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共54分)
我國人口普查每10年開展一次,2020年底我國完成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讀“我國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數(shù)據(jù)對比柱狀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 我國每年凈增人口數(shù)量龐大,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B. 人口基數(shù)大C. 城市化進程快D. 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結(jié)果
2. 下列關于我國人口變化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加 ②少數(shù)民族人口比重增加
③城鎮(zhèn)人口占比提高 ④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減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3. 20世紀50年代政府鼓勵多生,80年代提倡“只生一個好”,現(xiàn)今我國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種不斷變化的人口政策是( )
A. 因為中國勞動力嚴重不足B. 為了改變?nèi)丝诜植疾痪臓顩r
C. 為了控制人口增長過快D. 為了適應資源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題詳解】
人口增長量等于人口基數(shù)乘以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人口基數(shù)對人口增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實行了計劃生育,但每年凈增人口數(shù)量依然龐大,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由圖可知,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少,①錯誤。我國少數(shù)民族比重增加,②正確。城鎮(zhèn)人口占比提高了近14%,③正確。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了近6個點,④錯誤。②③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
【3題詳解】
讀圖可知 ,我國政府20世紀50年代鼓勵多生,80年代提倡“只生一個好”,現(xiàn)今我國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這種不斷變化的人口政策是因為適應資源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D正確。中國勞動力不會嚴重不足,生育政策調(diào)整不能改變?nèi)丝诜植疾痪哒{(diào)整主要為了促進人口增長,A、B、C錯誤。故選D。
【點睛】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xù)保持低速增長態(tài)勢。
充足的食物和適當?shù)臏囟仁区B類繁衍生息的最基本條件,正因為如此,鳥類才有了遷徙現(xiàn)象,其往返路線基本一致。下圖為示意天鵝在我國境內(nèi)的主要棲息地和基本路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4. 據(jù)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需要越冬時,天鵝會由南向北遷移B. 我國境內(nèi)遷徙路線①比②氣候更濕潤
C. 天鵝的越冬地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D. 天鵝的遷徙停歇地大部分位于亞熱帶
5. 甲地是天鵝在我國最北的越冬地,這里適合越冬的條件是( )
A. 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B. 地處高原,地勢平坦、開闊
C. 多冰川、高山湖泊,水源充足D. 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冬季風,氣候溫暖
6.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路線穿越了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B. ②路線穿越干旱區(qū)、半干旱區(qū)
C. ③路線大部分穿越了內(nèi)流區(qū)D. 天鵝最北停歇地乙地緯度較高,為極地氣候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題詳解】
由圖可知,根據(jù)天鵝在我國境內(nèi)的主要棲息地和基本路線圖,可以判斷出需要越冬時,天鵝會由北向南遷移,因為南部地區(qū)冬季氣溫較高,A錯誤;我國境內(nèi)遷徙路線②比①氣候更濕潤,因為②主要位于東部季風區(qū),B錯誤;天鵝的越冬地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C正確;天鵝的遷徙停歇地大部分位于暖溫帶,D錯誤。故選C。
【5題詳解】
由圖可知,甲地位于秦嶺以南,地處南方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A錯誤;甲地為山地,B錯誤;甲地位于南方地區(qū),沒有冰川、高山湖泊分布,C錯誤;甲地北部,東西走向的秦嶺阻擋冬季風,氣候溫暖,所以適宜天鵝越冬,D正確。故選D。
6題詳解】
由圖可知,①路線穿越了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A正確;②路線穿越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B錯誤;③路線大部分穿越了外流區(qū),C錯誤;乙地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D錯誤。故選A。
【點睛】天鵝除非洲、南極洲之外,在各大陸均有分布,主要棲息于水生植物豐富的大型湖泊或沼澤地帶。天鵝是一種冬候鳥,每年三四月間,成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產(chǎn)卵繁殖,十月過后,又再次結(jié)隊南遷,在南方氣候較溫暖的地方越冬。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策劃了“三縱一橫”四條尋訪秋天的活動路線。新疆喀納斯的秋天榮登《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十大秋景”之首。如圖為各地入秋時間和尋秋線路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 四條活動路線中,能欣賞到“中國最美十大秋景”之首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四條活動路線中,穿越了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7. C 8. A
【解析】
【7題詳解】
由題可知,新疆喀納斯的秋天榮登《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最美十大秋景”之首。喀納斯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西邊,四條活動路線中,③路線能欣賞到“中國最美十大秋景”之首的喀納斯的秋天。A、B、D錯誤,C正確。故選C。
【8題詳解】
由圖可知,圖中四條路線中,①路線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A正確;②路線主要經(jīng)過地勢第二級階梯,B錯誤;③路線經(jīng)過地勢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C錯誤;④路線經(jīng)過我國地勢第一、二、三級階梯,D錯誤。故選A。
【點睛】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地勢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這里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包括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主要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我國疆域遼闊,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民族團結(jié)基本實施三級行政區(qū)劃。讀中國行政區(qū)劃圖,完成任務問題。
9. 我國的陸地面積為( )
A. 960平方千米B. 960萬平方千米
C. 9600平方千米D. 900萬平方千米
10. 藏族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省級行政區(qū)( )
A. B. C. D.
11.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qū)劃是指( )
A. 省、市、縣B. 中央、省、縣
C. 省、縣、鄉(xiāng)D. 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
12. 小強在上學路上,看到馬路邊停放著一輛牌號為“蘇A—F2426”的汽車。你認為小強看到的這輛車來自( )
A. 云南省B. 江蘇省
C. 四川省D. 重慶市
13. “跳出一畝三分地,共繪大藍圖,滬寧杭協(xié)同發(fā)展”,這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國家戰(zhàn)略?!昂肌贝淼哪膫€省級行政中心( )
A. 河南省B. 江蘇省
C. 山西省D. 浙江省
14. 我們的家鄉(xiāng)江蘇省,東臨的海洋是( )
A. 渤海B. 黃海
C. 東海D. 南海
15. 北回歸線從西向東穿過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依次是( )
A. 臺 桂 滇 粵B. 桂 云 粵 臺
C. 粵 云 臺 桂D. 滇 桂 粵 臺
【答案】9. B 10. A 11. C 12. B 13. D 14. B 15. D
【解析】
【9題詳解】
我國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我國的海域面積是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10題詳解】
根據(jù)輪廓可知,A為西藏自治區(qū),B為湖北省,C為甘肅省,D為山西??;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11題詳解】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qū)劃為?。ㄗ灾螀^(qū)、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zhèn)(鄉(xiāng));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
【12題詳解】
江蘇省的簡稱是蘇,云南省的簡稱是云或滇,四川省的簡稱是川或蜀,重慶市的簡稱是渝;牌號為“蘇A—F2426”的汽車來自于江蘇?。还蔬x項B符合題意。故選B。
【13題詳解】
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鄭州,江蘇省的行政中心是南京,山西省的行政中心是太原,浙江省的行政中心是杭州;材料中的“杭”代表的是浙江省的級行政中心杭州;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14題詳解】
自北向南瀕臨的海洋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江蘇省簡稱蘇,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和上海、浙江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15題詳解】
北回歸線從西向東穿過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依次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省、臺灣省四省區(qū);其簡稱依次是云或滇、桂、粵、臺;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
地理位置是對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區(qū)域定位是學習地理的邏輯起點。下圖示意中國四至點位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 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 )
A. 熱帶B. 北溫帶C. 南溫帶D. 北寒帶
17. 位于海南省的曾母暗沙(4°N)是我國領土( )
A 最東端B. 最西端C. 最南端D. 最北端
18. 當黑龍江省的游客在室外滑雪時,海南島的游客已在沙灘戲水了,這是由于我國( )
A. 緯度跨度大B. 經(jīng)度跨度大C. 海陸差異大D. 垂直差異大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
【16題詳解】
讀圖可知,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無寒帶,故選B。
【17題詳解】
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海中國的曾母暗沙是位于我國領土的最南端,地處熱帶,C對;最東端位于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A錯;最西端位于帕米爾高原,B錯; 最北端位于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D錯;故選C。
【18題詳解】
當黑龍江省的游客在室外滑雪時,海南島的游客已在沙灘戲水了,這是由于我國緯度跨度大,南北溫度差異也比較明顯,排除BCD,故選A。
【點睛】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我國位于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陸兼?zhèn)涞膰?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北溫帶,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解答題(共46分)
19. 我國各地因地制宜發(fā)展生產(chǎn)。讀我國部分區(qū)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既是階梯分界線又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的山脈是_________,其走向為_________。
(2)乙區(qū)草場廣布,適宜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部門是______,所屬的干濕區(qū)是________,該區(qū)主要畜種有__________。
(3)丙、丁均位于季風區(qū),該區(qū)域有利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大興安嶺 ②. 東北—西南
(2) ①. 畜牧業(yè) ②. 半干旱區(qū) ③. 三河馬三河牛
(3)雨熱同期
【解析】
【分析】此大題以我國部分區(qū)域圖為材料,設置3個小題,涉及了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范圍及農(nóng)業(yè)特征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圖中大興安嶺是我國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同時又是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因此,既是階梯分界線又是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的山脈是大興安嶺,其走向為東北—西南。
【小問2詳解】
乙區(qū)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東部,草場廣布,適宜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部門是畜牧業(yè),所屬的干濕區(qū)是半干旱區(qū),該區(qū)主要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
【小問3詳解】
丙、丁均位于南方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該區(qū)域有利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氣候條件是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
【點睛】
20. 讀“我國民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仔細觀察圖,可以看出__________族分布最為廣泛,但主要分布在我國中部和東部,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西北和_________地區(qū)。
(2)圖中A處所在自治區(qū),主要少數(shù)民族為___________族,B處為________自治區(qū),主要少數(shù)民族為__________族,C處所在自治區(qū),主要分布著__________族。
(3)下列關于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各民族大雜居、小散居、相互交錯居住B.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C. 各民族居住地相互獨立,地區(qū)分布不均D. 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錯,均勻地分布
(4)下列能夠反映傣族民族文化特色的是( )
【答案】(1) ①. 漢 ②. 西南
(2) ① 維吾爾 ②. 內(nèi)蒙古 ③. 蒙古 ④. 藏
(3)B (4)B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我國民族分布為材料,涉及我國民族分布、民族文化等相關內(nèi)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是漢族,但漢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漢族是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民族,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A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主要少數(shù)民族是維吾爾族,B是我國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主要分布著蒙古族,C是我國的西藏自治區(qū),自治區(qū)內(nèi)主要生活著藏族少數(shù)民族。
【小問3詳解】
我國民族地區(qū)分布不均,我國各民族之間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漢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小問4詳解】
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南部的西雙版納地區(qū),傳統(tǒng)的舞蹈是孔雀舞,B正確。圖A為維吾爾族手鼓舞,C為朝鮮族跳板,D為蒙古族摔跤,ACD錯誤,故選B。
21. 213國道是世界級風景之路,全程4136千米,堪稱絕色公路至美畫卷。圖為213國道示意圖。
(1)213國道大致呈南北走向,起點為____(填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的全稱)的策克,終點為____(填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的簡稱)的磨憨。從荒漠戈壁的大西北到千藤百繞、古樹參天的熱帶季雨林地區(qū)。磨憨受西南季風影響,雨水充沛;策克荒漠戈壁眾多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
(2)從策克到若爾蓋段,經(jīng)過內(nèi)蒙古高原,翻越祁連山脈,進入地勢第____級階梯,到達青藏高原,這里可以欣賞到的景觀是____(填數(shù)字序號)。
①千溝萬壑,支離破碎②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3)從若爾蓋到沐川段,途經(jīng)“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成都位于____(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從干濕區(qū)來看,成都位于____。
(4)從沐川到磨憨段,主要位于____(地形區(qū)),該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眾多,民族風情異彩紛呈,我國民族分布特點是____。
【答案】(1) ①.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②. 云##滇 ③. 深居內(nèi)陸,距海遙遠
(2) ①. 一 ②. ②
(3) ①. 季風區(qū) ②. 濕潤區(qū)
(4) ①. 云貴高原 ②. 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
【解析】
【分析】本題以213國道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我國的主要山脈、地形區(qū)、季風區(qū)和民族分布等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213國道大致呈南北走向,起點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策克,途徑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甘肅省、青海省、四川省,最終到達云南?。ㄔ苹虻幔┑哪ズ5靥巸?nèi)蒙古西部的策克由于深居內(nèi)陸,距海遙遠,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難以到達,因此降水稀少,荒漠戈壁眾多。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策克—若爾蓋段翻越了祁連山脈,該山脈是我國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翻越該山脈后進入地勢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能欣賞到的自然景觀為②雪山連綿,冰川廣布,①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為黃土高原的自然景觀。
【小問3詳解】
由圖可知,若爾蓋—沐川段主要經(jīng)過的地形區(qū)為四川盆地,該盆地是我國緯度位置最低的盆地,成都位于秦嶺以南,屬于季風區(qū);從干濕區(qū)來看,成都位于濕潤區(qū)。
【小問4詳解】
這是一份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四川省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9頁。
這是一份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四川省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6級地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直播片段一,直播片段二,直播片段三,西亞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烏克蘭的鄰國中,面積最大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