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
本卷滿分100分,測試時間90分鐘。
命題人:齊育平(天臺中學) 周丹靜(玉環(huán)中學)
審題人:江峰(路橋中學)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規(guī)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
3.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qū)域內,作圖時可先使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其安全性問題引發(fā)了極大的關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轉基因農產品可能會引發(fā)過敏反應
B.轉基因農作物中都含有會危害健康的毒性蛋白
C.轉基因農作物可通過傳粉將轉入的基因擴散到其近緣物種中
D.對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議源于對基因結構、功能及調控機制了解有限
2.種子發(fā)育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營養(yǎng)物質。下列哪種物質不屬于種子中的營養(yǎng)物質( )
A.蛋白質B.淀粉C.油脂D.糖原
3.動物胚胎干細胞分裂過程中某些結構會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現(xiàn),下列哪項不屬于這種結構( )
A.中心體B.染色體C.核膜D.核仁
閱讀資料,完成下列第4、5小題。
巴黎奧運會上,運動員頂著烈日參加20公里競走比賽。比賽中運動員的相關生理過程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如呼吸加快加深,大量出汗等。
4.劇烈運動需要細胞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劇烈運動會加速葡萄糖進入線粒體
B.劇烈運動時產生CO2的場所只有線粒體
C.厭氧呼吸第一階段能產生ATP但沒有[H]的生成
D.需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先儲存在ATP中再轉變?yōu)闊崮?br>5.劇烈運動時,為維持體溫相對恒定,運動員體內發(fā)生的變化正確的是( )
A.通過促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興奮,產熱量減少
B.通過促進皮膚血管收縮,散熱量增加
C.通過促進汗液分泌,散熱量增加
D.通過促進骨骼肌戰(zhàn)栗,產熱量減少
6.耐鹽植物能夠在鹽脅迫逆境中正常生長,其根細胞參與抵抗鹽脅迫的部分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Na+通過易化擴散的方式從細胞外運到細胞溶膠
B.H+通過主動轉運的方式從細胞溶膠運到細胞外
C.H+從細胞溶膠進入液泡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
D.Na+從細胞溶膠進入液泡的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7.科學家研究了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狐屬不同種群對沙漠的適應機制,發(fā)現(xiàn)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含有缺水時能改變尿濃度的基因,該基因還擴散到了北美赤狐的基因庫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狐屬的定向變異能幫助其適應環(huán)境改變
B.路氏沙狐和耳廓狐的全部基因構成一個基因庫
C.基因遷移可增加狐屬種群內的遺傳多樣性
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基因導致耳廓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8.蚯蚓分解處理技術可促進物質循環(huán),提高能量利用率。下圖為某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蚓糞中的能量不能流向農作物、果樹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
C.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D.畜禽的凈次級生產量可用于呼吸消耗和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
9.研究者從嗜熱菌中提取了耐高溫淀粉酶,開展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殘余酶活性是指將酶在不同溫度下保溫足夠長時間,然后在最適溫度下測得的酶活性)。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②代表相對酶活性B.該酶可在低溫下保存
C.該酶最適合在80℃左右條件下使用D.該酶耐高溫可用于PCR技術和發(fā)酵工程
10.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需用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使其侵染大腸桿菌,通過追蹤物質的去向,進一步明確其遺傳物質。下列關于該操作過程及結果分析,錯誤的是( )
A.將噬菌體與32P標記的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目的是使噬菌體被32P標記
B.將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培養(yǎng)后離心,目的是沉淀培養(yǎng)液中的噬菌體
C.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后攪拌離心,上清液放射性較強可能是侵染時間過短
D.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后攪拌離心,沉淀物放射性較強可能是攪拌不充分
11.某男性有特殊面容、智能落后、生長發(fā)育遲緩,通過染色體組型分析發(fā)現(xiàn)其14號染色體如甲圖所示,異常染色體的來源見乙圖,其余染色體均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
B.該男性染色體數(shù)正常但患有唐氏綜合征
C.該男性初級精母細胞中會有異常聯(lián)會現(xiàn)象
D.該男性精原細胞分裂后可產生正常的精子
12.腺病毒是一種呼吸道病毒,侵染人體呼吸道后,會引起免疫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腺病毒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B.子代腺病毒是由親代腺病毒分裂形成的
C.感染后人體內才產生特異性識別腺病毒的B細胞
D.感染后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可分泌穿孔素誘導靶細胞凋亡
13.1890年,科學家將2個四細胞時期的安哥拉兔胚胎移植到一只受精的比利時兔體內,該受體兔產下了4只比利時兔和2只安哥拉兔,這是第一例成功移植的哺乳動物胚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體內受精時精子也需達到獲能狀態(tài)才完成受精
B.上述胚胎移植時受體兔不需進行同期發(fā)情處理
C.上述安哥拉兔胚胎直接在受體兔子宮中著床并發(fā)育
D.胚胎移植技術可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潛力
14.從目標生物中提取DNA,是進行基因工程操作的基礎。下列關于“DNA粗提取與鑒定”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中需加入抑制DNA酶活性的藥物,防止DNA水解
B.實驗中需加入能使核蛋白變性的藥物,便于提取DNA
C.利用DNA和蛋白質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差異,可初步分離DNA
D.將溶解的DNA粗提物與二苯胺試劑混合,即可鑒定DNA
15.配置培養(yǎng)基、倒平板、滅菌等都是微生物實驗的常規(guī)操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G6玻璃砂漏斗不能用于蛋白質溶液的過濾除菌
B.倒平板是將培養(yǎng)皿倒置以防止冷凝水滴落導致微生物不能形成菌落
C.可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實驗中所使用的培養(yǎng)皿、涂布器等進行滅菌
D.為防止蛋白質變性,不能用高壓蒸汽滅菌法對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
閱讀資料,完成下列第16、17小題。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由眾多湖泊及周圍湖灘濕地組成,是灰鶴理想的越冬地?;寅Q在此越冬,天氣轉暖后遷徙回北方棲息地交配。
16.該保護區(qū)適合灰鶴越冬,下列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
A.物種豐富度高,適合灰鶴覓食
B.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冬季氣候適宜
C.湖灘濕地適合筑巢,利于灰鶴幼仔孵化
D.湖灘濕地植被條件好,利于灰鶴躲避天敵
17.下圖為1984年至2011年間,該保護區(qū)越冬灰鶴的種群數(shù)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灰鶴的種群數(shù)量波動表現(xiàn)為周期性波動
B.1984年至1987年灰鶴的自然增長率大于0
C.2002年至2006年灰鶴種群增長的直接決定因素是年齡結構
D.灰鶴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內源性因素包括氣候、食物、捕食等
18.熱帶雨林的生物種類極為豐富,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熱帶雨林植物種類繁多,優(yōu)勢種不明顯
B.熱帶雨林垂直結構復雜,一般不發(fā)生光競爭
C.熱帶雨林林下植物的葉片大或薄,氣孔常關閉
D.熱帶雨林物種組成和營養(yǎng)結構復雜,土壤中有機物積累多
19.獨腳金內酯(SL)是一類新發(fā)現(xiàn)的植物激素,可通過影響生長素的運輸來調控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變體都會出現(xiàn)頂端優(yōu)勢缺失,與野生型形成明顯區(qū)別?,F(xiàn)有擬南芥頂端優(yōu)勢缺失突變體1和突變體2,其生長素水平正常,欲研究其頂端優(yōu)勢缺失機理,在幼苗期進行嫁接試驗,試驗結果如表所示。據(jù)表分析,合理的是( )
A.植株只有地上部分能合成SL來調控頂端優(yōu)勢
B.突變體1對SL不敏感,可能由于SL的受體缺失
C.突變體2頂端優(yōu)勢缺失,表明SL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D.推測第6組的實驗結果為頂端優(yōu)勢缺失
20.某二倍體植物開兩性花,葉為綠色?,F(xiàn)有三個淺綠葉突變體A、B、C,若將三個突變體分別與野生型綠葉純合體雜交,產生的子代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均為綠葉:淺綠葉=3:1。為判斷這些突變體發(fā)生突變的基因位置關系,將三種突變體進行雜交,F(xiàn)1自交得到F2,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對上述雜交實驗結果分析,錯誤的是( )
A.突變體A中的淺綠葉基因和突變體B中的淺綠葉基因屬于非等位基因
B.突變體A中的淺綠葉基因和突變體C中的淺綠葉基因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
C.將第1組F2代中的淺綠葉植株自交,子代全為淺綠葉
D.將第2組F2代中的淺綠葉植株自交,子代綠葉:淺綠葉=1:1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9分)微生物-腸-腦軸(MGBA)是微生物、腸道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之間存在的雙向腸-腦交互系統(tǒng),在維持身體穩(wěn)態(tài)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腦-腸交互主要有三條途徑:神經(jīng)途徑、內分泌途徑和免疫途徑。回答下列問題:
(1)腸-腦軸的調控主要是依靠迷走神經(jīng)。腸道菌群能夠產生某些物質,激活腸道神經(jīng)末梢的__________,產生的信號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傳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可通過迷走神經(jīng),與位于消化壁的神經(jīng)元形成____________,實現(xiàn)神經(jīng)元間的信號傳遞,進而調控胃腸道內的效應細胞,可見迷走神經(jīng)屬于__________神經(jīng)。
(2)內分泌途徑主要通過糖皮質激素進行調節(jié)。__________釋放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F)作用于垂體,刺激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ACTH經(jīng)___________運輸?shù)竭_腎上腺,促進腎上腺皮質合成糖皮質激素,該過程體現(xiàn)了激素的__________調節(jié)。當糖皮質激素含量超過一定量時,會以__________調節(jié)方式下調CRF的分泌。
(3)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免疫途徑影響腦功能。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引發(fā)的腸道炎癥會釋放促炎細胞因子進入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些細胞因子會___________血腦屏障的通透性,為病原體進入腦提供了通道,最終觸發(fā)神經(jīng)炎癥。腸道黏膜內的B細胞被激活后,能通過分泌__________介導體液免疫,也可以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T細胞增殖來減輕腸道炎癥,進而維護大腦的正?;顒印?br>22.(12分)光是影響植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通過影響光合作用和光形態(tài)建成來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卮鹣铝袉栴}:
(1)光是植物的能量來源,植物葉肉細胞通過位于___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_____________中,并作為還原劑參與CO2還原成糖的過程。
(2)研究發(fā)現(xiàn),陽生植物葉綠素a/b的比值約為3/1,陰生植物約為2.3/1,表明陰生植物可通過__________來捕獲更多的光能。在弱光條件下,植物葉片能通過運動,使葉片平面與入射光方向保持__________(填“垂直”或“平行”)來增加光能截獲。
(3)幼苗生長在黑暗條件下時,會出現(xiàn)黃化現(xiàn)象,導致吸收_____________光的能力減弱。光照影響幼苗葉色的機制如圖甲所示(SPA1、COP1和HY5都是調節(jié)因子),在光照環(huán)境下,光敏色素進入細胞核前會__________,進入細胞核后通過___________來緩解幼苗發(fā)生黃化。
(4)植物體中的葉黃素V和葉黃素Z可通過葉黃素A發(fā)生相互轉化,在強光條件下,植物通過該過程將過剩的光能以熱能形式散失,從而保護葉綠體。圖乙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科研人員對某植物光合作用相關指標的測量結果,Pn表示凈光合速率,F(xiàn)v/Fm表示光合色素對光能的轉化效率。
①該植物12:00后Pn下降,出現(xiàn)“光合午休”現(xiàn)象,推測其原因可能有:高溫使_____________,導致吸收CO2減少,從而引起Pn降低;高溫導致葉綠體內__________,從而引起Pn降低。
②在強光下,葉片內的葉黃素總量基本保持不變。午后12:00-14:00期間,(A+Z)/(V+A+Z)的比值上升,其原因是葉黃素種類發(fā)生了__________的轉化。
③根據(jù)乙圖可知,16:00以后,F(xiàn)v/Fm的比值升高是由于__________,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3.(11分)土壤培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最直接途徑,也是沙化草地進行生態(tài)恢復的關鍵措施之一?;卮鹣铝袉栴}:
(1)過度放牧會使草原退化甚至沙化,這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當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干擾,不能通過這種能力消除影響時,生態(tài)平衡就會被打破,從而發(fā)生____________演替。生態(tài)位有重疊的草原動物可以通過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等生態(tài)位分化方式降低競爭強度,從而實現(xiàn)共存。
(2)調查發(fā)現(xiàn),沙化地區(qū)風沙較大,優(yōu)勢植物是樹冠低矮、根系發(fā)達的灌木,請結合灌木的特點解釋其適應沙化環(huán)境的原因__________。
(3)為探究不同培肥模式對沙化草地土壤改良與植被恢復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實驗。
①思路:設置施用無機肥(N)、有機肥(O)、有機肥+無機肥配施(NO),以不施肥為對照(CK),分析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pH、土壤有機質及地上植被蓋度和生物量的變化特征,以篩選適宜的培肥模式。
②方法:在每年生長季前期對各個實驗區(qū)進行不同模式的培肥,兩年后在每個實驗區(qū)
_____________選取樣方,齊地面剪取植被地上部分,___________后稱量計算地上生物量。采集土壤樣品進行一定處理后,用于測定土壤pH、土壤有機質含量等。
③結果:不同培肥處理對沙化草地土壤pH、土壤有機質及植被蓋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響如圖甲、乙、丙所示。
④分析:根據(jù)實驗結果,施用無機肥能提高__________,但會導致土壤_____________,配施有機肥有減緩作用?;谝陨蠈嶒灲Y果,為進一步優(yōu)化培肥模式,提高沙化草地生態(tài)修復效率,可進行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
24.(14分)某家族存在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調查該家族成員的患病情況后繪制了遺傳系譜圖,已知Ⅱ3只攜帶一種致病基因(不考慮其它變異,且致病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體)?;卮鹣铝袉栴}:
(1)據(jù)圖分析,甲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乙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為__________(填“顯性遺傳”或“隱性遺傳”),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為進一步判斷乙病的遺傳方式,可利用正?;蚝椭虏』虻膯捂淒NA作為__________,對Ⅱ2進行核酸分子雜交,若__________,則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
(3)Ⅲ2和Ⅲ6有關甲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__________;若乙病的遺傳與性別有關,且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104,則Ⅲ3與Ⅲ4生育一個孩子患兩種病的概率為__________。
(4)已知甲病是由于P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導致其編碼的P酶第409位絲氨酸突變?yōu)楸奖彼?,從而喪失活性。下圖為P基因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jù)題意可以判斷,P基因突變是由于發(fā)生了堿基對的__________,進而影響了性狀,但基因突變有時候不一定改變性狀,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②P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到啟動子上,P基因的啟動子位于________(填圖中序號)序列。
③P酶合成時,核糖體首先結合在__________(填圖中序號)序列編碼的mRNA上,合成肽鏈時需要tRNA在其________端攜帶氨基酸,并通過_________識別密碼子。
25.(14分)研究發(fā)現(xiàn),N基因表達的N蛋白在維持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獲得N蛋白進行了如下實驗?;卮鹣铝袉栴}:
(1)根據(jù)基因數(shù)據(jù)庫中小鼠N基因的序列及質粒載體的圖譜,設計一對PCR引物,并在兩條引物的5’端設計不同的限制酶識別序列,確保構建融合表達載體時__________。為減少對小鼠組織器官的傷害,可提取____________的DNA作為模板進行PCR擴增,該過程由__________提供原料和能量。加樣時,用移液器將PCR產物和上樣緩沖液吹吸混勻,上樣緩沖液中含溴酚藍,其作用是指示電泳的進程,以便適時__________。
(2)電泳后可以對瓊脂糖凝膠進行__________,從而達到使PCR產物純化的目的,再將純化后的PCR產物和質粒分別進行__________,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將兩者連接起來,構建融合表達載體。
(3)在適宜的條件下,將融合表達載體轉入__________大腸桿菌,將轉化后的大腸桿菌涂布接種在含抗生素的平板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挑取__________接種到LB液體培養(yǎng)基,在37℃的搖床中振搖培養(yǎng)適宜時間。為快速鑒定是否為陽性菌種,可直接利用__________作為模板進行PCR,若電泳條帶正確,可對PCR產物進行測序,再通過__________來進一步確定。
(4)誘導表達及條件優(yōu)化。
①利用IPTG(誘導劑)對將含有融合表達載體的大腸桿菌進行誘導培養(yǎng),提取蛋白質進行電泳分析,結果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N蛋白的分子量約為__________kD。
②為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IPTG進行誘導培養(yǎng),并在不同時間分別取樣檢測,結果如圖乙、丙所示,說明在_____________條件下,N蛋白的表達量最大。③對菌體進行破碎、離心后,分別收集上清液和沉淀中的蛋白質進行電泳,結果如圖丁所示,說明__________。
臺州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評估試題
生物答案
2024.1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除特別標注外,每空1分)
21.(9分,每空1分)
(1)感受器 突觸 混合
(2)下丘腦血液或體液 分級調節(jié) 負反饋
(3)提高 抗體
22.(12分,每空1分)
(1)類囊體(膜) NADPH
(2)提高葉綠素b的含量 垂直
(3)紅光和藍紫光 改變結構/改變形狀 抑制HY5的降解(或促進基因轉錄或表達)
(4)①部分氣孔關閉 光合作用相關酶的活性降低
②V轉化為Z(或V轉化為Z和A)
③(A+Z)/(V+A+Z)的比值下降(或以熱能形式散失的光能減少)
光照強度下降
23.(11分,部分空格2分,其余1分)
(1)自我調節(jié) 次生
改變食物種類,形成不同食性;劃分分布區(qū)域和活動范圍;錯開活動時間等(2分);
(2)灌木樹冠低矮,具有防風固沙的功能;根系發(fā)達,能從土壤中吸收較多的水分,從而適應沙化環(huán)境(答對一點即給分)
(3)②隨機烘干(或干燥) ④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植被蓋度和地上生物量(寫全給2分,寫兩點給1分,寫一點不給分) 酸化(或pH下降) 研究無機肥、有機肥的種類或配比對沙化草地生態(tài)修復的作用(答對一點即給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24.(14分,部分空格2分,其余1分)
(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隱性遺傳
若甲病是隱性遺傳,Ⅱ3須同時攜帶兩種病的致病基因
(2)探針 只與致病基因發(fā)生雜交
(3)2/3 1/202
(4)①替換突變發(fā)生在非編碼序列;堿基替換雖然改變了密碼子種類,但編碼的氨基酸種類不變;改變的氨基酸不是關鍵氨基酸,不影響性狀等(2分)
②I
③Ⅱ 3’(密碼子與反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
25.(14分,部分空格2分,其余1分)
(1)N基因以正確的方向連接 外周血/白細胞 dNTP 終止電泳
(2)切割回收 雙酶切/酶切
(3)感受態(tài)/經(jīng)CaCl2處理的 單菌落/菌塊 菌液 序列比對
(4)①37
②IPTG濃度為0.8mml·L-1、誘導時間5h(2分)
③重組蛋白主要存在于沉淀中(或重組蛋白為不溶性蛋白)
組別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實驗結果
1
野生型
突變體1
頂端優(yōu)勢存在
2
野生型
突變體2
頂端優(yōu)勢缺失
3
突變體1
野生型
頂端優(yōu)勢存在
4
突變體2
野生型
頂端優(yōu)勢存在
5
突變體2
突變體1
頂端優(yōu)勢存在
6
突變體1
突變體2
?
實驗分組
母本
父本
F1葉色
F2葉色
第1組
A
B
綠
綠:淺綠=9:7
第2組
A
C
綠
綠:淺綠=1:1
第3組
B
C
綠
綠:淺綠=9:7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C
D
C
A
B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C
C
B
A
D
D
這是一份2025臺州臺州十校聯(lián)考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杭州高三上學期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題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寧波高三上學期一??荚嚿镌囶}含答案,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