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章。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毕铝邢嚓P敘述正確的是( )
A. 依據(jù)細胞學說,魚和蓮在結構上具有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B. 荷塘中的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其參與構成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只有細胞和個體
C. 荷塘中所有的魚是一個種群
D. 與魚相比,蓮沒有系統(tǒng)層次
【答案】D
【分析】種群是指一定地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集合。
【詳解】A、依據(jù)細胞學說,一切動物和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及其產物構成,所以動物和植物在結構上具有統(tǒng)一性,則依據(jù)細胞學說,魚和蓮在結構上具有統(tǒng)一性,但不能說明魚和蓮在結構上具有多樣性,A錯誤;
B、單細胞生物也能構成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研究草履蟲,除了研究其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還可以研究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層次,B錯誤;
C、荷塘中有多種魚,所有的魚是不同的種群,C錯誤;
D、植物沒有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故與魚相比,蓮沒有系統(tǒng)層次,D正確。
故選D。
2. 下列有關生命系統(tǒng)及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可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進行增殖
B. 細胞學說的建立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
C. 生物圈是生命系統(tǒng)的最高層次,由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構成
D. 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tǒng)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其中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結構層次。細胞學說是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詳解】A、細胞屬于生命系統(tǒng)中最基本的層次,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上增殖,A錯誤;
B、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建立了細胞學說,B錯誤;
C、生物圈是生命系統(tǒng)的最高層次,由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無機環(huán)境構成,C錯誤;
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物和植物的統(tǒng)一性,從而闡明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D正確。
故選D。
3. 下列各選項中,符合概念圖中關系的是( )
A. ①表示生物,②-④分別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 ①表示原核生物,②-④分別表示酵母菌、乳酸菌、顫藍細菌
C. ①表示脂質,②-④分別表示脂肪、磷酸、固醇
D. ①表示膽固醇,②-④分別表示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①包含了②③ ④ ,而②③ ④之間是平行關系。
脂質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
【詳解】A、若①表示生物,由于生物可分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因此②-④可分別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A正確;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故①表示原核生物,②不可以表示酵母菌,B錯誤;
C、脂質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故①表示脂質,②-④分別表示脂肪、磷脂、固醇,C錯誤;
D、固醇分為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①表示固醇,②-④分別表示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D錯誤。
故選A。
4.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地球表面約有71%的部分被水覆蓋。水被稱為生命之源,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是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下列有關水的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結合構成細胞結構,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B. 自由水是細胞內化學反應的介質,不能直接參與化學反應
C. 細胞中自由水的比例降低,結合水的比例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干旱和寒冷
D. 水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氫鍵不斷斷裂又不斷形成,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
【答案】C
【分析】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許多化學反應,也能為細胞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結合水是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詳解】A 、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結合構成細胞結構,但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而不是液泡中,A錯誤;
B、自由水是細胞內化學反應的介質,且能直接參與化學反應,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錯誤;
C、細胞中自由水的比例降低,結合水的比例升高,細胞的抗逆性增強,有利于植物抵抗干旱和寒冷,C正確;
D、水是良好的溶劑主要是因為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能夠溶解許多極性分子和離子,D錯誤。
故選C。
5. 合理膳食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下列有關健康飲食的觀點,錯誤的是( )
A. 青少年要積極鍛煉,合理營養(yǎng)
B. 和吃熟雞蛋相比,吃生雞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衛(wèi)生
C. 身體疲憊時服用核酸類保健口服液,可明顯增強免疫力
D. 纖維素等其他糖類稱為人類的“第七營養(yǎng)素”,因此要合理攝入蔬菜和水果
【答案】C
【分析】高溫能殺菌消毒,也能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使蛋白質變性失活。
動物內臟中膽固醇含量高。
【詳解】A、青少年要積極鍛煉,合理營養(yǎng),A 正確;
B、高溫能滅菌,且能使雞蛋中的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和吃熟雞蛋相比,吃生雞蛋更不容易消化而且很不衛(wèi)生,B正確;
C、服用核酸類保健口液時,核酸會被分解,因此不會明顯增強免疫力,C錯誤;
D、纖維素等其他糖類稱為人類的“第七營養(yǎng)素”,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要合理攝入蔬菜和水果,D正確。
故選C。
6. 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分為兩種: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膽固醇需要依附在脂蛋白上才能進入肝臟,進而被分解、排出。由于膽固醇本身不溶于血液,高密度脂蛋白會將組織和血管中多余的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排出體外,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造成血液變稠,脂蛋白膽固醇顆粒沉積于血管壁,形成脂質斑塊,斑塊變大將導致血管狹窄,從而引發(fā)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下列有關膽固醇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膽固醇與脂肪的組成元素相同,都屬于生物大分子
B. 為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膳食中要限制高膽固醇類食物的過量攝入
C. 能合成膽固醇的細胞,其內質網(wǎng)可能較發(fā)達
D. 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轉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
【答案】A
【分析】脂質主要是由C、H、O 三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N和P,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詳解】A、膽固醇與脂肪的組成元素都是C、H、O,它們都不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質和多糖,A錯誤;
B、低密度脂蛋白會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造成血液變稠,脂蛋白膽固醇顆粒沉積于血管壁,形成脂質斑塊,斑塊變大將導致血管狹窄,從而引發(fā)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膳食中限制高膽固醇類食物的過量攝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B正確;
C、膽固醇屬于脂質,脂質在內質網(wǎng)上合成,故能合成膽固醇的細胞,其內質網(wǎng)可能較發(fā)達,C正確;
D、高密度脂蛋白會將組織和血管中多余的膽固醇運送至肝臟排出體外,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轉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D正確。
故選A。
7. 生物學現(xiàn)有的發(fā)展離不開很多科學家們不懈的努力,下列有關科學家及其研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細胞學說的過程中使用了不完全歸納法
B. 列文虎克用自制顯微鏡觀察并命名了細胞,為生物學研究進入細胞水平打下基礎
C. 羅伯特森通過電鏡觀察,提出細胞膜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D. 辛格和尼科爾森通過模型構建法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答案】B
【分析】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于是兩人共同提出: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就是細胞學說的基礎。
1959年羅伯特森根據(jù)電鏡超薄切片中細胞膜展現(xiàn)的暗-亮-暗三條帶,推測兩邊暗的條帶是蛋白質,中間亮的部分是脂雙層分子。之后,羅伯特森在“三明治”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單位膜模型,推斷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構成。
1972年辛格和尼克爾森根據(jù)多個實驗的證據(jù)提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奠定了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基礎。該理論主要包括:(1)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體現(xiàn)了膜內外結構的不對稱性;(3)磷脂和蛋白質位置不是固定的,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動性。
模型的類型有多種,包括數(shù)學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等。物理模型是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如表示生物膜結構的流動鑲嵌模型。
【詳解】A、施萊登與施旺得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結論是建立在部分動植物細胞研究基礎之上,屬于不完全歸納法,A正確;
B、命名細胞的科學家是羅伯特虎克,B錯誤;
C、羅伯特森根據(jù)電鏡超薄切片中細胞膜展現(xiàn)的暗-亮-暗三條帶,推測兩邊暗的條帶是蛋白質,中間亮的部分是脂雙層分子;推斷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構成,C正確;
D、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是磷脂構成了細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屬于物理模型。故辛格和尼科爾森運用建構模型提出流動鑲嵌模型,D正確。
故選B。
8. 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野外發(fā)現(xiàn)了一種組織顏色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該小組欲檢測這些野果中是否含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還原糖檢測實驗結束后,可以將剩余的斐林試劑裝入棕色瓶,以便長期保存?zhèn)溆?br>B. 制備該野果脂肪的臨時裝片過程中,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C. 在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即可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D. 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時,無需水浴加熱
【答案】D
【分析】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4)淀粉遇碘液變藍。
【詳解】A、斐林試劑需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因此還原糖檢測結束后,不應將剩余的斐林試劑裝入棕色瓶,A錯誤。
B、對該野果的切片進行脂肪鑒定時,需使用染色液(蘇丹Ⅲ染液)進行染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因為染色劑能夠溶解到酒精中,B錯誤;
C、在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后,需在50~60℃條件下隔水加熱,看是否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來鑒定是否含有還原糖,C錯誤;
D、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時,無需水浴加熱,只要有蛋白質的存在,就能觀察到紫色反應,即在常溫條件下即可用雙縮脲試劑直接鑒定蛋白質的存在,D正確。
故選D。
9. 從某些動物組織中提取的膠原蛋白,有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可以用來制作手術縫合線。手術后過一段時間,這種縫合線就可以被人體組織吸收,從而避免拆線的痛苦。下列關于膠原蛋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作為縫合線的膠原蛋白之所以被人體吸收是因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 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其中有8種是成人細胞不能合成的
C. 膠原蛋白的功能決定其具有獨特的空間結構
D. 動物細胞在核糖體上合成膠原蛋白時,產生的水分子中的氫來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C
【分析】膠原蛋白是動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種蛋白質,屬于大分子化合物,經人體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膠原蛋白的組成單體是氨基酸,在核糖體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沒有生物活性,多肽經加工折疊成具有一定空間的蛋白質才有活性。
【詳解】A、作為縫合線的膠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質,之所以被人體吸收是因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單位小分子的氨基酸,因為蛋白質是大分子,只有被分解后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A正確;
B、組成生物體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因此膠原蛋白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種類最多有21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如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被稱為必需氨基酸,B正確;
C、根據(jù)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理可推測,膠原蛋白的功能取決于其獨特的空間結構,C錯誤;
D、膠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經過氨基酸的脫水縮合過程合成的,改過程中產生的水分子中的氫來自氨基和羧基,D正確。
故選C。
10. 如圖所示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表示細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信號識別作用
B. ②可以運動,③不能運動
C. 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D. 細胞膜兩側蛋白質是不均勻分布的
【答案】B
【分析】圖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質、③是磷脂雙分子層,可據(jù)此分析解題。
【詳解】A、分析圖形可知,圖中①是細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信號識別作用,A正確;
B、②膜蛋白大多數(shù)可以運動,③是磷脂雙分子層,可以運動,B錯誤;
C、③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C正確;
D、細胞膜兩側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同,是不均勻分布的,D正確。
故選B。
11.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則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唾液腺細胞內質網(wǎng)發(fā)達,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
B. 藍細菌含有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
C.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系統(tǒng)的邊界,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D. 細胞骨架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網(wǎng)架結構,與細胞的運動、分裂等有關
【答案】A
【分析】細胞骨架是真核細胞中由蛋白質聚合而成的三維的纖維狀網(wǎng)架體系。細胞骨架包括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物質運輸、細胞壁合成等等許多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詳解】A、唾液腺細胞合成分泌淀粉酶,內質網(wǎng)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運輸,高爾基體對來自內質網(wǎng)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包裝、運輸,結構和功能相適應,故唾液腺細胞的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發(fā)達,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A正確;
B、藍細菌是原核生物,不含葉綠體,B錯誤;
C、植物細胞的系統(tǒng)邊界是細胞膜,C錯誤;
D、細胞骨架是真核細胞中由蛋白質聚合而成的三維的纖維狀網(wǎng)架體系,D錯誤。
故選A。
12. 下列是某些細胞結構的模式圖,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噬菌體、藍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結構是f
B. 與分泌蛋白合成、加工、運輸有關的結構有b、c、d、e、f
C. 結構a、b、f、g中都含有核酸
D. 以上結構均含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答案】C
【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為某些細胞結構,其中a為葉綠體;b為線粒體;c為內質網(wǎng);d為高爾基體;e為中心體;f為核糖體;g為核膜。
【詳解】A、圖中f是核糖體,噬菌體屬于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含核糖體;藍藻、酵母菌都具有的結構是f,即核糖體,A錯誤;
B、圖中e是中心體,中心體與分泌蛋白的合成無關,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有關的細胞結構有f核糖體(合成)、c內質網(wǎng)(加工和運輸)、d高爾基體(進一步加工、分泌)、b線粒體(供能),B錯誤;
C、a葉綠體、b線粒體和g細胞核中均具有DNA和RNA兩種核酸,f核糖體中含有RNA。即結構a、b、f、g中都含有核酸,C正確;
D、e中心體和f核糖體為無膜結構的細胞器,其中都不含磷脂,D錯誤。
故選C。
13. 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觀察黑藻細胞的細胞質流動時,可用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
B. 傘藻的嫁接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的控制中心
C. 可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D. 用細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細胞膜流動時,可用熒光染料標記膜蛋白
【答案】B
【分析】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細胞質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tài)。細胞質流動的觀察以葉綠體作為參照物。
【詳解】A、細胞質一般沿一定方向流動的,由于葉綠體是有色細胞器,因此觀察黑藻細胞的細胞質流動時,可以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A正確;
B、傘藻嫁接實驗和核移植實驗共同證明了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B錯誤;
C、可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C正確;
D、用不同顏色的熒光染料標記不同細胞上的膜蛋白,誘導細胞融合后,可用于探究細胞膜的流動,D正確。
故選B。
二、多選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4. 魚腥藻(屬于藍細菌)能分泌毒素,引起魚類及其他生物中毒;綠藻主要分布在淡水中,被認為是21世紀人類最理想的健康食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魚腥藻和綠藻細胞中DNA的存在位置不同
B. 生活在同一個池塘中的所有藍細菌形成一個種群
C. 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魚腥藻和綠藻細胞中都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D. 魚腥藻和綠藻大量繁殖會形成水華,嚴重影響水質和水生動物的生活
【答案】ACD
【分析】綠藻屬于原核生物,魚腥藻屬于真核生物。
【詳解】A、魚腥藻屬于原核生物,綠藻屬于真核生物,魚腥藻沒有細胞核,DNA存在于擬核,綠藻的DNA主要存在細胞核,A正確;
B、藍細菌是一類細菌,種類很多,同一個池塘中的所有藍細菌不能形成一個種群,B錯誤;
C、魚腥藻和綠藻具有結構相似的細胞膜、細胞質,體現(xiàn)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C正確;
D、魚腥藻和綠藻大量繁殖會形成水華,嚴重影響水質和水生動物的生活,D正確。
故選ACD。
15. 下圖①②分別是在低倍鏡和高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③④⑤⑥分別是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目鏡或物鏡。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鏡頭組合是⑤⑥,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③④
B.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多
C. 若將物像從圖①調節(jié)為圖②,操作步驟為:調節(jié)光圈→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D. 若在圖①視野中觀察到一異物,轉到圖②視野時異物消失,則該異物一定在物鏡上
【答案】BCD
【分析】由圖分析可知,③⑤沒有螺紋是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則③的放大倍數(shù)小于⑤;④⑥帶有螺紋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則④的放大倍數(shù)小于⑥,解答即可。
【詳解】A、目鏡的鏡頭越長,其放大倍數(shù)越??;物鏡的鏡頭越長,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圖中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鏡頭組合是短目鏡⑤和長物鏡⑥,視野最亮的鏡頭組合是放大倍數(shù)最小的組合,即長目鏡③和短物鏡④,A正確。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中看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細胞體積越大,B錯誤。
C、若要將物像從圖①調節(jié)為圖②,是低倍鏡切換為高倍鏡的操作,正確步驟是: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C錯誤。
D、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異物時,有可能出現(xiàn)在目鏡、物鏡和玻片上,若在圖①視野(觀察范圍大)中觀察到一異物,轉到圖②高倍鏡觀察視野(觀察范圍?。┖?,異物消失,說明異物一定不會出現(xiàn)在目鏡上,既然不在目鏡上,則可能在物鏡和玻片上,D錯誤。
故選BCD。
16. 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腫瘤經典治療方法——化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藥物難以突破細胞膜進入細胞。傳統(tǒng)納米藥物使用脂質體(磷脂、三酰甘油等)包裹藥物進入細胞,近年來有研究者提出用細胞膜偽裝納米顆粒,整合細胞膜上各種蛋白質和分子的優(yōu)勢,利用膜蛋白的受配體識別機制實現(xiàn)靶向遞送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納米藥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面臨的免疫問題。下列有關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有些病毒和細菌能夠侵入細胞,使人體患病,說明細胞膜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B. 傳統(tǒng)納米材料通過磷脂與細胞膜融合將藥物送入細胞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功能特點
C. 利用膜蛋白的受配體識別機制實現(xiàn)靶向遞送藥物,說明蛋白質具有運輸功能
D. 細胞膜將生命物質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為細胞內部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答案】ABC
【分析】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一般來說,對細胞有用的物質可以進入細胞,細胞產生的廢物可以排出細胞,但這種控制作用是相對的,有些病毒和細菌能夠侵入細胞,不能說明細胞膜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傳統(tǒng)納米材料通過磷脂與細胞膜融合將藥物送入細胞,體現(xiàn)的是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膜蛋白具有多種功能,如運輸、識別等。利用膜蛋白的受配體識別機制實現(xiàn)靶向遞送藥物,體現(xiàn)了膜蛋白的識別功能。
細胞膜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為細胞內部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詳解】A、有些病毒和細菌能夠侵入細胞,不能說明細胞膜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A錯誤;
B、傳統(tǒng)納米材料通過磷脂與細胞膜融合將藥物送入細胞,體現(xiàn)的是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而不是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B錯誤;
C、利用膜蛋白的受配體識別機制實現(xiàn)靶向遞送藥物,體現(xiàn)的是膜蛋白的識別功能,不是運輸功能,C 錯誤;
D、細胞膜將生命物質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為細胞內部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D正確。
故選ABC。
17. 下列關于細胞器相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線粒體的內部結構
B. 在高倍鏡下可看到細胞質的流動
C. 中心體分布在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D. 經3H標記的氨基酸在豚鼠胰腺腺泡細胞核糖體上合成肽鏈后,全部經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加工分泌到細胞外
【答案】BC
【分析】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對細胞中不同的細胞器進行分離,光學顯微鏡高倍鏡下可以觀察葉綠體和染色后的線粒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內部結構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詳解】A、線粒體的內部結構屬于亞顯微結構,在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A錯誤;
B、以葉綠體為參照物,在高倍鏡下可看到細胞質的流動,B正確;
C、中心體分布在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是一種無膜結構的細胞器,C正確;
D、經3H標記的氨基酸在豚鼠胰腺腺泡細胞核糖體上合成肽鏈后,可以合成胞內蛋白和分泌蛋白等,其中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體上合成肽鏈后,經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加工分泌到細胞外,而胞內蛋白不需要,D錯誤。
故選BC。
18. 核孔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孔洞,而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稱為核孔復合體,主要由蛋白質構成。如圖表示物質通過核孔復合體的輸入和輸出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核是細胞的代謝和遺傳中心
B. 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核孔數(shù)量都相同
C. 細胞核中的DNA可通過核孔復合體進入細胞質
D. 核孔復合體的存在,說明大分子物質進出核孔具有選擇性
【答案】ABC
【分析】核孔是核膜上的結構,是實現(xiàn)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具有選擇透過性。
【詳解】A、細胞核是細胞的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A錯誤;
B、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核孔數(shù)量不相同,代謝旺盛的細胞核孔數(shù)量更多,B錯誤;
C、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如RNA和蛋白質,核酸中的DNA不能出細胞核,C錯誤;
D、通過核孔的運輸具有選擇性,部分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可通過核孔,大分子物質進出核孔主要是通過核孔復合體完成的,D正確。
故選ABC。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9分。
19. 圖1表示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圖2為核酸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圖1中X代表的物質是____。
(2)脂質中除Ⅰ外,還包括____這兩種物質。
(3)圖1中Y和Z在化學組成上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圖2中____(填序號)上。若圖2為Ⅱ的部分結構,則④的中文名稱是____。在人的細胞中,含堿基A、T、C、G的核苷酸有____種。
(4)人的紅細胞和心肌細胞功能不同,紅細胞主要承擔運輸氧的功能,心肌細胞承擔心臟律動的作用,這兩種細胞功能不同主要與圖1中物質____(填標號)有關。
【答案】(1)葡萄糖 (2)磷脂和固醇
(3)①. ②③ ②. 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③. 7
(4)Ⅳ
【分析】題圖分析:圖1中I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I是脂肪,Ⅱ、Ⅲ攜帶遺傳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細胞核, Ⅲ主要分布在細胞質,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脫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 Ⅳ功能是承擔生命活動,所以Ⅳ是蛋白質,P為氨基酸;V是糖原,X是葡萄糖。圖2為核酸的部分結構示意圖,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堿基,④是鳥嘌呤脫氧核苷酸或鳥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結合圖示可知,圖中V是糖原,則X為淀粉、糖原、纖維素的基本單位,三者都是由葡萄糖構成,故X為葡萄糖。
(2)圖中I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I是脂肪,脂質中除Ⅰ脂肪外,還包括磷脂和固醇
(3)圖1中Ⅱ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Ⅲ主要分布在細胞質,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脫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Y和Z在化學組成上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五碳糖的種類和堿基種類上,對應與圖2中的②和③,圖2為核酸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若圖2為ⅡDNA的部分結構,則④的中文名稱是鳥嘌呤脫氧核苷酸。在人的細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含堿基A、C、G的核苷酸各有兩種,含T堿基的核苷酸只有1種,因此人體中含堿基A、T、C、G的核苷酸有共有7種。
(4)人的紅細胞和心肌細胞功能不同,紅細胞主要承擔運輸氧的功能,心肌細胞承擔心臟律動的作用,這兩種細胞功能不同主要與圖1中物質Ⅳ有關,物質Ⅳ在細胞中是蛋白質,其是細胞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其功能的多樣性。
20. 如圖是細胞某些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發(fā)菜細胞具有以上_____結構(填字母)。
(2)若將3H標記的亮氨酸注入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可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過程,此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稱為_____,該過程說明生物膜具有_____性。而分離各種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圖中細胞結構模式圖是在_____顯微鏡下觀察的結果繪成的,若圖中為低等植物細胞中的結構,上圖中還應添加的細胞器為_____。
(4)真核細胞的B是進行_____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答案】(1)F、H (2)①.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②. (一定的)流動 ③. 差速離心法
(3)①. 電子 ②. 液泡
(4)有氧呼吸
【分析】分析題圖:A表示中心體,B表示線粒體,C表示葉綠體,D表示內質網(wǎng),E表示高爾基體,F(xiàn)表示核糖體,G表示細胞核的結構,H表示細胞膜。
(1)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含有細胞膜(H),細胞質,僅含有核糖體(F)一種細胞器。
(2)將3H標記的亮氨酸注入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可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過程,此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稱為同位素標記法;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過程中存在膜的融合,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分離各種細胞器常用差速離心法。
(3)圖中細胞結構模式圖表示的為亞顯微結構,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的結果繪成的。若上述為低等植物細胞中的結構,上圖中還應添加液泡這一種細胞器。
(4)B為線粒體,是真核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1. 下圖表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的部分組成在結構與功能上的聯(lián)系。COPI、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導蛋白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請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
(1)真核細胞中由細胞器膜、_____、_____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其化學組成相似,主要是由_____組成,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該細胞分泌出的蛋白質都在_____合成,經加工包裝后分泌出去,與靶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此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
(2)溶酶體除了圖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體還能夠分解__________,以保持細胞內部的相對穩(wěn)定。
(3)COPⅡ被膜小泡負責從甲_____(填細胞器名稱)向乙運輸“貨物”。各種生物膜的結構和化學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別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細胞膜 ②. 細胞核膜 ③. 蛋白質和磷脂(蛋白質和脂質)④. 核糖體 ⑤.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或細胞識別或傳遞信息)
(2)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3)①. 內質網(wǎng) ②. 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種類和數(shù)量缺一不得分)
【分析】圖示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的部分組成在結構與功能上的聯(lián)系,其中甲是內質網(wǎng),乙是高爾基體;COPⅡ負責把內質網(wǎng)上的蛋白質運輸?shù)礁郀柣w,COPⅠ負責把高爾基體的蛋白質運輸?shù)絻荣|網(wǎng)。
(1)細胞膜、核膜以及細胞器膜等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生物膜的化學組成相似,主要是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該細胞分泌出的蛋白質都在核糖體上合成,經加工包裝后分泌出去,與靶細胞膜上的的受體結合,引起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此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
(2)溶酶體是消化的車間,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吞噬并殺死進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還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3)COPⅡ被膜小泡負責從甲內質網(wǎng)向乙高爾基體運輸“貨物”。細胞中的各種生物膜的結構和化學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別較大,其原因是這些膜結構中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
22.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中的營養(yǎng)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其推薦的每日攝入量:谷薯類250~4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肉類40~75g、蛋類40~50g、奶類300g、豆制品25~35g.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谷薯類食物富含_____,其經消化水解形成的_____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_____物質,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
(2)雞蛋和肉食應煮熟吃,煮熟后易消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許多人吃雞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黃,擔心膽固醇攝入過多,但健康飲食觀點認為膽固醇是構成_____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_____的運輸,因此建議合理適量地攝入蛋黃。
(3)_____是肉、蛋、奶和豆制品中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人體吸收后經過_____(結合方式)形成多肽進而形成為人體的蛋白質。
(4)蔬菜、水果細胞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_____和果膠,食用后可促進腸道蠕動,對于維持消化系統(tǒng)的健康有益。
(5)肥胖是現(xiàn)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有研究顯示糖類攝入較多可導致肥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淀粉 ②. 葡萄糖 ③. 能源
(2)①. 高溫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②. 動物細胞膜 ③. 脂質
(3)①. 氨基酸 ②. 脫水縮合
(4)纖維素 (5)糖類攝入較多會大量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或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大量轉化為脂肪)
【分析】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膽固醇的作用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植物細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
(1)谷薯類食物富含淀粉,淀粉經消化水解形成的葡萄糖,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2)由于高溫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變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故雞蛋和肉食應煮熟吃,煮熟后易消化。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的重要的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因此建議合理適量地攝入蛋黃。
(3)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人體吸收氨基酸后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肽鏈經過盤旋折疊,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具有一定的功能的蛋白質。
(4)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5)糖類攝入較多會大量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或糖類在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大量轉化為脂肪)可能導致肥胖。
23. 磷脂分子是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請回答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探究問題:
(1)科學家將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來,并將它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單層分子的面積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原因是__________。
(2)單層磷脂分子鋪展在水面上時,極性端(親水)與非極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攪拌后可形成雙層脂分子的球形脂質體(如下圖)。
①該人工脂質體與細胞膜相比,不具備的成分主要是_____,該成分在細胞膜上的分布方式有的鑲、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_____于磷脂雙分子層。
②紅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抗腫瘤活性,可將紫杉醇藥物包裹在脂質體的兩層磷脂分子之間,并將其運送到腫瘤細胞發(fā)揮作用。紫杉醇藥物屬于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物質,你做出這個推測的依據(jù)是_____。
③運送藥物的過程中,脂質體膜上鑲嵌的抗體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并與之結合,以實現(xiàn)脂質體精確遞送藥物,這與癌細胞表面具有_____有關,該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脂質體能與癌細胞發(fā)生融合依賴于膜的_____性。
④將脂質體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脂質體的體積基本不變,說明水分子不容易通過純粹的脂質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大于 ②. 細胞中還包含其他有膜(磷脂)結構
(2)①. 蛋白質 ②. 貫穿 ③. 脂溶性 ④. 紫杉醇藥物被包在脂質體的兩層磷脂分子之間,兩層磷脂分子之間是疏水性的 ⑤. 糖蛋白 ⑥. 信息交流(寫細胞間信息交流不得分)⑦. 流動 ⑧. 脂質體是由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穩(wěn)定雙層磷脂分子的膜結構,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排列在內側,而頭部具有親水性排列在外側,這種結構使得水分子不能通過純粹的磷脂雙分子層
【分析】生物膜系統(tǒng)是指細胞膜、各種細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1)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來,并將它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其細胞膜中的磷脂是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但由于細胞中還包含其它有膜結構,且它們的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故得到的單層分子的面積大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
(2)①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組成,而人工脂質體僅含磷脂,故其與細胞膜相比,不具備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由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可知,該成分(蛋白質)在細胞膜上的分布方式有的鑲、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有的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
②兩層磷脂分子之間是磷脂的疏水端,為脂溶性的尾部,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紫杉醇藥物被包在脂質體的兩層磷脂分子之間,兩層磷脂分子之間是疏水性的,故紫杉醇藥物屬于脂溶性物質;
③癌細胞細胞膜表面具有識別功能的糖蛋白,能與脂質體上鑲嵌的抗體特異性結合;該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脂質體能與癌細胞發(fā)生融合依賴于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④將脂質體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脂質體的體積基本不變,說明水分子不容易通過純粹的脂質體,原因是脂質體是由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穩(wěn)定雙層磷脂分子的膜結構,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排列在內側,而頭部具有親水性排列在外側,這種結構使得水分子不能通過純粹的磷脂雙分子層。
這是一份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1頁。
這是一份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1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新疆兵地聯(lián)盟高一(上)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