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物理試題(A)
2024.11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班級等個人信息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國慶假期,鐵路出行火熱,客運發(fā)送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一同學乘坐高鐵列車外出,該列車于10月1日8時42分從某站出發(fā),歷經(jīng)5小時18分到達終點站,兩站之間的路程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出發(fā)站到終點站的位移為
B. “8時42分”指的是時刻,“5小時18分”指的是時間間隔
C. 由于列車太長,故不能把列車看做質(zhì)點
D. 無論選取列車為參考系還是選鐵路邊大樹為參考系,該同學都是運動的
2. 如圖所示,汽車向右沿直線運動,初始速度大小是,經(jīng)過一小段時間之后,速度大小變?yōu)椋硎舅俣鹊淖兓?,結(jié)合圖中所示信息可知( )
A. 汽車做加速直線運動B. 汽車平均加速度方向與的方向相同
C. 汽車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D. 汽車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無人機普及度越來越高,某興趣小組用一架無人機通過繩子吊著一個物體向上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大于物體對繩子的拉力
B. 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小于無人機對繩子的拉力
C. 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是由于繩子的形變產(chǎn)生的
D.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與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4. 如圖所示是某昆蟲沿一條鐵絲運動圖像。關于昆蟲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昆蟲在運動過程中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勻速運動,最后再做勻加速運動
B. 內(nèi)昆蟲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C. 內(nèi)昆蟲的加速度大小為
D. 末昆蟲的速度大小為
5. 如圖所示,子彈垂直射入固定在地面上靠在一起相同木板,穿過第10塊木板后速度剛好變?yōu)榱?。可以把子彈視為質(zhì)點,子彈在各塊木板中運動的加速度都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子彈穿過第1、2、3塊木板后瞬時速度之比為3:2:1
B. 子彈穿過第1、2、3塊木板后瞬時速度之比為9:8:7
C. 子彈穿過第7、8、9塊木板所用時間之比為
D. 子彈穿過第7、8、9塊木板所用時間之比為
6. 如圖甲所示,將一輕質(zhì)彈簧放在水平地面上,上端放一個質(zhì)量為200 g物體,彈簧的長度為30 cm;如圖乙所示,若將該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質(zhì)量為100 g的物體,彈簧的長度為45 c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A. 0.2 N/mB. 10 N/m
C. 20 N/mD. 由于彈簧原長未知,無法求解
7. 在遙控小車表演賽中,某選手控制小車沿東西方向做直線運動,選向東為正方向。小車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關于小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內(nèi)位移方向向西
B. 內(nèi)平均速度大小為
C. 第末與第末小車處于同一位置
D. 第末與第末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20kg的物體以某一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在t=0時刻給物體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10N。已知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向右方向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則物體所受摩擦力Ff隨時間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
A. B.
C. D.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9. 某學習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測定一礦井深度。實驗中,在井口每隔時間由靜止釋放一個小球,當?shù)?個小球剛從井口下落時,第1個小球恰好到井底,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井深為
B. 第2個小球與第3個小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距離越來越大
C. 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5個小球的速度大小為
D. 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3個小球和第4個小球之間的距離為
10. 如圖所示,在建筑工地,建筑工人用兩手對稱水平施力將兩長方體水泥制品a、b夾緊,并豎直向上勻速搬起,其中a的質(zhì)量為m,b的質(zhì)量為2m,水平作用力足夠大,兩水泥制品始終相對靜止并與兩手間摩擦力相同。重力加速度為g。在此過程中,關于b對a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說法正確的是( )
A. b對a的摩擦力豎直向上B. b對a的摩擦力豎直向下
C. 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D. 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
11. 一輛汽車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一路障,于是立即剎車使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車,從剛開始剎車時計時,汽車在0~3s內(nèi)位移是21m,在3~6s內(nèi)的位移是4m,則( )
A. 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B. 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C. 汽車剎車前的速度大小為D. 汽車剎車前的速度大小為10m/s
12. 兩名同學在課外活動時用兩塊小石塊做游戲,其中一名同學將小石塊a從距離地面為的高處由靜止釋放,同時另外一名同學將小石塊b從地面以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小石塊a與小石塊b在同一豎直線上運動,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則( )
A. 若,小石塊b在下落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
B. 若,小石塊b不能與小石塊a在空中相遇
C. 若,小石塊b運動至最高點時與小石塊a相遇
D. 若,小石塊b在上升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
13. 小明同學利用頻閃相機來探究摩托車的運動規(guī)律。從某時刻(t=0)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該摩托車可視為做直線運動,每隔1.0s測量一次其位置,坐標為x,結(jié)果如表所示。
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可知:
(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判斷摩托車近似做___________(填“勻加速”“勻減速”或“勻速”)直線運動
(2)當x=5.679m時,摩托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m/s(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3)摩托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14. 某物理研究小組用光電計時裝置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來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測出小球的直徑d,將光電門固定在A處,從A的正上方由靜止釋放小球,光電計時器可記錄下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t,則小球運動到光電門處時速度vA=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小組成員討論分析時發(fā)現(xiàn),由于小球的直徑并不是足夠小,利用光電門的擋光時間求得的速度實際上并不嚴格等于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位置的實際速度,這樣用光電門測出的速度比實際速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上下移動光電門在豎直桿上的位置并固定,測量出光電門與鐵架臺底板B之間的距離h,由靜止釋放小球并記錄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重復進行多次實驗并得到多組h與?t的數(shù)值,然后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圖線與橫軸和縱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a和b,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小球到達鐵架臺底板B點時的瞬時速度vB=___________。
15. 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jīng)在南極安家落戶。企鵝喜歡在冰面上玩游戲,如圖所示,有一企鵝在傾斜冰面上,先以大小為a1=1m/s2的加速度從冰面底部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向上“奔跑”,t=8s時,突然臥倒并用肚皮貼著冰面勻減速向前滑行,加速度大小為a2=8m/s2,減速到零后以大小為a3=4.5m/s2的加速度加速退滑到出發(fā)點,完成一次游戲(企鵝在滑動過程中姿勢保持不變)。求:
(1)企鵝距離出發(fā)點最遠距離;
(2)企鵝完成一次游戲所用時間。
16. 如圖甲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彈簧1的兩端與物體A和物體B相連,彈簧2的一端與物體B相連,另一端與繩子相連,繩子繞過定滑輪另一端與物體C相連,三個物體A、B、C的質(zhì)量分別是mA = 0.3 kg,mB = 0.2 kg,mC = 0.1 kg,彈簧1和彈簧2完全相同,每一根彈簧的彈力F與彈簧總長度l的關系如圖乙所示?,F(xiàn)用豎直向下的力緩慢拉動物體C,直到物體A剛要離開地面。不計彈簧與繩子的重力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未拉動物體C之前彈簧1的形變量和彈簧2的形變量;
(2)物體A剛要離地時,物體C向下移動的距離。
17. 如圖所示,10個相同的木箱疊放在倉庫里的水平防潮地面上,每個木箱的質(zhì)量均為,木箱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木箱與水平防潮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1)若用水平力把木箱1拉出,求當木箱1剛開始滑動時拉力大小以及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
(2)若拉木箱1的水平力,求木箱8和木箱9之間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3)若只用水平力拉木箱10,使10個木箱一起向前勻速移動時,求拉力大小以及木箱5和木箱6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18. 某學??茖W探究小組為探究藍牙設備的有效通信問題,通過實驗測試發(fā)現(xiàn)兩藍牙設備通信的最遠距離。該探究小組用安裝有藍牙設備的遙控玩具小車A、B進一步研究運動中的通信時間問題。開始時,A、B兩車處于同一平直路段上的兩點、,A車從點由靜止開始啟動,以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與此同時B車從點正以初速度、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運動,此時兩車相距。忽略信號傳遞的時間,兩小車可視為質(zhì)點,相遇時擦肩而過,不會相撞。求:
(1)A、B兩車相遇前的最大距離;
(2)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最長時間;
(3)若兩車運動的最大速度為,達到最大速度后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B之間最后所保持的距離及在B車速度達到最大前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時間。t/s
0
1.0
2.0
3.0
4.0
5.0
6.0
x/m
0
0.635
2.527
5.679
10.086
15.752
22.683
保密★啟用前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物理試題(A)
2024.11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班級等個人信息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國慶假期,鐵路出行火熱,客運發(fā)送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一同學乘坐高鐵列車外出,該列車于10月1日8時42分從某站出發(fā),歷經(jīng)5小時18分到達終點站,兩站之間的路程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出發(fā)站到終點站的位移為
B. “8時42分”指的是時刻,“5小時18分”指的是時間間隔
C. 由于列車太長,故不能把列車看做質(zhì)點
D. 無論選取列車為參考系還是選鐵路邊大樹為參考系,該同學都是運動的
【答案】B
【解析】
【詳解】A.出發(fā)站到終點站的路程為,故A錯誤;
B.“8時42分”指的是時刻,“5小時18分”指的是時間間隔,故B正確;
C.列車雖然長,相對兩站之間的路程能把列車看作質(zhì)點,故C錯誤;
D.選取列車為參考系,該同學是靜止的;選鐵路邊大樹為參考系,該同學都是運動的,故D錯誤。
故選B。
2. 如圖所示,汽車向右沿直線運動,初始速度大小是,經(jīng)過一小段時間之后,速度大小變?yōu)?,表示速度的變化量,結(jié)合圖中所示信息可知( )
A. 汽車做加速直線運動B. 汽車平均加速度方向與的方向相同
C. 汽車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為D. 汽車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汽車速度變小,汽車做減速運動。故A錯誤;
B.由加速度定義式可知,平均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故B正確;
CD.因為汽車做的不一定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不能確定平均速度與初末速度的關系。故CD錯誤;
故選B。
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無人機普及度越來越高,某興趣小組用一架無人機通過繩子吊著一個物體向上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大于物體對繩子的拉力
B. 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小于無人機對繩子的拉力
C. 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是由于繩子的形變產(chǎn)生的
D.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與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繩子對物體的拉力大小等于物體對繩子的拉力大小,故A錯誤;
B.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大小等于無人機對繩子的拉力大小,故B錯誤;
C.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是由于繩子的形變產(chǎn)生的,故C正確;
D.一對平衡力是同一個受力物體,繩子對物體的拉力與繩子對無人機的拉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C。
4. 如圖所示是某昆蟲沿一條鐵絲運動的圖像。關于昆蟲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昆蟲在運動過程中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勻速運動,最后再做勻加速運動
B. 內(nèi)昆蟲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C. 內(nèi)昆蟲的加速度大小為
D. 末昆蟲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昆蟲在運動過程中先做勻速運動再靜止,最后再做勻速運動,故A錯誤;
B.內(nèi)昆蟲的位移大小為
內(nèi)昆蟲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故B錯誤;
C.內(nèi)昆蟲做勻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0,故C錯誤;
D.內(nèi)昆蟲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末昆蟲的速度大小為
故D正確。
故選D。
5. 如圖所示,子彈垂直射入固定在地面上靠在一起的相同木板,穿過第10塊木板后速度剛好變?yōu)榱???梢园炎訌椧暈橘|(zhì)點,子彈在各塊木板中運動的加速度都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子彈穿過第1、2、3塊木板后瞬時速度之比為3:2:1
B. 子彈穿過第1、2、3塊木板后瞬時速度之比為9:8:7
C. 子彈穿過第7、8、9塊木板所用時間之比為
D. 子彈穿過第7、8、9塊木板所用時間之比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逆向思維法,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度直線運動,有
所以子彈穿過第1、2、3塊木板后瞬時速度之比為,子彈穿過第7、8、9塊木板所用時間之比為。
故選D。
6. 如圖甲所示,將一輕質(zhì)彈簧放在水平地面上,上端放一個質(zhì)量為200 g的物體,彈簧的長度為30 cm;如圖乙所示,若將該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掛一個質(zhì)量為100 g的物體,彈簧的長度為45 cm。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則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A. 0.2 N/mB. 10 N/m
C. 20 N/mD. 由于彈簧原長未知,無法求解
【答案】C
【解析】
【詳解】設彈簧的原長為l0,勁度系數(shù)為k,對甲圖由胡克定律可得
對乙圖由胡克定律可得
解得
故選C。
7. 在遙控小車表演賽中,某選手控制小車沿東西方向做直線運動,選向東為正方向。小車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關于小車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內(nèi)位移方向向西
B. 內(nèi)平均速度大小為
C. 第末與第末小車處于同一位置
D. 第末與第末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詳解】A.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小車的位移為
方向向西
內(nèi)如果小車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恰好減為0,則內(nèi)的位移
方向向東,由圖可知內(nèi)小車的位移大小小于25m,所以內(nèi)位移方向向西,故A正確;
B.由于內(nèi)小車的位移大小小于25m,所以內(nèi)平均速度大小
故B錯誤;
C.第末小車離開出發(fā)點向西的距離為
第末小車從出發(fā)點向西運動25m,又向東運動的距離
由
可知第末與第末小車的位置相距5m,故C錯誤;
D.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第末與第末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D錯誤。
故選A。
8.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20kg的物體以某一初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在t=0時刻給物體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10N。已知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向右方向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則物體所受摩擦力Ff隨時間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從t=0時刻開始,物體受到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其大小為
當物體速度減為零時,由于
則物體將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物體受到水平向右的靜摩擦力,其大小為
故選B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9. 某學習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測定一礦井深度。實驗中,在井口每隔時間由靜止釋放一個小球,當?shù)?個小球剛從井口下落時,第1個小球恰好到井底,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井深為
B. 第2個小球與第3個小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距離越來越大
C. 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5個小球的速度大小為
D. 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3個小球和第4個小球之間的距離為
【答案】BD
【解析】
【詳解】A.當?shù)?個小球剛從井口下落時,第1個小球恰好到井底,則第6個小球下落到井底的時間為5s,則井深
故A錯誤;
B.第3個小球剛下落時第2個小球的速度
第2個小球與第3個小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距離
所以第2個小球與第3個小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距離越來越大,故B正確;
C.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5個小球剛下落1s,速度大小為
故C錯誤;
D.第1個小球恰好落到井底時,第3個小球下落3s,和第4個小球下落2s,第3個小球和第4個小球之間的距離為
故D正確。
故選BD。
10. 如圖所示,在建筑工地,建筑工人用兩手對稱水平施力將兩長方體水泥制品a、b夾緊,并豎直向上勻速搬起,其中a的質(zhì)量為m,b的質(zhì)量為2m,水平作用力足夠大,兩水泥制品始終相對靜止并與兩手間摩擦力相同。重力加速度為g。在此過程中,關于b對a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說法正確的是( )
A. b對a的摩擦力豎直向上B. b對a的摩擦力豎直向下
C. 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D. 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
【答案】BC
【解析】
【詳解】根據(jù)整體法可得
對a分析可得
解得
方向豎直向下
故選BC。
11. 一輛汽車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一路障,于是立即剎車使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車,從剛開始剎車時計時,汽車在0~3s內(nèi)的位移是21m,在3~6s內(nèi)的位移是4m,則( )
A. 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B. 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C. 汽車剎車前的速度大小為D. 汽車剎車前的速度大小為10m/s
【答案】AD
【解析】
【詳解】假設汽車3~6s內(nèi)沒有停止運動,則
解得
,
所以汽車停止運動的時間為
由此可知,假設不成立,所以
聯(lián)立可得
,,
故選AD
12. 兩名同學在課外活動時用兩塊小石塊做游戲,其中一名同學將小石塊a從距離地面為的高處由靜止釋放,同時另外一名同學將小石塊b從地面以速度豎直向上拋出,小石塊a與小石塊b在同一豎直線上運動,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則( )
A. 若,小石塊b在下落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
B. 若,小石塊b不能與小石塊a在空中相遇
C. 若,小石塊b運動至最高點時與小石塊a相遇
D. 若,小石塊b在上升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
【答案】CD
【解析】
【詳解】A.小石塊a在空中自由落體運動到地面的時間為
若小石塊b與小石塊a恰好在地面相遇,設小石塊b的初速度為,則
所以若,小石塊b不能與小石塊a在空中相遇,故A錯誤;
BCD.若小石塊b運動至最高點時與小石塊a相遇,則相遇點距地面的高度為
設小石塊b的初速度為,則
解得
若,小石塊b運動至最高點時與小石塊a相遇;
若v0=5m/s,由
可知小石塊b在下落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
若v0=7m/s,由
可知小石塊b在上升過程中與小石塊a相遇,故B錯誤,CD正確。
故選C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共60分。
13. 小明同學利用頻閃相機來探究摩托車的運動規(guī)律。從某時刻(t=0)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該摩托車可視為做直線運動,每隔1.0s測量一次其位置,坐標為x,結(jié)果如表所示。
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可知:
(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判斷摩托車近似做___________(填“勻加速”“勻減速”或“勻速”)直線運動。
(2)當x=5.679m時,摩托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m/s(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3)摩托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答案】(1)勻加速 (2)3.78
(3)1.26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得,0~1s內(nèi)位移為
1~2s內(nèi)位移為
2~3s內(nèi)位移為
3~4s內(nèi)位移為
4~5s內(nèi)位移為
5~6s內(nèi)位移為
由此可知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相等,說明摩托車近似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小問2詳解】
當x=5.679m時,摩托車的速度大小為
【小問3詳解】
摩托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14. 某物理研究小組用光電計時裝置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來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測出小球的直徑d,將光電門固定在A處,從A的正上方由靜止釋放小球,光電計時器可記錄下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t,則小球運動到光電門處時速度vA=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小組成員討論分析時發(fā)現(xiàn),由于小球的直徑并不是足夠小,利用光電門的擋光時間求得的速度實際上并不嚴格等于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位置的實際速度,這樣用光電門測出的速度比實際速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上下移動光電門在豎直桿上的位置并固定,測量出光電門與鐵架臺底板B之間的距離h,由靜止釋放小球并記錄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重復進行多次實驗并得到多組h與?t的數(shù)值,然后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圖線與橫軸和縱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a和b,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小球到達鐵架臺底板B點時的瞬時速度vB=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偏小
(2) ①.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1]小球運動到光電門處時速度為
[2]由于小球的直徑并不是足夠小,利用光電門的擋光時間求得的速度實際上是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中間時刻的速度),而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位置的速度為瞬時速度(中間位置的速度),由于中間位置的速度大于中間時刻的速度,所以這樣用光電門測出的速度比實際速度偏小。
【小問2詳解】
[1]設小球初始釋放的位置到底板的距離為H,則
所以
結(jié)合圖線可得
所以
[2]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可得
所以
15. 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jīng)在南極安家落戶。企鵝喜歡在冰面上玩游戲,如圖所示,有一企鵝在傾斜冰面上,先以大小為a1=1m/s2的加速度從冰面底部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向上“奔跑”,t=8s時,突然臥倒并用肚皮貼著冰面勻減速向前滑行,加速度大小為a2=8m/s2,減速到零后以大小為a3=4.5m/s2的加速度加速退滑到出發(fā)點,完成一次游戲(企鵝在滑動過程中姿勢保持不變)。求:
(1)企鵝距離出發(fā)點最遠距離;
(2)企鵝完成一次游戲所用時間。
【答案】(1)36m (2)13s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題意,企鵝先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向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后反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
聯(lián)立解得企鵝距離出發(fā)點最遠距離為
【小問2詳解】
向上勻加速的時間為
向上勻減速的時間為
反向勻加速階段有
解得
所以企鵝完成一次游戲所用時間
16. 如圖甲所示,物體A放在水平地面上,彈簧1的兩端與物體A和物體B相連,彈簧2的一端與物體B相連,另一端與繩子相連,繩子繞過定滑輪另一端與物體C相連,三個物體A、B、C的質(zhì)量分別是mA = 0.3 kg,mB = 0.2 kg,mC = 0.1 kg,彈簧1和彈簧2完全相同,每一根彈簧的彈力F與彈簧總長度l的關系如圖乙所示?,F(xiàn)用豎直向下的力緩慢拉動物體C,直到物體A剛要離開地面。不計彈簧與繩子的重力和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未拉動物體C之前彈簧1的形變量和彈簧2的形變量;
(2)物體A剛要離地時,物體C向下移動的距離。
【答案】(1)0.005 m,0.005 m
(2)0.04 m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乙可知,彈簧的原長為1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初始時,彈簧2處于伸長狀態(tài),對C有
對B有
聯(lián)立解得
彈簧1處于壓縮狀態(tài);
【小問2詳解】
物體A剛要離地時,對A有
所以
彈簧1處于伸長狀態(tài),對B有
解得
所以物體C向下移動的距離為
17. 如圖所示,10個相同的木箱疊放在倉庫里的水平防潮地面上,每個木箱的質(zhì)量均為,木箱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木箱與水平防潮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1)若用水平力把木箱1拉出,求當木箱1剛開始滑動時拉力大小以及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br>(2)若拉木箱1的水平力,求木箱8和木箱9之間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3)若只用水平力拉木箱10,使10個木箱一起向前勻速移動時,求拉力大小以及木箱5和木箱6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1)15N,15N
(2)10N,10N (3)200N,0
【解析】
【小問1詳解】
當木箱1剛開始滑動時拉力與木箱1、2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相等
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最大摩擦力靜摩擦力大小為
所以用水平力把木箱1拉出,木箱10保持靜止,對2到10木箱整體分析可知
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小問2詳解】
由于
所以木箱都靜止,對1到9木箱整體受力分析可知木箱8受木箱9的摩擦力與是一對平衡力,則木箱8和木箱9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木箱1到10整體分析,木箱10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與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木箱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
【小問3詳解】
只用水平力拉木箱10,使10個木箱一起向前勻速移動時,則
對1到5木箱整體分析,勻速運動受合外力為0,僅受重力和支持力,木箱5和木箱6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0。
18. 某學校科學探究小組為探究藍牙設備的有效通信問題,通過實驗測試發(fā)現(xiàn)兩藍牙設備通信的最遠距離。該探究小組用安裝有藍牙設備的遙控玩具小車A、B進一步研究運動中的通信時間問題。開始時,A、B兩車處于同一平直路段上的兩點、,A車從點由靜止開始啟動,以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運動,與此同時B車從點正以初速度、加速度向右做勻加速運動,此時兩車相距。忽略信號傳遞的時間,兩小車可視為質(zhì)點,相遇時擦肩而過,不會相撞。求:
(1)A、B兩車相遇前的最大距離;
(2)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最長時間;
(3)若兩車運動的最大速度為,達到最大速度后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則A、B之間最后所保持的距離及在B車速度達到最大前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時間。
【答案】(1)
(2)
(3),
【解析】
【小問1詳解】
兩車速度相等時,由運動學公式可得
解得輛車運動時間
此時為兩車相遇前相距最遠,大小為
【小問2詳解】
設A車在B車后處時,時間為,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得
上式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設A車在B車前處時,時間為,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得
上式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最長時間為
【小問3詳解】
已知,當A、B兩車分別達到最大速度時,所用時間
內(nèi)A車所走位移大小
內(nèi)B車所走位移大小
則A、B之間最后所保持的距離,且A車在B后
綜上在B車速度達到最大前A、B兩車能保持通信的時間
t/s
0
1.0
2.0
3.0
4.0
5.0
6.0
x/m
0
0.635
2527
5.679
10.086
15.752
22.683
這是一份2025商丘開封名校聯(lián)考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物理含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本卷命題范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荊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荊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含解析docx、湖北省荊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菏澤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B卷)含答案,文件包含物理期中考試docx、物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