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
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2021年9月17日恰逢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賞滿月”(又稱望月)是節(jié)日期間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題。
1. 根據(jù)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在天氣晴朗的夜空,當晚我們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2. 要在當晚晴朗的天空用相機記錄月相的完整運行軌跡,適宜選擇的時間段是( )
A. 子夜→清晨B. 清晨→正午C. 正午→日落D. 日落→日出
【答案】1. A 2. D
【解析】
【1題詳解】
9月17日為中秋節(jié),即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滿月,A正確;B為凸月,C為下弦月,D為峨嵋新月,BCD錯誤。故選A。
【2題詳解】
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滿月整夜可見,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上弦月出現(xiàn)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xiàn)在西半邊天空,西半邊亮。下弦月出現(xiàn)在下半月的下平夜,出現(xiàn)在東半邊天空,東半邊亮。上弦月一般是初七、初八時有,下炫月是農(nóng)歷二十二、二十三有。滿月十五六,滿月徹夜可見。
下圖中屋頂?shù)暮谏肮璋濉笔翘柲芪蓓?,風和日麗的白天,屋頂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把富余的電能送入電網(wǎng)。我國有關專家指出:上海沒有油田和煤礦,但有兩億平方米的屋頂,不能辜負了屋頂上這片免費的陽光。預計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電將來自太陽能。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 下列活動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終不是來自太陽輻射能的是( )
A. B.
C. D.
4. 上海市積極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大化石能源比重B. 為我國太陽輻射最豐富的地區(qū)
C. 太陽能為清潔能源D. 能源需求量大,常規(guī)能源短缺
【答案】3. D 4. D
【解析】
【3題詳解】
燃油汽車利用的石油是地質(zhì)歷史時期生物固定的太陽能,A不合題意;炭火燒烤中的木炭來自生物,生物生長的主要能源是太陽輻射能,B不合題意;太陽能電池直接利用太陽能,C不合題意;地熱發(fā)電站利用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熱能,D符合題意。故選D。
【4題詳解】
上海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眾多,對能源需求量大,而常規(guī)能源缺乏,故積極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D正確;太陽能為清潔能源,上海市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不會增大化石能源比重,A錯誤;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qū),B錯誤;太陽能為清潔能源,但若非能源需求量大,也不會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C錯誤。故選D。
【點睛】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生物活動主要能源來源。
人們通常稱地層和化石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研究地層和化石可以讀懂地球的歷史,探求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下圖為“甲、乙兩地巖層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關于兩地各地層形成時間描述正確的是( )
A. F、Y可能形成于同一時期B. F地層形成時期聯(lián)合古陸形成
C. F地層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D. B、W不可能形成于同一時期
6. G地層形成的地質(zhì)時代( )
A. 蕨類植物繁盛B. 聯(lián)合古陸開始解體C. 高大山脈形成D. 是主要成煤期
【答案】5. A 6. C
【解析】
【5題詳解】
據(jù)圖示可知,F(xiàn)地層和Y地層所包含的生物化石類型完全一致,這說明F、Y可能形成于同一時期,A正確;F巖層中有恐龍遺跡化石,應是在中生代,而聯(lián)合古陸形成于古生代,B錯誤;F地層內(nèi)含有恐龍足跡化石,這說明該地質(zhì)時期爬行動物盛行,應為中生代,C錯誤;B、W所包含的生物化石類型完全一致,這說明B、W可能形成于同一時期,D錯誤。故選A。
【6題詳解】
據(jù)圖示可知G地層內(nèi)含有哺乳類動物化石,該地質(zhì)時期應為新生代,新生代對應繁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蕨類植物繁盛于古生代,A錯誤;聯(lián)合古陸開始解體于中生代,完全解體于新生代,B錯誤;高大山脈形成是在新生代,C正確;地質(zhì)歷史時期兩次重要的成煤期分別是古生代和中生代,分別代表植物是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D錯誤。故選C。
【點睛】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的三條線索:1、地質(zhì)年代變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動物演化: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探空氣球(如下圖)是把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溫度、大氣壓力、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測量的氣球。完成下面小題。
7. 假設我國海南三亞某氣象站釋放一探空氣球,該探空氣球飛行的最高高度約25km。則該探空氣球( )
A. 主要探測高層大氣數(shù)據(jù)B. 在對流層飛行的垂直距離更長
C. 可以探測平流層的頂部D. 上升中氣球的體積會不斷減小
8. 探空氣球一般飛行高度不超過40km,下列最適合探空氣球觀測的是( )
A. 華北某玉米種植區(qū)的土壤濕度監(jiān)測B. 某地臭氧濃度隨垂直高度變化特征
C. 某溫室大棚內(nèi)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D. 某地大氣電離層離子濃度變化監(jiān)測
【答案】7. B 8. B
【解析】
【7題詳解】
高層大氣底部高度約50千米,而該探空氣球飛行的最高高度約25千米,因此該探空氣球主要不是探測高層大氣數(shù)據(jù),A錯誤;海南三亞位于低緯度地區(qū),對流層厚度約17-18千米,而該探空氣球飛行的最高高度約25千米,因此該探空氣球在平流層飛行垂直距離比對流層短,B正確;該探空氣球飛行的最高高度約25千米,不會穿過平流層頂部,C錯誤;氣壓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上升中氣球體積應增大,D錯誤。故選B。
【8題詳解】
材料信息表明,探空氣球主要測量大氣溫度、大氣壓力、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不用來觀測華北某玉米種植區(qū)的土壤濕度監(jiān)測、某溫室大棚內(nèi)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排除AC;題意表明,探空氣球一般飛行高度不超過40千米,而大氣電離層的高度更高,因此某地大氣電離層離子濃度變化監(jiān)測,不適合探空氣球觀測,排除D:探空氣球一般會穿過大氣臭氧層,因此可以適合觀測某地臭氧濃度隨垂直高度變化特征,B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人們依據(jù)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將大氣自下而上依次劃分對流層(平均厚度約12千米)、平流層(處于12千米與50千米高度之間)和高層大氣(高度50千米以上)。(1)對流層的特點: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2)平流層的特點: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氣流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飛機飛行。(3)高層大氣的特點:氣體稀薄,具有電離層,對無線電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數(shù)人造天體也在此層運行。
高中學生實驗小組,在模擬驗證熱力環(huán)流原理時,采用下列做法:在一個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nèi),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塊在底部兩側(cè)。在玻璃柜頂面和底面中部的內(nèi)壁貼有紙片甲和紙片C(如圖所示)。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甲和紙片乙的偏動情況。完成下面小題。
9. 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甲和紙片乙出現(xiàn)了偏動,其偏向是( )
A. 紙片甲和紙片乙都向左偏B. 紙片甲和紙片乙都向右偏
C. 紙片甲左偏,紙片乙右偏D. 紙片甲右偏,紙片乙左偏
10. 當紙片擺動幅度最大時,下列圖中表示箱內(nèi)底部等壓面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題詳解】
通電后電爐處溫度高,氣流上升,電爐所對應的頂部形成高壓;冰塊處氣溫低,氣流下沉,冰塊所對應的頂部形成低壓;冰塊與通電電爐之間存在熱力環(huán)流,頂部氣流由電爐頂(高壓)流向冰塊頂(低壓),故紙片甲右偏,底部氣流流向與頂部剛好相反,故紙片乙左偏,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0題詳解】
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冰塊處氣溫低,氣流下沉,底部氣壓高,等壓面向上凸,電爐處溫度高,氣流上升,底部氣壓低,等壓面向下凹,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熱力環(huán)流的規(guī)律:先垂直運動,后水平運動;近地面與高空的氣壓相反;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高壓流向低壓。
讀某區(qū)域兩個時刻等壓線示意圖(單位:hPa),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14時,黃海地區(qū)的風向是( )
A. 偏東風B. 偏西風C. 偏北風D. 偏南風
12. 下列四地中,風力明顯加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題詳解】
大氣的水平運動由高壓指向低壓,根據(jù)14時黃海等壓線分布及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可知,14時黃海此時風向為偏南風,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選D。
【12題詳解】
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根據(jù)14時20時等壓線的疏密變化可知,甲、乙、丁地的風力明顯變小,丙地風力變大,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選C。
【點睛】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就越大。
輻射表是測量各種輻射的工具,測量不同的輻射可以選擇不同的傳感器和安裝方式。下圖為某校地理社團研究大氣熱力作用所采用的輻射表及安裝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 圖中①~④四個輻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確的是( )
A. 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太陽輻射、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B. 太陽輻射、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
C. 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D. 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太陽輻射、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
14. 某日雪后,地表積雪,天氣轉(zhuǎn)晴且氣溫下降,各輻射表測得的輻射量變化情況是( )
A. ①—不變B. ②一增加C. ③—增加D. ④—增加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①②測量短波輻射,③④測量長波輻射,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為長波輻射。①的裝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輻射,且為短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太陽輻射:②的裝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輻射,且為短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③的裝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輻射,且為長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大氣逆輻射;④的裝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輻射,且為長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地面輻射,結(jié)合選項可知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4題詳解】
①的裝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輻射,且為短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太陽輻射,雪后天晴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小,①數(shù)值增加,A錯誤。②的裝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輻射,且為短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由于雪后晴天白天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加,且雪后地面反射率增加,因此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增加,B正確。③的裝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輻射,且為長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大氣逆輻射,雪后晴天大氣逆輻射減弱,C錯誤。④的裝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輻射,且為長波輻射,所以對應的應是地面輻射,雪后晴天白天地面溫度下降,地面輻射減少,D錯誤。故選B。
【點睛】太陽輻射經(jīng)削弱作用后到達地面,除去地面反射(積雪反射率高)后被地面吸收增溫。地面輻射是大氣增溫的直接熱源,大氣增溫后以逆輻射的形成將熱量還給地面。
海水的性質(zhì)影響著人類活動。下圖示意8月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密度和鹽度隨緯度的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15. 曲線②表示的是( )
A. 海水表層溫度B. 海水密度C. 海水鹽度D. 母水水質(zhì)
16. 關于曲線①、②、③所代表海水的性質(zhì)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性質(zhì)②在高緯海區(qū)隨深度增大而減小B. 性質(zhì)①會影響近海養(yǎng)殖
C. 性質(zhì)③是影響鹽場分布主要因素D. 性質(zhì)①與②呈負相關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題詳解】
結(jié)合材料可知,圖中示意8月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密度和鹽度隨緯度的變化,并無海水水質(zhì)相關曲線,D錯誤;①總體由低緯向高緯遞減,表示海水表層溫度,A錯誤;③總體由低緯向高緯遞增,表示的是海水密度,B錯誤;②總體由副熱帶海區(qū)向赤道和兩極遞減,表示的是海水鹽度,C正確。故選C。
【16題詳解】
性質(zhì)②為海水鹽度,在高緯海區(qū)隨深度增大沒有減小趨勢,A錯誤;性質(zhì)①表示海水表層溫度,溫度影響魚類生存,因此影響近海養(yǎng)殖,B正確;性質(zhì)③表示的是海水密度,海水鹽度是影響鹽場分布的主要因素,C錯誤;海水溫度越高,鹽度越高,性質(zhì)①與②呈正相關,在副熱帶海區(qū)到赤道的范圍內(nèi)海水鹽度低是因為降水較多,D錯誤。故選B。
【點睛】大洋表層的海水溫度自低緯向高緯遞減,海水鹽度大致自副熱帶海區(qū)向南北兩側(cè)遞減,表層海水密度受溫度和鹽度的影響由赤道附近向兩極方向逐漸增大。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并不均勻,地球內(nèi)部情況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記錄間接獲得的,并以此將地球內(nèi)部劃定圈層結(jié)構(gòu)。下圖示意地球部分區(qū)域地殼厚度變化(甲表示不連續(xù)界面)。
(1)說出甲界面名稱及地震波向下經(jīng)過該界面時波速變化特點。
(2)描述圖示區(qū)域地殼厚度的分布規(guī)律并說出與甲界面埋深的關系。
(3)圖中甲界面以下部分所屬的圈層是______,并說出巖石圈的構(gòu)成______。
【答案】(1)莫霍面;橫波和縱波在該界面速度明顯增大。
(2)分布規(guī)律:青藏高原最厚,太平洋最薄,自青藏高原向四周減少;關系:地殼厚度與莫霍面埋深呈正相關。
(3) ①. 地幔 ②. 地殼的全部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地球圈層結(jié)構(gòu)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地震波、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jié)構(gòu)、巖石圈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甲界面是地殼與地幔的分界,是莫霍面;橫波和縱波在向下經(jīng)過莫霍界面時速度明顯增大。
【小問2詳解】
地殼厚度是地表到莫霍面的距離,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地殼厚度青藏高原最厚,太平洋最薄,自青藏高原向四周減少;地殼厚度與莫霍面埋深的關系:地殼厚度越大,莫霍面埋藏深度越深,因此地殼厚度與莫霍面埋深呈正相關。
【小問3詳解】
甲界面是莫霍面,以下部分所屬的圈層是地幔。巖石圈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
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城市熱島強度指城區(qū)與郊區(qū)氣溫的差值。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研究我國東部某濱海城市的熱島強度變化。圖左示意該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情況,圖右示意該城市地理環(huán)境要素。
(1)據(jù)圖,該城市6時的風力比16時的風力______(大/小),在右圖畫出該城市6時城區(qū)和郊區(qū)之間的風向______。
(2)圖中顯示,冬季強降雪后城市熱島強度較多年平均整體加強,分析其可能原因。
(3)該城市同時受海陸風的影響,且某時段的風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該時段應為(白天/夜晚),解釋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的原因。
(4)從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間布局的角度提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合理措施。
【答案】(1) ①. 大 ②.
(2)強降雪后,郊區(qū)地面多被積雪覆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較強,積雪融化吸收熱量,氣溫降幅較大;城區(qū)積雪清理較及時,人工制熱較多,氣溫降幅較?。怀菂^(qū)與郊區(qū)之間的氣溫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熱島強度加大。
(3)該時段應該為白天,白天吹海風,海風從氣溫較低的海洋吹來,對城區(qū)具有降溫作用,從而降低城市熱島強度。
(4)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城市綠地、水體面積,建設城市綠色通風廊道;空間布局:分散城市中心人口、產(chǎn)業(yè)等
【解析】
【分析】本題以某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強降雪后熱島強度變化圖為材料,涉及城市熱島效應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從圖中多年平均熱島強度變化曲線可知,該城市6時熱島效應強度較大,16時城市熱島強度較小,所以6時的風速大于16時的風速,6時城區(qū)溫度高,氣壓低,郊區(qū)氣溫低,氣壓高,風向由郊區(qū)吹向城區(qū),風向如圖:
【小問2詳解】
冬季強降雪后,氣溫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廢熱排放增多,且城市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設施運行的需要,清理積雪較為及時,氣溫下降較慢;郊區(qū)白雪覆蓋,對太陽輻射反射率較強,且積雪融化吸收熱量,氣溫下降較快;從而導致城郊之間氣溫差值增大,熱島強度增強。
【小問3詳解】
由材料分析,某時段的風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熱島強度,說明,該時段海陸風應當是由氣溫較低的海洋吹向陸地,能夠有效的給城區(qū)降溫,從而降低城市熱島強度,白天陸地氣溫高氣壓低,海洋氣溫低氣壓高,吹海風,溫度低的海風對城區(qū)有降溫作用。
【小問4詳解】
從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間布局等角度提出措施,從減少排放廢熱分析,城市規(guī)劃當中應當對市中心的產(chǎn)業(yè)和人口等適當進行分散,從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市中心應該增加城市綠地和濕地等,從加快廢熱的散失分析,應當規(guī)劃城市的通風廊道,對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進行規(guī)劃。
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淺溝指在地表溝渠中種有植被的一種工程,它通過重力流收集雨水徑流。下圖示意城市植被淺溝的結(jié)構(gòu),a、b、c、d為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
(1)a、b、c、d代表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說明道路兩側(cè)布置植被淺溝對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影響。
(3)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大量布置植被淺溝替代不透水地面對改善城市環(huán)境所起的積極作用。
【答案】(1) ①. 蒸發(fā)(蒸騰) ②. 地表徑流 ③. 下滲 ④. 地下徑流
(2)促進地表徑流的匯集,減少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增加地下徑流;蒸發(fā)(蒸騰)作用增強。
(3)①相對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淺溝利于地表徑流的匯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滲,從而可以減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徑流,緩解了城市內(nèi)澇的發(fā)生;②大量布置的植被淺溝會使河流流量更加穩(wěn)定,也增大蒸發(fā)量,使城市空氣更加濕潤清新。
【解析】
【分析】本題以水循環(huán)的相關材料為背景,涉及水循環(huán)的類型、環(huán)節(jié)、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等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能力,體現(xiàn)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a箭頭向上代表蒸發(fā),或者綠地的蒸騰,b代表地表徑流,地表水流到植被淺溝,c代表下滲,d表示地下徑流。
【小問2詳解】
兩側(cè)布置植被淺溝,可以匯集地表徑流,透水增加,從而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植物增加,蒸騰(蒸發(fā))作用加強。
【小問3詳解】

相關試卷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A4: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A4,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G地層形成的地質(zhì)時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

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

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A4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2022-2023學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