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復習(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
展開
這是一份期末復習(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作圖題,解答題,整百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選擇題
1.仔細觀察下面的秤面,圖①是一杯剛買來的果汁,稱得的質量如圖所示。喝了半杯后,稱得的質量如圖②所示:這杯果汁的凈含量是( )克。
A.900B.800C.500
2.在一張長18cm、寬10cm的長方形紙板上剪邊長為3cm的小正方形,最多能剪( )個。
A.10B.18C.20
3.1元硬幣的重量大約是( )克。
A.6B.2C.20
4.一個數(shù)是276,這個數(shù)的6倍是多少?列式是( )。
A.276÷6B.276+6C.276×6
5.兩根同樣的絲帶,第一根絲帶售價20元,第二根絲帶售價( )元。
A.60B.70C.80
6.下面式子中,( )的得數(shù)是二百多。
A.315÷3B.948÷4C.48×8
二、填空題
7.在括號里填上“>”“<”或“=”。
320÷4( )420÷6 3050克( )3千克50克 312×8( )2500
8.一枚2分硬幣的質量大約是1克,( )枚這樣的硬枚質量大約是3千克。
9.估計哪幾題的得數(shù)在500-600之間,在括號里畫“√”
57×9( ) 99×5( ) 96×6( )
208×3( ) 3×199( ) 188×2( )
10.一袋鹽重305克,6袋這樣的冰糖重 克,接近 千克。
11.5000克=( )千克 200克+800克=( )千克
12.215×6的積是( )位數(shù),557÷5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140×5的積的末尾有( )個0。
13.學校有40個羽毛球,平均每班分3個,能分 個班,還剩 個.
14.我們要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213×7=1491既可以用( × = )驗算,也可以用( ÷ = )驗算。
15.7個是( )。( )個是。
16.36是4的( )倍,32的8倍是( )。125×4的積是( )位數(shù),末尾有( )個0。
三、判斷題
17.中陰影部分除了用表示外,還可以用表示。( )
18.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0分米,它的邊長是4分米。( )
19.一枚硬幣重 2 千克. ( )
20.有一塊正方形場地,邊長20米,要在這個場地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的長是20×4=80(米).( )
21.一個正方形按2∶1放大,就是把各邊的長放大到原來的2倍。( )
四、計算題
22.直接寫得數(shù)。
68÷2= 60×3= 921÷3=
707÷7= 420×2= 400×4=
23.列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68×3= 502×4= 77÷3=
5×480= 487÷4= 635÷5=
五、作圖題
24.把通過平移可以與中間涂色小樹重合的圖形涂上顏色.
六、解答題
25.王阿姨去進貨,以每件68元的價格買進120件衣服,再以85元的價格賣出80件后,余下的按每件45元的價格全部售出。
(1)王阿姨進貨花了多少元?
(2)王阿姨說:賣完這批貨我虧了。請你用計算過程來驗證王阿姨說的對嗎?
26.一輛卡車每次運貨3噸,兩輛這樣的卡車運102噸貨物,需要運多少次?
27.把邊長是36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三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每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8.6袋大米重180千克,9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9.紅紅家離學校430米,她每天中午回家吃飯。這樣,她每天上學和放學一共要走多少米?如果她在學校吃午飯,每天可以少走多少米?
參考答案:
1.B
【分析】果汁的凈含量是指里面果汁的重量,不包括杯子重量。用喝之前稱的重量減去喝之后稱的重量就可以求出果汁一半的重量,再乘2即可。
【詳解】900-500=400(克)
400×2=800(克)
即這杯果汁的凈含量是800克。
故答案為:B
【點睛】明確果汁凈含量的意義以及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方法是解決本題關鍵。
2.B
【分析】先用長除以3,再用寬除以3,然后把商相乘即可解答。
【詳解】18÷3=6(個)
10÷3=3(個)……1(厘米)
6×3=18(個)
故答案為:B。
【點睛】先看長能剪幾個3厘米的線段,寬能剪幾個3厘米的線段,再作進一步解答。
3.A
【分析】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千克、克,根據(jù)實際生活經驗以及數(shù)據(jù)的帶下,較微小的物體質量常用克作單位,1元硬幣的質量大約是6克。據(jù)此選擇。
【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
A.6克比較適合1元硬幣的質量;
B.2克的質量相當于2分的硬幣,比1元硬幣輕;
C.20克相當于一塊橡皮的質量,比1元硬幣重。
故答案為:A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質量單位克的認識。要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積累質量的參照標準,根據(jù)生活經驗,結合數(shù)據(jù)大小,作出合適的選擇。也可用排除法幫助判斷。
4.C
【分析】要求這個數(shù)的6倍是多少,用這個數(shù)乘6解答。
【詳解】276×6=1656
這個數(shù)的6倍是1656。
故答案為:C
【點睛】本題關鍵是正確理解倍數(shù)關系: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5.B
【分析】從圖中可知:第二根絲帶的售價比第一根絲帶的售價的3倍多10元,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第一根絲帶的售價×3+10元=第二根絲帶的售價,列式計算,再選擇。
【詳解】20×3+10
=60+10
=70(元)
所以,第二根絲帶售價是70元。
故答案為:B
6.B
【分析】得數(shù)是二百多,也就是商是三位數(shù),題干前兩個選項中都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若商是三位數(shù),需滿足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依據(jù)題干中各算式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與除數(shù)比大小即可解答;第三個選項是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第一個乘數(shù)的十位數(shù)與第二個乘數(shù)相乘,得數(shù)滿幾十最后得數(shù)就是幾百多,據(jù)此解答。
【詳解】A.315÷3,3÷3=1,所以得數(shù)是一百多,不符合題意。
B.948÷4,9÷4=2……1,所以得數(shù)是二百多,符合題意。
C.48×8,4×8=32,所以得數(shù)是三百多,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整數(shù)乘、除法的運算靈活運用。
7. > = <
【分析】(1)計算出兩個算式的結果,再比較大小;
(2)1000克=1千克,據(jù)此求出3050克里面有多少千克多少克;
(3)計算出兩個算式的結果,再比較大小。
【詳解】(1)320÷4=80,420÷6=70,80>70,則320÷4>420÷6;
(2)3050克=3000克+50克=3千克50克;
(3)312×8=2496,2496<2500,則312×8<2500。
【點睛】不同單位的名數(shù)的大小比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單位名數(shù),再根據(jù)數(shù)值的大小進行比較。算式的大小比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結果再根據(jù)結果進行比較,或先找規(guī)律或性質,然后再根據(jù)規(guī)律或性質進行比較。
8.3000
【分析】3千克=3000克,一枚2分硬幣的質量大約是1克,3千克里有3000個1克,所以需要3000枚硬幣質量大約是3千克。
【詳解】一枚2分硬幣的質量大約是1克,3000枚這樣的硬枚質量大約是3千克。
【點睛】此題考查質量單位的換算,牢記單位的進率是解答的關鍵。
9.見詳解
【分析】乘法的估算,一般要根據(jù)“四舍五入”法把因數(shù)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來進行計算,然后按表內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在乘積的末尾添上相應的0即可。
【詳解】57×9≈540 99×5≈500 96×6≈600
208×3≈600 3×199≈600 188×2≈400
所以得數(shù)在500-600之間有:
57×9(√) 99×5( ) 96×6(√)
208×3( ) 3×199(√) 188×2( )
【點睛】估算時,一般要根據(jù)“四舍五入”法把數(shù)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來進行計算,這樣較簡便。
10. 1830 2
【分析】根據(jù)題意,一袋鹽重305克,6袋這樣的冰糖即6個305克,用305×6,再根據(jù)結果將它換算為千克即可。
【詳解】(克)
1830克克
2000克千克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乘法的實際應用,要注意將單位換算時單位間的進率。
11. 5 1
【分析】第1題,根據(jù)1千克=1000克,5000克里面有5個1000克,據(jù)此將單位化為千克;
第2題,先求出200與800的和,再根據(jù)克與千克的進率將單位化為千克。
【詳解】5000克=5千克;
200+800=1000(克),1000克=1千克,所以200克+800克=1千克。
12. 四 百 2
【分析】要求215×6的積是幾位數(shù),先求出215×6的乘積,然后再進一步解答;
557÷5,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等于除數(shù),所得的商是三位數(shù),商的最高位是百位;
140×5的積末尾有幾個0,先計算出結果,再進行解答。
【詳解】215×6=1290,1290是四位數(shù);
所以,215×6的積是四位數(shù);
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等于除數(shù);
所以,557÷5的商是三位數(shù),商的最高位是百位;
140×5=700
所以140×5的積的末尾有2個0。
【點睛】求兩個數(shù)的積的位數(shù),可以先求出它們的乘積,然后再進一步解答;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大于或等于除數(shù),所得的商是三位數(shù),否則是兩位數(shù)。
13. 13 1
【詳解】試題分析:要求最多可以分給幾個班,還剩多少個,根據(jù)“總個數(shù)÷每個班分的個數(shù)=最多分給的班數(shù)”進行解答即可.
解:40÷3=13(個)…1(個)
答:能分13個班,還剩1個.
故答案為13,1
【點評】此題應根據(jù)包含除法的意義,以及總個數(shù)、每個班分的個數(shù)和最多分給的班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解答.
14. 7 213 1491 1491 7 213
【分析】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多位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與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寫上相應的積;驗算時:可以調換兩個乘數(shù)的位置,再算一次積;或者用積除以一個乘數(shù),看得數(shù)是不是另一個乘數(shù)。
【詳解】213×7=1491既可以用(7×213=1491)驗算,也可以用(1491÷7 =213)驗算。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整數(shù)乘法的驗算方法,應熟練掌握。
15. 5
【分析】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9份,其中1份是,7份是。5份是5個,即。
【詳解】7個是。5個是。
【點睛】此題考查分數(shù)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數(shù)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數(shù),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數(shù)。
16. 9 256 三 2
【分析】計算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計算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根據(j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法則,直接計算出125×4的積,然后再填空即可。
【詳解】36÷4=9,即36是4的9倍。
32×8=256,即32的8倍是256。
125×4=500,即125×4的積是三位數(shù),末尾有2個0。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要熟練掌握對倍的認識,以及應掌握兩、三位數(shù)與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
17.√
【詳解】略
18.×
【分析】已知正方形的周長,求正方形的邊長,用公式:正方形的周長÷4=正方形的邊長,據(jù)此列式解答。
【詳解】20÷4=5(分米)。
故答案為:×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靈活應用,正方形周長÷4=正方形邊長。
19.×
【解析】略
20.√
【詳解】略
21.√
【分析】根據(jù)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可知,把這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一個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是新圖形與原圖形相對應的邊的比是2∶1,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分析:
一個正方形按2∶1放大,就是把各邊的長放大到原來的2倍,說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點睛】本題主要是考查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注意放大或者縮小的是周長還是面積。
22.34;180;307;
101;840;1600;
【詳解】略
23.204;2008;25……2;
2400;121……3;127
【分析】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多位數(shù)的每一位數(shù),與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寫上相應的積。
整數(shù)的除法法則: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先看除數(shù)有幾位,再用除數(shù)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幾位,如果它比除數(shù)小,再試除多一位數(shù);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驗算方法: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詳解】68×3=204 502×4=2008 77÷3=25……2
驗算:
5×480=2400 487÷4=121……3 635÷5=127
驗算:
24.
【詳解】略
25.(1)8160元
(2)不對
【分析】(1)總價=單價×數(shù)量,每件衣服的進貨價格乘買進的件數(shù),可以算出王阿姨進貨花了(68×120)元。
(2)總價=單價×數(shù)量,每件衣服的售價乘賣的件數(shù)可以算出先賣了(85×80)元,買進衣服總件數(shù)減去賣出件數(shù),可以算出余下(120-80)件,余下的衣服件數(shù)乘賣的價格可算出余下的還能賣多少元,將兩次賣得的錢數(shù)相加,再與進貨用去的錢數(shù)比較大小即可。
【詳解】(1)68×120=8160(元)
答:王阿姨進貨花了8160元。
(2)85×80=6800(元)
(120-80)×45
=40×45
=1800(元)
6800+1800=8600(元)
8600>8160
答:王阿姨說的不對。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兩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乘法的實際應用,明確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6.17次
【分析】根據(jù)題意,用一輛卡車每次運貨的噸數(shù)乘2,就是兩輛這樣的卡車一次運貨的噸數(shù),再用貨物的總噸數(shù)除以兩輛這樣的卡車一次運貨的噸數(shù),即可求出需要運送的次數(shù)。
【詳解】102÷(3×2)
=102÷6
=17(次)
答:需要運17次。
【點睛】求出兩輛卡車一次運貨物的噸數(shù),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27.96厘米
【分析】根據(jù)題意可知,用正方形的邊長除以3,即可計算出每個小長方形的長,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小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依此計算即可。
【詳解】36÷3=12(厘米)
(12+36)×2
=48×2
=96(厘米)
答:每個長方形的周長是96厘米。
28.270千克
【分析】由題意可得,先求一袋大米的重量,列式為:180÷6=30(千克),再求9袋大米的重量:30×9=270(千克),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180÷6=30(千克)
30×9=270(千克)
答:9袋大米重270千克。
【點睛】此題考查了乘除法的運用,關鍵是求出一袋大米的重量。
29.1720米;860米
【分析】每天中午回去吃飯,一天要走4個430 米。當中午不回家吃飯時,少走2個430米。
【詳解】4×430=1720(米)
2×430=860(米)
答:她每天上學和放學一共要走1720米。如果她在學校吃午飯,每天可以少走860米。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B
B
A
C
B
B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期末復習試題(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表示重量的數(shù)中,最重的是,小明身高大約是132,花200元買這三樣東西夠嗎?,小芳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期末復習(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作圖題,解答題,整百的數(shù)看成整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期末復習試題(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共10頁。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