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示意圖,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
本條是地質地貌部分的基礎,重點要求掌握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培養(yǎng)以物質循環(huán)運動看待巖石形成和演變的地理素養(yǎng)要明白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首先要了解三大類巖石以及它們與巖漿之間的過程關系,能夠把握轉化的起點和終點,以及先后順序“運用示意圖”說明既要能判讀已有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又要能繪制簡單的示意圖說明這一過程可以適當介紹組成巖石的礦物,以及人類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的礦產(chǎn)
礦物: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內(nèi)部結構和一定理化性質的單質或化合物,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位,絕大多數(shù)礦物都屬于晶體
礦石:若某種巖石中含有較多的有用礦物,達到了開采水平,則稱為礦石。礦石大量富集的地質構造稱為礦床。礦石中富含的礦物資源稱為礦產(chǎn)
銅、鉛、鋅、鋁、鎂、鎳、鎢……
巖石: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甚至有可能是生物遺?。┯幸?guī)律組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按成因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巖漿:來源于軟流層的部分熔融的、富含揮發(fā)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巖熔融體
來源: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主要成分:硅酸鹽、金屬氧化物溫度:一般在700℃~1300℃之間黏度:巖漿溫度越低,硅酸鹽含量越高,黏度越大巖漿作用:巖漿侵入到地殼內(nèi)或噴出地表,冷凝成為巖石的活動過程,可以分為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
巖漿噴出一方面屬于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會湮沒聚落,還可能會改變局地大氣成分,影響當?shù)貧夂颍涣硪环矫?,巖漿噴出又為人類提供了大量自然和人文資源。
人類歷史中活動過,近代沒有
中心式噴發(fā)又稱爆炸式噴發(fā),首先是黑色氣體煙柱沿著火山通道噴出,然后噴出大量的圍巖碎塊,降落在火山周圍,最后噴出灼熱的熔巖,沿山坡向下緩慢流動,形成典型的火山錐構造
裂隙式噴發(fā)又稱寧靜式噴發(fā),黏度較小的巖漿攜帶的揮發(fā)性組分少,沿著地表裂隙緩慢流出,往往形成大面積平坦的熔巖高原,比如印度的德干高原
玄武巖是最典型的噴出巖,是洋殼的主要組成物質,也是陸殼的重要組成物質,因含深色礦物較多而呈灰黑色
隱晶結構:由于玄武巖形成于地表,巖漿快速冷卻,結晶時間短,因此在玄武巖中幾乎看不到大顆粒的礦物晶體。氣孔構造:巖漿噴出地表后迅速冷卻,氣體組分被包裹在巖體內(nèi)隨后緩慢逸出,因此噴出巖表面具有大量氣孔。六方柱節(jié)理構造:玄武巖冷卻收縮時會形成六邊形的規(guī)則破裂面,這是由于晶體結構重組導致的。
若巖漿的能量沒能超過上覆巖層的壓力,則巖漿不能涌出地表,而是沿著地下的斷層或地層面侵入并緩慢冷卻,形成侵入巖。
巖基:大面積的深層侵入巖
侵入的巖漿由于高溫高壓,有可能會讓圍巖變質,形成接觸變質帶
花崗巖是最具代表性、分布最廣的深層侵入巖,主要成分是長石和石英,因此多呈肉紅色、灰白色
顯晶結構:花崗巖在地下緩慢冷卻結晶,因此晶體結構較大,礦物顆粒可達5mm三組垂直節(jié)理:花崗巖冷卻收縮時會形成三組近乎垂直的節(jié)理,因此出露的花崗巖體很容易出現(xiàn)“球狀風化”的現(xiàn)象堅硬致密的巖性:花崗巖廣泛被用作石材、建材,但其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質
記錄著古環(huán)境信息:不同的沉積環(huán)境下會形成不同的沉積巖,因此通過研究沉積巖分布可以大致還原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蘊藏著大量礦產(chǎn):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各類金屬礦產(chǎn)往往都富集于沉積巖巖層當中
三大類巖石都可以是母巖
沉積物還可以包括生物遺體、火山碎屑等
母巖風化剝蝕的碎屑物質,經(jīng)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形成碎屑沉積巖,根據(jù)碎屑物質的粒度大小,可以將沉積巖分為礫巖、砂巖、粉砂巖、泥巖(黏土巖)等
砂巖(0.05-2mm)
粉砂巖(0.005-0.05mm)
與碎屑結構緊密相關的兩個概念是分選(碎屑物質粒度大小是否均勻)及磨圓(碎屑物質棱角是否被磨圓)
分選差、磨圓程度低的角礫巖
可能是重力崩塌或冰川形成的碎屑
分選較差、磨圓程度尚好的礫巖
可能是經(jīng)流水或風力搬運沉積的碎屑
沉積巖中可能發(fā)現(xiàn)大量的生物遺體,如化石、珊瑚等等,若經(jīng)過長期沉積可能會形成煤炭或石油等礦產(chǎn)
沉積巖和其他巖石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沉積巖具有層理構造,即巖石的成分、結構和顏色等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成層變化。
呈層狀分布的沉積巖又被稱作是“巖層”
頁巖是固結程度特別高的黏土巖,礦物平行排列呈薄層狀結構,稱為頁理
石灰?guī)r屬于化學成因的沉積巖,碳酸鹽類礦物易溶于水而被搬運,在水體穩(wěn)定的地方(如湖盆、海底)沉積下來,形成粒度非常小的石灰?guī)r,占我國沉積巖總面積的55%。
石灰?guī)r是常見的海相沉積巖石
變質作用:地殼中的先成巖石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結構和組分變化的過程。
巖石熔融(重熔再生),屬于巖漿作用
溫度接近常溫,屬于沉積作用
礦物原子重新排列,晶體變得粗大
頁巖、泥巖經(jīng)過高壓壓實之后形成的變質巖,質地更加堅硬,易劈成薄板
石灰?guī)r重結晶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很大,是名貴的石材,但易溶于水,不可用于水庫、大壩等
主要由花崗巖變質而成,云母、石英、長石等礦物平行排列,形成典型的片理構造
某中學背山面河。該校組織學生開展野外采集巖石標本的實踐活動。一組學生上山在基巖上打了2塊巖石標本,另一組學生去河床撿了2塊巖石標本。下圖為學生們采集的巖石標本,經(jīng)地理老師鑒定有砂礫巖、頁巖、石灰?guī)r和玄武巖。完成1~2題。
1.4塊巖石標本,屬于巖漿巖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頁理構造明顯,且無磨圓,是基巖上打來的頁巖
顏色淺,巖性致密,磨圓度好,是河床里撿的石灰?guī)r
有明顯的碎屑結構,棱角分明,是基巖上打來的砂礫巖
有明顯的氣孔構造,磨圓度好,是河床里撿的玄武巖
巖漿巖入和出,出玄武,入花崗
基巖上打來的是①和③,都屬于沉積巖
2.從基巖上打來的巖石標本,成因是( )A.巖漿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學沉積C.巖漿噴出 D.碎屑物沉積并固結成巖
三大類巖石和巖漿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使得巖石圈的物質處于循環(huán)轉化之中。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形成過程,從而進一步影響地表形態(tài)。
地殼上升剝蝕作用而裸露
①巖漿:三進一出。②巖漿巖:一進三出。③變質巖和沉積:二進二出。
①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冷卻凝固作用,是內(nèi)力作用。②指向沉積巖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變質作用,是內(nèi)力作用。④指向巖漿的箭頭:重熔再生作用,是內(nèi)力作用。
讀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圖中有箭頭方向繪制錯誤),完成3~4題?!?br/>3.圖中箭頭方向錯誤的有( )A.③④⑧ B.④⑤⑥C.①②⑤ D.⑥⑦⑧
①沉積巖→巖漿巖:不存在,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②巖漿→沉積巖:不存在,巖漿只能直接形成巖漿巖③巖漿巖→巖漿:重熔再生④巖漿→巖漿巖:冷卻凝固⑤沉積物→巖漿巖:不存在,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⑥沉積巖→變質巖:變質作用⑦變質巖→巖漿:重熔再生
4.⑧過程包括( )A.風化、侵蝕、搬運、堆積B.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C.變質、風化、侵蝕、沉積D.冷卻、侵蝕、堆積、固結成巖
⑧巖漿巖→沉積物:外力作用中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沉積物→沉積巖:固結成巖
分裂蘋果巖位于塔斯曼區(qū)的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是新西蘭南部島嶼上一道獨特景觀,其形態(tài)如同一個從中間劈開的蘋果,其巖石主要由石英、長石和少量黑云母等暗色礦物組成。圖1為分裂蘋果巖景觀圖,圖2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完成下題。
Q:分裂蘋果巖主要巖石類型及其成因與圖2對應正確的是( )A.b—④ B.c—①C.d—② D.e—③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3~4題。
3.圖中與煤炭形成相關的地質作用過程是( )A.①② B.④⑤⑧C.②④ D.③⑥⑦⑨
煤炭屬于生物沉積巖,是生物遺體堆積而成的
4.圖示各地質作用中,表示大理巖形成的是( )A.② B.③C.⑦ D.⑨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第一節(jié)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范課課件ppt,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常見礦物的簡易識別,巖漿巖,沉積巖,化石種類與沉積環(huán)境,石灰?guī)r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3高考】地理考點全復習——08《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復習課件(新教材新高考)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3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5講《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和地質作用過程》練習(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備戰(zhàn)2023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5講《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和地質作用過程》練習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備戰(zhàn)2023高考地理總復習第15講《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和地質作用過程》練習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