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從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一項)
2024年1月,全球運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山東省海陽市附近海域發(fā)射成功。如圖為海陽市位置示意圖和火箭海上發(fā)射場景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此次發(fā)射地所在海域是( )
A. 渤海B. 黃海C. 東海D. 南海
2. 與陸地發(fā)射場相比,利用大型發(fā)射船在海上發(fā)射火箭的主要優(yōu)點是( )
A. 機動靈活,可發(fā)射點位多B. 位置固定,便于日常維護
C. 平臺穩(wěn)固,受風浪影響小D. 遠離陸地,晴朗天氣較多
【答案】1. B 2. A
【解析】
【1題詳解】
我國領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由材料可知,此次發(fā)射在山東省海陽市附近海域,屬于黃海。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與陸地相比,海上發(fā)射運載火箭的發(fā)射點選擇更加靈活,發(fā)射點位多,A正確;在海上發(fā)射火箭,位置沒有在陸地固定,平臺沒有在陸地穩(wěn)固,BC錯誤;陸地或海上都會受天氣影響,海上并不比陸地晴朗天氣多,D錯誤。故選A。
【點睛】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多千米,從北到南,瀕臨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都是太平洋的邊緣部分。
“人才紅利”是指利用充足的人才數(shù)量、優(yōu)良的人才質量、合理的人才結構形成的發(fā)展優(yōu)勢。隨著我國經濟、教育發(fā)展,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強,“人才紅利”正在形成。圖為1964年和2020年全國6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構成比例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我國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 )
A. 1964年,小學占比最高B. 大專及以上占比增幅最大
C. 2020年,初中占比最高D. 未上過學占比已下降為零
4. 為促使“人才紅利”形成,我國可( )
①加大養(yǎng)老投入②發(fā)展高新產業(yè)③提高教育水平④提高生育意愿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
【答案】3. C 4. B
【解析】
【3題詳解】
讀圖可知,1964年,未上過學的占比最高,A錯誤;我國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人口占比增幅最大,B錯誤;2020年,初中占比最高,為37%,C正確;我國未上過學的人口大幅減少,沒有下降為零,D錯誤;故選C。
【4題詳解】
“人才紅利”是指利用充足的人才數(shù)量、優(yōu)良的人才質量、合理的人才結構形成的發(fā)展優(yōu)勢。人才紅利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質支撐,我國可以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培養(yǎng)高科技人才,發(fā)展高新技術;②③正確;加大養(yǎng)老投入和提高生育愿望與培養(yǎng)人才無關,排除①④。故選B。
【點睛】近年來,隨著老齡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勞動力人口出現(xiàn)了規(guī)??s減的跡象。為了在新的勞動力供給條件下實現(xiàn)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推動建設宏大的知識型、技術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
端午時節(jié),龍舟浮水,大江南北,揮槳競渡。過去在南方興盛的龍舟運動,如今在北方和西北地區(qū)也熱絡起來,正呈現(xiàn)出“北移西擴”的趨勢,各類龍舟供不應求。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龍舟運動“北移西擴”的原因包括( )
①生態(tài)水系逐步完善
②龍舟運動觀賞性、競技性強
③南方龍舟產量過大
④人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慶習俗的喜愛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6. 在龍舟運動“北移西擴”過程中,新疆市場需求較大的龍舟類型可能是( )
A 標準龍舟B. 冰上龍舟C. 旱地龍舟D. 夜渡龍舟
【答案】5. B 6. C
【解析】
【5題詳解】
龍舟運動“北移西擴”的原因包括生態(tài)水系逐步完善、龍舟運動觀賞性、競技性強、人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慶習俗的喜愛;①②④正確;南方龍舟產量過大不是龍舟運動“北移西擴”的原因,③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
6題詳解】
新疆地處內陸,氣候干旱,新疆市場需求較大的龍舟類型可能是旱地龍舟。其余都不是新疆市場需求較大的龍舟類型。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新疆因為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陸地比熱小,升溫快,降溫也快。年溫差和日溫差都很大。
318國道是“西藏自駕游”熱門旅游線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 暑假從夏日炎炎的成都出發(fā),到達拉薩時充滿春天氣息,這主要因為( )
A. 深入內陸B(tài). 靠近海洋C. 緯度增高D. 地勢抬升
8. “怒江72拐”是318國道一段艱險與美景并存的山路,適合設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語有( )
①連續(xù)急彎,緩慢通行②懸崖路窄,謹慎駕駛③野象出沒,注意避讓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7. D 8. B
【解析】
【7題詳解】
由題干可知,暑假從夏日炎炎的成都出發(fā),到達拉薩時充滿春天氣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氣溫高;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因此氣候更加涼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這主要因為地勢抬升導致氣溫下降,D正確;兩地都深入內陸、都未靠近海洋、緯度相差不大,ABC錯誤。故選D。
【8題詳解】
“怒江72拐”是318國道一段艱險與美景并存的山路,地形崎嶇,適合設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語有:連續(xù)急彎,緩慢通行;懸崖路窄,謹慎駕駛;陡坡地段,小心落石,①②④正確;沿線沒有野象分布,不需要設置野象出沒,注意避讓的交通提示語,③錯誤。結合題意,故選B。
【點睛】318國道,是在中國華東、華中、西南地區(qū)的一條國道,起點為上海市黃浦區(qū),終點為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全程5476千米,經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四川、西藏八個省份,是中國最長的國道,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中國山水畫常以自然景觀為主要描繪對象。如圖為我國宋代著名山水畫《寒鴉圖》(局部),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9. 畫中景象除了描繪“群鴉寒塘”,還涉及到的地理要素有( )
A. 山巒疊嶂B. 草木蒼翠C. 雪霽嚴林D. 耕牛田舍
10. 畫中所描繪地區(qū)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最可能是( )
A. B. C. D.
11. 下列簡稱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現(xiàn)畫中景象的是( )
A. 臺B. 魯C. 贛D. 瓊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題詳解】
結合題意讀圖可得,此圖描繪的是我國某地冬雪消融時的景象,所以除了可以看到“群鴉寒塘”景象外,還可以看到“雪霽嚴林”的景象,C正確;圖中看不到群山景象,A錯誤;冬雪消融時不會出現(xiàn)草木蒼翠,B錯誤;耕牛田舍圖中未出現(xiàn),D錯誤。排除ABD,故選C。
【10題詳解】
由題意可得,畫中描繪地區(qū)有降雪,即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讀圖可知,A最低氣溫低于0℃,符合題意,A正確;BCD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0℃,基本不會出現(xiàn)冰天雪地的景象,排除BCD,故選A。
【11題詳解】
由題意可得,畫中描繪地區(qū)冬季月平均氣溫應在0℃以下,即位于我國北方,魯是山東省的簡稱,冬季會出現(xiàn)降雪景象,B正確;臺是臺灣省簡稱,贛是江西省簡稱,瓊是海南省簡稱,均無降雪,排除ACD,故選B。
【點睛】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從地理區(qū)域看是南方與北方地區(qū)分界線;從氣候看是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從降水看是800mm年等降水量線;從干濕地區(qū)看是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分界線;從氣溫看是一月0℃等溫線;從溫度帶看是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從耕地類型看是旱地和水田分界線;從糧食作物來看是小麥和水稻分界線等等。
紅嘴鷗是我國常見候鳥,濕地是其覓食、棲息和繁衍的主要場所,每年約有4萬只紅嘴鷗飛往昆明越冬。以保護紅嘴鷗為主題的“海鷗文化節(jié)”已在昆明連續(xù)舉辦了十五年。圖為紅嘴鷗遷徙路線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2. 紅嘴鷗選擇在昆明越冬,主要因為當?shù)兀? )
A. 冬季溫暖B. 森林廣布C. 人口稀少D. 湖泊稀少
13. 近年來,在昆明越冬紅嘴鷗數(shù)量增加,得益于當?shù)兀? )
A. 建設人工漁場B. 禁止人類觀賞C. 捕殺海鷗天敵D. 保護自然濕地
14. 昆明每年舉辦“海鷗文化節(jié)”,最可能在( )
A. 3~5月B. 6~8月C. 9~11月D. 12~次年2月
【答案】12. A 13. D 14. D
【解析】
【12題詳解】
越來越多紅嘴鷗選擇昆明周邊越冬,是因為昆明緯度較低,冬季相對溫暖,受寒潮影響小,適合紅嘴鷗越冬,A正確;濕地是其覓食、棲息和繁衍的主要場所,不是因為森林廣布,B錯誤;昆明是云南省會城市,人口集中并不稀少,C錯誤;當?shù)赜袕V袤的湖泊濕地,如滇池等,湖泊濕地給紅嘴鷗提供豐富和庇護場所,D錯誤。故選A。
【13題詳解】
紅嘴鷗是一種遷徙性候鳥,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薩哈林島、哈巴羅夫斯克等地,繁殖期后遷徙至中國南部、印度、東南亞等地越冬。近年來,在昆明越冬紅嘴鷗數(shù)量增加,得益于當?shù)乇Wo自然濕地,為紅嘴鷗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D正確;濕地是其覓食、棲息和繁衍的主要場所,不是因為建設了人工漁場,A錯誤;人們文明觀鳥、愛鳥意識不斷提高,沒有禁止人類觀賞,B錯誤;不能捕殺海鷗天敵,C錯誤。故選D 。
【14題詳解】
紅嘴鷗選擇在昆明周邊越冬,昆明每年舉辦“海鷗文化節(jié)”,應該在冬季,所以最可能在12~次年2月,此時為北半球的冬季,海鷗南遷到昆明過冬,D正確;3~5月為春季,A錯誤;6~8月為夏季,紅嘴鷗在北方,B錯誤;9~11月為秋季,C錯誤。故選:D。
【點睛】越來越多的紅嘴鷗選擇在昆明周邊越冬的原因是:①冬季相對溫暖,寒潮少;②廣袤的濕地提供了豐富的食物;③人們文明觀鳥意識增強。
油菜在我國分布極廣,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個大種植區(qū)。過去,冬油菜的北界在秦嶺—淮河一線,隨著抗寒育種的不斷突破,冬油菜種植區(qū)不斷向北延伸。圖4為我國部分地區(qū)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5. 圖示區(qū)域油菜開花日期( )
A. 南早北晚B. 南晚北早C. 西早東晚D. 西晚東早
16. 春油菜與冬油菜空間分布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陸B(tài). 緯度C. 地勢D. 土壤
17. 與過去比,冬、春油菜區(qū)分界線向北大幅移動,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全球變暖B. 品種優(yōu)化C. 使用地膜D. 南水北調
【答案】15. A 16. B 17. B
【解析】
【15題詳解】
讀圖分析可知,油菜開花日期南北相比較,南早北晚,南方地區(qū)緯度低氣溫高,開花早,北方地區(qū)緯度高氣溫低,開花晚,A正確,B錯誤;圖示區(qū)域沒有呈現(xiàn)東西方向的變化,排除CD。故選A。
【16題詳解】
讀圖可知,與冬油菜區(qū)相比,春油菜區(qū)的緯度較高,位置偏北,氣溫更低,春油菜與冬油菜空間分布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因素,B正確;海陸、地勢和土壤對其影響不大,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
【17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過去,冬油菜的北界在秦嶺—淮河一線,隨著抗寒育種的不斷突破,冬油菜種植區(qū)不斷向北延伸,所以與過去比,冬、春油菜區(qū)分界線向北大幅移動,最可能的原因是品種優(yōu)化,B正確;與全球變暖、使用地膜的關系小,與南水北調無關,排除ACD。故選B。
【點睛】1—8月是油菜花的季節(jié),也是旅游者向往的季節(jié)。油菜不僅僅是一種油料作物,更成為了一種農業(yè)生態(tài)旅游資源。影響我國東部地區(qū)油菜花開花時間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因素,緯度低氣溫高,開花早。
白鶴梁題刻位于重慶長江水道某島的天然石梁(稱為白鶴梁)上,記載著長江上游的水文資料。三峽庫區(qū)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沒在水下,在枯水季節(jié)會露出水面。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8. 白鶴梁所在省級行政區(qū)域的簡稱是( )
A. 川B. 渝C. 鄂D. 湘
19. 三峽庫區(qū)蓄水之前,白鶴梁露出水面的季節(jié)一般是( )
A. 春夏季B. 夏秋季C. 秋冬季D. 冬春季
20. 白鶴梁題刻記載的長江上游千余年的歷史枯水資料具有參考價值,可應用于( )
①長江上游的現(xiàn)代航運②北半球的環(huán)境變化研究
③長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設④南半球河流水位變化研究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8. B 19. D 20. A
【解析】
【18題詳解】
讀材料可知,白鶴梁題刻位于重慶長江水道某島的天然石梁(稱為白鶴梁)上,重慶簡稱渝,B正確;川是四川省的簡稱,排除A;鄂是湖北省的簡稱,排除B;湘是湖南省的簡稱,排除D。故選B。
【19題詳解】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配很不均勻,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相比之下,冬春季節(jié)雨水要少一些。故三峽庫區(qū)蓄水之前,白鶴梁露出水面的季節(jié)一般是冬春季節(jié),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0題詳解】
白鶴梁題刻記載的長江上游千余年的歷史枯水資料具有參考價值,可應用于長江上游的現(xiàn)代航運、北半球的環(huán)境變化研究、長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設,A①②③正確;白鶴梁位于北半球,故白鶴梁題刻并不能應用于南半球河流水位變化研究,④錯誤,排除BCD。故選A。
【點睛】白鶴梁題刻,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北的長江中一道與該段長江河道大致平行的天然石梁上。石梁東西長約1600米,南北寬約10~15米,與江水平行,被江水沖刷侵蝕為三段。石梁地勢低矮,一般淹沒在水下,只有冬春枯水時,才現(xiàn)“尊容”,為長江上游的水文古跡。
位于黃河支流岸邊的甘肅省定西市,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如今,這里已成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區(qū)。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
A. 植被覆蓋率高B. 黃河結冰期長C. 黃土土質疏松D. 夏季無降水
22. 如今,錯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動人的風景。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 )
A. 甲區(qū)域B. 乙區(qū)域C. 丙區(qū)域D. 丁區(qū)域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讀圖可知,黃土高原地區(qū)土質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tài),C正確,AD錯誤;黃河結冰期長不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B錯誤;故選C。
【22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讀圖可知,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乙區(qū)域,乙位于緩坡,適宜修梯田,B正確;甲是山頂,需要植樹造林戴帽子;丙是陡坡,需要退耕種草披褂子;丁是坡腳,需要筑壩蓄水穿靴子,ACD錯誤,故選B。
【點睛】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處在過渡地帶,各種要素相互交錯,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②黃土質地特殊,土質疏松,極易受流水的侵蝕。③夏季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④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時有發(fā)生,加劇了水土流失。 人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輪荒耕作制度,不合理的生產建設等。②破壞植被。
2022年5月11-13日,廣東省發(fā)生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涉及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多個地市氣象部門發(fā)布最高暴雨預警,當?shù)刂行W因此停課。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3. 此次當?shù)貧庀蟛块T發(fā)布的最高暴雨預警是( )
A. B. C. D.
24. 受此次強降雨影響,當?shù)乜赡艹霈F(xiàn)的氣象災害是( )
A. 沙塵暴B. 寒潮C. 暴雪D. 洪澇
25. 遭遇強降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①及時關好門窗 ②攜帶雨具外出玩耍 ③遠離洼地,不貿然涉水 ④遠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23. D 24. D 25. C
【解析】
【23題詳解】
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紅色級別最高暴雨預警,故ABC錯誤、D正確,根據(jù)題意,故選D。
【24題詳解】
暴雨是指在24小時內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受強降雨的影響,當?shù)乜赡艹霈F(xiàn)的氣象災害是洪澇,在我國,暴雨通常出現(xiàn)在夏季;寒潮和暴雪一般出現(xiàn)在冬季,沙塵暴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出現(xiàn),故ABC錯誤、D正確,根據(jù)題意,故選D。
【25題詳解】
遭遇強降雨天氣時,應該及時關好門窗,遠離洼地、不貿然涉水,也要遠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等,不宜攜帶雨具出外玩耍,故①③④正確,故選C。
【點睛】自然災害包括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其中氣象災害包括洪澇、干旱、寒潮、臺風、沙塵暴等。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請按要求作答)
26. 地圖繪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地圖、學習地理。運用表格數(shù)據(jù),繪制“中國人口分布圖”。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1)第一步,確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標。在上圖的圖例上方填寫該指標的名稱。
(2)第二步,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數(shù)據(jù)進行分級。若將數(shù)據(jù)分為五級,補充上圖圖例中第④層級的數(shù)據(jù)范圍。
(3)第三步,在人口數(shù)據(jù)分級后,根據(jù)圖例填繪各省級行政單位對應的層級圖案。將“江蘇、青海”兩省人口數(shù)據(jù)對應的圖案填繪到上圖中。
(4)完成“中國人口分布圖”后,接著可以確定我國人口地理界線。在上圖“A、B、C、D”四點中選擇合適的兩點,畫出人口地理界線,并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是____。
(5)人口分布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影響。參考示例,運用地理圖冊中的地圖,說明我國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示例 所用地圖:“中國的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圖
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東部地區(qū)處于季風區(qū),水熱條件適宜人類活動,人口稠密
所用地圖:“____”圖
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____
【答案】(1)指標:人口密度。標注如下插圖:
(2)第四級:300-550。標注如下圖。
(3)江蘇人口密度大于550人/km2,青海小于10人/km2,作圖見下圖。
(4)我國的人口分布界線為B黑河--C騰沖一線,分布特點;東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作圖如下:
(5) ①. 如: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 ②. 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氣候高寒,人口稀疏。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我國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為材料,涉及我國的人口密度、省級行政區(qū)的位置、人口分布特征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第一步,確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標。讀表可知,上表是我國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級行政區(qū)的人口密度,在圖例上方填寫“人口密度”即可。如圖:
【小問2詳解】
第二步,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數(shù)據(jù)進行分級。若將數(shù)據(jù)分為五級,補充上圖圖例中第④層級的數(shù)據(jù)范圍為300-550,因為第五級>550,第三級100-300,故第四級為300-550。如圖:
【小問3詳解】
讀表可知,江蘇省的人口密度為791人/km2,而青海省為8人/km2,按照圖例,將對應的圖例和對應的省區(qū)標注出該符號就可以。如圖:
【小問4詳解】
我國的人口地理界線是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標注兩點,連線即可。我國人口分布特點是:該線以東人口稠密,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43%,而人口占總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而人口僅占總人口的6%。作圖如下:
【小問5詳解】
如:所用地圖:“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圖,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氣候高寒,人口稀疏。如所用地圖:“我國干濕地區(qū)分布圖”,自然環(huán)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我國西北地區(qū)屬于干旱、半干旱區(qū),水資源不足,人口稀疏。
27. 【匡廬奇秀·大美廬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問題。
材料一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北瀕長江,鄱陽湖之濱,京九鐵路沿北部山麓而過。廬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1800mm以上,雨熱同期。廬山群峰聳立,多河谷和陡崖。山上云霧繚繞、瀑布直下、植被茂密,自然風光秀美。廬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近代以來,廬山以避暑勝地聞名于海內外,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廬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佳地,每年接待了大量國內外游客。
材料二下表為文人墨客游廬山寫下的詩詞。
下圖為廬山及附近地區(qū)地形圖
【知位置,開啟廬山之旅】
(1)閱讀材料一、材料二,請在中國行政區(qū)劃圖(下圖)中,用▲畫出廬山的大致位置。
【探自然,尋覓廬山之源】
(2)讀廬山及附近地區(qū)地形圖,你認為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可以反映廬山的自然地理特征,請將表格補充完整。(填寫一項即可)
(3)請在以上自然地理要素中任選其一,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廬山的自然地理特征。
(4)讀古詩《大林寺桃花》可知,山上桃花盛開時間明顯晚于山下。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5)只考慮流量因素,欣賞廬山瀑布的最佳季節(jié)是夏季。從地形和降水兩方面說明廬山多瀑布的原因。
【話人文,探索廬山之美】
(6)從人文條件,分析廬山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
【獻計策,預防廬山之患】
(7)雨季游廬山,游客需要防范哪些地質災害?試列舉兩種。
【答案】(1)如圖,
(2)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礦產)資源;山脈;生物)
(3)氣候:廬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1800mm以上,雨熱同期。地形:海拔較高,群峰聳立,多河谷和陡崖。水文:河流多急流和瀑布;植被:植被為森林,植被茂密: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如銅、錫、硫和氟等。生物:多樣性特征突出(答出一點即可,每點2分)
(4)山上海拔高,氣溫較低。
(5)廬山地形是山地,海拔較高,河流落差大;該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較多。
(6)廬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近代以來,廬山以避暑勝地聞名于海內外。
(7)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解析】
【分析】本題以廬山旅游資源和旅游業(yè)為材料,設置7道試題,涉及廬山的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合理提煉已學知識、合理作答的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據(jù)材料一可知,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北瀕長江,鄱陽湖之濱,京九鐵路沿北部山麓而過,可推知其位置如下:
【小問2詳解】
自然地理要素指的是涵蓋制圖區(qū)域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條件,如地勢、地貌、水文、氣候、土壤等, 讀圖可知,可以反映廬山的自然地理特征的自然地理要素有:氣候、地形、河流(水文)、土壤、植被、礦產資源、山脈、生物等。
【小問3詳解】
氣候: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1800mm以上,雨熱同期。地形:海拔較高,群峰聳立,多河谷和陡崖。水文:河流多急流和瀑布;植被:植被為森林,植被茂密: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如銅、錫、硫和氟等。生物:多樣性特征突出等。
【小問4詳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山上桃花盛開時間明顯晚于山下,主要是因為山上海拔高,氣溫低,植被生長滯后。
【小問5詳解】
只考慮流量因素,九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較多,所以欣賞廬山瀑布的最佳季節(jié)是夏季。廬山多瀑布是因為廬山地形是山地,海拔較高,河流落差大;多河谷和陡崖,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夏季降水豐沛帶來了徑流。
【小問6詳解】
從材料“廬山群峰聳立,多河谷和陡崖。山上云霧繚繞、瀑布直下、植被茂密,自然風光秀美。廬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近代以來,廬山以避暑勝地聞名于海內外,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可知,廬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近代以來,廬山以避暑勝地聞名于海內外,旅游資源豐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具有發(fā)展優(yōu)勢。
【小問7詳解】
廬山地勢起伏大,山地眾多,雨季游廬山,游客需要防范降水引發(fā)的滑坡和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
28. 【漫步閱讀·遇見地理】朱自清的《春》中,有很多語句與地理關系密切。結合下列圖表,完成各題。
(1)文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東風”指圖中的②____季風(填風向)?!吧嚼蕽櫰饋砹恕保瑘D中的山脈甲是____。
(2)根據(jù)四城市降水資料,描述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特點____。據(jù)此推測“水漲起來”后,河流流量最大的季節(jié)____。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閱讀“杏花開放盛期等值線圖”,總結杏花開放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并在圖中各城市中找出杏花開放最早的城市。
(4)“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闭堈f出山東省所屬的干濕地區(qū),舉例說明降水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至少寫兩條)
【答案】(1) ①. 東南 ②. 秦嶺
(2) ①. 降水集中在夏季 ②. 夏季
(3)自南向北推遲;武漢。
(4)半濕潤地區(qū);緩解作物旱情,影響人們出行。
【解析】
【分析】本題以杏花開放日期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我國季風、主要山脈的位置、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有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故東風來了中的東風指的是東南季風。讀圖根據(jù)甲山脈位置和走向可知其為秦嶺,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小問2詳解】
讀圖根據(jù)四城市降水資料可知,我國東部地區(qū)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冬春季節(jié)較少。根據(jù)降水量的季節(jié)分配可以推測河流流量最大的季節(jié)為夏季。
【小問3詳解】
閱讀“杏花開放盛期等值線圖”可知,杏花開放時間整體上自南向北推遲,主要受緯度影響。圖中武漢開花時間在3月15日到20日之間,是圖中杏花開放最早的城市。
【小問4詳解】
山東省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屬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間,屬于半濕潤地區(qū)。降水產生的影響包括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有利影響如:降水可以緩解某些相對干旱地區(qū)的旱情,促進農業(yè)發(fā)展;不利影響如:降水導致路面濕滑、影響人們視線,不利于人們出行。
29. 協(xié)調發(fā)展高質量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對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讀圖16~19,回答問題。
黃河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經過多年努力,黃河流域變得地綠、水清、天藍,經濟生態(tài)走向良性循環(huán)。
(1)讀圖1,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_____(填寫地形區(qū)),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______。
青海省共和縣利用“富光、豐水、風好”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yè)高地,清潔能源產業(yè)正在高原上“風生水起”。(注:太陽能豐富區(qū)日照時數(shù)一般大于2600小時/年)
(2)根據(jù)圖文信息,分別說明該縣太陽能與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_________。
陜西省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治沙過程中,過去栽種高大喬木樹種成活率低,后來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成功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轉變,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
(3)讀圖3,結合當?shù)貧夂蛱攸c,簡述樟子松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
山東省龍口市煉鋁工業(yè)過去靠“晉煤外運”提供能源,現(xiàn)在通過特高壓輸電技術從青海輸送大量清潔能源(即“青電入魯”工程),實現(xiàn)了經濟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
(4)簡要說明“青電入魯”工程對于能源輸入地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所產生的有利影響。
【答案】(1) ①. 黃土高原 ②. 植樹造林/植樹種草(或生態(tài)退耕)
(2)(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位于階梯(一、二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量豐富。
(3)地處半干旱地區(qū);樟子松(為針葉林,蒸發(fā)量?。┖乃^少。
(4)緩解能源短缺(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改善大氣質量。
【解析】
【分析】本題以黃河流域為材料,設置四個小題,涉及黃河流域的資源分布、環(huán)境特點、治理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因此黃河泥沙主要來源于黃土高原;黃河流域“地綠水清”所采用的生物措施是植樹造林,植樹種草等,還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小問2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青海省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且位于地勢第一、二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故該縣太陽能與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小問3詳解】
讀圖可知,榆林市年降水量位于400毫米以下,地處半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因此引種耗水較少的針葉樹種——樟子松,成活率高,防風固沙效果突出。
【小問4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青電入魯”工程可以緩解能源輸入地能源短缺的問題,且為清潔能源,可以改善大氣質量;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等。
30. 【知災防災·減災有方】圖1為我國寒潮和臺風路徑(行進路線)圖,圖2為廣州和北京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fā)生的異常現(xiàn)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在框圖內序號位置填寫恰當內容(提示:兩種災害左右對比來填寫),認識兩種自然災害。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北京同廣州相隔甚遠,在氣候上有很大不同,但也存在相同的特點,請閱讀圖2,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歸納兩地氣候的相同特征,并從利弊方面評價這種特征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3)請針對寒潮或臺風列舉防災減災措施。(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1) ①. 東南沿海 ②. 低 ③. 海洋 ④. 寒冷 ⑤. 濕潤 ⑥. 大風(霜凍) ⑦. 狂風
(2)相同特點: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有利于農作物和林木獲取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夏季降水多,易發(fā)生洪澇,而其他季節(jié)降水少,易造成干旱,不利于農作物生生長。
(3)寒潮:提前發(fā)布寒潮預警;注意添衣保暖;對農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準備。
臺風:關注臺風動態(tài)信息,最好不要出門;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寒潮、臺風任選其一作答即可)。
【解析】
【分析】大題以我國寒潮和臺風路徑圖為材料,涉及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寒潮和臺風的發(fā)源、影響地區(qū)、特點和災害性天氣、防災減災措施、氣候特征分析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小問1詳解】
寒潮發(fā)源于內蒙古-西伯利亞其為高緯度的內陸地區(qū),影響我國的西北和東部地區(qū),其性質為寒冷干燥,發(fā)生時會伴有強降溫、大風、雨雪等災害性天氣。臺風發(fā)源于低緯度的熱帶海洋洋面上,主要影響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因其來著熱帶洋面,其性質為溫暖、濕潤,臺風發(fā)生時常伴有強降水、狂風、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
【小問2詳解】
北京的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廣州的氣候為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二者氣候相同點:夏季均為高溫多雨,雨熱同期;二者氣候不同點:北京冬季氣溫在0℃以下,寒冷干燥,廣州冬季氣溫在0℃以上,溫和濕潤。廣州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得當,有利于農作物和林木獲取充足的熱量和水分;北京夏季降水多,易發(fā)生洪澇,而其他季節(jié)降水少,易造成干旱,不利于農作物生生長。
【小問3詳解】
寒潮影響人類身體健康,還對農作物的影響極大。措施:當氣溫發(fā)生驟降時,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手、臉的保暖;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防范高空墜物;事先對農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準備。臺風措施:臺風來臨時需繼續(xù)關注臺風動態(tài)信息,最好不要出門;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立即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漁民需盡快回港避風 無法回港應立即發(fā)求救信號。
上海至樟木的318國道,被譽為30°N“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其中,成都至拉薩段稱為川藏線,沿途風光旖旎,高山、峽谷、雪山、草原、冰川、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極致,觸目可及。
定西市經驗(有刪改):
山頂植樹造林戴帽子,
緩坡興建梯田系帶子,
陡坡退耕種草披褂子,
坡腳筑壩蓄水穿靴子。
省級行政單位
指標(人/km2)
省級行政單位
指標(人/km2)
省級行政單位
指標(人/km2)
省級行政單位
指標(人/km2)
澳門
20704
浙江
612
海南
285
云南
120
香港
6709
河南
595
江西
271
寧夏
108
上海
3923
安徽
436
山西
223
黑龍江
67
北京
1333
河北
395
貴州
219
甘肅
59
天津
1162
重慶
389
廣西
212
內蒙古
20
江蘇
791
福建
335
陜西
192
新疆
16
廣東
701
湖南
314
四川
172
青海
8
臺灣
654
湖北
311
吉林
128
西藏
3
山東
652
遼寧
288
/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項目
要素1
要素2
要素3
……
名稱
氣候
地形
這是一份解析: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解析: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解析: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