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題,第29題8分,第30題12分,第31題12分,第32題12分,共44分。
29.【答案】(1)實物史料。(2分)
(2)【答案一】判斷:同意。
理由:齊國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和良好的文化傳統(tǒng),為稷下學宮的創(chuàng)立和長期存在奠定了基礎。稷下學宮在交通不便、信息交流落后的條件下,為學者們創(chuàng)造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平臺,為古代學術思想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因此,我同意作者的觀點。
【答案二】判斷:不同意。
理由:稷下學宮只是為百家爭鳴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平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發(fā)展、政治變革、思想活躍等多種因素共同促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因此,我不同意作者的觀點。
(判斷2分,理由4分,共6分)
30.【答案】(1)主要目的:富國強兵(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并)。(4分)
(2)變法:商鞅變法(2分)
(3)態(tài)度:支持;理由: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如果有同學答“不支持”,除非理由非常充分的,否則不給分)(符合題意即可酌情給分)。(判斷2分,理由4分,共6分)
31.【答案】(1)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六國。(4分)
(2)政治: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或郡縣制等);文化:統(tǒng)一文字;經濟:統(tǒng)一貨幣(或統(tǒng)一度量衡)。(政治措施2分,經濟與文化各1分,共4分)
(3)分封制,導致國家分裂??たh制,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tǒng)一。(4分)
32. ⑴人物:炎帝、黃帝。(2分)
⑵【示例一】圖片序號:圖一。圖片序號:圖二。(2分)
觀點: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了社會發(fā)展。(2分)
論述: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進行農業(yè)生產,栽培水稻,原始農業(yè)逐步發(fā)展。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開始廣泛應用到社會各個領域,推動奴隸制文明的誕生與發(fā)展。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出現(xiàn)并在戰(zhàn)國時期得到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同時分封制不斷瓦解,稱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各國改革此起彼伏,社會形態(tài)由奴隸制社會逐步邁入封建社會。(4分)
結論:生產工具的改進能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力的發(fā)展能帶來社會的變革。所以我們要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分)
【示例二】圖片序號:圖三。圖片序號:圖四。(2分)
觀點:杰出人物推動歷史發(fā)展。(2分)
論述: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大戰(zhàn),并最終打敗蚩尤。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這一部落聯(lián)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湯作用賢才,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使經濟得到發(fā)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為提高;齊桓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4分)
結論: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杰出的人物在歷史發(fā)展潮流中起到了推動作用。(2分)
說明:其他觀點及其論述只要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C
B
D
D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A
B
B
A
B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C
B
A
D
A
D
C
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中考三模歷史試題,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含答案),文件包含八年級歷史docx、八年級歷史答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