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小科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空管,用手電筒照射,其中在紙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2.(2分)在制作彩色輪的活動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需要在圓形紙板上畫出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
B.將三個扇形分別涂上紅黃藍三種顏色
C.當彩色輪快速旋轉時,我們看到的彩色輪的顏色接近白色
3.(2分)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其他設備,兩個宇航員之間可以看見彼此,但聽不到對方的說話聲音( )
A.聲音的傳播不需要借助其他物質,而光的傳播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B.光的傳播不需要借助其他物質,而聲音的傳播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C.光和聲音的傳播都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4.(2分)2020年,全球范圍內觀測到的日食有兩次。日食是月球運行至太陽和地球中間時,月球會遮擋住太陽光的現象。日食現象表明光( )
A.發(fā)生了反射B.發(fā)生了折射
C.沿直線傳播
5.(2分)下面制作潛望鏡的步驟,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
6.(2分)在制作潛望鏡時,如果小組內出現了意見沖突,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
A.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嘗試用證據說明對方
B.必須按自己的意思做,不聽他人想法
C.先平復情緒,友好地溝通
7.(2分)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下列材料中適合制作皮影戲人偶的是( )
A.玻璃片B.硬紙板C.透光紙
8.(2分)背對陽光噴水,就有可能看到美麗的彩虹。這個實驗中充當三棱鏡的是( )
A.空氣中的氧氣B.空氣中的小水珠
C.空氣中的灰塵
9.(2分)下列詞語中“影”的形成與“形影不離”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立竿見影
10.(2分)將一束光垂直射入水中,我們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A.光折射了B.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C.光反射了
11.(2分)地形圖上的不同顏色表示的是( )
A.氣溫的高低B.海拔的高低
C.人口的多少
12.(2分)如圖是學習小組模擬探究火山噴發(fā)時的場景,以下實驗材料對應模擬對象不正確的是( )
A.酒精燈加熱模擬地殼深處高溫的狀態(tài)
B.番茄醬模擬巖漿
C.土豆泥模擬沙子
13.(2分)下列關于火山噴發(fā)的影響,正確的是( )
A.帶來地下礦物,只有好處
B.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有害無益
C.火山噴發(fā)會產生有害氣體,但火山地熱是清潔能源
14.(2分)發(fā)生地震時,如果剛好在戶外,正確的做法是( )
A.趕快返回室內,躲在桌子或床底上
B.躲到建筑物或高大的樹木旁
C.選擇開闊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15.(2分)下列地形示意圖中,最適合表示山地的是( )
A.B.
C.
16.(2分)“大河向東流”是《好漢歌》中的歌詞,我國的大江大河大多是自西向東流的原因是( )
A.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B.我國的地勢東高西低
C.我國的地勢北高南低
17.(2分)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下面四種地貌景觀,主要由地球內部力量造成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④
18.(2分)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 )
A.相互擠壓B.出現斷痕C.向上隆起
19.(2分)當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寬廣平緩的平原時,攜帶泥沙的能力會( )
A.保持不變B.逐漸變強C.逐漸變弱
20.(2分)如圖所示,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 )
A.區(qū)域1B.區(qū)域2C.區(qū)域1和2
二、組合題。(本題共60分)
21.(15分)(一)探究激光。
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可以射得很遠,因此很受小朋友喜歡。小科覺得激光和手電筒的光一樣,他將三張打孔的卡紙如圖一這樣錯開擺放。他認為這樣激光應該不能照射到紙屏上。結果紙屏上出現了光斑,所以小科認為自己猜錯了
(1)請在圖一中用“→”畫出激光前進的路線。
(2)小伙伴們看了小科的實驗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A.小明:我贊同小科,光會拐彎,紙屏上才會有光斑
B.小紅:光肯定是直接從第2塊卡紙的洞里穿過去打在紙屏上
C.小剛:還不能下結論,應該調整一下中間卡紙的位置,多做幾次看看
(3)小科重新調整了卡紙的位置進行實驗。圖二,紙屏上 光斑,圖三,三張卡紙的小孔在一條線上 光斑。(均選填“有”或者“沒有”)。
(4)實驗中,“關閉燈光,拉上窗簾”的目的是 。
(5)為了研究激光遇到不同物體會如何?小科拿激光筆照射三棱鏡、玻璃和紙板,得到了下面三種結果。請在橫線上填寫正確的材料名稱。
(6)小科利用激光筆、平面鏡和硬紙板進行了“光的反射”研究實驗。
①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寫出一點發(fā)現: 。
②圖中,光的傳播路線圖正確的是 。
22.(15分)(二)汽車的秘密。
如今,汽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而光學在汽車上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汽車的性能
(1)科學家曾就汽車的顏色與交通事故發(fā)生數的關系,開展研究,數據統(tǒng)計如下:
分析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fā)現七種常見顏色的汽車中, 色的車子最安全。請你用本單元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研究結果: 。
(2)汽車的車燈會安裝上燈罩,燈罩的作用是 。
(3)駕駛員在開汽車時,總是存有視野盲區(qū)(如圖)原因是 。
A.光速很快
B.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C.光線會發(fā)生折射
(4)夜間行車,司機打開遠光燈,從側面觀察光束 。
(5)夜晚開車的司機突然感受到了一道刺眼的光,通過后視鏡發(fā)現原來是后面的車開了遠光燈。
①下面是光源的是 。
A.后視鏡
B.遠光燈
C.后視鏡和遠光燈
②請你在圖中用直線和箭頭標注司機觀察后方來車時光的傳播路線。
③紅外線行車儀在夜間也能清晰拍攝路況,是因為紅外線是一種 (填“可見光”或“不可見光”),行車儀能將這種光換成 (填“可見光”或“電子信號”)。
23.(12分)(三)地球表面的變化。
探秘新疆“魔鬼城”
雅丹泛指干燥地區(qū)的一種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風的夜晚總能聽到鬼哭狼嚎的聲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小科對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動手模擬實驗。他的實驗設計見圖,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塊塊“巖石”放置在B區(qū)域,在沙子的右側放了一臺電風扇,調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1)通過以上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推測:由于風的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C區(qū)域細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區(qū)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地貌,被帶走的沙子由于風速減弱,在A區(qū)域會發(fā)生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從而A區(qū)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地貌。
(2)裹挾著沙子的風經過B區(qū)域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
(3)課堂上我們也做了“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的模擬實驗。實驗中,下列材料或動作分表代表什么?請連一連。
(4)雅丹地貌的形成與地震對地球表面的改變相比較 。
A.更迅速
B.更緩慢
C.相同
24.(18分)泥石流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它是土壤被雨水侵蝕的一種現象。每年的6~9月,都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泥石流頻發(fā)的時候?!熬G水青山”小組的同學想研究土壤被侵蝕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做了4種土壤樣本:
(1)實驗中,為了讓雨水侵蝕土地的實驗現象更容易觀察到,同學們可以怎么做? 。
(2)小科認為:有植被覆蓋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環(huán)節(jié)。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得出結論
(3)他們可以選擇 和 2個土壤樣本對比研究植被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觀察到 現象說明雨水對無植被覆蓋的土壤侵蝕作用明顯。
(4)實驗中需要控制其他變量保持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降雨量一樣
B.山坡土質一樣
C.植被覆蓋一樣
(5)除了上述這個實驗外,他們還可以利用這套材料研究 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請簡要說明實驗方法。(可用圖文結合方式描述)
實驗方法: 。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
(6)結合實驗結果請你談談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土地,減少水土流失。(至少兩點建議)
2024-2025學年浙江省溫州市多校聯(lián)考五年級(上)期中科學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本題有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2分)小科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空管,用手電筒照射,其中在紙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答】光在同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科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空管,其中在紙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A圖中的空管;B圖和C圖中的空管不是直的,故A正確。
故選:A。
2.(2分)在制作彩色輪的活動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需要在圓形紙板上畫出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
B.將三個扇形分別涂上紅黃藍三種顏色
C.當彩色輪快速旋轉時,我們看到的彩色輪的顏色接近白色
【答案】B
【解答】A.需要在圓形紙板上畫出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故A正確;
B.白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而不是紅、黃,故B錯誤;
C.當彩色輪快速旋轉時,我們看到的彩色輪的顏色接近白色。
故選:B。
3.(2分)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其他設備,兩個宇航員之間可以看見彼此,但聽不到對方的說話聲音( )
A.聲音的傳播不需要借助其他物質,而光的傳播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B.光的傳播不需要借助其他物質,而聲音的傳播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C.光和聲音的傳播都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答案】B
【解答】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液體。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兩個宇航員之間可以看見彼此,說明光的傳播不需要借助其他物質。
故選:B。
4.(2分)2020年,全球范圍內觀測到的日食有兩次。日食是月球運行至太陽和地球中間時,月球會遮擋住太陽光的現象。日食現象表明光( )
A.發(fā)生了反射B.發(fā)生了折射
C.沿直線傳播
【答案】C
【解答】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2020年。日食是月球運行至太陽和地球中間時。日食現象表明光沿直線傳播。
故選:C。
5.(2分)下面制作潛望鏡的步驟,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
【答案】B
【解答】用長方體紙盒制作潛望鏡的步驟進行排序:在紙盒兩個長邊距邊緣約1厘米處各畫一條直線。用直角三角板在紙盒兩端距邊緣約1厘米處各畫一條斜線。用剪刀將7條斜線剪開,并保持鏡子的反射面是相對的。結合圖中的步驟。
故選:B。
6.(2分)在制作潛望鏡時,如果小組內出現了意見沖突,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
A.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嘗試用證據說明對方
B.必須按自己的意思做,不聽他人想法
C.先平復情緒,友好地溝通
【答案】B
【解答】小組合作要合理分工,團結協(xié)作,應該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先平復情緒。必須按自己的意思做。
故選:B。
7.(2分)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下列材料中適合制作皮影戲人偶的是( )
A.玻璃片B.硬紙板C.透光紙
【答案】B
【解答】皮影戲是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不透光的物體會產生影子。故B正確。
故選:B。
8.(2分)背對陽光噴水,就有可能看到美麗的彩虹。這個實驗中充當三棱鏡的是( )
A.空氣中的氧氣B.空氣中的小水珠
C.空氣中的灰塵
【答案】B
【解答】當我們觀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時,彩虹出現的方向和太陽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折射使太陽光色散成七色光,只有在和太陽相反的方向才能夠看到彩虹,小水滴充當了三棱鏡的角色。
故選:B。
9.(2分)下列詞語中“影”的形成與“形影不離”中“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立竿見影
【答案】C
【解答】光由光源發(fā)出,在同種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便會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黑暗的區(qū)域?!靶斡安浑x”這個成語形容人和影子總是不會分開。湖光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影”是影子。所以。
故選:C。
10.(2分)將一束光垂直射入水中,我們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A.光折射了B.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C.光反射了
【答案】B
【解答】A.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進入水中時,但是當一束光垂直射入一杯水中時,故A錯誤;
B.將一束光垂直射入水中,我們能觀察到的現象是光的傳播方向不會發(fā)生改變;
C.根據光的反射規(guī)律,光遇到兩種介質界面時,將一束光垂直射入水中,但不能被完全反射。
故選:B。
11.(2分)地形圖上的不同顏色表示的是( )
A.氣溫的高低B.海拔的高低
C.人口的多少
【答案】B
【解答】在地形圖上,人們常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著上深淺不同的褐色、綠色,以鮮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tài)。
故選:B。
12.(2分)如圖是學習小組模擬探究火山噴發(fā)時的場景,以下實驗材料對應模擬對象不正確的是( )
A.酒精燈加熱模擬地殼深處高溫的狀態(tài)
B.番茄醬模擬巖漿
C.土豆泥模擬沙子
【答案】C
【解答】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的實驗材料有土豆泥、鐵盒子、鐵架臺;其中,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狀,用酒精燈給混合物加熱。故C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13.(2分)下列關于火山噴發(fā)的影響,正確的是( )
A.帶來地下礦物,只有好處
B.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有害無益
C.火山噴發(fā)會產生有害氣體,但火山地熱是清潔能源
【答案】C
【解答】火山噴發(fā)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比如燒毀森林,掩埋農田和城市,導致滑坡、泥石流,火山噴發(fā)會產生有害氣體,使森林和莊稼生長得更好,加熱后的水能作為熱源被人們利用,C是正確的選項。
故選:C。
14.(2分)發(fā)生地震時,如果剛好在戶外,正確的做法是( )
A.趕快返回室內,躲在桌子或床底上
B.躲到建筑物或高大的樹木旁
C.選擇開闊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答案】C
【解答】地震是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大地震發(fā)生時,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如果剛好在戶外;趕快返回室內、躲到建筑物或高大的樹木旁。
故選:C。
15.(2分)下列地形示意圖中,最適合表示山地的是( )
A.B.
C.
【答案】C
【解答】山地、丘陵、高原。丘陵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山地山坡陡峻,海拔較高,但頂面比較平緩,海拔較高,中間較低。平原海拔較低,起伏不大,圖中A是盆地;C是山地。
故選:C。
16.(2分)“大河向東流”是《好漢歌》中的歌詞,我國的大江大河大多是自西向東流的原因是( )
A.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B.我國的地勢東高西低
C.我國的地勢北高南低
【答案】A
【解答】水往低處流,地形地勢是影響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故A選項正確。
故選:A。
17.(2分)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下面四種地貌景觀,主要由地球內部力量造成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④
【答案】C
【解答】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裂谷和海洋等地形地貌、火山噴發(fā)也是地球內部運動造成的,沖積扇是水流的侵蝕和沉積下形成的。
故選:C。
18.(2分)在地震的模擬實驗中,當迅速拉開小盒的兩半時,盒中的泥土會( )
A.相互擠壓B.出現斷痕C.向上隆起
【答案】B
【解答】地地殼的運動變化對巖層產生了非常大的擠壓力,當巖層受到巨大的擠壓力時會發(fā)生彎曲變形。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想象的能量就會快速地從巖層深處釋放出來,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房屋倒塌。在地震模擬實驗中,泥土會隆起,地面出現的褶皺,盒中的泥土會出現斷痕。
故選:B。
19.(2分)當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寬廣平緩的平原時,攜帶泥沙的能力會( )
A.保持不變B.逐漸變強C.逐漸變弱
【答案】C
【解答】一般情況下,上游以沖刷為主,下游以沉積為主,水流得慢,顆粒大的泥沙就會首先沉積下來。
故選:C。
20.(2分)如圖所示,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 )
A.區(qū)域1B.區(qū)域2C.區(qū)域1和2
【答案】A
【解答】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的內部可以分成地殼、地核三部分,區(qū)域2是地幔,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
故選:A。
二、組合題。(本題共60分)
21.(15分)(一)探究激光。
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可以射得很遠,因此很受小朋友喜歡。小科覺得激光和手電筒的光一樣,他將三張打孔的卡紙如圖一這樣錯開擺放。他認為這樣激光應該不能照射到紙屏上。結果紙屏上出現了光斑,所以小科認為自己猜錯了
(1)請在圖一中用“→”畫出激光前進的路線。
(2)小伙伴們看了小科的實驗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C 。
A.小明:我贊同小科,光會拐彎,紙屏上才會有光斑
B.小紅:光肯定是直接從第2塊卡紙的洞里穿過去打在紙屏上
C.小剛:還不能下結論,應該調整一下中間卡紙的位置,多做幾次看看
(3)小科重新調整了卡紙的位置進行實驗。圖二,紙屏上 沒有 光斑,圖三,三張卡紙的小孔在一條線上 有 光斑。(均選填“有”或者“沒有”)。
(4)實驗中,“關閉燈光,拉上窗簾”的目的是 避免其他光線干擾實驗 。
(5)為了研究激光遇到不同物體會如何?小科拿激光筆照射三棱鏡、玻璃和紙板,得到了下面三種結果。請在橫線上填寫正確的材料名稱。
(6)小科利用激光筆、平面鏡和硬紙板進行了“光的反射”研究實驗。
①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寫出一點發(fā)現: 光反射時,入射角始終等于反射角 。
②圖中,光的傳播路線圖正確的是 B 。
【答案】(1)
。(2)C。
(3)沒有;有。
(4)避免其他光線干擾實驗。
(5)。
(6)①光反射時,入射角始終等于反射角;②B。
【解答】(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如圖一所示。
。
(2)A.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小明觀點是錯誤的;
B.卡紙是不透光的,光不一定會直接從第2塊卡紙的洞里穿過去打在紙屏上,故B錯誤;
C.重復試驗可以提供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以讓實驗結論更科學,故C正確;
(3)小科重新調整了卡紙的位置進行實驗。如圖二所示,卡紙也不透光,紙屏上沒有光斑,三張卡紙的小孔在一條線上,紙屏上有光斑。
(4)實驗中,“關閉燈光。
(5)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不透光的物體會阻擋光的直線傳播。三棱鏡對白光有折射作用,形成光的發(fā)散現象、玻璃和紙板、繼續(xù)向前傳播。
。
(6)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①根據上表中的實驗數據,可以發(fā)現:光反射時。
②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光發(fā)射時。由此判斷下列圖中。
故答案為:(1)。(2)C。
(3)沒有;有。
(4)避免其他光線干擾實驗。
(5)。
(6)①光反射時,入射角始終等于反射角。
22.(15分)(二)汽車的秘密。
如今,汽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而光學在汽車上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汽車的性能
(1)科學家曾就汽車的顏色與交通事故發(fā)生數的關系,開展研究,數據統(tǒng)計如下:
分析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fā)現七種常見顏色的汽車中, 白 色的車子最安全。請你用本單元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研究結果: 白色反光效果強,更容易被人看見 。
(2)汽車的車燈會安裝上燈罩,燈罩的作用是 為了更好的反光,使光更集中 。
(3)駕駛員在開汽車時,總是存有視野盲區(qū)(如圖)原因是 B 。
A.光速很快
B.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C.光線會發(fā)生折射
(4)夜間行車,司機打開遠光燈,從側面觀察光束 A 。
(5)夜晚開車的司機突然感受到了一道刺眼的光,通過后視鏡發(fā)現原來是后面的車開了遠光燈。
①下面是光源的是 B 。
A.后視鏡
B.遠光燈
C.后視鏡和遠光燈
②請你在圖中用直線和箭頭標注司機觀察后方來車時光的傳播路線。
③紅外線行車儀在夜間也能清晰拍攝路況,是因為紅外線是一種 不可見光 (填“可見光”或“不可見光”),行車儀能將這種光換成 電子信號 (填“可見光”或“電子信號”)。
【答案】(1)白;白色反光效果強,更容易被人看見;
(2)為了更好的反光,使光更集中;
(3)B;
(4)A;
(5)①B;
②
;
③不可見光;電子信號。
【解答】(1)分析表格中汽車的顏色與交通事故發(fā)生數的關系數據,我們可以發(fā)現七種常見顏色的汽車中。這是因為白色反光效果強。
(2)汽車的車燈會安裝上燈罩,燈罩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反光,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3)物體反射的光進入到人的眼睛中,我們才能看到物體。駕駛員在開汽車時,視線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地方。
(4)夜間行車,司機打開遠光燈,下列圖示正確的是A。
(5)①我們把那些自身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稱為光源。下面是光源的是遠光燈,它不是光源。
②司機利用后視鏡觀察到后面車輛情況,這是因為后方來車反射的光線,從而看到后面的車輛
③紅外線行車儀在夜間也能清晰拍攝路況,是因為紅外線是一種不可見光,行車儀能將這種光換成電子信號。
故答案為:
(1)白;白色反光效果強;
(2)為了更好的反光,使光更集中;
(3)B;
(4)A;
(5)①B;
②
;
③不可見光;電子信號。
23.(12分)(三)地球表面的變化。
探秘新疆“魔鬼城”
雅丹泛指干燥地區(qū)的一種特殊地貌。河湖像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因起風的夜晚總能聽到鬼哭狼嚎的聲音而得名的“新疆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小科對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動手模擬實驗。他的實驗設計見圖,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塊塊“巖石”放置在B區(qū)域,在沙子的右側放了一臺電風扇,調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1)通過以上模擬實驗,我們可以推測:由于風的 搬運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C區(qū)域細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區(qū)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戈壁灘 地貌,被帶走的沙子由于風速減弱,在A區(qū)域會發(fā)生 沉積 (填“搬運”或“沉積”)作用,從而A區(qū)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 沙漠 地貌。
(2)裹挾著沙子的風經過B區(qū)域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風卷起沙子不斷磨蝕巖石 。
(3)課堂上我們也做了“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的模擬實驗。實驗中,下列材料或動作分表代表什么?請連一連。
(4)雅丹地貌的形成與地震對地球表面的改變相比較 B 。
A.更迅速
B.更緩慢
C.相同
【答案】(1)搬運;戈壁灘;沉積;沙漠;
(2)風卷起沙子不斷磨蝕巖石;
(3)
(4)B。
【解答】(1)用沙子捏成了一塊塊“巖石”放置在B區(qū)域,“巖石”右邊的C區(qū)域鋪上沙子和小石子,調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我們可以推測:由于風的搬運作用,所以C區(qū)域模擬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戈壁灘地貌,在A區(qū)域會發(fā)生沉積作用。
(2)裹挾著沙子的風經過B區(qū)域時,風卷起沙子不斷磨蝕巖石,巖石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
(3)課堂上我們也做了“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的模擬實驗。實驗中,粗糙的砂紙代表被風卷起來的沙子,巖石棱角變圓。
(4)雅丹地貌的形成是風的作用經年累月的結果,與地震對地球表面的改變相比較緩慢。
故答案為:
(1)搬運;戈壁灘;沙漠;
(2)風卷起沙子不斷磨蝕巖石;
(3)
(4)B。
24.(18分)泥石流是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它是土壤被雨水侵蝕的一種現象。每年的6~9月,都是我國西南地區(qū)泥石流頻發(fā)的時候?!熬G水青山”小組的同學想研究土壤被侵蝕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做了4種土壤樣本:
(1)實驗中,為了讓雨水侵蝕土地的實驗現象更容易觀察到,同學們可以怎么做? 在土丘上面撒上紅色的細沙 。
(2)小科認為:有植被覆蓋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這屬于科學探究的 B 環(huán)節(jié)。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得出結論
(3)他們可以選擇 乙 和 丁 2個土壤樣本對比研究植被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觀察到 坡度大,無草的乙組流出的水較多而且渾濁 現象說明雨水對無植被覆蓋的土壤侵蝕作用明顯。
(4)實驗中需要控制其他變量保持相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降雨量一樣
B.山坡土質一樣
C.植被覆蓋一樣
(5)除了上述這個實驗外,他們還可以利用這套材料研究 土地坡度大小 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請簡要說明實驗方法。(可用圖文結合方式描述)
實驗方法: 設置無坡度有草和的兩個實驗組,用噴水壺噴水模擬的下雨,對比觀察水土流失狀況 。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有坡度有草的一組水土流失量更多 。
(6)結合實驗結果請你談談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土地,減少水土流失。(至少兩點建議)
【答案】(1)在土丘上面撒上紅色的細沙。
(2)B。
(3)乙;?。黄露却?、無草的乙組流出的水較多而且渾濁。
(4)C。
(5)土地坡度大小;設置無坡度有草和的兩個實驗組,用噴水壺噴水模擬的下雨,對比觀察水土流失狀況;有坡度有草的一組水土流失量更多。
(6)多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修擋土壩等。
【解答】(1)實驗中,為了讓雨水侵蝕土地的實驗現象更容易觀察到,紅色的細沙隨著水流流動、搬運。
(2)科學探究過程中包括七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評估。探究“植被是否會影響土壤侵蝕”探究實驗,這屬于科學探究的作出假設環(huán)節(jié)。
(3)根據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對比實驗中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其他條件完全相同?”他們可以選擇乙坡度大、有草2個土壤樣本對比研究植被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無草的乙組流出的水較多而且渾濁現象。
(4)根據對比實驗的基本要求,對比實驗中控制的變量只有一個,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研究“影響雨水對土地侵蝕程度的因素”的對比實驗中,降雨量、山坡土質。故C選項符合題意。
(5)除了上述這個實驗外,他們還可以利用這套材料研究土地坡度大小對土壤侵蝕作用的影響,用噴水壺噴水模擬的下雨??梢杂^察到的實驗現象:有坡度有草的一組水土流失量更多。
(6)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地,增加植被覆蓋率、退耕還林還牧。
故答案為:(1)在土丘上面撒上紅色的細沙。
(2)B。
(3)乙;??;坡度大。
(4)C。
(5)土地坡度大??;設置無坡度有草和的兩個實驗組,對比觀察水土流失狀況。
(6)多植樹造林,增加植被覆蓋率;退耕還林還牧。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15°
2
30°
30°
3
45°
45°
2023年A市交通事故統(tǒng)計
汽車顏色
紅色
黑色
白色
銀色
黃色
藍色
灰色
交通事故(起)
116
187
67
112
80
156
145
有棱角的巖石
被風卷起來的沙子
粗糙的砂紙
地球表面的巖層
打磨的過程
沙子不斷磨蝕巖石
巖石棱角變圓
地表的風蝕地貌
甲組
坡度小、無草
乙組
坡度大、無草
丙組
坡度小、有草
丁組
坡度大、有草
次數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15°
2
30°
30°
3
45°
45°
2023年A市交通事故統(tǒng)計
汽車顏色
紅色
黑色
白色
銀色
黃色
藍色
灰色
交通事故(起)
116
187
67
112
80
156
145
有棱角的巖石
被風卷起來的沙子
粗糙的砂紙
地球表面的巖層
打磨的過程
沙子不斷磨蝕巖石
巖石棱角變圓
地表的風蝕地貌
甲組
坡度小、無草
乙組
坡度大、無草
丙組
坡度小、有草
丁組
坡度大、有草
這是一份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多校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卷,共4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縣城多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科學試題,文件包含五年級科學期中測試docx、五年級科學參考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省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多校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