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
2.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 共44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為“2024年元旦部分地區(qū)北京時間整點時刻晨線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 甲地日出時,新年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
A. 4/9B. 1/18C. 1/2D. 1/6
2. 該日甲、乙兩地的晝長差值約為( )
A. 40分鐘B. 1小時20分C. 2小時D. 2小時40分
3. 該日,甲地看到日出的時間要比乙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兩地的( )
A. 緯度差異B. 經度差異C. 天氣差異D. 海拔差異
下圖為某地地質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圖中村落位置的地質構造與河流流向分別是( )
A. 背斜,西流向東B. 向斜,西流向東
C. 背斜,東流向西D. 向斜,東流向西
5. M、N兩地之間地層剖面示意圖最有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下圖為北海道島和凱爾蓋朗島輪廓示意圖(圖幅大小相同)。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6 據(jù)圖可判斷( )
A. 北海道島面積大于凱爾蓋朗島
B. 北海道島位于凱爾蓋朗島西北方向
C. 北海道島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小
D. 北海道島海域表層海水鹽度更小些
7. 形成凱爾蓋朗島海岸線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 海浪侵蝕B. 風力侵蝕C. 河水侵蝕D. 冰川侵蝕
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風相當?shù)湫?,風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風也對山、谷風產生一定影響,圖1示意天山天池氣象站周邊區(qū)域等高線分布,圖2示意該氣象站某年7月27日06時到28日15時的氣溫、相對濕度的變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8. 7月27日16時,該氣象站的相對濕度和風向分別是( )
A. 濕度高東南風B. 濕度低西北風C. 濕度高西北風D. 濕度低東南風
9. 圖示時段,影響氣象站山風與谷風差異是( )
A. 受天池影響,山風較谷風快B. 受河谷地形影響,山風較谷風慢
C. 受植被覆蓋率影響,山風較谷風時間長D. 受晝夜長短影響,山風較谷風時間短
10. 冰川風也對山、谷風產生一定影響,并且一天中不同時段影響程度不同,推測冰川風對天池氣象站附近山谷風影響有( )
①冰川風加強了山風 ②冰川風加強了谷風
③冰川風效應午后最為顯著 ④冰川風效應凌晨最為顯著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干線是指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面,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密度更小。露點溫度則是指空氣到達冷卻飽和時的溫度,其數(shù)值越大,空氣濕度越大。下圖為某時刻北半球某地氣象要素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此刻干線附近的氣團性質主要表現(xiàn)為( )
A. 東側暖干,西側冷濕B. 東側暖濕,西側熱干
C. 東側暖干,西側熱濕D. 東側暖濕,西側冷干
12. 發(fā)生強對流天氣的區(qū)域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3. 甲鋒面未來移動方向可能為( )
A. 東北B. 東南C. 西南D. 西北
青藏高原作為亞洲水塔,其獨特的冰川地貌對全球變暖極其敏感,大氣0℃層高度是決定青藏高原冰川地貌消融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下圖示意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氣O℃層高度平均值的空間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決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氣0℃層高度的直接原因是( )
A. 太陽輻射B. 地面輻射C. 地面反射D. 大氣逆輻射
15. 導致甲、乙兩地夏季大氣0°C層高度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 緯度位置B. 海陸位置C. 季風環(huán)流D. 海拔高低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暖對土壤有機碳密度影響顯著。云南省表層(0~20cm)土壤有機碳密度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現(xiàn)象。下圖示意1986年和2010年該省不同海拔范圍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 導致該省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隨海拔呈單峰變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降水B. 溫度C. 地形D. 植被
17. 1986—2010年,該省以下海拔范圍中,當?shù)厝祟惢顒右鸬谋韺油寥烙袡C碳密度變化量最大的是( )
A. 5000m
壤中暴流主要指在降水過程中,由于山坡表層透水性很強,降雨會快速下滲并蓄積在相對不透水層或者土壤—基巖界面上,形成了土壤暫態(tài)飽和區(qū),進而產生飽和(或近飽和)側向流動現(xiàn)象,區(qū)別于水體在土壤非飽和區(qū)的流動,是誘發(fā)自然災害的重要的產流機制之一。非飽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氣,土壤中的水分不完全飽和的狀態(tài)。下圖為壤中暴流形成機理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8. 包氣帶中甲、乙、丙、丁的合理分布是( )
A. 枯枝落葉層、沉積層、有機質層、風化層
B. 風化層、有機質層、枯枝落葉層、沉積層
C. 枯枝落葉層、有機質層、沉積層、風化層
D. 有機質層、枯枝落葉層、風化層、沉積層
19. 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備的條件有( )
①土壤入滲率上層小、下層大 ②水源供給量充足
③飽和帶透水性強 ④坡面坡度較大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20. 以下地形區(qū)中,滑坡災害多由壤中暴流誘發(fā)的是( )
A. 黃土高原B. 華北平原C. 內蒙古高原D. 東南丘陵
M湖屬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殼斷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圖為M湖及周邊區(qū)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 M湖( )
A. 湖水較深,導致湖盆斷裂下陷B. 深居內陸,性質上是內陸咸水湖
C. 蒸發(fā)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緩慢D. 形態(tài)狹長,北部水溫高于南部
22. 圖中( )
A. 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變化大
B. 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補給來源
C. 枯水期時,甲河的補給主要來自M湖
D. 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結冰期長
第Ⅱ卷(綜合題共56分)
二、綜合題:(第23題~第25題)
2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xiàn)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圖1表示其主峰太白山的垂直自然帶譜。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東部,被譽為“西安市后花園”。圖2表示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周邊地理要素。
材料二:從秦嶺第二高峰鰲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戶外徒步線路——鰲太線,以山水形勝而出名。但其積雪多、難度大、危險性高,對戶外愛好者提出挑戰(zhàn),尤其以一段稱為“石?!钡穆范巫铍y,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1)根據(jù)材料簡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對周邊河流的生態(tài)作用。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地的帶譜名稱,并解釋乙?guī)ёV南、北坡帶幅差異產生的原因。
(3)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分析秦嶺石海的形成原因。
24.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圣克魯斯島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約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經常發(fā)生地震和火山噴發(fā)的地區(qū),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第二大島。圖1為圣克魯斯島位置示意圖。圖2為該島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圖。
材料二:圣克魯斯島受洋流和風的相互作用,具有獨特的氣候特征。島上的氣候分為明顯的熱季(1—5月)和涼季(6—12月)。中央山峰東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霧林,在涼季會出現(xiàn)云霧,尤其是涼季初期易出現(xiàn)不易擴散的成層云霧。觀測表明,近年來厄爾尼諾現(xiàn)象頻發(fā),極大地影響了圣克魯斯島的氣候特征。
(1)結合材料,描述圣克魯斯島的形成過程。
(2)比較該島高低地的降水特征。
(3)分析東南坡高地涼季初期易出現(xiàn)不易擴散的成層云霧的原因,并推測厄爾尼諾現(xiàn)象對其出現(xiàn)頻次的影響。
25.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新疆賽里木湖海拔約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風,流域內年降水量約257毫米,湖面年蒸發(fā)量約550毫米(比我國西北內陸其他湖泊蒸發(fā)量小很多),結冰期長達6個月。近60年來,賽里木湖流域氣候暖濕化,湖水鹽度隨之變化。組成湖岸的多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巖,近年來湖岸整體上出現(xiàn)坍塌趨勢,尤其以東岸坍塌最為嚴重。下圖為賽里木湖及周邊示意圖。
(1)結合圖文材料,分析賽里木湖年內蒸發(fā)量小的原因。
(2)指出近60年來賽里木湖鹽度的變化趨勢,并從氣候角度說明原因。
(3)分析近年來賽里木湖湖岸易坍塌的原因。
(4)結合材料,對東岸坍塌最為嚴重做出合理解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調研測試
高三地理
(考試時間:75分鐘 總分:100分)
注意事項
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
2.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第Ⅰ卷(選擇題 共44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3題答案】
【答案】1 C 2. D 3. A
【4~5題答案】
【答案】4. B 5. A
【6~7題答案】
【答案】6. A 7. D
【8~10題答案】
【答案】8. B 9. D 10. A
【11~13題答案】
【答案】11. B 12. D 13. B
【14~15題答案】
【答案】14. B 15. A
【16~17題答案】
【答案】16. D 17. B
【18~20題答案】
【答案】18. C 19. C 20. D
【21~22題答案】
【答案】21. C 22. A
第Ⅱ卷(綜合題共56分)
二、綜合題:(第23題~第25題)
【23題答案】
【答案】(1)該保護區(qū)處于河流發(fā)源地,利于提供優(yōu)質水源;保持水土,減輕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徑流,減輕旱澇災害。
(2)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乙?guī)ёV南、北坡帶幅差異產生的原因南坡水熱條件好,乙?guī)ёV的下界海拔高。
(3)石海處?海拔高,氣溫低,植被因熱量不足無法生長,導致巖石裸露;地質條件復雜,巖石破碎;降水量較少,晝夜溫差大,巖石在凍融風化作用下破碎,形成大量的碎石,覆蓋在地面上,形成石海?。
【24題答案】
【答案】(1)位于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海底多火山活動,熔巖不斷堆積,最終露出海面成為島嶼。
(2)高地年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高地雨季長,出現(xiàn)兩個峰值。
(3)涼季初期,圣克魯斯島受東南信風控制明顯;圣克魯斯島東南部海域受寒流影響,水溫低;東南信風將寒流冷卻的空氣帶到圣克魯斯島;氣流抬升過程中溫度降低,水汽凝結;與上部較暖空氣形成逆溫層,大氣穩(wěn)定,云霧成層,不易擴散。
涼季初期成層云霧出現(xiàn)的頻次降低。
【25題答案】
【答案】(1)湖面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受冰川融水補給影響,湖水水溫較低;湖面結冰期長,蒸發(fā)歷時較短。
(2)變化趨勢:鹽度降低。原因: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多,氣候變濕,降水量增加,匯入的淡水量增加,對湖水起到稀釋作用。
(3)湖泊水位上漲,湖岸巖性較軟,抗蝕能力弱;風力作用的加持。
(4)匯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漲;湖岸巖性抗侵蝕能力弱;東岸是迎風岸,易受風浪、湖冰的沖擊;東岸湖岸相對陡峭。
這是一份2025泰州中學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地理PDF版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江蘇省泰州市靖江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泰州靖江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3月試題地理含解析,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