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C 2.D
【解析】1.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朝陽嶂與丙地之間坡度下緩上陡,屬于凹面坡,故丙地能夠觀察到朝陽嶂,C正確;(甲地與朝陽嶂之間上緩下陡,屬于凸面坡,不能通視;乙地與朝陽嶂之間有山脊阻礙視線,不能通視;朝陽嶂與丁地之間上緩下陡,屬于凸面坡,不能通視)。甲的海拔為700米,朝陽嶂的地點海拔為300-350米,兩者相對海拔約350-400米,A錯誤;根據(jù)等高線圖判斷,丙附近的河流是自北向南流,B錯誤;乙位于山的北坡,為陰坡,太陽光照少,且離水源地遠,山地起伏大,出山的交通不便,不適合聚落分布,而丙位于寬河谷,平坦寬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出入的交通便利,丙更容易發(fā)展成大規(guī)模聚落,D錯誤。故選C。
2.根據(jù)材料“疊嶂是浙江省雁蕩山一種巨厚流紋巖地貌,它由巖漿在快速冷卻過程中形成大量裂隙,后受內、外力共同作用而成”可知,朝陽嶂是巖漿活動形成噴出巖,然后地殼抬升形成山地,浙江省雁蕩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流水侵蝕作用強烈,疊嶂裂隙較多,遭受外力作用侵蝕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該地貌,因此其形成過程是:巖漿活動→地殼抬升→流水侵蝕→重力崩塌,D正確,AB錯誤;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疊嶂所在地海拔較低,受周圍山地阻礙,風力較弱,風力侵蝕作用較弱,C錯誤。故選D。
【點睛】引起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 內部的熱能,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xiàn)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是在內力和外力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往往以某一種作用占主導。
3.C 4.B
【解析】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上升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況下,階地越高,說明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據(jù)圖可知,三級階地離河谷最遠,地勢最高,說明其形成最早,C正確,ABD錯誤。故選C。
4. 階地在河流不斷下切和地殼不斷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不同階地形成過程中地殼的運動方向是垂直上升;但在每一級階地形成時,河流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此時地殼保持穩(wěn)定,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階地,指由于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寬廣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寬廣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灘,河床只占小部分。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上升運動的影響下,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和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
5.C 6.D 7.D
【詳解】1.讀圖可知,H處同一沉積巖層埋藏中部深,兩側淺,說明H處的地質構造為向斜。結合該處地形剖面線,可知該處為向斜山,故C正確。
2.P處對應的巖層埋藏深度有上下兩處,推測該處可能發(fā)生斷層,右側巖層上移、左側巖層相對下移;故該地是斷層處受外力侵蝕作用形成谷地;故D正確。
3.根據(jù)同一沉積巖層深度線,可以判斷G處為背斜,A錯;G處為飛來峰,巖石與周邊明顯不同,C錯;風力堆積一般把低處填平,不會形成飛來峰,B錯。故D選項正確。
8.B 9.B 10.C
【解析】8.根據(jù)圖中巖層和地質構造的特征分析,該地最先發(fā)生沉積巖層的擠壓,產生褶皺④;后巖層受張力作用,出現(xiàn)斷層①;隨地殼抬升,巖層受到外力侵蝕形成侵蝕面,后隨地殼下沉,在侵蝕面上堆積形成砂礫石層②;最后巖漿噴發(fā),熔穿沉積巖和砂礫石層,噴出地面在砂礫石層上冷凝形成玄武巖臺地③,B正確。故選B。
9.N處巖層位于玄武巖兩側,是早先的石灰?guī)r在巖漿高溫高壓下出現(xiàn)變質,形成的變質巖,可能具有的特征是純凈如玉,B正確。含有化石、層理分明是沉積巖的特征,有氣孔構造是玄武巖的特征,ACD錯誤。故選B。
10.砂礫石層的下界相對平坦,說明該區(qū)域地殼運動穩(wěn)定,但砂礫石層的下界面有明顯巖層缺失痕跡,可能是巖層遭受侵蝕,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質構造可以破壞先形成的地質構造,先形成的地質構造不能破壞后形成的地質構造。
11.B 12.B
【解析】1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與山體距離的增大,地勢會越來越平緩,水流速度減慢,流水侵蝕作用減弱,搬運能力減弱,沉積作用增強,淤泥質黏土層的顆粒越來越細,黏土層厚度越來越厚,故黏土層越厚,地勢越低。讀圖上的淤泥層厚度等值線數(shù)值分布可知,數(shù)值大致由東北向西南增大,故可推測湖盆淤泥層區(qū)域地勢特點是東北高、西南低,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2.根據(jù)淤泥質黏土層的分布特征可推測該地東北高、西南低,甲地位于東北部,且是河流出山口,河流流速快,搬運能力強,沉積物粒徑較大,分選性差;乙地位于西南部,地勢較低平,河流流速慢,搬運能力較弱,粒徑較小,分選性較好,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河流流速快,搬運能力強,沉積物顆粒較大;河流流速慢,搬運能力弱,沉積物顆粒較小。
13.B 14.A 15.C
【解析】13.此時間段該區(qū)域盛行偏北風,從渤海攜帶的充沛水汽,被偏北風吹到陸地之后,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形成大霧,對流較弱,大氣較為穩(wěn)定,利于霧的維持,直到28日夜間冷鋒過境,強風吹散大霧,B正確;由圖可知,此段時間A市等壓線間距大,氣壓梯度力較小,風力弱,沙塵天氣和大風天氣不會發(fā)生,A、D錯誤;道路結冰一般是在降水之后氣溫低于0度發(fā)生的,此時降水沒有到來,C錯誤。故選B。
14.由圖示可知,A市氣壓28日14時在1020hPa~1025hPa,29日02時氣壓在1025hPa~1030hPa,氣壓在不斷升高,A正確;此段時間風向以偏北風為主,B錯誤;此段時間A市受偏北風影響,氣溫降低,C錯誤;由材料可知,受天氣影響實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閉,該天氣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28日夜間才消失,A市位于冷鋒過境之前,風力較弱,可知此天氣系統(tǒng)為大霧,沒有持續(xù)性降水天氣,D錯誤。故選A。
15.29日02時,A市位于冷鋒鋒后,出現(xiàn)降雪天氣是因為冷鋒過境,暖氣團沿鋒面抬升,上升過程中逐漸冷卻,形成降雪,C正確;29日14時,冷鋒已經過境,西北風從渤海攜帶充沛水汽,登陸之后氣溫下降,疊加山東丘陵地形阻擋,在迎風坡抬升降溫,形成降雪,A、D錯誤;29日02時和29日14時相比,29日14時氣壓梯度力減小,風速降低,B錯誤。故選C。
【點睛】大霧的危害:它還能對輸電線路和露天電氣設備的絕緣體造成變故,甚至釀成事故,危害人體健康;影響可見度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6.A 17.A
【解析】16.據(jù)圖可知,該地北部氣溫低,風力較強,冷氣團勢力較強,南部氣溫高,風力較弱,暖氣團勢力較弱,故影響漢江盆地的天氣系統(tǒng)為冷鋒,A正確;暖鋒應該暖氣團勢力較強,B錯誤;準靜止鋒指的是冷暖勢力相當?shù)匿h,C錯誤;該地氣旋氣流應該是呈逆時針輻合,但在圖中不明顯,D錯誤。故選A。
17.據(jù)圖可知,西北風的風力較大,冷氣團勢力強,暖氣團被迫爬升,觸發(fā)強對流,①正確;6月3日夜間至4日清晨,山風勢力強,會加劇山谷中的上升氣流,增加降水量,②正確;天氣系統(tǒng)受地形阻擋,移動速度慢主要影響降水時間,③錯誤;西北氣流強,但是較為干燥,水汽含量較小,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準靜止鋒:指冷、暖氣團勢力相當而移動幅度很小的鋒。
18.D 19.B
【解析】18.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是鋒面氣旋延伸出的低壓槽,由于該地位于北半球,因此丙附近形成冷鋒,丁附近形成暖鋒,因受暖鋒影響,丁地位于暖鋒鋒前,因此可能會形成降水,D正確;甲位于冷鋒鋒后,乙位于冷鋒過境區(qū)域,丙地位于冷鋒鋒前,并非受暖鋒影響,與題意不符,ABC錯誤。故正確選項為D。
19.受高空引導氣流的影響,在反氣旋與鋒面氣旋活動頻繁的中緯度地區(qū),反氣旋和鋒面天氣系統(tǒng)常表現(xiàn)為自西向東的移動趨勢(由于大陸冬季冷高壓的存在,反氣旋常自西北向東南移動),因此造成此次降溫的天氣系統(tǒng),由北美大陸北部向位于東面的大西洋移動,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暖鋒的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鋒前,冷鋒的降水出現(xiàn)在鋒后,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氣團一側。
20.A 21.B
【解析】20.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冷暖鋒重合處冷鋒已經追上暖鋒,將暖氣團抬升至上空,近地面被冷氣團控制,CD錯誤;由于是冷鋒追上暖鋒,故近地面的冷氣團運動方向是一致的,B圖冷氣團是相對運動,B錯誤,A正確。故選A。
2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單一的冷鋒或者暖鋒,降水是鋒后和鋒前,范圍有限,降水量較小;而圖示錮囚鋒主要是由冷鋒移動速度較快,追上了暖鋒,把暖氣團抬升的更高,使暖氣團在高空影響的區(qū)域范圍更大,水汽分布也廣,導致云層更厚且控制范圍更廣,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圍更廣,ACD錯誤,B正確。故選B。
【點睛】錮囚鋒形成主要有三種情況:(1)由鋒面受山脈阻擋形成的地形錮囚;(2)兩條冷鋒迎面相遇;(3)溫帶氣旋中冷鋒追上暖鋒這幾種情況下,冷鋒前的暖空氣都被抬離地面,錮囚到高空。因此把冷鋒后面的冷氣團和暖鋒前面冷氣團的交界面稱為錮囚鋒。
22.C 23.A
【解析】22.讀題干“據(jù)說在‘魚雨’到來之前,天上烏云滾滾,大風呼嘯,強風暴雨大約持續(xù)2到3小時之后”可知,氣旋中心盛行上升氣流,氣流上升的過程中冷卻成云致雨,強烈的氣旋活動會導致強風暴雨,形成“海龍卷”,龍卷風把海里的魚卷到天上,又把它卷到部分地區(qū)扔下來,形成“魚雨”,C正確;暖鋒過境時,會伴有連續(xù)性降水,不是強風暴雨,A錯誤;冷鋒多活躍于中緯度地區(qū),圖示地區(qū)緯度較低,冷空氣勢力弱,形成冷鋒的可能懷較小,B錯誤;反氣旋垂直方向上為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D錯誤。故選C。
23.該區(qū)域位于加勒比海南部,北部美洲大陸中部為平原,干冷空氣順利進入墨西哥灣及加勒比海,遇上海洋上的高溫高濕氣團形成“海龍卷”,形成“魚雨”,故每年都會出現(xiàn)“魚雨”現(xiàn)象的Yr城市位于洪都拉斯北部,較容易形成“海龍卷”,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氣旋為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天氣系統(tǒng),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
24.B 25.B
【解析】24.緯度位置主要影響溫度帶的分布,與氣壓中心的形成關系不大,因此A錯誤。冰島低壓和亞速爾高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與歐亞大陸之間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時,海洋溫度高于陸地,形成低壓中心(冰島低壓);而夏季時,雖然海洋仍然較熱,但陸地更熱,使得海洋相對于陸地成為高壓中心(亞速爾高壓)。因此,海陸熱力性質是影響這兩個氣壓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B正確。海陸位置雖然對氣候有影響,但并不是直接導致這兩個氣壓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錯誤。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主要影響的是全球風帶和氣壓帶的季節(jié)性變化,與北大西洋上這兩個特定氣壓中心的形成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
25.當北大西洋濤動減弱時,意味著冰島低壓減弱,亞速爾高壓也相應減弱,兩者之間的氣壓差變小。這種變化會導致盛行西風減弱,使得歐洲西部從海洋帶來的水汽減少,氣候變得干燥。同時,由于氣壓差減小,寒冷氣流可能更容易南下,使得氣溫降低。因此,歐洲西部的氣候會趨向冷干,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
【點睛】海洋和陸地的熱容量差異導致海洋在冬季相對于陸地較為溫暖,從而形成低氣壓區(qū)。而陸地由于失去海洋的熱量供應,形成高氣壓區(qū)。這種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是北半球冬季氣壓中心分布的重要原因。
26.(1)繪圖如下:
(2)受到強烈的內力作用,斷層發(fā)育,斷層北側抬升;L2地層局部被侵蝕,L1地層出露,(形成剝蝕面);地殼穩(wěn)定期,L1地層(剝蝕面)繼續(xù)接受沉積,L3地層形成。
【詳解】(1)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山主體部分為被侵蝕殆盡的背斜,背斜的地層形態(tài)為向上拱起。南山地表起伏較大且破碎,說明曾遭受侵蝕,因此L0地層和所需補繪的L1地層下邊界之間應該還有一段被侵蝕的L0地層,即L1地層的下界不是現(xiàn)在的地表,所以被侵蝕的L1地層必須懸空畫出來。此外,因為存在斷層,且斷層北側為上升的一側(提示:斷層兩側相同巖層的海拔上限有差異,北側整體較高),故補繪的L1地層虛線左側應戛然而止。如下圖所示:
(2)按照地層的連續(xù)性,L1之上應為L2,但由于受到地殼抬升影響,L2地層局部被侵蝕,且L1上部也遭到了部分侵蝕,當?shù)貧ぴ俅畏€(wěn)定時,L1的剝蝕面之上會繼續(xù)接受沉積,形成新的L3地層。
27.(1)漢江三角洲形成,擠占原有河道;北側與南側受山崗束縛;長江在此向右岸側蝕,河道拓寬。
(2)②處河面展寬,流速較緩,泥沙易堆積?;虼穑孩偬幗妾M窄,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沉積;③處江面狹窄,壅高水位,頂托作用強。
(3)初期,由于長江江面寬闊,水流速度緩,泥沙堆積,形成沙洲。中期,隨著堆積增強,沙洲變多,河道出現(xiàn)分漢;眾多沙洲擴大并彼此相連成單沙洲,(原分漢河道堵塞)洲、陸之間形成串珠狀湖泊。后期,沙洲不斷堆積,湖泊淤積,沙洲最終與河流右岸相連,形成濱江平原。
【分析】本題以漢江三角洲附近的濱江平原背景材料,涉及流水侵蝕地貌、流水沉積地貌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階段Ⅰ中河段左岸形成了漢江三角洲,擠占原有河道;北側有青山、南側有龜山和蛇山,北側與南側受山崗束縛;因此長江在此向右岸侵蝕,河道拓寬,河段寬闊。
(2)讀圖可知,①處江面狹窄,水流速度快,攜帶泥沙能力強,泥沙不易沉積;與①處相比,②處河面展寬,流速較緩,攜帶泥沙能力減弱,泥沙易堆積,③處江面狹窄,壅高水位,頂托作用強,因此②處泥沙沉積明顯,發(fā)育眾多江心洲。
(3)濱江平原主要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讀圖可知,階段Ⅰ初期,由于長江江面寬闊,水流速度緩,攜帶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堆積,形成沙洲。階段Ⅱ中期,隨著堆積增強,沙洲變多,河道出現(xiàn)分汊;階段Ⅲ,堆積作用不斷增強,眾多沙洲擴大并彼此相連成單沙洲,原分汊河道堵塞,沙洲部分與陸地相連,洲、陸之間形成串珠狀湖泊。階段Ⅳ后期,沙洲不斷堆積,湖泊淤積,沙洲最終完全與河流右岸相連,形成濱江平原。
28.(1)M:冷鋒。N:暖鋒;
(2)暖鋒過境前(受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天氣晴朗),過境時(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或霧),過境后(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各2分,注意過境后強調天氣的變化過程。
(3)天氣現(xiàn)象:大風;低溫(霜凍);寒潮;雨雪;陰天;沙塵暴;夏季的暴雨等天氣。
【分析】本題以某年4月某日15時華北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等壓線的判讀、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M位于甲低壓中心左側為冷鋒,N位于右側為暖鋒。圖示為北半球,水平方向上,鋒面氣旋氣流運動方向為逆時針,因此MN兩鋒面圍繞甲中心呈逆時針旋轉移動。
(2)根據(jù)甲地外側等壓線變化特點,可以判斷出此時甲地受低壓控制,中心氣流垂直上升,甲地空氣密度降低,氣壓降低。以北京為基準點作垂線,方向由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可以判斷出此時北京的風向為東南風;上海位于沿海地區(qū),15時海陸溫差較大此時局部沿海受海風影響大,海洋位于上海東側因此受東南或偏南海風。觀察北京和上海兩地等壓線分布狀況可知,北京附近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風力較大,上海附近等壓線較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力較小。
(3)M鋒為冷鋒,春季北方地區(qū)氣溫回升迅速,而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導致南北溫差加大,形成強烈的氣壓梯度差,使得冷暖氣團頻繁交匯,從而增加了冷鋒形成的幾率。此外,春季也是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的時期,天氣系統(tǒng)交替控制,使得冷鋒活動更為頻繁。因此,春季北方地區(qū)冷鋒出現(xiàn)次數(shù)多于南方。冷鋒帶來的天氣現(xiàn)象主要有:大風、降溫、雨雪、霜凍、沙塵暴等。這些天氣現(xiàn)象在冷鋒過境時常常出現(xiàn)。
29.(1)1月。1月份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南移跨過赤道,在南半球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季風,風從海洋吹來,為A地帶來大量降水。
(2)來自赤道高空的氣流在30°緯度附近不斷堆積下沉,使近地面氣壓升高,形成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被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處高壓中心。
【分析】本題以2022年某月澳大利亞及周邊區(qū)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為背景材料設置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等相關知識的掌握,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時,陸地增溫比海洋快,陸地氣溫較高,出現(xiàn)熱低壓。由圖可知,圖中澳大利亞大陸上形成了低壓中心,說明此時澳大利亞大陸比海洋升溫快,形成熱低壓,應為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
(2)由圖可知,A地位于澳大利亞西北部,結合上題可知,此時為1月份(北半球冬季),氣壓帶、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也會隨之南移并越過赤道;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風向偏轉成西北風,A地處在西北季風的迎風坡,西北季風從海洋帶來豐富水汽,因而導致A地此季節(jié)降水多。
(3)由圖可知,N處氣壓中心位于30°S附近,原本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為南半球夏季,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導致附近的澳大利亞大陸升溫快,形成低壓中心,切斷了呈條帶狀的副熱帶高氣壓帶,使其變成團塊狀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處高壓中心。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C
D
D
B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A
C
A
A
D
B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B
B
這是一份山東省菏澤市第一中學(八一路校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山東省菏澤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docx、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淄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文件包含山東省淄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docx、高二月考測試地理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鄆城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定時檢測地理試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