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案寫在答題卡上,交卷時只交答題卡。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①《論語·學而》中寫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此為起點,書中相繼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等觀點。
②如果從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角度對其加以審視會發(fā)現(xiàn),《論語》圍繞自我了解與自我實現(xiàn)等問題,進行了關于自我認同的一系列建構。
③《論語》中認為不怨恨是面對負面評價時的正確態(tài)度?!墩撜Z·學而》中寫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臨認同危機時所采取的基本態(tài)度??鬃诱嬲艿綗o限的敬仰和尊崇是從漢代開始,而在其所處的春秋時期,孔子也會遭遇負面評價。如《論語·子罕》中記載:“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該評價頗有諷刺意味,博學與一無所成的鮮明對比,幾乎要讓人對孔子的博學都有所質疑,而孔子面對質疑真正做到了“不慍”。
④同時,孔子并不一味屈從他人的評價。如《論語·八佾》中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勇勚唬骸嵌Y也?!笨鬃赢敃r已經(jīng)以知禮而聞名鄉(xiāng)里,但他入太廟助祭時卻凡事都要問清楚,因而便有人質疑他不知禮。對此,孔子并未急于辯解自己是否知禮,而是從禮的內涵出發(fā)來回應對方:凡事都問仔細才真正符合禮的要求。這樣,對方的質疑便不攻自破。
⑤當面臨認同危機時,孔子在態(tài)度上展現(xiàn)出的君子之風,根本上源自思維上的“內自省”的歸因方式。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韋納將行為結果的歸因分為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內部歸因著重從個體自身尋找行為或結果成敗的原因。
⑥當面對認同危機時,孔子所采取的是內部歸因的思維方式。《論語·憲問》中寫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衛(wèi)靈公》中也有相似的闡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br>⑦作為一本語言上高度精練的經(jīng)典語錄,《論語》卻不斷重復了這兩句意思頗為相近的話,從這種一再重申中可以想見孔子對自我審視的注重。
⑧在個體的精神和實踐活動中,孔子強調自我實現(xiàn)的重要性。自我實現(xiàn)往往表現(xiàn)為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贊許。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審視,儒家所主張的經(jīng)世致用的入世哲學,具有鮮明的自我實現(xiàn)色彩?!墩撜Z·衛(wèi)靈公》中寫道:“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睂τ谒说牟涣私猓鬃涌梢蕴谷幻鎸?,但對于終其一生無法達成自我實現(xiàn)卻感到深深的遺憾。
⑨孔子反對懶惰懈怠,主張積極的自我實現(xiàn)?!墩撜Z·公冶長》中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睂τ趯W生宰予大白天睡覺不學習的行為,向來溫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嚴厲斥責。
⑩如果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讀,孔子上述觀點所要表達的正是,不應當僅滿足于飽食、安睡這樣的生理需求,一個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同時,孔子也主張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達成自我實現(xiàn)。
(摘編自蘆春艷《自我認同的建構對大學生成長的啟示》)
材料二:
①吉登斯認為,自我認同關涉身份認同、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等等。他給自我認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認同”是指在現(xiàn)代性的條件下,“個體依據(jù)其個人經(jīng)歷所形成的、作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②我們知道,“認同”既具有“自我歸類”的屬性,即指某人與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質或者狀況,又具有區(qū)別于他人的、鮮明而不同的個性化的社會特質。這就是說,認同同時具有“求同”與“存異”兩個方面,二者共存于人類認知活動的同一過程。
③在某些社會里,社會整合與系統(tǒng)整合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而在當代社會里,個人定位非常寬泛和豐富多樣,包括家庭、工作場所、鄰里、城市、民族——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系統(tǒng),都展現(xiàn)出系統(tǒng)整合的特征,它們把日常生活與大規(guī)模的時空延展關聯(lián)起來。
④身份認同首先是個體的人所擁有的東西,進而轉化為特定群體所秉持和堅守的理念和意識,并最終成為特定種類的社會認同的基礎。
⑤個人定位決定了個體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不同的定位賦予了個體不同的社會身份,也對個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當個體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強烈認同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有更積極和更清晰的理解,進而更主動地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更加協(xié)調有序的發(fā)展;而一個更有序的社會又會提供給社會中的個體更多的福利和饋贈,從而形成了個體和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
⑥但是,一旦個體對自己的定位無法產生認同,那么他就很難在這個社會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從而對他所在的社會產生異質感。這時,社會和個體之間的互動就會被打破,個體無法從社會中得到良性的評價,也無法給予社會良性的互動和訴求,社會和個體之間的關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滯,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⑦現(xiàn)代性社會的人類認同顯示出各種流動性的標簽和跡象。時空分離打破了人類認同的傳統(tǒng)格局,人們之間的相互認同也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和血緣性的交流模式,使得認同活動不再僅僅聚焦于自我傳統(tǒng)體系內的所謂文化認同;人們依托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技術的全球化,廣泛而頻繁地接觸和交流異質文化,引發(fā)了認同選擇的危機。
(摘編自邢媛《吉登斯的現(xiàn)代性自我認同品格思想研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孔子在面臨認同危機時,能展現(xiàn)出君子之風,注重自我審視,這體現(xiàn)了他內部歸因的思維方式。
B.孔子入太廟助祭時凡事都要問清楚,引起了別人的質疑,而孔子認為自己這樣做才真正符合禮。
C.自我認同包含“求同”和“存異”,是在現(xiàn)代性的條件下,依據(jù)個人經(jīng)歷的、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D.當代社會里,從街道到城市到國家再到整個世界的社會整合與系統(tǒng)整合兩者顯示出完全的重合度。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需求理論上看,孔子認為君子不該僅滿足于基礎的生理需求,而應該有更高層次精神方面的追求。
B.材料一的第③段和第⑧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對他人評價時所展現(xiàn)的坦然態(tài)度,但以此論證的觀點不同。
C.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動求夸,這種行為反映出他們試圖通過他者的積極回應來求得社會認同。
D.當下,傳統(tǒng)的認同格局被打破,人們更容易與外界交流,自我傳統(tǒng)體系內的所謂文化認同被消解。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B.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C.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
4.材料二第⑤⑥段在論證和語言兩方面都體現(xiàn)出較強的邏輯性,請簡要分析。(4分)
5.當下一些年輕人調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起。請結合材料,談談“45度青年”該如何構建自我認同。(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題。
白頭灘
楊秋明
汀江,日夜不息地流淌著,由北往南,亙古不變。
發(fā)富、發(fā)貴是同胞兄弟,汀江上航船的好把式。他們剛接到任務,負責把一批緊缺的食鹽和藥材從白石角送到紅石渡,再由紅石渡經(jīng)挑工秘密送往江西。
白頭灘在白石角到紅石渡的中部,地處小桃河匯入汀江的交叉口,整個灘頭連綿一里有余,河道寬闊。
民團團長鐘發(fā)奎借口剿匪,在白頭灘的中部設一個檢查卡,扼住了幾百里水路的咽喉。
這時候,發(fā)富、發(fā)貴正和秘密交通隊長湯武一起??粗鴿M目猙獰的連綿灘頭,看著沙灘上綁著的三個曾經(jīng)一起運送物資的同志,①他們一臉凝重。目光越過白頭灘,望著對面蔥郁的大山,他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兒時在小桃河玩耍時的情景——河水清澈涼爽,河道縱橫交錯,兩岸有許許多多的溶洞。
“小桃河溶洞的那一頭會不會有出口?”看著發(fā)呆的哥仨,發(fā)富的老婆茶花隨意一說。
“啊,真有可能!”
哥仨幾乎同時跳起來。他們連忙備好砍刀、鳥銃和油松枝,躍上舢板船,向小桃河口劃去。兩岸溶洞密布,神秘莫測。
發(fā)富、發(fā)貴兒時跟隨爺爺在汀江沿線風里來雨里去,沒少到過這些溝溝壑壑。他們記得每次發(fā)大水,爺爺總能從里面捕撈出大量雪花花的鰱魚。
但爺爺警告說,誰家的叔叔、誰家的爺爺,進去了就沒再出來,你們將來不能亂闖!爺爺去世后,他們的確沒有進來過。
他們循著爺爺當年的路線,把舢板船劃進溶洞里的暗河。溶洞里陰森濕冷,滴滴答答的水簾很有幾分神秘,偶爾也會有一兩只石燕飛過。河水閃閃發(fā)亮,最深處也不過一丈,一竹篙就能撐到底。
發(fā)富負責撐船,發(fā)貴打著火把,湯武舉目張望,尋找任何可能的出口。但七轉八拐,繞了大半天,最終又回到入口處,只好原路返回家。
湯武臨時有事,回紅石渡去了。發(fā)富像泄了氣的皮球,有氣無力地躺在竹床上,任憑茶花怎么問他,只是不吭一聲。發(fā)貴在另一頭的廂房里,坐在床頭抽著旱煙,老婆桂花給熟睡的孩子擦腳,嘴里卻絮絮叨叨地說:“發(fā)大水時魚從哪里來的?不可以循著魚的來路找找嗎?”
“可是老天爺能送來一陣大雨嗎?”②發(fā)貴的臉色無比凝重。
“東閃晴,西閃雨。剛剛我看到西邊一閃一閃的,估摸著要下大雨了。到時你帶上我,我來幫你找。”桂花走過去,心疼地抱住自己的男人。
一夜無眠,發(fā)貴眼前老是晃動著爺爺?shù)纳碛啊?br>天還沒亮,他就偷偷地帶上香燭,來到對面山頭,跪在爺爺?shù)膲炃?,摩挲著墓碑上的字,希望爺爺保佑他找到新通道?br>不知跪了多久,天空慢慢烏云密布,繼而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碑前的香火瞬間被澆滅了,發(fā)貴哈哈大笑起來:“爺爺啊,我的親爺爺,您是在幫我尋找鰱魚的來路嗎?”他飛奔著往家里跑去。
桂花站在門前,雙手接著從屋檐口流下來的雨水,看見發(fā)貴回來,大聲喊道:“我們可以去撈魚了!”發(fā)貴看著老婆高興的樣子,傻傻地笑了。
換好衣服,和發(fā)富商量,哥倆覺得家里人值得信任,于是帶上桂花,跳上舢板船,再次往小桃河口劃去。
果然,從岔道口開始有鰱魚漂出來。他們循著鰱魚漂出來的河道,一個岔道挨著一個岔道往里面劃,一連三個岔道都是斷頭路。
來到第四個岔道口,這是一個又矮又窄的洞口,周圍長滿了水草,很容易被忽視。在火把的映照下,只見大量雪白的鰱魚從低矮的洞口涌出,接著是帶著樹葉枯枝的洪水。
就這里了,三個人高興極了,舉起竹篙、船槳一陣亂舞。舢板船劇烈搖晃著,濺起陣陣水花。
進得洞口,巖洞變得寬闊起來,洞頂不住地有水珠滴落。忽然,一陣涼透骨髓的冷風從四周包圍過來,桂花一聲尖叫,手指前方,瑟瑟發(fā)抖。發(fā)富、發(fā)貴抬起頭,看見一條巨蟒盤旋在一丈開外的巖石上。舢板船還在向前移動,眼看離巖石越來越近了,蟒蛇或許受到了驚嚇,長長的尾巴用力一掃,桂花被掃了個正著,一個跟斗栽進了水里。發(fā)富抓起鳥銃,朝蟒蛇的頭部就是一槍,蟒蛇從巖石上栽了下來,消失在湍急的洪水中。也就在槍響的同時,發(fā)貴一躍跳進水中去救桂花。水流很急,而且暗流涌動,發(fā)貴一入水,就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往深處拽。他趕緊屏住呼吸,用手緊緊抓住一塊突出的巖石,穩(wěn)住身子,一寸一寸往上移。好不容易浮出水面,發(fā)富連忙伸出竹篙,把發(fā)貴拉上船。
兄弟倆把小船往外撐,來到主河道,回望內河,那里仿佛有無數(shù)妖魅在水中起舞。但是不假思索,他們同時跳進河里四處搜索,希望內河的水能把桂花沖出來,可直到筋疲力盡,仍一無所獲。爬到船上,兩個男人抱頭痛哭,天空好像瞬間崩塌了。
湯武從紅石渡返回,聽茶花說哥倆已經(jīng)去尋找出口了,急忙趕到小桃河。
河水漸漸下降,洞中也不再有鰱魚涌出,河道里翻滾著白色的浪花,周圍漆黑一片。哥仨會合,強壓著內心的悲痛,③神色凝重地慢慢向前劃。河道時寬時窄,時深時淺。不知過了多久,前面透出了大片光亮。在白頭灘上游三里多路的地方,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個隱秘的出口,剛好可容納舢板船出入。
桂花在哪兒呢?
當天夜里,哥仨又偷偷地去尋找,終于在下游的羊牯灘發(fā)現(xiàn)了桂花的尸體。發(fā)貴悄悄地把桂花埋在爺爺墳墓的下首,他沒再流淚,④臉上寫滿了凝重。
一條新的交通線繞開了那段灘頭,可貴的物資源源不斷地安全運出。
白頭灘的巖石不再猙獰。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開頭交代運送食鹽和藥材的路線,意在強調雖然路途遙遠艱難、任務艱巨,但使命光榮、革命形勢光明。
B.發(fā)富他們在開辟新的交通線時,經(jīng)歷多次失敗,這說明自然環(huán)境惡劣、敵人封鎖嚴密以及他們斗爭經(jīng)驗不足。
C.小說中的桂花智慧、賢惠、勇敢,她支持丈夫革命,在幫助丈夫等人尋找新交通線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白頭灘的巖石不再猙獰”,既是客觀的環(huán)境描寫,也是主人公的主觀感受,蘊含著完成任務以后的豪情。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運用插敘的手法,敘寫發(fā)富、發(fā)貴兒時隨爺爺在小桃河捕鰱魚,并以爺爺?shù)木鏋橄挛膶懹鲭U埋下了伏筆。
B.小說描寫發(fā)貴祭拜爺爺求大雨的場景,從側面表現(xiàn)了爺爺在發(fā)貴心中的地位無比崇高,也表現(xiàn)爺孫倆感情深厚。
C,“那里仿佛有無數(shù)妖魅在水中起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河道的兇險,表現(xiàn)了兄弟倆經(jīng)歷劫難后的緊張恐懼心理。
D.小說通過設懸念、做鋪墊等藝術手法,在“疑無路”與“又一村”之間反復迂回,既引人入勝,又拓深主題。
8.文中四處畫橫線的部分都寫到“凝重”,請簡要分析人物在不同場景下的心理。(4分)
9.小說沒有寫戰(zhàn)爭的硝煙,卻充滿緊張感,請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談談作者是如何營造這種緊張氛圍的。(6分)
二、古詩文閱讀(共33分)
(一)文言文閱讀(共6小題,24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題。
材料一: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①轒辒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③,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節(jié)選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材料二: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第三十一章)
治國以正,用兵以奇,取天下以無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笔侵^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第六十九章)
(節(jié)選自《老子》,有刪改)
【注】①櫓:樓櫓,一種攻城器械,車上建有沒有覆蓋的望樓,以觀察敵情。②辒:四輪車,一種攻城器械。③堙:小土山。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的位置的答案標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將不勝A其忿B而蟻附之C殺D士E三分之一F而城G不拔者H此攻之I災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伐,夸耀,與《四章》中“自伐者無功”中的“伐”意義相同。
B.久,形容詞作名詞,與《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大”用法相同。
C.強,逞強,與《四章》中“強行者有志”中的“強”意義不同。
D.而,表假設,與《十二章》中“人而不仁”中的“而”用法相同。
12.下列句子的句式與雙下劃線句子“吾何以知其然哉”一致的是( )(3分)
A.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非不呺然大也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3.下列對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孫子認為,無論國、軍、旅、卒、伍,擊破他們都是用兵的下策,百戰(zhàn)百勝固然可取,但不是最高明的用兵之道。
B.老子指出,軍隊駐扎導致荊棘叢生,打仗之后必有荒年,所以君子不會用兵,這體現(xiàn)老子的“反戰(zhàn)”思想。
C.老子主張以正道治國,以奇術用兵,以無所作為取得天下,他贊同圣人所說的“無為”“好靜”“無事”“無欲”。
D.孫子說攻城是不得已,老子認為以道輔佐國君的人不靠兵力強行取天下,他們都認為交戰(zhàn)不是奪取天下的最好方式。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5.關于“用兵之法”,孫子和老子各有什么主張?請簡要概括。(4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6~17題。
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此詩
蘇軾
白酒無聲滑瀉油,醉行堤上散吾愁。
春風料峭羊角①轉,河水渺綿瓜蔓流。
君已思歸夢巴峽,我能未到說黃州。
此身聚散何窮已,未忍悲歌學楚囚②。
【注】①羊角:旋風。②楚因:本指春秋時被晉國俘虜?shù)某蠓蜱妰x,后借指被囚禁者,也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滑瀉油”言酒之順滑,也表示飲酒之多,引出下文的“醉行”與“散愁”。
B.頷聯(lián)中“料峭”“渺綿”既寫出了眼前之景的特點,也寄寓了詩人對前路的擔憂。
C.詩人想象文逸民回歸故里的情景,與自己即將遠赴黃州的窘境形成了鮮明對比。
D.尾聯(lián)用“楚囚”的典故抒發(fā)情感,含蓄委婉,豐富了作品的意蘊,深化了主旨。
17.《水調歌頭》中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對比本詩,蘇軾對“聚散”的感受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概述。(6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2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4小題,22分)
曾點言志,沒有《大學之道》中所說(1)“,”的齊治平的想法,卻只提沐浴、吹風、歌詠,似有胸無大志[甲]之嫌,而孔子居然還對他的話表示贊許,這就很耐人尋味了。而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可見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經(jīng)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
那么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①___________。比如孔子以“為山”為喻,闡釋了垂成易懈怠的道理,老子也說過(2)“,”(《四章》)。儒與道的這種關系并非中國文化兩千多年來發(fā)展的結果,而是人性使然。因此儒道兩家在作為學術流派產生之始,甚至產生之前,就已經(jīng)相互影響、相互補充。
帶著這個假設,我們再來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說的“治國愛民”這些話了。莊子雖然總是批評儒家,但也同意“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乙]
如果老莊真如他們所說的完全棄塵絕世,就應該像《論語》里提到的幾位隱士——接輿、長沮、桀溺等——[丙]一樣,連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談著書立說、設帳授徒了。可見老莊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會責任感這一方面,他們②__________。
同源異流是儒道互補的根本特征,只不過孔孟關注的是人的社會性和文明秩序的發(fā)展,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老莊關懷的是生命與心性的和諧自然,精神的絕對自由,如《五石之瓠》中莊子對大葫蘆用處的闡釋(3)“,”。
他們都重視人性和社會問題,只是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千年之后,既有曹操《短歌行》中以高山大海為喻——(4)“,”,抒發(fā)自己廣納賢才的胸襟和有為于天下的壯志;也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5)“,”所表達的持守愚拙本性、不爭世俗名利的淡然。但無論二者的差異多么大,卻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補,兩千多年來不但發(fā)展為中國文化的基調,反而[丁]已然內化成中國人獨有的人格特征。
18.補寫文中(1)~(5)處的空缺部分。(10分)
19.下列對原文甲、乙、丙、丁四處相關內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處“胸無大志”意為“心中沒有遠大的志向”,此處使用不當。
B.[乙]處標點使用錯誤,此處屬句中的引用,句號應放在引號的外面。
C.[丙]處的破折號使用正確,兩個破折號標示插入解釋說明。
D.[丁]處的“反而”應該改為“而且”,與前面的“不但”相對應。
20.請在文中①②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1.反證法是一種常用的論證方法:首先做出某個假設,然后推出其與定理、事理或已知條件矛盾,從而證明假設不成立,以此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試分析第四段所用的反證法的推理思路。(5分)
四、寫作(共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幾千年來,古老的經(jīng)典常讀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時間的淬煉中,愈顯活力和價值。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蘭州一中2024-2025-1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文答題卡

班級
姓名
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
1 [A] [B] [C] [D] 6 [A] [B] [C] [D] 12 [A] [B] [C] [D] 19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3 [A] [B] [C] [D]
3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非選擇題(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
4.(4分)
5.(6分)
8.(4分)
9.(6分)
10.(3分)
[A][B][C][D][E][F][G][H][I]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效!
14.(8分)(1)
(2)

15.(4分)

17.(6分)

18.(1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20.(4分)
① 。
② 。
21.(5分)
22.寫作(60分)
蘭州一中2024-2025-1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答案
1.D
2.D
3.A
4.①論證方面:層次清晰,正反辯證,先講個人定位的作用,再闡述個體對自己的定位是否認同所產生的不同影響,突出個體身份認同與社會發(fā)展的辯證關系,邏輯嚴密。②語言準確,多用表達嚴密的長句闡述自己的觀點,準確使用關聯(lián)詞如“進而”“但是”“從而”等,構建邏輯關系。(每點2分)
5.①正確面對他人的評價。不怨恨,也不一味屈從,向內探索,在生活中更注重向內審視自己。②達成自我實現(xiàn)。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體驗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贊許。③準確進行個人定位。當個體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強烈認同的時候,會更主動地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每點2分)
6.C
7.B
8.①眼前形勢緊張,環(huán)境險惡,“凝重”表現(xiàn)了哥仨的緊張和擔憂;②事情陷入僵局,“凝重”表現(xiàn)了發(fā)貴對能否及時下雨的憂慮;③桂花生死未卜,三人尋而未得,“凝重”表現(xiàn)了哥仨的悲痛;④發(fā)貴埋葬桂花,“凝重”表現(xiàn)了沉重復雜的心理。(每點1分)
9.①通過惡劣的環(huán)境渲染。小說描寫了白頭灘的猙獰、溶洞的陰冷、湍急錯綜的暗流等,渲染了緊張的氛圍;②通過緊張的情節(jié)體現(xiàn)。哥仨的任務艱巨、同志被綁、尋找出口、桂花落水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節(jié),充滿了緊張感;③通過細致的人物描寫反映?!澳亍薄巴低怠薄耙宦暭饨小薄吧l(fā)抖”等人物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讓讀者產生畫面感,生發(fā)出緊張的心理。(每點2分)
10.CFH
11.A
12.D
13.B
14.(1)不是因為要想與這孩子的父母結交,不是因為要想在同鄉(xiāng)朋友中博取名譽。
(2)兵器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憎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用它。
15.①孫子主張謀攻之法,挫敗敵人的謀略,通過智謀來克敵取勝;攻城略地,耗材耗兵的戰(zhàn)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②老子主張以奇術用兵,不做主導者而做賓從者,不進而退;不能輕敵,且要懷有悲憫之心。(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C
17.①本詩中,蘇軾對與好友的離散分別,內心極為痛苦,慨嘆人生的聚散何時才能到頭,此一分別就很難再見,甚至是生死相隔。內心充滿了悲傷,但又努力克制傷感;②在《水調歌頭》中,蘇軾認為人生聚散如月亮圓缺一樣平常,即使相隔千里,但共沐月光,心就在一起。內心充滿了坦然,表達了超脫曠達的態(tài)度。(每點3分)
18.(1)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2)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3)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5)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19.A
20.①儒中有道,道中也有儒。②與孔孟是一樣的。
21.第二段先假設老莊完全棄塵絕世,推斷出在此條件下他們應該不問世事,甚至連姓名都不留。(2分)而事實是老莊著書立說、設帳授徒,這與推論相違背,故而假設錯誤,所以最終得出結論——老莊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3分)
22.略

相關試卷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docx、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答案docx、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答題卡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

這是一份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Word版附答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

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Word版附解析)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附答案)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附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