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 1007 KB
    • 2024-12-31 21:32
    • 123
    • 0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第1頁
    1/15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第2頁
    2/15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第3頁
    3/15
    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展開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12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50分)
    左圖為二分二至日中某日以極點為中心的晝夜分布圖,其中陰影區(qū)域為黑夜,非陰影區(qū)域為白天,MON為晨昏線。右圖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轉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2023年國慶期間,地球公轉的位置位于圖中的( )
    A. a→b區(qū)間B. b-→c區(qū)間
    C. c→d區(qū)間D. d-→a區(qū)間
    2. 根據(jù)材料可知,圖示( )
    A. 此時北京時間為17時B. 該日應為春分日
    C. ON曲線段為昏線D. 該半球為南半球
    3. 該日過后三個月內( )
    A. 地球公轉速度先變快,后變慢B. 長沙市晝長夜短,晝漸短、夜?jié)u長
    C.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北移D. 海南三亞正午日影先變長,后變短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題詳解】
    據(jù)圖中地球公轉方向可知,a為春分,b為夏至,c為秋分,d為冬至,由此可知國慶期間,地球公轉位置位于c→d區(qū)間,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經(jīng)度分布可知,此圖為北半球的俯視圖,此時北極圈及以內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故應為夏至日,按照地球自轉方向來看,NO為晨線,MO為昏線;M地與昏線相交,且位于赤道,故M點135°E地方時應為18:00,此時北京時間應為17:00,A正確,BCD錯誤。故選A。
    【3題詳解】
    根據(jù)上題可知,此時為夏至日6月22日,再過3個月為12月22日,在7月初到達遠日點,此時地球公轉速度先變慢,后變快,A錯誤;此時為北半球晝長最長的一天,過了該日后北半球的長沙市晝長夜短,晝漸短、夜?jié)u長,B正確;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C錯誤;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三亞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太陽直射點在該日后會向三亞移動,到達三亞后繼續(xù)向南移動,故此時該地正午日影先變短,后變長,D錯誤。故選B。
    某校一個地理興趣小組對當?shù)匾粋€山谷進行野外考察,該小組繪制了某時段等壓面與等溫線圖,以便研究山谷風(谷風指空氣從谷地流向山坡,山風指空氣從山坡流向谷地)的特點。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4.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圖中出現(xiàn)的時間是白天 ②圖中出現(xiàn)的時間是夜晚
    ③此時吹谷風 ④此時吹山風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5. 據(jù)實際調查,圖中甲地的夜雨較多,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夜晚的氣溫比周圍地區(qū)高,氣流呈上升運動
    B. 夜晚的氣溫比周圍地區(qū)低,氣流呈下沉運動
    C. 夜晚的氣溫高于白天,氣流呈上升運動
    D. 夜晚的氣溫比周圍地區(qū)高,蒸發(fā)旺盛,空氣中的水汽豐富
    【答案】4. A 5. A
    【解析】
    【4題詳解】
    根據(jù)圖中等值線,氣溫等值線向下凹,說明谷地氣溫低,氣壓等值線向上凸,說明谷地氣壓高。山坡氣溫高,氣壓低。圖示吹谷風,時間是白天,①對,②錯。此時吹谷風,③對,④錯。A對,B、C、D錯。
    【5題詳解】
    據(jù)實際調查,圖中甲地的夜雨較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夜晚谷地降溫比山坡慢,夜晚的氣溫比周圍地區(qū)高,氣流呈上升運動,A對。B、D錯。夜晚的氣溫都是低于白天,C錯。
    讀圖a和圖b,完成下列小題。
    6. 關于甲乙兩島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島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B. 乙島南北跨度大約55千米
    C. 乙島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D. 甲島河流呈向心狀水系
    7. 圖示信息表明( )
    A. 甲島位于乙島的東南方向
    B. 圖a的比例尺比圖b小
    C. 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 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響
    【答案】6. B 7. B
    【解析】
    【6題詳解】
    由圖中經(jīng)緯度信息可判斷,甲島位于東經(jīng)178°附近,南緯17-18°附近,地處南半球、西半球,A錯誤;乙島南北跨0.5個緯度左右,在經(jīng)線上每隔一個緯度約111千米,故乙島南北跨度大約55千米,B正確;乙島北部地處東北信風迎風坡,且暖流增溫增濕,降水多,形成熱帶雨林氣候,C錯誤;甲島河流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流動,呈放射狀水系,D錯誤。故選B。
    【7題詳解】
    甲島位于東經(jīng)178°附近,乙島位于西經(jīng)66度附近,甲在乙的西部,A錯誤;圖a和圖b經(jīng)度跨度相差不大,但圖a跨緯度是1°,圖b跨緯度0.5°,圖a實地面積大,但圖幅小,故圖a比例尺小于圖b,B正確;由圖可看出,兩島城市均分布在島嶼的沿海地區(qū),沿公路分布,C錯誤;公路環(huán)島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受地形影響明顯,D錯誤。故選B。
    地質圖上,構造等高線是指某一巖層頂部海拔相同點的連線。下圖示意南半球某區(qū)域的白堊紀巖層構造等高線和地形等高線,地形等高線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最高點海拔為681米,甲乙丙丁為地表四地點。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8. 關于圖中681米的山峰成因是( )
    A. 為背斜成山B. 為向斜成山
    C. 為背斜成谷,后兩翼經(jīng)侵蝕成山D. 為向斜成谷,后兩翼經(jīng)侵蝕成山
    9.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甲坡面徑流流向東北B. 乙處海拔約為580米
    C. 丙地可以看到681米的山峰D. 丁處河谷東側河岸陡峭
    【答案】8. D 9. C
    【解析】
    【8題詳解】
    據(jù)材料可知,圖中顯示構造等高線在681米的山峰附近向高處凸出,說明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地質構造,AC錯誤;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如果沒有經(jīng)過外力作用,向斜形成的是谷地,而非現(xiàn)在的山地,B錯誤;該地巖層向下彎曲,先形成谷地,后兩翼被侵蝕,槽部受擠壓巖層堅硬殘留成山,D正確。故選D。
    【9題詳解】
    據(jù)材料可知,圖中有一個“→”指向標的指向為北方,而坡面徑流是由高處向低處流動,在等高線地圖中表現(xiàn)為垂直于等壓線,所以甲坡面徑流流向為西北方向,A錯誤;圖中地形等高線的等高距是50米,根據(jù)圖中550m等高線分布可知,由此推斷乙處海拔600~650米之間,B錯誤;從丙地到山峰,等高線的變化特征為先稀疏后密集,說明坡度先緩后陡,無遮擋物,故丙地可以看到681米的山峰,C正確;丁處河谷東側河岸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丁處河谷西側河岸陡峭,D錯誤。故選C。
    中國最美桌山——瓦屋山,四面壁立千仞,山頂坦蕩平闊,森林覆蓋率96.1%,有野生植物3500余種,被子植物種類約占世界現(xiàn)存總科數(shù)的60%,被譽為“世界被子植物的搖籃和分化中心”,它是全國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下圖為“手繪瓦屋山地質構造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有關瓦屋山成因分析正確的是( )
    A. 玄武巖覆蓋堆積在石灰?guī)r上方,不易侵蝕
    B. 地殼水平張裂,斷裂抬升
    C. 玄武巖松散不夠堅硬,易被侵蝕形成平頂
    D. 植被覆蓋率高,泥沙易被攔截堆積成山
    11. 有關瓦屋山自然地理環(huán)境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地勢起伏大,自然帶垂直分異明顯
    B. 石灰?guī)r廣布,喀斯特地貌發(fā)育良好
    C.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
    D. 山頂氣溫低,有終年積雪分布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題詳解】
    據(jù)圖可知,堅硬的玄武巖層像一頂安全帽,保護下方的巖層免受侵蝕,維持了較高的地勢,形成了瓦屋山,A正確;根據(jù)圖中巖層發(fā)生彎曲來看,該地的地殼應該是受水平擠壓,超過巖層的承受力,形成斷裂抬升,B錯誤;據(jù)圖可知,玄武巖能保留到現(xiàn)在,表明玄武巖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C錯誤;瓦屋山的主要成因為內力作用,不是外力作用,D錯誤。故選A。
    【11題詳解】
    瓦屋山海拔2800米,“四面壁立千仞”,表明地勢起伏大,受水熱條件影響,自然帶垂直分異明顯,A正確;圖中顯示當?shù)貛r層中石灰?guī)r廣布,受流水溶蝕作用,容易發(fā)育喀斯特地貌,B正確;根據(jù)瓦屋山的經(jīng)緯度可知,當?shù)貫閬啛釒Ъ撅L氣候區(qū),降水豐富,C正確;瓦屋山海拔2800米,與山麓的溫差為16.8℃,夏季時,山頂上沒有積雪,D不正確。根據(jù)題意,本題選D。
    下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某月海平面等壓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 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氣流垂直運動方向與其他三地不同的是(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13. 圖示時刻( )
    A. ①地的風力小于②地B. ②地的氣溫低于③地
    C. ①地的降水區(qū)域大于④地D. ④地的大氣逆輻射強于③地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題詳解】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丙、丁 都受高壓控制,氣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為主;乙受低氣壓控制,氣流以上升為主,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3題詳解】
    ①地等壓線較②地更密集,其風力要大于②地,A錯誤;②地位于冷鋒鋒前,③地位于暖鋒鋒后,都受暖氣團影響,但②地的緯度要遠低于③地,所以②地的氣溫要高于③地,B錯誤;①地位于冷鋒鋒后,④地位于暖鋒鋒前,相對而言,冷鋒鋒后的雨區(qū)范圍更小,C錯誤;④地位于暖鋒鋒前,為陰雨天氣,③地位于暖鋒鋒后,天氣晴朗,故④地的大氣逆輻射強度大于③地,D正確。故選D。
    下圖示意我國華北地區(qū)桑干河流域某地層剖面,T?、T?、T?、T?為不同時期形成的河流階地,T?階地由粉砂和黏土組成,T?、T?階地由砂礫組成,T?階地上覆蓋黃土。桑干河南岸兩處T?階地海拔差異顯著。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導致桑干河南岸兩處 T?階地海拔不同的因素是( )
    A. 巖性組成B. 沉積物厚度
    C. 形成年代D. 構造運動
    15. 從階地組成物質推斷,和 T?相比,T?形成時河流( )
    A. 流量小B. 含沙量高
    C. 流速快D. 汛期長
    16. 該地沉積物由湖泊沉積到黃土沉積的變化表明該地( )
    A. 氣候變干B. 湖泊擴張
    C. 流水侵蝕加劇D. 地殼運動活躍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題詳解】
    據(jù)圖可知,桑干河南岸兩處T4階地的巖性組成、形成年代相同,沉積物厚度基本一樣,A、B、C錯誤;從兩處地層特征可知,該處存在斷層,巖體的相對升降差異引起階地海拔不同,D正確。故選D。
    【15題詳解】
    由文字材料可知,和T1相比,T2階地組成物質粒徑更大,由于河流搬運物質的大小與流速呈正相關,因此T2形成時河流流速更快,C正確;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與沉積物的厚度呈正相關,與粒徑關聯(lián)不大,A、B錯誤;汛期長短主要取決于河流的水源補給類型及其變化特征,與沉積物的粒徑關聯(lián)不大,D錯誤。故選C。
    【16題詳解】
    湖相沉積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為主導的地理環(huán)境,一般較濕潤;黃土沉積反映以風力作用為主導的地理環(huán)境,一般較干旱。從湖相沉積到黃土沉積的變化可知,當?shù)貧夂蛴蓾褡兏?,湖泊萎縮,流水侵蝕減弱,A正確,B、C錯誤。由剖面圖可知,從湖相沉積到黃土沉積的變化期間,地層保持水平,說明地殼運動較弱,D錯誤。故選A。
    天山西段某寬闊平地內季節(jié)性積雪厚度大,云杉林覆蓋度高。下圖為在該區(qū)域云杉樹下積雪觀測站連續(xù)觀測,獲得的積雪厚度與融雪徑流量之間關系的資料。根據(jù)積雪厚度的變化可將觀測期分為4個時段,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17. Ⅱ時段后期積雪厚度下降但未出現(xiàn)融雪徑流,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風力大,積雪吹散B. 質量大,積雪壓實
    C. 積雪厚,融水下滲D. 樹木密,融水滯留
    18. Ⅲ時段積雪厚度下降的同時,時常出現(xiàn)短暫增厚的現(xiàn)象,其雪量主要直接來源于( )
    A. 樹冠落雪B. 大氣降雪
    C. 風力搬運D. 融水搬運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題詳解】
    Ⅱ時段氣溫逐漸回升,積雪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融雪逐漸增加,并非風力或積雪壓實的影響,AB錯誤;氣溫回升,融雪增加,但由于積雪較厚,融雪下滲,所以難以形成融雪徑流,C正確;融雪過程是在地表,樹木的林冠層對雨水滯留作用較強,對坡面的融雪徑流滯留作用較弱,D錯誤。故選C。
    【18題詳解】
    Ⅲ時段氣溫顯著上升,出現(xiàn)大氣降雪導致積雪厚度增厚的現(xiàn)象的可能性不大,而該地云杉林廣布,林冠層在冬季積累大量積雪,隨著氣溫回升,樹冠落雪增加,從而積雪厚度出現(xiàn)短暫增厚的現(xiàn)象,A正確,B錯誤;林內風力較小,融水不能搬運積雪,積雪增厚與風力搬運和融水搬運關系不大,CD錯誤。故選A。
    世界氣象組織2022年8月31日預測,拉尼娜現(xiàn)象將至少持續(xù)到今年年底。拉尼娜現(xiàn)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該預測意味著北半球將發(fā)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下圖為拉尼娜現(xiàn)象海溫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9. 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時,太平洋中( )
    A. 東南信風勢力減弱B. 南赤道暖流增強
    C. 秘魯寒流減弱D. 熱帶地區(qū)西部表層海水普遍降溫
    20. 有關拉尼娜現(xiàn)象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 可以延緩全球變暖B. 澳大利亞東部森林火險等級升高
    C. 秘魯沿岸漁業(yè)減產(chǎn)D. 登陸我國臺風的次數(shù)較常年偏多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題詳解】
    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時,太平洋中東南信風勢力增強,A錯誤。隨著東南信風的增強,南赤道暖流也增強,B正確。隨著東南信風增強,離岸風加強,造成深層海水上泛,秘魯寒流加強,C錯誤。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時,太平洋海水異常變冷的是中東部,D錯誤。故選B。
    【20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可知,厄爾尼諾現(xiàn)象在減少二氧化碳釋放、延緩全球變暖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拉尼娜現(xiàn)象與厄爾尼諾現(xiàn)象相反,不能延緩全球變暖,A錯誤。有拉尼娜現(xiàn)象的年份,太平洋西岸上升氣流加強,澳大利亞東部降水增加,森林火險等級下降,B錯誤。有拉尼娜現(xiàn)象的年份,隨著東南信風增強,離岸風加強,造成深層海水上泛,營養(yǎng)物質增加,秘魯沿岸漁業(yè)可能增產(chǎn),C錯誤。有拉尼娜現(xiàn)象的年份,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因此登陸我國臺風的次數(shù)較常年偏多,D正確。故選D。
    下圖為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繪制的某大陸局部區(qū)域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 以下為該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記錄的該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說法有誤的是( )
    A. 甲湖泊對丁河流的流量起到調節(jié)作用B. 乙湖泊屬于咸水湖
    C. 丙河流在該地冬季時流量最大D. 丁河流下游無結冰期
    22. 以下為該小組對圖示海域的洋流及其影響的推測,符合實際的是( )
    A. 該海域的洋流屬于風海流B. 與暖流交匯形成海霧,影響航運
    C. 該處海洋等溫線向低緯彎曲D. 造成圖示海岸處形成沙漠氣候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題詳解】
    由圖中地形和河流分布可知,丙處河流大致由西北向東南流,由丙處河流的剖面圖,可知河流東岸受侵蝕,西岸堆積作用強,河流東岸為左岸,河水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左偏對左岸侵蝕嚴重,故可推測該區(qū)域為南半球,丁河流大致自東向西流動,丁河流下游處于30°-40°S之間的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最低月均溫在0°C以上,河流無結冰期,D正確,不符合題意;甲湖泊對丁河流的湖泊以下河段的流量起調節(jié)作用,A正確,不符合題意;乙湖泊為丙河流的尾閭湖,河流為湖泊帶去鹽分,但鹽分無出口,乙湖泊屬于咸水湖,B正確,不符合題意;丙河流發(fā)源于高山地區(qū),主要補給水源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量大,C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
    【22題詳解】
    該海域洋流為由南向北的寒流,為補償流,A錯誤;該海域無暖流與寒流交匯,B錯誤;海洋等溫線彎曲方向與洋流流向一致,向北彎曲,即向低緯度方向彎曲,C正確;結合上題分析,圖示海岸為地中海氣候,D錯誤。故選C。
    火地島位于南美洲最南端,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余脈,海岸線曲折,多峽灣。雪線高度僅500~800米,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火地島西部和南部生長著超過全球5%種類的苔蘚植物,其中約60%是本地特有的,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這些苔蘚植物可以從陸地水中選擇性吸收化學元素,分泌酸性物質。下圖為火地島地理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3. 火地島雪線高度低的影響因素是( )
    A. 地形B. 坡向
    C. 洋流D. 降水
    24. 火地島西部和南部適合苔蘚生長的自然條件有( )
    ①生長環(huán)境潮濕②極地東風,風力強勁③冰川侵蝕,土層?、艿匦纹露刃?br>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25. 苔蘚植物生長使得當?shù)兀? )
    A. 大氣雜質減少B. 土壤養(yǎng)分富集
    C. 晝夜溫差增加D. 冰川面積擴大
    【答案】23. D 24. A 25. B
    【解析】
    【23題詳解】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熱量和降水。火地島位于55°S附近,緯度高,氣溫低,加之受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豐沛,雪線高度低,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4題詳解】
    火地島終年受盛行西風影響,西部和南部位于西風的迎風坡,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量大,生長環(huán)境潮濕,①正確,②錯誤;等高線密集,地形坡度大,火地島西部和南部等高線密集,坡度大,④錯誤;材料中說: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因而冰川侵蝕強,土層薄,適合苔蘚生長,③正確。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5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苔蘚植物具有固氮、固碳作用,吸收的是大氣中含氮、碳等氣體,不是大氣雜質,A錯誤;苔蘚植物生長過程中,通過根系從較廣區(qū)域吸收各種無機養(yǎng)分,然后通過新陳代謝把有機和無機養(yǎng)分富集于地表,B正確;地表裸露會增加晝夜溫差,有苔蘚使晝夜溫差減小,C錯誤;冰川面積變化受氣候變化影響,與植被關系 不大,D錯誤。故選B。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50分)
    26. 讀等高線圖,在A處建有水壩,且海拔高在200米以上?;卮鹣铝袉栴}。
    (1)圖中數(shù)碼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①____②____⑥____。
    (2)①⑤兩地的高差為____米,若兩地圖上距離為3厘米,其實際水平距離是____千米。
    (3)如果把圖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圖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為____(用數(shù)字式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為____。
    (5)有AC和BC兩種把水引到C處的方案,應選擇____,理由是____。
    (6)甲、乙兩處相比坡度較陡的是____,原因是____。
    (7)若甲、乙、丙三處中選一處修梯田,以____處最好,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鞍部 山谷 陡崖
    (2)50—150 6
    (3)1:100000
    (4)大致自北向南流
    (5)AC AC可以順著地勢進行自流。
    (6)甲 甲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7)丙 丙處地勢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 丙處的地勢比水庫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處為兩個山峰之間,為鞍部。②處等高線“凸高為低”,判斷為山谷;圖示⑥處兩條等高線重合,判斷為陡崖。
    【小問2詳解】
    ①地海拔介于250-300米之間,⑤地海拔介于350-400米之間,根據(jù)"交叉相減"的法則,故兩地的高差為50—150米之間。利用圖示的比例尺,圖示1cm表示實際距離2km,若兩地圖上距離為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6km。
    【小問3詳解】
    比例尺放大到2倍,即1:200000×2=1:100000。
    【小問4詳解】
    根據(jù)“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彎曲方向正好相反”來進行判斷,結合圖示的指向標判斷可知小河干流的流向是大致自北向南流。
    【小問5詳解】
    調水線路應從高處調水,則可自流引水。結合圖示等高線判斷AC線路引水合適,AC雖然引水距離較長,但水從水庫引出后順著地勢可以自流,而C處地勢比B處高,不便于自流引水,BC引水需要向高處提水,不合適。
    【小問6詳解】
    甲、乙兩處相比坡度較陡的是甲,甲處等高線密集,坡較陡,乙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小問7詳解】
    開辟梯田,應考慮坡度要平緩,灌溉水源要充足,還要考慮修建水庫后可能被淹等條件,甲處等高線密集,坡太陡,不適合修梯田。乙處位于口袋形的山谷里,修建水庫后將被淹沒,不適合修梯田。丙處坡度平緩,可以從河流中引水灌溉,修建水庫后不會被淹,所以應選擇丙處。
    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鯨主要集中于環(huán)北冰洋地區(qū),是北極地區(qū)人類社會的重要商品,為當?shù)卦∶裉峁┝耸澄铩⑷加?、皮革等物資。白鯨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動,食物廣泛,具有季節(jié)遷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緩慢,大致每年夏季攜幼鯨從北極遷徙到緯度較高的河口或海灣中,圣勞倫斯灣是白鯨主要遷徙目的地。圣勞倫斯灣表層平均鹽度為22‰,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底海冰開始解凍,灣岸曲折,多暗礁、淺灘,海灣連通圣勞倫斯河,成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一條重要水道。左圖示意圣勞倫斯灣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狀況,右圖示意世界大洋表層海水鹽度隨緯度的變化。
    (1)指出白鯨夏季沿陸地邊緣南下的有利條件。
    (2)比較圣勞倫斯灣表層海水的鹽度與同緯度大洋的差異,并說明理由。
    (3)海灣連通圣勞倫斯河是加拿大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但也是事故高發(fā)的危險海域,推測該海域事故高發(fā)的原因。
    【答案】(1)沿陸地邊緣有寒流經(jīng)過,為白鯨提供冷水環(huán)境;白鯨可順洋流南下,提高游動的速度(節(jié)省體力);圣勞倫斯河注入圣勞倫斯灣(河流入??隰~類豐富),陸地邊緣沿岸食物較充足。
    (2)圣勞倫斯灣表層海水的鹽度更低。理由:圣勞倫斯河水量豐富而穩(wěn)定,注入海灣可稀釋表層海水的鹽度;圣勞倫斯灣有寒流經(jīng)過,(海域氣溫相對較低),表層海水蒸發(fā)較弱;該海灣海域較封閉,與外界的海水交換不暢。
    (3)位于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之處,常年多大霧天氣,海域能見度低;初冬凍結和春季解凍時,該海域多浮冰(高緯度寒流攜帶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風險大);該海域受盛行西風影響,海面風浪大,多陰雨天氣;海灣的灣岸曲折,多暗礁、淺灘,不利于海上航行。
    【解析】
    【小問1詳解】
    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白鯨沿陸地邊緣南下需要從環(huán)境,水溫,食物等角度區(qū)分析,依據(jù)材料白鯨主要集中于環(huán)北冰洋地區(qū),代表白鯨屬于冷水生物,適宜在溫度較低的水域生存,在夏季北美洲紐芬蘭島附近游向南流動的沿岸寒流,為白鯨南下提供適宜的水溫環(huán)境;南下的沿岸流也可以讓白鯨順溜而下,節(jié)省體力;夏季沿岸地區(qū)由于地表徑流等因素的影響,餌料豐富,在白鯨南下途中食物充足。
    【小問2詳解】
    依據(jù)材料,勞倫斯灣表層平均鹽度為22‰,在右圖中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海水鹽度約為34‰,勞倫斯灣海水鹽度小于同緯度海域。造成海水鹽度小的原因可以從降水、地表徑流、蒸發(fā)、海域是否封閉等方面進行分析。勞倫斯灣游勞倫斯河注入,大量河水稀釋海水,降低了海水鹽度;勞倫斯灣在左圖眾可以看到有寒流流經(jīng),寒流能夠降低海水溫度,減少蒸發(fā),降低流經(jīng)地區(qū)空氣濕度,降低海域鹽度;勞倫斯灣外側有紐芬蘭島,海域相對比較封閉,不利于勞倫斯灣與其他海域海水交換等原因導致該海域海水鹽度低于同緯度地區(qū)。
    【小問3詳解】
    勞倫斯灣是事故高發(fā)的危險海域,可以從海水水文條件,天氣狀況,海底暗礁,浮冰等方面加以闡述、解釋。該海域緯度較高,南下的寒流攜帶浮冰南下,對航行船只造成威脅;該海域寒暖流交匯,水溫條件復雜,不利于航行;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容易產(chǎn)生大霧天氣,影響航行視野,能見度較低;該海域處于盛行西風帶,風力強,海浪大,多陰雨天氣;該處海域對暗礁、淺灘,容易使船只觸礁擱淺,不利于航行安全。
    2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非洲國家中,馬拉維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馬拉維湖位于非洲東南部,湖泊南北長、東西窄,平均水深270多米,湖岸陡峭。左圖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為該國A地降水資料圖。
    (1)據(jù)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
    (2)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分析A地12月的降水特點。
    (3)推測馬拉維湖的形成過程,并說明判斷理由。
    (4)根據(jù)A、B兩地的位置差異,推測A、B兩地年降水量的差異,并從B地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2)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或南移),當?shù)厥艹嗟赖蜌鈮簬Э刂疲⑿猩仙龤饬鳎ɑ驅α魍ⅲ?,降水較多。
    (3)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巖層斷裂下陷形成地塹;地勢低洼,積水成湖。理由:南北長,東西窄,水深較深,位于裂谷。
    (4)降水差異:B地年降水量較A地多。(或A地年降水量較地B少)原因: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較長;B地位于湖泊西側,(東南)信風經(jīng)湖泊增濕;受山地阻擋抬升,降水較多。
    【解析】
    【小問1詳解】
    據(jù)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緯度位于10°S-15°S之間,且降水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可判斷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明顯的干濕兩季。成因是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干旱少雨。
    【小問2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是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形成。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南移,A地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對流運動旺盛,濕潤水汽在上升的過程中容易凝結形成降水,形成對流雨,因此12月降水較多。
    【小問3詳解】
    結合材料信息可知,馬拉維湖位于非洲東南部,湖泊南北長、東西窄,平均水深270多米,湖岸陡峭。結合其地理位置可知,馬拉維湖位于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地區(qū),屬于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巖層斷裂下陷形成。是地塹構造,地勢低洼,積水成湖。
    【小問4詳解】
    讀圖可知,雨季時受緯度位置影響,B地比A地緯度更低,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的時間更長,年降水總量更多。旱季時從位置關系看,B地位于馬拉維湖西側,且B地西側有山地,B地位于東南信風帶,東南信風經(jīng)過馬拉維湖獲得水汽,在B地一側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條件也比A地優(yōu)越。所以B地的年降水總量更大,雨季更長。

    相關試卷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試卷(含答案),共8頁。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測試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某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高2022級高二地理試題docx、高2022級高二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