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答非選擇題時,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25個小題,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描述的是水中的____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現象。( )
A. 藻類B. 苔蘚類C. 蕨類D. 種子
【答案】A
【分析】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有的單細胞,有的多細胞,但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詳解】A.“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斌w現了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是指春天來了,氣溫升高,水中的藻類大量繁殖,這些藻類在水中自養(yǎng)飄浮,使春水蕩漾著綠波,A正確。
B.苔蘚類植物:它們通常生長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有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且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苔蘚類植物一般不在水中大量繁殖,B錯誤。
C.蕨類植物:它們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且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得比較高大。蕨類植物一般也不在水中大量繁殖,C錯誤。
D.種子植物:它們能結出種子,用種子繁殖后代。種子植物通常生長在陸地上,不在水中大量繁殖,D錯誤。
故選A。
2. 下列語句能夠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的是( )
A.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C. 蜜蜂吃花粉、花蜜
D. 含羞草受到碰觸,葉片會合攏
【答案】C
【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能進行呼吸;③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能生長和繁殖;⑥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主要描述的是生物的遺傳特性,即親代的遺傳信息會傳遞給子代,使得子代在形態(tài)、生理特征等方面與親代相似。這句話并沒有直接說明生物需要營養(yǎng),A錯誤。
B.“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話描述的是農作物的生長和繁殖過程。雖然它暗示了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但同樣沒有直接說明生物需要營養(yǎng),B錯誤。
C.“蜜蜂吃花粉、花蜜”這句話直接描述了蜜蜂通過攝取花粉和花蜜來獲取營養(yǎng)的過程。花粉和花蜜是蜜蜂的食物來源,它們?yōu)槊鄯涮峁┝松L、發(fā)育和繁殖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C正確。
D.“含羞草受到碰觸,葉片會合攏”這句話描述的是含羞草對外部刺激的反應,即感震性。這是生物的一種應激反應,與生物需要營養(yǎng)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
故選C。
3.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 )
A.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B.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 生產者和分解者D. 陽光、空氣和水
【答案】B
【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缺少哪種成分也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詳解】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huán)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huán),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夏日晴朗的白天,一棵楊樹所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C. 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
【答案】D
【分析】綠色植物在有光照的時候會進行光合作用,只要是活細胞時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而在有溫度等條件下會進行蒸騰作用。
【詳解】A.夏日晴朗白天楊樹會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A錯誤。
B.除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外,楊樹還進行呼吸作用,B錯誤。
C.除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外,楊樹還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
D.在夏日晴朗的白天,有光照,楊樹的葉肉細胞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楊樹的所有活細胞時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同時由于溫度等條件適宜,楊樹會進行蒸騰作用散失水分,D正確。
故選D
5. 人頭部皮膚脫落下來的“頭皮屑”,以及皮膚被劃傷時流出的血液分別屬于( )
①上皮組織 ②結締組織 ③神經組織 ④肌肉組織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①、③
【答案】A
【分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據此作答。
【詳解】上皮組織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如皮膚的上皮,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內表面以及呼吸道黏膜、口腔上皮等。 結締組織由大量的細胞間質和散在于其中的細胞組成,細胞間質包含基質、纖維和組織液等,結締組織在人體分布廣泛,幾乎遍布所有器官,主要有支持、連接、營養(yǎng)的功能,其中,除了松軟的起連接作用的固有結締組織外,人體的血液、骨和軟骨組織均屬結締組織。 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是神經組織的主要成分,具有感受刺激與傳導神經沖動的能力,是神經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著支持、營養(yǎng)與保護作用。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或稱肌纖維組成,按其存在部位、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種,有收縮舒張的功能。由上可知,皮膚的頭皮屑屬于上皮組織,血液屬于結締組織。
故選A。
6. 小明同學在低倍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圖,那么要將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他應將玻片朝什么方向移動( )
A. 向左上方移動
B. 向右上方移
C. 向左下方移
D. 向右下方移動
【答案】A
【分析】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倒立的像,且物像和實際物體上下、左右完全顛倒。
【詳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倒立的像,且物像和實際物體上下、左右完全顛倒,因此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圖中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上方,因此要想將像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將玻片向左上方移動,物像才能往右下方移動到達視野中央,A符合題意。
故選A。
7. 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②能利用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
B. ③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
C. ①中有水分運輸的通道
D. ③的開閉是通過保衛(wèi)細胞調節(jié)的
【答案】A
【分析】葉片一般由表皮、葉肉、葉脈3部分構成。題圖中:①是葉脈,②是葉肉,③是氣孔。
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分的吸收,同時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騰作用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其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詳解】A.②葉肉由含有許多葉綠體的薄壁細胞組成,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只有 1%~5% 保留在植物體內參與各項生命活動,其余水分用于蒸騰作用,A錯誤。
B.③是氣孔,葉片的表皮上分布著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B正確。
C.①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水分和無機鹽就是沿著導管運輸到植株各處的;篩管由一系列端壁具有篩板的管狀活細胞連接而成,綠葉制造的有機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可運輸到植株各處,C正確。
D.③氣孔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wèi)細胞的形狀能夠改變,從而使氣孔既能張開,又能閉合。一般情況下,如果氣孔周圍氣溫高,光照強,濕度小,氣孔開放程度就大,蒸騰作用就越強;如果氣孔周圍氣溫低,光照弱,濕度大,氣孔開放程度就小,蒸騰作用就越弱,D正確。
故選A。
8. 某同學制作了一個關于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特點的分類圖,并列舉了各類群常見植物,甲、乙、丙代表的植物依次是( )
A. 葫蘆蘚、蕨、紫菜B. 滿江紅、葫蘆蘚、海帶
C. 水綿、葫蘆蘚、石松D. 衣藻、葫蘆蘚、滿江紅
【答案】B
【分析】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的運輸物質的通輸導組織。圖中甲是蕨類植物;乙是苔蘚植物;丙是藻類植物。
【詳解】A.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蕨屬于蕨類植物;紫菜屬于藻類植物,A錯誤。
B.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海帶屬于藻類植物,B正確。
C.水綿屬于藻類植物;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石松屬于蕨類植物,C錯誤。
D.衣藻屬于藻類植物;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D錯誤。
故選B。
9. 相對于藻類和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能夠長得高大的原因主要是( )
A. 根系發(fā)達B. 葉片大,光合作用強
C. 能夠產生孢子繁殖后代D. 根、莖、葉內都有輸導組織
【答案】D
【分析】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并且體內有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供植物生長利用,蕨類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
【詳解】藻類、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都能夠產生孢子繁殖后代。藻類植物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沒有根,有莖和葉分化,但莖、葉內無輸導組織,比較矮?。晦ь愔参锷钤陉帩竦沫h(huán)境中,有了根、莖、葉的分化,根吸收水和無機鹽,并且體內有輸導組織,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供植物生長利用,所以蕨類植物一般長得比較高大,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0. 下列關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
B. “鐵樹開花”說明蘇鐵屬于被子植物
C. 松的球果不是果實,種子裸露在木質鱗片的縫隙中
D. 被子植物是目前植物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植物
【答案】B
【分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兩大類顯花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不包裹在果實中,常見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柏、銀杏、蘇鐵等。而被子植物的種子是包裹在果實中的,并且是植物界中最大的類群。
【詳解】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結出種子,只是裸子植物的種子不被果實包裹,直接暴露于外部,A正確。
B.蘇鐵是裸子植物,盡管它能夠開花,但蘇鐵的花并不是被子植物的真花,B錯誤。
C.松樹屬于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在球果內的鱗片上,而非包裹在果肉中,C正確。
D.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類群,占據了植物界的大部分,D正確。
故選B。
11. 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其中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24小時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滴加油滴是為了避免量筒中水分的蒸發(fā)
B. 插枝條A的量筒液面比插枝條B的量筒液面低
C. 量筒中液面的變化與蒸騰作用有關
D. 枝條A的蒸騰作用比較弱
【答案】D
【分析】科學探究的單一變量、對照原則:為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不同引起,就應當使這兩種實驗環(huán)境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題中A和B的變量是葉片,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是一組對照實驗。
【詳解】A.植物油比水輕,漂在水面形成一層油膜,能防止量筒中水的散失,確保水面下降是由葉片蒸騰作用所致,此項正確。
B.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A枝條葉片數量多,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來自量筒,插枝條A的量筒液面比插枝條B的量筒液面低,此項正確。
C.葉片蒸騰作用產生蒸騰拉力,促使枝條內導管從量筒中吸收水分并向上運輸,量筒中液面的變化與蒸騰作用有關,此項正確。
D.A枝條葉片數量多,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蒸騰作用比較強,此項錯誤。
故選D。
12. 春播時,土壤需要通過耕和耙而變得松軟,這是為了給種子的萌發(fā)提供
A. 一定的水分B. 充足的空氣
C. 適宜的溫度D. 適量的無機鹽
【答案】B
【分析】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①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②自身條件:胚是活的、發(fā)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夠的營養(yǎng)儲備、不在休眠期。特別提醒:陽光、土壤不是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詳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所以,春播時,土壤需要通過耕和耙而變得松軟,這是為了給種子的萌發(fā)提供充足的空氣,故選B。
13. 你一定見過圖中給植物打針輸液的情形,這是近些年來在果樹栽培和樹木移栽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輸入的液體主要是水和無機鹽,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
A. 導管,它屬于植物的營養(yǎng)組織
B. 導管,它屬于植物的輸導組織
C. 篩管,它屬于植物的營養(yǎng)組織
D. 篩管,它屬于植物的輸導組織
【答案】B
【分析】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
【詳解】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據分析可見: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質部,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木質部(導管),它屬于植物的輸導組織。故選B。
14. 松與桃相比,最根本的區(qū)別是( )
A. 松樹是常綠植物B. 松葉呈針狀
C. 松樹根系發(fā)達D. 松的種子是裸露的
【答案】D
【分析】裸子植物的種子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在外面。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詳解】A.松樹是常綠植物:這一點描述了松樹的生長習性,但它不是松樹與桃樹之間的最根本區(qū)別。因為并非所有松樹都是常綠的,而且也有常綠的其他類型植物,A錯誤。
B.松葉呈針狀:這描述了松樹的葉子形態(tài),但不是松樹與桃樹之間的最根本區(qū)別。葉子的形態(tài)在植物界中差異很大,不是分類的主要依據,B錯誤。
C.松樹根系發(fā)達:這描述了松樹的根系特征,但也不是松樹與桃樹之間的最根本區(qū)別。根系的發(fā)達程度與多種環(huán)境因素和植物的生長策略有關,C錯誤。
D. 松的種子是裸露的:這一點直接指出了松樹作為裸子植物的核心特征,也是它與被子植物(如桃樹)之間的最根本區(qū)別,D正確。
故選D。
15. 如圖是葉芽(甲)和根尖(乙)的結構模式圖,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葉芽結構中沒有分生組織
B. 甲中①能形成新芽,②能形成莖
C. ③是根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部位
D. ⑤和⑥區(qū)細胞活動與根尖生長直接相關
【答案】C
【分析】圖甲是葉芽的結構圖:①是芽軸,②是芽原基;圖乙是根尖的結構圖,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⑥根冠、⑤分生區(qū)、④伸長區(qū)、③成熟區(qū)。
【詳解】A.在葉芽的結構中,生長點的細胞不斷地分裂和分化,產生新的芽結構,屬于分生組織,使其不斷發(fā)育成新的枝條,故A錯誤。
B.甲中的①芽軸發(fā)育成莖,②芽原基發(fā)育成芽,故B錯誤。
C.③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C正確。
D.根尖的生長一方面要靠⑤分生區(qū)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④伸長區(qū)細胞的體積的增大,故D錯誤。
故選C。
16. 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主要是通過下列哪項生理過程來實現的( )
A. 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和根對水分的吸收D. 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蒸騰作用是植物的一種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葉片進行,氣孔的張開、閉合控制著蒸騰作用,氣孔的開閉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蒸騰作用不僅對植物自身有重大意義;對調節(jié)氣候、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也有重大作用。
【詳解】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綠色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促進了生物圈中水循環(huán)的進行。
故選C。
17. 夏季移栽較大植物時,要去掉一部分枝葉,其目的是為了降低(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
D. 葉片的生長
【答案】C
【分析】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
【詳解】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剛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根的吸水能力較弱; 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8. 下列措施與抑制呼吸作用有關的是( )
A. 農田及時排澇B. 糧食曬干儲藏
C. 粗糙瓦盆養(yǎng)花D. 菜地經常松土
【答案】B
【分析】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溫度、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氮氣濃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時,要抑制細胞呼吸,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溫、低氧和一定濕度的環(huán)境,而糧食保存需要低溫、低氧和干燥的環(huán)境。
【詳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而農田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氣過少,根毛無法呼吸;及時排澇,是為了促進根的呼吸,不符合題意。
B.稻谷入倉前曬干,種子內的物質必須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種子利用,因此種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種子的呼吸作用較弱.曬干的種子,水分減少,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長了種子的儲存時間,符合題意。
C.粗糙瓦盆養(yǎng)花,能促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符合題意。
D.為農田里的植物松土,能促進植物的呼吸作用,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9. 農業(yè)生產上常通過讓作物充分接受光照來提高產量,下列哪項措施與該原理有關( )
A. 適時施用農家肥B. 及時中耕松土
C. 合理密植D. 適時播種
【答案】C
【分析】充分接受光照可提高產量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合理密植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從而增加產量。適時施用農家肥主要是提供營養(yǎng);及時中耕松土是保證土壤通氣;適時播種是保證種子萌發(fā)條件合適。
【詳解】A.適時施用農家肥主要是為作物生長提供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與讓作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產量原理不同,A錯誤。
B.及時中耕松土是為了保證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利于根的呼吸作用,與讓作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產量原理不同,B錯誤。
C.合理密植能使單位面積上的作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產量,C正確。
D.適時播種是選擇適宜的時間播種,保證種子萌發(fā)的適宜條件,與讓作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產量原理不同,D錯誤。
故選C。
20. 存放久了的蘿卜會出現空心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蒸騰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B. 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D. 光合作用釋放了大量的氧氣
【答案】C
【詳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活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蘿卜儲藏一段時間后由于不斷地進行呼吸作用,體內的有機物通過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因此“存放久了的蘿卜會出現空心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
故選C
21. 如圖是綠葉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其中代表氧氣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
【詳解】圖中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因此圖中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③代表水,④代表有機物。
故選B。
22. 下列有關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所有活細胞都進行光合作用
B. 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進行呼吸作用
C. 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D. 所有活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主要在葉綠體中進行,主要器官是葉。其實質是有機物合成,儲存能量。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體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其實質就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
【詳解】A.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是在光照下進行,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所以所有的含葉綠體的活細胞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
BD.光合作用在光照下進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無光的條件下均進行,只要是活細胞,所以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白天和晚上都在進行呼吸作用,B錯誤,D正確。
C.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C錯誤。
故選D。
23. 在我們美麗的校園,到處都有一些溫馨提示,“小草微微笑,請你把路繞”。這些溫馨提 示提醒人們不要踐踏小草,因為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A. 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
B. 土壤板結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
C. 植物缺少水,影響光合作用
D. 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
【答案】B
【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細胞,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
(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捕獲太陽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作光合作用。
(3)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詳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土壤板結,使得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變小,容的氧氣就少,從而影響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長,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2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大力推廣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植被的是( )
A. 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B. 嚴禁亂砍濫伐和過度放牧
C.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蓋率D. 開展廣泛、持久的植樹活動
【答案】A
【分析】目前全國森林資源現狀是:林業(yè)用地面積26329.5萬公頃,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6.55%,活立木總蓄積量124.9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除臺灣省外,全國人工林面積4666.7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0.1億立方米,森林資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27%,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8,面積再大,若亂砍濫伐,勢必造成森林資源匱學乏,使我國森林覆蓋率繼續(xù)降低。
【詳解】A.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是破壞植被的行為,A符合題意。
B.嚴禁亂砍濫伐,有利于保護植被,不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C.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蓋率,有利于保護植被,C不符合題意。
D.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有利于保護植被,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5. 我國每年都要耗費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教科書。當前,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使用教科書的基礎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的政策。制定這一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是( )
A. 有利于衛(wèi)生防疫B. 為造紙廠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
C. 節(jié)約木材,保護森林D. 為了控制人口數量
【答案】C
【分析】森林資源不但能給人類提供木材,森林資源還有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時森林還能增加空氣濕度,調節(jié)氣候,因而森林資源被稱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詳解】森林資源可以提供木材,我國已在初中、小學推行教科書循環(huán)使用,這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節(jié)約木材,保護森林。
故選C。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50分)
26. 觀察法與實驗法都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茖W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有關的動植物標本,借助于顯微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一些結構。小明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如圖為小明所使用的顯微鏡及所繪的洋蔥表皮細胞,請分析:
(1)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觀察效果更好,要用_____進行染色。
(2)把制作好的臨時標本放上載物臺后,要用標本夾壓住,標本要正對_____的中央。
(3)甲圖中的顯微鏡目前的放大倍數是_____倍。
(4)乙圖中,小明繪圖時出現了失誤,多畫了_____,少畫了_____。該細胞在普通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的結構是圖中的_____,⑤內的液體叫_____。
【答案】(1)碘液##稀碘液
(2)③##通光孔 (3)50
(4)①. 葉綠體 ②. 細胞壁 ③. 細胞膜 ④. 細胞液
【分析】圖甲: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通光孔、④反光鏡;圖乙:⑤液泡、⑥細胞核。
【詳解】(1)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通常需要使用染色劑對細胞進行染色。對于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常用的染色劑是碘液,它可以使細胞內的某些結構(如細胞核)著色,從而更容易在顯微鏡下觀察。
(2)把制作好的臨時標本放上載物臺后,要用標本夾壓住,以確保標本在觀察過程中不會移動或脫落。同時,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央,這樣光線才能正確地穿過標本,被顯微鏡捕捉并放大。
(3)甲圖中的顯微鏡目前的放大倍數是由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共同決定的。目鏡的放大倍數通常標注在目鏡上,而物鏡的放大倍數則標注在物鏡的鏡頭上或旁邊的標簽上。根據甲圖,如果目鏡的放大倍數是5倍,物鏡的放大倍數是10倍,那么顯微鏡目前的放大倍數就是5×10=50倍。
(4)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只有線粒體,沒有葉綠體,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藍藍繪圖時出現了失誤,多畫了葉綠體,少畫了細胞壁;細胞膜緊貼著細胞壁,所以該細胞在普通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的結構是圖中的細胞膜;⑤液泡內的液體是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色素、含各種味道的物質等。
27. 綠色開花植物作為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類群,它們不斷地生長、發(fā)育,并通過生殖繁衍后代,維持著生物圈的勃勃生機。下圖是植物的花、果實、種子和幼苗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_____,后者由甲圖中的_____(填序號)組成。如果甲乙兩圖分別表示桃的花和果實的結構,甲中的⑥_____將來發(fā)育成乙中的_____(填字母)。
(2)種子中的胚是新生植物的幼體,由丙圖中的_____(填序號)組成。丁圖中的C是由丙圖中的[_____](填字母)發(fā)育來的。
(3)種子萌發(fā)時,吸水膨脹,細胞呼吸作用增強,消耗的有機物來自丙圖的_____(填文字)。
【答案】(1)①. 雄蕊 ②. ②③ ③. 胚珠 ④. b
(2)①. cdef ②. f
(3)子葉
【分析】圖甲:①柱頭,②花藥,③花絲,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
圖乙:a果皮,b種子。
圖丙:c胚芽,d子葉,e胚軸,f胚根,g種皮。
圖?。篈葉,B莖,C根。
【詳解】(1)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它們共同承擔著植物的生殖任務。雌蕊由甲圖中的①柱頭、④花柱和⑤子房組成,而雄蕊則由甲圖中的②花藥和③花絲組成。如果甲乙兩圖分別表示桃的花和果實的結構,那么甲圖中的⑥胚珠在受精后會發(fā)育成乙圖中的b種子,因為胚珠內含有卵細胞,受精后會形成受精卵,進而發(fā)育成種子。
(2)種子中的胚是新生植物的幼體,它包含了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所有基本信息。由丙圖中的c胚芽、d子葉、e胚軸和f胚根組成,這些部分在種子萌發(fā)后會分別發(fā)育成植物的地上部分(莖和葉)、營養(yǎng)儲存部分(子葉)、連接莖和葉的部分(胚軸)以及地下部分(根)。丁圖中的C根是由丙圖中的f胚根發(fā)育來的,胚根在種子萌發(fā)時首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
(3)種子在萌發(fā)過程中,會吸水膨脹,細胞呼吸作用增強,以提供足夠的能量支持種子的生長發(fā)育。這個過程中消耗的有機物主要來自于丙圖中的子葉,因為子葉在種子中儲存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這些營養(yǎng)物質在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會被逐漸消耗掉。
28. 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下列實驗裝置驗證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過程(把裝置放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一天后進行觀察),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裝置A:甲瓶內溫度計示數高于乙瓶內溫度計示數,說明正在萌發(fā)的種子可以_____(填“儲存”或“釋放”)能量。
(2)裝置B:瓶中是萌發(fā)的種子,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一段時間后,注入清水,打開閥門使種子萌發(fā)時產生的氣體進入試管,會發(fā)現澄清的石灰水變_____,說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放出_____。
(3)裝置C:將甲乙兩瓶同時放到溫暖的地方,24小時后,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內立即熄滅,放進乙瓶內繼續(xù)燃燒,說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_____。
【答案】(1)釋放 (2)①. 渾濁 ②. 二氧化碳
(3)氧氣
【分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細胞,場所是細胞中的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是: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詳解】(1)裝置A中:甲瓶裝有萌發(fā)的種子,乙瓶裝有等量的煮熟的種子,這樣甲乙兩瓶形成對照實驗。呼吸作用進行的條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釋放出的能量供給種子的各項生理活動的利用,同時一部分能量一部分以熱的形式散失出來,故甲瓶內的溫度計示數會升高。乙瓶內的種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無法進行呼吸作用,無熱量散失,溫度計示數不會升高。所以,甲瓶內溫度計示數高于乙瓶內溫度計示數,說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2)裝置B中:種子萌發(fā)時,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打開閥門使種子萌發(fā)時產生的氣體進入試管,會發(fā)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裝置C中: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細胞就要進行呼吸作用,萌發(fā)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所以,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內立即熄滅,放進乙瓶內繼續(xù)燃燒,說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
29. 為證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學制定了以下的實驗方案。
Ⅰ.取兩個適當大小且相同的玻璃罩,分別標記A、B,其中A罩住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氫氧化鈉溶液,B罩?、賍____,兩裝置均密封不漏氣。
Ⅱ.將上述植物及裝置放在暗室中“饑餓”處理,目的是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②_____。暗室內裝有③_____色安全燈。兩株植物“饑餓”一定時間后,自暗室中取出,同時照光若干小時,使其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分別取一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使葉綠素溶于酒精中。
Ⅲ.分別將已脫綠的葉片取出,平鋪在培養(yǎng)皿內,滴幾滴碘液,檢測有無④_____生成的藍色出現。
思考并完成相關問題。
(1)請補全實驗方案: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2)這個實驗的變量是_____,其中_____(填“A”或“B”)是對照組。
(3)則實驗結果:B組_____。
【答案】(1)①. 一株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綠色植物和一杯等量的清水 ②. 淀粉 ③. 紅 ④. 淀粉
(2)① 二氧化碳 ②. B (3)葉片會變藍
【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詳解】(1)① 在實驗設計中,為了形成對照,需要確保除了變量(本實驗中的變量是二氧化碳)之外,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因此,A罩住了一株生長正常的盆栽綠色植物和一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罩則應該罩住另一株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綠色植物和一杯等量的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這樣,A和B就構成了有無二氧化碳的對照。
② 暗室處理的目的是消耗掉葉片內貯藏的淀粉,以確保實驗開始時葉片內沒有淀粉的干擾。
③ 由于葉綠素會干擾實驗結果的觀察(葉綠素本身呈現綠色),所以在暗室內需要安裝紅色安全燈。紅色光對葉綠素的合成沒有影響,但可以避免葉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④ 在實驗的最后一步,需要檢測葉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碘液可以與淀粉反應形成藍色復合物,因此可以通過觀察葉片是否變藍來判斷是否有淀粉生成。
(2)這個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其中B組(有二氧化碳)是對照組。因為我們要探究的是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所以提供二氧化碳的B組就是對照組。
(3)實驗結果:由于B組有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B組的葉片會進行光合作用并生成淀粉。當用碘液檢測時,B組的葉片會變藍。而A組由于缺少二氧化碳,無法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所以葉片中不會生成淀粉,用碘液檢測時也不會變藍。

相關試卷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學試題,共9頁。

[生物][期末]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期末試卷:

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期末試卷,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寫答題卡的內容用2B鉛筆填寫,提前 xx 分鐘收取答題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生物]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試卷

[生物]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試卷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期中試卷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期中試卷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

2022-2023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七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七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