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10頁。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指定位置,并將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然后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信息,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細胞完成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礎是其特定結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腸桿菌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B.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過程全部在其線粒體中完成
C. 乳酸菌在其細胞核內進行DNA復制
D. 藍細菌利用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實現自養(yǎng)
【答案】A
【分析】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真菌等是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細菌、藍細菌(舊稱藍藻)等。
【詳解】A、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有核糖體,可利用自身核糖體合成蛋白質,A正確;
B、酵母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進行,B錯誤;
C、乳酸菌為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C錯誤;
D、藍細菌無葉綠體,其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實現自養(yǎng),D錯誤。
故選A。
2. 細胞代謝既包括物質轉變,也同時進行著能量轉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細胞均以ATP作為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質
B. 細胞代謝能高效、有序地進行離不開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
C. 糖可以大量轉變?yōu)橹?,脂肪也可以大量轉變?yōu)樘?br>D. ATP中磷酸基團之間的化學鍵水解后所得物質可用于合成RNA
【答案】C
【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或腺苷三磷酸,簡稱為ATP,其結構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個、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ATP是一種含有高能磷酸鍵的有機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學能就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ATP水解釋放能量斷裂的是末端的那個高能磷酸鍵。ATP來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系,吸能反應一般與ATP的水解相聯系。
【詳解】A、ATP是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質,細胞主要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A正確;
B、由于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各種化學反應互不干擾,細胞代謝能高效、有序地進行,B正確;
C、脂肪不能大量轉變?yōu)樘牵珻錯誤;
D、ATP中磷酸基團之間的化學鍵水解后所得產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用于合成RNA,D正確。
故選C。
3. 促胰液素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一種多肽類激素。如圖為其合成、運輸及分泌過程的示意圖,a~d為不同細胞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a、b、c、d等均為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它們既有分工又彼此配合
B. 物質X為氨基酸,可利用3H標記的亮氨酸研究促胰液素的合成及分泌過程
C. 促胰液素經血液定向運輸至胰腺細胞,與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后發(fā)揮作用
D. 蛋白質分泌過程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
【答案】B
【分析】激素調節(jié)是指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jié)。不同激素的化學本質組成不同,但它們的作用方式卻有一些共同的特點:(1)微量和高效;(2)通過體液運輸;(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細胞。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激素只能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jié),不參與生命活動。
【詳解】A、a為核糖體,是無膜結構的細胞器,不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A錯誤;
B、物質X為氨基酸,可利用3H標記的亮氨酸研究促胰液素的合成及分泌過程,B正確;
C、激素運輸不定向,可達全身,但只對靶細胞起作用,C錯誤;
D、分泌(胞吐)過程既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也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D錯誤。
故選B。
4.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規(guī)模最大的碳素同化作用,是植物物質生產和能量獲取的重要生理過程,同時也是受干旱脅迫影響最為顯著的生理過程之一。如圖是某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過程,a~f代表相應物質。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光反應與暗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但兩部分酶的分布場所不同
B. 物質a是氧氣,當葉肉細胞釋放氧氣時,植株不一定積累有機物
C. 干旱條件主要是造成光反應原料水缺乏,抑制光反應,進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D. 將種植過密的玉米間苗,作物周圍的e濃度上升,此時葉綠體內物質f含量下降
【答案】C
【分析】圖中結構A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a是氧氣,b是NADH,c是ATP,d是ADP和Pi,e是二氧化碳,f是五碳化合物。
【詳解】A、光反應與暗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但兩部分酶的分布場所不同,光反應的酶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暗反應的酶分布在葉綠體基質,A正確;
B、物質a是水光解后產生的氧氣。當葉肉細胞釋放氧氣,說明葉肉細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但植株中尚有大量非光合細胞,因此植株的光合速率未必大于呼吸速率,植株不一定積累有機物,B正確;
C、干旱條件主要是引起氣孔關閉,導致CO2吸收受阻,從而導致暗反應減慢,光合速率減慢,C錯誤;
D、農作物種植過密會造成通風不佳,進而造成作物周圍的CO2(圖中e表示的物質)不足,間苗后CO2濃度上升,CO2固定速率增加,f(即C5)消耗增加,含量下降,D正確。
故選C。
5. 甲狀腺激素可加快蝌蚪變態(tài)發(fā)育為青蛙。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可采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fā)育的影響
B. 蝌蚪發(fā)育為青蛙時尾的消失屬于細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
C. 蝌蚪產生前后肢的過程發(fā)生了細胞分化,使不同細胞中的mRNA完全不同
D. 甲狀腺激素可能通過改變細胞基因表達情況,從而影響蝌蚪的發(fā)育過程
【答案】C
【分析】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性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fā)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wěn)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
【詳解】A、甲狀腺激素是小分子有機物,可以飼喂,A正確;
B、胚胎發(fā)育及動物的變態(tài)發(fā)育過程中器官的消融受基因的控制,屬于細胞凋亡,B正確;
C、細胞分化時不同細胞有一部分特殊基因表達情況不同,但有一些基因在所有細胞都表達,因此不同細胞的mRNA有同有異,而非完全不同,C錯誤;
D、細胞凋亡和分化均受基因控制,甲狀腺激素可影響蝌蚪的發(fā)育進程,因此推測該激素可能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情況,D正確。
故選C。
6. 下列有關遺傳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兩株純種豌豆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即為顯性性狀
②對豌豆進行人工異花傳粉時需要對母本在花未成熟時去雄
③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④鑒別玉米的甜與非甜性狀的顯隱關系,可讓純種的甜玉米和純種的非甜玉米間行種植,隨機傳粉
⑤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豌豆雜交,理論上F2中將出現3/8的重組類型
A. ②④B. ①③C. ②⑤D. ③⑤
【答案】A
【分析】一、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二、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詳解】①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①錯誤;
②由于豌豆表現為嚴格閉花授粉,因此在對豌豆進行人工異花傳粉時需要對母本在花未成熟時去雄,②正確;
③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③錯誤;
④純種的甜玉米和純種的非甜玉米間行種植,隨機傳粉,若甜玉米植株所得子代有甜有非甜,則非甜為顯性性狀,若非甜玉米植株所得子代有甜有非甜,則甜為顯性性狀,④正確;
⑤以豌豆子葉黃、綠,粒形圓、皺兩對性狀為例,純合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雜交或純合黃色皺粒與純合綠色圓粒豌豆雜交都能得到四種表型比例9∶3∶3∶1,而這兩種情況下,F2的重組類型分別占3/8、5/8,⑤錯誤。綜上所述,②④說法正確,
故選A。
7.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莖與綠莖為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紫莖為顯性,無致死情況?,F有多株紫莖植株與綠莖植株雜交,所得子代紫莖∶綠莖=15∶1。若親本所有紫莖植株進行自交,所得F1中紫莖植株與綠莖植株的比例為( )
A. 9∶7B. 63∶1C. 15∶1D. 31∶1
【答案】D
【分析】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莖與綠莖為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多株紫莖植株與綠莖植株雜交,子代紫莖∶綠莖=15∶1,則說明紫株所產配子中,含b的配子占比1/16。
【詳解】設控制紫莖與綠莖這一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為B/b。多株紫莖植株與綠莖植株雜交,所得后代紫莖∶綠莖=15∶1,可知親本紫株所產配子中,含b的配子占比1/16,只有親本中的雜合紫株才能產生b配子,且雜合紫株產的配子中,含b的配子只占其1/2,因此親本紫株個體中雜合子占比為1/16÷1/2=1/8,即親本紫株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7∶1,若使這些紫株親本自交,則F1中綠莖植株占比=1/8×1/4=1/32,即性狀分離比為31∶1,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8. 研究發(fā)現,50歲同卵雙胞胎間基因組DNA甲基化的差異普遍比3歲同卵雙胞胎間的差異大;長期吸煙的男性其精子基因甲基化程度較高。如圖表示DNA半保留復制和甲基化修飾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與基因的甲基化有關
B. 隨年齡增長,DNA的甲基化程度可呈增加趨勢
C. DNA的甲基化通過改變DNA中的堿基序列從而產生表觀遺傳現象
D. 吸煙等某些不良因素可能會提高精子中酶E的活性或含量
【答案】C
【分析】甲基化是指在DNA某些區(qū)域的堿基上結合一個甲基基團,故不會發(fā)生堿基對的缺失、增加或減少,甲基化不同于基因突變。DNA甲基化后會影響基因表達,可能會造成性狀改變,DNA甲基化后可以遺傳給后代。
【詳解】A、基因的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進而影響生物性狀,同卵雙胞胎遺傳物質相同,因此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與基因的甲基化有關,A正確;
B、50歲同卵雙胞胎間基因組DNA甲基化的差異普遍比3歲同卵雙胞胎間的差異大,說明隨年齡增長,DNA的甲基化程度可呈增加趨勢,B正確;
C、DNA甲基化不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只影響基因表達,C錯誤;
D、結合圖示可知,甲基化過程需要酶E的催化,而長期吸煙的男性其精子基因甲基化程度較高,因此吸煙等某些不良因素可能會提高精子中酶E的活性或含量,D正確。
故選C。
9. 果蠅的灰身(D)與黑身(d)、紅眼(R)與白眼(r)是兩對相對性狀。一對雌雄果蠅雜交,F1表型及數量如下表: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D、d基因在常染色體上,R、r基因在X染色體上
B. F1灰身紅眼雌蠅中雜合子占比1/3,黑身白眼雄蠅均為純合子
C. F1灰身紅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所得F2出現黑身紅眼果蠅的概率為7/72
D. 驗證F1中某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可令其與黑身白眼雄蠅交配,觀察子代表型
【答案】B
【分析】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這種與性別相關聯的性別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
【詳解】AB、據F1的性狀表現可知,雌雄果蠅均表現為灰身∶黑身=3∶1,說明D、d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且親本對應基因型均為Dd;F1雌蠅均表現為紅眼,而雄蠅紅眼∶白眼=1∶1,說明R、r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親本對應基因型為XRXr、XRY,將兩對基因組合可知,親本基因型為DdXRXr,DdXRY;則F1灰身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1/3DD、2/3Dd)(1/2XRXR、1/2XRXr),其中純合子比例為1/3×1/2=1/6,雜合子比例為1-1/6=5/6,A正確,B錯誤;
C、F1灰身紅眼雄蠅基因型為1/3DDXRY、2/3DdXRY,F1灰身紅眼雌蠅基因型為(1/3DD、2/3Dd)(1/2XRXR、1/2XRXr),F1灰身紅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出現黑身紅眼果蠅(ddXR_)的概率為2/3×2/3×1/4×(1-1/2×1/4)=7/72,C正確;
D、驗證F1中某灰身紅眼雌果蠅(D_XRX_)的基因型,可令其與黑身白眼雄蠅(ddXrY)進行測交,觀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均為灰身紅眼果蠅,則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DDXRXR;若子代出現黑身紅眼果蠅,則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DdXRXR;若子代出現灰身白眼果蠅,則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DDXRXr;若子代出現黑身白眼果蠅,則灰身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DdXRXr,D正確。
故選B。
10. 呼吸性堿中毒是一種由過度通氣引起的疾病,表現為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降低和血液pH升高(肺過度通氣導致血液pH高于7.45)。習慣性嘆氣、過度緊張焦慮,可導致身體排出過多的CO2,會引發(fā)“呼吸性堿中毒”,出現肢體麻木、頭暈、胸悶甚至抽搐等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體液中的CO2可作為信息分子,刺激相關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呼吸運動進行調節(jié)
B. 體液中的CO2濃度偏低會改變HCO3-/H2CO3等的含量,從而降低血漿調節(jié)pH的能力
C. 患者出現肢體麻木、抽搐,說明過度通氣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對感覺和運動的控制功能
D. 發(fā)生呼吸性堿中毒后可通過吸入CO2來提高下丘腦中呼吸中樞的興奮性,從而緩解癥狀
【答案】D
【分析】體液調節(jié)通過血液運輸信號分子起調節(jié)作用,而神經調節(jié)需要反射弧的參與。正常人的血漿pH保持在7.35~7.45之間,這是由于血漿中含有緩沖物質。
【詳解】AD、體液中的CO2可刺激有關感受器,最終使腦干中的呼吸中樞興奮性增加,從而使呼吸運動加快加深(氧氣無此作用),當體液中CO2濃度偏低時,可能導致呼吸淺而弱,進而使機體處于缺氧狀態(tài),A正確,D錯誤;
B、CO2濃度偏低會改變HCO3-/H2CO3等的含量,從而降低血漿調節(jié)pH的能力,B正確;
C、肢體麻木、抽搐分別與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產生和運動控制功能有關,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可說明,呼吸性堿中毒后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相關功能,C正確。
故選D。
11. 膽汁是由肝細胞合成分泌、膽囊儲存釋放的一種消化液,在小腸中發(fā)揮作用,主要對食物中的脂肪起物理性消化。其分泌與釋放的調節(jié)方式如圖所示(迷走神經屬于自主神經系統(tǒng))。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小腸Ⅰ細胞通過分泌CCK調節(jié)膽囊平滑肌的收縮屬于體液調節(jié)
B. 進食后,交感神經興奮,此時心跳減慢,肝臟等消化腺分泌增加
C. 迷走神經是傳出神經,其樹突末梢分泌ACh,作用于效應器肝細胞
D. 肝細胞接受ACh后,Na+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內,產生動作電位
【答案】A
【分析】由圖可知,食物通過促進下丘腦相關通路,增加Ach的釋放,同時通過小腸Ⅰ細胞通路,增加CCK的釋放,二者均可作用于肝細胞分泌膽汁,后者能促進膽囊平滑肌收縮,進一步促進膽囊膽汁的釋放。
【詳解】A、CCK是縮膽囊素,則小腸Ⅰ細胞通過分泌CCK調節(jié)膽囊平滑肌的收縮屬于體液調節(jié),A正確;
B、進食后,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跳減慢,肝臟等消化腺分泌增加等,B錯誤;
C、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一般發(fā)生在軸突末梢的突觸小體,C錯誤;
D、發(fā)生動作電位時,Na+通過協助擴散進入細胞內,D錯誤。
故選A。
12. 光調控某種植物種子萌發(fā)的機制如圖所示,光敏色素phyB有兩種結構形態(tài),其中phyB-Pfr為活化態(tài)可抑制轉錄因子RVE的轉錄。轉錄因子RVE可以直接結合到GA(赤霉素)合成基因GA3x2的啟動子上,抑制該基因的表達。GA3x2的表達產物可將無活性的赤霉素轉變?yōu)橛谢钚缘某嗝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光敏色素是一類色素—蛋白復合體,受到光照射時,其結構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結構的變化是一種信息,能調控植物細胞的生命活動
B. 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植株的生長、開花等均會受到光的調控,植物體內存在感受光的受體
C. 由圖可知,紅光對該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與脫落酸調控種子萌發(fā)的作用效果類似
D. 由圖可知,植物生命活動受環(huán)境因素、激素等的綜合影響,環(huán)境因素可通過影響基因表達調控植物生命活動
【答案】C
【分析】分析題圖:RVE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GA3x2的表達,促進種子休眠和抑制萌發(fā),而在紅光下,非活化態(tài)的phyB-Pr轉化為活化態(tài)的phyB-Pfr,phyB-Pfr抑制RVE的作用,從而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抑制種子休眠。
【詳解】A、 光敏色素是一類色素 - 蛋白復合體,受到光照射時,其結構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作為一種信息,影響植物相關基因表達等生命活動,能調控植物細胞的生命活動。A正確;
B、 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植株的生長、開花等均會受到光的調控,植物體內必然存在感受光的受體,這是植物對環(huán)境適應的表現,B正確;
C、由圖可知,在紅光下,非活化態(tài)的phyB-Pr轉化為活化態(tài)的phyB-Pfr,phyB-Pfr抑制RVE的作用,從而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抑制種子休眠。而脫落酸是抑制種子萌發(fā)的激素,所以紅光對該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與脫落酸調控種子萌發(fā)的作用效果不是類似的,C錯誤;
D、由圖可知,環(huán)境因素(光)可通過影響光敏色素結構,進而影響基因(如RVE、GA3ax2等)表達,還涉及激素(赤霉素)的作用,所以植物生命活動受環(huán)境因素、激素等的綜合影響,D正確。
故選C。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13. 如圖為某植株光合速率(用CO2固定速率表示)與呼吸速率(用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速率表示)隨溫度變化的趨勢。據圖分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植株在溫度為a和c時,光合速率相等,但有機物的積累速率不相等
B. 溫度為d時,該植株的光合速率與其呼吸速率相等,長時間置于該溫度下,植株無法生長
C. 溫度超過b后,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因為催化光合作用的有關酶活性逐漸降低
D. 由圖可知,溫室栽培該植物時白天溫度最好控制在b,而夜間溫度則越低越好
【答案】ABC
【分析】一、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CO2濃度、酶的活性和數量、光合色素含量等。
二、總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速率,呼吸速率是指植物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的速率。當總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時,植物有機物積累,積累速率為總光合速率減去呼吸速率。
【詳解】A、CO2固定速率是真光合速率,溫度為a和c時的真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相等,因而有機物積累速率不相等,A正確;
B、溫度為d時,該植株的光合速率與其呼吸速率相等,無有機物積累,長時間置于該溫度下,植株無法生長,B正確;
C、溫度超過b后,可能溫度過高,導致酶活性降低,從而光合速率下降,C正確;
D、夜間溫度若過低,則易造成低溫凍傷等,不利于作物的存活與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D錯誤。
故選ABC。
14. 如圖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患者家族系譜圖,分析此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
B. 不考慮基因突變,控制該病的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C. Ⅲ-4與Ⅲ-5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4
D. Ⅲ-1再次懷孕后,可通過基因檢測或染色體檢查確定胎兒是否患該種遺傳病
【答案】D
【分析】遺傳系譜圖分析,該單基因遺傳病代代相傳,最可能為顯性遺傳病。若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Ⅲ-1為正常女性,其兒子Ⅳ-1必定表型正常,但該個體患病,因此排除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故該單基因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詳解】A、由家族系譜圖可知,該遺傳病代代相傳且男女發(fā)病率無明顯差異,因此最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正確;
B、由于Ⅰ-2的兒子Ⅱ-5表現正常,因此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Ⅲ-4的女兒Ⅳ-4表現正常,說明該病不可能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B正確;
C、無論該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還是隱性,Ⅲ-4與Ⅲ-5均有一人為雜合子,一人為隱性純合子,因此二人生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4,C正確;
D、該病為單基因遺傳病,即使是患者,其染色體也是正常的,無法通過染色體檢查判斷胎兒是否患遺傳病,D錯誤。
故選D。
15.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如圖為HIV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發(fā)生②過程需要的逆轉錄酶來自宿主細胞,原料為4種核糖核苷酸
B. 逆轉錄過程在宿主細胞的細胞質進行,形成的DNA經核孔進入細胞核
C. 可通過檢測血液中有無HIV的抗體或核酸判斷某人是否感染了HIV
D. HIV主要侵入并破壞B細胞,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這是其危害極大的原因
【答案】BC
【分析】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病毒,它侵入人體后,主要攻擊目標是T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后期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大大升高,而我們正常人體內每天都有可能產生癌細胞卻沒有患病,因為免疫系統(tǒng)具有監(jiān)控和清除的功能。
【詳解】A、逆轉錄酶由HIV自身攜帶著進入宿主細胞,且逆轉錄過程的原料是4種脫氧核苷酸,A錯誤;
B、由圖可知,逆轉錄過程發(fā)生于宿主細胞的細胞質中,由于DNA是大分子物質,因此進入細胞核需經核孔,B正確;
C、若感染了HIV,則血液中會存在相應的抗體及病毒核酸,可通過檢測血液中有無HIV的抗體或核酸判斷某人是否感染了HIV,C正確;
D、HIV主要侵入并破壞人體的輔助性T細胞,D錯誤。
故選BC。
16. 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人體會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調節(jié)過程以維持體溫、水鹽等的平衡。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甲過程為神經調節(jié),效應器為傳出神經及其支配的骨骼肌
B. 信息分子b為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乙調控過程使尿量增加
C. 甲和丙過程可同時發(fā)生,但丙調節(jié)方式比甲調節(jié)方式作用時間更長,作用范圍更大
D. 信息分子c和d均為基因的直接表達產物,二者的分泌量相互影響
【答案】ABD
【分析】分析圖示可知,圖中信息分子a表示傳入神經釋放的神經遞質,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狀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狀腺激素。據此分析解答。
【詳解】A、由題圖分析,甲過程為神經調節(jié),效應器為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A錯誤;
B、乙調控過程使水分重吸收增強,則尿量減少,B錯誤;
C、寒冷環(huán)境下甲和丙均可發(fā)生,甲為神經調節(jié),丙為體液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相比,體液調節(jié)作用時間更長,作用范圍更大,C正確;
D、信息分子d為甲狀腺激素,該激素為氨基酸衍生物,而非蛋白質,不是基因的直接表達產物,D錯誤。
故選AB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17. 植物組織培養(yǎng)時,常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蔗糖作為能源物質,而不使用葡萄糖。如圖是植物細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細胞的邊界是______,圖中H+進出細胞的方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蔗糖經蔗糖—H+共轉運體進入細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直接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ATP。
(2)蔗糖酶附著在細胞壁上卻不會水解細胞壁,這是因為酶具有______,培養(yǎng)基的蔗糖除以蔗糖形式直接進入細胞外,還可能以怎樣的過程進入細胞?_________。
(3)滲透壓是指____________。若將培養(yǎng)基中的蔗糖換成等質量分數的葡萄糖,則培養(yǎng)基的滲透壓會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H+—ATP酶體現了膜蛋白的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1)①. 細胞膜 ②. 不同 ③. 主動運輸 ④. 不需要
(2)①. 專一性 ②. 經細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為單糖后被吸收
(3)①. 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②. 增大
(4)運輸和催化
【分析】據圖可知,H+運出細胞需要ATP,說明H+細胞內<細胞外,蔗糖通過共轉運體進入細胞內借助H+的勢能,屬于主動運輸。
【小問1詳解】細胞的邊界是細胞膜;H+出細胞時消耗ATP,是主動運輸,使胞外H+濃度高于胞內,則進入細胞時是協助擴散。蔗糖借助H+的電化學勢能進入細胞,是主動運輸,不需要直接消耗ATP。
【小問2詳解】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酶具有專一性,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圖中細胞壁上含蔗糖酶,推測培養(yǎng)基中的蔗糖還可以經蔗糖酶水解為單糖后,以單糖形式被吸收。
【小問3詳解】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由于葡萄糖分子量小于蔗糖,因此將蔗糖換成等質量分數的葡萄糖后,培養(yǎng)基滲透壓將增大。
【小問4詳解】H+—ATP酶既可催化ATP水解,還能運輸H+,因此體現了膜蛋白的運輸、催化功能。
18. 適宜光照條件下,當低O2、高CO2時,細胞內的Rubisc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當高O2、低CO2時,該酶卻催化C5與O2反應,經一系列變化后生成CO2,這種植物在光下吸收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光呼吸與光合作用的場所和過程如下圖所示,a~d表示有關的生理過程,其中d表示Rubisc催化C5與O2反應?;卮鹣铝袉栴}。
(1)在結構A中參與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可用______(填試劑名稱)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根據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______不同,色素就會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分開。
(2)據圖可知,光合作用過程中需要Rubisc催化的生理過程是______(填“b”或“c”)。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細胞內O2/CO2值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此時有利于______(填“光呼吸”或“光合作用”)過程。
(3)光呼吸產生的化合物經過氧化物酶體中有關酶作用后進入結構B,結構B是______,其中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存在于______。
(4)由題圖分析可知,光呼吸會消耗一定量的C5,并與CO2競爭Rubisc,由此可知光呼吸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植株積累有機物;若想提高大田農作物產量,可采取的措施為______(答出2點即可)。
【答案】(1)①. 類囊體薄膜 ②. 無水乙醇 ③. 溶解度
(2)①. b ②. 升高 ③. 光呼吸
(3)①. 線粒體 ②. 線粒體內膜和基質中
(4)①. 不利于 ②. 增施有機肥;保持良好的通風等
【分析】一、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水的光解產生[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糖類等有機物。
二、光呼吸是催化C5和CO2反應生成C3和C2,C2進入線粒被氧化分解。
【小問1詳解】結構A為葉綠體,葉綠體中參與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可用無水乙醇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根據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色素就會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分開。
【小問2詳解】細胞內的Rubisc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即進行的是暗反應,則據圖可知,光合作用過程中需要Rubisc催化的生理過程是b暗反應。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氣孔關閉,細胞內O2/CO2值升高,此時有利于光呼吸過程。
【小問3詳解】由題圖可知,光呼吸產生的化合物經過氧化物酶體中有關酶作用后進入結構B,結構B是線粒體,其中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存在于線粒體內膜和基質中。
【小問4詳解】由題圖分析可知,光呼吸與光合作用暗反應競爭Rubisc和C5,不利于CO2的固定;同時光呼吸還要消耗ATP,不利于C3還原生成有機物。若想提高大田農作物產量,可采取增施有機肥,保持良好的通風等措施。
19. 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離不開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及各器官、系統(tǒng)的協調配合,如圖為人體血壓調節(jié)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引起腎上腺髓質分泌激素的調節(jié)方式有____________。
(2)由圖分析,血量減少、血壓下降刺激反射弧的______,信號傳給神經中樞后,經結構A傳給腎上腺髓質,該過程中神經中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信號到達A的末梢后只能單向傳遞給腎上腺髓質,原因是_________。
(3)激素Ⅰ不僅能調節(jié)心率,還參與____________(答出2種即可)的調節(jié)。激素Ⅱ是______,鈉的重吸收增加能使血壓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4)不同種類的血管緊張素作用于不同的器官,體現了激素調節(jié)______的特點,該特點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答案】(1)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2)①. 感受器 ②. 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 ③. 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
(3)①. 體溫、血糖 ②. 醛固酮 ③. 鈉的重吸收增加可使血漿滲透壓上升,促進水分滲入血液,從而提高血量
(4)①. 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②. 激素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只有靶細胞具有相應激素的受體
【分析】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是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細胞,通過體液運送,作為信使傳遞信息。
【小問1詳解】經神經中樞—A—腎上腺髓質為神經調節(jié),經球旁細胞—血管緊張素Ⅰ—腎上腺髓質為體液調節(jié)。故引起腎上腺髓質分泌激素的調節(jié)方式有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小問2詳解】由圖分析,血量減少、血壓下降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信號傳給神經中樞后,經結構A傳給腎上腺髓質,該過程中神經中樞的作用是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信號到達A的末梢后只能單向傳遞給腎上腺髓質,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
【小問3詳解】由圖可知,激素Ⅰ(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不僅能調節(jié)心率,還參與體溫、血糖的調節(jié)。激素Ⅱ是醛固酮,鈉的重吸收增加可使血漿滲透壓上升,促進水分滲入血液,從而提高血量,提高血壓。
【小問4詳解】不同種類的血管緊張素作用于不同的器官,體現了激素調節(jié)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的特點,形成原因是激素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只有靶細胞具有相應激素的受體。
20. 番茄為二倍體(2N=24)兩性花植物。為獲得以某種性狀為標記的雄性不育番茄用于育種,研究者利用基因型為AaDdEe的番茄植株自交,所得子代(F1)如下表所示(不考慮發(fā)生突變)。其中,基因A、a分別控制莖的綠莖和紫莖;基因D、d控制葉形,基因E、e控制育性。三對性狀均為完全顯隱性關系?;卮鹣铝袉栴}。
(1)控制葉形的基因D、d與控制育性的基因E、e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______(填“是”或“否”),判斷依據是_________。
(2)雄性可育與不育性狀中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
(3)若紫莖可作為雄性不育株的標記性狀,則基因A、a與基因E、e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_______;若要實現這兩對基因間的重組,依賴于圖甲(有關細胞減數分裂過程部分圖像)______(填圖像序號)中染色體的特定行為,該時期發(fā)生在圖乙的______(用相應字母表示)階段。
(4)雜交育種過程中,雄性不育株可作為雜交親本中的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和母本”),與正常植株相比,該種植株在操作上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答案】(1)①. 是 ②. 雄性可育與雄性不育株中闊葉∶窄葉均為3∶1
(2)①. 雄性可育 ②. 親本基因型為Ee,表現為雄性可育,且自交后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
(3)①. 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A與E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與e在其同源染色體上 ②. ① ③. F~G
(4)①. 母本 ②. 無需對母本去雄
【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小問1詳解】由表可知,F1雄性可育與雄性不育株中闊葉∶窄葉均為3∶1,說明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小問2詳解】基因E、e控制育性,親本基因型為Ee,表現為雄性可育,且自交后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說明該植株是可育株,因而可育為顯性。
【小問3詳解】若紫莖可作為篩選雄性不育株的標記性狀,則說明紫莖與不育性狀連鎖,即A與E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與e在其同源染色體上,一旦出現紫莖(aa),也必然為不育株(ee)。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依賴于聯會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對應圖甲的①,此時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對數為n。由圖乙分析,A~F為有絲分裂階段,F~G為減數分裂Ⅰ階段,H~I為減數分裂Ⅱ階段,即圖甲的①發(fā)生在圖乙的F~G段。
【小問4詳解】雄性不育株可作為雜交的母本,省去了去雄的操作,因而比較方便。
21. 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的闊葉(A)對窄葉(a)為顯性,紅花(B)對白花(b)為顯性,興趣小組對該植物的這兩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展開研究?;卮鹣铝袉栴}。
(1)純種闊葉紅花植株與窄葉白花植株雜交得F1,F1全部表現為闊葉紅花,F1自交得F2,發(fā)現F2闊葉植株大多為紅花,窄葉植株大多為白花,出現了少量的窄葉紅花與闊葉白花,且二者比例相同,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為__________;若從上述親本和子代中選擇合適的材料驗證該解釋,最佳的雜交組合為_______。
(2)有同學用秋水仙素處理一株基因型為Aa的該種植物幼苗,使其染色體加倍成基因型為AAaa的四倍體植株,假設該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闊葉對窄葉為完全顯性,則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若因該四倍體存在不含A基因的花粉部分致死,且實際的自交結果是闊葉∶窄葉=65∶1,則不含A的花粉致死率為______。
(3)射線照射基因型為BB的紅花植株后,將其花粉授與正常白花植株,收獲母本所結種子并播種,子代出現了極少量的白花植株,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原因可能是(寫出四種):①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
【答案】(1)①. A、a與B、b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在F1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染色體的交換,產生了少量Ab和aB型配子 ②. F1與親本(或F2)窄葉白花雜交
(2)①. 闊葉∶窄葉=35∶1 ②. 50%##1/2
(3)①. 少數花粉中的基因B突變成基因b ②. 某些花粉中缺少攜帶基因B的染色體(染色體數目變異) ③. 某些花粉中基因B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染色體結構變異)
④. 操作不當,使少數白花植株自交等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由于自由組合定律同時也遵循分離定律,因此可以將自由組合問題轉化成分離定律問題進行解答。
【小問1詳解】F2闊葉植株大多為紅花,窄葉植株大多為白花,出現了少量的窄葉紅花與闊葉白花,且二者比例相同,說明兩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表現為A與B連鎖,a與b連鎖,少量的重組類型是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產生了Ab和aB型配子造成的。若要驗證該猜想可利用測交實驗,即F1的闊葉紅花雜合子與純隱性的窄葉白花交配。
【小問2詳解】AAaa產生配子時,任意兩條攜帶A(a)的染色體有均等概率進入配子,因此該四倍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A∶Aa∶aa=1∶4∶1,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5∶1;若自交后代比例為65∶1,即窄葉(aaaa)占比1/66,雌配子aa占1/6,則雄配子(花粉)aa占比為1/11,即雌配子中A_∶aa=5∶1,雄配子中A_∶aa=10∶1,說明aa花粉致死率為50%。
【小問3詳解】使得F1無B基因的原因有父本基因突變(B突變?yōu)閎)、染色體數目變異(攜帶B的染色體丟失)、染色體結構變異(攜帶B的染色體片段丟失)或者母本白花植株自交。
灰身紅眼
灰身白眼
黑身紅眼
黑身白眼
雌蠅
50
0
17
0
雄蠅
25
26
9
8
F1表型及比例
育性
葉形
顏色
雄性不育
闊葉∶窄葉=3∶1
綠莖∶紫莖=?
雄性可育
闊葉∶窄葉=3∶1
綠莖∶紫莖=?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南安陽林州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湘豫名校聯考 11月)[原題+解析],共17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一輪診斷考試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共10頁,下列有關遺傳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果蠅的灰身是兩對相對性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診斷考試生物試題,文件包含生物1pdf、2411湘豫聯考高三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補充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