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 (卷面分: 5分 ) 總得分: 總分人:
一、認真思考巧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可燃物在一定溫度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 。
2.放在空氣中的蘋果片會變成 ,放在檸檬汁中蘋果片 。
3.小腦具有 和 的作用。
4. 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跡。
5.根據(jù)巖石的性質(zhì)和形成過程,可以將巖石分為 、 和 三大類。
6.光在空氣中是沿 傳播的。
二、考善判斷(對的在括號里劃“√”,錯的劃“×”,共20分)
1.淀粉遇到碘酒不變色。 ( )
2.如果環(huán)境的刺激或感官發(fā)生了變化,人體產(chǎn)生的感覺不會改變。 ( )
3.隨便亂丟廢電池對環(huán)境污染很嚴重。 ( )
4.地震,火山噴發(fā)現(xiàn)象說明地球內(nèi)部是不斷運動的。 ( )
5.所有的巖石都一樣堅硬。 ( )
6.月亮是天然光源,燈是人造光源。 ( )
7.電燈發(fā)出的光,只能沿一個方向傳播。 ( )
8.陽光通過三棱鏡能分散成七種色光。 ( )
9.熱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播。 ( )
10.塑料、鐵釘、木頭、銅絲都是熱的良導體。 ( )
三、精挑細選(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前括號里,共10分)
1.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燃燒過木條的瓶子里,搖晃后會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了,說明木條燃燒后生成了(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2.( )是人體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動。
A、心臟 B、腦 C、神經(jīng)
3.地殼是地球最外面的層,它是由( )組成的。
A、巖石 B、沙子 C、土壤
4.(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A、望遠鏡 B、照相機 C、潛望鏡
5.把用小塑料袋密封著的冷水放入熱水里,它會( )。
A、上浮 B、下沉 C、先沉后浮
四、實驗探究(共20分)
實驗名稱:探究水是怎樣變熱的
實驗假設: (3分)
實驗材料:三腳架、陶土網(wǎng)、燒杯、木屑、水等。
實驗方法:(1)將陶土網(wǎng)放在三腳架上,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在陶土網(wǎng)上。
(2)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木屑,用酒精燈分別給燒杯底部的中間和邊緣位置加熱。
實驗現(xiàn)象: (3分)
實驗結(jié)論: (4分)
五、科學在我們身邊(共25分)
1.解釋為什么近年來“近視”“鼠標手”等疾病多發(fā)。我們應該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保證感覺器官的健康? (9分)
2.通過搜集的資料說一說地震的危害。(8分)
3.做飯時鍋身被爐火燒得很熱,而鍋把兒卻不會燙手,為什么? (8分)
答案
一、1、燃燒 2、褐色、不變色 3、協(xié)調(diào)運動、維持身體平衡 4、化石 5、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 6、直線
二、1、× 2、× 3、√ 4、√ 5、× 6、× 7、×8、√ 9、√ 10、×
三、1、B 2、B 3、A 4、C 5、C
四、實驗假設:燒杯底部的水受熱后可能升上升,上部的冷水會下降。
實驗現(xiàn)象:燒杯中的木屑隨著水不停下下翻滾,但加熱邊緣的燒杯里位于邊緣的木屑翻滾劇烈,另一個燒杯里中間部分的木屑翻滾劇烈。
實驗結(jié)論:燒桁下部的水受熱后會上升,上部比較冷的水會下降,通過熱水和冷水的相互對流,使全部的水變熱。
五、1、答:原因:(1)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電腦;(2)缺乏鍛煉良好習慣:①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②照顧好自己的感覺器官;③堅持體育鍛煉。
2、答:地震會導致建筑物倒塌和損壞,造成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還可能引起水災、火災、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3、答:因為鍋身是金屬制成的,傳熱快;鍋把兒是塑料制成的,傳熱慢。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卷面分
總分
得分
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科學試題-A4,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認真思考巧填空,勤于思考善判斷,精挑細選,實驗探究,科學在我們身邊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安國縣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科學試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判斷題,填空,實驗操作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末調(diào)研科學試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知識展示臺,對錯審判廳,選擇大樂園,科學探究室,巧妙解答區(q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