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
2.第Ⅰ卷的答案用2B鉛筆填涂到答題卡上,第Ⅱ卷必須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位置。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將答題卡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小明于2024年1月2日乘飛機從哈爾濱到鄭州,飛行時間約為3小時,全程未被陽光照射且欣賞到窗外風景。下圖示意從哈爾濱到鄭州的飛行航線。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小明所乘班機的起飛時間和座位是( )
A. 5:20起飛,右側(cè)靠窗B. 8:50起飛,右側(cè)靠窗
C. 10:30起飛,左側(cè)靠窗D. 15:00起飛,左側(cè)靠窗
2. 飛機途經(jīng)沈陽、大連城市附近上空(距地面高度約12.2千米)時,小明的真實感受是( )
A 窗外大雪飛舞B. 飛機異常顛簸C. 天空特別明凈D. 缺氧呼吸困難
湖水的凍結(jié)和融化時間稱為湖冰物侯。圖為中亞四個湖泊多年平均湖冰物候圖(圖中以1月1日為第1天,1月2日為第2天,以此類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多年平均來看,每年開始凍結(jié)最晚的是( )
A. 巴爾喀什湖B. 阿拉湖C. 卡拉庫爾湖D. 齋桑泊
4. 關(guān)于四個湖泊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卡拉庫爾湖消融期主要補給為雨水B. 巴爾喀什湖封凍期水位逐漸上升
C. 齋桑泊消融過程中蒸發(fā)量逐漸下降D. 阿拉湖凍結(jié)過程中鹽度逐漸升高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生長著一種灌木名為紅柳,秋天落葉,在地面形成枯枝落葉層,春季刮大風時,沙粒遇紅柳叢阻擋形成沙層。紅柳沙包中交替堆積的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形成像樹木年輪一樣的紋層結(jié)構(gòu),隱含著環(huán)境變化的許多信息。下圖為紅柳沙包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該地紅柳的生長習性為( )
A. 耐鹽堿、喜陰B. 喜濕、抗風沙C. 耐旱、抗風沙D. 喜濕、喜光
6. 研究發(fā)現(xiàn)某年堆積層中枯枝落葉層較厚、風沙層較薄,推測當年的氣候特征可能為( )
A 夏季較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干燥或多大風
B. 夏季較溫暖濕潤,冬季寒冷有雪或少大風
C. 夏季炎熱且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或多大風
D 夏季炎熱且干燥,冬季寒冷有雪或少大風
7. 從長期看,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紅柳可能( )
A. 枝條變粗B. 植株變高C. 葉片變寬D. 根系變長
土壤有機質(zhì)包括腐殖質(zhì)、生物殘體等。大多以有機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機碳密度是指單位面積內(nèi)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儲量。我國某省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保存著較完整的熱帶山地雨林,受臺風影響,區(qū)域內(nèi)有機碳密度空間分布差異顯著。下圖示意本保護區(qū)內(nèi)一塊樣地的地形及該樣地內(nèi)部分點位土壤表層(0~10厘米)的有機碳密度。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 該自然保護區(qū)所在省份的簡稱是( )
A. 閩B. 川C. 瓊D. 蘇
9. 該樣地土壤的有機碳密度空間分布特征是( )
A. 山脊處大于山谷處B. 隨海拔升高而遞增C. 山谷處大于山脊處D. 隨海拔升高而遞減
10. 該樣地植被茂密,但土壤有機碳密度不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大,土壤容易被沖刷B. 水熱充足,有機質(zhì)易分解流失
C 夜晚氣溫高,植被呼吸作用強D. 陰雨天氣多,植被光合作用弱
冰架是指陸地冰或與大陸架相連的冰體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從冰架分離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稱為冰筏。羅斯海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冰架——羅斯冰架,是南極大陸周邊冰山輸出最強的海區(qū),從羅斯冰架上分離入海后的冰筏,先漂向外海,然后陸坡流帶動冰筏漂移。根據(jù)多年測量,該地的冰架正在消融。下圖示意羅斯海所在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1. 從羅斯冰架上分離的冰筏,進入外海后其初始漂移方向是( )
A 向東B. 向西C. 向北D. 向南
12. 羅斯海是南極大陸周邊冰山輸出最強的海區(qū),其原因有( )
A. 海域水溫較高B. 人類活動較多C. 海底地形復雜D. 羅斯環(huán)流作用
13. 冰架的消融可能導致羅斯地區(qū)( )
①地面輻射增強 ②地面反射增強 ③大氣輻射增強 ④太陽輻射增強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023年1月24日,山東省煙臺市受寒潮影響,出現(xiàn)罕見的“雷打雪”現(xiàn)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氣團交匯產(chǎn)生強對流天氣,在降雪過程中伴有雷電的天氣現(xiàn)象?!皽囟嚷饵c差”是溫度與露點的差值,溫度露點差越小時,相對濕度越大。圖為“煙臺該次雷打雪事件發(fā)生時氣象要素隨時間的變化狀況統(tǒng)計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煙臺“雷打雪”發(fā)生的時刻及風向分別是( )
A. T0、東北風B. T1、西北風C. T2、北風D. T3、北風
15. 煙臺“雷打雪”現(xiàn)象發(fā)生時( )
A. 暖氣團迅速抬升,氣溫降低、濕度增大B. 冷氣團迅速南下,氣溫降低、濕度降低
C. 暖氣團迅速北上,氣溫升高、氣壓降低D. 暖氣團迅速爬升,氣溫升高、氣壓升高
16. “雷打雪”現(xiàn)象還可能出現(xiàn)在( )
A. 地中海北岸B. 阿拉伯海北岸C. 加勒比海北岸D. 日本海東岸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共3小題,共52分。
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庫克海峽位于新西蘭南島和北島之間,由地殼沉陷而成,兩岸陡峻,南北長205km,東西寬23~144km,水深71~457m,常年多風,但有一個季節(jié)風力特別強勁,稱為海峽的風季,該海峽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橋。下圖為新西蘭地形示意圖。
(1)描述新西蘭的地形特征。
(2)指出庫克海峽風季的季節(jié),并解釋該季節(jié)風力強勁的原因。
(3)分析庫克海峽迄今未修筑跨海大橋的自然原因。
18.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號稱“世界干極”,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受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2024年7月阿塔卡馬沙漠經(jīng)歷了罕見的強降雨后,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種子迅速發(fā)芽、生長、開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圖為阿塔卡馬沙漠位置示意圖。
(1)分析阿塔卡馬沙漠成為“世界干極”的原因。
(2)從海—氣相互作用的角度,說明阿塔卡馬沙漠形成“沙漠花海”的條件。
(3)分析“沙漠花?!睂Ξ?shù)貏游锷L的有利影響。
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置河床是一種干涸的河床高出周邊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反映該區(qū)域氣候的變化。該地貌多發(fā)育在沙漠的山前傾斜沖(洪)積平原之上,其沉積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表層為抗侵蝕能力較強的礫石、巨礫和膠結(jié)物,下層為抗侵蝕能力較弱的砂質(zhì)、黏土質(zhì)松軟物。下圖為我國柴達木沙漠河床示意圖。
(1)比較倒置河床區(qū)域沉積物表層與下層的特征差異。
(2)推測導致該區(qū)域正常河床演變成倒置河床的氣候變化特征,并說明推測的依據(jù)。
(3)結(jié)合材料說明沙漠倒置河床的形成過程。
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零診試題地理,文件包含地理試卷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零診考試地理試卷(PDF版附答案),共7頁。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上學期零診考試地理含解析,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第Ⅱ卷必須用0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