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夠描述不同區(qū)域海—氣相互作用過程中的水熱交換過程。 2.運用圖表資料,說明?!獨庀嗷プ饔脤θ蛩疅崞胶獾挠绊憽?.能夠根據圖文材料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xiàn)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課程標準:運用圖表,分析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xiàn)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Tu bia zi zhu tian hui
一、?!獨庀嗷プ饔门c全球水熱平衡1.?!獨庀嗷プ饔玫母拍睿褐负Q笈c大氣之間物質、能量持續(xù)交換的互相影響過程。
1.圖示法理解海—氣相互作用過程(1)?!獨馑纸粨Q過程圖示
(2)海—氣熱量交換過程圖示
3.影響?!獨庀嗷プ饔猛ㄟ^大氣環(huán)流與大洋環(huán)流,驅使水分和熱量在不同地區(qū)傳輸,維持地球上水分和______的平衡。
2.影響?!獨庵g水、熱交換的因素
3.圖示法理解厄爾尼諾發(fā)生時的狀況
二、厄爾尼諾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1.厄爾尼諾現(xiàn)象(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表層海水溫度異常______的現(xiàn)象。(2)產生:
(3)影響:①對溫度的影響: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區(qū)東、西部海面溫度差異______。②對降水的影響:
4.圖示法理解拉尼娜發(fā)生時的狀況
③厄爾尼諾現(xiàn)象還與更大范圍的__________現(xiàn)象呈現(xiàn)一定的相關性。2.拉尼娜現(xiàn)象(1)概念: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異常______的現(xiàn)象。(2)影響: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部的溫度差異______,同樣會引起氣候異常。
zhng dian hu dng tu p
1.海—氣相互作用的原理與影響
2.沃克環(huán)流(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區(qū),信風驅使赤道暖流自東向西流。在東岸,由于表層海水被風吹走,下層的冷海水會上涌補充,沿岸還有自高緯流來的寒流,使該海區(qū)表層海水的溫度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積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層。通過?!獨獾臒崃拷粨Q,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東西向的熱力環(huán)流,即沃克環(huán)流。具體如下圖所示:
(2)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0°~5°S)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東部和西部。(3)影響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xiàn)象的發(fā)生均與沃克環(huán)流有關,沃克環(huán)流的強弱變化直接導致赤道地區(qū)太平洋東西兩岸的氣候變化,是判斷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的重要依據。具體表現(xiàn)分析如下:
[典例] (全國卷)讀圖,完成下列問題。(8分)
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氣相互作用的示意圖
(1)補繪圖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氣環(huán)流箭頭,以表示正確的環(huán)流方向。(2分)(2)在大洋東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異常增溫,溫暖海水沿大洋東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圖示大氣環(huán)流強弱及赤道附近大洋兩岸的降水量將如何變化?為什么?(6分)
答案 (1)箭頭指向呈順時針方向。(2)大氣環(huán)流會減弱(或大氣環(huán)流變得不穩(wěn)定),因為其下墊面(洋面)東西部的熱力差異減小(或產生變化);大洋西岸降水量會明顯減少,因為這里的上升氣流減弱,對流雨隨之減少;大洋東岸降水量會明顯增多,因為沿岸暖洋流的增濕作用以及這里的下沉氣流減弱。
在熱帶太平洋東岸(南美大陸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亞大陸東岸)之間存在著一個緯向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被稱為“沃克環(huán)流”。下圖示意“沃克環(huán)流”。據此完成1~3題。
1.甲氣流形成的風向為(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解析 甲為熱帶太平洋東岸(南美大陸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亞大陸東岸)之間的大氣環(huán)流組成部分,屬于南半球低緯環(huán)流組成部分。南半球東南信風影響下,氣流自東向西運動。
2.“沃克環(huán)流”中大洋東西兩岸氣流垂直運動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①大洋西岸大氣受表層暖海水影響大?、诖笱笪靼毒暥容^低,氣溫高?、鄞笱髺|岸受陸地干冷氣流影響大?、艽笱髺|岸大氣受底層冷海水影響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熱帶太平洋東岸(南美大陸西岸)受秘魯寒流影響;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亞大陸東岸)受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受冷海水影響,氣溫低,氣流垂直下沉;受暖流影響,大氣受熱,氣流垂直上升。
3.在甲氣流勢力較弱的年份(  )A.南太平洋暖流勢力增強B.秘魯漁場漁獲量增加C.澳大利亞東岸易發(fā)生火災D.印度尼西亞洪澇災害加劇解析 甲氣流減弱時,影響熱帶太平洋東、西兩岸氣候。當東南信風勢力較弱時,南太平洋暖流勢力減弱;秘魯寒流勢力減弱,漁獲量減少;澳大利亞東側降水減少,容易發(fā)生火災;印度尼西亞多發(fā)旱災。
ke tang gng gu jing lian
(2024·湖北襄陽調研)熱通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具有方向性。高低緯度間的熱交換可通過經向熱通量來表示,右圖為“全球經向熱通量分布曲線圖”(注:本圖中,顯熱通量是指經向大氣溫差產生的熱交換,潛熱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發(fā)和凝結產生的熱交換,洋流熱通量是通過寒、暖流產生的熱交換,凈通量為三者之和)。讀圖,完成1~2題。
1.據圖可知(  )A.北半球熱量均向北輸送B.北半球向南的潛熱通量主要由東北信風完成C.潛熱通量最高處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D.北半球向北的顯熱通量夏季大于冬季解析 讀圖可知,北半球潛熱通量在低緯是向南輸送,A錯;據材料可知,潛熱通量主要是水汽的蒸發(fā)和凝結產生的熱交換,其輸送主要通過大氣環(huán)流。根據大氣運動規(guī)律,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主要盛行東北信風,B正確;潛熱通量最高處大約為40°S處,此處并非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C錯;據材料可知,顯熱通量主要是由南北溫差產生的熱交換,而夏季南北溫差小于冬季,D錯。
2.圖中經向熱通量分布曲線整體北偏,其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大B.北極附近是海洋,比熱容大C.北半球洋流模式比南半球復雜D.北半球接收的太陽輻射比南半球多
解析 凈通量曲線在低緯度與橫軸的交點為傳輸的起點,也是全球最熱的地方,讀圖可知該交點約為2°N。造成經向最熱點位于赤道偏北的原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增溫明顯,A正確;B項所述僅僅會對北極附近下墊面吸熱能力產生影響;北半球洋流模式復雜的原因是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相間分布,且C項僅能解釋洋流熱通量;理論上,南北半球接收的太陽輻射是相同的,D錯。
(2023·北京卷)暴雨引發(fā)的洪水攜帶泥沙進入湖泊后,沉積形成砂質紋層。某地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xiàn)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正相關。推算的厄爾尼諾事件頻次如圖所示。讀圖完成3~4題。
3.由圖可知(  )A.距今1 200年左右該地氣候較穩(wěn)定B.距今3 500年該地河流侵蝕作用強C.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該地暴雨頻發(fā)D.全球氣溫下降引發(fā)厄爾尼諾現(xiàn)象
解析 讀圖可知,距今1 200年左右厄爾尼諾事件頻次高,氣候不穩(wěn)定,A錯誤;距今3 500年厄爾尼諾事件頻次低,說明暴雨出現(xiàn)頻率低,河流侵蝕作用弱,B錯誤;湖泊中砂質紋層出現(xiàn)頻次與厄爾尼諾事件頻次正相關,而砂質紋層是暴雨引發(fā)的洪水沉積形成的,因此是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該地暴雨頻發(fā),C正確;全球氣溫下降與厄爾尼諾現(xiàn)象無明顯相關性,D錯誤。
4.該地最可能位于(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C.亞歐大陸東部 D.南美洲西部解析 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xiàn)象。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沃克環(huán)流減弱,東太平洋下沉氣流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xiàn)上升氣流,氣候由干燥少雨變成多雨,引發(fā)洪澇災害。西太平洋上升氣流減弱或消失,氣候由濕潤多雨轉變?yōu)楦稍锷儆?,帶來旱災或森林大火。該地受厄爾尼諾影響,暴雨增多,應位于東太平洋沿岸地區(qū)。厄爾尼諾現(xiàn)象主要影響太平洋沿岸地區(qū),A、B錯誤;亞歐大陸東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區(qū),C錯誤;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東岸地區(qū),因此該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確。

相關課件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 第二十五課時 海浪(波浪)和潮汐(課件+講義)-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這是一份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 第二十五課時 海浪(波浪)和潮汐(課件+講義)-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文件包含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課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5課時海浪波浪和潮汐共28張pptpptx、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5課時海浪波浪和潮汐教師版doc、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5課時海浪波浪和潮汐學生版doc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 第二十四課時 海水的性質(課件+講義)-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這是一份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 第二十四課時 海水的性質(課件+講義)-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文件包含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課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4課時海水的性質共39張pptpptx、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4課時海水的性質教師版doc、2025屆高中地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單元地球上的水第24課時海水的性質學生版doc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備戰(zhàn)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課時規(guī)范練23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課時規(guī)范練23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共2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備戰(zhàn)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4講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備戰(zhàn)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4講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9課時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湘教版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9課時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湘教版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講海水的性質和海_氣相互作用考點2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新高考適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講海水的性質和海_氣相互作用考點2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講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2024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13講海_氣相互作用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