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
1.細胞是由英國科學家( )最早發(fā)現(xiàn)的。
A.羅伯特·虎克B.列文·虎克C.傅科D.巴斯德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瓣落下來會變成土壤的一種成分,這種成分是指( )。
A.沙B.黏土C.腐殖質(zhì)D.空氣
3.從盛水的方形魚缸側(cè)面觀察里面的金魚,發(fā)現(xiàn)它的大小( )。
A.比實際的小B.比實際的大C.和實際一樣大D.不一定
4.觀察眾多細胞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生物都由細胞組成,病毒也是
B.白細胞在血液中可運輸氧氣
C.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
5.下面模擬實驗的假設(shè)中,符合哥白尼的觀點的是( )。
A.地球不動,太陽圍繞地球轉(zhuǎn)
B.太陽不動,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
C.太陽不動,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同時地球自轉(zhuǎn)
6.“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A.地球自轉(zhuǎn)B.地球公轉(zhuǎn)C.太陽圍著地球轉(zhuǎn)
7.住在北京的科科和住在烏魯木齊的學學是好朋友。早上科科在吃早餐時,學學最有可能在( )。
A.睡覺B.吃午餐C.參加課后服務(wù)
8.不同季節(jié),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之所以會發(fā)生變化,原因是( )。
A.地球公轉(zhuǎn)軌道不斷發(fā)生變化
B.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同時圍繞太陽公轉(zhuǎn)
C.地球自轉(zhuǎn)時地軸不斷發(fā)生變化
9.科科用泡沫球制作地球自轉(zhuǎn)模型,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選擇用泡沫球模擬地球是因為這兩者都是不透明的球體
B.在地球自轉(zhuǎn)模型的表面可用不同顏色分別表示海洋和陸地
C.地球圍繞一個真實的地軸不停運動, 因此模型還需要一根鐵絲來制作地軸
10.小科將兩個光滑斜面進行組合(左邊斜面陡一些,右邊斜面緩一些),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并將兩個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放在斜面上,松手后( )。
A.物體甲沿斜面向下移動
B.物體乙沿斜面向下移動
C.兩物體保持靜止
11.兩根長短粗細一樣的螺絲釘,一根螺紋細些、一根疏些,用同樣的螺絲刀旋它們的時候,更省力的是( )。
A.螺紋密的B.螺紋疏的C.用力一樣
12.關(guān)于工具和技術(sh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剪刀是斜面和杠桿的組合
B.車輪是一種輪軸,在不斷改進和發(fā)展
C.信息的交流和傳播與工具、技術(shù)的發(fā)展沒有任何關(guān)系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活字印刷術(shù)一般分為四個步驟: 檢字→刷墨→拓印→晾制
B.與電腦相比,書籍提供信息的形式比較少,所以應(yīng)該放棄書籍的使用
C.手搖發(fā)電機是把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一種裝置
14.有三個物體,甲是一個被拉伸了0.5m的彈簧,乙是個從地面被舉高0.5m的小球,丙是一個正在以0.5m/s的速度運動的小球。根據(jù)以上信息,請你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都具有能量B.甲和乙具有勢能,丙具有動能
C.除數(shù)字相同外,沒有其他共性D.三個小球都具有機械能。
15.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 )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A.熱能B.光能C.機械能
二、填空題
16.放大鏡也叫 ,其鏡片的特點是是透明,中間 、邊緣 。用放大鏡時,觀察對象 。
17. 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單位。
18.動物遺體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 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
19.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保持 (填“潮濕”或“干燥”)可以防霉。
20.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勢仍然嚴峻,科研人員可以在 下觀察到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
21.科學家發(fā)現(xiàn)昆蟲頭上的 就是它們的“鼻子”。
22.地球與太陽的 在每年一月, 在每年七月。(填“近距點”或“遠距點”)
23.“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句俗語在地球上不可能實現(xiàn),因為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是 。
24.地球內(nèi)部分為三部分,從內(nèi)向外依次為 、 、 ,地震通常發(fā)生在 內(nèi)。
25.如圖所示,如果究究沿箭頭(F)方向用力撬動石頭,那么在A、B、C、D四點中,撬棍的動力點是 點,支點是 點,阻力點是 點。
26.右圖所示的兩個滑輪中,A是 (填“動”或“定”)滑輪,它的作用是 ;B是 (填“動”或“定”)滑輪,它的作用是 。
27.中國高鐵的動力來源是 。(選填“燃油”或“電能”)
28.地球最大的能量來源 。能量的形式各有不同,最終都可以轉(zhuǎn)化為可以使物體動起來的 能。
三、連線題
29.把下列實驗器材與它在實驗中的作用用線連起來。
鑷子 培養(yǎng)微生物或細菌
培養(yǎng)皿 放置切片標本
滴管 吸取少量的液體
載玻片 夾取實驗材料
四、實驗題
30.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探究電磁鐵時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磁性消失。
猜想B:通過電磁鐵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猜想C:改變線圈匝數(shù),電磁鐵的磁性強弱會發(fā)生改變。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該小組的同學們設(shè)計了以下三組實驗裝置。
(1)電磁鐵是由 和 兩部分組成。
(2)通過比較 和 兩個實驗裝置,可以驗證猜想B。
(3)圖中的三組電磁鐵中,磁性最強的是( )裝置。
A.甲B.乙C.丙D.一樣強
(4)當用小磁針靠近乙裝置鐵芯右端的釘尖時,小磁針的N極被吸引,則乙裝置鐵芯右端的釘尖是 極;此時若想改變該電磁鐵的南北極,最簡單的方法是 。
(5)通過對這三組實驗裝置的研究,以上三個猜想中可以被得到證實的是( )。
A.猜想A和BB.猜想A和C
C.猜想B和CD.三個猜想都可以
(6)在生活中,我們常用電磁起重機來分揀廢棄鋼鐵材料,它主要利用電磁鐵( )的性質(zhì)。
A.南北極能發(fā)生改變B.能指示南北方向
C.有南北極D.通電產(chǎn)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
五、綜合題
31.為了探究地球公轉(zhu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小明繪制了一幅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
(1)用箭頭在右圖中表示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
(2)請寫出地球運動到A、B、C、D時所處的節(jié)氣。
A: B: C: D:
(3)當?shù)厍蚶@太陽轉(zhuǎn)到 (填字母)位置時,我們所處的北半球一天中晝最長夜最短;當?shù)厍蚶@太陽轉(zhuǎn)到 (填字母)位置時,家住余姚的小明,測得的正午12時竹竿影子長度是最長的。
(4)今天是2024年1月25日,這一天地球運行到了圖中( )的位置。
A.A和B之間B.A和D之間
C.B和C之間D.C和D之間
(5)當?shù)厍蚶@太陽轉(zhuǎn)到B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 )。
A.赤道B.北回歸線C.南回歸線D.無法確定
參考答案:
1.A
【詳解】1663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用自制的復(fù)合顯微鏡觀察一塊軟木薄片的結(jié)構(gòu),發(fā)現(xiàn)它們看上去像一間間長方形的小房間,就把它命名為細胞。故選A。
2.C
【詳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物質(zhì)的混合物。腐殖質(zhì)是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jīng)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zhì),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所以花瓣落下來會逐漸變成土壤的腐殖質(zhì)。故選C。
3.C
【詳解】當我們從盛水的方形魚缸側(cè)面觀察里面的金魚時,由于光從水中進入空氣時會發(fā)生折射,這會使得金魚看起來比實際的位置要淺。但是金魚的大小不會改變,方形的魚缸加水不會形成放大效果,故選C。
4.C
【詳解】A.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單位,絕大多數(shù)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病毒是個例外,它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故A錯誤;
B.血液中的紅細胞可以運輸氧氣,白細胞對人體能起著防御和保護作用,故B錯誤;
C.草履蟲的身體由一個細胞組成,被稱為單細胞動物,故C正確;
選C。
5.C
【詳解】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說”。他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所有天體繞太陽運動;而是地球繞著太陽在旋轉(zhuǎn),晝夜的變化是地球自轉(zhuǎn)的結(jié)果,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為24小時。哥白尼的觀點相當于假說中的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zhuǎn),同時地球自轉(zhuǎn)。
6.A
【詳解】“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描述的是地球自轉(zhuǎn)的現(xiàn)象?!白厝招邪巳f里”指的是地球自轉(zhuǎn)帶來的表面速度,而“八萬里”是一個比喻,表示地球表面某一點在一天內(nèi)隨地球自轉(zhuǎn)所行進的距離大約等于地球赤道周長的一半(地球赤道周長大約為四萬公里,所以“八萬里”即四萬公里)。故選A。
7.A
【詳解】北京和烏魯木齊位于中國的不同時間區(qū)域,北京采用的是東八區(qū)時間,而烏魯木齊則是西六區(qū)時間。烏魯木齊比北京的時間晚兩個小時。因此,當科科在北京吃早餐時(一般為早上7-9點),烏魯木齊的時間則大約是早上5-7點。這時學學很可能還在睡覺。吃午餐和參加課后服務(wù)一般不在這個時間段進行。
8.B
【詳解】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時,地軸與公轉(zhuǎn)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nèi)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一年內(nèi)產(chǎn)生了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一年中物體影子的長短變化是由于太陽公轉(zhuǎn)導致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同。
9.C
【詳解】A.泡沫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可以用來模擬地球的形狀和某些特性,選項正確;
B.通常在地球模型上用藍色表示海洋,用其他顏色表示陸地,以直觀地展示地球表面的特征,選項正確;
C.地軸是一個假想的軸,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物理軸。在制作地球自轉(zhuǎn)模型時,使用鐵絲來代表地軸是為了模擬地球的自轉(zhuǎn),但實際上的地軸并不是真實存在的物質(zhì)軸,選項錯誤;
故選C。
10.A
【詳解】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兩物體質(zhì)量相同,左邊的斜面坡度大,物體的甲用的力較大;右邊的斜面坡度小,物體乙用的力較小。所以將兩個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放在斜面上,松手后發(fā)現(xiàn)物體甲沿斜面向下移動。故本題選A。
11.A
【詳解】螺紋的密疏會影響旋轉(zhuǎn)時的省力程度。螺紋越密,在旋轉(zhuǎn)時需要的力越小,因為相對于螺紋疏的螺絲釘,它有更多的接觸點來分擔負載,使得每次旋轉(zhuǎn)能夠更穩(wěn)定地驅(qū)動螺釘。故選A。
12.C
【詳解】A.剪刀是斜面和杠桿的組合,正確;
B.車輪是一種輪軸,在不斷改進和發(fā)展,正確;
C.信息的交流和傳播與工具、技術(shù)的發(fā)展沒有任何關(guān)系,錯誤;信息的交流和傳播與工具、技術(shù)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一次傳播革命都是技術(shù)革新的成果,信息交流也離不開交流工具。
13.A
【詳解】A.活字印刷術(shù)一般分為四個步驟: 檢字→刷墨→拓印→晾制,正確;
B.書籍提供的信息形式雖然較少,但其便于閱讀、保存等特點使其仍然有重要價值,不能放棄使用,B錯誤;
C.手搖發(fā)電機是把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一種裝置,錯誤;手搖發(fā)電機是把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一種裝置。
14.C
【詳解】A.都具有能量,正確;
B.甲和乙具有勢能,丙具有動能,正確;
C.除數(shù)字相同外,沒有其他共性,錯誤;甲、乙、丙三個小球都具有機械能;
D.三個小球都具有機械能,正確。
15.B
【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選B。
16. 凸透鏡 厚 薄 要放在焦點內(nèi)
【詳解】放大鏡是一種凸透鏡,其鏡片的特點是透明,中間厚、邊緣薄。這種設(shè)計使得放大鏡能夠會聚光線,從而放大觀察對象的像。當我們使用放大鏡時,需要將觀察對象放在放大鏡的焦點之內(nèi)。放大鏡的焦點是光線經(jīng)過透鏡后會聚的點。當物體位于焦點和透鏡之間時,透過透鏡可以看到物體的放大虛像。
17.細胞
【詳解】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體內(nèi)各種各樣的細胞共同完成了生命體的所有活動。
18.無機鹽
【詳解】自然界中無數(shù)的腐生細菌會促使動植物的遺體腐爛、分解。動物遺體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
19.干燥
【詳解】霉菌發(fā)霉的條件有:適宜的環(huán)境即營養(yǎng)、水、適宜溫度、空氣等,要掌握防霉的方法。要防止物品發(fā)霉,必須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保持干燥低溫可以防霉。
20.電子顯微鏡
【詳解】新型冠狀病毒的體積微小,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顯現(xiàn)人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所以科學家想要觀察新型冠狀病毒,需要選擇電子顯微鏡。
21.觸角
【詳解】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這個鼻子能分辨各種氣味,比人的鼻子靈敏得多。
22. 近距點 遠距點
【詳解】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時,由于橢圓軌道的形狀,它與太陽的距離是不斷變化的。地球在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點稱為近距點(每年一月初),而距離最遠的點稱為遠距點(每年七月初)。所以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在每年一月,遠距點在每年七月。
23.自西向東
【詳解】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zhuǎn),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zhuǎn),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自轉(zhuǎn)產(chǎn)生每天太陽東升西落,因此“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句俗語在地球上不可能實現(xiàn)。
24. 地核 地幔 地殼 地殼
【詳解】地球最外表是地殼,里面是地幔,最中心的部分是地核,因此地球的構(gòu)造由內(nèi)而外可分為地核、地幔、地殼。地震通常發(fā)生在地殼內(nèi)。
25. A D C
【詳解】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zhuǎn)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動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究究沿箭頭(F)方向用力撬動石頭,那么在A、B、C、D四點中,撬棍的動力點是A點,支點是D點,阻力點是C點。
26. 動 省力 定 改變用力方向
【詳解】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圖中A是動滑輪,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圖中B是定滑輪,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gòu)成了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
27.電能
【詳解】能源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這里的能量通常指熱能、電能、光能、機械能、化學能等。我們每天都在消耗著能源。中國高鐵的動力來源是電能。
28. 太陽 機械
【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guān)的物體也有能量,叫機械能。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zhì)中,叫化學能。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了。太陽能夠發(fā)出光和熱,地球最大的能量來源太陽。能量的形式各有不同,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轉(zhuǎn)化,最終都可以轉(zhuǎn)化為可以使物體動起來的機械能。
29.
【詳解】鑷子是夾取實驗材料,滴管用來吸取少量液體,載玻片是放置切片標本,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微生物或細菌,燒杯盛放液體,碘酒染色,吸水紙吸取多余的水分。
30.(1) 線圈 鐵芯
(2) 甲 乙
(3)A
(4) S 改變電池的正負極接法
(5)D
(6)D
【分析】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線圈的匝數(shù)、線圈中電流的大小、線圈中鐵芯的形狀。
【小題1】電磁鐵由線圈和鐵芯兩部分組成。線圈通電產(chǎn)生磁場,鐵芯增強這個磁場,使得電磁鐵具有磁性。
【小題2】猜想B提出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為了驗證這一點,需要比較在相同線圈匝數(shù)下,不同電流大小的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因此,通過比較甲和乙兩個實驗裝置,如果甲裝置的電流大于乙裝置,且甲的磁性更強,則可以驗證猜想B。
【小題3】根據(jù)題目描述,線圈的匝數(shù)越多,線圈中的電流越大,鐵芯越粗越長電磁鐵的磁性就越強。甲裝置的電流最大且線圈匝數(shù)最多,那么可以判斷甲裝置的電磁鐵磁性最強。故選A。
【小題4】當小磁針的N極被吸引時,說明乙裝置鐵芯右端的釘尖是S極,因為異性相吸。
要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最簡單的方法是改變電池的正負極接法,這樣會改變線圈中電流的方向,從而改變電磁鐵的極性。
【小題5】猜想A可以通過觀察電磁鐵在通電和斷電時的磁性變化來驗證;
猜想B可以通過比較甲和乙,不同電流下電磁鐵的磁性強弱來驗證;
猜想C可以通過比較甲和丙來進行驗證;
故選D。
【小題6】電磁起重機利用的是電磁鐵通電產(chǎn)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的性質(zhì)。這使得電磁鐵可以在需要時吸附鋼鐵材料,在不需要時釋放,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物料搬運。故選D。
31.(1)
(2)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3) A C
(4)D
(5)A
【分析】地球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自轉(zhuǎn)運動和公轉(zhuǎn)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
【小題1】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方向。這是基本的天文知識,對于理解季節(jié)變化和節(jié)氣的確定非常重要。
【小題2】D位置對應(yīng)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A位置對應(yīng)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B位置對應(yīng)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C位置對應(yīng)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小題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是夏至時,對應(yīng)A位置。因為在夏至,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晝長夜短。竹竿影子長度最長的時間是冬至時的情況,對應(yīng)C位置。在冬至,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最小,因此正午時竹竿的影子最長。
【小題4】2024年1月25日的位置這一天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間,因此地球運行到了圖中D和C之間的位置。選D。
【小題5】當?shù)厍蚶@太陽轉(zhuǎn)到B位置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北半球是秋季,此時晝夜等長。故選A。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C
A
A
B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C
B
這是一份期中測試卷-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科學教科版,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簡答題,實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期中測試卷(試題)-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科學教科版,共1頁。
這是一份期末測試(試題)六年級上冊科學教科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連線題,排序題,簡答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