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動物中,屬于腔腸動物的是( )
A.渦蟲B.珊瑚蟲C.絳蟲D.血吸蟲
【答案】B
【分析】(1)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
(2)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
【詳解】ACD.渦蟲、絳蟲及血吸蟲,身體扁平,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都屬于扁形動物,ACD錯誤。
B.珊瑚蟲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屬于腔腸動物,B正確。
故選B。
2.豬肉絳蟲是一類可以寄生在人體小腸道中的扁形動物。豬肉絳蟲特別發(fā)達的器官是( )
A.消化器官B.運動器官
C.感覺器官D.生殖器官
【答案】D
【分析】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nèi)、體表或體外,并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yǎng)料來維持生活的現(xiàn)象叫做寄生,營寄生生活的動物都有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詳解】與寄生生活相適應,豬肉絳蟲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別發(fā)達,豬肉絳蟲的每個妊娠節(jié)片中含有5萬多個受精卵。寄生蟲之所以具有如此發(fā)達的生殖器官,產(chǎn)下如此多的受精卵,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機會。因此豬肉絳蟲的身體結構中最發(fā)達的部分為生殖器官,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3.11月22日,媒體報道了一則關于某女士生吃荸薺(俗稱“馬蹄”)感染姜片蟲的新聞引起了民眾廣泛關注。姜片蟲全稱為布氏姜片吸蟲,此蟲背腹扁平,前端有吸盤,無肛門,一般寄生在人體小腸內(nèi)。下列關于姜片蟲敘述錯誤的是( )
A.屬于扁形動物 B.生活方式為寄生
C.與蛔蟲屬于同一類生物 D.食用荸薺時高溫加熱,可降低感染風險
【答案】C
【分析】扁形動物的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代表動物有: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渦蟲等。
【詳解】姜片蟲屬于扁形動物門,生活方式為寄生,食用荸薺時高溫加熱可以殺死寄生蟲,降低感染風險?;紫x屬于線形動物門,與姜片蟲不屬于同一類生物。故C錯誤,ABD正確。
故選C。
4.觀察下圖的蚯蚓,判斷蚯蚓的后端應為( )
A.① B.② C.③ D.蚯蚓的身體不分前后端
【答案】C
【分析】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環(huán)形體節(jié)構成,靠前端有環(huán)帶,靠體壁發(fā)達的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蠕動,依靠濕潤的體壁完成呼吸。
【詳解】在蚯蚓前端有一個分節(jié)不明顯、顏色較淺的環(huán)帶。前端離環(huán)帶近約13個體節(jié),后端離環(huán)帶遠,如圖:
因此,判斷蚯蚓前后端的簡便方法是“有環(huán)帶的一端是身體前端”。圖中②是環(huán)帶,因此,距離近的①是前端,距離遠的③是遠端,C符合題意。
故選C。
5.下列動物全是軟體動物的一組是( )
A.河蚌、蝸牛、渦蟲B.縊蟶、河蚌、水螅
C.扇貝、文蛤、烏賊D.河蚌、石鱉、蛔蟲
【答案】C
【分析】軟體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差異較大,種類繁多,但基本結構是相同的:身體柔軟,具有堅硬的貝殼,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貝殼;足的形狀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蝸牛的腹足,烏賊的腕足等。
【詳解】A. 河蚌、蝸牛屬于軟體動物,渦蟲屬于扁形動物,A不符合題意。
B.縊蟶、河蚌屬于軟體動物,水螅屬于腔腸動物,B不符合題意。
C.扇貝、文蛤、烏賊屬于軟體,身體柔軟,有外套膜,有貝殼或退化的內(nèi)殼,C符合題意。
D.河蚌、石鱉屬于軟體動物,蛔蟲屬于線形動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小銘在某國家濕地公園發(fā)現(xiàn)了下圖所示的昆蟲。根據(jù)下列檢索表,可以將它歸為(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分析】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兩對翅,有三對足,有外骨骼。
【詳解】昆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身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海珠琺軸甲屬于昆蟲,有三對足,體表有外骨骼;因此可將它歸為表中的丙類,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7.下列關于魚的呼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魚不斷地由口吞入水,這是魚在呼吸B.圖中②處的水與①處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
C.血液流過鰓時,與水發(fā)生氣體交換D.圖中②處的水與①處相比,氧氣增多了
【答案】D
【分析】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鰓是由鰓絲、鰓弓和鰓耙組成的,主要的結構是鰓絲,內(nèi)有大量的毛細血管,當水由口進入流經(jīng)鰓然后經(jīng)鰓蓋后緣流出,水流經(jīng)鰓絲時,水中的溶解氧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二者進行氣體交換.魚不停地用口吞水而水從鰓蓋后緣流出的意義是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完成呼吸。
【詳解】A.魚類呼吸時口和鰓蓋后緣有交替閉合的現(xiàn)象,所以魚不斷地由口吞入水,這是魚在呼吸,故A正確。
B.當水由口進入流經(jīng)鰓,然后經(jīng)鰓蓋后緣流出,水流經(jīng)鰓絲時,水中的溶解氧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二者進行氣體交換,因此②處的水與①處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故B正確。
C.魚用鰓呼吸,魚鰓的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有利于水中的氧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進行氣體交換,故C正確。
D.當水由口進入流經(jīng)鰓,然后經(jīng)鰓蓋后緣流出,水流經(jīng)鰓絲時,水中的溶解氧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由此可知,圖中②鰓蓋后緣處的水與①魚的口流入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氣減少,故D錯誤。
故選D。
8.2022年2月,廣東省揭陽市發(fā)現(xiàn)了3個新物種,分別是揭陽角蟾、普寧角蟾和潮州湍蛙(如下圖)。下列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B.皮膚濕潤,可輔助呼吸
C.是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生物 D.體溫不恒定
【答案】C
【分析】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等。
【詳解】AB.揭陽角蟾、普寧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屬于兩棲類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故AB正確。
C.揭陽角蟾、普寧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屬于兩棲類動物,生殖和發(fā)育離不開水的限制,故C錯誤。
D.揭陽角蟾、普寧角蟾和潮州湍蛙均屬于兩棲類動物,體溫不恒定,需要進行冬眠,故D正確。
故選C。
9.在陸地生活的下列動物的身體結構中,與防止水分丟失無關的是( )
A.蛇體表有鱗 B.龜?shù)捏w表有堅硬的甲
C.昆蟲的體表有外骨骼 D.蚯蚓的體表有黏液
【答案】D
【分析】陸生動物適于陸生的特點:
(1)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陸生動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2)陸地上的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nèi)部的各種呼吸器官;
(4)陸地動物還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作出反應。
【詳解】A.蛇作為爬行動物,其體表覆蓋的鱗片主要作用是保護身體和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蛇體表的鱗片與防止水分丟失是密切相關的,A不符合題意。
B.龜?shù)捏w表覆蓋著堅硬的甲殼,這同樣是為了保護身體和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B不符合題意。
C.昆蟲的外骨骼不僅為它們提供了支撐和保護,還起到了防止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蚯蚓作為環(huán)節(jié)動物,其體表分泌的黏液主要是為了保持體表的濕潤和進行呼吸。D符合題意。
故選D。
10.自然界有很多鳥,每一種鳥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如圖為“中國最美的小鳥”——藍喉蜂虎,下面哪一組是藍喉蜂虎所屬的類群特有的特征?( )
①體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通過產(chǎn)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飛行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⑤⑥
【答案】C
【分析】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流線型的外廓,以減小飛行阻力;前肢進化成翼,被覆羽毛;骨骼輕而硬,有氣腔,部分骨骼愈合,增加牢固性;胸肌發(fā)達,背部肌肉退化;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發(fā)達;有氣囊,進行雙重呼吸,有完善的雙循環(huán);沒有牙齒,減輕體重;直腸短,不貯存糞便;消化能力強,排泄物以固體狀態(tài)排出;不具膀胱,不貯存尿液。
【詳解】①體表有羽毛:這是鳥類的一個基本特征,但并非鳥類獨有。例如,某些恐龍化石也顯示它們體表有羽毛,但這些恐龍并不屬于鳥類。①符合題意。
②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這是鳥類特有的呼吸系統(tǒng)特征,幫助鳥類在飛行時更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②符合題意。
③體溫恒定:雖然鳥類是恒溫動物,但這一特征并非鳥類獨有。例如,哺乳動物也是恒溫動物。③不符合題意。
④通過產(chǎn)卵繁殖后代:雖然鳥類確實通過產(chǎn)卵來繁殖后代,但這一特征也存在于其他動物類群中,如爬行動物和某些魚類。因此,它也不是鳥類獨有的,④不符合題意。
⑤前肢覆羽成翼:這是鳥類特有的結構特征。鳥類的前肢已經(jīng)演化成翅膀,覆蓋著羽毛,使它們能夠飛行。這一特征是鳥類獨有的,⑤符合題意。
⑥善于飛行:雖然大多數(shù)鳥類都善于飛行,但也有一些鳥類因為適應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失去了飛行能力,如企鵝、鴕鳥等。因此,善于飛行不能作為鳥類的一個普遍且獨有的特征,⑥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是以熊貓為原型設計的,下列哪項不是熊貓所代表的哺乳動物的特有的特征( )
A.體表被毛B.胎生、哺乳
C.體溫恒定D.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答案】C
【分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用肺呼吸,體溫恒定等。
【詳解】熊貓屬于哺乳動物,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體腔內(nèi)有膈,體溫恒定等特點。體溫不恒定是體溫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不是熊貓?zhí)赜械奶卣?,鳥類的體溫也是恒定的,C符合題意。
故選C。
12.如圖所示姿勢時,①和②處于哪種狀態(tài)( )
①收縮,②舒張B.①舒張,②收縮
C.①和②都收縮 D.①和②都舒張
【答案】A
【分析】圖中①肱二頭肌,②肱三頭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jié)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
【詳解】骨骼肌的基本特性: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到神經(jīng)傳來的刺激時,它會收縮,并牽動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進行運動。圖示為屈肘動作,主要涉及的是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①肱二頭?。哼@塊肌肉附著在肱骨的前端和橈骨上。當屈肘時,肱二頭肌會收縮,從而拉動橈骨繞著肘關節(jié)向前運動,實現(xiàn)屈肘動作。②肱三頭?。哼@塊肌肉附著在肱骨的后端和尺骨上。在屈肘時,肱三頭肌并不直接參與此動作,而是處于舒張狀態(tài)。綜上所述,當人體處于屈肘姿勢時,①肱二頭肌處于收縮狀態(tài),而②肱三頭肌則處于舒張狀態(tài),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3.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魚其體色能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下列對比目魚這種行為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屬于先天性行為B.有利于逃避敵害
C.有利于保護自己D.與遺傳物質(zhì)無關
【答案】D
【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所決定的行為,又稱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結網(wǎng)、親鳥育雛等。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鸚鵡學舌、海豹表演、小狗鉆火圈等。
【詳解】ABC.比目魚的體色能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是由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先天性行為,有利于保護自己、逃避敵害,ABC正確。
D.比目魚體色隨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是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這是由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與遺傳物質(zhì)有關,D錯誤。
故選D。
14.西西周末在逛動物園時發(fā)現(xiàn)猴子樂園中的猴子,會進行一些有趣的行為。其中屬于社會行為的是( )
A.猴媽媽照顧幼崽 B.雄性猴王蹲守在猴山最高處,優(yōu)先挑選食物
C.猴子之間通過聲音、動作等相互交流 D.小猴子展示“技藝”吸引游客投喂食物
【答案】B
【分析】社會行為是指一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nèi)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有的群體中還會形成等級。
【詳解】A.猴媽媽照顧幼崽是母性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它主要體現(xiàn)了先天性行為,而不是群體內(nèi)部的組織、分工或等級制度,A不符合題意,
B.雄性猴王蹲守在猴山最高處,優(yōu)先挑選食物,這體現(xiàn)了群體內(nèi)部的等級制度。雄性猴王作為群體的領導者,享有優(yōu)先權,這是社會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征,B符合題意。
C.猴子之間通過聲音、動作等相互交流是群體內(nèi)信息傳遞的一種方式。雖然交流是群體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僅憑這一點并不能直接判斷為社會行為,因為它沒有直接體現(xiàn)組織、分工或等級制度,C不符合題意。
D.小猴子展示“技藝”吸引游客投喂食物是動物的一種學習行為或求食行為,它主要體現(xiàn)了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而不是群體內(nèi)部的社會結構或行為模式,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為了提高大棚農(nóng)作物坐果率,在其中放養(yǎng)蜜蜂,體現(xiàn)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種作用( )
A.維持生態(tài)平衡B.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C.幫助植物傳粉D.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答案】C
【分析】動物在自然界中有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等作用。
【詳解】A.維持生態(tài)平衡是指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題干中放養(yǎng)蜜蜂提高大棚農(nóng)作物坐果率未體現(xiàn)該作用,故A錯誤。
B.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是指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在動物體內(nèi)經(jīng)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chǎn)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可以被生產(chǎn)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jīng)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zhì)。題干中未體現(xiàn)該作用,故B錯誤。
C.蜜蜂在采蜜過程中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提高大棚農(nóng)作物坐果率體現(xiàn)了動物幫助植物傳粉的作用,故C正確。
D.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是指動物把種子帶到別處,題干中未體現(xiàn)該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16.如圖所示的培養(yǎng)基上有兩處菌斑:A處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處為黑色,呈絨毛狀。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
A.A處可能是某種細菌的菌落
B.B處可能是某種真菌的菌落
C.A處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的個體
D.B處可能是一個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答案】C
【分析】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干燥粗糙的是細菌的菌落,體積較??;體積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蜘蛛網(wǎng)狀的是真菌的菌落。
【詳解】A.細菌菌落一般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根據(jù)題目描述,A處菌斑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這與細菌菌落的特征相符,因此A處很可能是某種細菌的菌落,A正確。
B.真菌菌落一般較大,有的呈絨毛狀、蜘蛛網(wǎng)狀、棉絮狀,有的呈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題目中B處菌斑為黑色,呈絨毛狀,這與真菌菌落的特征相符,B正確。
C.菌落是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集合體,而不是細菌或真菌的個體。因此,A處不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的個體,而應該是由多個細菌繁殖后形成的菌落,C錯誤。
D.B處菌斑為黑色,呈絨毛狀,符合真菌菌落的特征。因此,B處很可能是一個真菌在培養(yǎng)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菌落,D正確。
故選C。
17.華麗硫珠菌(如圖)是有史以來發(fā)現(xiàn)的最大細菌,單體最大長度可達到2厘米。下列關于華麗硫珠菌生殖的敘述( )
A.靠分裂進行生殖,環(huán)境適宜時生殖速度很快
B.芽孢是它的生殖細胞,與生殖有直接的關系
C.適應性很強,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D.生殖產(chǎn)生的新細菌,與原細菌所含的遺傳物質(zhì)是不同的
【答案】A
【分析】華麗硫珠菌是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DNA、莢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詳解】A.華麗硫珠菌是細菌,可通過分裂繁殖后代,A正確。
B.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與生殖無關,B錯誤。
C.細菌適應性很強,但是細菌只進行分裂生殖,而不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有不同的生殖方式,C錯誤。
D.華麗硫珠菌是細菌,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新細菌與原細菌所含的遺傳物質(zhì)是相同的,D錯誤。
故選A。
18.下圖是小明觀察酵母菌實驗后繪制的結構圖,其中標注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壁 B.細胞核
C.細胞質(zhì) D.氣泡
【答案】D
【分析】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真菌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可以通過出芽生殖來繁殖后代。
【詳解】酵母菌是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液泡。 觀圖可知,圖中標注錯誤的是氣泡,應改為液泡,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9.小明遛狗時,順便將小狗的糞便埋在了花圃邊的土壤中,過了一段時間,糞便就不見了,媽媽說這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了,這體現(xiàn)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B.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C.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D.與動植物共生
【答案】A
【分析】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
【詳解】A.在自然界中動物、植物的遺體、遺物不會堆積如山,是因為大量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會把動物、植物的遺體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無機物,這些物質(zhì)又被歸還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為分解者促進了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A符合題意。
B.有些細菌和真菌寄生在動植物體和人體內(nèi),利用動植物和人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如真菌寄生在人的體表,使人患足癬。如鏈球菌是一種致病性的細菌,能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多種疾病,B不符合題意。
C.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不屬于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C不符合題意。
D.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相互依賴,彼此有利,這種現(xiàn)象叫作共生,例如:人和肚子里的大腸桿菌共生、藻類跟真菌共生,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下列食品及對應的保存方法,搭配錯誤的是( )
A.北京烤鴨——真空包裝法 B.臘肉——風干法
C.西瓜——加熱煮沸法D.酸奶——低溫冷藏法
【答案】C
【分析】食物腐敗變質(zhì)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jù)食物腐敗變質(zhì)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地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傳統(tǒng)的食品保存方法有鹽腌、糖漬、干制、酒泡等。現(xiàn)代的貯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溶菌酶等。
【詳解】A.真空包裝能夠去除包裝內(nèi)的氧氣,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延長食品保存期的目的。同時,真空包裝還能防止食品被氧化,保持食品的色澤和口感,A正確。
B.風干法通過減少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微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繁殖速度,從而延長食品的保存期。臘肉在制作過程中,經(jīng)過腌制和風干,不僅去除了部分水分,還增加了食品的風味和口感,B正確。
C.加熱煮沸法主要用于處理液體食品或需要殺菌的食品,如牛奶、罐頭等。而西瓜是水果類食品,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營養(yǎng)成分,加熱煮沸會破壞其營養(yǎng)成分和口感,甚至導致食品變質(zhì)。因此,西瓜應該采用冷藏、冷凍干燥或氣調(diào)等方法進行保存,C錯誤。
D.低溫冷藏法通過降低食品的溫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低溫下能夠保持活性并繼續(xù)發(fā)酵,使酸奶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得到保持,D正確。
故選C。
二、非選擇題 (本部分共5小題,每空1分,共計30分)
21(7分).如圖是鯽魚外形圖,請回答后面的問題([ ]中填數(shù)字或字母,橫線上填文字):
(1)“魚兒離不開水”是因為魚的呼吸器官是 。
(2)鯽魚背部的顏色比腹部的顏色 (選填“深”或“淺”),有利于躲避敵害。
(3)鯽魚的體形呈 ,體表分泌 ,有利于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
(4)有資料顯示魚類是深度“近視眼”,但它從不與礁石、船只、島嶼相撞,這是因為它身體表面兩側各有一行[ ] ,能感知水流方向和測定方位。
(5)鯽魚控制魚體前進的動力是來自 。
【答案】(1) 鰓
(2)深
(3) 流線型 黏液
(4) ⑤側線
(5) 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
【分析】魚類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diào)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圖中①背鰭,②尾部,③尾鰭,④臀鰭,⑤側線,⑥腹鰭,⑦鰓蓋,⑧胸鰭,看圖結合題意答題。
【詳解】(1)“魚兒離不開水”,因為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鰓只能在水中完成氣體交換。
(2)鯽魚背部的顏色比腹部的顏色深,這是一種保護色,使鯽魚在水中不易被上方和下方的敵害發(fā)現(xiàn),有利于躲避敵害。
(3)鯽魚的體形呈流線型,這種形狀能減少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體表分泌黏液,同樣有利于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
(4)魚類身體表面兩側各有一行 ⑤側線,側線能夠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水壓等信息,從而幫助魚類在水中準確地游動,避免與礁石、船只、島嶼等物體相撞。
(5)鯽魚在水中游動時,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為魚體前進提供動力。尾鰭的左右擺動可以推動魚體向前,軀干部的肌肉收縮和舒張帶動魚體的左右擺動,共同協(xié)作使鯽魚能夠在水中靈活地前進。
22(6分).如圖是家鴿的外部形態(tài)和呼吸系統(tǒng)部分器官的示意圖。請回答:
(1)家鴿的身體可分為頭、頸、軀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喙內(nèi) (填“有”或“無”)牙齒,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 ,鳥類的前肢變成 。
(2)家鴿的肺部連通 ,從而保證鳥類在吸氣和呼氣時,都有新鮮的空氣通過肺,一次呼吸運動在肺 內(nèi)進行 次氣體交換。
(3)直腸很短,糞便可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可以 ,利于飛行。
【答案】(1) 無 羽毛 翼
(2) 氣囊 兩
(3) 減輕體重
【分析】鳥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家鴿的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時的阻力;前肢變成翼,翼是飛行器官;體內(nèi)有發(fā)達的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為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著著發(fā)達的胸肌,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鳥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很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能減輕飛行時的體重,利于飛行。
【詳解】(1)家鴿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時的阻力,前肢變成翼,翼是飛行器官,有堅硬的質(zhì)喙便于啄取食物,有喙無齒,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著羽毛,胸肌發(fā)達,有龍骨突,有利于家鴿飛行。
(2)家鴿的體內(nèi)有很多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家鴿吸氣時,空氣進入肺,在肺內(nèi)進行氣體交換,同時一部分空氣進入氣囊暫時儲存;呼氣時,氣囊中的氣體又進入肺,在肺內(nèi)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家鴿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入肺,在肺內(nèi)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這樣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
(3)鳥類的直腸很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能減輕飛行時的體重,利于飛行。
23(6分).貓是全世界家庭中飼養(yǎng)廣泛的寵物,已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如今的家貓從功能性很強的捕鼠防患,逐步轉變?yōu)榧彝ヅ惆?。如圖為貓的外形(圖甲)、哺乳動物牙齒的兩種類型(圖乙、丙),請你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貓所屬的動物類群是 動物,以 的方式繁殖后代。
(2)貓是鼠的天敵。貓的趾底有脂肪質(zhì)肉墊,行走無聲,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趾端生有銳利的趾甲。貓的牙齒是圖 類型,具有的特點是有 、 和臼齒的分化,這樣的牙齒結構不僅提高了貓的攝食能力,也增強了對食物的 能力。上述特點充分體現(xiàn)了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答案】(1) 哺乳 胎生
(2) 丙 門齒、犬齒 消化
【分析】(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有:體表通常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體腔內(nèi)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胎生、哺乳等。
(2)由圖可以看出,圖乙中的①是門齒,②是臼齒;圖丙中的③是門齒,④是犬齒,⑤是臼齒。
【詳解】(1)貓的體表被毛,牙齒分化,體內(nèi)有膈,大腦發(fā)達,心臟四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其屬于哺乳動物。貓以胎生的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能夠使后代獲得母體的保護,用乳汁哺育后代能夠使后代獲得豐富而全面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植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犬齒退化;肉食性和雜食性哺乳動物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門齒呈鑿狀,適于切斷食物;犬齒尖銳鋒利,適于撕裂食物;臼齒呈臼狀,有寬大的咀嚼面,適于磨碎食物。貓屬于雜食性哺乳動物,它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這樣的牙齒分化既提高了貓的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使食物中的有機物利用率大大提高。圖乙動物的牙齒只有①門齒和②臼齒,無犬齒,這是植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圖丙動物的牙齒有③門齒、④犬齒和⑤臼齒的分化,這是肉食性和雜食性哺乳動物的牙齒,因此貓的牙齒是圖丙類型。
24(5分).在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的實驗中,迷宮中設有幾處“T”形接頭,小鼠可左轉也可右轉,小鼠在完成走迷宮后會被獎勵一些食物。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為了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實驗前應使小鼠處于 狀態(tài)。
(2)據(jù)圖分析可知,隨著訓練天數(shù)的增加,小鼠走迷宮時“平均轉錯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3)若以小雞為實驗對象,則小雞“平均轉錯的次數(shù)”較小鼠 (填“多”或“少”),這說明了 。
(4)在該實驗的基礎上,仍以小鼠為例,再提出一個探究問題: ?
【答案】(1) 饑餓
經(jīng)過訓練,小鼠獲得了走迷宮的學習行為
(3) 多 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強
(4) 不同性別的小鼠學習能力是否有差異(合理即可)
【分析】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鸚鵡學舌、海豹表演、小狗鉆火圈等。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學習行為是動物不斷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越復雜多變,需要學習的行為也就越多。
【詳解】(1)實驗所用的小鼠使它處于饑餓狀態(tài),這樣小鼠會積極取食,更利于實驗觀察。
(2)隨著訓練天數(shù)的增加,小鼠走迷宮時平均轉錯的次數(shù)逐漸減少,由此得出的結論:經(jīng)過訓練,小鼠獲得了走迷宮的學習行為。
(3)小雞屬于鳥類,小鼠屬于哺乳動物,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強。所以小雞平均轉錯的次數(shù)較小鼠多。
(4)小白鼠的性別不同,學習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為例,我們可以再提出一個探究問題:不同性別的小白鼠學習能力是否有差異。
25(6分).閱讀以下資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中國國寶——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它們有黑白分明的體表毛色,厚厚的皮膚和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偶爾吃一點肉食,上門齒弧形排列,下門齒一橫列,以此增強咀嚼效果。但它們消化道結構簡單,沒有食草動物所具有的、專門用于儲存食物的復雜胃和巨大盲腸,腸胃中也沒有共生細菌或纖毛蟲把纖維素發(fā)酵成可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發(fā)情季節(jié)的時候,雌性大熊貓將肛周腺體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樹樁、墻上、地上以及它們經(jīng)常經(jīng)過的地方,散發(fā)出的氣味吸引雄性前來交配。對于大熊貓,最致命的是一些烈性傳染病,如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熊貓犬瘟熱病。
(1)大熊貓體表黑白分明的體毛,有助于使其體溫 (填“會”或“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特有的生殖發(fā)育特征是 ,可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分析材料,大熊貓與家兔不同的是大熊貓有發(fā)達的 齒便于撕咬食物。在繁殖季節(jié),大熊貓進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
(3)犬瘟熱病毒是引起熊貓犬瘟熱病的一種病原生物,它沒有 結構,寄生在大熊貓的上呼吸道細胞中,屬于 病毒。
【答案】(1) 不會 胎生哺乳
(2) 犬 氣味、聲音、動作
(3) 細胞 動物
【分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簡單的特殊生物,它們的結構基本相似,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zhì)的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
(2)哺乳動物的特征有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體腔內(nèi)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
【詳解】(1)大熊貓是哺乳動物,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其體溫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恒溫動物。其特有的生殖發(fā)育特征是胎生哺乳,可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大熊貓是雜食性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家兔是食草性動物,牙齒有門齒和臼齒的分化,大熊貓與家兔不同的是大熊貓有發(fā)達的犬齒,便于撕咬食物。大熊貓雖然是獨棲者相互之間交流不多但它們之間的交流方式卻不少,它們通過氣味標志來識別對方的年齡性別等,它們還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叫聲和體態(tài)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故在繁殖季節(jié),大熊貓進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氣味、聲音和動作。
(3)犬瘟熱病毒是引起熊貓犬瘟熱病的一種病原生物,它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zhì)的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犬瘟熱病毒寄生在大熊貓的上呼吸道細胞中,屬于動物病毒。

相關試卷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江西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江西專用),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成都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成都專用),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廣州專用):

這是一份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廣州專用),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廣東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廣東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安徽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安徽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內(nèi)蒙古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內(nèi)蒙古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專用)

八年級生物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云南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