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
考生注意事項:
1.考試范圍:人教版地理選擇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三章
2.答卷前,務必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并認真核對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中的姓名、座位號與本人姓名、座位號是否一致。
3.答選擇題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所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一般面對河流下游,左手方視為左岸,右手方視為右岸。下圖是“某條河流的剖面圖”,箭頭為圖示區(qū)域全年正午太陽來向(遮蔽區(qū)范圍隨季節(jié)有變化)。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區(qū)域可能位于
A.北緯45°附近B.北緯20°附近C.南緯45°附近D.南緯20°附近
2.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
A.甲為河流右岸B.河流自東向西流
C.遮蔽區(qū)最大在1月D.遮蔽區(qū)最大在7月
2024年9月23日,一游客泛舟于安徽省某城市公園湖泊之中,當該游客面向湖岸時,一輪紅日正緩緩降落至地平線。下圖為該湖泊地理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5題。
3.下圖中符合游客泛舟當日該地太陽視運動軌跡的是
A.B.
C.D.
4.該游客面向的湖岸位于
A.a處B.B處C.C處D.D處
5.當該地紅日緩緩降落至地平線時,地球上9月23日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A.11/12B.1/2C.1/9D.3/7
表1是“39°N附近某大陸東西部兩個觀測站1月、7月的氣候資料表”。讀
表完成6~7題。
表1
6.導致同緯度甲、乙兩地氣候類型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距海遠近B.沿岸洋流C.地形地勢D.大氣環(huán)流
7.冬季甲、乙兩地的盛行風向分別是
A.東北風、東南風B.西南風、西北風
C.西北風、西南風D.東南風、東北風
讀圖“世界某區(qū)域某月盛行風示意圖”,完成8~9題。
8.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壓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圖示時間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0年12月27日夜間,山東省A市受天氣影響實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閉,該天氣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28日夜間才消失。29日凌晨,A市出現(xiàn)降雪,交通管制持續(xù)。圖為28—29日不同時刻亞洲局部海平面氣壓場分布圖。據(jù)此完成10~11題。
10.推測導致27日夜間A市部分高速公路封閉的原因可能是
A.沙塵天氣B.道路結(jié)冰C.大霧D.大風
11.28日14時到29日02時,A市
A.風向為偏南風B.氣壓升高C.氣溫升高D.產(chǎn)生持續(xù)性降水
泥沙運動達到一定強度后,河床底部會出現(xiàn)波浪起伏的形態(tài),并隨水流緩慢移動,稱為沙波。在淺水區(qū),水流速度受上坡和下坡影響存在差異,導致泥沙在沙波兩側(cè)坡面出現(xiàn)侵蝕和堆積現(xiàn)象。圖示意某沙波的形成過程。據(jù)此完成12~13小題。
12.該沙波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3.該沙波
A.向下游移動B.向上游移動
C.維持在原地D.往復的擺動
北京房山石花洞是由石灰?guī)r構成的巖溶洞穴,上下發(fā)育8層,①層是地表以上的東山穿洞,②~⑧層位于地表以下,底層為地下暗河,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14~16題。
14.圖中695高地為
A.火山B.斷塊山C.背斜山D.向斜山
15.圖示區(qū)域
A.巖漿活動形成了各層溶洞B.褶皺形成于T地層發(fā)育前
C.該區(qū)域地質(zhì)構造利于儲油D.洞層③比⑤形成早
16.石花洞發(fā)育了8層,推測該區(qū)域地殼經(jīng)歷了
A.間歇性抬升B.間歇性下沉C.持續(xù)抬升D.持續(xù)下沉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共52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此試卷作答無效
1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入秋以來,強冷空氣給我國西北地區(qū)帶來較大影響。2019年10月19日,新疆北部地區(qū)和南部地區(qū),分別經(jīng)歷了不同的天氣過程。
材料二:下圖是該日全國天氣預報簡圖。
(1)描述甲地未來幾天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變化。(6分)
(2)根據(jù)影響海南島附近的天氣系統(tǒng),說出此時海南島北部的風向,比較此天氣系統(tǒng)西部與東部風力的大小并說明理由。(4分)
(3)判斷形成南疆沙塵暴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名稱,并描述該天氣現(xiàn)象對當?shù)禺a(chǎn)生的危害。(6分)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18分)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guī)則。大致呈東西走向,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平均谷深1600米。大峽谷巖石是一幅地質(zhì)畫卷。人們可以從谷壁上觀察到不同地質(zhì)年代各個時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層。因而被譽為一部“活的地質(zhì)教科書”。圖為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位置及周邊區(qū)域年降水量分布圖。
(1)判斷圖中A處沿岸的氣候類型,指出該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并分析原因。(6分)
(2)比較B、C兩地冬雨量的大小,并運用氣壓帶、風帶的知識說明其原因。(6分)
(3)判斷大峽谷兩側(cè)主要巖石類型,并從內(nèi)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大峽谷的形成過程。(6分)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
梵凈山位于我國貴州省東北部,山體高大而陡峭,在地質(zhì)歷史時期為海域環(huán)境,海底沉積了大量的石灰?guī)r,該地形形成之初海底巖漿活動頻繁。梵凈山地表出露巖石主要為變質(zhì)巖,而梵凈山周邊低地丘陵為喀斯特地貌,故梵凈山成為貴州省少有的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圍的變質(zhì)巖“孤島”。圖為梵凈山景觀圖。
(1)指出梵凈山變質(zhì)巖主要巖石種類,并說明理由。(6分)
(2)梵凈山發(fā)育有眾多河流,描述該地河流地貌的主要特征。(6分)
(3)簡述梵凈山“孤島”的形成過程。(6分)
懷遠縣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zhì)量檢測
高二地理答案和評分細則
一、選擇題答案:16×3=48分
二、非選擇題:52分(答案、詳解、評分細則)
(一)答案和詳解
17.【答案】
(1)甲地: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冷鋒過境時出現(xiàn)大風、雨雪天氣;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虼鸢敢部蔀椋河蓺鉁剌^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轉(zhuǎn)為大風、雨雪天氣,之后氣溫驟降、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
(2)西北風(或偏北風)。西部風力比東部大或東部風力比西部小。理由:西部比東部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
(3)冷鋒。沙塵天氣易引發(fā)大氣污染;侵蝕地表土壤;影響交通能見度;造成部分農(nóng)作物死亡;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等。
17題.【試題分析】本題以某日全國天氣預報簡圖及相關資料為載體,主要涉及大氣水平運動,天氣系統(tǒng)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詳解】(1)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甲地該日位于冷鋒的鋒前,未來幾天甲地將經(jīng)歷一次冷鋒活動過程,將由該日的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轉(zhuǎn)為大風、雨雪天氣,之后氣溫驟降、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
海南島北部的風向為西北風(偏北風),如圖所示:
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西部等壓線比東部更密集,所以西部風力比東部更大。
(3)根據(jù)材料,入秋以來,強冷空氣給我國西北地區(qū)帶來較大影響。說明影響南疆沙塵暴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是冷鋒。沙塵天氣易引發(fā)大氣污染;侵蝕地表土壤;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chǎn),造成部分作物死亡;當人暴露于沙塵天氣中時,含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zhì)、病菌等的塵土可透過層層防護進入到口、鼻、眼、耳中,引發(fā)各種疾病,危害身體健康等。
18.【答案】
(1)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季節(jié)變化: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原因:終年受西風影響和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年降水量大且季節(jié)分配均勻。
(2)B地冬雨量更大。原因:給BC兩地帶來降水的大氣環(huán)流是盛行西風,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控制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更長,冬雨量更大。(或C地冬雨量更小。原因:C地緯度更低,受西風控制時間更短,冬季降水時間短,冬雨更少。)
(3)巖石類型:沉積巖。形成過程:本區(qū)位于太平洋板塊及美洲板塊交界地帶,受兩大板塊擠壓碰撞影響,地殼抬升,形成巨大高原山體;受降水影響,此處發(fā)育科羅拉多河,在流水侵蝕及河流的下切作用下,形成大峽谷。
18題.【分析】本題以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為背景設置試題,涉及氣候類型的判斷及分布規(guī)律、氣候特征及形成因素、巖石的分類和內(nèi)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等相關內(nèi)容??疾閷W生調(diào)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1)從該地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可以判斷出:A處位于40°N—60°N之間的大陸西岸,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分析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時,可從緯度位置(氣壓帶或風帶)、海陸分布(距海遠近)、大氣環(huán)流(季風)、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等因素來分析。從時間上來看,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原因是終年受西風影響,加之沿岸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降水比較均勻。
(2)據(jù)圖可知:B、C兩地都屬于地中海氣候(位于30°N—40°N之間的大陸西岸),冬季都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較少。只是因為緯度不同的原因?qū)е率芪黠L影響時間的長短不一,造成冬季降水多少的差異。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控制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更長,冬雨更多,故冬季降水比例更大,冬雨量更大;C地緯度更低,受西風控制時間更短,冬季降水時間短,冬雨更少,冬季降水的比例變小,冬雨量變小。所以B地冬雨量更大。
(3)從材料“觀察到不同地質(zhì)年代各個時期含有不同生物化石的地層、被譽為一部‘活的地質(zhì)教科書’”可以看出,該地巖石含有各個時期的生物化石,屬于沉積巖;沉積巖有兩個特征:一是有化石,二是有層理結(jié)構,此處巖層符合。峽谷的形成過程可從內(nèi)力的抬升作用和外力的侵蝕作用兩方面來分析。內(nèi)力來看,科羅拉多大峽谷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地帶附近,受兩大板塊擠壓碰撞影響,地殼抬升,形成巨大高原山體。外力來看,受降水影響,此處發(fā)育科羅拉多河,在流水侵蝕及河流的下切作用(由于落差大,地殼不斷抬升等,下切作用強烈)下,形成大峽谷。
19.【答案】
(1)種類:大理巖。理由:海底巖石以石灰?guī)r為主,巖漿活動頻繁,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或者變質(zhì)作用)形成大理巖。
(2)河谷多呈“V”形;河流溯源和向下侵蝕強烈,河道深而窄;谷壁陡峭,多山澗瀑布景觀等。
(3)海底沉積大量石灰?guī)r,因地下巖漿活動,部分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地殼擠壓抬升使梵凈山所在區(qū)域出露地表;高大的梵凈山山體在流水等外力侵蝕作用下,地表石灰?guī)r被剝蝕,變質(zhì)巖出露,形成梵凈山“孤島”。
19題:【分析】本大題以梵凈山設置材料,設置3個小題,考查巖石圈的物質(zhì)循環(huán)以及外力作用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與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結(jié)合材料可得,該地區(qū)最初為淺海環(huán)境,且周圍喀斯特地貌廣布,喀斯特地貌以石灰?guī)r為主,石灰?guī)r經(jīng)過變質(zhì)作用形成大理巖,故該地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形成大理巖。
【小問2詳解】
結(jié)合可得,該地區(qū)位于貴州,氣候雨熱同期,降水較多。此外山體高大陡峭。因此河流流速較快,落差較大,河流下切侵蝕作用明顯,故河谷多呈“V”形;河流的溯源和向下侵蝕強烈,河道較深;河流落差大,多山澗瀑布景觀等
【小問3詳解】
結(jié)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得,在古地質(zhì)歷史時期,形成之初為海域環(huán)境,形成大量石灰?guī)r,該地后來巖漿活動頻繁,部分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后來經(jīng)過地殼的抬升運動,梵凈山所在區(qū)域出露地表;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蝕之下,石灰?guī)r被剝蝕,變質(zhì)巖出露,形成山體。
(二)評分細則
17.【評分細則】
(1)甲地:冷鋒過境前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2分);冷鋒過境時出現(xiàn)大風、雨雪天氣(2分);冷鋒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2分)或答
案也可為:由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轉(zhuǎn)為大風、雨雪天氣,之后氣溫驟降、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每點2分,語言描述和知識點正確可酌情給分)
(2)西北風(或偏北風)(1分)。西部風力比東部大或東部風力比西部小(1分)。理由:西部比東部等壓線密集(1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1分)(理由只答出等壓線密集得1分,只答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得1分,兩點都答出得2分)。
(3)冷鋒(2分)。沙塵天氣易引發(fā)大氣污染;侵蝕地表土壤;影響交通能見度;造成部分農(nóng)作物死亡;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等。(危害:每點1分,答出4點得滿分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18.【評分細則】
(1)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2分)。降水季節(jié)變化: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2分)。原因:終年受西風影響和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2分)。(原因?qū)懗鋈晔芪黠L影響即得2分)
(2)B地冬雨量更大(2分)。原因:給BC兩地帶來降水的大氣環(huán)流是盛行西風(2分),因為B地緯度更高,受西風控制時間更長,冬季降水時間更長(2分),冬雨量更大。(或C地冬雨量更小。原因:C地緯度更低,受西風控制時間更短,冬季降水時間短,冬雨更少。)(結(jié)論2分,原因2點,每點2分,共4分。寫出盛行西風控制得2分;寫出西風控制時間長短和降雨時間長短各得1分,共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3)巖石類型:沉積巖(2分)。形成過程:本區(qū)位于太平洋板塊及美洲板塊交界地帶,受兩大板塊擠壓碰撞影響,地殼抬升(2分),形成巨大高原山體;受降水影響,此處發(fā)育科羅拉多河,在流水侵蝕及河流的下切作用下(2分),形成巨大山谷。(寫出內(nèi)力作用形成高原得2分,寫出流水侵蝕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19.【評分細則】
(1)種類:大理巖(2分)。理由:海底巖石以石灰?guī)r為主(2分)巖漿活動頻繁,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或者變質(zhì)作用形成大理巖(2分)。(大理巖2分,理由:寫出石灰?guī)r得2分,高溫高壓作用或者變質(zhì)作用得2分,每點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河谷多呈“V”形;河流溯源和向下侵蝕強烈,河道深而窄;谷壁陡峭,多山澗瀑布景觀等。(寫出“V”形2分,河道深而窄2分,谷壁陡峭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3)海底沉積大量石灰?guī)r,因地下巖漿活動,部分石灰?guī)r經(jīng)高溫高壓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2分);地殼擠壓抬升使梵凈山所在區(qū)域出露地表(2分);高大的梵凈山山體在流水等外力侵蝕作用下,地表石灰?guī)r被剝蝕,變質(zhì)巖出露,形成梵凈山“孤島”(2分)。(寫出石灰?guī)r變質(zhì)形成變質(zhì)巖得2分;地殼抬升形成山地得2分;外力侵蝕變質(zhì)巖出露得2分。每點2分,共6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1月
7月
氣溫/℃
降水量/mm
氣溫/℃
降水量/mm
甲
10
120
22
10
乙
-4
5
27
185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C
A
D
B
A
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A
B
D
D
A
這是一份2025寧波余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余姚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學科試卷pdf、余姚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學科答案pdf、余姚中學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學科答題卷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玉溪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文件包含26屆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docx、玉溪一中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參考答案地理docx、玉溪一中2026屆高二上學期期中考地理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文件包含高一地理試卷pdf、高一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