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1)在安裝刻度尺時,必須使刻度尺保持________狀態(tài)。
(2)下列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
A.實驗前,應該先把彈簧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測量其長度
B.用直尺測得彈簧的長度作為彈簧的伸長量
C.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在鉤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讀出刻度尺的示數
D.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個鉤碼后指針所指的刻度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量
(3)某同學采用正確的方法操作后,用圖像法處理數據時,把彈簧的伸長量x作為橫坐標,彈力F作為縱坐標,然后描點作圖,則作出的圖像應為________。
2.(2024·河北唐山開灤二中高三期末)在“探究彈簧彈力和伸長量的關系,并測定彈簧的勁度系數”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2甲所示。所用的每個鉤碼的重力相當于對彈簧提供了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實驗時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繩子的下端,每次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
(1)通過以上實驗測量后把6組數據描點在坐標圖乙中,請作出F-L圖線。
圖2
(2)由此圖線可得出該彈簧的原長L0=______cm,勁度系數k=________N/m。
(3)該同學實驗時,把彈簧水平放置。與彈簧懸掛放置相比較,優(yōu)點在于:避免彈簧自身所受________對實驗的影響;缺點在于:彈簧與桌面及繩子與滑輪間存在的________造成實驗的誤差。
3.某同學想測量兩根材料不同、粗細不同、長度不同的輕彈簧的勁度系數,他設計了如圖3(a)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圖3
①將一根粗細均勻的桿豎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其表面涂上光滑材料;
②將輕彈簧A套在豎直桿上,將輕彈簧B套在彈簧A外面,彈簧A與桿之間以及彈簧B與彈簧A之間均有一定間隙;
③將刻度尺豎直固定在彈簧左側,讀出此時彈簧A、B的長度;
④將金屬圓環(huán)套在豎直桿上并輕輕放在彈簧上,待圓環(huán)平衡后從刻度尺上讀出彈簧A、B的長度;
⑤逐漸增加金屬圓環(huán)(與此前所加的金屬圓環(huán)完全相同)個數,重復步驟④;
⑥根據實驗數據得出彈簧上方所加金屬圓環(huán)的個數n及彈簧A對應的形變量x,通過計算機擬合出如圖(b)所示的x-n圖像;
⑦用天平測量出一個金屬圓環(huán)的質量為100 g,實驗過程中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取9.80 m/s2。
回答下列問題:
(1)彈簧A、B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A=______N/m,kB=________N/m。
(2)若把彈簧A、B串接在一起,將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懸掛一重力為G的物塊,則物塊靜止時兩彈簧的伸長量之和Δl=____________(用kA、kB、G表示)。
4.(2022·湖南卷,11)小圓同學用橡皮筋、同種一元硬幣、刻度尺、塑料袋、支架等,設計了如圖4(a)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冰墩墩玩具的質量。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查找資料,得知每枚硬幣的質量為6.05 g。
(2)將硬幣以5枚為一組逐次加入塑料袋,測量每次穩(wěn)定后橡皮筋的長度l,記錄數據如下表:
(3)根據表中數據在圖(b)上描點,繪制圖線。
圖4
(4)取出全部硬幣,把冰墩墩玩具放入塑料袋中,穩(wěn)定后橡皮筋長度的示數如圖(c)所示,此時橡皮筋的長度為________ cm。
(5)由上述數據計算得冰墩墩玩具的質量為________ g(計算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5.(2023·廣東省潮州市模擬)某實驗小組用橡皮條探究影響其伸長量的有關因素,探究方案如下:
(ⅰ)取4根材料、粗細相同的橡皮條,其中3根等長,另一根的長度只有前三根長度的一半,將它們按圖示5方式懸掛(其中第1組是兩根并用);
(ⅱ)在每組下端扎線的地方各拴一個紅色塑料簽,并在支架襯貼的白紙上標出簽的原始位置O(即橡皮條的原長);
圖5
(ⅲ)先分別懸掛100克鉤碼,然后在橡皮條“2”下加掛100克鉤碼,記下各次標簽的位置,測量結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探究過程使用了____________的實驗方法。
(2)伸長量ΔL在記錄數據中出現(xiàn)錯誤的是________(填具體數據)。
(3)根據上述探究過程,橡皮條的伸長量與相關因素可能的關系為____________。
(4)將一原長為L的橡皮條,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時,橡皮條伸長了ΔL;把它從中央剪斷,取其中的一段,給兩端施加2F的拉力,此時這段橡皮條的長度為__________(不超過彈性限度)。
參考答案
實驗二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1.(1)豎直 (2)CD (3)A
解析 (1)在安裝刻度尺時,必須使刻度尺保持豎直狀態(tài)。
(2)實驗前,應該先把彈簧豎直懸掛后測量其長度,故A錯誤;用直尺測得彈簧的長度不是彈簧的伸長量,而是原長和伸長量之和,故B錯誤;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在鉤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讀出刻度尺的示數,故C正確;為防止超過彈性限度,應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個鉤碼后指針所指的刻度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量,故D正確。
(3)根據胡克定律F=kx知,作出的圖像應為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故選A。
2.(1)見解析圖 (2)5 20 (3)重力 摩擦力
解析 (1)如圖所示。
(2)當彈力為0時,彈簧的形變量為0,此時彈簧長度等于原長,可知彈簧原長為L0=5 cm,根據胡克定律可知k=eq \f(ΔF,Δx),則圖線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即k=eq \f(ΔF,Δx)=eq \f(1.6,(13-5)×10-2) N/m=20 N/m。
(3)把彈簧水平放置與彈簧懸掛放置相比較,優(yōu)點在于:避免彈簧自身所受重力對實驗的影響;缺點在于:彈簧與桌面及繩子與滑輪間存在的摩擦力造成實驗的誤差。
3.(1)156.8 235.2 (2)Geq \b\lc\(\rc\)(\a\vs4\al\c1(\f(1,kA)+\f(1,kB)))
解析 (1)由題可知,圓環(huán)數為4個時,恰好壓在彈簧B上,且不受到B的彈力,此前,圓環(huán)僅受彈簧A的彈力,此后受到A、B兩個彈簧的彈力
n=4時,有4mg=kAx1
解得kA=eq \f(4mg,x1)=eq \f(4×100×10-3×9.80,2.5×10-2) N/m=156.8 N/m
n=8時,有8mg=kAx2+kB(x2-x1)
解得kB=235.2 N/m。
(2)串聯(lián)時,兩個彈簧的拉力相等,則
ΔlA=eq \f(G,kA),ΔlB=eq \f(G,kB)
可得Δl=ΔlA+ΔlB=G(eq \f(1,kA)+eq \f(1,kB))。
4.(3)見解析圖 (4)15.35 (5)128
解析 (3)根據表格數據描點連線如圖所示。
(4)由題圖(c)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mm,故讀數為l=15.35 cm。
(5)設橡皮筋的勁度系數為k,原長為l0,則
n1mg=k(l1-l0),n2mg=k(l2-l0)
則橡皮筋的勁度系數為k=eq \f((n2-n1)mg,l2-l1)
從作出的l-n圖線讀取數據可得
k=eq \f((n2-n1)mg,l2-l1)=eq \f(10,3)mg (N/cm)
l0=eq \f(n2l1-n1l2,n2-n1)=9.00 cm
設冰墩墩的質量為m1,
則有m1g=k(l-l0)
可得m1=eq \f(10,3)×6.05×(15.35-9.00) g≈128 g。
5.(1)控制變量法 (2)2.500 (3)ΔL∝eq \f(FL,S) (4)eq \f(L,2)+ΔL
解析 (1)影響橡皮條伸長量的因素涉及多個物理量,應使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
(2)伸長量ΔL在記錄數據中出現(xiàn)錯誤的是2.500 cm,測量結果應該精確到1 mm,再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應為2.50 cm。
(3)由實驗數據可知,橡皮條“1、2”原長相同、受力相同,橫截面積越大伸長量越小,與橫截面積成反比關系;橡皮條“2、3”受力相同,橫截面積相同,原長越長伸長量越大,與原長成正比關系;同一橡皮條“2”受力越大伸長量越大,與力成正比關系;根據上述探究過程,橡皮條的伸長量與相關因素可能的關系為ΔL∝eq \f(FL,S)。
(4)設比例系數為k,橫截面積為S,根據題意有ΔL=keq \f(FL,S)
從中央剪斷,橡皮條的原長變?yōu)閑q \f(L,2),此時施加的力為2F,橡皮條的伸長量為ΔL′=keq \f(2F×\f(L,2),S)
解得ΔL′=ΔL
此時橡皮條的長度為L′=eq \f(L,2)+ΔL。
序號
1
2
3
4
5
硬幣數量n/枚
5
10
15
20
25
長度l/cm
10.51
12.02
13.54
15.05
16.56
橡皮條編號
1
2
3
2
原長L(cm)
10.00
10.00
5.00
10.00
外力F(克力)
100
100
100
200
橡皮條橫截面積S
2
1
1
1
伸長量ΔL(cm)
2.51
5.01
2.500
10.02

相關學案

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 第2章 實驗二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義 第2章 實驗二 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共9頁。

江蘇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

這是一份江蘇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共10頁。

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共7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2章實驗二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含解析)

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2章實驗二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含解析)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相互作用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學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相互作用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學案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相互作用實驗2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學案

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相互作用實驗2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學案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第2章實驗2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課時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