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6頁,滿分70分,化學與物理的作答時間共15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選擇題(共2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
1. 中華民族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我國的古代發(fā)明及應用中,主要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 )
A. 活字印刷B. 黏土燒瓷
C. 糧食釀酒D. 火藥爆炸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詳解】A、活字印刷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確;
B、黏土燒瓷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 B錯誤;
C、糧食釀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錯誤;
D、火藥爆炸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2. 試管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下列有關試管的使用正確的是( )
A. 連接橡膠塞B. 振蕩試管
C. 加熱液體D. 加入固體粉末
【答案】C
【解析】
【詳解】A、連接橡膠塞時,不能將試管豎立,用力塞上橡膠塞,以免試管破碎,該選項不正確;
B、不能上下振蕩試管,該選項不正確;
C、加熱液體時,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該選項正確;
D、取用固體粉末時,先將試管橫放,用藥匙將藥品送至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立,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3. 中國空間站首次進行“太空養(yǎng)魚”實驗。在實驗中,金魚藻為斑馬魚提供呼吸所需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金魚藻的作用是利用光能釋放出一種能供給斑馬魚呼吸的氣體,氧氣能供給呼吸,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其化學式是O2。故選B。
4. 為保護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運輸危險化學品火藥、汽油、濃硫酸等的車輛,必須使用重要的警示標志,其中在運輸火藥的車輛上應該張貼的是( )
A. 腐蝕品B. 爆炸品
C. 易燃液體D. 自燃物品
【答案】B
【解析】
【詳解】A、圖示為腐蝕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B、圖示為爆炸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符合題意;
C、圖示為易燃液體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D、圖示為自燃物品標志,火藥屬于易燃易爆品,因張貼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 在“觀察與描述蠟燭及其燃燒”實驗中,下列同學們所記錄的實驗現(xiàn)象中正確的是( )
A. 用小刀切下一小塊石蠟放入水中,石蠟浮在水面上
B. 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無明顯現(xiàn)象
C. 蠟燭燃燒產(chǎn)生黃色火焰,放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用火柴點蠟燭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白煙,蠟燭沒有重新燃燒
【答案】A
【解析】
【詳解】A、石蠟的密度比水小,用小刀切下一小塊石蠟放入水中,石蠟浮在水面上,故選項說法正確;
B、蠟燭燃燒生成水,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珠,故選項說法錯誤;
C、蠟燭燃燒產(chǎn)生黃色火焰,放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用火柴點蠟燭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白煙,白煙是石蠟蒸汽凝成的石蠟固體,具有可燃性,蠟燭能重新燃燒,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6. 中國天眼(FAST)氦氣球“蜘蛛”人在對反射面進行檢查和維護作業(yè)時,需在背上背一個氦氣球,以減小體重,達到反射面結構能夠承受的重量,這主要利用了氦氣性質中的( )
A. 無色無臭B. 密度比空氣小
C. 通電可發(fā)光D. 良好的導熱性
【答案】B
【解析】
【詳解】工作人員背上背一個氦氣球,將體重減小到反射面結構能夠承受的重量,則利用了氦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故選B。
7. 已知下列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其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 氧化汞汞+氧氣
B. 酒精+氧氣二氧化碳+水
C.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D. 大理石+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反應是指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詳解】A、該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分解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B、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有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C、該反應為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符合題意;
D、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有多種,不屬于化合反應,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 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發(fā)生裝置僅由試劑狀態(tài)決定
B. 利用該裝置能收集到干燥的氧氣
C. 紅熱的木炭應迅速伸入集氣瓶瓶底
D. 酒精燈使用結束后可用燈帽蓋滅
【答案】D
【解析】
【詳解】A、選擇發(fā)生裝置時,要考慮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錯誤;
B、圖中為排水法收集氧氣,收集的氧氣較純,但不干燥,錯誤;
C、木炭燃燒實驗中,為了使木炭和氧氣充分接觸,應緩慢伸入木炭,錯誤;
D、酒精燈使用后應立即用燈帽蓋滅,正確。
故選D。
9. 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中涌出的柱狀泡沫被形象地稱為“大象牙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催化劑一定是二氧化錳 B. 產(chǎn)生的泡沫可用于滅火
C. 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增加 D. 催化劑的多少不影響生成物的質量
【答案】D
【解析】
【詳解】A、不只有二氧化錳可以加速過氧化氫分解,所以催化劑不一定是二氧化錳。不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所以不能用于滅火。不符合題意;
C、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所以反應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
D、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速率,但不影響生成物的質量。符合題意;
故選D。
10. 數(shù)字化實驗可以使實驗更加準確。某興趣小組利用氧氣傳感器來檢測足量紅磷在密閉容器內(nèi)燃燒的過程中氧氣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b點時容器內(nèi)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94%
B. 容器內(nèi)氣體的總質量:a點c點,該選項判斷不正確;
C、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氧氣含量減少21%-3%=18%,則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8%,而不是質量分數(shù),該選項判斷不正確;
D、紅磷熄滅后,氧氣有剩余,說明物質燃燒時氧氣需要達到一定濃度,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 50分)
二、工程技術應用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文字表達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化學與工程】
11. 百年變局之下,科技創(chuàng)新是“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fā)展的“最大增量”。下面是我國在科技領域涌現(xiàn)出的令人振奮的新突破中的三個典型案例,請分析圖文信息,解答相關問題:
(1)“雪龍2號”是我國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一艘雙向破冰極地科考船。海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用化學符號表示)。“雪龍2號”尾部的螺旋槳能把海冰打碎,建造螺旋槳的材料需要具有___________的性質?!把?號”使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燃燒時,能量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_。
(2)“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項目3套千米級深水吸力樁安裝完成,吸力樁像“拴馬樁”樣將水下生產(chǎn)系統(tǒng)牢牢固定在海底,是“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的“定海神針”,安裝時要考慮的因素有___________(寫一條)?!吧詈R惶枴笔侨蚴鬃?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ǎn)儲油平臺,為貫徹國家能源安全新戰(zhàn)略,近年來山西省大力發(fā)展地熱能作為動力能源,可減少有害氣體___________的排放。
(3)中國5G基站:世界最高5G基站在中國,信號覆蓋整個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上氧氣稀薄,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_____。工作人員可攜帶“氧燭”保障生命活動,只需按動點火裝置,氯酸鈉在一定條件下,產(chǎn)生氧氣,同時有氯化鈉生成。用文字表達式表示“氧燭”供氧的原理:___________。
(4)“雪龍2號”“深海二號”和中國5G基站的建造都用到了鋼鐵材料。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這說明鐵生銹需要鐵與氧氣、___________參與,體現(xiàn)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H2O ②. 硬度大 ③.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2)①. 水下的地形地貌(合理即可) ②. 二氧化硫
(3)①. 21% ②.
(4)①. 水##H2O ②. 氧化性
【解析】(1)“海冰的主要成分是水,化學式為H2O;“雪龍2號”尾部的螺旋槳能把海冰打碎,建造螺旋槳的材料需要具有硬度較大的性質?!把?號”使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燃燒時,能量轉化形式是化學能轉化熱能。
(2)安裝時要考慮的因素有水下的地形地貌等。發(fā)展地熱能作為動力能源可減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了有害氣體二氧化硫等的排放。
(3)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需按動點火裝置,氯酸鈉在一定條件下,產(chǎn)生氧氣,同時有氯化鈉生成。用文字表達式表示“氧燭”供氧的原理為:;
(4)“雪龍2號”“深海一號”和中國5G基站的建造都用到了鋼鐵材料。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這說明鐵生銹需要鐵與氧氣、水參與,體現(xiàn)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是氧化性。
【化學與技術】
12. 氨氣作為一種零碳能源,具有廣泛應用前景。電解合成氨的工藝流程如下,請結合圖文信息,分析思考,解決問題:
(1)分離塔內(nèi),利用了液態(tài)空氣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分離得到氮氣。
(2)為了提高電解裝置的生產(chǎn)效率,要保障電解器的___________。電解器內(nèi)發(fā)生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
(3)氨氣液化便于儲存運輸,液氨泄漏時,可用噴水的方法除去空氣中的氨氣,這是利用了氨氣___________的物理性質。
(4)氨氣作為一種零碳能源,燃燒時生成水和氮氣,說明氨氣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___。
【答案】(1)沸點
(2)①. 溫度在合適的范圍 ②.
(3)易溶于水
(4)可燃性
【解析】(1)利用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可將空氣分離得到氮氣。
(2)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反應越快,但過高溫度可能帶來設備要求提高、能耗增加等問題,則為了提高電解裝置的生產(chǎn)效率,要保障電解器的溫度在合適的范圍;由圖可知,在電解器內(nèi),氮氣和水在通電情況下生成氨氣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3)噴水能除去氨氣,是因為氨氣易溶于水。
(4)氨氣燃燒生成水和氮氣,說明氨氣具有可燃性。
三、科普閱讀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文字表達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3. 閱讀分析,解決問題:
點“沙”成“芯”
沙子變成芯片的過程并非宇面意義上的轉變,而是通過利用沙子中的硅元素來制造硅晶圓,然后在其基礎上制作集成電路。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在高溫下,加入碳將二氧化硅中的硅提煉出來,同時生成一氧化碳。提煉出的硅通常是多晶硅,含有多個晶格結構。為了制造集成電路,需要將多晶硅轉化為具有單一晶格結構的單晶硅。將多晶硅熔化,整個過程不能接觸空氣,一般是抽成真空后加入氬氣,然后利用特定晶種引導單晶硅生長。在得到單晶硅柱(即硅錠)后,將其切割成薄片,經(jīng)過拋光和清洗,制得硅晶圓。
將沙子制成芯片的過程包括從沙子中提取硅、制造單晶硅、創(chuàng)建硅晶圓、光刻、摻雜和刻蝕、金屬互連和絕緣層制作、測試和切割、封裝以及最終測試。這一系列復雜的工 藝流程,使得沙子中的硅元素最終能夠被應用于高度集成的電子設備中。
(1)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二氧化硅(SiO2)屬于___________。
(2)從沙子中提煉出硅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生成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多晶硅熔化過程中需加入氬氣,利用氬氣的性質是___________。
(4)用鉆石刀將硅晶柱切成圓片,利用鉆石的性質是___________。
(5)硅晶圓需要經(jīng)過拋光和清洗,其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氧化物
(2)①. ②. 一氧化碳有毒
(3)化學性質穩(wěn)定
(4)硬度大
(5)除去表面的雜質
【解析】(1)二氧化硅是由硅、氧兩種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
(2)由短文可知,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3)氬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作保護氣,則在多晶硅熔化過程中需加入氬氣。
(4)鉆石為金剛石,金剛石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則磚石刀可將硅晶柱切成圓片。
(5)硅晶圓需要經(jīng)過拋光和清洗,其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雜質。
四、物質性質及應用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文字表達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4. 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進行問題的設置與整合,是我們?nèi)嬲J識物質性質及應用的有效途徑。小明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氧氣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1)氧氣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的氧氣主要來自綠色植物的___________。
(3)檢驗氧氣方法是___________。
(4)木炭、硫、鐵等物質能在氧氣中燃燒,其中一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
(5)加熱高錳酸鉀能生成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供給呼吸(合理即可)
(2)光合作用
(3)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為氧氣
(4)木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5)
【解析】(1)氧氣能供給呼吸,則可用于醫(yī)療急救等,且氧氣具有助燃性,可用于化工生產(chǎn)等;
(2)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藻類和某些細菌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如葡萄糖),并釋放出氧氣過程,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可產(chǎn)生氧氣;
(3)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檢驗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說明為氧氣;
(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5)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五、定量分析題(本大題共1個小題。共6分。)
15.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不是只能是純氧呢?小穎和小組同學們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三組實驗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見表。(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按20%計算)
(1)從上述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知道,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_______需要純氧。(填“一定”或“不一定”)
(2)從上述實驗可知,收集的氧氣占容積中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最低為多少時,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寫出計算過程,下同)
(3)如集氣瓶的體積為200mL,要想得到濃度40%的氧氣,則須在集氣瓶內(nèi)預先裝入水的體積為多少mL?(結果保留整數(shù))
【答案】(1)不一定
(2)由表格數(shù)據(jù)中可知,當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達到35%時,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此時空氣還占65%,所以空氣中有氧氣的量為:65%×20%=13%,所以此時瓶內(nèi)共有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3%+35%=48%
(3)設加入水的體積為V
V=50mL
答:想得到濃度40%的氧氣,則須在集氣瓶內(nèi)預先裝入水的體積為 50mL。
【解析】(1)從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可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不一定需要純氧,故填:不一定;
(2)見答案;
(3)見答案。
六、科學探究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文字表達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6. 探究“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
實驗方法:①向圖1試管中加入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
②向圖2試管內(nèi)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
③待試管中沒有現(xiàn)象發(fā)生時,重復進行①的實驗操作,觀察現(xiàn)象。
【實驗原理】:
(1)圖2中發(fā)生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
【實驗現(xiàn)象】:
(2)圖1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圖3中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
【實驗結論】:
(3)二氧化錳可使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___________。
【問題與思考】
(4)①研究表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它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有無變化?___________。
②常溫下,圖1試管內(nèi)也產(chǎn)生了氧氣,但帶火星的木條不能復燃,其原因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
【答案】(1)
(2)帶火星木條復燃
(3)加快
(4)①. 無 ②. 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太慢,產(chǎn)生的氧氣太少
【解析】(1)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故填:;
(2)圖3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因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產(chǎn)生大量的氧氣,故填: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由圖1和圖3的現(xiàn)象可知,二氧化錳可使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加快,故填:加快;
(4)①研究表明,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它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沒有發(fā)生變化,故填:無;
②常溫下,圖1試管內(nèi)也產(chǎn)生了氧氣,但帶火星木條不能復燃的原因可能是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太慢,產(chǎn)生的氧氣太少,故填: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太慢,產(chǎn)生的氧氣太少。
17.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為延長食品的保鮮期,科研人員研發(fā)了各種保鮮技術。某校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對食品保鮮技術、原理氣調(diào)保鮮劑成分及食品安全等展開了項目化學習。
任務一:了解食品保鮮技術
【實踐調(diào)查】
(1)同學們來到了當?shù)匾患依滏湉S,向有關技術人員咨詢獲悉,在食品保鮮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包括___________保鮮、氣調(diào)保鮮、輻射保鮮、涂層保鮮。真空保鮮、防腐劑保鮮等。
任務二:分析食品保鮮原理
【咨詢交流】在技術人員講解中,同學們了解到氣調(diào)保鮮技術是指在冷凍貯藏的基礎上,通過控制氮氣、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比例來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特定食品的包裝環(huán)境,以降低食品腐敗和氧化的速度。
【分析討論】
(2)氣調(diào)保鮮技術中充人氮氣,利用氮氣的性質是___________。
(3)食品腐敗屬于緩慢氧化,請再舉出有關緩慢氧化的例子:___________。
任務三:探究氣調(diào)保鮮劑成分
【提出問題】氣調(diào)保鮮劑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氮氣、氧氣?
【查閱資料】
①二氧化碳可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和水。
②氫氧化鈉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③鎂能在氮氣中燃燒,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固體。氮化鎂可與水劇烈反應產(chǎn)生氨氣,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進行實驗】
(4)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氣調(diào)保鮮劑成分。
【反思評價】
(5)步驟①中發(fā)生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
(6)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采用頂空分析儀測定了某食品氣調(diào)包裝內(nèi)氣體的濃度變化如圖所示。從44h之后氧氣(O2)和二氧化碳(CO2)濃度變化都趨于平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任務四:樹立食品安全意識
【成果分享】
(7)通過項目式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各種食品保鮮技術,也了解了保鮮原理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樹立了食品安全意識。請寫出一條食品安全知識:___________。
【答案】(1)低溫(合理即可)
(2)化學性質穩(wěn)定
(3)鐵生銹(合理即可)
(4)①.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 氮氣
(5)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6)高濃度二氧化碳抑制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7)不食用過期食品(合理即可)
【解析】(1)食品保鮮領域常用的保鮮技術包括低溫保鮮、氣調(diào)保鮮、輻射保鮮、涂層保鮮、真空保鮮、防腐劑保鮮等;
(2)氣調(diào)保鮮技術中充入氮氣,是因為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很難與其它物質反應;
(3)鐵生銹是鐵與氧氣發(fā)生的緩慢的氧化反應,屬于緩慢氧化;
(4)①將氣調(diào)保鮮劑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調(diào)保鮮劑中含有二氧化碳;
②將氣調(diào)保鮮劑的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除去二氧化碳,然后收集至一個集氣瓶中,向其中伸入燃著的鎂條,鎂條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③取步驟②反應后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蒸餾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伸到試管口。鎂能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氮化鎂能與水反應生成氨氣,氨氣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則紅色石蕊試紙變?yōu)樗{色,說明氣調(diào)保鮮劑中含有氮氣;
(5)步驟①中發(fā)生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6)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從 44h 之后O2和CO2濃度變化都趨于平緩的原因是:高濃度CO2抑制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7)日常生活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做法:不食用過期食品,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劑等。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集氣瓶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積的體積分數(shù)(%)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帶火星木條的狀況
微亮
亮
很亮
復燃
復燃
很亮
很亮
復燃
復燃
復燃
很亮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①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
含有二氧化碳
②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收集一瓶氣體,向其中伸入燃著的鎂條
鎂條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含有___________
③取步驟②反應后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伸到試管口
紅色石蕊試紙變?yōu)樗{色
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科學實驗探究題,科普閱讀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多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階段評估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工程,科普閱讀題,物質性質及應用題,定量分析題2分,4分,共6分,實驗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階段評估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二單元,工程,科普閱讀題,物質性質及應用題,定量分析題,實驗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