點和條件是解這類題型的關鍵。
11.(2分)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不斷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說法符合人類對地球現(xiàn)有認知的是( )
A.地球是一個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B.地球內(nèi)部結構中厚度最大的是地殼
C.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
D.巖石圈由地殼和地幔的頂部共同構成
【答案】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地球的形狀、圈層的劃分、板塊構造學說相關內(nèi)容。
12.(2分)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請利用這張簡單的“脊椎動物檢索表”,鑒定出揚子鱷應該屬于下表中的哪一類( )
A.PB.QC.RD.S
【答案】B
【點評】了解爬行動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3.(2分)如圖所示是由直徑為1~50nm的微顆粒制備得到的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xiàn)象的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
A.油分子間的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
B.油與“納米紙”分子間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C.“納米紙”阻止了紙面上油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細菌無法停留是因為“納米紙”分子間沒有空隙
【答案】A
【點評】本題用一個新型的實際特例考查了學生對分子動理論的理解,分子動理論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不要受問題變化的影響。
14.(2分)小徐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徐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jīng)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徐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
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xù)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
【答案】A
【點評】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解題的關鍵。
15.(2分)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shù)據(jù)并繪出了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量杯質量為40g
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
C.量杯質量為20g
D.80cm3該液體的質量為100g
【答案】C
【點評】本題是密度公式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根據(jù)質量關系建立等式,再把關鍵點的坐標代入等式,建立方程組。
二、填空題(共8題,每空1分,共22分)
16.(3分)請給下列測量數(shù)據(jù)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支新鉛筆的長度是0.175 m
(2)一枚硬幣的厚度約為2.1 mm
(3)小陳在體育課上的百米成績是12.3 s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一個數(shù)據(jù)在數(shù)學上如果沒有單位還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個數(shù)據(jù)如果沒有單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結合生活常識加上一個合適的單位,物理數(shù)據(jù)才有意義。
17.(2分)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地震和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引發(fā)地殼運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板塊的 碰撞和張裂 。
(2)科學家通過地震儀(如圖)測量、分析地震。發(fā)生地震時,地震儀的底盤會隨地表晃動,而重錘由于具有 慣性 ,幾乎保持靜止,因此記錄筆便會在轉筒上畫出相關圖像。
【答案】(1)碰撞和張裂
(2)慣性
【點評】本大題主要考查引發(fā)地殼運動最主要的原因和地震儀的相關內(nèi)容,所以基礎題,熟記課本內(nèi)容即可解答。
18.(5分)根據(jù)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1)屬于植物細胞的是圖 乙 ,原因是植物細胞具有液泡、 細胞壁 、 葉綠體 。
(2)圖中結構①的功能是 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 。
(3)植物細胞中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的是 細胞壁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區(qū)別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依據(jù)是動物細胞內(nèi)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細胞的基本結構是學習生物細胞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考點之一,要牢記掌握。
19.(3分)氧氣瓶內(nèi)存有一定質量的氧氣,給病人輸氧氣的過程中,剩余氧氣的質量 減小 ,密度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某瓶氧氣的密度是5kg/m3,用去了一半,則瓶內(nèi)氧氣的密度是 2.5 kg/m3。
【答案】減??;變??;2.5。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消耗氧氣前后,氧氣的體積不變,等于鋼瓶的容積。
20.(2分)在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時,甲、乙、丙三組同學分別從A、B兩套器材中任選一套來完成實驗:(實驗室已準備多套A、B裝置)
(1)甲組同學發(fā)現(xiàn)所測水的沸點高于100℃,他們選擇的是 B (填“A”或“B”)套裝置。
(2)乙、丙兩組同學雖然選用的實驗裝置相同,但水開始沸騰的時刻不同,他們繪制的沸騰圖象如圖C所示:a、b兩種圖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質量 不同。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水的沸騰實驗是初中熱學中重要的實驗,一般考查水沸騰前后氣泡的變化、沸點、沸點和氣壓的關系、沸騰的條件、沸騰的特點、加熱時間比較長的原因、器材、水沸騰的圖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和讀數(shù)等等。
21.(2分)如圖所示,圖中曲線a、b、c分別為不同物質甲、乙、丙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由圖可知密度最小的物質是 甲 ,在一架已經(jīng)調好平衡的天平上稱10g物質丙時(顆粒狀),發(fā)現(xiàn)指針右偏,則接下來的操作是 往左盤繼續(xù)添加物質丙直至天平平衡 。
【答案】甲;往左盤繼續(xù)添加物質丙直至天平平衡。
【點評】本題考查利用圖像比較物質的密度大小、天平的使用,重點考查了學生根據(jù)物理知識分析圖像的能力,這類題在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定要掌握解答此類題的方法。
22.(2分)如圖用酒精燈給燒瓶里的水加熱,水沸騰后移去酒精燈,水立即停止沸騰,如果馬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會觀察到瓶內(nèi)的水 重新沸騰 ,這個現(xiàn)象說明 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壓與沸點關系的了解和掌握。
23.(3分)有一則科學笑話,說的是清朝末年,洋人請清廷官員吃冰棍,官員見冰棍冒著“白氣”,以為是熱騰騰的食品,大吃一口,吞吐兩難。官員請洋人吃燉雞蛋,表面平淡無奇,其溫度接近100℃,洋人大吃一口,燙的滿嘴是泡!
冰棍冒“白氣”的原因是: 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棍液化 。燉雞蛋的表面有一層豬油(豬油的沸點約為260℃),說明豬油在這里的作用是 阻礙了水的蒸發(fā)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xiàn)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每題9分,共27分)
24.(9分)如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圖甲實驗裝置組裝順序應為 自下而上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實驗中某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為 92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由圖可知本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98 ℃。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溫度計上部出現(xiàn)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 水蒸氣液化 形成的。
【答案】(1)自下而上;(2)92;98; (3)水蒸氣液化。
【點評】此題是觀察水的沸騰實驗,考查了實驗裝置的組裝順序、溫度計的讀數(shù)、液化現(xiàn)象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靈活運用。
25.(9分)請分析回答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相關問題:
(1)圖一中,制作臨時裝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cadb ;c圖片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 生理鹽水 。
(2)若顯微鏡的目鏡為5×,物鏡為40×,則觀察到的物像放大 200 倍。
(3)當顯微鏡視野太暗時,怎樣調節(jié)顯微鏡可以提高視野亮度? 換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鏡 。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 少 。
(5)圖二是口腔上皮細胞模式圖,其中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③ ];與植物細胞相比,該細胞沒有 細胞壁 (寫一個即可)。
(6)從結構層次上分析,口腔上皮屬于 組織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以及正確識圖。
26.(9分)在“測酸奶密度”的實驗中,
(1)小明的實驗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測密度。
①他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0為37.4g;接著把酸奶倒入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酸奶的總質量m1,如圖1所示m1= 81.4 g;然后把燒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圖2所示,V奶= 40 cm3;則酸奶的密度ρ= 1.1 g/cm3。
②在交流討論中,小雨同學認為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酸奶倒入量筒中會有部分殘留在燒杯中,使測量的體積偏小
(2)小雨的實驗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蓋)和水測酸奶密度。
請你簡要寫出小雨的實驗過程和酸奶密度的計算表達式(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點評】此題是測量酸奶的密度,掌握測量原理,實驗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考慮到導致誤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優(yōu)化設計,以達到減小誤差的目的。
四、解答題題(共3題,27、28題各8分,29題5分,共21分)
27.(8分)如圖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已知:ρ水>ρ煤油)
(1)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加入 初溫度 相同、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選用相同電加熱器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目的是 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時間內(nèi)吸收相同的熱量 。
(2)水和煤油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
①根據(jù)圖甲可判斷出b物質是 煤油 。(選填“水”或“煤油”)
②根據(jù)圖乙可判斷出 水 的吸熱能力強。(選填“水”或“煤油”)
【答案】(1)初溫度;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時間內(nèi)吸收相同的熱量;(2)①煤油;②水。
【點評】本題考查了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什么因素有關,及能夠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本題的難度不大。
28.(8分)熔模精密鑄造是工藝鑄造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做法如圖。先用蠟做成鑄件的模型(蠟模),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熱烘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nèi)澆灌鑄件材料的熔液,冷卻后便鑄成器物?,F(xiàn)對準備用于鑄造的某固態(tài)材料持續(xù)加熱使其變成液態(tài),達到400℃后開始記錄溫度,如下表格:
(1)分析表格,該材料屬于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第6分鐘時,該材料處于 固液混合 態(tài);
(3)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為0.9克/厘米3、質量為1800克的蠟制成蠟模,最后用密度為2.7×103千克/米3的金屬熔液澆鑄得到工件。求:
①制成的蠟模體積為多少厘米3?
②該工件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答案】(1)晶體;(2)固液混合;(3)①制成的蠟模體積為2000厘米3;②該工件的質量為5.4千克。
【點評】本題考查了晶體的熔化特點、體積密度的計算,知道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9.(5分)省油燈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由上下兩個碗狀容器組成,中間有夾層,夾層有一小孔與外部相連。有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上部盛水、夾層盛油”能夠省油(如圖所示)。請從減少油揮發(fā)的角度,說明該燈能省油的原理。
【答案】在上部盛水,因為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的較慢些,從而減小油的蒸發(fā);
上部盛水、夾層盛油,可以減小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可以減小油上方的空氣流速,從而減小油的蒸發(fā),達到省油的目的。
【點評】此題考查水的比熱容的特點及應用、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等,題材新穎,難度適中,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日期:2025/1/9 7:35:36;用戶:秦子政;郵箱:13669037329;學號:410371971a 體外長有皮毛,胎生……………………哺乳類
1b 體外沒有皮毛,卵生……………………2
2a 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恒定……………………P類
2b 體外沒有羽毛,體溫不恒定……………………3
3a 表皮干燥,在陸地上產(chǎn)卵……………………Q類
3b 皮膚濕潤,在水中產(chǎn)卵……………………4
4a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上陸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R類
4b 幼體、成體都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無四肢,用鰭劃水……………………S類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B
D
D
A
A
B
B
C
D
題號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C
1a 體外長有皮毛,胎生……………………哺乳類
1b 體外沒有皮毛,卵生……………………2
2a 體外長有羽毛,體溫恒定……………………P類
2b 體外沒有羽毛,體溫不恒定……………………3
3a 表皮干燥,在陸地上產(chǎn)卵……………………Q類
3b 皮膚濕潤,在水中產(chǎn)卵……………………4
4a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上陸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R類
4b 幼體、成體都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無四肢,用鰭劃水……………………S類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屬溫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七年級(上)期末科學試卷,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情檢測科學模擬卷,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2023-2024 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中模擬測試,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認識自然現(xiàn)象可能需要,175________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