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圍:第1課-5課)
滿分70分
注意事項:
1.同學們須用0.5mm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本練習題規(guī)定位置填寫自己的班級、姓名及練習號;
2.須在答題卡上作答;
3.本練習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包括2道大題,19道小題,共8頁。
第一部分 選擇題(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1.下圖為北京人用火場景想象圖,從中我們可以獲得的信息是北京人( )
A.制作和使用工具B.使用火燒烤食物
C.學會了種植水稻D.處于新石器時代
2.1958年在柳江縣發(fā)現了“柳江人”化石。在同一洞穴里還發(fā)現箭豬、中國犀以及牛類和鹿類的骨骼化石和牙齒化石。據此可以推測出舊石器時代的廣西柳江人( )
A.可制作打制石器B.可能靠種植為生
C.可能靠捕獵為生D.可能學會使用火
3.在探究“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fā)展”活動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該材料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根本前提是( )
A.南稻北粟格局B.定居村落的出現
C.石器工具進步D.原始農業(yè)產生
4.20世紀70年代,中國某遺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產工具及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筑構件等文物。該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
5.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fā)現而得名。距今約7000-5000年,分布在陜西、河南、山西等地區(qū),并分為不同的文化類型。下列哪一文化遺址最可能是考古學家研究仰韶文化的對象( )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
6.考古發(fā)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說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從事農業(yè)生產B.以捕魚狩獵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D.會人工種植水稻
7.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的命名地,其制陶工藝最具特色。在對城子崖遺址首次發(fā)掘中,出土的龍山文化的標志性陶器是( )
A.彩陶B.紅陶C.灰陶D.黑陶
8.良渚文化中的墓葬等級可具體劃分為貴族、亦工亦軍者、戰(zhàn)士及赤貧者等六個階層,不同階層均有與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禮儀葬具。據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存在著明顯的階級分化B.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形態(tài)
C.建立了森嚴的等級秩序D.體現了多元化文明格局
9.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發(fā)現,如甘肅秦安大地灣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遼西紅山文化的“祭壇、神廟、積石?!?、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這些發(fā)現說明( )
A.新石器時代區(qū)域文明同步發(fā)展B.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C.早期人類已有強烈的宗法觀念D.文明起源地分布較為廣泛
10.著名學者費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游出現了一個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痹谶@一匯集和逐步融合的過程中,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堯和舜B.倉頡和嫘祖C.炎帝和黃帝D.隸首和大禹
11.《禮記·禮運》中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逼渲?,“天下為家”反映的制度( )
A.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誕生B.便于選拔品行高尚之人
C.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
12.下圖反映的是夏商周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其中①處應填寫的是( )
A.炎黃聯盟B.百家爭鳴C.武王伐紂D.楚漢之爭
13.下圖是西周宜侯夨(cè)簋,底部銘文記載了周康王冊封虞候,將其遷徙至宜地(今江蘇丹徒一帶)為宜侯,并進行賞賜。該文物的出土可用于研究( )
A.分封制B.禪讓制C.郡縣制D.察舉制
14.“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鄙鲜鰵v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guī)律
C.世襲制取代禪讓制D.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
15.“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zhàn)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fā)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fā)展進程的時期?!币l(fā)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fā)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國統(tǒng)治者實行變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
C.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進一步推廣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
16.為探究我國遠古人類的生活,某校舉行了“遠古祖先的拜訪”為主題的研究活動,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11分)
材料一: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龍骨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后在這里進行發(fā)掘,發(fā)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1929年,又發(fā)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fā)現。
(1)材料一中發(fā)現的古人類名稱是什么?(1分)
材料二:
(2)寫出圖1農具名稱和圖2工具的制作人。(2分)兩個出土的工具分別說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概括遠古時代中華文化呈現出的特點。(4分)
17.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某中學同學圍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這個主題,進行了探究性學習。(12分)
【任務一 對號入座】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謀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北京人
(1)依據所學知識,將材料一中遠古人類的序號填入表格A、B兩處位置。(2分)
【任務二 圖說歷史】
材料二:
圖1 圖2
(2)圖1、圖2房屋在樣式上存在差異,請說出其中的原因。(1分)它們分別位于哪一流域?(2分)
【任務三 分析史料】
材料三:
(3)依據材料三,指出我國從遠古人類到夏商周時期農業(yè)生產工具材質的變化。(3分)
【任務四 歸納概括】
材料四:我國是早期人類化石和文化發(fā)現的重要地區(qū)之一?!覈f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有二十余處,北起遼寧,南及云南,西至陜西,東到安徽。其中,沿黃河、長江兩大河流域分布較為密集。
——《中國原始社會史》
(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我國早期人類的分布有哪些特點?(寫出兩點即可,4分)
18.中國古代曾創(chuàng)造出許多制度,制度的創(chuàng)新也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br>——《史記·五帝本紀》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禮記·禮運》
(1)根據材料一,堯為了“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把天下“授舜”,這一以德才為評判標準的首領更替方式被稱為什么制度?(1分)“天下為家”又是指哪一制度?(1分)
材料二:
(2)以上文字介紹的是西周什么制度?(1分)請將語句對應的序號分別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2分)用材料原句說明這一制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積極作用?(2分)
周王分封的“目的”在于______。
受封者的“義務”是______。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酵踔畷r,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史記·周本紀》
(3)依據材料三分析判斷這一制度的弊端。(2分)
19.歷史遺跡、史學專著、博物館是很好的學習資源。請同學們共同完成以下學習探究任務。
(8分)
【遺址中的歷史】
材料一:
圖1 北京人遺址 圖2 二里頭遺址
(1)圖1北京人遺址挖掘出大量石器和化石,這些石器證明北京人處于什么石器時代(1分)圖2遺址的挖掘,有利于我們研究哪個朝代的歷史?(1分)
【專著中的歷史】
材料二:
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華夏是也。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梁啟超認為華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2分)
【博物館中的歷史】
材料三:
(3)請結合黃帝事跡談談祭拜理由。(2分)
(4)依據材料,推斷殷墟遺址發(fā)掘的價值。(2分)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1.B 2.C 3.D 4.C 5.D 6.A 7.D 8.A 9.D 10.C 11.D
12.C 13.A 14.B 15.C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16.(1)北京人
(2)圖1農具名稱是耒耜,制作人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圖2工具是陶紡輪,制作人是半坡原始居民。圖1農具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從事農業(yè)生產;圖2工具說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從事紡織業(yè)。
(3)遠古時代中華文化呈現出的特點:具有多元性;具有傳承性;具有創(chuàng)新性;具有獨特性。
17.(1)A:②④;B:①③
(2)原因是所處地域自然環(huán)境不同。圖1房屋是干欄式建筑,位于長江流域;圖2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位于黃河流域。
(3)從遠古人類到夏商周時期農業(yè)生產工具材質的變化:從石器到青銅器再到鐵器。
(4)我國早期人類分布的特點:分布范圍廣;沿黃河、長江兩大河流域分布較為密集。
18.(1)堯把天下“授舜”的制度是禪讓制;“天下為家”指的是世襲制。
(2)西周的制度是分封制。①②③對應“周王室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④對應“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tǒng)治范圍”;⑤⑥對應“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這一制度在當時起到的積極作用是“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3)這一制度的弊端: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隨著時間推移,血緣關系疏遠,諸侯相互攻擊,周天子無法禁止,導致周室衰微。
19.(1)北京人處于舊石器時代;圖2遺址有利于我們研究夏朝的歷史。
(2)梁啟超認為華夏民族是由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而成。
(3)祭拜黃帝的理由: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他和炎帝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殷墟遺址發(fā)掘的價值:出土了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系統(tǒng)地展現了中國商朝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為研究商朝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華北馴化了粟和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開始種植稻;先民們開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現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圖1
圖2 陶紡輪
圖3 賈湖遺址出土的刻符龜甲
圖4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的牙雕蠶
圖5 山東日照東海峪遺址出土的蛋殼黑陶杯
圖6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
圖7 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出土的彩繪龍紋陶盤
圖8 陶寺古城遺址出土的彩繪龍紋陶盤
洞穴時代的遠古人類
A.______
定居時代的遠古人類
B.______
圖3 半坡出土的穿孔石斧
在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使用,是生產力發(fā)展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革命。這一時期,主要手工工具和武器都是用青銅器制作的……在商代遺址中已經有鑄造青銅镢的作坊,說明青銅镢已批量生產。镢類似鎬頭,是一種翻土農具,用于開墾荒地,挖除根株,這是出現最早的青銅農具。另外,還有青銅制作的鏟、鋤、鐮等……春秋以后,逐步進入鐵器時代。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史》
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室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
① ② ③
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tǒng)
④
治范圍。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
⑤ ⑥
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黃帝陵
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2014年8月,黃帝陵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安陽殷墟遺址
20世紀初,殷墟因發(fā)掘甲骨文而聞名于世,出土了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系統(tǒng)地展現了中國商朝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fā)現”之首。
這是一份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第一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文件包含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第一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部編版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docx、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第一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部編版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遼寧省沈陽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文件包含遼寧省沈陽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pdf、遼寧省沈陽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遼寧省撫順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