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第1章(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6.難度系數:0.75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4年7月3日22時51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第二次出艙,完成了艙外巡檢任務。下圖為太陽系示意圖(部分)。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太空探索使我們認識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B.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衛(wèi)星
C.與地球的自然環(huán)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2.我國進行太空探索的意義主要有( )
①開發(fā)利用太空中豐富的生物資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環(huán)境進行科學實驗
③探索空間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④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內向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間,A錯誤;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B錯誤;與地球的自然環(huán)境相似的是火星,C錯誤;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正確;故選D。
2.太空為真空環(huán)境,就目前的科學手段而言,無法證明其有生物資源存在,①錯誤;人類利用太空的物理環(huán)境進行科學實驗,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間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②③正確;我國積極參與太空探索,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④正確。故選B。
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全球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位于貴州平塘的大窩凼(見下圖),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性能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達到500米,探測范圍可到達目前人類可知的宇宙邊緣,對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該望遠鏡可探測到的最高級別天體系統(tǒng)為( )
A.可觀測宇宙B.銀河系C.河外星系D.太陽系
4.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尋找與地球相似的天體,天體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有( )
①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適宜的溫度 ③與地球晝夜交替周期一致 ④有四季交替 ⑤有液態(tài)水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
【答案】3.A 4.D
【解析】3.據材料可知,“天眼”探測范圍可到達目前人類可知的宇宙邊緣,目前人類可探測到的宇宙范圍為可觀測宇宙,屬于天體系統(tǒng)的最高級別,A正確;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都不是最高級別天體系統(tǒng),BCD錯誤。故選A。
4.地球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包括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適宜的溫度、液態(tài)的水,①②⑤正確;天體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與是否與地球晝夜交替周期一致、四季交替現象關系不大,③④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和大小的測量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圖示意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5.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
A.正球體B.橢圓形C.扁球體D.不規(guī)則球體
6.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答案】5.D 6.C
【解析】5.結合所學知識,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和大小的測量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橢球體。ABC錯誤,D正確。故選D。
6.結合所學知識,由于受觀測條件和科學技術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過程,按時間先后順序是天圓地方?月食?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球衛(wèi)星照片,所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④①③。ABD錯誤,C正確。故選C。
下圖為手機微信的啟動畫面。這顆“藍色彈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7.人們常說“天衣無縫”,假如真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約是( )
A.4萬平方千米B.6371平方千米C.5.1億平方千米D.960多萬平方千米
8.下列關于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緯線長度都相等B.經線與赤道平行
C.所有的緯線相交于兩極點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答案】7.C 8.D
【解析】7.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約是5.1億平方千米,ABD錯誤,C正確;故選C。
8.緯線是指示東西方向的圓圈,所有的緯線平行于赤道,長度不相等,且緯線不相交于兩極點。經線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半圓,所有的經線相交于兩極點。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
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縮小的地球模型——地球儀。下圖是某地理學習小組制作地球儀的步驟和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圖②中,傾斜的鐵絲要與水平面成多少度的角( )
A.45°B.60°C.66.5°D.90°
10.圖③中,把乒乓球用傾斜的鐵絲穿起來,傾斜的鐵絲兩頭,即a處和b處,再用膠布裹幾圈固定。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處代表南極B.b處代表北極
C.地球上并不存在ab表示的地軸D.鐵絲ab是按照真實地球上的地軸縮小而成的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在地球儀上,東經和西經各分180個經度,所以地球儀上共有360條經線
②在地球儀上,緯度數是40°的地點有兩處
③在地球以上,130°E和50°W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④地理坐標為165°E,20°S的地方在東半球,南半球
A.1個B.2個C.3個D.4個
【答案】9.C 10.C 11.A
【解析】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②中,傾斜的鐵絲表示的是地軸,黃道平面(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是23°26′(即黃赤交角),地軸與赤道平面垂直,所以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34′,約66.5°。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10.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處代表北極,A錯誤;b處代表南極,B錯誤;地球上并不存在ab表示的地軸,C正確;鐵絲ab是代表的地軸是人類假想的,D錯誤。故選C。
1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線有無數條,①錯誤;在地球儀上,緯度數是40°的地點有無數處,②錯誤;在地球以上,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就都能組成一個經線圈平分地球,130°E和50°W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③正確;地理坐標為(165°E,20°S)的地方在西半球,南半球,④錯誤。綜上所述,故選A。
下圖為甲、乙、丙、丁四點經緯網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圖中丙點的地理坐標為( )
A.(50°S,60°E)B.(50°N,60°E)
C.(50°S,60°W)D.(50°N,60°W)
13.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點的方位比較,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甲在乙的正北方B.乙在丙的正東方
C.丙在甲的西南方D.乙在丁的西北方
【答案】12.B13.D
【解析】12.讀圖可知,丙地緯度自南向北數值遞增,所以為50°N;經度自西向東遞增,所以為60°E,故選B。
13.A、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甲的坐標是(60°W,50°S),乙的坐標是(60°W,50°N),因此甲在乙的正南方向,故不符合題意;B、丙的坐標是(60°E,50°N),乙的坐標是(60°W,50°N),因此乙在丙的正西方向,故不符合題意;C、丙的地理坐標是(60°E,50°N),甲的坐標是(60°W,50°S),因此丙在甲的東北方向,故不符合題意;D、乙的坐標是(60°W,50°N),丁的地理坐標是(60°E,50°S),因此乙在丁的西北方向,D正確,故選D。
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暗室里,用手電筒或蠟燭等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如圖為演示活動示意圖,結合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4.在演示地球自轉時,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
A.自左向右轉動地球儀B.自上向下轉動地球儀
C.自東向西轉動地球儀 D.讓光源繞地球儀轉動
15.該活動適宜演示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如( )
A.四季變化B.晝夜交替C.五帶形成D.晝夜半球
【答案】14.A 15.B
【解析】1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因此面對地球儀,撥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A正確。故選A。
15.該實驗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轉,能夠產生晝夜的交替現象,周期為一天,B正確;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A錯誤;沒有五帶形成,C錯誤;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表面,被太陽照亮的一半就是白晝,沒有照亮的一半就是黑夜.即使地球不自轉也會產生晝夜現象。故選B。
北京時間2024年3月20日8時31分,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升空。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發(fā)射成功,5天后順利進入環(huán)月軌道飛行。下圖示意嫦娥六號的環(huán)月軌道方向、地球公轉圖和海南文昌的位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北京的小明在8時31分收看電視直播,他遠在倫敦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時間卻是當地的0時31分,造成這一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形狀D.地球大小
17.嫦娥六號在環(huán)月道上的飛行方向是( )
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18.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當天( )
A.地球運行在公轉圖的①階段B.我國首都北京晝短夜長
C.地球運行在公轉圖的③階段D.中緯度的文昌晝長夜短
【答案】16.A 17.B 28.A
【解析】16.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東自轉,導致東邊時刻早,西邊時刻晚,不同經度間產生了時間差異。北京(東八區(qū))的小明在8時31分收看電視直播,他遠在倫敦(零時區(qū),時間比北京時間慢8個小時)的姐姐收看直播的時間卻是當地的0時31分,造成這一時間差異的原因是地球自轉,A正確。跟地球的公轉、地球形狀和地球大小無關,BCD錯誤。故選A。
17.從圖中看,嫦娥六號在環(huán)月道上的飛行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是自東向西,B正確。故選B。
28.結合所學可知,地球公轉圖中,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嫦娥六號探測器發(fā)射當天是5月3日,地球運行至公轉軌道中的①,A正確、C錯誤;北京和文昌屬于北半球,此時應是晝長夜短,文昌屬于低緯度,BD錯誤。故選A。
成都的小海學了地球的知識后,回家給父母做地球運動的演示(下圖),橢圓形紙板代表地球公轉軌道平面,鉛筆代表太陽直射光線。完成下面小題。
19.在不同季節(jié)早上上學的同一時間,小海發(fā)現夏季7點天已亮,而冬季同一時間天還沒亮,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體B.地球不透明C.地球的自轉D.地球的公轉
20.小海將地球儀從③移到④的過程中,可以模擬或解釋以下哪種現象( )
A.太陽直射點北移B.南極地區(qū)極晝范圍逐漸增大
C.四川的白晝逐漸變長D.校園內旗桿的正午影子日漸變短
【答案】19.D 20.B
【解析】19.夏季7點天已亮,而冬季此時天還沒亮,產生這種差異是因為冬夏季晝夜長短不同, 菏澤夏季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日出時間早;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日出時間晚,而晝夜長短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的,D正確;與地球是球體、地球不透明、地球的自轉無關,ABC錯誤;故選D。
20.從③移到④的過程即從秋分日到冬至日的過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到南回歸線的過程,太陽直射點南移,A錯誤;南極地區(qū)極晝范圍逐漸增大,北極地區(qū)極夜范圍逐漸增大,B正確;北半球晝變短,夜變長,四川的白晝逐漸變短,C錯誤;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變小,物體正午影子日漸變長,D錯誤;故選B。
法國巴黎奧運會于2024年7月26日開幕,8月11日閉幕。本屆奧運會開幕式將于當地時間7月26日19時30分開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關于法國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
A.地跨東西半球B.位于北溫帶C.位于高緯度D.屬于南半球國家
22.本屆奧運會舉辦期間( )
A.馬賽市晝短夜長B.巴黎的樹影逐漸變短
C.地球運動到圖中①-②段D.成都市晝長夜短
【答案】21.B 22.D
【解析】21.讀圖可知,法國主要位于42°N-51°N,4°W-8°E之間,位于東半球,北溫帶,B正確,A錯誤;位于中緯度,C錯誤;屬于北半球國家,D錯誤。故選B。
22.由材料可知,巴黎奧運會將于2024年7月26日開幕,8月11日閉幕。直射點在北半球且南移,位于北半球的成都和馬賽晝長夜短,D正確、A錯誤;法國巴黎的正午太陽高度漸小,樹影逐漸變長,B錯誤;地球繞日公轉圖,②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表示夏至日、③為秋分日、④為冬至日、①為春分日,故本屆奧運會舉辦期間地球運動到圖中②-③段,C錯誤。故選D。
二十四節(jié)氣凝聚中國古人智慧,描寫節(jié)氣的詩詞蘊含豐富的地理知識,唐代詩人劉長卿寫道:“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文意:某日晝夜均分一半,桃花初開的稍寒天氣,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結合所學完成下列小題。
23.該詩句描繪的景象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 )
A.春分B.夏至C.白露D.立冬
24.該日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和成都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分別是( )
A.向北移動,晝漸短B.向南移動,晝漸短
C.向北移動,晝漸長D.向南移動,晝漸長
25.二十四節(jié)氣的更替反映了季節(jié)的變化,帶來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轉B.地球自轉C.板塊運動D.海陸變遷
【答案】23.A 24.C 25.A
【解析】23.由詩句“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燕子)不辭桃花寒?!敝锌梢钥闯龃藭r晝夜等長,且桃花開,燕子從南方飛回來,說明是春分日,A正確,排除BCD,選A。
24.根據所學知識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此日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移向北半球,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晝長夜短,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5.由所學知識可知,節(jié)氣變化反映了季節(jié)的變化,導致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存在差異,產生有規(guī)律的農事活動。而季節(jié)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是由于隨著地球公轉,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造成的,故節(jié)氣變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轉,A正確,BCD錯誤,故選A。
第Ⅱ卷
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本題滿分10分)根據“太陽系中行星繞日公轉剖面示意圖”,回答問題。
(1)小行星帶是處在D 與E 兩行星軌道之間;G 與H 兩行星因距日較遠,屬遠日行星。(4分)
(2)地球因其生命產生發(fā)展而成為太陽系中一顆特殊行星。完成地球生命產生發(fā)展條件的思維導圖① ;② ;③ ;④生命進化連續(xù);⑤ 。(4分)
(3)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是 ;地球與月球構成了一個天體系統(tǒng),稱為 。(2分)
【答案】(1)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4分)
(2)地表溫度適宜 液態(tài)水的存在 吸引保存大氣 宇宙環(huán)境安全 (4分,意思相近即可給分)
(3)月球 地月系 (2分)
【詳解】(1)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位于D火星和E木星公轉軌道之間,G天王星和H海王星因距日遙遠,屬于遠日行星。
(2)圖中①是由日地距離適中和自轉、公轉周期適當形成的地表溫度適宜;②是由地表溫度適宜形成的液態(tài)水的存在;③是地球體積和質量適中,形成了適宜的引力,導致吸引保存大氣;④是地球所處太陽光照條件穩(wěn)定帶來的生命進化連續(xù);⑤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帶來了宇宙環(huán)境安全。
(3)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是月球;地球與月球構成了一個天體系統(tǒng),稱為地月系。
27.(本題滿分11分)讀圖經緯網,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B點在C點的 方向。從E點觀察地球自轉方向呈 (順時針/逆時針)(2分)。
(2)圖中B點的經緯度坐標是 ,位于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圖中完全位于低緯度地區(qū)的是 (填序號)。(4分)
(3)BD所在的0°經線又稱 ;0°緯線又稱 ;能與AC所在的經線組成經線圈的對應經線是 。(3分)
(4)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區(qū)域面積從大到小排序為 。(2分)
【答案】(1) 正東(1分) 逆時針(1分)
(2)0°,45°N (1分) 東(1分) 北(1分) ①(1分)
(3) 本初子午線(1分) 赤道(1分) 135°E(1分)
(4)①>②>③(2分)
【詳解】(1)讀圖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據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膳卸ǎ珺點位于C點的正東方向。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從E點即北極點觀察地球自轉方向是為逆時針方向。
(2)讀圖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B點的經緯度坐標是0°,45°N;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由此可知,按東西半球劃分,B點屬于東半球.按南北半球劃分屬于北半球。緯度的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qū),30°~60°為中緯度地區(qū),60°~90°為高緯度地區(qū)。由此可判定,按高中低緯度,①屬于低緯度。
(3)讀圖和根據所學可知,0°緯線即赤道,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線。兩條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經線圈,把地球平均分成兩個相等的半球,兩條相對經線之和為180°。AC所在經線的經度為45°W,故與圖中AC所在經線構成經線圈的經線是135°E。
(4)讀圖和根據所學可知,圖中①②③區(qū)域,所跨經緯度數相同,依據距離赤道越近,面積越大,可判定:面積最大的是①,因此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區(qū)域面積從大到小排序為①>②>③。
28.(本題滿分8分)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在暗室里,將手電筒的光照射到地球儀上,同時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觀察地球儀上形成的晝半球和夜半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是按 (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是按 (順時針/逆時針)方向轉動。(2分)
(2)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是 ;地球公轉一周的周期是 。(2分)
(3)撥動地球儀,該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 現象。(1分)
(4)小明所在的位置此時正值 ,小山所在位置此時正值 。(白晝/黑夜)(2分)
(5)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即將迎來白晝的是 地。(1分)
【答案】(1)逆時針 順時針 (2分)
(2)一天(或約24小時) 一年 (2分)
(3)晝夜更替 (1分)
(4) 黑夜 白晝 (2分)
(5)④ (1分)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天,公轉周期是一年。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撥動地球儀,該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
(4)讀圖可知,小明地處夜半球,正值黑夜;小山地處晝半球,正值白晝。
(5)讀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四地,①②③地正處于白晝,④位于晨線上,由黑夜到白晝,即將迎來白晝。
29.(本題滿分9分)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4月26日05時04分,在軌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打開艙門,迎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
(1)圖甲的①④兩點中,先看到日出的是點 ;②③兩點中,有陽光直射現象的是點 。(2分)
(3)人們將圖甲所示的這一天的節(jié)氣稱為 ,此時地球公轉至圖乙中 (填字母)處。這段時間,北半球各地處于 (季節(jié))。(3分)
(4)神舟十八號發(fā)射當天,地球公轉到圖乙中 至 之間(填字母),此時北京的中學生們明顯感覺到晝夜長短情況是 。(3分)
(5)當地球公轉到B處時,北京市房屋內正午太陽光照面積最接近下圖中的 (填序號)。(1分)
【答案】(1)① ② (2分)
(2)夏至 B 夏季 (3分)
(3)A B 晝長夜短 (3分)
(4)② (1分)
【詳解】(1)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位置靠東的點先看到日出,故圖甲中①④兩點中,先看到日出的是點①,①位置更靠東邊;②③兩點中,有陽光直射現象的是點②,因為②位于赤道上。
(2)讀圖甲,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圈及以內地區(qū)有極晝現象,所以人們將圖甲所示的這一天的節(jié)氣稱為夏至,此時地球公轉至圖乙中B夏至處。這段時間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處于夏季。
(3)神舟十八號發(fā)射當天是2024年4月25日,地球公轉到圖乙中A春分(3月21日前后)至B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間,此時陽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故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的中學生們明顯感覺到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4)當地球公轉到B夏至日時,太陽高度角最高,正午光照面積最小,故北京市房屋內正午太陽光照面積最接近下圖中的②。
30.(本題滿分12分)【地理實驗1】北京某中學的小明同學做了用手電筒(表示太陽)和地球儀(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轉運動的實驗,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觀察地球儀上的受光區(qū)域及其變化。下圖為演示實驗的瞬間照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方向、周期】
(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1分)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 。(1分)
【地理現象】
(2)小明同學觀察到以下兩個現象,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 ,(1分)② ,(1分)③ ,(1分)④ ,(1分)⑤ (1分)
【拓展應用】
日晷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一天的時刻。小明同學拍攝了校園內一幅日晷圖(圖1)并繪制了日晷計時示意圖(圖2)。
(3)根據示意圖,推測日晷計時用到的地理規(guī)律是 。(1分)圖1中日晷晷針的影子朝 (方向),(1分)推測小明拍照的時間最接近 。(1分)
(4)一天中從日出到日落,晷針投影長度變化規(guī)律為____。(2分)
A.先變長后變短B.先變短后變長C.保持不變D.逐漸變短
【答案】(1)自西向東(1分) 一天或24小時(1分)
(2)黑夜(1分) 白天(1分) 時間(先后)差異(1分) 黑夜(1分) 晝夜交替(1分)
(3)地球的自轉(1分) 北(1分) 正午或12點(1分)
(4)B(2分)
【詳解】(1)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周期是一天或約24小時。
(2)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地球上各地出現了晝夜更替的現象。讀圖可知,當北京是黑夜時,新德里是白天,這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時間先后差異。再過幾個小時新德里即將進入黑夜,這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3)一天之中,日出日落太陽高度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影子從日出到正午到日落,先變短到最短后再變長;推測日晷計時用到的地理規(guī)律是地球的自轉,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正午時刻。讀圖可知,針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著當地的正午時刻,推測小明拍照的時間最接近是中午(12點)。
(4)根據材料可知,日暑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一天的時刻,日出到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投影長度在變短,正午到日落,太陽高度角減小,投影長度在變長;因此一天中從日出到日落,晷針投影長度變化規(guī)律為先變短后變長,B正確,ACD錯誤;故選B。現象1:
根據照片顯示,當北京是①____(白天/黑夜)時,新德里是②____(白天/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③____。
現象2:
再過幾個小時,新德里即將進入④____(白天/黑夜)。
→
地球自轉產生⑤____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四川成都簡陽市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試卷及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四川成都新都區(qū)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及答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四川成都大邑縣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試卷及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