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親愛的同學(xué),從今年開始正式進入物理的學(xué)習(xí)。物理是一門既科學(xué)嚴謹又生動有趣的學(xué)科。在物理的世界里我們運用符號來代表不同的物理量,下列符號中表示速度的是( )
A.tB.SC.vD.T
【答案】C
【解析】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符號是v,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2分)我們認識的物理量的單位都有國際通用符號,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符號是( )
A.℃B.mC.m/sD.s
【答案】B
【解析】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
故選:B。
3.(2分)在學(xué)校組織的興趣社團活動中,無人機備受同學(xué)們的喜愛。當(dāng)無人機懸停在空中時,小明說無人機是運動的,小明選取的參照物可能是( )
A.教學(xué)樓B.操場上跑步的同學(xué)
C.站在原地的同學(xué)D.操場上的球門
【答案】B
【解析】懸停在空中的無人機相對于教學(xué)樓、站在原地的同學(xué)和操場上的球門之間沒有位置變化,是靜止的;懸停在空中的無人機相對于操場上跑步的同學(xué)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4.(2分)液體溫度計是我們在本學(xué)期詳細學(xué)習(xí)的一種測量工具,對液體溫度計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B.液體溫度計使用前要觀察量程和分度值
C.液體溫度計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D.液體溫度計都可以從被測物體中取出讀數(shù)
【答案】D
【解析】A、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故A正確;
B、液體溫度計使用前要觀察量程和分度值,故B正確;
C、使用溫度計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于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正確;
D、使用液體溫度計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故D錯誤。
故選:D。
5.(2分)圖像是物理學(xué)習(xí)中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直觀的描述出物理規(guī)律。下列能正確描述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AB、是s﹣t圖像,圖線是一條曲線,說明物體做變速運動,故AB錯誤;
C、是v﹣t圖像,圖線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說明物體速度大小不隨時間改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
D、是v﹣t圖像,圖線是一條傾斜的直線,說明物體做變速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6.(2分)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有一定范圍,頻率范圍外的聲人耳一般聽不到,但是這部分聲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多的幫助。下列事例中,聲的頻率低于20Hz的是( )
A.B超查體B.聲波清洗儀清洗眼鏡
C.聲吶探測地形D.通過聲波判斷地震
【答案】D
【解析】ABC、B超查體、聲波清洗儀清洗眼鏡、聲吶探測地形都是利用超聲波,故ABC不符合題意;
D、通過聲波判斷地震是利用次聲波,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2分)甲、乙兩個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甲、乙的速度之比為2:1,甲、乙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則甲、乙所用的時間之比是( )
A.3:4B.6:2C.4:3D.3:1
【答案】A
【解析】已知=,=,
由v=可得,甲、乙的運動時間之比:
==×=×=。
故選:A。
8.(2分)物態(tài)變化是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之間的變化,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沒有涉及到液態(tài)的是( )
A.凝華B.汽化C.熔化D.凝固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凝華的定義可知:物質(zhì)不經(jīng)過液態(tài)直接由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2分)生活中有許多物態(tài)變化的現(xiàn)象,下列屬于液化現(xiàn)象的是( )
A.用久的燈泡,燈絲會變細
B.酒精抹到皮膚上,過一會兒感覺有點涼
C.鋼廠中用鐵水鑄造模具
D.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有“白氣”冒出
【答案】D
【解析】A、燈泡用久了,燈絲會變細,是升華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酒精抹到皮膚上,過一會兒感覺有點涼,是因為酒精汽化吸熱的原因,故B不符合題意;
C、鋼廠中用鐵水鑄造模具,是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是凝固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夏天打開冰箱門,看到有“白氣”冒出,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2分)某海洋科考船在測量某處海洋深度時,從海面發(fā)出聲波4秒后接收到了回聲,請問此處海洋的深度是(聲波在海水中的聲速為1500m/s)( )
A.6000米B.680米C.3000米D.1500米
【答案】
【解析】聲音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
t=×4s=2s,
該處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故選:C。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滿分15分,共5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2~3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得3分,漏選得2分,錯選或不選得0分。
11.(3分)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xué)問。下列有關(guān)學(xué)習(xí)、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
A.體育課上,踢出去的足球從空中下落的過程,足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B.倒車雷達,是利用次聲波能夠傳遞信息而制造的汽車裝備
C.冬天的霜,是自然界中氣體直接變成固體的凝華現(xiàn)象
D.在城市高架橋經(jīng)過居民區(qū)的路段設(shè)置隔音板,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答案】D
【解析】A、踢出去的足球從空中下落的過程,足球運動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不斷變化,做變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的,B錯誤;
C、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固體冰晶,是一種凝華現(xiàn)象,故C錯誤;
D、在經(jīng)過居民區(qū)的高速公路兩旁設(shè)置隔音板,這是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正確。
故選:D。
(多選)12.(3分)物態(tài)變化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下列現(xiàn)象需要吸熱的是( )
A.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
B.冰化成水
C.夏天,冰凍飲料外壁冒出的“汗”
D.冬天,車窗玻璃上形成白霜
【答案】AB
【解析】A、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這是升華現(xiàn)象,故A正確;
B、冰化成水是熔化現(xiàn)象,熔化要吸熱,故B也正確;
C、夏天,冰凍飲料外壁冒出的“汗”,這是液化現(xiàn)象,液化要放熱,故C錯誤;
D、白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凝華要放熱,故D錯誤。
故選:AB。
(多選)13.(3分)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下列事例中能體現(xiàn)出同一個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情況的描述也不同的是( )
A.描述海灘上的巖石的運動情況,分別選取海邊的房屋、海上行駛的游輪為參照物
B.描述行駛的旅游大巴車的運動情況,分別選取路邊的樹、交通指示燈為參照物
C.描述天空中飛行的小鳥的運動情況,分別選取學(xué)校教學(xué)樓、花園的雕塑為參照物
D.描述行駛出租車的司機的運動情況,分別選取路邊指示牌、車上坐著的乘客為參照物
【答案】AD
【解析】A、海灘上的巖石以海邊的房屋為參照物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靜止的;以海上行駛的游輪為參照物,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A符合題意;
B、行駛的旅游大巴車分別以路邊的樹、交通指示燈為參照物,位置都沒有發(fā)生變化,都是靜止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天空中飛行的小鳥分別以學(xué)校教學(xué)樓、花園的雕塑為參照物,位置都沒有發(fā)生變化,都是靜止的,故C不符合題意;
D、行駛出租車的司機以路邊指示牌,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以車上坐著的乘客為參照物,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AD。
(多選)14.(3分)如圖所示,是課堂上老師演示的真空罩鬧鈴實驗,下列關(guān)于此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鬧鐘是聲源,聲音是由鬧鐘鈴振動產(chǎn)生的
B.抽氣過程中聽到鈴聲逐漸變小,是由于鬧鈴的振幅變小了
C.在本實驗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D.因為鬧鐘發(fā)出有規(guī)律的聲音,所以一定不會成為噪聲
【答案】AC
【解析】A、鬧鐘是聲源,聲音是由鬧鐘鈴振動產(chǎn)生的,故A正確;
B、抽氣過程中聽到鈴聲逐漸變小,是由于空氣越來越稀薄,傳聲的介質(zhì)越來越少,鬧鈴的振幅不變,故B錯誤;
C、在本實驗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故C正確;
D、影響人們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鬧鐘有可能成為噪聲,故D錯誤。
故選:AC。
(多選)15.(3分)在如圖所示的十字路口處,有一輛長10m、寬2.2m的客車,客車正以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在馬路中間,當(dāng)它與斑馬線的中點B相距60m時,小明正好從斑馬線中間A點出發(fā),沿AB穿過馬路,A、B間的距離為8m,假設(shè)小明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小明能夠避免與客車相撞的運動速度是( )
A.1m/sB.1.3m/sC.1.8m/sD.2m/s
【答案】AC
【解析】客車穿過B點行駛的路程s1=60m+10m=70m,
客車穿過B點所用的時間t1===7s,
若此時小明剛好到達B點,則速度為v人==≈1.14m/s,
客車剛好到達B點所用的時間t2===6s,
若此時小明已經(jīng)走過的路程為s人′=sAB+d車=8m+2.2m=10.2m,
則小明的速度v人′===1.7m/s,
綜上計算,小明的速度小于1.14m/s或大于1.7m/s,都是安全的,故AC正確,BD錯誤。
故選:AC。
三、填空題(本題滿分17分,共5題,每空1分)
16.(4分)運動會賽場上精彩紛呈。小明在400m比賽中超過小光獲得第一名,在超越過程中,小光相對于小明是 運動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小紅和小雨在800m比賽的前段,兩人并駕齊驅(qū),此時以小紅為參照物,小雨是 靜止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小青在跳遠比賽中,從聆空而起到落入沙坑,以 地面 為參照物,小青是 運動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答案】運動;靜止;地面;運動。
【解析】小明在400m比賽中超過小光獲得第一名,在超越過程中,小光相對于小明位置發(fā)生改變,因而是運動的;小紅和小雨在800m比賽的前段,兩人并駕齊驅(qū),即相同速度向前運動,此時以小紅為參照物,小雨的位置不變,是靜止的;小青在跳遠比賽中,從聆空而起到落入沙坑,以地面為參照物,小青是運動的。
故答案為:運動;靜止;地面;運動。
17.(2分)生活中的運動現(xiàn)象真不少。正在進入公交站點的公交車是做 變速 (選填“變速”或“勻速”)運動;在平直傳送帶上,速度不變向前運動的貨物是做 勻速直線 運動(請將運動名稱寫完整)。
【答案】變速;勻速直線。
【解析】正在進入公交站點的公交車速度逐漸減小,是做變速運動;在平直傳送帶上,是在一條直線上運動,而速度不變向前運動的貨物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變速;勻速直線。
18.(3分)聲音為我們構(gòu)建了一個絢麗生動的世界,悅耳的笛聲是通過空氣柱 振動 而產(chǎn)生的;課堂上老師的諄諄教導(dǎo)是通過 空氣 傳到我們耳中:在照片和視頻中觀察到飛機速度超過音速,即速度超過 340 m/s(15℃空氣中)時,會形成圓錐形的音爆云。
【答案】振動;空氣;340。
【解析】聲音為我們構(gòu)建了一個絢麗生動的世界,悅耳的笛聲是通過空氣柱振動而產(chǎn)生的;課堂上老師的諄諄教導(dǎo)是通過空氣傳到我們耳中:在照片和視頻中觀察到飛機速度超過音速,即速度超過340m/s時,會形成圓錐形的音爆云。
故答案為:振動;空氣;340。
19.(3分)不同的聲音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女高音和男低音歌手在演唱時,聲音的 音調(diào) 雖然高低不同,卻給我們帶來了聽覺上和諧的美感;賽場上的高聲吶喊和圖書館的低聲細語,聲音的 響度 雖然不同,但讓我們感受到熱情與文明;工匠們通過輕敲瓷器,聽發(fā)出聲音的 音色 不同來認真檢驗瓷器的優(yōu)劣,讓我們感受到了嚴謹和責(zé)任。(以上均填聲音的某種特性)
【答案】音調(diào);響度;音色。
【解析】聲音音調(diào)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由于男女聲帶振動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調(diào)也會不同,即會有女高音與男低音;賽場上的高聲吶喊和圖書館的低聲細語指聲音的響度不一樣;音色是由發(fā)音體決定的,工匠們通過輕敲瓷器,不同瓷器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來認真檢驗瓷器的優(yōu)劣。
故答案為:音調(diào);響度;音色。
20.(5分)熱水上方“白氣”的形成,是 液化 現(xiàn)象。一段時間后,“白氣”慢慢消失,這是發(fā)生了 汽化 現(xiàn)象,此過程需要 吸收 熱量。在熱水和“白氣”之間有一小層透明的氣體,這些氣體主要是水 汽化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后形成的 水蒸氣 (填物體名稱)。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汽化;水蒸氣。
【解析】熱水上方“白氣”的形成,熱水里面的水蒸氣預(yù)冷液化的小水滴;一段時間后,小水滴變成水蒸氣消失,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這是發(fā)生了汽化現(xiàn)象,汽化需要吸收熱量;在熱水和“白氣”之間有一小層透明的氣體,這些氣體是水蒸氣,這些氣體主要是水汽化后形成的。
故答案為:液化;汽化;吸收;汽化;水蒸氣。
四、實驗探究題(本題滿分28分,共4題,每空1分)
21.(10分)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實驗原理是 v= ;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秒表 ;
(2)實驗時,應(yīng) 減小 (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測量 時間 ;
(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 3 s;從B點到C點的路程sBC= 40 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實驗中小車通過AB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AB,通過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BC,通過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vAC,則這三個平均速度中最小的是 vAB ;
(4)小明在測AC段平均速度時,計時開始后才松手讓小車從A點自由滑下,其它操作無誤,則測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實值 偏小 ;
(5)小紅認為只需要測出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取這兩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即為AC段的平均速度。根據(jù)你學(xué)的知識可以判斷小紅的想法是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答案】(1)v=;秒表;(2)減??;時間;(3)3;40;0.16;vAB;(4)偏??;(5)錯誤。
【解析】(1)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測量原理是v=,實驗時需要利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秒表測量時間;
(2)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減小測量時間造成的誤差,斜面坡度應(yīng)小一些;
(3)由圖可知,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為tAB=9:25:18﹣9:25:15=3s,
BC段的距離sBC=40.0cm,
AC段的距離sAC=80.0cm,
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為tAC=9:25:20﹣9:25:15=5s
則小車通過AC段的平均速度為:vAC===16.0cm/s=0.16m/s;
由圖可知,AB段的距離sAB=80.0cm﹣40.0cm=40.0cm,
已求得tAB=3s,則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vAB===13.3cm/s;
小車從B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為:tBC=9:25:20﹣9:25:18=2s
則通過BC段的平均速度為vBC===20.0cm/s;
由上可知,平均速度最小的是vAB;
(4)計時開始后小車才開始運動,會導(dǎo)致時間的測量結(jié)果偏大,由v=可知,平均速度會偏??;
(5)小紅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等于總路程除以總時間。
故答案為:(1)v=;秒表;(2)減??;時間;(3)3;40;0.16;vAB;(4)偏小;(5)錯誤。
22.(4分)請同學(xué)們回顧課堂上做過的“探究影響音調(diào)高低的因素”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將鋼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2cm,松手后,觀察鋼尺振動的 快慢 ,聽鋼尺發(fā)出聲音音調(diào)的高低。
(2)接下來正確的操作是: C ,松手后觀察鋼尺振動并聽鋼尺發(fā)出音調(diào)的高低。
A.改變鋼尺伸出桌面長度,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3cm
B.保持鋼尺伸出桌面長度不變,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3cm
C.改變鋼尺伸出桌面長度,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2cm
(3)實驗中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鋼尺伸出桌面長度越 短 ,鋼尺振動越 快 ,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高。
【答案】(1)快慢;(2)C;(3)短;快。
【解析】(1)將鋼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2cm,松手后,觀察鋼尺振動的快慢,即頻率,聽鋼尺發(fā)出聲音音調(diào)的高低。
(2)接下來正確的操作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長度,必須控制振幅不變,因而將伸出桌面的一端下壓2cm,松手后觀察鋼尺振動并聽鋼尺發(fā)出音調(diào)的高低,故選:C。
(3)實驗中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鋼尺伸出桌面長度越短,鋼尺振動越快,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高。
故答案為:(1)快慢;(2)C;(3)短;快。
23.(12分)學(xué)習(xí)小組設(shè)計了如圖的甲、乙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的變化”。
(1)實驗時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小明選用 乙 (選填“甲”或“乙”)裝置,并選用 小冰塊 (選填“大冰塊”或“碎冰塊”)來進行接下來的實驗;
(2)圖丙是小明繪制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BC 段是冰熔化的過程,熔化過程用時 6 min,在第6分鐘時處于 固液共存 狀態(tài),第 8 分鐘后,冰全部變成了水。冰的熔點是 0℃ ,由此可以判斷冰屬于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由圖像可知,實驗時水的沸點為 100℃ ,青藏高原地區(qū)水的沸點一般 低于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本次實驗時水的沸點;
(4)小紅選用乙裝置進行實驗,試管內(nèi)的水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請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燒杯中水的溫度與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相同,試管內(nèi)的水無法從外界吸收熱量,無法沸騰 。
【答案】(1)乙;小冰塊;(2)BC;6;固液共存;8;0℃;晶體;(3)100℃;低于;(4)不能;燒杯中水的溫度與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相同,試管內(nèi)的水無法從外界吸收熱量,無法沸騰。
【解析】(1)利用水浴法加熱,不但能使試管中的物質(zhì)受熱均勻,而且物質(zhì)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故應(yīng)選擇乙裝置;該實驗應(yīng)選用碎冰塊來進行實驗,這樣受熱均勻,效果較好;
(2)圖丙是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BC段是熔化過程,冰有固定的熔點0℃,冰是晶體,冰從第2min開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完成,冰的熔化過程共持續(xù)8min﹣2min=6min,第6min時物質(zhì)的狀態(tài)為固、液共存態(tài);
(3)由圖像可知水的沸點是100℃,青藏高原地區(qū)氣壓較低,水的沸點較低;
(4)不能,因為燒杯中水的溫度與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相同,試管內(nèi)的水無法從外界吸收熱量,無法沸騰。
故答案為:(1)乙;小冰塊;(2)BC;6;固液共存;8;0℃;晶體;(3)100℃;低于;(4)不能;燒杯中水的溫度與試管內(nèi)水的溫度相同,試管內(nèi)的水無法從外界吸收熱量,無法沸騰。
24.(2分)為探究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小光在相同的四塊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zhì)量相同的水,分別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
(1)通過 AC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液體溫度有關(guān);
(2)通過 AB 兩圖的對比得出的結(jié)論可以解釋“為什么濕衣服展開晾干得快”。
【答案】(1)AC;(2)AB。
【解析】(1)通過AC兩圖的對比,可以看出水的表面積和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溫度不同,故可得出水蒸發(fā)快慢與液體的溫度有關(guān)。
(2)對比AB兩圖,控制水的溫度和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液體表面積大小不同,分析可得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fā)越快,可以解釋濕衣服展開晾干得快。
故答案為:(1)AC;(2)AB。
五、計算題(本題滿分17分,共2題)
25.(9分)十一小長假期間,有部分同學(xué)隨父母外出領(lǐng)略了祖國的美好風(fēng)光和人文風(fēng)俗。小明一家到南京游玩,他們乘坐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用時4小時40分鐘,小明查閱了解到他們的行駛里程是665km。求:
(1)他們乘坐的這趟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如果設(shè)計一趟從青島北站直達到南京南站的高鐵運行平均速度提升到190km/h,則比小明一家乘坐高鐵所用時間縮短了多少?
(3)小光同學(xué)一家自駕去南京,也從青島北站出發(fā)到南京南站,他們早上7:00出發(fā),下午13:30到達,通過車上儀表盤查看平均速度約為90km/h,請通過計算判斷:小光家自駕行駛的距離比小明家乘坐高鐵行駛的距離遠嗎?
【答案】(1)他們乘坐的這趟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是142.5km/h;
(2)比小明一家乘坐高鐵所用時間縮短了1h10min;
(3)小光家自駕行駛的距離沒有小明家乘坐高鐵行駛的距離遠。
【解析】(1)乘坐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所用的時間t=4h40min=h,
他們乘坐的這趟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v===142.5km/h;
(2)如果設(shè)計一趟從青島北站直達到南京南站的高鐵運行平均速度提升到190km/h,由v=可知,此時乘坐高鐵所需的時間:t′===3.5h=3h30min,
則則比小明一家乘坐高鐵所用時間縮短的時間:Δt=t﹣t′=4h40min﹣3h30min=1h10min;
(3)自駕所用的時間t″=13:30﹣7:00=6h30min=6.5h,
由v=可知,自駕所行駛的路程:s″=v″t″=90km/h×6.5h=585km<665km,所以小光家自駕行駛的距離沒有小明家乘坐高鐵行駛的距離遠。
答:(1)他們乘坐的這趟高鐵從青島北站到南京南站的平均速度是142.5km/h;
(2)比小明一家乘坐高鐵所用時間縮短了1h10min;
(3)小光家自駕行駛的距離沒有小明家乘坐高鐵行駛的距離遠。
26.(8分)一輛長度為5m的轎車勻速行駛在快速路上,它1min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1.2km。在轎車的前方有一輛長度為12m的大巴車以54km/h的速度勻速行駛。
(1)若從轎車車頭與大巴車車尾剛好平齊時開始計算,求轎車完全超過大巴車所用的時間?
(2)快速路的出口匝道限速40km/h,若轎車半分鐘內(nèi)在出口匝道通過的路程為300m,請計算說明:轎車在通過匝道的這段路程內(nèi)是否超速違規(guī)?
【答案】(1)轎車完全超過大巴車所用的時間為3.4s;
(2)轎車的平均速度是36km/h<40km/h,沒有超速。
【解析】(1)轎車的平均速度v轎車===20m/s,
大巴車的速度v大巴=54km/h=15m/s,
它們的相對速度Δv=v轎車﹣v大巴=20m/s﹣15m/s=5m/s,
若從轎車車頭與大巴車車尾剛好平齊時開始計算,轎車完全超過大巴車,轎車比大巴車多走的路程Δs=l大巴+l轎車=12m+5m=17m,
轎車完全超過大巴車所用的時間t′===3.4s;
(2)轎車在通過匝道的這段路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v===10m/s=36km/h<40km/h,沒有超速。
答:(1)轎車完全超過大巴車所用的時間為3.4s;
(2)轎車的平均速度是36km/h<40km/h,沒有超速。
六、拓展提升題(本題滿分3分,共1題)
27.(3分)一些介質(zhì)中的聲速
學(xué)習(xí)小組發(fā)現(xiàn)表格中聲音在空氣介質(zhì)中有三個不同的傳播速度,而且三個空氣介質(zhì)的后面特別標注了溫度,所以同學(xué)們提出了新的研究問題:“空氣中聲速與溫度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確定了研究問題,小組同學(xué)們查閱資料,得到了以下數(shù)據(jù)。
(1)請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歸納分析,寫出空氣中聲速v與溫度t的關(guān)系式:v= 331m/s+0.6m/(s?℃)×t℃ ;
(2)由得出的新關(guān)系式,我們可以計算出18℃時空氣中的聲速為 341.8 m/s。
(3)按此關(guān)系式進行純理論考慮時,要使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和在25℃的海水中傳播速度相同,需要空氣溫度達到 2000 ℃。
【答案】(1)331m/s+0.6m/(s?℃)×t℃;(2)341.8;(3)2000。
【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溫度每升高5℃,聲音的速度增加3m/s,所以空氣中聲速v與溫度t的關(guān)系式:v=331m/s+0.6m/(s?℃)×t℃。
(2)由得出的新關(guān)系式,我們可以計算出18℃時空氣中的聲速為:v'=331m/s+0.6×18m/s=341.8m/s。
(3)25℃的海水中傳播速度是1531m/s;需要空氣溫度達到。
故答案為:(1)331m/s+0.6m/(s?℃)×t℃;(2)341.8;(3)2000。介質(zhì)
聲速/(m?s﹣1)
介質(zhì)
聲速/(m?s﹣1)
空氣(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氣(15℃)
340
冰
3230
空氣(25℃)
346
銅(棒)
3750
軟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鋁(棒)
5000
水(常溫)
1500
鐵(棒)
5200
溫度/℃
0
5
15
25
30
聲速/m?s﹣1
331
334
340
346
349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山東省青島八年級(上)期中物理(含解析)物理試卷,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理解與運用,實驗探究題,計算能力題,綜合能力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市九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共4頁。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