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自養(yǎng)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細胞工程(上游技術)和發(fā)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術)
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質基礎(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種類、核苷酸種類、DNA 和 RNA 的結構方式、遺傳密碼、基因結構(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等。
4. 元素含量占細胞鮮重最多是 O,依次是 O、C、H、N、P、S,最基本元素是 C。
5. 無機鹽的作用:如缺鐵導致紅細胞運輸氧氣能力下降,體現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作用;缺鐵導致人貧血,體現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作用。其次構成復雜化合物的作用。
6. 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質,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區(qū)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儲備能源、根本能源。
7. 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原因(4 個),DNA 結構多樣性原因(3 個),DNA 結構穩(wěn)定性原因(3 個)
8. 細胞大小在微米水平,電鏡下可看到直徑小于 0.2 微米的細微結構。最小的細胞是支原體。
9. 蛋白質的基本元素是 C、H、O、N,S 是其特征元素;
核酸的基本元素是 C、H、O、N、P,P 是其特征元素;
血紅蛋白的元素是 C、H、O、N、Fe;葉綠素的元素是 C、H、O、N、Mg, 吲哚乙酸的元素是 C、H、O、N;不含礦質元素的是糖類和脂肪。
原核細胞的特點有
①無核膜、核仁②無染色體③僅有核糖體④細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遺傳不遵循三大規(guī)律⑥僅有的可遺傳變異是基因突變⑦無生物膜系統(tǒng)⑧基因結構編碼區(qū)連續(xù)
11. 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分裂,進行無氧呼吸??勺鳛樘崛〖毎さ暮貌牧?。
12. 內質網是生物膜系統(tǒng)的中心,外與細胞膜相連,內與外層核膜相連,還與線粒體外膜相連。對蛋白質進行折疊、組裝、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運輸到高爾基體,進一步加工和分泌。
13. 分泌蛋白有抗體、干擾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島素、生長激素。經過的膜性細胞結構有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細胞膜。
14. 三種細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復制再平分,而質基因都是隨機、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兩種方式。
15. 細胞的生命歷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數越多的細胞表明其壽命越長。細胞衰老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16. 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在轉錄水平由基因兩側非編碼區(qū)調控的。
17. 細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細胞具有發(fā)育的潛能。根據動物細胞全能性大小,可分為全能性細胞(如動物早期胚胎細胞),多能性(如原腸胚細胞),專能性(如造血干細胞);根據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全能性的物質基礎是細胞內含有本物種全套遺傳物質。
18. 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有酶濃度、底物濃度、溫度、酸堿度等。使酶變性的因素是強酸、強堿、高溫。恒溫動物體內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溫度影響。α-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是 60 度左右。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內切酶、DNA 連接酶(作用與磷酸二酯鍵);細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獲得原生質體時需配制適宜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證等滲,保護原生質體),胰蛋白酶(動物細胞工程)。
20.ATP 是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在細胞內含量少,與 ADP 相互轉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動有主動運輸、外排和分泌、暗反應、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生物電、大分子有機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滲透作用、蒸騰作用;形成 ATP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和光反應。
21.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 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一年內輪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合理密植、間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
22. 滲透作用是溶劑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過半透膜的擴散。濃度應換算成摩爾濃度,不是百分濃度。
23. 蒸騰作用是吸水和運輸水分的動力,也是運輸離子的動力;植物吸水的動力還可以是根壓;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是溫度、濕度、光照(溫度)、風力。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騰量。濕度大時幼苗出現吐水, 是植株正常生長的標志。
24. 合理灌溉需要根據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節(jié)進行,可采用噴灌、滴灌等先進方法進行灌溉,節(jié)約用水。
25. 植物對水分和對離子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注意判斷兩者速度大小。
26. 人體內糖類、蛋白質類的來源主要是食物,脂肪來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轉化。
27.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不是能源物質。但脫氨基后能分解放能。蛋白質脫氨基發(fā)生是由于:蛋白質攝入過多、空腹攝入蛋白質、自身蛋白質分解、過度饑餓等。
28. 人體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原因是蛋白質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儲存;轉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種類的氨基酸;蛋白質在人體內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須氨基酸:苯、色、賴、亮、異亮、蘇、甲、纈)
29. 同質量的脂肪的體積比同質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儲備能源物質。(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30. 三大有機物代謝關系:(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可以轉化(脂不能到蛋白質);轉化是有條件的(糖供應充足才轉變?yōu)橹?,糖可大量轉變?yōu)橹荒苌倭哭D變?yōu)樘牵?;相互制約(只有糖代謝障礙時,才依次有脂、蛋白質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謝的樞紐。
31. 動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蛋白齊全。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賴氨酸;稻谷中缺少賴氨酸;豆類中含賴氨酸較多。
32. 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島 B 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導致血糖不能進入細胞和氧化分解,肝臟釋放和非糖物質轉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細胞缺能,總感饑餓而多食,使血糖濃度高于腎糖域(160—180mg/dl),最終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釋)
33. 血糖平衡調節(jié)有兩種機制:直接受血糖濃度控制(體液調節(jié));血糖濃度刺激下丘腦再調控胰島細胞的分泌。(體液—神經調節(jié))
34. 有氧呼吸的特征產物是水。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影響因素是O2 濃度、溫度、水。
35. 無氧呼吸的兩種方式是由細胞內的酶種類決定的。產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數植物、酵母菌;產乳酸的生物有動物、乳酸菌、玉米胚、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缺氧時)。
36. 肌糖原產生的乳酸和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隨血液運輸到肝臟,轉變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極少量經腎臟排出。
37. 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兼性厭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細菌(生產者)的代謝類型是化能自養(yǎng)需氧(NH3 是氮原和能源,CO2 是碳原);根瘤菌(消費者)和圓褐固氮菌(分解者)是異養(yǎng)需氧型;反硝化細菌(分解者)是異養(yǎng)厭氧型;紅螺菌是兼性營養(yǎng)厭氧型?;紫x、乳酸菌、破傷風桿菌是異養(yǎng)厭氧型。
38. 植物向性運動的外因是單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單側光),內因是生長素分布不均勻。意義是提高適應性。
39. 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產生,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有機物。生長素的作用是主要促進細胞伸長和果實發(fā)育、生根,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分裂,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解除種子和塊莖的休眠;脫落酸是生長抑制劑,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促進果實成熟和器官脫落。
40. 植物生長發(fā)育中,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jié),而是多種激素相互協(xié)調、共同調節(jié)的。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比例高時,利于芽的生長;比例低時,利于根的生長。
41. 體現生長素兩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頂端優(yōu)勢。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莖(10-4)。(注意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和縱向運輸,主動運輸)
42. 無子番茄是運用生長素原理,不改變遺傳物質(不可遺傳變異);無子西瓜運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屬可遺傳變異。(注意培育過程)
43. 下丘腦的作用:滲透壓感受器、產生抗利尿激素、體溫調節(jié)中樞、血糖調節(jié)中樞、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jié)中樞、內臟活動調節(jié)中樞、產生促、激素釋放激素。內分泌系統(tǒng)的樞紐。(書本原話:不僅能傳導興奮,而且能分泌激素)
44. 性激素是固醇類物質,可口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是由垂體分泌的。(注意各激素的作用)
45. 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促進血糖氧化分解;促進血糖合成糖原;促進血糖轉化成非糖物質(不包括轉氨基);抑制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注意與胰高血糖素關系)
46. 激素間為協(xié)同作用的是: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共同促進生長發(fā)育);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濃度);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共同促進物質氧化分解,提高體溫);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進乳腺發(fā)育和泌乳)
47. 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有神經—體液調節(jié)(如甲狀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經調節(jié)(如腎上腺素);有體液調節(jié)(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濃度調節(jié))
48. 體液調節(jié)主要包括激素調節(jié)和其它化學物質的調節(jié)(如 CO2、組織胺、H+等)
49. 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需注意:材料是同種并同時孵化、體長約15mm 的蝌蚪;需設置三組實驗;需用池塘水或提前晾曬的自來水;需放入等量的同種水草;可觀察體長的變化、尾長的變化、前后肢的生長情況、鰓的消失等現象;此實驗過程是蛙的胚后發(fā)育。
50. 反射是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基本結構。條件反射的中樞在大腦皮層,非條件反射的中樞在皮層以下。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
51. 先天性行為是依靠原生質體(單細胞)或非條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發(fā)育到一定程度時才發(fā)生,也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
52. 后天性行為主要依靠條件反射完成。判斷和推理是最高級的行為。
53. 行為發(fā)生的根本基礎是受遺傳物質控制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4. 神經元的結構分為細胞體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
55.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依靠局部電流的電信號形式進行的(雙向傳導);興奮在突觸結構是依靠神經遞質進行的(單向傳導)。靜息電位是外正內負,動作電位相反。電位迅速逆轉主要依靠離子通道擴散進行的。
56. 語言活動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S 區(qū)、H 區(qū)、W 區(qū)、V 區(qū)。(注意在左半腦的位置)。
57. 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區(qū)別是:反應速度快、準確;作用范圍局限;作用時間短。兩者的聯(lián)系是: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內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
58. 人體的內臟活動受植物性神經的支配。受各級神經中樞控制:低級中樞在脊髓和腦干;較高級中樞在下丘腦;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
59. 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是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運動器官共同協(xié)調作用。
60. 激素調節(jié)對動物行為的影響,表現最顯著的是性行為和對幼子的照顧行為。但是神經調節(jié)為主。(光照時間是影響的主要生態(tài)因素)。注意解釋性行為發(fā)生機制。
61. 無性生殖(4 個)、植物組織培養(yǎng)、動物克隆技術、動物胚胎分割移植技術。優(yōu)點是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
6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優(yōu)點是:取材少、培養(yǎng)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動化管理。應用有: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生產藥物和食品添加劑、色素、香料、殺蟲劑;制造人工種子;培育轉基因植物。
60. 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松而無規(guī)則,是一種高度液泡化的無定型狀態(tài)的薄壁細胞群。(細胞壁很?。?br>61. 精子來源于睪丸的曲細精管內的精原細胞。卵細胞來源于卵巢中卵泡內的卵原細胞。減Ⅰ后期染色體的變化與兩大遺傳規(guī)律有關;減Ⅰ四分體時期和減Ⅰ后期染色體變化與基因重組的變異有關;減Ⅱ是特殊的有絲分裂;減Ⅰ、減Ⅱ后期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初級卵母細胞后期、次級卵母細胞后期為細胞不等大分裂。
62. 受精作用完成的標志是精卵細胞核融合在一起。對于有性生殖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生物遺傳和變異,都有重要意義。
63. 一個基因型為 AaBb(組合)的個體能產生 4 種等比例的配子,一個基因型為 AaBb(組合)的初級精母細胞能產生 2 種等比例的配子;一個基因型為AaBb(組合)的初級卵母細胞能產生 1 種配子。
64. 對于有性生殖生物來說,個體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終點是性成熟。植物個體發(fā)育的過程:種子的形成(胚的發(fā)育、胚乳的發(fā)育、種皮發(fā)育)、種子的萌發(fā)(種子幼苗)、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及關系)。
65. 種子萌發(fā)時,有機物 總量減少,鮮重增加。雙子葉植物種子由兩片子葉提供物質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減少;單子葉植物種子由胚乳提供物質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增加。
66. 動物個體發(fā)育分為:胚胎發(fā)育、胚后發(fā)育(變態(tài)發(fā)育和一般發(fā)育---身體的長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漸成熟)。受精卵到囊胚時期叫卵裂過程,細胞連續(xù)分裂,每個細胞體積變小。細胞未分化,全能性高。(注意原腸胚三胚層的分化方向)。
67. 羊膜動物包括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羊膜和羊水既保證了胚胎發(fā)育的水環(huán)境,又有防震和保護作用,提高對陸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68. 原腸胚的特點(一個胚孔、兩個腔、三個胚層)
69. 每條染色體上 DNA 和細胞核內 DNA 含量變化曲線圖區(qū)分
70. 囊胚和胚囊的區(qū)別
71. 培育帶有標記元素的噬菌體需先用 32P 或 35S 的原料(脫氧核苷酸和蛋白質)去培養(yǎng)細菌,再用帶有標記的細菌去培養(yǎng)噬菌體。(寄生)噬菌體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外殼和 DNA,與染色體相似。
72. 用已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注意時間不能過長,細菌會解體釋放子代噬菌體而影響實驗結果;攪拌的目的是使細菌外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注意分析實驗結果中放射性強弱的原因。
73. RNA 是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HIV、SARS、禽流感病毒、煙草花葉病毒),rRNA、mRNA、tRNA。
74. DNA 粗提取實驗中:材料(雞血細胞液或哺乳類的肝臟細胞和菜花細胞,后者需要研磨);兩次加蒸餾水、三次過濾的作用;兩次析出DNA 的方法和顏色。提取的絲狀物并不是一個DNA 的粗細。
75. 細胞中核酸有 2 種、核苷酸有 8 種、堿基 5 種;(注意病毒)
76. DNA 分子復制的時間:分裂間期;
77. DNA 分子復制的場所:細胞核和線粒體、葉綠體
78. DNA 分子復制的條件:模版、原料、酶、能量;
79. DNA 分子復制的特點:半保留復制;
80. DNA 分子復制的方式:邊解旋邊復制;(有多個復制起點并雙向復制);PCR 技術可在體外大量復制DNA 分子。
81.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在一條染色體上基因呈線性排列,為非等位基因。
82. 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同一位置控制同種性狀的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等位基因由基因突變而來。
83. 基因中的堿基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對于真核生物來說,基因突變并不一定導致性狀改變的原因:一個氨基酸一般有多個密碼子;突變可能在非編碼區(qū)或在內含子部分?;蛲蛔円欢▽е逻z傳信息的改變。
84. 孟德爾雜交實驗過程:母本去雄、套袋,用毛筆蘸取花粉。孟德爾成功的四個優(yōu)點。
85. 玉米常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有容易區(qū)分的相對性狀;子代數量多;生長速度快;單性花,容易作雜交。
86. XY 型的生物有:所有的哺乳動物、很多種類的昆蟲、某些魚類和兩棲類,很多雌雄異株的植物(菠菜、大麻);
87. ZW 型的生物有:鳥類和蛾蝶類;性別決定還有受基因控制的類型、受環(huán)境影響的類型、受染色體數目影響的類型等多種方式。
88. 基因突變的五個特點。(理解并記憶)誘變育種的方法: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太空育種(微重力,太空輻射),人工誘變雖然能提高突變頻率,但所需的突變類型少。(不定向性)
89. 區(qū)別染色體組(一套非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組型(個體內的染色體種類和數目)、染色體組成(如:人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22 條常+X);人基因組(人體 DNA 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和人單倍基因組(24 條染色體上遺傳信息);兩性花(如水稻:24)的單倍基因組是 12 條染色體上遺傳信息。
89. 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內切酶和 DNA 連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鍵,粘性末端的連接靠氫鍵。
90. 固氮微生物包括某些細菌、放線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生物固氮在農業(yè)上的應用包括:用相應的根瘤菌拌種;用豆科植物作綠肥(田箐、苜蓿、紫云英等);轉基因農作物的培育。
91. 當用細菌質粒作運載體時,利用細菌感染寄主細胞,將質粒釋放到細胞內。
92. 基因診斷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熒光標記等的 DNA 分子作探針,利用 DNA 分子雜交原理,鑒定被檢測標本上的遺傳信息。用β-珠蛋白基因探針可檢測---鐮刀狀細胞品血癥(常隱);用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探針可檢測-- 苯丙酮脲癥(常隱);用癌基因探針可檢測—腫瘤和癌癥(如白血?。?;用病毒基因探針可檢測肝炎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93. 能量金字塔的體積代表每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的大小。(數量金字塔可能倒置)區(qū)分捕食量、同化量、儲存量。
94. 森林是生產力最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木材和林副產品),可維持生物圈的穩(wěn)定、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碳/氧平衡)、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海洋產氧量最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調節(jié)氣候,為人類提供食物、工業(yè)原料和能源。 9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樣性、生態(tài)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 次上采取措施。就地保護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96. 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原因(4 個),價值三個。
97.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多樣性、生物適應性。
98. 優(yōu)生的措施:禁止近親結婚(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進行遺傳咨詢(預防的主要手段)、提倡“適齡生育”(預防遺傳病和先天性患兒具有重要意義)、產前診斷是優(yōu)生的重要措施。
99. 人等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特殊性:①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故不能用其提取 DNA,雞等鳥類的紅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可用雞血細胞液進行 DNA的提取。②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結構,故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不能合成蛋白質。
100. 蛙的紅細胞增殖方式為無絲分裂,無紡錘體,染色體,但有 DNA 復制。
101、帶桿、球、弧、螺旋的菌都是細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霍亂弧菌、螺旋菌等,乳酸菌其實是乳酸桿菌, 所以它們都是原核生物
102、酵母菌、霉菌是菌,但為真菌類,屬于真核生物
103、XY 是同源染色體、但大小、形狀不一樣。
104、一般的生化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進行光解,這就是證明“并不是生物體內所有的反應都需要酶”的例子。
105、卵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只分裂,不分開,也不生長,故分裂產生的是一個細胞團,每個細胞體積減小, DNA 含量不變。
106、細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離體植物細胞很容易重新脫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107、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具備全能性,但卵細胞、花粉是個特例
108、細胞的分裂次數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細胞又是一個特例
109、人體的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環(huán)境,但胃液呈酸性,腸液、胰液偏弱堿性
110、礦質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 N 例外
111、雙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無胚乳,但蓖麻例外;單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有胚乳,但蘭科植物例外
112、植物一般都是自養(yǎng)型生物,但菟絲子等是典型的異養(yǎng)型植物。動物一般都是需氧型生物,但蛔蟲等是典型的厭氧型動物
113、一般營養(yǎng)物質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進入血液,但是甘油與脂肪酸則被主要被吸收進入淋巴液中。
114、纖維素在人體中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進腸的蠕動,有利于防止結腸癌,也是人體也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了, 所以也稱為“第七營養(yǎng)物質”。
115、酵母菌的代謝類型為異養(yǎng)兼性厭氧型
116、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如: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胡籮卜的葉等。
117、體細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蟻只有卵細胞的染色體,進行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體,進行營養(yǎng)生殖(無性生殖)。
118、分解者主要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及放線菌,此外還包括蚯蚓、蜣螂、屎殼郎等一些腐生動物。
119、生產者主要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藍藻及光和細菌,此外還包括化能合成作用的細菌,如硝化細菌、鐵細菌、硫細菌。
120、各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除其糞便的能量,才是其同化的能量。
121、高等植物無中心體,低等植物和高等動物有。
122、真核生物光合作用一般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但藍藻和光合細菌等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不需要葉綠體.
123、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一般是在線粒體中進行的,但硝化細菌、根瘤菌等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細質中進行的.。
124、果皮、種皮基因型及形狀(顏色、味道)跟母本相同,但不是細胞質遺傳。
125、 一般生物都有細胞結構,但是病毒(由蛋白質與一種核酸構成)、類病毒(只由核酸構成)及朊病毒(只有蛋白了)他們三類則沒有細胞結構了
126、有細胞結構和 DNA 病毒都以 DNA 為遺傳物質,只有 RNA 病毒以 RNA 為遺傳物質。
127、動物細胞誘導融合,與植物細胞誘導融合相比,除化學、物理方法,還特有“滅活的病毒”此生物的方法。
128、轉移 RNA 與氨基酸的結合不在細胞器中進行,在細胞質基質中
129、化能自養(yǎng)型細菌能量來自無機物氧化的能量
130、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按照低倍鏡到高倍鏡順序觀察
131、腎上腺素促進肝糖元轉化成血糖,不能促進非糖物質轉化
132、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元轉化成血糖和非糖物質轉化
133、細胞完成分化后,細胞的通透性改變
134、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細胞,其高爾基體膜成分更新速度越快
135、生物膜使細胞內多種反應分區(qū)進行,互不干擾
136、動物激素是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植物激素是植物體一定部位產生
137、細胞周期:連續(xù)分裂,具有分裂能力具有細胞周期的細胞:植物根尖分生區(qū)、莖的形成層、動物各種干細胞,皮膚生發(fā)層細胞暫時失去分裂細胞的細胞:肝臟、腎臟、黃骨髓
138、解離(15%鹽酸和 95%酒精)使根尖細胞相互分離,便于觀察,按壓為了使組織細胞分散開
139、生物體細胞增殖(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fā)生染色體自由組合
140、微生物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物質:碳源、氮源、水、無機鹽
141、產生生長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萌發(fā)的種子、根尖分生區(qū)、嫩葉、芽尖
145、全光合量表示:有機物生產量(制造量)、氧氣產生量、CO2 固定量凈光合量表示:有機物積累量、氧氣釋放量、CO2 吸收量呼吸作用強度表示:CO2 釋放量、氧氣消耗量
146、新陳代謝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內。
147、重組質粒導入體細胞時,加 CaCl2 使細胞壁通透性增強
148、B 細胞、T 細胞、效應 T 細胞,吞噬細胞,記憶細胞,抗體能識別抗原,效應 B 細胞(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
149、細胞形態(tài)結構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150、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生產者、消費者(不分初、次級)、分解者、非生物物質與能量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151、葉綠體色素分布在基粒上
152、動物細胞工程中最基礎的是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
153、ATP 的形成不一定伴隨著氧氣的消耗(無氧呼吸、光反應、有氧呼吸第一步無氧氣消耗)
154、病毒感染時,主要先通過體液免疫作用防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huán)而擴散,再通過細胞免疫徹底消滅病毒
155、制備單克隆抗體的 B 細胞從脾臟中采集
156、無性生殖過程中不可發(fā)生基因重組。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上染色體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變異之易位
157、經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獲得的植株為單倍體(不管有多少個染色體組) 可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的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四倍體西瓜
158、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只有前一營養(yǎng)級生物體內同化能量的 10%~20% 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載體,但消耗 ATP
159、無機型污染:N、P、K 多,藻類多,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發(fā)綠有機型污染:有機物多,分解者多,有機物分解為H2S、NH3,水發(fā)臭、發(fā)黑160、同化作用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不能說“消化吸收”就是同化作用細胞衰老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通透性還受溫度等外界條件影響
161、青霉素(抗生素)由霉菌產生,抑制細胞壁合成。支原體(原核)無細胞壁,所以青霉素對支原體無效(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因為病毒無細胞壁)五三 14 頁162、組織胺不是激素;有機磷農藥抑制乙酰膽堿酶活性,乙酰膽堿不分解,肌肉持續(xù)收縮,美洲箭毒素與遞質爭奪受體,肌肉持續(xù)舒張
163、 體溫升高由于(骨骼肌、細胞、內臟)產熱大于散熱
164、核移植技術說明細胞核有全能性
165、炎熱時只通過神經調節(jié)維持體溫恒定,增加散熱,不減產熱,人體寒冷時散熱多于炎熱時
166、水被污染后一段時間各種生物數量恢復正常,說明水體有自動調節(jié)(自凈化)能力
167、質粒上有固氮基因、抗蟲基因、抗藥性基因、抗生素基因
168、可遺傳變異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169、全能性(與分化程度相反):受精卵>胚胎干細胞>各種干細胞>生殖細胞>體細胞
170、過敏反應產生的抗體主要分布在細胞表面,不在血漿和組織液中組織水腫原因:過敏反應、營養(yǎng)不良(蛋白質攝入不足)、組織細胞代謝旺盛、毛細淋巴管受阻五三 178 頁 原因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過低,或組織液蛋白質含量過高。
171、 DNA 探針原理是 DNA 分子雜交,依據原則是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72、體溫調節(jié)中樞在下丘腦(不能說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
173、愈傷組織形成中,必須從培養(yǎng)基中獲得水、無機鹽、小分子有機物等營養(yǎng)物質
174、等量脂肪和糖類徹底氧化分解,需氧量脂肪多,釋放能量脂肪多
175、厭氧型生物:破傷風桿菌、乳酸菌、寄生蟲 蛔蟲 芽孢桿菌脂質:脂肪、類脂、固醇、固醇: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176、物質鑒定: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水浴加熱(試劑同時加)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試劑先后加)脂肪:蘇丹Ⅲ,橘黃色(或蘇丹Ⅳ,紅色),用顯微鏡觀察DNA:二苯胺,水浴加熱,藍色*吡羅紅能將 RNA 染紅,甲基綠能將 DNA 染綠
177、細胞膜特點:流動性(結構)、選擇透過性(功能) 自由擴散物質:CO2、O2、水、甘油、脂肪酸、酒精、苯主動運輸物質:離子(K+ 、N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178、葉綠體中色素在基粒上,酶在基質(暗反應)和基粒(光反應)上暗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上進行,光反應在類囊體薄膜(基粒)上進行。
179、分泌蛋白:蛋白質類激素(胰島素)、抗體、血漿蛋白、蛋白質類酶
180、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細胞核,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181、胰蛋白酶的最適 PH 為 8.0~9.0,胃蛋白酶的最適 PH 為 1.5~2.2
182、生物直接能源物質是 ATP,根本能源物質是太陽能,主要供能物質是糖類,動物的儲能物質是糖原(肝糖元、肌糖元)和脂肪,植物的儲能物質是淀粉和脂肪 糖原和淀粉都是多糖
183、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來于自水葉綠素提取實驗中濾紙色素帶從上到下是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 a(藍綠色)、葉綠素 (黃綠色)
184、根吸收礦物質離子多少由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185、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在升高血糖上有協(xié)同作用;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在促進新陳代謝上有協(xié)同作用;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在促進生長上有協(xié)同作用;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在調節(jié)血糖上有拮抗作用
186、種子儲存條件:低溫、低氧、干燥 ;水果蔬菜儲存條件:低溫、低氧、濕度適中
187、噬菌體侵染細菌步驟:吸附、注入DNA、合成核酸和蛋白質、裝配、釋放 此實驗說明不了關于蛋白質的一切。病毒繁殖方式是增殖,增殖方式是復制堿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188、復制和轉錄在細胞核內,翻譯在核糖體(細胞質)內 ;mRNA 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連續(xù)堿基叫密碼子;一個氨基酸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多個密碼子;密碼子共有64 個,其中有 3 個不編碼氨基酸,叫終止密碼子, tRNA 有 61 種
189、基因突變(一般發(fā)生在間期,是基因結構而不是數量的改變,可產生新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組(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是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單倍體育種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原理:染色體變異;單倍體不一定只有一個染色體組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190.遺傳?。撼o@:并指、多指、軟骨發(fā)育不全;常隱:白化病、苯丙酮尿癥、先天聾?。话?X 隱: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
191、一個種群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叫這個種群的基因庫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指生活在同一地點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生物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相互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總和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 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的過程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192、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競爭種間關系: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的特征: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例、年齡組成直接:遷出遷入出生死亡(決定) 影響:性別比預測:年齡組成測定種群密度的方法:標志重捕法(動物)、取樣調查法(植物)取樣器取樣法(微生物)
193、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腐生細菌、真菌和蚯蚓、禿鷲、蜣螂都是分解者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流動方向:呼吸作用散失,下一營養(yǎng)級利用,分解者利用能量流動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散失途徑主要是細胞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能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抵抗力穩(wěn)定性與恢復力穩(wěn)定性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194、 RNA 有 3 種:mRNA、tRNA、rRNA(組成核糖體)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有關生命活動由激素調節(jié),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質
195、綠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的原理設計的單倍體育種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細胞全能性原理
196、有絲或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沒有染色單體只有減數分裂過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中出現同源染色體分離;若精子形成過程中若染色單體未分離,后代基因型為XXX 或 XYY
197、正反交結果不一致:伴性核遺傳;細胞質遺傳;正反交結果一致:常染色體核遺傳
198、只有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能定向改變生物遺傳性狀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原理:細胞增殖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原理:細胞全能性(離體、出現新個體)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原理:細胞膜流動性(原生質體融合)、細胞全能性(雜種細胞培養(yǎng))細胞功能: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
199、植物細胞生長中體積變化最大的細胞器是液泡
200、生長素具有兩重性(二重性、2 重性、雙重性均錯)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根>葉>莖
201.影響森林、草原分布因素是水分;影響森林和海洋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是光照;影響高山垂直分布的因素是溫度白色污染(聚乙烯)的根本原因是分解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將聚乙稀降解
202、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就存在的,有直接刺激物刺激的反射過程
203、體液:細胞內液(細胞質基質、細胞液)、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血液:血漿(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血漿蛋白)、血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組織液與血漿相互轉化,組織液轉化成淋巴,淋巴轉化成血漿人體中水的主要來源是飲水和食物中的水,主要排出途徑是尿液
204、飲水不足或食物過咸時,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分泌,垂體后葉釋放的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激素:蛋白質: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長激素胺類(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固醇: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
205、溫度感受器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分布在皮膚、黏膜、內臟中寒冷時散熱減少(皮膚血管收縮、立毛肌收縮、排汗減少)產熱增加(骨骼肌戰(zhàn)栗、腎上腺素與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產熱);炎熱時散熱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立毛肌舒張、排汗增加)產熱不減少,炎熱時的體溫調節(jié)只有神經調節(jié);平時主要由內臟產熱,運動時主要由骨骼肌產熱
206、過敏反應中的抗體位于某些細胞表面,體液免疫中抗體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與外分泌液中
207、體液免疫(1)抗原經吞噬細胞處理,被呈遞給 T 細胞,刺激 T 細胞分泌淋巴因子(2)B 細胞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效應 B 細胞和記憶 B 細胞
(3)效應 B 細胞分泌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細胞集團或沉淀,被吞噬細胞消化208.細胞免疫
208、(1)抗原經吞噬細胞處理,被呈遞給 T 細胞,刺激 T 細胞分泌淋巴因子
(2)T 細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成效應 T 細胞和記憶 T 細胞
(3)效應 T 細胞與靶細胞接觸,使靶細胞裂解死亡
209.二次免疫:同種抗 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210、基因結構:原核生物由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組成;真核生物有由 編碼區(qū)和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的編碼區(qū)組成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限制性內切酶、DNA 連接酶基因工程中的運載體常用大腸桿菌質粒
211、參與分泌蛋白合成的結構:直接: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間接:線粒體、細胞核
212、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是固體培養(yǎng)基,需要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營養(yǎng)物質(葡萄糖、蔗糖) 植物組織培養(yǎng)要求適宜外界條件:適宜溫度、酸堿度、無菌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比之高時利于發(fā)芽,比值低時利于生根愈傷組織在分化形成具有生根發(fā)芽的胚狀體后,包上人工種皮制成人工種子
213. 植物體細胞雜交方法:離心、振動、電刺激(物理法);PEG 聚乙二醇促進融合(化學法) 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是液體培養(yǎng)基,主要有葡萄糖、無機鹽、氨基酸、維生素和動物血清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先用胰蛋白酶處理,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制成細胞懸浮液。
214. 培養(yǎng) 10 代之前叫原代培養(yǎng),10 代到 50 代叫傳代培養(yǎng),此時的細胞叫細胞株。50 代以后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改變(有癌變的特點),可無限增殖,此時的細胞叫細胞系
215. 動物體細胞融合方法:離心、振動、電刺激(物理方法);PEG 聚乙二醇促進融合(化學方法);滅活病毒誘導(生物方法);單克隆抗體是化學性質單一,特異性強的抗體 ;從經過抗原處理的小鼠的脾臟中獲得能產生抗體的 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不是癌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 ;單克隆抗體可制成“生物導彈”
216. 病毒由核衣殼(衣殼蛋白)和核酸兩部分組成,所以病毒只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
217. 人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所有細胞器,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218. 同源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同一位置可能有等位基因存在(也可能有相同基因) “試管苗”技術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克隆技術屬于細胞核移植(借腹懷胎)
219. 淀粉水解時用到的消化酶有: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腸淀粉酶、腸麥芽糖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主要由小腸通過主動運輸吸收
220. 一磷酸腺苷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21. 遺傳信息通過蛋白質表現出來(不是通過 mRNA 表現),DNA 雙螺旋結構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組成的
222. 細菌不全是分解者(硝化細菌);植物不全是生產者(菟絲子,寄生,消費者);動物不全是消費者(蚯蚓、蜣螂、禿鷲)
223. 線粒體不能完成有氧呼吸全過程(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不耗氧,產生少量能量);線粒體、葉綠體、細胞核中都可以進行 DNA 復制
224、原生質體指去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和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225. 效應器指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體,運動神經末梢屬于效應器的組成部分
226. 生長激素是垂體產生的蛋白質,有促進蛋白質合成和骨生長的作用
227. 遺傳學上把 mRNA 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連續(xù)堿基叫密碼子(即遺傳密碼),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
228、蛋白質作用:細胞成分(膜蛋白)、催化作用(酶)、調節(jié)作用(部分激素)、運輸作用(血紅蛋白、載體)、運動(肌肉蛋白、紡錘絲)、識別(糖蛋白)、凝血(纖維蛋白原)、免疫(抗體)、病毒核衣殼蛋白
229.促激素的作用:促進相關腺體的發(fā)育,調節(jié)相關腺體合成分泌激素
230、雜交育種是最簡便的育種方法,優(yōu)點是使同種生物的不同優(yōu)良性狀集中于一個個體;缺點是育種年限長單倍體育種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231. 多倍體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可以不經過地理隔離產生新物種
232. 植物組織培養(yǎng)優(yōu)點是可以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缺點是技術要求高,培養(yǎng)條件嚴格(完全無菌)
233. 植物體細胞雜交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基因工程育種可以定向改造生物,育種周期短
234. 花蕾期在雌蕊柱頭上涂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作用原理: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235、下丘腦可以直接作用于胰腺(胰島)、腎上腺,控制胰腺(胰島)、腎上腺合成并分泌相關激素。此過程只有神經調節(jié)
236、實驗設計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平衡控制原則(無關條件相同且最適)、平行重復原則
237. 不同蛋白質的區(qū)別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量、排列順序、空間結構不同;其中翻譯模板(mRNA)決定了氨基酸種類、數量、排列順序
238. 保護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應在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zhàn)略和保護措施
239、肺泡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小腸粘膜上皮是單層細胞
240. 捕食之后捕食者獲得了被捕食者的部分物質和能量
241. 多倍體植株結實率一般比二倍體低,但果實大
242、生物攝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長和繁殖,另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長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遺體、殘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營養(yǎng)級攝入
243、完成逆轉錄過程是需要原料、模板、能量(ATP)、逆轉錄酶;轉錄時需要RNA 聚合酶;復制時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
244. 生長素的作用:促進子房壁發(fā)育成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245. 誘變育種的意義?提高變異的頻率,創(chuàng)造人類需要的變異類型,從中選擇、培育出優(yōu)良的生物品種。
246.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主要特點?沒有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247. 細胞分裂間期最主要變化?DNA 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248.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主要特點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個羧基連在同一碳原子上。249.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生物的遺傳性,變異性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義。
250.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
251. 選擇透過性膜主要特點是?水分子可自由通過,被選擇吸收的小分子、離子可以通過,而其他小分子、離子、大分子卻不能通過。
252. 線粒體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53. 葉綠體色素的功能?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
254. 細胞核的主要功能?遺傳物質的儲存和復制場所,是細胞遺傳性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新陳代謝主要場所:細胞質基質。
255. 細胞有絲分裂的意義?使親代和子代保持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256. ATP 的功能?生物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257. 與分泌蛋白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258. 能產生 ATP 的細胞器(結構)?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結構))能產生水的細胞器*(結構):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細胞核(結構))能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結構):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細胞核(結構))
259.確切地說,光合作用產物是?有機物和氧
260..滲透作用必備的條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要有濃度差。
261. 礦質元素是指?除 C、H、O 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262.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生理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263. 呼吸作用的意義是?(1) 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能量;(2) 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64. 促進果實發(fā)育的生長素一般來自?發(fā)育著的種子。
265. 利用無性繁殖繁殖果樹的優(yōu)點是?周期短;能保持母體的優(yōu)良性狀。
266. 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兩個親本的遺傳物質,具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
267.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是?對維持生物體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重要意義。
268.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作用是?將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將光能轉變化學能,并儲存在有機物中;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
269. 分解者作用是?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正常進行。
270. DNA 是主要遺傳物質的理由是?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 DNA,僅少數病毒遺傳物質是 RNA。271.DNA 規(guī)則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1) DNA 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成的雙螺旋結構。
(2) DNA 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3)DNA 分子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72.DNA 結構的特點是?穩(wěn)定性——DNA 兩單鏈有氫鍵等作用力;多樣性——DNA 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特異性——特定的 DNA 分子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273.什么是遺傳信息?DNA(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什么是遺傳密碼或密碼子?mRNA 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
274. DNA 復制的意義是什么?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275. DNA 復制的特點是什么?半保留復制,邊解旋邊復制
276 基因的定義?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
277. 基因的表達是指?基因使遺傳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上,從而使后代表現出與親代相同的性狀。包括轉錄和翻譯兩階段。
278. 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DNA --- RNA ---蛋白質(公式輸出不便,參看課本)
279.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80. 基因突變是指?由于 DNA 分子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81.發(fā)生時間?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的 DNA 復制時。意義?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282. 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發(fā)生時間?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意義?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
283. 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284. 性別決定?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285. 染色體組型(核型)指什么?是指某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 或 XY 286.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一個染色體組。
287.單倍體基因組?由 24 條雙鏈的 DNA 組成(包括 1-22 號常染色體 DNA 與 X、Y 性染色體 DNA)
288.人類基因組?人體 DNA 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
289. DNA 測序是測 DNA 上所有堿基對的序列。
290. 人工誘導多倍體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291. 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292. 單倍體特點?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293. 單倍體育種過程?雜種 F1 單倍體純合子(輸出公式不便,參看課本)。
294. 單倍體育種優(yōu)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295.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基本觀點是什么?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96. 物種的定義?
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夠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297.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意義?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局限:不能解釋遺傳變異的本質及自然選擇對可遺傳變異的作用。
298. 常見物種形成方式?(公式輸出不便,參看課本)
299. 種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
300.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301. 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302.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們的無機環(huán)境的總和,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303. 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304. 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305. 研究能量流動的目的是?設法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草原上治蟲、除雜草等。
306. 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中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 等化學元素;“循環(huán)”是指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質循環(huán)帶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要求能寫出碳循環(huán)、氮循環(huán)、硫循環(huán)圖解
307. 能量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關系?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08.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309.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
310. 食物網形成原因?許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
311. 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是指什么?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習穩(wěn)定性等方面。
312. 生態(tài)系統(tǒng)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wěn)定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具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313. 生態(tài)系統(tǒng)總是在發(fā)展變化,朝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功能完善化方向發(fā)展,它的結構和功能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
314. 池塘受到輕微的污染時,能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315. 一種生物滅絕可通過同一營養(yǎng)級其他生物來替代的方式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
316. 生物的多樣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 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意義: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其子孫后代共有的寶貴財富。
317.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體吸收后,會在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超過外界環(huán)境。隨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
318. 富營養(yǎng)化是指:因水體中N、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
319. 使能量持續(xù)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320. 能量在 2 個營養(yǎng)級上傳遞效率在 10%—20%
321.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22.真菌 PH5.0—6.0 細菌 PH6.5—7.5 放線菌 PH7.5—8.5
323. 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24. 物質可以循環(huán),能量不可以循環(huán)
325. 河流受污染后,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326.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327. 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殼的是 1—6 多肽分子,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328. 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后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329. 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330. 效應 B 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331. 萌發(fā)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332. 水腫:組織液濃度高于血液
333. 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334. 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tRNA 含 C H O N P S
335. 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336. 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斷增的:干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fā)層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337. 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fā)現放射性
338. 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fā)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339. 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tài)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340. 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于觀
341. 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342. 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qū)和內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AaAaAAAa
344. 向培養(yǎng)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節(jié) PH
345. 物理誘導 :離心,震動,電刺激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生物誘導 :滅火的病毒
346. 人工獲得胚胎干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fā)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干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47. 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DNA 或 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
348. 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349. 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350. 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可能不發(fā)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
351. 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消耗減少單細胞內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
352. 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353. 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354. 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355. 大病初愈后適宜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356. 青霉菌產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357. 細菌:凡菌前加桿“桿”、“孤”、“球”、“螺旋”;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358. 將運載體導入受體細胞時運用 CaCl2 目的是增大細胞壁的通透性
359. 一切感覺產生于大腦皮層
360. 生物的一切性狀受基因和外界條件控制,人的膚色這種性狀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節(jié)的。
361. 分裂間期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沒有高爾基體和內質網。
362. 注意:細胞內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與核糖體有關,分泌酶和高爾基體,內質網有關
363. 葉綠體囊狀結構上的能量轉化途徑是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364. 高爾基體是蛋白質加工的場所
365. HIV 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復制繁殖的過程病毒 RNA→DNA→蛋白質
RNA→DNA→ HIV 病毒
RNA→ RNA
366. 流感、煙草花葉病毒是 RNA 病毒
367. 自身免疫病、過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過強造成
368. 水平衡的調節(jié)中樞使大腦皮層,感受器是下丘腦
369. 骨骼肌產熱可形成 ATP
370. 皮膚燒傷后第一道防線受損
371. 自養(yǎng)需氧型生物的細胞結構中可能沒有葉綠體可能沒有線粒體(例如:藍藻)
372. 神經調節(jié):迅速精確比較局限時間短暫;體液調節(jié):比較緩慢比較廣泛時間較長
373. 生長激素:垂體分泌→促進生長主要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促激素:垂體分泌→促進腺體的生長發(fā)育調節(jié)腺體分泌激素胰島:胰島分泌→降糖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孕激素催乳素、性激素:卵巢→促進子宮內膜的發(fā)育為精子著床和泌乳做準備
:性腺→促進性器官的發(fā)育
:促進性器官的發(fā)育,激發(fā)維持第二性征,維持性周期
374.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
375. 植物的個體發(fā)育包括種子的形成和萌發(fā)(胚胎發(fā)育),植物的生長和發(fā)育(胚后發(fā)育)
376. 有絲分裂后期有 4 個染色體組
377. 所有生殖細胞不都是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
378. 受精卵不僅是個體發(fā)育的起點,同時是性別決定的時期
379. 雜合子往往比純合子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380. 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結構是糖被 靶細胞感受激素受體的物質是糖蛋白
381. 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時間 、 光合作用面積、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礦質元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
382. 離體植物組織或器官經脫分化到愈傷組織經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試管苗
383. 生物體內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384.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或能量
385. 細胞免疫階段靶細胞滲透壓升高
386. 判斷:西瓜的二倍體、三倍體、四倍體是3 個不同的物種×
387. 生物可遺傳變異一般認為有 3 種(三倍體是一個品種,與物種無關)
(1) 將轉基因鯉魚的四倍體與正常二倍體鯉魚雜交產生三倍體魚苗(染色體變異)
(2) 血紅蛋白氨基酸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導致血紅蛋白?。ɑ蛲蛔儯?br>(3) 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出一個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組)
388. 目的基因被誤插到受體細胞的非編碼區(qū),受體細胞不能表達此性狀,而不叫基因重組(插入編碼區(qū)內叫基因重組)
389. 判斷(1)不同種群的生物肯定不屬于同一物種×(例:上海動物園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種不是同一群落)
(2) 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
(3) 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必須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不一定有地理隔離,只需生殖隔離即可)
390. 達爾文認為生命進化是由突變、淘汰、遺傳造成的
391.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是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
392. 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fā)育
393. 種群的數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性別組成 、年齡組成
394. 基因分離定律:等位基因的分離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395. 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物由于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動態(tài)平衡
396. 被捕食者一般營養(yǎng)級較低所含的能量較多且個體一般較小總個體數一般較多
397. 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自然界之間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
398. 濕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凈化水質等特點
399. 效應 B 細胞沒有識別靶細胞的能力
400. 可以說在免疫過程中消滅了抗原而不能說殺死了抗原
401.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汗液等第二道防線:殺菌物質(例如:淚液)、白細胞(例如:傷口化膿)
402. 胞內酶(例如:呼吸酶)組織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內環(huán)境中
403.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協(xié)同作用
404. 腎上腺素是蛋白質
405.低血糖:40~60mg;高血糖:130mg\dL
正常:80~120mg\dL 尿糖 160mgdL~180mgdL
406. 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2有 3 層作用
⑴使效應 T 細胞的殺傷能力增強
⑵誘導產生更多的效應 T 細胞
⑶增強其他有關免疫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能力
407.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出現性狀分離不出現性狀分離比
408. 限制性內切酶大多數在微生物中;DNA 連接酶連接磷酸二脂鍵
409. 質粒的復制在宿主細胞內(包括自身細胞內)
410. mRNA→一條 DNA 單鏈→雙鏈 DNA 分子蛋白質→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單鏈 DNA→雙鏈 DNA
411.單克隆抗體是抗體(單一性強靈敏度高)
412. 厭氧型:鏈球菌嚴格厭氧型:甲烷桿菌兼性厭氧型:酵母菌
413. 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414. 制備單克隆抗體需要兩次篩選,篩選雜交瘤細胞,篩選產生單克隆抗體的細胞
415. 誘變育種的優(yōu)點提高突變頻率創(chuàng)造對人類有力的突變化學誘變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亞硝酸、秋水仙素
416. 膽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類
417. 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
418. 人體內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可能大量轉化成糖類,說明營養(yǎng)物質之間的轉化時是有條件的,且轉化程度有差異。人體內主要是通過糖類氧化分解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供能。這說明三大營養(yǎng)物質相互轉化相互制約
419. 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機體產生記憶細胞+特定抗體
420. 興奮在神經細胞間的傳遞具有定向性化學遞質需要穿過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421. 遺傳規(guī)律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422.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是典型的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綜合應用
423. 體現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運輸方式⑴主動運輸⑵自有擴散
424. 動物有絲分裂時細胞中含有 4 個中心粒
425. 蛋白質和 DNA 在加熱時都會變性而當溫度恢復常溫時 DNA 恢復活性而蛋白質不恢復活性
426. 離體的組織培養(yǎng)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型
⑵這種技術可用于培養(yǎng)新品種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脫毒
⑶屬于細胞工程應用領域之一
⑷利用這種技術將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343.基因=
編碼區(qū)
+
非騙碼區(qū)
(上游 )
( 下游)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實驗易錯點歸納學案,共1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特別提醒:,注意看清效率、速率,區(qū)別:根尖成熟區(qū),特別提醒,固定細胞形態(tài)的作用,注意區(qū)分:,重要操作:,卡爾文循環(huán)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易錯知識大全學案,共8頁。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復習:分子與細胞易錯知識點匯總,共11頁。
注冊成功