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實詞
一詞多義
例如 “之”,在 “知之為知之”(《論語》)中是代詞,代指知識;在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弈》)中是助詞,可譯為 “的”;在 “一人雖聽之”(《學弈》)中又是代詞,代指弈秋的教導。
再如 “其”,“為是其智弗若與”(《學弈》)中的 “其” 是代詞,指代 “那個人”;“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中的 “其” 是 “那、那個” 的意思。
古今異義
像 “走”,在文言文中常是 “跑” 的意思,如 “走馬觀花”(古代);而在現(xiàn)代文中主要是 “行走” 的意思。
“湯” 在古代是 “熱水” 的意思,如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現(xiàn)在一般指 “食物煮后的汁水”。
通假字
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中的最后一個 “知” 通 “智”,是 “智慧” 的意思。
(二)文言虛詞
常見虛詞及用法
“之”“乎”“者”“也”“其”“于” 等是常見的文言虛詞。
“乎” 可表疑問語氣,如 “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相當于 “呢”;也可用于句中,舒緩語氣。
“者” 常和 “也” 連用,構(gòu)成 “…… 者,…… 也” 的句式,用于判斷句,如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弈》)。
(三)文言文翻譯
基本方法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年號等專有名詞。如 “孔子東游”,“孔子” 直接保留。
補:補充省略的成分。如 “一兒以日初出遠,(一兒)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辯日》),要把省略的主語補充出來。
刪:刪除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如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此處僅為示例,非五年級上冊內(nèi)容)中的 “夫”,可刪除。
換:將文言詞換成現(xiàn)代詞語。如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矛與盾》),“吾” 換成 “我”,“莫” 換成 “沒有”。
調(diào):調(diào)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句 “何陋之有”(《陋室銘》,此處僅為示例,非五年級上冊內(nèi)容),翻譯時要調(diào)整為 “有何陋”。
(四)文言文理解
把握文章主旨
如《古人談讀書》主要是談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通過孔子、朱熹等人的言論,讓讀者明白讀書要誠實、用心等道理。
《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主旨是表達作者對少年中國的贊美和對中國少年的期望,希望中國少年能夠奮發(fā)圖強,讓國家繁榮富強。
分析人物形象
在涉及人物的文言文中,要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分析其性格特點。例如在《司馬光》一文中,通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行為,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沉著冷靜。
常考題型及答題技巧
(一)字詞解釋題
題型描述
直接解釋文言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如 “為是其智弗若與?” 解釋 “弗若” 的意思。
答題技巧
結(jié)合平時積累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回憶該字詞在學過的文言文中的常見意思,同時根據(jù)上下文來確定準確的解釋。
(二)句子翻譯題
題型描述
要求翻譯文中的重點句子。如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br>答題技巧
按照翻譯的基本方法(留、補、刪、換、調(diào)),逐詞逐句進行翻譯,注意句子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三)文意理解題
題型描述
包括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事件因果關(guān)系的把握等。如 “《學弈》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答題技巧
通讀全文,抓住關(guān)鍵語句,聯(lián)系文章背景和作者意圖來理解文意。對于人物形象分析,要從人物的語言、行為等方面入手。
(四)拓展延伸題
題型描述
結(jié)合文言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或其他知識進行拓展。如 “在《古人談讀書》中提到的讀書方法對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答題技巧
以文言文內(nèi)容為基礎(chǔ),思考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應用或與其他知識的關(guān)聯(lián),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觀點要明確,論述要有理有據(jù)。
真題重現(xiàn)
一.文言文閱讀(共9小題)
1.(2023秋?昆明期末)閱讀小古文,完成(1)~(3)題。
七錄
溥①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②,鈔畢朗誦一過,即焚③之,又鈔,如是④者六七始已⑤。或曰:“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強記耳?!庇沂治展芴?,指掌成繭。冬日手皸⑥,日沃湯⑦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⑧曰“七錄”。
[注釋]①溥:明代文學家張溥。②鈔:通“抄”,親手抄寫。③即焚:馬上燒掉。④如是:像這樣。⑤始已:才停止。⑥皸(jūn):皮膚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⑦沃湯:在熱水里浸泡。湯,這里指熱水的意思。⑧齋:書房或?qū)W舍。
(1)在“溥幼好學”一句中,“好”的讀音是 ,意思是 。
(2)或曰:“何勤苦如此?”的意思是 。
A.有人問他:“你為什么這樣勤奮刻苦呢?”
B.或許會問:“你為什么這樣勤奮刻苦呢?”
C.有人問他:“你為什么這樣勞累呢?”
(3)讀了短文,你知道張溥讀書的方法是什么嗎?這樣讀書有什么好處?
2.(2023秋?西山區(qū)期末)閱讀。
陸績懷橘
??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兡炅?,于九江①見袁術(shù)②。術(shù)令人出橘食③之??儜癣苋叮R行拜辭術(shù),而橘墜地。術(shù)笑曰:“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⑤?”績跪下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毙g(shù)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br>——晉?陳壽《三國志》
【注釋】①九江: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市。②袁術(shù):袁紹的嫡弟。后被劉備擊潰,吐血身亡。③食(sì):給……吃。④懷:裝到懷里。⑤耶(yé):表示疑問,相當于“呢”。
(1)聯(lián)系上下文,選出加點字“遺”的讀音和意思都正確的一項
A.yí 丟失
B.yí 丟失的東西
C.yí 漏掉
D.wèi 贈予;送給
(2)選出與文中畫線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項
A.陸績裝著三枚錢向袁術(shù)拜年并告辭,袁術(shù)的橘子掉到地上。
B.陸績臨走時裝著橘子再三叩拜袁術(shù),橘子掉在地上。
C.陸績在懷里裝了三個橘子,臨走時向袁術(shù)叩拜告別,橘子掉在地上。
D.陸績在懷里裝了三個橘子,向袁術(shù)告辭時將橘子放在地上。
(3)選出“陸郎作客而懷橘”的原因正確的一項
A.績年六
B.術(shù)令人出橘食之
C.績喜食橘
D.橘甘,欲遺母
(4)你怎么看待“陸績懷橘”這一行為?

3.(2023秋?盤龍區(qū)期末)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①,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冢m③以水沃④面;食不給⑤,啖( dàn) ⑥粥而讀。既⑦仕,每⑧慷慨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⑩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br>(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
??注釋:①孤:幼年喪父之孤。②昏怠:昏沉困倦。③輒:往往,每每。④沃:澆,引中為“洗”。⑤給:供應。⑥啖:吃。⑦既:副詞,不久,后來。⑧每:常常。⑨慷慨:形容慷慨激昂。⑩讒:說人壞話。?謫:貶謫,貶官。
(1)給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家貧無依
貧:
A.貧窮
B.缺少
C.絮煩可厭
依:
A.依靠
B.依賴
C.聽從
②為“食”選擇正確的義項(填序號)。
食不給,啖粥而讀。
食不重肉。
A.食物
B.吃
C.享受
D.喂養(yǎng)
(2)用“____”在文中劃出范仲淹勤奮努力的四字詞。
(3)文中哪個句子表達了范仲淹的志向,用波浪線“~~~~”劃出。從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個 的人。
4.(2023秋?紅塔區(qū)期末)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
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①少時,學書②不成,去③學劍,又不成。項梁④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ǎ笙?;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⑤。
??注釋:①籍:項羽。②書:指古書典籍。③去:拋棄。④項梁:項羽的叔父。⑤竟學:學習完成。
(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是
A.項梁怒之。(對……發(fā)怒 )
B.學萬人敵。(敵人)
C.又不肯竟學。(最終,完畢)
(2)解釋下面句子。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3)“志大才疏”已經(jīng)成為成語,根據(jù)短文可以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項羽志大才疏的原因是 。
5.(2023秋?保山期末)閱讀理解。
課內(nèi)閱讀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1)解釋下列字詞。
漫浪:
急:
(2)讀書中的“三到”指的是
(3)為什么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4)文中的第一句話啟發(fā)我們讀書要 ,由此,我想到了許多名人讀書的故事。例如:孔子“韋編三絕”還有 。
(5)你有什么好的讀書方法,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6.(2023秋?騰沖市期末)讀短文,完成練習。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①(jù)契②(qì)其舟,曰:“是③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④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③是:這兒。④求:尋找。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楚人有涉江者。涉: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自: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2)翻譯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br>(3)這篇古文的內(nèi)容可以用成語“ ”概括。
(4)下列對這篇古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的。
B.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考慮到事物是在不斷變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規(guī)。
C.楚人找不到劍是因為水流太急,把劍沖走了。
7.(2023秋?昆明期末)閱讀
大觀樓長聯(lián) (節(jié)選)
[清]孫翁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岸①,喜②茫??臻煙o邊?!摚核膰愕?,萬頃晴沙,九夏③芙蓉④,三春⑤楊柳。
注釋:①〔幘〕古時的一種頭巾。 ②〔喜〕令人欣喜。 ③〔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 ④〔芙蓉〕蓮花。 ⑤〔三春〕指春季的三個月。
(1)讀古詩文片段,結(jié)合注釋,說說“喜茫??臻煙o邊”的意思。

(2)將古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認真抄寫下來。
(3)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寫下來和大家交流。

8.(2023秋?官渡區(qū)期末)
古人談讀書(節(jié)選)
余嘗謂①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②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釋]①謂:說;②漫浪:隨意;③急:要緊、重要。
(1)為什么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回答)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B.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C.我的身體素質(zhì)越來越好,我嘗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
D.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課后輔導課上,佳佳不懂裝懂,我會用 來勸誡她端正學習態(tài)度;背書時我發(fā)現(xiàn)佳佳邊玩鋼筆邊背書,我會用 來告訴她學習要用正確的方法;佳佳問我為何那么喜歡讀書,我會用 回答她。(請把正確選項填在橫線上)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B.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2022年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書,被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所以我經(jīng)常去社區(qū)書吧讀書,書吧內(nèi)粘貼的“讀者須知”有4個標識,我知道第 個標識,這個標識在溫馨提示我們 。
(5)最近,佳佳認真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并與班級的同學進行了閱讀分享,你能根據(jù)下面的情節(jié)圖,猜猜她都分享了哪些民間故事 。
9.(2023秋?西山區(qū)期末)【閱讀】
豺烹羊
??盤古初,鳥獸皆能言。一日,豺①與羊同澗②飲水,豺欲烹③其羊,自念無以措辭④,乃⑤強責之曰:“汝(rǔ)混濁此水,使老夫不能飲,該殺!”羊?qū)υ唬骸按笸踉谏狭?,羊在下流,雖濁無礙。”豺復責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該殺!”羊曰:“大王誤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⑥能得罪大王?”
??豺則變羞為怒,責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彼膦吲胫VV云:欲加之罪,何患⑧無辭。即此之謂⑨也。
【注釋】①豺(chái):與狼相近的動物。②澗:小溪流。③烹(pēng):煮了吃掉。④措辭:選用詞句,這里指理由、借口。⑤乃:于是。⑥安:怎么。⑦遂:于是。⑧患:擔心。⑨之謂:說的就是……
(1)“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這個句子是:
A.感嘆句
B.反問句
C.陳述句
(2)文中的豺故意找茬的原因是:
A.豺欲烹其羊
B.羊混濁此水
C.羊出言得罪于豺
(3)選出和文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意思一致的一項:
A.要想得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借口。
B.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機會。
C.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借口。
(4)讀完短文,你怎么看待文中的“豺”和“羊”?(任選其一評價即可)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文言文閱讀(共9小題)
1.(1)hà 喜愛、愛好;
(2)A;
(3)反復抄寫、朗讀,來達到熟讀、深思的目的(以抄書來達到增強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篇好文章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地抄寫、朗讀,逐漸也能達到滾瓜爛熟的地步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必會有所收獲。
(1)考查漢字的字音。在“溥幼好學”的“好”是喜歡的意思。故應讀“hà”。
(2)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昂吻诳嗳绱??”的意思是:你為什么像這樣勤勞刻苦呢?故選:A。
(3)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據(jù)文中的“抄已,則三誦之,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一句,可知張溥所讀之書,都會抄寫六七遍,可以明白“七錄”指的就是他將每本書抄寫七遍。從文章介紹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到張溥的成功與他年幼時的抄錄書本是離不開的,他用這種反復抄錄的方法,達到記憶深刻的效果。結(jié)合平常的讀書方法和本課內(nèi)容可知,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篇好文章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地抄寫、朗讀,逐漸也能達到滾瓜爛熟的地步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必會有所收獲。
故答案為:
(1)hà 喜愛、愛好;
(2)A;
(3)反復抄寫、朗讀,來達到熟讀、深思的目的(以抄書來達到增強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篇好文章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地抄寫、朗讀,逐漸也能達到滾瓜爛熟的地步了,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必會有所收獲。
2.(1)D;
(2)C;
(3)D;
(4)通過寫陸績才六歲就會在懷里揣著橘子回家孝敬母親的事,可以看出他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他孝順懂事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1)本題考查了字詞的解釋。遺[yí]①丟失。②丟失的東西。③漏掉。④漏掉的東西。⑤留下。⑥特指死者留下的。⑦不自主地排泄(糞便或精液)。[wèi]①贈予。②送給。
結(jié)合文章中“欲懷而遺母”的意思是我想要送給母親吃?!斑z”讀wèi,意思是贈給。故選D。
(2)本題考查了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注釋和日常的積累,“懷”意思是裝到懷里?!鞍蒉o”意思是告別。“墜”意思是掉落。可知此句的意思是陸績把三個橘子藏在了胸懷,等到告別的時候,跪著向袁術(shù)拜謝。不料這三個橘子從袖子里滾落到地上。與C項所表達意思相同。故選C。
(3)本題考查了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文章中句子“是橘甘,欲懷而遺母?!币馑际沁@橘子很甜,我想起帶幾只橘子回去給母親吃。故選D。
(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結(jié)合文章中句子“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意思是陸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長大后必定是人才??芍懣兡昙o雖小,但特別有孝心,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結(jié)合文章中句子“績懷三枚”意思是陸績把三個橘子藏在了胸懷??芍懣冊谥魅瞬恢那闆r下把橘藏入懷里,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故答案為:
(1)D;
(2)C;
(3)D;
(4)通過寫陸績才六歲就會在懷里揣著橘子回家孝敬母親的事,可以看出他是個十分孝順的孩子,他孝順懂事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3.(1)①A A;
②A B。
(2)發(fā)憤苦讀、刻苦自勵;
(3)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憂國憂民。
(1)①考查字詞解釋。家貧無依:家里貧困沒有依靠。貧:貧窮。故選A。依:依靠。故選A。
②考查字詞解釋、多義字。食不給,啖粥而讀:有時連飯也吃不上,就喝粥讀書。食:食物。故選A。
食不重肉:吃東西不多吃肉。食:吃。故選B。
(2)考查內(nèi)容理解。由“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可知,表示范仲淹勤奮努力的四字詞是“發(fā)憤苦讀”“刻苦自勵”。
(3)考查內(nèi)容理解。閱讀文章可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表達了范仲淹的志向。此句表現(xiàn)出范仲淹心憂國事,心系國家人民的偉大感受,從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個憂國憂民的人。
故答案為:
(1)①A A;
②A B。
(2)發(fā)憤苦讀、刻苦自勵;
(3)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憂國憂民。
4.(1)B;
(2)項羽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shù),也沒有學成。
(3)志向遠大但才能疏闊不實在 項羽學習知識、本領(lǐng)時總是半途而廢,不夠踏實,沒有堅持到最后學成。
(1)考查了字詞解釋。結(jié)合譯文作答,A、C項正確,B項有誤,“學萬人敵”意思是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敵:能敵萬人的兵法或謀略。
(2)考查了句子翻譯。結(jié)合譯文作答,“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意思是項羽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shù),也沒有學成。
(3)考查了成語和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譯文梳理文意后可知,文中的項羽志向遠大,想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但他學習寫字、劍術(shù)、兵法都沒能堅持到底,自身的本領(lǐng)還不足。由此可知“志大才疏”意思是志向遠大但才能疏闊不實在。文中項羽志大才疏的原因是項羽學習知識、本領(lǐng)時總是半途而廢,不夠踏實,沒有堅持到最后學成。
故答案為:
(1)B;
(2)項羽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shù),也沒有學成。
(3)志向遠大但才能疏闊不實在 項羽學習知識、本領(lǐng)時總是半途而廢,不夠踏實,沒有堅持到最后學成。
5.(1)隨意。
重要。
(2)心到、眼到、口到。
(3)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4)心到、口到、眼到 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映雪”;
(5)我讀書的時候會圈畫重點詞句,借助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nèi)容。
(1)考查了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要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卻只漫浪誦讀: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故“漫浪”的意思是隨意。心到最急:心到最重要。故“急”的意思是重要。
(2)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由“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可知答案。
(3)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由“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可知答案。
(4)考查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及課外知識積累能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啟發(fā)我們讀書要心到、口到、眼到。名人讀書的故事有: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映雪”等。
(5)考查了拓展延伸。結(jié)合自己理解介紹好的讀書方法即可。
故答案為:
(1)隨意。
重要。
(2)心到、眼到、口到。
(3)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4)心到、口到、眼到 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映雪”;
(5)我讀書的時候會圈畫重點詞句,借助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nèi)容。
6.(1)過,渡。從。停止。
(2)他急忙用刀在船邊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br>(3)刻舟求劍;
(4)C。
(1)考查了對文言文字詞的解釋。根據(jù)譯文作答,“涉”的意思是:過,渡?!白浴钡囊馑际牵簭摹!爸埂钡囊馑际牵和V?。
(2)考查了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根據(jù)譯文作答,這句話的意思是:他急忙用刀在船邊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br>(3)考查了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這篇文言文講的是“刻舟求劍”的故事。
(4)考查了對文言文主旨的把握。這篇古文揭示的道理是:.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的,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考慮到事物是在不斷變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規(guī)。楚人找不到劍不是因為水流太急,把劍沖走了,而是船已經(jīng)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他沒有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故選C。
故答案為:
(1)過,渡。從。停止。
(2)他急忙用刀在船邊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3)刻舟求劍;
(4)C。
7.(1)這茫茫無邊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
(2)
(3)這副長聯(lián),上聯(lián)寫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昆明大好河山及農(nóng)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勞動人民的業(yè)績永久存在。
(1)考查了詩句含義。結(jié)合譯文看,“喜茫茫空闊無邊”是“這茫茫無邊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的意思。
(2)考查了書寫。將古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認真抄寫下來即可。
(3)考查了思維拓展。發(fā)揮想象,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如:這副長聯(lián),上聯(lián)寫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昆明大好河山及農(nóng)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勞動人民的業(yè)績永久存在。
故答案為:
(1)這茫茫無邊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
(2)
(3)這副長聯(lián),上聯(lián)寫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昆明大好河山及農(nóng)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勞動人民的業(yè)績永久存在。
8.(1)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C;
(3)D B C;
(4)①不要大聲喧嘩;
(5)D。
(1)考查了內(nèi)容理解。結(jié)合譯文梳理文意后作答,注意用原文作答。“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考查了字詞解釋。結(jié)合譯文和自身知識積累作答,A、B、D三項中的“嘗”意思是“曾經(jīng)”,C項中“嘗”的意思是“感受、經(jīng)歷”。
(3)考查了勸告慰勉?!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用此句來勸告佳佳端正學習態(tài)度;“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我曾經(jīng)說讀書有三到,說的是心到、眼到、口到。用此句來勸告佳佳學習要用正確的方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持續(xù)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用此句來告訴佳佳讀書是靈感不竭的源泉。
(4)考查了知識百科。題目給出的幾個標識都是書吧內(nèi)的,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和情境理解作答,任選一個即可。示例:第①個標識在溫馨提示我們不要大聲喧嘩。第②個標識在溫馨提示我們進入書吧內(nèi)不能攜帶食物。第③個標識在溫馨提示我們請勿在書吧拍照。第④個標識在溫馨提示我們手機要靜音。
(5)考查了知識百科。結(jié)合圖①給出的關(guān)鍵詞“斷橋相遇”“雷峰塔倒”“一家團圓”等可知為民間故事《白蛇傳》,結(jié)合圖②給出的關(guān)鍵詞“欲渡東海”“各顯本領(lǐng)”等可知為民間故事《八仙過?!?,結(jié)合圖③給出的關(guān)鍵詞“水甕養(yǎng)螺”“發(fā)下秘密”等可知為民間故事《田螺姑娘》。
故答案為:
(1)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C;
(3)D B C;
(4)①不要大聲喧嘩;
(5)D。
9.(1)B;
(2)A;
(3)C;
(4)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總是千方百計找理由。
(1)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故是反問句。
(2)烹:煮了吃掉??芍蛞缘粞颉?br>(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借口。
(4)考查形象分析?!按笸跽`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以此可以看出豺無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計找借口。
故答案為:
(1)B;
(2)A;
(3)C;
(4)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總是千方百計找理由。




A.《劉海與金蟾》
《牛郎織女》
《木蘭從軍》
B.《八仙過?!?br>《田螺姑娘》
《馬頭琴的故事》
C.《蝴蝶泉》
《牛郎織女》
《白蛇傳》
D.《白蛇傳》
《八仙過?!?br>《田螺姑娘》
四圍香稻,
萬頃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楊柳。
四圍香稻,
萬頃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楊柳。

相關(guān)試卷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專版):

這是一份專題08 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專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課外文言文閱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課內(nèi)選文閱讀考查,小古文閱讀,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課內(nèi)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7 詩詞鑒賞-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專版):

這是一份專題07 詩詞鑒賞-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專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課內(nèi)閱讀,古詩閱讀,古詩鑒賞,閱讀古詩,完成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7:習作 2024-2025學年上學期五年級語文期末備考真題匯編(北京專版):

這是一份專題07:習作 2024-2025學年上學期五年級語文期末備考真題匯編(北京專版),共4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確定主題和選材,?構(gòu)思文章結(jié)構(gòu),?注重細節(jié)描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版)

專題07 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小升初語文備考真題分類匯編(湖南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小升初語文備考真題分類匯編(湖南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地區(qū)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廣東地區(qū)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四川地區(qū)專版)

專題07+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四川地區(qū)專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