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考真題匯編的意義。1、增強高考考生的復(fù)習動力和信心;2、提高高考考生的復(fù)習效率;3、加深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考真題匯編的內(nèi)容。1、高考試題收錄;2、答案解析;3、復(fù)習指導。
三、高考真題匯編的重要性。高考真題匯編不僅可以提高考生的復(fù)習動力和信心,增強考生的復(fù)習效率,而且還可以加深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使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試方向,為高考復(fù)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近10年(14-23年)高考化學分項匯編
專題84 離子檢驗與推斷
1.【2023年遼寧卷】下列鑒別或檢驗不能達到實驗?zāi)康牡氖?br>A.用石灰水鑒別Na2CO3與NaHCO3
B.用KSCN溶液檢驗FeSO4是否變質(zhì)
C.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檢驗Na2SO3是否被氧化
D.加熱條件下用銀氨溶液檢驗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答案】A
【解析】A.石灰水的主要成分為Ca(OH)2能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二者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達到鑒別的目的,A錯誤;B.Fe2+變質(zhì)后會生成Fe3+,可以利用KSCN溶液鑒別,現(xiàn)象為溶液變成血紅色,可以達到檢驗的目的,B正確;C.Na2SO3被氧化后會變成Na2SO4,加入鹽酸酸化的BaCl2后可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可以用來檢驗Na2SO3是否被氧化,C正確;D.含有醛基的物質(zhì)可以與銀氨溶液反應(yīng)生成銀單質(zhì),可以用來檢驗乙醇中混油的乙醛,D正確;故答案選A。
2.【2022年上海卷】下列四組物質(zhì)中,不能用溴水鑒別的是
A.和B.NaOH和NaClC.乙烷和乙烯D.正戊烷和正己烷
【答案】D
【解析】A.能與溴水發(fā)生反應(yīng)使溴水褪色,與溴水不反應(yīng),不能使溴水褪色,A項可鑒別;B.NaOH能與溴水發(fā)生反應(yīng)使溴水褪色,NaCl與溴水不反應(yīng),不能使溴水褪色,B項可鑒別;C.乙烯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使溴水褪色,乙烷與溴水不反應(yīng),不能使溴水褪色,C項可鑒別;D.烷烴與溴水均不反應(yīng),D項不能鑒別;故選D。
3.【2022年1月浙江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灼燒法做“海帶中碘元素的分離及檢驗”實驗時,須將海帶進行灰化
B.用紙層析法分離鐵離子和銅離子時,不能將濾紙條上的試樣點浸入展開劑中
C.將盛有苯酚與水形成的濁液的試管浸泡在80℃熱水中一段時間,濁液變澄清
D.不能將實驗室用剩的金屬鈉塊放回原試劑瓶
【答案】D
【解析】A.灼燒使海帶灰化,除去其中的有機物,便于用水溶解時碘離子的浸出,故A正確;B.紙層析法中要求流動相溶劑對分離物質(zhì)應(yīng)有適當?shù)娜芙舛?,由于樣品中各物質(zhì)分配系數(shù)不同,因而擴散速度不同,所以紙層析法是利用試樣中各種離子隨展開劑在濾紙上展開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如果試樣接觸展開劑,樣點里要分離的離子或者色素就會進入展開劑,導致實驗失敗,故B正確;C.苯酚常溫為微溶,高于60℃時易溶于水,故C正確;D.鈉是活潑的金屬,易與水反應(yīng),易被氧氣氧化,因此實驗時用剩的鈉塊應(yīng)該放回原試劑瓶,故D錯誤;故選D。
4.【2022年6月浙江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標準液潤洗滴定管后,應(yīng)將潤洗液從滴定管上口倒出
B.鋁熱反應(yīng)非常劇烈,操作時要戴上石棉手套和護目鏡
C.利用紅外光譜法可以初步判斷有機物中具有哪些基團
D.蒸發(fā)濃縮硫酸銨和硫酸亞鐵(等物質(zhì)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現(xiàn)晶膜,靜置冷卻,析出硫酸亞鐵銨晶體
【答案】A
【解析】A.用標準液潤洗滴定管,要將整個滴定管內(nèi)壁進行潤洗,因此,應(yīng)將潤洗液的一部分從滴定管上口倒出,另一部分從滴定管下口放出,A說法不正確;B.鋁熱反應(yīng)非常劇烈,反應(yīng)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有大量火星飛濺出來,因此,在操作時要戴上石棉手套和護目鏡以保護手和眼睛,B說法正確;C.有機物中的基團在紅外光譜中會呈現(xiàn)出其特征譜線,因此,可以利用紅外光譜法初步判斷有機物中具有哪些基團,C說法正確;D.硫酸亞鐵銨的溶解度隨著溫度降低而減小,蒸發(fā)濃縮硫酸銨和硫酸亞鐵(等物質(zhì)的量)的混合溶液至出現(xiàn)晶膜,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靜置冷卻后,由于在該溫度下的混合體系中硫酸亞鐵銨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析出的晶體是硫酸亞鐵銨晶體,D說法正確。綜上所述,本題選A。
5.(2021.6·浙江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減壓過濾適用于過濾膠狀氫氧化物類沉淀
B.實驗室電器設(shè)備著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制備硫酸亞鐵銨晶體時,須將含和的溶液濃縮至干
D.將熱的飽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卻即可制得顆粒較大的晶體
【答案】B
【解析】A.因為膠狀沉淀可能會透過濾紙或造成濾紙堵塞,則減壓過濾不宜用于過濾膠狀沉淀或顆粒太小的沉淀,故A錯誤;B.實驗室中儀器設(shè)備著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滅火,故B正確;C.制備硫酸亞鐵銨晶體時,將硫酸銨和硫酸亞鐵溶液濃縮至干會使晶體失去結(jié)晶水,故C錯誤;D.冷卻結(jié)晶時,自然冷卻才能得到大顆粒晶體,快速冷卻得到的是細小晶體,故D錯誤;故選B。
6.(2020·天津高考真題)檢驗下列物所選用的試劑正確的是
【答案】C
【解析】A.淀粉溶液可以檢驗碘單質(zhì),不能檢驗碘元素,錯誤;B.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可以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應(yīng)該用品紅檢驗二氧化硫氣體,錯誤;C.銅離子遇到氨水會先產(chǎn)生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繼續(xù)加氨水會生成四氨合銅離子,檢驗銅離子可以用氨水,正確;D.銨根離子遇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生成氨氣,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不能使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錯誤;答案選C。
7.(2018·浙江高考真題)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A.將某固體試樣完全溶于鹽酸,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該固體試樣中存在SO42-
B.將某固體試樣完全溶于鹽酸,再滴加KSCN溶液,沒有出現(xiàn)血紅色,則該固體試樣中不存在Fe3+
C.在某固體試樣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沒有產(chǎn)生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固體試樣中仍可能存在NH4+
D.在某固體試樣加水后的上層清液中,滴加鹽酸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則該固體試樣中存在SiO32-
【答案】C
【解析】A.將某固體試樣完全溶于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排除了干擾離子,如碳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銀離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白色沉淀為硫酸鋇,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但該固體試樣中不一定存在SO42-,例如硫酸氫鈉固體中不存在SO42-,錯誤;B.若固體為FeCl3和Fe的混合物時,也有相同的現(xiàn)象,故固體試樣中可能存在Fe3+,錯誤;C.將某固體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沒有產(chǎn)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也可能是由于生成的一水合氨濃度很小沒有放出氨氣,則該固體試樣中仍可能存在NH4+,正確;D.鹽酸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可能原固體中有AlO2-,不一定為SiO32-,錯誤;答案選C。
8.(2018·浙江高考真題)通過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A.將某固體試樣完全溶于鹽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該固體試樣中存在SO42-
B.將某固體試樣完全溶于鹽酸,再滴加KSCN溶液,沒有出現(xiàn)血紅色,則該固體試樣中不存在Fe3+
C.在某固體試樣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沒有產(chǎn)生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固體試樣中仍可能存在NH4+
D.在某固體試樣加水后的上層清液中,滴加鹽酸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則該固體試樣中存在SiO32-
【答案】C
【解析】A.當固體中含有SO32-時,在酸性條件下滴加Ba(NO3)2溶液會被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看到相同現(xiàn)象,故不一定是SO42-,選項A錯誤;B.若固體為FeCl3和Fe的混合物時,也有相同的現(xiàn)象,故固體試樣中可能存在Fe3+,選項B錯誤;C.檢驗NH4+為加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選項中沒有加熱,故不能確定有沒有銨根離子,選項C正確;D.鹽酸出現(xiàn)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可能原固體中有AlO2-,不一定為SiO32-,選項D錯誤。答案選C。
9.(2017·浙江高考真題)已知:微溶于水,可溶于硝酸。溶液X中可能含有中的幾種離子。為了確定其組成,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X中一定含有和
B.溶液X中一定不含、
C.為確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可取溶液2,加入溶液
D.在溶液X中依次滴入鹽酸、雙氧水和硫氰化鉀溶液后,溶液將變?yōu)榧t色
【答案】B
【解析】溶液X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氣體和沉淀,氣體為二氧化碳、沉淀為硅酸,則一定含CO32-、SiO32-,由離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含Ca2+、Fe2+,由電荷守恒可知一定存在的陽離子為Na+;溶液1與過量硝酸銀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應(yīng)為AgCl或硫酸銀,加鹽酸引入氯離子,則不能確定是否含Cl-,且一定不含Br-,不能確定是否含SO42-。A.溶液X中一定含有Na+、CO32?、SiO32?,不能確定是否含Cl?,錯誤;B.一定含CO32-、SiO32-,由離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含Ca2+、Fe2+,與過量硝酸銀反應(yīng)生成白色沉淀一定不含Br-,正確;C.為確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SO42?,可取溶液2加入BaCl2溶液,因溶液2中含銀離子,錯誤;D.X中不含F(xiàn)e2+,滴入鹽酸、雙氧水和硫氰化鉀溶液后,溶液為無色,錯誤;故答案選B。
10.(2016·浙江高考真題)某固體可能含有NH4+、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取等質(zhì)量的兩份該固體,進行如下實驗(不考慮鹽類的水解及水的電離);
(1)一份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g,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鹽酸,仍有4.66g沉淀。
(2)另一份固體與過量NaOH固體混合后充分加熱,產(chǎn)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0.672L(標準狀況)。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Na+B.該固體中一定沒有Cu2+、Cl-、Na+
C.該固體中只含有NH4+、CO32-、SO42-、Cl-D.根據(jù)以上實驗,無法確定該固體中有Na+
【答案】A
【解析】
(1)一份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一定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g,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鹽酸,仍有4.66g沉淀,4.66g沉淀為硫酸鋇,物質(zhì)的量為=0.02ml,即n(SO42-)=0.02ml,沉淀部分溶于鹽酸,一定含有CO32-、SO42-,碳酸鋇沉淀質(zhì)量為6.63g-4.66g=1.97g,物質(zhì)的量為0.01ml,即n(CO32-)=0.01ml;
(2)另一份固體與過量NaOH固體混合后充分加熱,產(chǎn)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即氨氣0.672L(標準狀況),物質(zhì)的量為=0.03ml,所以含有銨根離子0.03ml;根據(jù)電荷守恒,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的物質(zhì)的量=0.02ml×2+0.01ml×2=0.06ml,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的物質(zhì)的量=0.03ml×1=0.03ml,所以一定含有鈉離子,其物質(zhì)的量是:0.06ml-0.03ml=0.03ml。
A.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Na+,正確;B.該固體中一定沒有Cu2+、錯誤;C.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Na+,其余的無法判斷,錯誤;D.根據(jù)以上實驗,該固體中一定有Na+,錯誤;故選A。
11.(2016·上海高考真題)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離子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向該無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無色。下列關(guān)于該溶液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42-C.肯定含有SO32-D.肯定含有NH4+
【答案】BC
【解析】Fe2+、I-均與溴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后,溶液具有顏色,由SO32-+I2+H2O═SO42-+2I-+2H+可知,則向該無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無色,則一定不含F(xiàn)e2+,一定含SO32-,又離子濃度相等、溶液為電中性,若陰離子只有SO32-,則含 Na+、NH4+、K+中的兩種,若含SO32-、I-,則含 Na+、NH4+、K+,若含SO32-、SO42-,不遵循電荷守恒,則一定不存在SO42-,故選BC。
12.(2013·浙江高考真題)現(xiàn)有一瓶標簽上注明為葡萄糖酸鹽(鈉、鎂、鈣、鐵)的復(fù)合制劑,某同學為了確認其成分,取部分制劑作為試液,設(shè)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已知:控制溶液pH=4時,F(xiàn)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該同學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根據(jù)現(xiàn)象1可推出該試液中含有Na+
B.根據(jù)現(xiàn)象2可推出該試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據(jù)現(xiàn)象3和4可推出該試液中含有Ca2+,但沒有Mg2+
D.根據(jù)現(xiàn)象5可推出該試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C
【解析】A.由于試液中外加了NaOH和Na2CO3,所以不能確定原試液中是否含有鈉離子,錯誤;B.試液中有沒有葡萄糖酸根離子,都無銀鏡生成,因為葡萄糖酸根離子中不含醛基,錯誤;C.濾液中加氨水無沉淀產(chǎn)生,說明無鎂離子,加入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有鈣離子,正確;D.試液中可能含亞鐵離子,也可能只含鐵離子而不含亞鐵離子,錯誤;答案選C。
13.(2015·天津高考真題)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或離子檢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顯紅色,證明原溶液中有Fe3+,無Fe2+
B.氣體通過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證明原氣體中含有水蒸氣
C.灼燒白色粉末,火焰成黃色,證明原粉末中有Na+,無K+
D.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證明原氣體是CO2
【答案】B
【解析】A、Fe3+遇KSCN會使溶液呈現(xiàn)紅色,F(xiàn)e2+遇KSCN不反應(yīng)無現(xiàn)象,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紅色,則證明存在Fe3+,并不能證明無Fe2+,錯誤;B、氣體通過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則發(fā)生反應(yīng):CuSO4+5H2O═CuSO4?5H2O,可證明原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正確;C、灼燒白色粉末,火焰呈黃色,證明原粉末中有Na+,并不能證明無K+,Na+焰色反應(yīng)為黃色,可遮住紫光,K+焰色反應(yīng)需透過藍色的鈷玻璃濾去黃光后觀察,錯誤;D、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CO2、SO2等,故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則原氣體不一定是CO2,錯誤;故選B。
14.(2011·天津高考真題)向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不同的無色溶液進行如下操作,結(jié)論正確的是
【答案】B
【解析】A.原來的溶液中含有SO42-和Ag+,滴加BaCl2溶液都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錯誤;B.氧化性Cl2>I2,所以發(fā)生反應(yīng):Cl2+2I-=I2+2Cl-,碘單質(zhì)容易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它的四氯化碳溶液顯紫色,正確;C.火焰呈黃色說明含有Na+,但不能說明是否含有K+,要透過藍色鈷玻璃來看。若呈紫色則含有K+,否則不會K+,錯誤;D.只有加入氫氧化鈉至溶液顯堿性時再加熱并用濕潤的紅色試紙檢驗若變藍,才能證明含有NH4+,否則不含NH4+,錯誤;故選B。
15.(2011·上海高考真題)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別取樣:①用pH計測試,溶液顯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無明顯現(xiàn)象。為確定該溶液的組成,還需檢驗的離子是
A.NH4+B.SO42-C.Ba2+D.Na+
【答案】D
【解析】由①可知溶液顯弱酸性,上述離子只有NH4+水解使溶液顯酸性,則一定含有NH4+,而S2-水解顯堿性,且其水解程度比NH4+大,則溶液中一定不含有S2-;再由氯水能氧化I-生成碘單質(zhì),而碘遇淀粉變藍,而②中加氯水和淀粉無明顯現(xiàn)象,則一定不含有I-;又溶液呈電中性,有陽離子必有陰離子,則溶液中有NH4+,必須同時存在陰離子,即SO42-必然存在,而Ba2+、SO42-能結(jié)合生成沉淀,則這兩種離子不能共存,即一定不存在Ba2+;顯然剩下的Na+是否存在無法判斷,則需檢驗的離子是Na+,符合題意;所以答案:D。
16.(2014·浙江高考真題)霧霾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健康。某地區(qū)的霧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無機離子:Na+、NH4+、Mg2+、Al3+、SO42-、NO3-、Cl-。某同學收集了該地區(qū)的霧霾,經(jīng)必要的預(yù)處理后試樣溶液,設(shè)計并完成了如下的實驗:
已知:3NO3-+ 8Al + 5OH-+ 2H2O3NH3+ 8AlO2-
根據(jù)以上的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該同學得出的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A.試樣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試樣中一定不含Al3+
C.試樣中可能存在Na+、Cl-
D.該霧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答案】B
【解析】試樣溶液中加入過量Ba(OH)2并加熱,生成的氣體1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說明氣體1是NH3,則試樣中含有NH4+;向濾液中通入CO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加入Al,生成氣體2,該氣體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說明含有氣體2是NH3,根據(jù)已知條件知,溶液2中含有NO3-,根據(jù)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含有NO3-;濾液1中通入CO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氣體,說明沉淀2是碳酸鋇等難溶性碳酸鹽;沉淀1加入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鋇不溶于酸,說明原來溶液中含有SO42-,能和過量Ba(OH)2反應(yīng)生成能溶于酸的沉淀,根據(jù)離子知,該沉淀為Mg(OH)2,所以溶液中含有Mg 2+,A.通過以上分析知,試樣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正確;B.通過以上分析知,試樣中不能確定是否含有Al3+,錯誤;C.通過以上分析知,試樣中可能存在Na+、Cl-,要檢驗是否含有鈉離子或氯離子,可以采用焰色反應(yīng)鑒定鈉離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檢驗氯離子,正確;D.根據(jù)以上分析知,試樣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可能存在Na+、Cl-,所以該霧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正確,答案選B。
17.(2014·上海高考真題)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將溶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取少量試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層清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 B.一定有SO42-
C.一定沒有Al3+ D.一定沒有CO32-
【答案】BD
【解析】將溶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溶液呈酸性,一定無CO32-、有Al3+;取少量試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SO42-;氯化鋇含有氯離子,滴加氯化鋇后的液體含有氯離子,原溶液不一定有Cl-,正確。
18.(2013·江蘇高考真題)下列依據(jù)相關(guān)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一定是碳酸鹽溶液
B.用鉑絲蘸取少量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yīng),火焰呈黃色,該溶液一定是鈉鹽溶液
C.將某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顏色褪去,該氣體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變色,滴加氯水后溶液顯紅色,該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2+
【答案】D
【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可能是碳酸鹽溶液或碳酸氫鹽溶液或亞硫酸鹽溶液,錯誤;B.用鉑絲蘸取少量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yīng),火焰呈黃色,鉀元素的焰色反應(yīng)若不用鈷玻璃也會發(fā)出黃色火焰,該溶液不一定是含鈉元素的溶液,錯誤;C.將某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顏色褪去,通入的氣體只要是還原性氣體或能發(fā)生加成的有機氣體都可以使溴水褪色,如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該氣體不一定是乙烯,錯誤;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變色,說明不含鐵離子,滴加氯水后溶液顯紅色,氯氣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遇到KSCN溶液生成血紅色溶液證明該溶液中一定含F(xiàn)e2+,正確;故選D。
19.(2015·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測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體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即可
B.做蒸餾實驗時,在蒸餾燒瓶中應(yīng)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騰前發(fā)現(xiàn)忘記加沸石,應(yīng)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
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說明該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提純混有少量硝酸鉀的氯化鈉,應(yīng)采用在較高溫度下制得濃溶液再冷卻結(jié)晶、過濾、干燥的方法
【答案】B
【解析】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試紙,不能用pH試紙測定新制氯水的pH值,錯誤;B.液體加熱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熱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忘記加碎瓷片,應(yīng)該采取停止加熱,待溶液冷卻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正確;C.硫酸鋇和AgCl均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則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繼續(xù)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錯誤;D.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氯化鈉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鉀,氯化鈉是大量的,制得的飽和溶液中硝酸鉀量較少,不能采取降溫結(jié)晶的方法,錯誤;故答案選B。
20.(2012·全國高考真題)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液溴易揮發(fā),在存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應(yīng)加水封
B.能使?jié)櫇竦牡矸跭I試紙變成藍色的物質(zhì)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層顯紫色,證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該溶液一定含有Ag+
【答案】A
【解析】A.溴易揮發(fā),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封,A正確;B.NO2氣體、溴單質(zhì)等也可以把碘離子氧化為單質(zhì)碘,碘單質(zhì)遇到淀粉變藍,B錯誤;C.碘鹽易溶于水,不易溶于CCl4,則碘鹽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CCl4,振蕩,不會發(fā)生萃取,C錯誤;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該溶液不一定含有Ag+,有可能含有SO42-,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A。
21.(2010·天津高考真題)下列鑒別方法可行的是
A.用氨水鑒別Al3+、Mg2+和Ag+
B.用Ba(NO3)2溶液鑒別Cl-、SO42-和CO32-
C.用核磁共振氫譜鑒別1-溴丙烷和2-溴丙烷
D.用KMnO4酸性溶液鑒別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
【答案】C
【解析】A.氨水加入到Al3+、Mg2+中都得到白色沉淀,而加入Ag+中首先得到白色沉淀,當氨水過量時沉淀溶解得到澄清溶液,用氨水不能鑒別Al3+和Mg2+,錯誤;B.Ba(NO3)2溶液加入Cl-中無現(xiàn)象,加入到SO42-和CO32-中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鑒別,錯誤;C.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別含有三種、兩種H原子,因此可以用核磁共振氫譜鑒別1-溴丙烷和2-溴丙烷,正確;D.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都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而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因此不可以用KMnO4酸性溶液鑒別CH3CH=CHCH2OH和CH3CH2CH2CHO,錯誤;答案選C。
22.(2007·上海高考真題)離子檢驗的常用方法有三種:
下列離子檢驗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NH4+-氣體法B.I--沉淀法
C.Fe3+-顯色法D.Ca2+-氣體法
【答案】D
【解析】A.NH4+是與強堿的濃溶液共熱生成氣體,氨氣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則氣體法可檢驗,選項A合理;B.I-離子與硝酸銀反應(yīng)生成黃色沉淀,則沉淀法可檢驗,選項B合理;C.Fe3+遇KSCN溶液會變?yōu)檠t色(或者與苯酚反應(yīng),溶液顯紫色),因此可以用顯色法檢驗,選項C合理;D.Ca2+不能反應(yīng)生成氣體,應(yīng)該是利用碳酸根離子產(chǎn)生白色沉淀進行檢驗,利用沉淀法而不是氣體法,選項D不合理;答案選D。
待檢驗物質(zhì)
所用試劑
A
海水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SO2氣體
澄清石灰水
C
溶液中的Cu2+
氨水
D
溶液中的
NaOH溶液,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
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蕩,靜置
下層溶液顯紫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潔凈鉑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yīng)
火焰呈黃色
原溶液中有Na+、無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將濕潤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試管不變藍
原溶液中無
檢驗方法
沉淀法
顯色法
氣體法
含義
反應(yīng)中有沉淀產(chǎn)生或溶解
反應(yīng)中有顏色變化
反應(yīng)中有氣體產(chǎn)生
這是一份專題79 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B)-【真題匯編】最近10年(14-23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項匯編(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79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B原卷卷docx、專題79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B解析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78 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A)-【真題匯編】最近10年(14-23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項匯編(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78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A原卷卷docx、專題78有機推斷書寫合成路線A解析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77 有機推斷——提供信息-【真題匯編】最近10年(14-23年)高考化學真題分項匯編(全國通用),文件包含專題77有機推斷提供信息原卷卷docx、專題77有機推斷提供信息解析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