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題:審題:
本試題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4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文學經(jīng)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tài)的概念,其經(jīng)典作品的確立是一個動態(tài)衍變的歷程,然而透視經(jīng)典生成和變化的歷史痕跡,不難發(fā)現(xiàn)總有一些潛在的內(nèi)核在這種變化中化為一種準則與范式,這就是文學經(jīng)典之“道”,猶如自然之道,萬物之母。正因為有了文學經(jīng)典之“道”的潛移默化、導向與規(guī)范,所以至今很多經(jīng)典能夠穿越時空依舊存在。中國文學經(jīng)典之“道”,實際就是內(nèi)化于中國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傳統(tǒng)的儒家之仁義、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學思想,使中國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與抱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理念使中國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愛國題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譽為經(jīng)典,如屈原的《離騷》、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等。又如講述英雄造反起義的《水滸傳》,其內(nèi)核也都是塑造、歌頌忠君愛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報效朝廷的思想最終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旨歸。
傳統(tǒng)道家主張的“無為而無不為”、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使中國文人遠離廟堂而退隱山林,回歸自然,這為中國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園。入仕之不得,壯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處,獲得精神的寄托與愉悅。這就導致中國文人注重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描寫,從而出現(xiàn)了許多經(jīng)典的作品,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安石的《石鐘山記》等等,然而這些對自然的優(yōu)美描寫之中卻也隱含了歸隱之郁郁不得志的無奈與苦悶。.
無論是儒家源于好學、行仁和人群的和諧,還是道家重個體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遙自在、無拘無礙、心靈與大自然的和諧,都對歷來的文人在建構(gòu)審美人格境界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對審美人格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逐漸成為文學經(jīng)典審美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文學經(jīng)典這種審美意識成為沉淀在個人心靈之中的無意識,甚至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傳統(tǒng)的無意識。這些審美意識的積淀,對中國文學作品的立意、構(gòu)思、用語、用情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文學經(jīng)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接受與評判,意義非凡。這種審美意識成為一個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緒,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完美的人格,表現(xiàn)積極樂觀的精神與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對情感的審美與追求,包含了對人倫之情與對自然之情的理解與追求。這種尺度就是歷史文化的水平線,它自動履行起評定經(jīng)典裁判的職責。這種尺度動態(tài)地平衡于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之中。在中國文學史上,只有那些在這種尺度之下建構(gòu)起來的、所描繪的世界、所表現(xiàn)的情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得到讀者的認同并產(chǎn)生心理與情感共鳴的作品,最終才可能成為文學經(jīng)典作品。
(摘編自《中國文學經(jīng)典之“道”觀》)
材料二:宰牛本是一項謀生的技能,而莊子筆下的庖丁解牛卻升華為精妙的藝術(shù)表演。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奔颊撸夹g(shù)與技巧也;道者,內(nèi)在規(guī)律也。人只有領(lǐng)悟內(nèi)在規(guī)律、順勢而為,才能在行動中表現(xiàn)得天機自運、出神入化。文藝創(chuàng)作境界之高下,往往與創(chuàng)作者重“技”還是重“道”密切相關(guān)。
詩有詩法,畫有技法,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掌握“技”并不太難,只要勤學苦練,便能駕輕就熟。而“道”的境界,則絕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極精微的感受、極透徹的洞察、極忘我的投入,即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就文藝作品而言,“技”表現(xiàn)為形式、工巧,“道”表現(xiàn)為內(nèi)涵、神妙。同樣寫夏景,“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是“技”,“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則入“道”;同樣是畫“深山藏古寺”,在重巒疊嶂中露古剎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則為“道”……
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層面,抵達“道”的化境?重視美育是一條切實的路徑。蔡元培說:“美育者,應(yīng)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泵烙郧楦袨楹诵模詫崿F(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使人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養(yǎng),具有欣賞、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審美旨歸總體上都是“和諧”。儒家側(cè)重人與人關(guān)系的和諧,道家側(cè)重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和諧,佛家側(cè)重人與自我內(nèi)心關(guān)系的和諧。雅正、飄逸、寧靜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實質(zhì),皆為“和諧”。仁愛、寬恕、謙恭、誠信的道德追求,對立統(tǒng)一、周而復始的圓形思維方式,剛?cè)岵㈥庩栂嗌膹娚斫◇w之道,一同滋養(yǎng)華夏民族的身心與情感,化育“文質(zhì)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學做人,后學為文,有堅實的“美育”作為基礎(chǔ),“美術(shù)”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么,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道”,當如何體察、如何感悟?“道”蘊藏于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入體察民生民情,努力開闊視野胸襟,作品才會有深刻的內(nèi)涵與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萬斛泉涌,不擇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藝,無論形式,還是內(nèi)涵,都會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更新、嬗變,只有投身于時代洪流,感受時代的風云變幻,才能產(chǎn)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的動人篇章。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時代風貌,引領(lǐng)時代風氣。在闊步走向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就要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道”蘊藏于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要多讀多學,從中汲取豐厚的營養(yǎng)。一切文學藝術(shù)都離不開孕育它的文化傳統(tǒng)。歌德曾說:“每逢看到一位藝術(shù)大師,你總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華,正是這種精華培育出他的偉大?!币粋€人的品格、修養(yǎng)、才思,離不開前人作品的潛移默化。只有善于從前人的精神財富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強大自己的心靈、高尚自己的品格、豐沛自己的才情、敏銳自己的藝術(shù)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出與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大藝術(shù)”。
文藝創(chuàng)作,離不開“技術(shù)”的訓練,但更得益于“道”的體悟。
(摘編自趙海菱《文藝的“技”與“道”》)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文學經(jīng)典生成和變化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潛在的內(nèi)核會化為準則與范式。
B.郁郁不得志的中國文人會借助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描寫抒發(fā)心中的無奈與苦悶。
C.領(lǐng)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夠達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
D.文藝作品的形式與內(nèi)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在時代發(fā)展中出現(xiàn)變化。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人追求建功立業(yè),而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文人則會歸隱山林。
B.對審美人格理想與境界的追求在文學經(jīng)典的創(chuàng)作、接受與評判過程中有著深遠影響。
C.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佛三家雖然內(nèi)涵各不相同,但其審美旨歸總體一致。
D.無論是文學藝術(shù)作品,還是文學藝術(shù)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都離不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滋養(yǎng)。
3.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無關(guān)的一項是( )(3分)
A.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D.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4.材料二第二段說,“同樣是畫‘深山藏古寺’,在重巒疊嶂中露古剎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則為‘道’”,結(jié)合材料二分析作者為什么這樣說?(4分)
5.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如何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請結(jié)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水泥桶里的一封信
[日]葉山嘉樹
松戶是個倒水泥的。除了頭發(fā)上和鼻子底下都蒙著一層灰糊糊的水泥,他沒有什么顯眼的地方。他想把手指伸進鼻孔,摳掉鼻毛上像鋼筋混凝土一樣硬邦邦的水泥灰,可是混凝土攪拌機每分鐘要卸出十立方尺的混凝土,他手上忙著送料,沒工夫去摳鼻子。整整十一個鐘頭過去了,他都沒有顧得上去摳一下。他的鼻子已經(jīng)硬得像石膏一樣了。
快到收工時間了,當他用筋疲力盡的雙手搬動水泥桶時,忽然里面掉出一個小木盒來。“這是啥?”他覺得有點奇怪,可是又顧不上去撿它。他忙著用鐵鍬把水泥鏟進水泥斗里去量,再把斗里的水泥倒進攪拌機的槽子,緊接著去把水泥桶倒干凈?!奥?,水泥桶里怎么會跑出個小盒子來呀!真見鬼了!”他撿起小盒子,揣進圍裙前襟的兜兒里?!斑@么輕,看來里面也不會裝著錢。”他來不及多想,又得去倒下一桶水泥,再用水泥斗去量。
過了一會兒,攪拌機開始空轉(zhuǎn)起來了,混凝土攪拌完,就可以收工了。攪拌機上接了一條水管。他隨便洗了洗臉和手,然后把飯盒掛在脖子上,朝工棚走去,想著先喝上一杯再吃飯。
“唉,老婆的肚子又大起來了,真受不了啊……”他想到家里那群鬧哄哄的孩子,想到那將要在天寒地凍時出生的嬰兒,想到那沒完沒了地生孩子的老婆,不禁垂頭喪氣。“每天才掙一塊九毛工錢——五毛錢一升的米就得吃掉兩升,剩下九毛錢還得管穿的、管住的……真混賬!哪兒還有錢喝酒呀!”
他忽然想起兜里的小盒子,于是掏了出來,上面什么也沒寫,卻被釘?shù)美卫蔚??!斑€釘著呢,整得多神秘似的!”他把盒子往石頭上摔了一下,可是沒摔破。于是他就賭氣似的在盒子上亂踩起來,仿佛要把整個世界都踩爛。
這時,從小盒子里掉出一張用破布包著的紙條。紙條上寫著:
我是一名縫水泥袋的女工,我愛人是填石料的工人。十月七日那天早上,他把一塊大石頭裝進碎石機時,自己也和那石頭一起掉進去了。同伴們想上前搶救,可是他很快沉到石頭底下去了。我愛人的身體和石頭一起被碾碎,變成紅色的小石塊,落到傳送帶上,然后被傳送帶送進了粉碎筒。在那里,他經(jīng)受著鋼球的碾壓,發(fā)出劇烈而悲憤的轟鳴聲。就這樣,他被碾成細細的粉末,再經(jīng)過燒制,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水泥。他的骨頭、他的肉體,連同他的靈魂,全都被碾得粉碎了。
我的愛人,他變成了水泥,留下來的,只有這破布片了。我每天縫制的水泥袋,竟然是用來裝我愛人的。我的愛人已經(jīng)變成了水泥。第二天,我寫了這封信,把它偷偷放進這個水泥桶里。您是工人嗎?如果您是個工人,就請您可憐可憐我,給我回封信吧。我很想知道,這個桶里的水泥用來做什么了?我的愛人變成了多少桶水泥呢?又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不忍心看見我的愛人變成劇場的走廊,或是豪宅的圍墻。可是,我又怎么能制止得了呢?您如果是個工人,就請不要把這水泥用在那些地方吧。唉,算了吧,用在哪兒都行。我的愛人,不論被埋在什么地方,他都定會在那兒做好事。沒關(guān)系,他一向踏實穩(wěn)重,一定會有所作為的。他是個溫柔善良的好人,又是個靠得住的男子漢。他還很年輕,剛滿二十六歲。他是多么愛我啊!可是,最后我連件壽衣也沒有給他做,卻給他穿上了水泥袋!他連口棺材也沒有,就這樣進了旋轉(zhuǎn)窯爐!他被埋葬在四面八方,這叫我怎樣為他送殯呀?
您如果是個工人,就請給我回一封信吧。作為答謝,我把我愛人穿過的工作服的破布片送給您——就是包著這封信的布片。這塊布上面沾滿了石頭粉末,也滲透著他的汗水。他曾經(jīng)穿著這件工作服緊緊地擁抱過我……
我想拜托您一件事,請您告訴我這桶水泥的使用日期、詳細的地點、用在什么地方以及您的姓名。如果方便的話,請一定一定要告訴我。望您多保重!再見!
松戶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孩子們正在身邊吵鬧,像開了鍋似的。他看著信尾的地址和姓名,把倒在杯子里的酒一飲而盡。他大聲嚷道:“真想喝個爛醉,然后全都砸個稀巴爛!”他老婆說:“你只管喝醉了耍酒瘋,別人受得了嗎?孩子們怎么辦呀?”他盯著老婆的大肚子,那將是他的第七個孩子。
(本文于1926年發(fā)表在《文藝戰(zhàn)線》上,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情節(jié)波瀾起伏,從開頭以點帶面描寫松戶的繁重勞動,到他閱讀女工信后的怒吼,環(huán)環(huán)相扣,節(jié)奏緊湊,引人深思。
B.“這么輕,看來里面也不會裝著錢。”這句話暗示了收入低微的松戶對“錢”的渴望,為后文進一步展現(xiàn)他窘迫的經(jīng)濟狀況埋下了伏筆。
C.“仿佛要把整個世界都踩爛”,是松戶在窘迫生活下宣泄壓抑的情緒;“全都砸個稀巴爛”則是他抗爭意識的表現(xiàn)。
D.小說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為讀者塑造了一位勤勞、堅韌而又窮困的工人形象,松戶與遇難工人的遭遇是那個時代工人的縮影。
7.文中劃線句子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8.在無情的世界面前,松戶既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勞動者,又是一個能體現(xiàn)勞動者之間“連帶感”的人,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題。
材料一: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br>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子曰:“然?!弊迂曇运埜婵鬃樱釉唬骸拔嵝呕刂疄槿示靡?,雖女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女止,吾將問之?!闭兕伝卦唬骸爱犖粲鑹粢娤热?,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鳖伝爻觯鬃宇欀^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選自《孔子家語·在厄》,有刪改)
材料二:故君子曰:財賄不多,衣食不瞻,聲色不妙,威勢不行,非君子之憂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節(jié)志不立,德義不彰,君子恥焉。是以賢人智士之于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邪;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而疏廣不遺賜金。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征怨。故曰:無德而賄豐,禍之胎也。
昔曹羈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義。德義弗施,聚必有闕?!苯窕蚣屹c而貸乏,遺賑貧窮,恤矜疾苦,則必可久居富矣。易曰:“天道虧盈以沖謙。”故以仁義費于彼者天賞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
(選自《潛夫論·遏利》,有刪改)
9.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故A以仁義費B于彼者C天賞之D于此E以邪取F于前者G衰之H于后。
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句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赍,送給,與《諫逐客書》中“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的“赍”意思相同。
B.“告糴于野人”與《勸學》中“寒于水”的句式相同,但兩個“于”意思不同。
C.恥,以……為恥,與《論語》中“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恥”用法相同。
D.貽,遺留,與《邶風·靜女》中“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的“貽”意思不同。
1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顏回的仁德雖一直被孔子信任,卻也受到他人的質(zhì)疑??鬃硬宦犘抛迂暤囊幻嬷~,巧妙地弄清了真相,證明了顏回的清白。
B.君子修養(yǎng)品德,未成之時,則因有修養(yǎng)品德的追求而樂;成功之后,則為獲得成功而樂。所以終生都喜悅快樂,沒有憂愁。
C.材料二中闡述了古代賢人智士教育后代子女的理念和原則,其中蘊含了“以德為本”“節(jié)儉”“言傳身教”等儒家思想精髓。
D.材料二引用曹羈之言,闡明了施行道德仁義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施德于民的好處,著重批判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
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女有云,弗以疑也。(4分)
(2)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不賢,則多以征怨。(4分)
13.兩則材料都談到了“憂”,請簡要概括二者的不同。(4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小題。
將進酒①
唐·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②;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③墳上土。
【注】①此詩為勸酒歌。吳企明以“紅酒”為江南特產(chǎn),認定詩為李賀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南游時作。劉衍認為是李賀自抒懷抱,作于元和九年(814)告別長安友人時。②鼉(tuó)鼓:用鼉皮制作的鼓。鼉:揚子鱷。③劉伶:晉代沛國人,“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著稱,著有《酒德頌》。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首詩的前五句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描寫了一幅奇麗熏人的酒宴圖,場面絢麗斑斕,有聲有色,給讀者極強烈的感官刺激。
B.中間四個三字句寫宴上歌舞音樂,在遣詞造句上更加奇妙。僅十二字,就將音樂歌舞之美描寫得盡態(tài)極妍。
C.詩人寫花瓣隨風如雨而落,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麗,都是以死亡為代價的,何等奢侈的美麗!
D.結(jié)尾二句猛作翻轉(zhuǎn),出現(xiàn)了“墳上土”的慘淡形象,勸人們不要像劉伶一樣終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
15.有關(guān)樂府舊題《將進酒》的作品歷來并不少見,但唯有詩仙李白和詩鬼李賀的詩作堪稱佳品。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在情感上的相同點和在意境上的不同點。(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小剛向老師抱怨自己做好事卻沒人看到。老師對小剛說,做好事要懷一顆平常心,不為顯名而做好事,不為得利而幫助他人。正如《〈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顏淵問仁時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簡約生動地勾勒出詞人四處奔波、生活艱難、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3)李白《將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xiàn)了李白對權(quán)貴的蔑視態(tài)度,這其實是詩人懷才不遇、逃于酒鄉(xiāng)的憤慨無奈之詞。
(4)魚雁傳書,寄托了古人對跨越時空遙寄相思的浪漫,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即使魚雁也無法傳遞音訊的愁苦。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4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炎炎夏日,蚊子似乎特別懂得享受,不僅在我們的耳邊“唱著歌”,還在我們的皮膚上留下“見面禮”。“不速之客”源自何方?蚊子對潮濕的地方A________,它們偏好濕潤環(huán)境,不“嬌氣”也不挑食。它們的繁殖通常在靜止的水中進行,是典型的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幼蟲階段的蚊子被稱為“孑孓”,它們在水中度過童年,用鰓呼吸,并通過成蛹實現(xiàn)羽化成蟲。河道、下水管井、樓房屋頂、露天游泳池以及閑置的各類積水容器等,都有可能成為雌蚊子的產(chǎn)卵地和“度假村”。
蚊子叮咬皮膚時,會使用特殊的口器刺穿皮膚,同時,將其含有抗凝血和麻醉成分的唾液注入皮膚。被蚊子叮咬后會產(chǎn)生腫塊和瘙癢,就是因為我們對蚊子的唾液產(chǎn)生了過敏反應(yīng)。( 甲 ),會促使我們想要抓撓被叮咬的區(qū)域。如果持續(xù)抓撓,則會進一步刺激神經(jīng)末梢,導致身體釋放更多的組胺,形成一種“越撓越癢”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被蚊子叮咬后,要B________,可以選擇在叮咬處冷敷或者涂抹抗組胺的藥膏,以便迅速降低紅腫皮膚組織的溫度,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炎癥反應(yīng)。
請收下這些防蚊“護身符”。首先,為皮膚建立一道物理屏障。蚊子無法刺透編織緊密的衣服,而且它喜歡攻擊身著會營造弱光環(huán)境的深色衣物的人體,因此,( 乙 )。其次,使用傳統(tǒng)驅(qū)蚊成分——避蚊胺,它針對蚊子憑借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來找到吸食血源的原理,從而被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驅(qū)蚊產(chǎn)品中,通過阻斷蚊子的二氧化碳受體來起到驅(qū)蚊的作用。當然,還可以采用蚊帳和電蚊拍等驅(qū)蚊物品,讓蚊子無處藏身。但要注意的是,電蚊拍雖好,使用也要當心,它也會“咬人”。
17.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
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3分)
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0.下列關(guān)于文中引號用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見面禮”的引號表示反語,體現(xiàn)對蚊子叮咬帶來的傷害的厭惡。
B.“度假村”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體現(xiàn)蚊子對潮濕環(huán)境的偏好。
C.“越撓越癢”的引號表示強調(diào),形容被蚊子叮咬后的常見反應(yīng)。
D.“護身符”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體現(xiàn)防蚊妙招的神奇保護功能。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不是說冷了就加衣嗎?那為什么有時多穿幾件衣服反而不如少穿來得暖和?
由于人體和外部環(huán)境存在溫差,我們的身體時刻在產(chǎn)熱也在散熱。如果散熱太快,產(chǎn)熱速度跟不上,我們就會感到很冷。因此保暖的本質(zhì),就是減少人體熱量的散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熱導率比較低的材料,羽絨、羊毛、棉等都是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材料?!炯住?br>對于一件衣服而言,除了本身的熱導率要夠低,它還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適當厚度且穩(wěn)定的空氣層,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溫效果?!疽摇课覀兇┑囊路艘路牧媳旧淼睦w維間可以存儲空氣,層與層之間的空間也可以儲存空氣。那是不是層數(shù)越多,衣服里存的空氣就越多,整體的保暖性也就越強了呢?
事實上,空氣層太厚會使空氣層內(nèi)外產(chǎn)生明顯的溫差,這就會導致空氣流動,產(chǎn)生熱對流。①而一旦產(chǎn)生了熱對流,熱量就會加速流失。此外,層數(shù)太多還會把空氣層擠薄。當層數(shù)超過某個值,②衣服層與層之間的空氣存量會隨著衣服層數(shù)的增加而散失,③想要保暖的愿望會背道而馳。所以,想保暖別穿太多層,也別穿太緊,尤其是外套要稍微寬松一些。
21.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目前世界上熱導率最低的物質(zhì),是靜止的空氣。”這句話放在【乙】處比放在【甲】處更合適。
B.①處中“一旦”一詞,引出“熱量就會加速流失”這一結(jié)果的條件——產(chǎn)生熱對流,增強了前后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C.②處中應(yīng)將“散失”改為“減少”。
D.③處中的成語“背道而馳”使用錯誤,應(yīng)替換為“適得其反”。
22.熱導率(導熱系數(shù))是衡量材料傳遞熱量速度的指標。請根據(jù)對文本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參照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一條概括性結(jié)論,不超過35個字。(3分)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孔子周游列國,以宣揚其仁政主張,歷經(jīng)多年未能成功。他說:“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北M管如此,他卻并不放棄,被人稱為“知其不可而為之”。身處當今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面對所有問題,都需要知其不可而為之嗎?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同材料的熱導率
材料類型
熱導率/(W·(m·K)-1)
鐵
80.2
水
0.599
棉
0.071
羊毛
0.055
羽絨
0.048
靜止空氣
0.026
這是一份廣東省實驗中學越秀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本一中多處出現(xiàn)“重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自貢市田家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文中多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