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
說明:1.本試卷滿分100分,調(diào)研時間75分鐘。
2.在答題卡指定位置填(涂)學校、班級、姓名、調(diào)研序列號。
3.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答題處。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六號的“太空教師”們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nèi)進行授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地面課堂的同學們一起跟隨航天員穿越波瀾壯闊的星空,展開一場關(guān)于宇宙的美妙旅程。圖1為天宮空間站,圖2為神州十六號正在授課。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 按照天體類型,在太空繞地球運行的中國空間站屬于( )
A. 恒星B. 行星C. 流星D. 衛(wèi)星
2. 中國空間站在繞地軌道上和地球構(gòu)成的天體系統(tǒng)與下列哪一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相同( )
A. 銀河系B. 地月系C. 太陽系D. 河外星系
3. 最有可能對“天宮課堂”正常向地球傳輸信號造成影響的是( )
A. 晝夜交替B. 宇宙射線C. 太陽活動D. 太陽輻射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qū),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嫦娥六號月球車周身銀光閃閃,耀眼奪目,實際上它外面包裹的這一層“白銀圣衣”是為了反射月球白晝的強光,同時阻擋宇宙中各種高能粒子的輻射。如圖為嫦娥六號落月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嫦娥六號選擇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背面( )
A. 月壤更有科研價值B. 沒有太陽輻射干擾
C. 有真空和失重環(huán)境D. 地形更加復雜多樣
5. “嫦娥六號”月球車外面包裹的這一層“白銀圣衣”,其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光學儀器跟蹤和觀察B. 吸收月面輻射,提供能源
C. 減小溫差,保護車內(nèi)儀器D. 防止雨水對月球車的腐蝕
6. 月球表面晝夜溫差變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 )
A. 月面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很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很弱
B. 月面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氣逆輻射很強
C. 月球沒有大氣層,白天太陽輻射弱,夜晚月表熱量散失慢
D. 月球沒有大氣層,白天太陽輻射強,夜晚月表熱量散失快
2024年9月17日,中秋佳節(jié),月亮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一位蘇州攝影愛好者朋友圈曬出一張絕美“大片”,滿月、虎丘塔、東方之門同框,歷史與現(xiàn)代在中秋月夜下完美融合。圖1為滿月、虎丘塔、東方之門同框照片,圖2為月球公轉(zhuǎn)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 當觀察到上述月相時,月球位于月球公轉(zhuǎn)示意圖的位置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8. 下圖示意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四種月相。在一個朔望月內(nèi),按月相出現(xiàn)的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 ①②④③B. ②④③①C. ②①③④D. ①③④②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1日凌晨,太陽拋射出大量日冕物質(zhì),引發(fā)了特大地磁暴,導致地球空間環(huán)境產(chǎn)生一系列劇烈變化。如圖為10月11日地磁活動水平與往日數(shù)據(jù)的對比(Kp指數(shù)數(shù)值越大,對應的地磁活動越強)。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 本次特大地磁暴表明( )
A. 太陽活動較強B. 太陽輻射過強
C. 太陽活動周期變長D. 太陽活動周期縮短
10. 特大地磁暴對地球的影響最可能是( )
①氣溫急劇升高②信鴿迷失方向③極光遍布全球④供電出現(xiàn)故障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疊層石中記錄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的藍細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跡”。藍細菌在生長過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細小的沉積物,當沉積物增多時,藍細菌需要移動到表層尋找光源進行代謝。這樣,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堆積形成疊層石。圖1為2016年在陵蘭島發(fā)現(xiàn)的疊層石(年齡約37億年),圖2為地質(zhì)年代表。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該疊層石的發(fā)現(xiàn),使科學家對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 冥古宙B. 太古宙C. 寒武紀D. 二疊紀
12. 研究顯示,距今25億年為藍細菌繁盛時期。由此推測,此后地球的( )
A. 海洋更加廣闊B. 陸地普遍抬升C. 溫度逐漸升高D. 大氣變得富氧
13.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 三葉蟲—魚類—恐龍B. 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 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D. 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
桫欏,現(xiàn)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見下圖)。它是與恐龍同時代繁盛的植物,科學界稱它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在宜賓高縣勝天鎮(zhèn)的紅巖山景區(qū)內(nèi),分布著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原始桫欏海,因10萬余株桫欏樹匯聚叢生,連片成海而得名。有專家觀點認為,該景區(qū)環(huán)境適宜桫欏樹繁衍生息,成為了桫欏的“避難所”。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桫欏繁盛時期,地球上( )
A.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 爬行動物極度盛行
C. 金屬礦藏大量形成D. 聯(lián)合古陸匯聚形成
15. 推測桫欏繁盛時期生長地的氣候特點是( )
A. 溫暖潮濕B. 溫暖干燥C. 寒冷潮濕D. 寒冷干燥
16. 桫欏繁盛時期大量形成的礦物是( )
A. 金礦B. 石油C. 天然氣D. 煤礦
2024年10月18日凌晨1時21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櫻島南岳火山口再次出現(xiàn)爆炸性噴發(fā)現(xiàn)象,噴發(fā)出的煙柱達到驚人的4000米之高(下圖)。如圖示意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jié)構(gòu),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 從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
A. ①圈層B. ②圈層C. ③圈層D. ④圈層
18. 火山口噴發(fā)出的火山灰物質(zhì)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
A.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D. 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
19. 關(guān)于地球內(nèi)部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圈層是由金屬組成的堅硬外殼B. ②圈層橫波不能通過,縱波速度慢
C. 巖石圈包括①圈層全部和②頂部D. ④圈層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較小
2023年12月18日,我國自主設(shè)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命名并在廣州南沙首次試航,“夢想”號具備海域11000米的鉆探能力。大洋鉆探被譽為海洋科技“皇冠”,打穿地殼與地幔分界面體現(xiàn)了“皇冠”的含金量。下面左圖為“夢想”號景觀圖,右圖為地球內(nèi)部地震波傳播速度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0. 大洋鉆探要體現(xiàn)“皇冠”的含金量,要打穿的分界面指的是右圖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21. 我國自主設(shè)計建造“夢想”號,選擇在大洋中進行鉆探的原因可能是( )
A. 鉆探難度較小B. 地殼比較活躍
C. 地幔厚度較薄D. 地殼厚度較薄
2024年9月14日。在重慶沙坪壩區(qū)高空氣象觀測站。一只1600克探空氣球攜帶CYDT—1型臭氧探空傳感器平穩(wěn)升上天空,用于準確獲取臭氧在大氣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變化趨勢。如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 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到30千米處,所經(jīng)歷的溫度變化是( )
A. 一直升高B. 先降溫后升溫C. 一直降低D. 先升溫后降溫
23. 假設(shè)在下列各地同時釋放探空氣球,并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最先測得平流層數(shù)據(jù)的是( )
A. ??冢?0°N)B. 廣州(23°N)C. 上海(30°N)D. 北京(40°N)
24. 圖中①、②、③、④各層( )
A. ①是對流層,臭氧吸收紫外線B. ②是平流層,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
C. ③是高層大氣,云雨霧雪等天氣現(xiàn)象D. ④有電離層,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
目前西藏軍區(qū)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陽光保暖房”(圖1),住上這種新式營房后,官兵再也不用“四季穿棉襖”了。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5. 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襖”的原因是( )
A. 多晴朗天氣,②較強B. 海拔高,水汽少,①較弱
C. 海拔高,空氣稀薄,④較弱D. 緯度高,風力大,③損失多
26. 下列地理現(xiàn)象與“陽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 )
A. 冬天長沙開暖空調(diào)B. 汽車尾燈采用紅色燈光
C. 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D. 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凍
圖1是“湖州南太湖某度假村景觀圖”,圖2示意“太湖與度假村之間近地面風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7. 圖2中能正確反映太湖與度假村之間近地面風向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28. 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風向晝夜變化的原因是( )
A. 太陽輻射不同B. 人為原因C. 地勢起伏不同D. 地表物質(zhì)不同
下圖為某河流徑流形成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以下兩題。
29. 下列組合正確是( )
A. ①徑流、②地表調(diào)蓄、③蒸發(fā)蒸騰、④河網(wǎng)調(diào)蓄
B. ①蒸發(fā)蒸騰、②地表調(diào)蓄、③河網(wǎng)調(diào)蓄、④徑流
C. ①河網(wǎng)調(diào)蓄、②地表調(diào)蓄、③蒸發(fā)蒸騰、④徑流
D. ①蒸發(fā)蒸騰、②河網(wǎng)調(diào)蓄、③地表調(diào)蓄、④徑流
30. 近年來圖中河流含沙量變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修建水庫B. 植被覆蓋率下降C. 降水強度增大D. 上游河道采砂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計40分)
31. 圖1是我國部分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圖2是四川盆地地形簡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年太陽輻射總量值最大的城市是____,最小的城市是____
(2)拉薩的晝夜溫差____(大于、小于)重慶。因為拉薩地處____,海拔高,空氣____;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____作用弱,氣溫相對較高;晚上大氣對地面的____作用弱,氣溫相對較低。
(3)結(jié)合氣候、地形和大氣熱力環(huán)流知識,分析重慶一帶山谷地區(qū)多夜雨的原因。____
32. 如圖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日近地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乙兩地間氣壓差異是由熱力原因引起,則甲地近地面空氣因____而____;乙地近地面空氣因____而____。
(2)逆風奔跑有利于風箏起飛,在丙地放風箏時奔跑方向是____。理由是丙處____力方向自西北向東南;在____和____共同作用下,北半球風向向____偏轉(zhuǎn)。
(3)風箏斷線后會在空中繼續(xù)順風漂移,丁處風箏漂移的速度____(快、慢)于丙處。判斷依據(jù):丁處____,____更大,____更大。
33.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平江圖》是傳世最早的蘇州城市地圖(圖1)。蘇州古城建設(shè)既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又開鑿建設(shè)了許多新的河道,并在城墻上建設(shè)了八對水陸并列的城門,裝有閘門。城內(nèi)“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水巷呈棋盤格局,四通八達。兩千多年來,河水極少漫街。
材料二 蘇州正在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shè)。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海綿城市建設(shè)有多種模式,圖2示意海綿城市建設(shè)的兩種模式。
(1)蘇州屬____氣候類型,夏季有____的氣候特征,但古城極少水漫街道,其主要原因是在城市選址與建設(shè)時充分考慮到了____、____等自然因素。
(2)蘇州古城建設(shè)時設(shè)置的水城門可以調(diào)節(jié)水循環(huán)的____環(huán)節(jié),從而起到____作用。
(3)簡述建設(shè)海綿城市的主要作用。____
這是一份重慶市長壽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慶市長壽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重慶市長壽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重慶市南開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古生代時期出現(xiàn)的森林大部分是,下列地點中風力最大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中P點的風向可能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南京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