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一、定義:
干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河谷地帶,大多分布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區(qū)域內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tài)十分脆弱,寒、旱、風、蟲、草、火等自然災害特別突出。我國干熱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盤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貴州等地區(qū),云貴高原山勢平緩,土層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紅土。
二、原因
1. 焚風效應(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當氣流越過山脈后,在背風坡下沉時,由于絕熱增溫作用,導致河谷地區(qū)溫度升高,形成高溫現(xiàn)象。焚風效應(即氣流越過高山后下沉增溫形成的風)也會加劇河谷地區(qū)的干旱和高溫。
2. 降水少且蒸發(fā)旺盛:背風坡氣流下沉過程中,水汽不易凝結,導致降水減少,同時河谷地區(qū)蒸發(fā)旺盛,進一步加劇了干旱程度。
3. 緯度位置與河谷地形:緯度位置較低使得氣溫本身較高,而河谷地形相對封閉又使得熱量不易散發(fā),進一步提升了河谷地區(qū)的溫度。
4.山谷風:焚風效應是干熱河谷的主要成因,但在一些狹窄的河谷地區(qū),山谷風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特別說明:
不是所有的河谷都會形成干熱河谷,基本需要以下條件:①河流與山地的相對高差要大,即山高谷深;②位于背風坡;③地勢相對狹窄,熱量不易擴散。
三、特征
1、氣候特征
干熱河谷地區(qū)氣溫高、降水少,蒸發(fā)量大,形成了干旱與高溫并存的獨特氣候。
攀枝花市能夠種植熱帶芒果的自然原因:① 攀枝花所處的金沙江河谷,夏季高大山脈對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阻擋作用強,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且下沉氣流增溫效應強(焚風效應強),形成干熱河谷;②冬季高大山脈阻擋北方冷空氣(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氣溫較高。③ 山高谷深,河谷地形相對封閉,熱量不易散失;
綜上,干熱河谷具有光照強、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凍害少的有利區(qū)位,有利于高品質熱帶水果的生長。
2、地形地貌
干熱河谷地區(qū)往往山高谷深,地形崎嶇,坡地坡度陡峭,風化嚴重。這種地形地貌不僅加劇了水土流失,也為干熱河谷的奇特景觀提供了基礎條件。干熱河谷地區(qū)的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低,導致生態(tài)脆弱。此外,寒、旱、風、蟲、草、火等自然災害特別突出,對當?shù)氐纳a(chǎn)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植被分布
①植被稀少且獨特:由于干熱河谷的氣候條件極端,植被生長受到嚴重限制,導致植被稀少且種類獨特。然而,正是這些獨特的植物種類構成了干熱河谷的奇特景觀。有些干熱河谷自然生長著熱帶干旱的典型植被:仙人掌②群落結構與種類:干熱河谷的植被群落結構復雜多樣,既有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草本植物,也有能夠在高溫下生存的喬木和灌木。這些植物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適應,形成了獨特的生態(tài)位和群落結構。③特殊植物種類:在干熱河谷地區(qū),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世界少有、中國唯一的奇妙植物。例如,元江干熱河谷就孕育了多種與非洲薩王納熱帶稀樹草原相似的植物種類,如霸王鞭、蝦子花等。這些植物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科學研究意義。
4、景觀奇特
①生態(tài)奇觀:在干熱河谷地區(qū),越是干熱土薄多石的地方,植物越是長得妖艷多姿。這種生態(tài)奇觀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頑強不息。②垂直分布規(guī)律逆向相反:在干熱河谷周邊地區(qū),往往會出現(xiàn)植被與正常垂直分布規(guī)律逆向相反的現(xiàn)象。即山地部分較高的地帶要比低處潮濕且植被茂盛,而河谷底部則相對干燥且植被稀少。這種現(xiàn)象進一步凸顯了干熱河谷的奇特之處。
【專項突破】
一、單選題
咖啡樹植株較矮,喜靜風,抗寒性差,懼強光。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世界緯度最高的咖啡種植區(qū)之一,當?shù)乜Х鹊姆N植環(huán)境較為獨特,主要集中于干熱河谷兩側的坡地上,咖啡農常將咖啡與芒果套種。圖為當?shù)乜Х确N植園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攀枝花成為世界緯度最高的咖啡樹種植地之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河流B.地形C.土壤D.降水
2.當?shù)鬲毺氐姆N植環(huán)境對咖啡生長的不利影響是( )
A.排水條件差B.洪澇災害多C.采摘難度大D.灌溉成本高
3.該地將咖啡與芒果套種,可以( )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②減少咖啡病蟲害③改善光照條件④增加土地肥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③
【答案】1.B 2.D 3.A
【解析】1.攀枝花成為世界緯度最高的咖啡種植區(qū)得益于其冬暖,造成攀枝花冬暖的主要原因是山脈阻隔了冬季風,地處河谷,盛行下沉氣流,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B正確;河流、降水、土壤對于氣溫影響較小,ACD錯誤。所以選B。
2.攀枝花地處河谷,盛行下沉氣流,氣候較干,咖啡種植的海拔較高,排水好,但不易找到灌溉水源,灌溉成本較高,D正確,A錯誤;該地排水較好,洪澇災害較少,B錯誤;采摘難度不是影響咖啡生長的主要因素,C錯誤。所以選D。
3.咖啡套種芒果,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資源,芒果樹高大多葉,為懼強光的咖啡遮擋陽光,改善了光照,①③正確;病蟲害主要與蟲源、氣候條件有關,套種對于減少咖啡病蟲害影響較小,②錯誤;套種后,進入土壤的枯枝落葉數(shù)量差異不大,對土壤肥力影響小,④錯誤。所以選A。
【點睛】影響農業(yè)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地形:影響農業(yè)的類型(平原與山區(qū)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農作物隨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土壤適宜生長不同作物,東南丘陵的紅壤適宜種茶樹等。 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yè)生產(chǎn)的類型和規(guī)模。交通運輸:園藝業(yè)、乳畜業(yè)產(chǎn)品容易變質,要求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政策:國家政策和政府干預手段影響。
在我國西南地區(qū)高黎貢山主峰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和草甸中,生長著一種植物——碧霞,它的花冠像一個個倒掛的風鈴,葉片演變成鱗片狀包裹著莖桿,同時鱗片的周圍還生有細小的絨毛,左圖為巖須景觀圖。右圖為該山熱帶溝谷雨林(1430m)、干熱河谷(783m)和亞高山草甸(3180m)的土壤剖面有機質含量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4.巖須的葉片特點主要是為了適應( )
A.強烈的光照B.貧瘠的土壤C.寒冷的氣候D.強勁的風力
5.熱帶溝谷雨林、干熱河谷和亞高山草甸分別對應的土壤序號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C.Ⅲ、Ⅱ、ⅠD.Ⅱ、Ⅲ、Ⅰ
【答案】4.D 5.D
【解析】4.結合材料可知,葉片演變成鱗片狀包裹著莖桿,鱗片相對更加堅硬,包裹著莖稈可以獲得莖稈的支撐力,這些特征均更有利于抵擋強勁的風力,且該地區(qū)地處海拔3500米的山地,風力較強,D正確;鱗片狀的葉片對適應強烈的光照、貧瘠的土壤和寒冷的氣候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
5.亞高山草甸溫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對應Ⅰ;干熱河谷植被稀少,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少,對應Ⅲ;熱帶溝谷雨林植被茂盛,有機質來源豐富,但養(yǎng)分循環(huán)較旺盛,土壤有機質較亞高山草甸少,但比干熱河谷多,對應Ⅱ。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植被的分布和類型受氣候、地形、土壤、水分、人類活動的影響。生長在該地區(qū)的植被具備適應該地區(qū)環(huán)境的能力。主要從根、葉、莖分布特點、植被形態(tài)、生長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尤其是惡劣環(huán)境)特點的。
白馬雪山地處我國橫斷山區(qū)肀段,該地區(qū)氣候隨海拔的升高而變化,形成河谷干熱(海拔2300m以下)和山地嚴寒的特點。該山山坡分布著疏林灌叢草坡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亞高山暗針葉林帶等自然帶。下圖為白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與海拔的關系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6.推測疏林灌叢草坡出現(xiàn)坡向和海拔高度( )
A.東坡2300m以下B.東坡3000-3500m處C.西坡2300m以下D.西坡3500~4000m處
7.植樹種草可以改善干熱河谷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白馬雪山植樹種草的最佳時間可能是( )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
【答案】6.A 7.B
【解析】6.考查影響自然帶分布的因素,干熱河谷地帶降水少,氣溫較高,蒸發(fā)旺盛,最適宜灌木草叢類植被生長。據(jù)圖可知,東坡2300m以下地區(qū)降水量最少,故疏林灌叢草坡帶出現(xiàn)在該地區(qū)。據(jù)此判斷A正確,故選A。
7.春末夏初,此時進入雨季,同時有積雪融水補給,土壤含水量大氣溫尚低,植物蒸騰作用較弱;該時段后降水增多,利于植物生長。夏秋季節(jié)降水量大,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fā)生頻率高,不利于植樹種草;冬末春初晴天多氣候干旱,水資源不足,不利于植物的生長。據(jù)此分析B正確,故選B。
元謀位于滇中高原的北部,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流域,元謀土林是該地發(fā)育的一種流水侵蝕地貌,具有風姿各異的形態(tài)。下圖為典型的元謀土林景觀,其頂部是鈣含量偏低,但富含鐵、鋁的風化殼,如同帽子般蓋住了下方的土層,故被俗稱為“鐵帽”型土林。完成問題。
8.對“鐵帽”形成時期的氣候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A.濕熱B.干熱
C.干冷D.濕冷
9.元謀土林中鐵帽型土林往往形態(tài)更高大,可挺立十幾年至上百年而不倒,主要原因是( )
A.地處干熱河谷,容易保存B.雨水難以滲透到下部土層
C.上窄下寬,穩(wěn)定性比較好D.受植被保護,雨水侵蝕弱
【答案】8.A 9.B
【解析】8.材料可知,“鐵帽”是富含鐵、鋁的風化物,不是原有的地層。推測“鐵帽”的形成是原有土層中的鐵、鋁等物質經(jīng)過流水的洗刷,逐漸被溶解析出,然后淋濾到不透水層上沉淀堆積形成的。故而所形成時期地表水豐富,外力作用較強,氣候濕熱,A選項正確;B、C、D表述錯誤。
9.鐵帽型土林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上方鐵帽和不透水巖層的存在,對下方土林起到保護作用,B正確;干熱河谷多風化、風力侵蝕作用,A錯誤;圖示土林高且窄,穩(wěn)定性差,C錯誤;受氣候影響,土林植被覆蓋率低,D錯誤。所以正確答案是B。
【點睛】土林主要形成于外力作用,地表巖層長期受風化作用,產(chǎn)生一系列的垂直或是水平裂隙,流水或是雨水沿裂隙侵蝕。同時土林巖層軟硬不一,出現(xiàn)差異侵蝕,最終形成成群的柱狀地貌。
金沙江干熱河谷山高谷深,南北連綿,平均蒸發(fā)量為降水量的3.76倍。生活在此地的人們過著自給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圖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溫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熱河谷的植被演替趨勢。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0.北部干溫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熱河谷分別對應圖中( )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
11.整個金沙江干熱河谷植被演替的主要趨勢是( )
A.多向進化B.多向遲化C.單向進化D.同向退化
12.圖中甲地區(qū)內部干旱程度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熱量、光照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10.甲河谷原生植被是河谷季雨林,相對于乙丙河谷處的常綠闊葉林及硬葉常綠林、常綠針葉林而言,季雨林對應的是熱帶植被,而常綠闊葉林及硬葉常綠林對應的是亞熱帶植被,常綠針葉林對應的是亞寒帶植被,所以由甲到乙再到丙熱量條件越來越差,而北部干溫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熱河谷熱量條件應越來越好,據(jù)此分析北部干溫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熱河谷分別對應圖中丙、乙、甲,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1.據(jù)上題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在甲地,原生植被是季雨林、喬木林、稀樹肉質灌叢,隨著破壞加強,次生植被在原生的三種植被基礎上明顯退化,再進一步退化則三種原生植被都退化成灌生草叢,隨著破壞加劇,再退化成單一的禾草叢,這種植被的退化趨勢是同向退化,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2.據(jù)上題分析得知甲地區(qū)為南部干熱河谷,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盛行下沉氣流,氣流下沉增溫,水分不斷蒸發(fā),干旱程度不斷加劇,越向谷底處越干旱。山谷不同地區(qū)的水源條件直接決定了內部不同地區(qū)的干旱程度,所以是坡度、水源決定了甲地區(qū)內部干旱程度,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干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河谷地帶,大多分布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區(qū)域內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tài)十分脆弱,寒、旱、風、蟲、草、火等自然災害特別突出。我國干熱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盤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貴州等地區(qū)。
河谷地帶一般水分充足,植被繁茂,可是在西藏東部的昌都(97.8°E,31.13°N)地區(qū),金沙江、瀾滄江與怒江流過的大多峽谷確實干旱少雨的“干熱河谷”,其河谷中可看到生長茁壯的仙人掌,森林則分布在山頂,形成倒置的垂直植被帶。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分異的主導因素是( )
A.熱量條件B.水分條件C.水熱條件D.海拔高低
14.昌都地區(qū)干熱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
A.緯度較低,太陽輻射強B.受干熱的東北信風影響
C.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D.下沉氣流的增溫減濕明顯
15.圖是“山谷風”示意圖,其中與干熱河谷森林分布在山頂有關的氣流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3.C 14.D 15.B
【分析】13.山地由于海拔和坡向等的差異容易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水熱的不同進而影響植被帶的變化,所以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分異的主導因素是水熱條件。故選C。
14.昌都地區(qū)的干熱河谷位于橫斷山區(qū),該地區(qū)山脈呈南北走向,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都無法到達,反而在背風坡下沉形成焚風,所以山谷地區(qū)相對山坡來說溫度較高,濕度較少,故選D。
15.森林反映的自然條件是水熱條件較好,所以從山谷風圖當中應當選擇一股山頂附近氣流上升的圖示,只有這樣才能夠與山谷的下沉焚風區(qū)別開來,氣流在上升的過程中降溫容易成云致雨,故選B。
【點睛】我國橫斷山區(qū)的焚風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影響,造成山谷地區(qū)下沉氣流顯著,在山谷底部分布著耐干旱的植物,人們利用這種自然條件,在干熱河谷種植一些熱帶的水果,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比如攀枝花的芒果。
位于云南蔣家溝的某干熱河谷因滑坡、崩塌形成了大量不穩(wěn)定斜坡。其中穩(wěn)定區(qū)位于坡面上沿;失穩(wěn)區(qū)位于坡面中部;堆積區(qū)位于坡腳。堆積區(qū)由礫石及松散固體物質堆積而成。研究發(fā)現(xiàn)其陰坡與陽坡植被多樣性差異較大,下表為該河谷陰陽坡不同區(qū)段樣地基本特征統(tǒng)計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6.該河谷穩(wěn)定區(qū)與堆積區(qū)植被覆蓋度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
A.穩(wěn)定區(qū)泥沙堆積,利于多數(shù)植被生長B.穩(wěn)定區(qū)河流沖淤,利于多數(shù)植被生長
C.堆積區(qū)焚風效應,不利多數(shù)植被生長D.堆積區(qū)礫石堆積,不利多數(shù)植被生長
17.該河谷陽坡較陰坡植被多樣性更豐富的原因是( )
A.陽坡位于河谷以南,熱量條件更好B.陽坡地質災害頻繁,植被不斷更替
C.陰坡太陽輻射弱,水分條件更充足D.陰坡喬木茂密,抑制了草本的生長
【答案】16.D 17.B
【解析】16.根據(jù)圖文材料可知,穩(wěn)定區(qū)位于坡面上沿,坡度較小,侵蝕和堆積作用弱,A、B錯誤;堆積區(qū)坡度大,且多以礫石和松散固體物質為主,缺少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長,D正確;堆積區(qū)位于坡腳,兩側均有,所以不是焚風影響導致的植被少,C錯誤。故選D。
17.根據(jù)圖文材料可知,陽坡和陰坡除了坡向差異之外,陽坡三個區(qū)的坡度均大于陰坡,所以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發(fā)生頻率大,導致植被不斷更替,B正確;根據(jù)經(jīng)緯度可知,河谷以南的是陰坡,故A錯誤;此處是亞熱帶干熱河谷,不管是陰坡還是陽坡水分條件都差,故C錯誤;表格中陰坡植被基本都是草本植物,缺少喬木,D錯誤。故選B。
【點睛】在北半球,山南為陽坡,山北為陰坡;谷北為陽坡,谷南為陰坡。
二、綜合題
18.閱讀有關云南的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1年5月,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一路北上,引起廣泛關注。隨著人類生活范圍的擴大,亞洲象和人類的距離越來越近,活動范圍甚至重疊。為了促進不同棲息地亞洲象的交流,相關部門設立了生態(tài)廊道。目前我國亞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區(qū)。圖示為1975-2014年我國亞洲象分布范圍變化圖。
材料二:西雙版納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橡膠生產(chǎn)地區(qū)。近幾十年來,隨著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的不斷增長,刺激了當?shù)刈匀槐Wo區(qū)橡膠種植面積的擴大。
(1)簡述1975-2014年我國亞洲象分布范圍的變化趨勢。
(2)分析大面積種植橡膠對保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
材料三:元江河谷位于橫斷山區(qū)邊緣,山高谷深,谷底幾乎寸草不生,是中國最熱、最干的干熱河谷。每年,這片土地約有800毫米左右的集中降雨,而年蒸發(fā)量卻高達2750毫米。某農業(yè)科研團隊研發(fā)的“熱谷玫瑰”葡萄在元江河谷試種成功。依靠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從葡萄掛果到成熟期間干熱無雨,生長期病蟲害不易發(fā)生,葡萄不依托農藥仍長勢很好,且果肉堅實抗顛簸,通過快遞渠道,可在60小時內將最佳品質的鮮果送達全國各地。圖示為云南省元江河谷位置圖。
(3)元江河谷形成干熱河谷的原因。
【答案】(1)亞洲象棲息地面積大幅縮??;棲息地碎片化,呈塊狀(或不連續(xù))分布。
(2)破壞天然植被,加劇水土流失;過度種植,土壤肥力降低;農藥、化肥使用增多,環(huán)境污染加重;原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3)緯度低,氣溫高;位于河谷,地勢低,氣溫高;受山地阻擋,冬夏季均位于背風坡,產(chǎn)生焚風效應(或氣流下沉增溫),氣溫高;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蒸發(fā)旺盛,干旱。
【分析】本題以亞洲象分布范圍變化圖、元江河谷相關材料為背景,考查生態(tài)保護、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干熱河谷的成因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疾榈暮诵乃仞B(yǎng)是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詳解】(1)結合圖示信息,1975年亞洲象棲息地范圍大并且連片分布。與1975年相比,2014年亞洲象的分布范圍明顯減少,不再成片連續(xù)分布,分布位置還是原棲息地區(qū)域,但是分布范圍明顯縮小;棲息地較為破碎,呈塊狀不連續(xù)分布。
(2)大面積種植橡膠,會破壞天然植被,植被覆蓋率降低,加劇水土流失;過度種植,消耗土壤肥力過多,會導致土壤肥力降低;為保證產(chǎn)量和品質,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農藥、化肥,導致污染加重;大面積種植橡膠后,自然保護區(qū)內的原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生物棲息地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3)新平縣元江谷地形成干熱河谷的原因從地形和大氣環(huán)流角度進行分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干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的河谷地帶。因為新平縣元江谷地所處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地勢較低,氣溫較高;從地形看,受山地阻擋,冬夏季均位于背風坡,氣流下沉增溫,氣溫高;降水較少,加劇蒸發(fā),干旱,故形成了干熱河谷。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熱河谷是四周被濕潤環(huán)境包圍而下部較干旱、溫度較高的獨特河谷,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qū),以橫斷山區(qū)的河谷地帶最為常見。如圖示意橫斷山區(qū)位置(左圖)及橫斷山區(qū)中同緯度甲、乙兩山地的垂直帶譜(右圖)。
(1)指出乙山地基帶植被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并簡述判斷理由。
(2)分析橫斷山區(qū)多干熱河谷的原因。
【答案】(1)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理由:乙山地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基帶植被應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乙山地基帶植被為干熱河谷灌叢,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2)緯度較低,氣溫高;山脈南北縱列分布,山高谷深;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背風坡的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且谷地封閉,熱量不易散失,導致“熱”(氣溫高);山地阻擋夏季風挾帶的水汽進入河谷,且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降水,導致“干”(降水少)。
【分析】本題以橫斷山區(qū)干熱河谷為材料,涉及植被帶的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以及影響氣候的因素,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
【詳解】(1)由材料可知乙山地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故其山地基帶植被應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乙山地基帶實際植被為干熱河谷灌叢,不符合該地的地帶性植被分布特征,故其反映的是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2)該區(qū)域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太陽輻射強,熱量條件好;該區(qū)域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背風坡的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且谷地封閉,熱量不易散失,導致“熱”(氣溫高)。橫斷山山脈南北縱列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封閉,河谷地帶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使得河谷地區(qū)降水少,導致“干”。
2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組調查發(fā)現(xiàn),在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的緩坡上發(fā)育著一定厚度的黃土狀物質,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廣布古堰塞湖沉積物(下圖)。在冬春季,常見谷風裹扶著塵土從谷底吹向谷坡。
(1)說明金沙江古堰塞湖沉積物的形成過程。
(2)分析金沙江干熱河谷段冬春季谷風勢力強的原因。
(3)該研究小組根據(jù)谷風猜測,該地黃土狀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積物;后通過實地調查和實驗,獲取了足夠證據(jù)。推測該研究小組獲取的主要證據(jù)。
【答案】(1)金沙江地處板塊交界處,多斷裂帶且地震活動頻繁,易引發(fā)滑坡;滑坡堆積體堵塞金沙江河道,形成古堰塞湖;水體流速變緩,沉積大量的湖相沉積物。
(2)該河谷段地處橫斷山區(qū),多縱向山脈,河谷受冬季風干擾?。簧礁吖壬?,相對高差大,谷風作用距離長;冬春季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山坡與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氣溫差大);植被稀少,對谷風削弱作用較弱(摩擦力較?。?br>(3)黃土狀物質空間分布與古堰塞湖沉積物臨近;粒徑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細;物質組成與古堰塞湖沉積物相似;堆積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積物的沉積年代。
【分析】本題以金沙江部分干熱河谷為材料,涉及堰塞湖、谷風以及風沙地貌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圖中部分河段存在古堰塞湖,說明該段河谷中頻繁發(fā)生的滑坡導致大量沉積物進入河谷,區(qū)域地處板塊交界附近,地殼活躍,多地震活動,斷裂發(fā)育,容易引起滑坡;大量沉積物進入河谷改變了河流局部的水沙關系,致使河谷泥沙強烈堆積,特別是滑坡堆積體導致在壩體上游形成堰塞湖后,上游水流速緩慢,進而在河谷中沉積了大量的湖相沉積物。
(2)該地處于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相對高差大,谷地與山坡的差異大,谷風的作用距離較長;該地具有重重山脈,河谷地區(qū)的谷風受冬、夏季風干擾?。划?shù)囟杭窘邓?,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山坡與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氣溫差大;冬春季部分植被落葉,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對谷風的阻擋作用較弱。
(3)通過調查可發(fā)現(xiàn),黃土狀物質空間分布與古堰塞湖沉積物臨近,有可能同源;通過調查可發(fā)現(xiàn),黃土狀物質粒徑離古堰塞湖沉積物越近,顆粒越粗,相反越細,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細,表明黃土狀物質可能是風力搬運至此沉積形成;通過實驗可發(fā)現(xiàn),兩地物質組成是相似的;通過實驗可發(fā)現(xiàn),黃土狀物質的堆積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積物的沉積年代,因此黃土狀物質主要來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積物。坡向
經(jīng)緯度
區(qū)段
海拔(米)
坡度(度)
優(yōu)勢種
植被覆蓋度(百分比)
陰坡
103°8'30"E26°14'38"N
穩(wěn)定區(qū)
1550-1600
16
扭黃茅、蕓香草、擬金茅
92.2
失穩(wěn)區(qū)
1500-1550
25
蕓香草、扭黃茅
62.2
堆積區(qū)
1450-1500
30
鬼針草
27.6
陽坡
103°8'6"E26°15'15"N
穩(wěn)定區(qū)
1500-1600
25
扭黃茅、田箐、黃背草
92.1
失穩(wěn)區(qū)
1400-1500
30
扭黃茅、田箐、藎草
62.7
堆積區(qū)
1300-1400
40
藎草、鐵莧菜
32.2

相關學案

高頻考點25 霜-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這是一份高頻考點25 霜-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共1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解題技巧,專項突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頻考點21 季節(jié)的判斷-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這是一份高頻考點21 季節(jié)的判斷-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共2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解題技巧,專項突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頻考點20 季風-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這是一份高頻考點20 季風-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共18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思維導圖,解題技巧,專項突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高頻考點15 島效應(渾濁島 霧島 濕島 干島 綠島 雨島 熱島)-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5 島效應(渾濁島 霧島 濕島 干島 綠島 雨島 熱島)-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3 冰雹-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3 冰雹-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2 天文觀測-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2 天文觀測-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0 太陽視運動-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高頻考點10 太陽視運動-2025屆高考地理高頻考點專項突破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