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2024年1月,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成功入選“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據考證,它距今約7萬—5萬年,是世界罕見的同時發(fā)現有大量石器、動物與植物遺存的舊石器時代綜合性遺址。下列與其比較接近的先民是( )
A.元謀人B.山頂洞人C.鄖縣人D.河姆渡人
2.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約4000年的面條,經鑒定,其主要成分為粟和黍。該面條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面條實物。據此推測,當時該地先民( )
A.以采集、狩獵為生B.能夠保存火種
C.會制作打制石器D.過著農耕生活
3.下面是陶寺古城遺址考古發(fā)現的實物(復原物),該遺址距今約4300—4000年。這些考古實物(復原物)的發(fā)現能夠印證當時這一地區(qū)( )
A.手工業(yè)水平已經較為發(fā)達B.農業(yè)生產出現細致分工
C.代表農耕文明的最高水平D.具備了早期國家的雛形
4.《史記》記載:“舜子商均亦(也)不肖(不成材),舜乃豫(事先)薦(舉薦)禹于天。十七年而崩……然后禹踐(繼承)天子位?!庇纱丝芍?,禹成為部落聯盟首領的依據是( )
A.出身高貴B.德才兼?zhèn)銫.勢力強大D.軍功卓著
5.《三字經》記載:“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下列實現“家天下”的重要歷史人物是( )
A.紂B.禹C.啟D.湯
6.下圖是西周貴族等級示意圖。對圖中信息的解讀,正確的是( )
A.目的是維護周王朝的統治B.諸侯王由天子任命,不得世襲
C.諸侯王與周王必有血緣關系D.以土地為紐帶進行層層分封
7.據《左傳》記載,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齊桓公提議黃河沿岸各諸侯國應放棄國界概念,共同治理黃河,這反映了齊桓公主張( )
A.尊王攘夷B.治理中原C.統一國家D.改革內政
8.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諸侯、貴族分權的時代,是血緣社會;春秋戰(zhàn)國之后的中國社會是專制獨裁、皇帝集權的時代,雖然仍有濃重的血緣色彩,但轉向了地緣社會。這表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
A.是社會轉型大發(fā)展時期B.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C.國家四分五裂,內斗不斷D.華夏認同的觀念加強
9.在《漢書·地理志》中對西蜀的描述是,“巴、蜀廣漢……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蔬)食果實之饒……民食稻魚,亡(無)兇年憂,俗不愁苦?!边@得益于( )
A.思想解放B.交通便利C.工具改進D.興修水利
10.孔子認為,統治者應用道德規(guī)范人民的思想,用禮制冶煉人民的精神,尊重并喚醒人民的自覺意識,行“德治”“以德去刑”,可以自然地達到“無訟”和“勝殘去殺”的功效。由此可知,孔子主張( )
A.以法治國B.順其自然C.“為政以德”D.有教無類
11.下圖是甲骨文“男”字的構形及釋文。據此推測,古代“男”字的出現可能源于( )
A.勞動生產B.商業(yè)發(fā)展C.政治狀況D.祭祀禮儀
12.秦始皇在位的37年間,征匈奴、筑長城、戍五嶺、修馳道、建宮殿、造陵墓、行酷刑……統一后不久就出現“天下苦秦久矣”的吶喊。據此分析,“天下苦秦”的原因在于( )
A.經濟落后B.秦朝暴政C.外族入侵D.戰(zhàn)亂不斷
二、材料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管子》一書中,記載了春秋時,齊國已經使用鐵農具耕種土地,這是我國有關使用鐵器進行農業(yè)生產的最早文字記載。尤其是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推動了農業(yè)的深耕細作,并為擴大耕地,開發(fā)山林,發(fā)展水利交通創(chuàng)造了條件。
材料二:春秋以來,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爭當霸主,齊桓公第一個稱霸。僅記載《魯史》的242年里,列國間發(fā)生的戰(zhàn)爭就有483次。春秋時期“獄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故而孟子說:“春秋無義戰(zhàn)”。
(1)據材料一,寫出春秋后期農業(yè)生產領域出現的新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現象的出現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的影響。
(2)據材料二,指出春秋時期國家所處的狀態(tài)。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一狀態(tài)開始出現的標志性歷史事件。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創(chuàng)新是民族之魂,改革是強國之路,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材料一: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田地間縱橫的小路,這里引申為不同田塊之間的界限),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
——摘編自《戰(zhàn)國策·秦策》
材料二:長期以來,我國封建社會,以高度發(fā)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公元前221年秦統一的開創(chuàng)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摘編自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中國古代史》(上冊)
(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變法的哪些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與秦統一六國之間的關系。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說明“秦統一的開創(chuàng)之功”。
(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國家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的認識。
15.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星閃耀、光彩奪目,這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
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也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興盛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國家靠什么來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爭鳴論辯,為后人留下了一座極其豐富珍貴的思想寶庫。
材料二:由分立趨向統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學術思想活躍而繁榮。
(1)據材料一,指出諸子各派“爭鳴論辯”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的名稱及諸子各派共同探討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局面產生的影響。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將表格中①②③處的內容補充完整。
(3)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簡要說明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距今約7萬—5萬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3萬年,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qū),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他們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他們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發(fā)現的,考古學家將他們命名為“山頂洞人”,B項正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排除A項;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約7O00年,排除D項。故選B項。
2.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農耕生活相關知識。A根據題干材料“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約4000年的面條,經鑒定,其主要成分為粟和黍”可知,當時該地先民已經過上了農耕生活,而不是以采集、狩獵為生,故A選項錯誤。B.根據題干材料“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約4000年的面條,經鑒定,其主要成分為粟和黍”可知,當時該地先民已經過上了農耕生活,材料沒有涉及“能夠保存火種”的問題,故B選項錯誤。C根據題干材料“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約4000年的面條經鑒定,其主要成分為粟和黍”可知,當時該地先民已經過上了農耕生活,材料沒有涉及“會制作打制石器”的問題,故C選項錯誤。D根據題干材料“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約4000年的面條,經鑒定,其主要成分為粟和黍"可知,當時該地先民已經過上了農耕生活,故D選項正確。
3.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陶寺古城遺址的相關知識。A.材料中沒有體現陶寺古城遺址的手工業(yè)水平,故A錯誤; B.材料中沒有體現陶寺古城遺址的農業(yè)生產出現細致分工,故B錯誤; C材料中沒有體現陶寺古城遺址代表農耕文明的最高水平,故C錯誤; D.根據材料“陶寺古城遺址考古發(fā)現的實物(復原物),該遺址距今約4300-4000年,這些考古實物(復原物)的發(fā)現能夠印證當時這一地區(qū)p1號宮殿基址復原后的現象臺象征軍權的玉鉞朱書符號陶壺”,可知陶寺古城遺址具備了早期國家的雛形,故D正確。
4.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舜乃豫(事先)養(yǎng)(舉薦)禹于天”可知,舜推舉禹為部落首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禹成為部落首領依據的是德才兼?zhèn)?,B項正確;禹出身貧寒,排除A項;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禹成為部落首領依據的是德才兼?zhèn)?,而不是勢力強大,排除C項;禹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大禹”,禹成為部落首領依據的是德才兼?zhèn)洌皇擒姽ψ恐?,排除D項。故選B項。
5.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的相關知識。A紂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與題干中的“實現家天下”無關,故A錯誤;B.禹是夏朝的建立者,是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與題干中的“實現家天下”無關,故B錯誤; C啟是禹的兒子,禹死后,啟繼承了王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故C正確; D湯是商朝的建立者,與題干中的“實現家天下”無關,故D錯誤。
6.答案:A
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A項正確;諸侯王由天子任命,可以世襲,排除B項;“必有血緣關系”說法絕對化,例如齊國,與周王無血緣關系,排除C項;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進行層層分封,而非土地,排除D項。故選A項。
7.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齊桓公提議黃河沿岸各諸侯國應放棄國界概念,共同治理黃河”可知,齊桓公主張放棄諸侯國國界,建立統一國家, C項正確;尊王攘夷意為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是春秋時期強大的諸侯國進行征戰(zhàn)的名義,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治理黃河,排除B項;共同治理黃河不屬于齊國內政,排除D項。故選:C。
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諸侯、貴族分權的時代,是血緣社會;春秋戰(zhàn)國之后的中國社會是專制獨裁、皇帝集權的時代,雖然仍有濃重的血緣色彩,但轉向了地緣社會”,可得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從封建諸侯、貴族分權向專制獨裁、皇帝集權轉變,從血緣社會向地緣社會轉變,這表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轉型大發(fā)展時期,故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轉型,未體現“國家四分五裂,內斗不斷”,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華夏認同的觀念加強”,故D項錯誤。
9.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fā)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D項正確;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措施最全面、改革最徹底的變法,增強了秦國國力,不是蜀地農業(yè)發(fā)展的直接原因,排除A項;開辟交通不能直接推動農業(yè)發(fā)展,排除B項;工具改進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
10.答案:C
解析:據材料“用道德規(guī)范人民的思想,用禮制冶煉人民的精神”“德治”“以德去刑”可知,孔子認為統治者應實行德治,用道德教化來代替刑法,用禮制規(guī)范來調節(jié)、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相一致,C項正確。
11.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左田右力,從田從力,作田用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分析可知“男”字起源于田地間進行耕種,說明古代“男”字的出現可能源于勞動生產,A項正確;“男”字可能源于勞動生產,與商業(yè)發(fā)展無關,排除B項;“男”字可能源于勞動生產,與政治狀況無關,排除C項;“男”字可能源于勞動生產,與祭祀禮儀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2.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秦朝暴政的相關知識。A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經濟落后不符合史實,故A錯誤; B秦始皇在位期間,實行暴政,賦稅沉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天下苦秦”的原因在于秦朝暴政,故B正確; C.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外族入侵不符合史實,故C錯誤; D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戰(zhàn)亂不斷不符合史實,故D錯誤。
13.答案:(1)“新現象”: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影響:使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動了中央集權封建制度的形成。
(2)狀態(tài):諸侯爭霸,戰(zhàn)亂不斷。事件:周平王東遷洛邑。
(3)特征:生產力發(fā)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解析:(1)新現象:根據材料“尤其是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推動了農業(yè)的深耕細作”可知,春秋后期農業(yè)生產領域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
影響:根據材料“推動了農業(yè)的深耕細作,并為擴大耕地,開發(fā)山林,發(fā)展水利交通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結合所學可知,使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動了中央集權封建制度的形成。
(2)狀態(tài):根據材料“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爭當霸主、發(fā)生的戰(zhàn)凈就有483次”可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亂不斷。
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春秋以來,諸侯不尊周天子”和結合所學可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我國從此進入東周時期,東周的前期被稱為春秋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處于動蕩之中,標志性事件是周平王東遷洛邑。
(3)時代特征:根據材料一“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推動了農業(yè)的深耕細作”可知,生產力發(fā)展;根據材料“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爭當霸主”可知,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14.答案:(1)措施:統一度量衡;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答出其中一點即可)關系:商鞅變法使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政治:創(chuàng)建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經濟:統一貨幣、度量衡,有利于國家加強對經濟的管理,促進經濟的交流和發(fā)展。文化:統一文字,有利于政令的順利推行,促進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發(fā)展。
(3)認識:國家治理需要制度創(chuàng)新(或政治制度的變革有利于國家建設)。
解析:(1)措施:根據材料“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田地間縱橫的小路,這里引申為不同田塊之間的界限),教民耕戰(zhàn)”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出商鞅變法中統一度量衡;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關系:根據材料“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說明:根據材料“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田地間縱橫的小路,這里引申為不同田塊之間的界限),教民耕戰(zhàn)”結合所學知識,從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影響作答。秦朝在政治方面創(chuàng)建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朝在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有利于國家加強對經濟的管理,促進經濟的交流和發(fā)展:秦朝在文化方面統一文字,有利于政令的順利推行,促進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發(fā)展。
(3)認識: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綜合上述材料“商鞅變法、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使秦國綜合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秦朝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的措施促進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因此,材料說明國家治理需要制度創(chuàng)新(或政治制度的變革有利于國家建設)。
15.答案:(1)名稱:百家爭鳴。
問題:國家靠什么來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
影響: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①:儒家學派代表,主張統治者要實行“仁政”,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zhàn)爭;他的思想主張被記錄在《孟子》一書中。
②: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兼愛”“非攻”,主張“任賢”、統一思想和提倡節(jié)儉;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墨子》一書中。
③: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他的學說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
(3)必要性: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我國的悠久歷史;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國古代優(yōu)秀思想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認識,提升自身素質;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有利于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等等。
解析:(1)名稱:根據材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也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興盛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和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鞍偌摇笔欠褐?,實際上并沒有一百個學派,而是代表眾多的學派,這些學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它們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
問題:根據材料“國家靠什么來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可知,諸子各派共同探討的問題集中在如何治理國家、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等方面。
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發(fā)展,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思想流派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例如,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導思想,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教育、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道家思想對中國的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家思想測對中國古代的法制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孟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統治者要實行“仁政”,即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心民眾的福祉。他認為,只有通過仁政,才能贏得民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政治上主張“民貴君輕”,強調人民的重要性高于君主;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zhàn)凈,認為戰(zhàn)凈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他主張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力征服。孟子的思想主張被記錄在《孟子》一書中,該書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
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核心是“兼愛”,主張人與人之間無差別的相互關愛;“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戰(zhàn)凈。墨子主張“任賢”,即不分貴賤,唯才是舉,反對任人唯親。墨子強調統一思想,以天志為最高準則,要求人民和統治者都服從天意,墨子主張“節(jié)用”和“節(jié)葬”,即節(jié)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浪費。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墨子》一書中,該書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
③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韓非是法家學派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他反對空談仁義,主張以實際的法律和制度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而不是依賴于道德說教。他強調法律的重要性,主張以法治國,認為君主的權威是國家穩(wěn)定的關鍵,主張君主應當通過法律和制度來鞏固自己的權力,確保君主的絕對權威不受挑戰(zhàn)。韓非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以強化國家的統一。他的學說注要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該書收錄了韓非的許多文章和思想,包括他對法律、政治、權術等方面的深刻見解。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它記錄了我們民族的發(fā)展脈絡和歷史變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我國的悠久歷史,認識祖先的智慧和成就,從而更好地理解當下和未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科學知識,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利于繼承和弘揚這些優(yōu)秀思想文化,可以幫助我們汲取歷史的智慧,促進現代文明的發(fā)展: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道德規(guī)范和人生智慧,對于提高個人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認識,提升自身素質: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增強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和自信,促進文化的自我更新和發(fā)展;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它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和情感,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號宮殿基址
復原后的觀象臺
象征軍權的玉鉞
朱書符號陶壺
代表人物
人物簡介
老子
道家學派代表,思想的核心是“道”;主張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主要著作有《道德經》
孟子

墨子

韓非

相關試卷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下圖是意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下圖是拉丁美洲土著人口,下面為美國某階段的發(fā)展示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文件包含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docx、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歷史】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試題(解析版)

【歷史】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試題(解析版)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歷史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