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4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對《渡荊門送別》一詩的賞析中,準確無誤的是( )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A.首聯(lián)點題,交待時間、地點和事由,詩人從荊門始發(fā),到楚地游覽。
B.頷聯(lián)以移動視角來描寫景物變化,兩岸地勢從平原到山地,山巒在視野中一點點顯露出來。
C.頸聯(lián)運用擬人的手法側重寫動景,重在描寫水中映月圖和天邊云霞圖。
D.尾聯(lián)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故鄉(xiāng)之思。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家鄉(xiāng)之水情深義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A.首聯(lián)“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中沒有交待“時間”,“渡遠荊門外”是經(jīng)過“荊門”,不是始發(fā);B.頷聯(lián)“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隨著低平的原野的出現(xiàn)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平原,山巒從視線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由此分析,可知本項中“兩岸地勢由平原過渡到山地,山巒在視野中一點點顯露出來”錯誤;頷聯(lián)“山隨平野盡”的地勢是從“山地”到“平原”,“平原”一點點顯露出來;C.頸聯(lián)“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中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不是“擬人”手法,而是“比喻”;故選D。
2.(23-24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涵養(yǎng)文化,可以選擇不同方式品味詩詞,請選出下列對古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詩中“歸”字飽含作者經(jīng)歷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個理想歸宿的熱切愿望。
B.“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詩人空有才華,終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嘆。
C.李清照的詞以婉約細膩為主,《漁家傲》是其婉約詞的代表之作。
D.本詞通過記夢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傳達出積極進取的力量。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選項中“《漁家傲》是其婉約詞的代表之作”表述有誤,《漁家傲》是豪放詞。故選C。
3.(23-24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列對《飲酒(其五)》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詩人雖身處人境卻沒有感到車馬喧囂,是因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靜。
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實一虛,寫出了一種超越時空的空靈之美。
C.“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靜一動,寫出了飛鳥結伴而還的溫馨情景。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寫出了詩人面對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達出詩人因辭官歸隱后淡淡的憂傷。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詩起首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并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為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為“心遠地自偏”,只要內(nèi)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么即使處于喧鬧的環(huán)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題干中“因為他居住之地偏僻幽靜”理解錯誤;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思是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寫出了一種超越時空的空靈之美。這兩句均是實寫,題干的“一實一虛”理解錯誤;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題干理解錯誤;故選C。
4.(22-23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面對《雁門太守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圖源:360圖片)
A.雁門太守行,樂府曲名,后人多用題面意思寫邊塞征戰(zhàn)之事。
B.“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視覺和觸覺兩方面渲染悲壯的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
C.詩人用燕昭王黃金臺上招攬?zhí)煜轮康牡涔?,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D.詩人工于設色,詩中金色、胭脂色、紫紅色、黑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句。B.“視覺和觸覺”有誤?!敖锹暆M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句意: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zhàn)士鮮血凝成暗紫。這兩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zhàn)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正在進行。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場面。故選B。
5.(23-24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對下面這首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聯(lián)從神話傳說落筆,意境高遠,之后回到現(xiàn)實,讓人感慨。
B.本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均為對仗句,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
C.頷聯(lián)詩人似在極目遠眺,“空”字體現(xiàn)了詩人的悵惘之情。
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而來,由景生情,思鄉(xiāng)愁緒躍然紙上。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B.頷聯(lián)中“空悠悠”,連用三個平字,有“犯三平”之忌,不符合格律要求;頸聯(lián)對仗工整,虛寫登樓所見的明麗之景,境界闊大,色彩鮮明,選項表述不正確,故選B。
6.(23-24八年級上·遼寧盤錦·期末)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甲】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乙】
南湖①早春
白居易
風回云斷②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③黃鸝語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注釋】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陽湖。②云斷:云被風吹散。③舌澀:指言語不流利。澀,形容叫聲艱澀,尚不連貫婉轉。④不道:不是說。
A.甲詩首聯(lián)點題,交代游蹤,詩人游西湖,從孤山寺北出發(fā),到賈公亭以西,從大處落筆,勾畫出西湖早春的輪廓。
B.乙詩首聯(lián)選取了傍晚時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這一特定角度,描寫南湖早春溫暖秀美的自然風光。
C.兩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抓住早春動植物的特點,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描繪出生機盎然的美好圖畫。
D.兩詩都描寫早春風光,但表達的思想感情不盡相同。甲詩表達了詩人的喜悅心情;乙詩則表達了作者貶官遠方的抑郁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理解和分析。D.乙詩,根據(jù)注釋“南湖”,可知即今天的鄱陽湖。結合“不道江南春不好”,可知在江南地區(qū),并非荒遠之地,因此本項中“貶官遠方”分析錯誤;故選D。
7.(22-23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以下選項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廷。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A.這首詩的觀察角度多樣,有平視與仰視,近望與遠觀。
B.頷聯(lián)言事也寫景,景物中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nèi)心感受。
C.頸聯(lián)在視覺上具有繪畫美,有色彩和線條,畫面感強。
D.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個人失意情緒因自然景象愈加強烈。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D.有誤,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個人失意的情緒在大漠雄渾景象的凈化下已然消散,表現(xiàn)出詩人的達觀,“個人失意情緒因自然景象愈加強烈”錯誤;故選D。
8.(21-22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列對古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A.首聯(lián)點題,交代地點及事由?!皢诬囉麊栠叀保瑢懽约狠p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
B.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直抒內(nèi)心感受。既言事,又寫景,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nèi)心感受;“征蓬”“歸雁”或是實寫所見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頸聯(lián)以傳神的筆墨描繪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D.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繼續(xù)寫出使一事。經(jīng)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前線統(tǒng)帥;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軍正在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xù)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A.有誤。詩歌首聯(lián)點題,交代地點及事由,“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單車”也許并非真的單人單車,這樣寫表現(xiàn)出形單影只的情狀,實是表達行程中內(nèi)心的孤寂感,要走多遠呢?“屬國過居延”要經(jīng)過遼遠的邊疆地區(qū),“屬國”是詩人自稱,實際詩人并不需經(jīng)過居延,這樣寫,也是表現(xiàn)關塞迢迢,山高路遠,烘托孤寂的心境,選項中“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表述錯誤;故選A。
9.(21-22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列對《春望》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二、三兩聯(lián)的上下句都是工整對仗。
B.頷聯(lián)中“花濺淚”“鳥驚心”,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果。
C.頸聯(lián)的意思是戰(zhàn)亂已經(jīng)接連幾月,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
D.尾聯(lián)用虛寫的手法,生動地刻畫出詩人未老先衰的形象。
【答案】D
【解析】考查詩歌的鑒賞。D.“虛寫的手法”有誤,尾聯(lián)描繪了詩人正面形象,意思是愁白了的頭發(fā)越搔越稀少,簡直就梳不成發(fā)髻插不住簪。“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一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一個未老先衰,心憂家國的詩人形象,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故選D 。
10.(21-22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面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A.這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晚年號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詩人。
B.這是一首七律,其中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上下句都是對仗句。
C.詩歌的中間兩聯(lián)生動描寫鶯燕花草的活力,突出了早春特點。
D.尾聯(lián)“最愛”“行不足”,直抒胸臆,表達詩人游湖的喜悅和遺憾。
【答案】D
【解析】D.“遺憾”有誤。尾聯(lián)“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意思是: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白類邸薄靶胁蛔恪敝笔阈匾?,表現(xiàn)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的快樂,“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抒發(fā)了春天來臨時詩人的喜悅之情,滿含對生活的熱愛,沒有“遺憾”;故選D。
11.(21-22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古詩鑒賞。下列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杜甫,字子美,他一生坎坷,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為“李杜”。
B.整首以“望”字展開,既是寫詩人望見春色,也表達詩人希望叛軍早日被評定,國家恢復安定,家人早日團聚的愿望。
C.詩的一、二兩聯(lián),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滿離情。
D.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襯托情感,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
【答案】A
【解析】A.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故選A。
12.(21-22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下列對古詩《春望》的分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詩人,有“詩圣”的美譽,本詩寫于安史之亂期間。
B.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分四聯(lián),頸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C.全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描寫所見景象,后四句傳達感嘆憂憤之情。
D.這首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答案】B
【解析】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為頷聯(lián),而非“頸聯(lián)”;故選B。
13.(23-24八年級上·廣西河池·期末)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詩歌首句的節(jié)奏停頓應該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B.“悠然見南山”的“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自由和愜意。
C.陶淵明愛菊,菊花成了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D.全詩熱情謳歌了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而結句“欲辯已忘言”則表明了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tài)。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文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D.有誤。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反映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體味到的真意,這種真意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這里的“欲辨已忘言”并不是表達迷惘,而是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中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的欣賞和陶醉。它體現(xiàn)了詩人隱居生活中的自得和閑適,而非迷惘;故選D。
14.(23-24八年級上·山東淄博·期末)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全詩共分兩層,前四句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六句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敝小坝迫弧睂懗隽俗髡咛竦e適、對生活無所求心境?!安删铡卑娙顺搲m世、熱愛自然的情趣?!耙姟弊诌@一詩人有意為之的動作,寫出了詩人所見南山之景。
C.“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边@兩句寫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含蓄寄托了與山林為伍情意,在規(guī)勸其他人;是寫景,也是抒情悟理。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娙藦拇笞匀坏拿谰爸蓄I悟到了人生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巴浴?,恬美安閑田園生活這種人生樂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勵志守節(jié)的高尚品德。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詩文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B.有誤。根據(j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知,“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安删铡边@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耙姟弊直憩F(xiàn)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采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因此,選項B中“‘見’字這一詩人有意為之的動作”表述錯誤;故選B。
15.(23-24八年級上·天津·期末)賞析陶淵明的《飲酒》(其五),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這是作者《飲酒》組詩中的一首,屬于五言律詩。
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是作者感慨自己的居所地處偏遠。
C.作者眼中最美好的山間景色是太陽初升,鳥兒結群回巢。
D.這首詩敘述歸隱的自然樂趣,道出生活哲理,達到了情、景、理的統(tǒng)一。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賞析。A.這首詩是古體詩,不是律詩;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詩人的自問自答,用樸實的語言道出“心遠”的生活真諦。詩人因為遠離官場和俗世,心志高遠,所以覺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靜的。作者并未感慨自己的居所地處偏遠;C.根據(jù)“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可知鳥兒結群回巢是在太陽快落山時,是傍晚。因此作者眼中最美好的山間景色應是太陽將落,鳥兒結群回巢;故選D。
16.(23-24八年級上·湖北武漢·期末)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各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下列對本詩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的“國破”“草木深”勾畫了已淪陷的長安城的荒蕪景象,渲染出凄涼的氣氛。
B.頷聯(lián)的“花濺淚”“鳥驚心”通過賦予花鳥以情思,體現(xiàn)詩人自己的感時恨別之情。
C.頸聯(lián)的“連三月”“抵萬金”說明長期的戰(zhàn)爭嚴重影響了國家經(jīng)濟,百姓生活困難。
D.尾聯(lián)的“白頭”“不勝簪”不僅寫出了詩人的衰老,更寫出了詩人深沉的憂思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詩人借“家書抵萬金”表達家書難到,親人難見的思親之情;故選C。
17.(23-24八年級上·山東淄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首聯(lián)寫春望所見:雖然國都已經(jīng)淪陷,城池殘破,但是山河依舊存在,春天又來到長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詩人感慨萬千,禁不住贊美眼前這明媚的景象。
B.頷聯(lián)將人的情感賦予花和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面對國都破敗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
C.頸聯(lián)“三月”表明喪亂之久,“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詩人對妻兒的強烈思念。
D.尾聯(lián)中刻畫了一位憂愁萬分、蒼老頹唐的詩人形象,白發(fā)越來越少、越來越短,簡直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A.首聯(lián)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的樣子;春天降臨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雖是寫景,卻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感;故選A。
18.(23-24八年級上·山東聊城·期末)對于《春望》這首詩賞析錯誤的是( )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全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B.首聯(lián)描寫春望所見,“國破”和“城春”形成強烈的反差。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C.人內(nèi)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的痛苦,杜甫在頸聯(lián)中使用了以樂景表現(xiàn)哀情的藝術手法,使情感表達更深厚,藝術效果更鮮明。
D.全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辨析。D.杜甫詩的風格特點是“沉郁頓挫”,該詩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風格?!袄寺髁x”是李白詩歌的特點。故選D。
19.(23-24八年級上·湖北·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下列對本詩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寫城外敵軍已經(jīng)大兵壓境,而城內(nèi)的守軍正在集結,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B.頷聯(lián)以“角聲滿天”渲染戰(zhàn)爭場景的宏大,以“燕脂”體現(xiàn)戰(zhàn)爭結果的慘烈。
C.頸聯(lián)以“半卷紅旗”暗示部隊傷亡慘重,但他們終于在深夜突圍到達易水。
D.尾聯(lián)既回憶了皇帝對將士們的知遇之恩,也流露出將士即將赴死的悲傷。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D.有誤,尾聯(lián)“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故選D。
20.(23-24八年級上·湖南邵陽·期末)下面選項中對李賀《雁門太守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zhàn)事。
B.首聯(lián)“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睂懢耙彩菍懯?,渲染戰(zhàn)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zhàn)的危急、緊張的氣氛;暗示戰(zhàn)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zhàn)斗的慘烈做鋪墊。
C.頸聯(lián)“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贝司渲小?鼓寒”指的是戰(zhàn)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是戰(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
D.尾聯(lián)“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無力擊鼓,斗志難振”表述有誤。“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聲不起”,而此時戰(zhàn)士們依然斗志昂揚;故選C。
21.(23-24八年級上·天津河北·期末)賞析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A.這首詩構思奇特,想象大膽。第一、二句寫出了大戰(zhàn)之前緊張的氛圍。
B.第三、四句中“角聲滿天”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為戰(zhàn)場血流成河,這兩句從正面寫戰(zhàn)爭的慘烈。
C.第五、六句寫乘夜奔襲之狀,地點正是燕、趙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個“鼓寒”的聲音細節(jié),悲壯的氣氛就更濃了。
D.結尾兩句抒寫了官軍全體將士的心愿,表現(xiàn)出忘身報國之情,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B.有誤,“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角聲滿天”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為晚霞映照著戰(zhàn)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場面,這兩句從側面寫出了戰(zhàn)爭的慘烈;故選B。
22.(23-24八年級上·新疆克孜勒蘇·期末)閱讀《赤壁》,回答問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這首詩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是一首詠史詩。
B.“折戟沉沙鐵未銷”,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zhàn)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C.“自將磨洗認前朝”,詩人磨洗干凈,發(fā)現(xiàn)原來是赤壁之戰(zhàn)遺留下來的兵器。前朝的遺物進一步引發(fā)詩人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文抒懷做鋪墊。
D.本詩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xiàn)了詩人要效仿古人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賞析。D.“表現(xiàn)了詩人要效仿古人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說法不恰當,詩人想表達的是懷才不遇的慨嘆。故選D。
23.(23-24八年級上·山東淄博·期末)閱讀杜牧的《赤壁》,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A.“折戟沉沙鐵未銷”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罢坳辽场秉c出這里曾有過歷史風云,“鐵未銷”暗含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自將磨洗認前朝”中“自將磨洗”和“認”的動作,顯示出詩人對這一前朝古物的興趣,為后兩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直抒胸臆,反說其事,用二喬的命運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D.這首詩通過對三國史事的遐想,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賞析。C.“直抒胸臆”有誤,應為:借題發(fā)揮。故選C。
24.(23-24八年級上·山東淄博·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選出鑒賞有誤的一項(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A.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古戰(zhàn)場時,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是懷古詠史之作。
B.詩的前兩句交代了感興的緣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斷戟。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直接寫出了政治軍事情勢的變化。
D.后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氣。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種機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詞的鑒賞和分析。C.有誤,“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側面描寫政治軍事情勢的變化,以“二喬”的命運暗示赤壁之戰(zhàn)的勝負,從而表達了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故選C。
25.(23-24八年級上·山東淄博·期末)閱讀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一詞,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詞一開頭,便展現(xiàn)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境界開闊大氣?!稗D”“舞”兩個動詞,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了讀者。
B.“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jīng)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到了天帝?!耙笄趩栁覛w何處”,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C.“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jīng)歷;“謾有驚人句”則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xiàn)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
D.結尾作者將“三山”作為自己的歸宿,與“歸何處”相照應。整首詞,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格調(diào)雄奇,意境開闊,充分顯示了李清照婉約詞的突出特點。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辨析。D.有誤,本詞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格調(diào)雄奇,意境開闊,充分顯示了豪放詞的突出特點;故選D。
26.(23-24八年級上·遼寧丹東·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面對這首詞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詞的開頭實寫所見景象,寫了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
B.“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一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仿佛聽到天帝殷勤地垂問,終于得到訴說的機會,自然引出下闋。
C.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一個“漫”字,流露出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抒發(fā)了空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D.這首詞通過記夢,展示一個神奇的境界,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也表現(xiàn)自己不為苦難所磨滅的追求與向往。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A.有誤,詞的開頭虛寫夢中所見景象,不是實寫;故選A。
27.(20-21八年級上·天津和平·期末)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痹~的一開頭便寫詞人夢中所見景象。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
B.“股勤問我歸何處”,“問”字與下片“報”字,問答之間,語氣銜接,聯(lián)系緊密。天帝關心詞人想要回到哪里去。
C.“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痹~人感慨自己空有才華,正值戰(zhàn)亂年代,詩詞文章又有何用?這一句有嗟怨,有感慨。
D.“蓬舟吹取三山去”,詞人以“蓬草”自喻,寫出了南渡之后的孤苦無依之情,與王維《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漢塞”一句情感相通。
【答案】D
【解析】D.“蓬舟”意為:如飛蓬般輕快的船。并不是作者的自喻。作者希望風不要停,把“我”那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里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征蓬出漢塞”一句的情感并不相同,“征蓬出漢塞”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苦無依之感。故選D。
28.(23-24八年級上·遼寧沈陽·期末)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小題。
【甲】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乙】
浣溪沙①
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②。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釋】①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盧氏而作。②此處為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以背書角勝,勝者先飲茶,然而勝者往往舉杯大笑,茶水潑入懷中,反而沒喝到。
對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甲詞畫線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是千古名句。
B.乙詞結尾句語氣雖然平淡,但內(nèi)中隱含的愁苦卻無以復加,感慨橫生。
C.兩首詞都運用了即將落山的太陽這一意象,來表達帶有傷感的情緒。
D.兩首詞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以哀景寫哀情,讀來感人至深。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的賞析。晏殊的詞,上片寫詞人詞人對著滿園景色獨自飲酒。語氣輕松活潑,很好地表達出一種悠然閑適的精神境界。下片寫景,詞人用美景寫愁悶,“花落去”是美景,可前面加上“無可奈何”,“花”就不再只是美麗的花朵,更是人間美好事物的象征?!把鄽w來”本來意味著春回大地,但冠之以“似曾相識”則又有了流光易逝的意思。晏殊的詞中,選取的意象“酒”“亭臺”“花”“燕”不能說是哀景,抒發(fā)的也不全是哀情,既有對時光流逝的傷感,也有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欣慰。
納蘭性德的詞,選取"西風”"黃葉”“疏窗”“殘陽”等景物意象,渲染深秋黃昏的遲喜凄清氛圍,借景抒情,以凄涼的景物襯托著詞人凄涼的回憶,描繪喪妻后的孤單凄涼,眼前景物、詞人心境都是實寫。上闕“沉思往事立殘陽”,詞人獨立殘陽的孤獨與下闕“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充滿著詩情和雅趣的美滿幸福生活的回憶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屬于以哀景寫哀情。故選D。
29.(23-24八年級上·遼寧錦州·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
下面對兩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兩首作品借景抒情,作者既抒發(fā)了愉悅、愜意的游玩之情,又惋惜于春光短暫轉瞬即逝。
B.甲詩中的“爭”“啄”和乙詞中“動”“掠”都生動地描繪出了禽鳥的姿態(tài),為畫面增添了生氣。
C.乙詞善用動感與靜態(tài)穿插、視覺與聽覺交織的手法,景色描寫生動鮮活,充滿了詩情畫意。
D.兩首作品都運用了比喻修辭來描摹水,生動地寫出了湖水平靜澄碧、溫秀可喜的特點。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A.“又惋惜于春光短暫轉瞬即逝”錯誤。甲詩和乙詞都描寫了自然美景,都表達了陶醉于自然美景,流連其間的喜悅之情。沒有表達對春光短暫轉瞬即逝的惋惜。B.“都生動地描繪出了禽鳥的姿態(tài)”錯誤。乙詞中“動”寫劃動船兒時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并非描寫禽鳥的姿態(tài)。D.“兩首作品都運用了比喻修辭來描摹水”錯誤。乙詞中用“琉璃”來比喻水面的平靜澄碧。甲詩中“水面初平云腳低”寫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霸颇_低”是詩人的感覺,并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故選C。
30.(23-24八年級上·山東青島·期末)對下面兩首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相見歡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A.《春望》描寫暮春景象,展示出詩人憂國傷時、念己悲家的情感。
B.“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寫詩人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不能插簪了,體現(xiàn)出內(nèi)心的痛苦和愁怨。
C.《相見歡》上片寫詩人登上金陵城樓,看到的蕭條秋景,夕陽、大地、長江,視野寬廣,氣魄宏大,蒼涼沉郁。
D.“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表達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和分析。D.有誤,在這首《相見歡》中,“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表達的是詩人對中原淪陷、國土淪喪的沉痛和憤慨,以及對于何時能夠收復失地的憂慮和期待。詩人在此表達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關懷,而非“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故選D。
31.(23-24八年級上·山東威?!て谀┫铝袑υ姼璧睦斫庥姓`的一項是( )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A.“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是“溪亭”,時間是“日暮”。
B.“沉醉”,寫出了詞人想借酒消愁的心情。
C.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D.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繪成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歌內(nèi)容。B.“沉醉不知歸路”寫出了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的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選項“寫出了詞人想借酒消愁的心情”表述不正確;故選B。
32.(23-24八年級上·新疆伊犁·期末)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單車”體現(xiàn)了輕車簡從,隱含了被排擠出朝廷的境遇。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
C.五、六兩句繼續(xù)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沙漠浩瀚無邊,黃河橫貫其間?!爸薄薄皥A”體現(xiàn)景物的分寸感,表現(xiàn)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表達了詩人對戍邊將士的贊美。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B.有誤,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nèi)心的激憤抑郁和孤寂落寞;故選B。
33.(23-24八年級上·遼寧朝陽·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甲】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乙】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乙詩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為整首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
B.乙詩尾聯(lián)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心情,表達了詩人厭惡戰(zhàn)爭、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C.甲詩首聯(lián)敘事,交代送別的地點和事由,即詩人從楚地乘船漫游至荊門外。
D.甲詩頷聯(lián)中的“隨”字化靜為動,形象地描繪出渡過荊門后的壯闊景象。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分析。C.“從楚地乘船漫游至荊門外”判斷錯誤。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故選C。
【甲】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乙】
采桑子
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相關試卷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6 記敘文閱讀(解釋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6 記敘文閱讀(解釋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補全下列對話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6 記敘文閱讀(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6 記敘文閱讀(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補全下列對話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4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4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共2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3 詩歌鑒賞(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3 詩歌鑒賞(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2 名篇名句默寫(解釋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2 名篇名句默寫(解釋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1 基礎知識運用(解析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1 基礎知識運用(解析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1 基礎知識運用(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備考真題 01 基礎知識運用(原卷版)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深圳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