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60分)
1. 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全部位于中緯度地區(qū)
B. 就半球位置來說,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C. 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
D. 北極圈穿過我國的北部
【答案】C
【解析】我國位于北緯4°-北緯53°之間,位于低緯度、中緯度地區(qū),A錯誤。從半球位置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B錯誤。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處于中緯度地區(qū);大部分在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qū)位于熱帶,沒有寒帶,C正確。北極圈不穿過我國北部,D錯誤。故選C。
讀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的輪廓和各自的人口、面積數(shù)據(jù),完成下面小題。
2.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其中蒙古族集中聚居的省區(qū)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 關于四省區(qū)人口密度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 ①省區(qū)人口密度最大
B. ②省區(qū)人口密度最小
C. ③省區(qū)人口最稀疏
D. ④省區(qū)人口密度超過700人/平方千米
【答案】2. B 3. C
【解析】2.讀省級輪廓形狀可以判斷,圖中①是湖南省,②是內蒙古自治區(qū),③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④是山東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組成,除了漢族以外,其他民族稱為少數(shù)民族。其中蒙古族集中聚居的省區(qū)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故選:B。
3.人口密度=人口數(shù)量/面積。由計算可知,①的人口密度是6663/21≈317人/平方千米;②的人口密度是2380/118≈20人/平方千米;③的人口密度是1930/160≈12人/平方千米;④的人口密度是9125/15≈608人/平方千米。④省區(qū)人口密度最大,A錯誤;③省區(qū)人口密度最小,最稀疏,故B錯誤,C正確。④省區(qū)人口密度小700人/平方千米,D錯誤。故選:C。
4. 成語“秦晉之好”、“得隴望蜀”、“黔驢技窮”中的“秦、晉、隴、蜀、黔”對應下列省區(qū)全稱,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
A. 山西、陜西、四川、甘肅、廣西
B. 陜西、山西、甘肅、四川、貴州
C. 四川、甘肅、廣西、山西、陜西
D. 陜西、山西、甘肅、貴州、四川
【答案】B
【解析】4.或陜是陜西的簡稱,行政中心是西安;晉是山西的簡稱,行政中心是太原;隴或甘是甘肅的簡稱,行政中心是蘭州;蜀或川是四川的簡稱,行政中心是成都;黔或貴是貴州的簡稱,行政中心是貴陽,故選B。
5. 我國少數(shù)民族與其特點組合正確的是( )
A. 壯族---孔雀舞B. 回族---分布最廣
C. 滿族---人口最多D. 藏族---潑水節(jié)
【答案】B
【解析】5..孔雀舞是我國傣族的傳統(tǒng)舞蹈.故A不正確;B.回族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具有分布廣泛的特點,幾乎每個省都有回族的分布.故B正確;C.目前,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的人口數(shù)量相差懸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700萬.故C不正確;D.潑水節(jié)是云南傣族人民每年都舉行的重大節(jié)日.故D不正確;故選B。
6. 對我國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 內蒙古高原地面崎嶇,高低不平
C. 黃土高原一望無際,地形平坦
D. 云貴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答案】A
【解析】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是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A正確。地面崎嶇,石灰?guī)r分布廣泛是南方的云貴高原,B錯誤。內蒙古高原地勢坦蕩,東部和中部多草原,C錯誤。溝壑縱橫,支離破碎是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的特征,D錯誤。
讀中國部分省區(qū)輪廓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全部位于長江干流以北的行政區(qū)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臨海的省級行政區(qū)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9. 全部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的省級行政區(qū)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②省的行政中心名稱是( )
A. 武漢B. 長沙C. 南昌D. 鄭州
【答案】7. A 8. C 9. D 10. B
【解析】7.長江干流自西向東流經(jīng)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十一個省市,以上四個省區(qū)中,①表示的河南省全部位于長江干流以北,故選A。
8.由圖可知,圖中①是河南省的輪廓圖,②是湖南省輪廓圖,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輪廓圖,④是重慶市輪廓圖,以上四個省區(qū)中,只有③表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瀕臨南海,其他三個省區(qū)位于內陸,故選C。
9.以上四個省區(qū)中,①是河南省的輪廓圖,②是湖南省輪廓圖,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輪廓圖,④是重慶市輪廓圖,重慶市位于巫山以西的第二階梯,河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位于第三階梯,湖南省大部分在雪峰山以東的第三階梯,故選D。
10.由圖可知,②是湖南省的輪廓圖,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長沙,是湖南省最大的城市,位于湘江干流上,故選B。
11. 下列我國地形區(qū)與河流山川對應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陰山位于內蒙古高原,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線是古長城,故A錯誤;祁連山西南是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祁連山東北是第二級階梯的內蒙古高原,故B錯誤;陜西省(陜)位于黃河干流以西,山西?。〞x)位于黃河干流以東,故C錯誤;太行山脈以東是河北?。剑?,太行山脈以西是山西?。〞x),故D正確。故選D。
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2. 甲、乙、丙、丁四條路線中,明顯經(jīng)過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是( )
A. 甲路線B. 乙路線C. 丙路線D. 丁路線
13. 與我國年降水量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的是( )
A. 甲路線B. 乙路線C. 丙路線D. 丁路線
【答案】12. B 13. C
【解析】1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讀圖可知,甲、乙、丙、丁四條路線能明顯經(jīng)過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路線是乙路線,經(jīng)過青藏高原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故B正確,甲、丙、丁三條路線都沒有經(jīng)過第一階梯,ACD錯誤。故選B。
13.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顯著的國家,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風的影響,如圖丙我國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丙路線與我國年降水量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4. 秦嶺——淮河一線大致同下列哪些界線-致( )
A. 1月00C等溫線B.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 熱帶與亞熱帶分界線D. 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分界線
【答案】A
【解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四大區(qū)域中,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qū)中,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等;結合題意。故選A。
15. 我國內,外流區(qū)的河流豐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氣溫的影響,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
B. 外流區(qū)受夏季風影響,內流區(qū)受夏季高溫影響
C. 全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降水集中在夏季
D. 都受夏季風的影響
【答案】B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中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外流區(qū)受夏季風影響,內流區(qū)受夏季高溫影響,夏季風帶來的雨水成為河流的主要水源,隨著夏季風的加強,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驟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著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河流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與外流河相比,中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明顯不同,這些河流的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隨著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形成汛期;夏季過后,河流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斷流,所以,內流河大部分屬于季節(jié)性河流;故排除ACD選項,故選B。
16. 長江成為目前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的原因是( )
①干流橫貫東西,支流眾多②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③疏浚了長江航道④加強了港口建設⑤沿線工農(nóng)業(yè)發(fā)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長江成為目前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的原因在于:自然條件優(yōu)越,長江流域降水豐沛,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廣,干流橫貫東西,可聯(lián)系沿海與內地,①正確;徑流量大,無結冰期,宜賓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長,②正確;長江流域物產(chǎn)豐富,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眾多,城市密集,航運需求量大,⑤正確;長江沿江港口眾多,長江干線航道維護疏浚又可確保安全通行,③⑤正確。依據(jù)題意,①②③④⑤均正確,故選D。
17. 我國旱澇災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每年冬季風強弱不同
B. 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年降水量變化大
C.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
D. 北方冷空氣勢力大
【答案】B
【解析】夏季風的進退影響到我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使我國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每年4月開始,雨帶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國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長.夏季風與雨帶進退的“失?!保鶗斐珊禎碁暮Γ绻七M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則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的局面,故選B.
18. 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資源分布不均B. 土地資源的總量少
C. 土地資源多種多樣D. 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答案】D
【解析】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工業(yè)、交通和城鎮(zhèn)的發(fā)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日益減少。因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故選D。
19. 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B. 東南多,西北少
C. 內陸多,沿海少D. 高原多,平原少
【答案】B
【解析】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布很不均勻。從時間上看,我國降水夏秋季節(jié)集中,使得水資源夏秋多,冬春少;從空間上看,我國降水地區(qū)分 布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使得水資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故選B。
20. 解決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 )
A. 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 B. 修建水庫
C. 海水淡化 D. 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南多北少,解決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A正確;修建水庫主要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無法解決,BCD錯誤。故選A。
21.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是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2018年環(huán)境日主題。確立該主題,旨在推動社會各界和公眾積極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攜手行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 洗刷時大量用含磷洗滌劑B. 過節(jié)時給朋友寫了好多紙質賀卡
C. 將垃圾直接倒入江河D. 不購買、使用一次性消費品,如一次性筷子
【答案】D
【解析】洗碗時大量使用含磷洗滌劑,浪費水資源,也污染環(huán)境;過節(jié)時給朋友寫了好多紙質賀卡,間接的浪費森林資源;將垃圾直接倒入江河,污染水資源;不購買、使用一次性消費品,如一次性筷子、飯盒等,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故選:D。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地形構成百分比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22. 圖中信息能夠說明該區(qū)域地形具有的特點是( )
A. 地形類型齊全B. 地勢西高東低
C. 地形以平原為主D. 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
23. 根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該區(qū)域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應該重點發(fā)展( )
A. 畜牧業(yè)B. 林業(yè)C. 糧食生產(chǎn)D. 瓜果生產(chǎn)
【答案】22. C 23. C
【解析】22.根據(jù)圖示為我國某區(qū)域地形構成百分比統(tǒng)計圖,可以反映該地的地形種類所占比重,該地平原比重大,具有平原、低山和丘陵三種主要地形。所以該地地形特點為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形種類不齊全。該地地勢高低情況無法從圖中判斷。故選C。
23.平原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低山丘陵地區(qū)適合發(fā)展林業(yè)。該地區(qū)地形以平原為主,所以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進行糧食生產(chǎn)。故選C。
讀我國東南部與西北部面積比例與人口比例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一般來說,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是( )
A. 東多西少B. 西多東少C. 南多北少D. 北多南少
25. 造成我國東、西部地區(qū)人口分布差異的自然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
A. 西部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
B. 西部地區(qū)河流密布,水資源豐富
C. 東部地區(qū)地形崎嶇,以高原、山地為主
D. 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土壤肥沃
【答案】24. A 25. D
【解析】24.圖可知,中國東南部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4%;中國西北部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所以一般來說, 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不均勻,東多西少;故排除BCD選項,故選A。
25.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可知,造成我國東、西部地區(qū)人口分布差異的自然原因是我國東部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資源豐富,適合人居住;我國西部地區(qū)地形崎嶇,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較干旱,水資源短缺,不適合人居??;故排除ABC選項,故選D。
26. 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特征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不廣泛
B. 我國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災害頻發(fā)
C. 自然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
D. 有時自然災害會連續(xù)發(fā)生
【答案】A
【解析】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泛,A錯誤;我國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災害頻發(fā),B正確;自然災害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C正確;有時自然災害會連續(xù)發(fā)生,D正確。根據(jù)題意,故選A。
7月中旬以來,長江流域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持續(xù)發(fā)展,局地發(fā)生了較為嚴重的伏秋連旱。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27. 有關長江流域持續(xù)旱災的自然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口多、工農(nóng)業(yè)用水量大B. 夏季風來得早,去得晚,雨季長
C. 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D. 持續(xù)高溫天氣,降雨量偏少
28. 下列應對長江流域旱情的措施比較合理的是( )
A. 減少農(nóng)作物種植面積B. 調度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
C. 限制居民用水,提高水價D. 在中下游修建水庫攔蓄江水
【答案】27. D 28. B
【解析】27.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旱災嚴重的原因主要是持續(xù)高溫天氣,降雨量偏少,D選項正確;AC描述屬于人文因素,AC選項錯誤;夏季風來得早,去得晚,雨季長容易造成洪澇災害,B選項錯誤。所以選D。
28.河流水量少,灌溉水源、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用水量少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旱災嚴重的表現(xiàn)。應對長江流域旱情的措施比較合理的是調度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B正確;減少農(nóng)作物種植面積、限制居民用水、在中下游修建水庫不切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且對于緩解長江流域旱情作用較小,ACD錯誤。所以選B。
紅葉是一類觀賞樹木,主要看葉。葉子隨著氣溫的下降和白晝時間變短而變紅。圖為我國部分著名紅葉景區(qū)的最佳觀賞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9. 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的紅葉景區(qū)是( )
A. 新疆喀納斯B. 湖南岳麓山
C. 吉林紅葉谷D. 四川稻城俄初山
30. 四川稻城俄初山與湖南岳麓山相比,紅葉觀賞期提前,主要是因為該地區(qū)( )
A. 海拔高B. 緯度低
C. 距海遠D. 距冬季風源地近
【答案】29. C 30. A
【解析】29.據(jù)圖可知,新疆喀納斯位于西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A錯誤;湖南岳麓山和四川稻城俄初山位于南方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BD錯誤;吉林紅葉谷位于北方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C正確。故選C。
30.據(jù)圖可知,四川稻城俄初山海拔5140米,而湖南岳麓山海拔僅300.8米,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相同時間,四川稻城俄初山要比湖南岳麓山氣溫低,使得四川稻城俄初山形成紅葉的時間比湖南岳麓山早。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四川稻城俄初山與湖南岳麓山相比,紅葉觀賞期提前,主要是因為該地區(qū)海拔高,與緯度高低、距海遠近、距離冬季風遠近無關,A正確,BCD錯誤。故選A。
二、綜合題(40分,共5題,每空1分)
31. 讀“中國及周邊地區(qū)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1)我國的陸上鄰國A為_______(國家)。
(2)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其中我國的內海C為_______我國最大的島嶼D為_______。
(3)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qū)B為_______(填全稱);北回歸線共穿過的4個省區(qū),行政中心分別是昆明、_______、廣州、臺北。
(4)我國領土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的_______。
(5)“大興安嶺,雪花飄飄;海南島上,鮮花盛開?!边@是王先生出差一周拍下的景觀照片描寫。景觀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是_______
A.我國跨經(jīng)度廣 B 我國跨緯度廣 C.我國地形復雜 D.距海遠近不同
【答案】(1)俄羅斯
(2)渤海 臺灣島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南寧
(4)曾母暗沙
(5)B
【解析】(1)我國陸上疆界線漫長,共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陸上鄰國A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共瀕臨四大海域,其中我國的內海C為渤海;我國最大的島嶼D為臺灣島。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其中我國面積最大省區(qū)B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云南、廣西、廣東、臺灣4個省區(qū),行政中心分別是昆明、南寧、廣州、臺北。
(4)我國領土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5)“大興安嶺,雪花飄飄;海南島上,鮮花盛開?!蹦媳本坝^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是:我國南北跨緯度廣。故選B。
32. 閱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說明我國人口的增長特點是( )
A. 人口數(shù)量增長較快B. 人口數(shù)量增長較慢
C. 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大D. 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進了人口增長
(2)20世紀70年代后人口增長速度變____(慢、快),人口增長必須與 相適宜,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為控制人口的增長,我國政府把實行 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3)讀材料二圖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 一線的東南人口____。
(4)讀材料二圖,我國四個直轄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市;山東省和山西省相比,人口較稠密的是____省。
(5)20世紀70年代后,我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長仍很迅速,其原因是 。
【答案】(1)A
(2)慢 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 計劃生育
(3)黑河-騰沖 多
(4)重慶 山東
(5)人口基數(shù)大
【解析】(1)如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國人口快速增長,20世紀自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大約少生了約4億人,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漸下降。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增長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較多,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xù)增長,A正確,B錯誤;人口自然增長率、經(jīng)濟的發(fā)展無法體現(xiàn),CD錯誤。故選A。
(2)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變慢。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人口總量還將持續(xù)增長造成人口與經(jīng)濟、社會、資源、環(huán)境的矛盾依然會十分突出,人口增長必須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宜。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shù)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3)中國人口地區(qū)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南部地區(qū)人口多(稠密),西北部地區(qū)人口少(稀疏)。
(4)讀材料二圖,我國四個直轄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重慶市;山東省和山西省相比,人口較稠密的是山東省。
(5)20世紀70年代后,我國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增長仍很迅速,其原因是人口基數(shù)大,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3. 川藏鐵路連接成都和拉薩,途經(jīng)康定、林芝,全長1629千米,計劃2026年全線通車。鐵路建成后,從成都到拉薩坐火車僅需13個小時左右。下圖為川藏鐵路示意圖和成都、拉薩氣候資料圖。
(1)川藏鐵路西段位于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東段經(jīng)過四川盆地,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____級階梯;中段穿越________山脈,橫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
(2)拉薩市位于拉薩河北岸,海拔3650米,因日照充足,有“________”之稱,但夏無酷暑,原因是________。拉薩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糧食主產(chǎn)區(qū)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
(3)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氣候特征是________。
【答案】(1)青藏 二 橫斷
(2)日光城 海拔高 青稞
(3)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解析】(1)從圖中能夠看出,川藏鐵路西段位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婁山、云貴高原環(huán)繞而成,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中段穿越橫斷山脈。
(2)拉薩市位于拉薩河北岸,海拔3650米,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稱,拉薩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省會城市,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拉薩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糧食主產(chǎn)區(qū)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是喜低溫的青稞。
(3)成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充足(或降水豐富,或熱量充足);水源充足,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34. 讀長江和黃河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1中,長江發(fā)源于Ⅰ______山脈,注入Ⅱ______海。城市A______、B______,分別是長江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C是長江重要的水利樞紐______。
(2)圖2中,黃河發(fā)源于A______(填地形區(qū)名稱),注入B______海。③處含沙量劇增,其主要原因是。(寫出兩點)。
【答案】(1)唐古拉 東 宜昌 湖口 三峽
(2)青藏高原 渤
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層疏松。
植被破壞嚴重;夏秋季暴雨集中,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解析】(1)由圖1可知,長江發(fā)源于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經(jīng)青海、西藏等11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最終注入Ⅱ東海;城市A宜昌、B湖口,分別是長江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C是長江重要的水利樞紐三峽,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電站。
(2)由圖2可知, 黃河發(fā)源于A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注入B渤海。黃河流經(jīng)黃土高原含沙量劇增的原因是黃土高原土質疏松、降水集中,植被破壞嚴重,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減弱,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
35. 左圖是我國牧區(qū)分布圖,右圖是我國土地資源類型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左圖中字時所代表的地形區(qū)名稱:A____,B____。
(2)結合兩圖判斷A、B兩處是以____為主的耕地,主要糧食作物以____為主;C處是以____為主的耕地,主要糧食作物以____為主。
(3)請根據(jù)上面兩圖提示,聯(lián)系實際說說我國農(nóng)業(yè)部門分布概況。(例如:漁業(yè)主要分布在東部、南部沿海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請照此例說出種植業(yè)和林業(yè)的主要分布概況。
【答案】(1)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2)旱地 小麥 水田 水稻
(3)種植業(yè)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集中在我國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和盆地地區(qū)。
林業(yè)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qū),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qū)。
【解析】(1)讀圖可得,A是東北平原,該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B是華北平原,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2)讀圖可得,A、B兩處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這兩地是以旱地為主的耕地,主要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C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該處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3)我國西部以畜牧業(yè)為主,那里有我國的四大牧區(qū),種植業(yè)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我國東部是種植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的主要分布區(qū),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和盆地地區(qū),林業(yè)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qū)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qū)。

相關試卷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解析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云南省曲靖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2-2023學年云南省曲靖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昆明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昆明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云南省楚雄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地理試卷(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